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一、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珺[1](2020)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行为导向教学具体方案,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240人展开研究。所有护理实习生在护理部按照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法,分别进入手术室A病区和B病区实习。应用抛硬币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A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同期进入B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周期为4周,分别应用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一般自我效能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对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均值±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方法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共236名护生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117人,干预组119人,结果显示:1.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05);干预后,对照组总分为(107.92±3.59)分,干预组总分为(118.18±5.72)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12±0.52)分,干预组为(2.2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4.21±3.65)分,干预组为(89.7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5.13±4.33)分,干预组为(91.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干预组在进行带教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4.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68.36±4.68)分,干预组得分为(90.14±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1)。5.临床带教教师行为锚定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9.07±1.17)分,干预组(11.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结论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增强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其熟练掌握手术室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2.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改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督促带教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实践中,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完善和补充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卢冬梅[2](2020)在《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卫计委近年不断要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护患纠纷日趋严重,分析其因之一应该归结于目前的护理教育更侧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护士生难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四所医学院校对三年制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设计编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量表(CAI)》两个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30份。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被调查的四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实习生)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12人,二是从南宁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长和带教老师共8人,采用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对病人实施关怀的情况,同时收集他们关于当前学校或临床实习医院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南宁市高职护生CAI总分为178.88±18.35,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处于国内常模的中等偏低水平(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同时在CAI的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影响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学制、生源性质、是否第一志愿报读、是否自主自愿报读、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从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担任班干部、参加实践活动次数、家人及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照护病患的经历、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次数、对护理人文关怀知识的熟悉度、对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及关爱能力的认可度、所处关爱氛围等。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高职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不足,体现在其运用护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掌握的人文知识表浅和人文素质的不足导致与患者沟通的沟通能力不足,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有限;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及临床护理带教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建议学校提升人文关怀教育水平、政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社会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学校的各方面举措是重点。本研究在学校举措中展示了以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验证了该实践能有效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孙艳萍[3](2020)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其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影响情况;明确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山东省威海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50名临床护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收率93.2%。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中文版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总分为72.55±15.08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按照得分的高低,由高到低依次为:降低自我效能感25.53±5.99分、情感枯竭22.55±7.40分、讥诮态度22.13±6.97分,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编制、工作年限、带教年限、技术职称、教学后培训、护理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总分为85.81±14.86分,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护理兴趣、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带教年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角色压力总分为105.97±21.69分,处于中等水平,但部分单项评分≥3分,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工作编制、护理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对象的教学能力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0(P<0.01);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8(P<0.01);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5(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兴趣、带教年限、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得分是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工作倦怠处于较高水平,角色压力处于中等水平。(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呈负相关。(3)护理兴趣、带教年限、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得分是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姜贵萍[4](2020)在《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了解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建立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而促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月至6月选取山东省三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82名临床护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2份。研究工具包括临床护理教师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表、临床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自我效能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PSS20.0及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1)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总分为(107.94±18.09)分,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编制、技术职称、担任职务、护龄、教龄、教学培训经历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总分为(93.80±13.18)分,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年龄、护龄、教龄、教学培训经历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护理教师情绪智力总分为(79.98±12.46)分,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年龄、技术职称、担任职务、护龄、教龄、教学培训经历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与教学效能感呈正相关(r=0.417,P<0.01);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呈正相关(r=0.475,P<0.01);职业价值观与情绪智力呈正相关(r=0.413,P<0.01)。(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龄、教学培训经历、职业价值观与情绪智力是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预测变量,可共同解释教学效能感33.6%的变异量。(6)职业价值观与情绪智力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及强度如下:职业价值观→教学效能感(β=0.249,P<0.001);情绪智力→教学效能感(β=0.394,P<0.001);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β=0.452,P<0.001)。结论:(1)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和教学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情绪智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上,年龄、工作编制、婚姻状况、技术职称、担任职务、护龄、教龄、教学培训经历对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影响。(3)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呈正相关。(4)职业价值观可直接或通过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此外,情绪智力也可以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刘爱平[5](2019)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后护理执业意愿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应届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后的执业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护理教育特别是临床护理教学提出建议和对策,对改进和优化学校实习、就业等工作,以及对教学医院完善护理临床带教制度、改善护生临床实习内容和方法、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带教质量和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对长江大学和荆州市两家三甲医院的应届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咨询专家反复修改,自行设计《护理本科生护理执业意愿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护理执业意愿、就业指导支持情况、实习情况、开放性话题5部分内容。采用现场纸质问卷调查与问卷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实习前和实习后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92份,实习前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实习后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在189名调查对象中,女性179人(94.7%),男性10人(5.3%)。民族以汉族为主(89.4%),家庭居住地主要在农村(61.9%),60.8%的调查对象为非独生子女,95.2%的护生父母的职业与医疗无关。家庭收入与当地收入水平相比主要是中等水平(41.8%),就读护理专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前景好(37.0%)。2.实习前后愿意从事临床护理的比例分别为66.1%、61.7%,实习前后不愿意从事临床护理的比例分别为3.2%、8.2%,实习后不愿意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3.实习前较刚入学时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升高,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Z=-3.837,P=0.000),实习后较实习前对护理专业“很喜欢”的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27)。4.实习前后打算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的比例分别为64.0%、60.7%。5.实习前后愿意从事临床护理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工作稳定。实习前不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存在一定风险(60.3%),实习后不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61.7%)。6.实习后首选工作地点选择“大城市”的比例较实习前减少;选择“中小城市”“不限”及“县城乡镇”的比例均增多,实习前后首选工作地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实习前后护理本科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率分别为69.3%、64.5%。8.在实习期间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过就业指导的比例为77.6%。9.调查对象认为在实习医院、带教老师、护理管理、医务人员、患者、个人情况、学校的维度中对护理执业意愿影响最重要的分别是医院关怀氛围(73.8%)、带教老师专业态度(79.2%)、安全保障制度(74.3%)、其他医务人员对护士及护生的态度(74.3%)、护生与患者关系(71.0%)、实习期间个人经历和感受(69.4%)、学校与实习医院的有效沟通(61.2%)。1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实习后期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期望的起始月薪、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程度、带教老师专业态度端正、带教组织管理、实习收获是护理本科生执业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后临床护理执业意愿有待加强,实习后不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比例较实习前升高。2.护理本科生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实习后期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期望的起始月薪、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程度、带教老师专业态度端正、带教组织管理、实习收获六个方面。3.社会应保障安全稳定的医疗环境;学校应全面全程开展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护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习前岗位培训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注重激发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医院需加强规范实习带教组织管理、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及专业态度的培养、提高护生的实习收获并增强护生的护理从业信心、关注护生心理健康;护生正确面对压力,共同努力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护理执业意愿。

李娜[6](2018)在《临床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临床带教教师与本科护生对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培训内容的需求,构建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为临床带教教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提供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法,初步确立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指标。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领域的25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指标进行修改和完善,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制定出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结果1.临床带教教师与本科护生对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培训内容需求总分分别为163.00(151.00,175.00)、176.00(142.25,180.00),本科护生需求总分高于临床带教教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对护理技能培训、护理文书书写培训、教学讲座培训、病例讨论培训等维度的需求均分高于临床带教教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两轮专家判断系数均为0.90;专家熟悉程度系数分别是0.91、0.9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25;第一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是3.245.00,平均值为4.43;第二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是2.765.00,平均值为4.53;第一轮变异系数范围是0.000.33,平均值是0.15;第二轮变异系数范围是0.000.32,平均值是0.11;第一轮咨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是0.238、0.223、0.215,P=0.000;第二轮咨询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是0.404、0.407、0.324,P=0.000,专家意见趋向一致。3.本研究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包括6个方面:入科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护理文书书写培训、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教学讲座培训、病例讨论培训。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包括以上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以及100个三级指标及其具体指标内涵。结论1.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是临床带教教师与本科护生培训的共同需求。2.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各级框架指标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3.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包括入科培训标准化操作规程、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化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培训标准化操作规程、护理教学查房培训标准化操作规程、教学讲座培训标准化操作规程、病例讨论培训标准化操作规程等6个方面的教学任务,共包含22个教学环节,100个教学要点。4.临床护理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框架的构建为临床带教教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提供理论指导,将会促进临床护理本科教学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崔沙沙[7](2017)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临床实习期是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护生专业技术、职业态度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实习过程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护生的实习质量。然而,近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护理本科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实习满意度较低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缺少规范统一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筛选环节控制力度较差,导致带教老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本课题顺应我国临床护理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从护生及临床带教老师两个角度探索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以期为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考评等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回顾、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专家焦点小组会议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的汉化修订及调查研究引进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Nursing Clinical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ventory,NCTEI),结合我国文化背景进行量表的汉化、修订,通过翻译、回译和专家文化调试,初步确定中文版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的条目内容。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49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研究,应用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对量表信效度进行测量检验,确定最终量表内容条目。并用中文版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比较了解本、专科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能力要求的异同,为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提供方向与侧重点。第二部分:解析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内容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目的抽样选取上海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本科实习生以及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质性访谈,分别从他们两者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所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的看法。最终共访谈本科实习护生11人,带教老师9人,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主题编码,从护生和临床带教老师两个角度解析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内容。第三部分: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修订根据文献回顾、量性及质性研究结果,经课题组讨论初步形成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方案。为进一步修订完善条目内容,采用专家焦点小组会议的方法,选取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专家咨询,论证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研究者在焦点小组会议结束后,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并将修订好的指标体系内容重新反馈给专家进行一一核对,根据专家的重要性评分情况初步确定了各能力指标的权重,形成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研究结果: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的汉化及统计学检验:中文版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共5个维度47个条目。本研究邀请了7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结果显示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85;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中文版量表的5因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拟合指标x2/df=2.849、rmr=0.034、srmr=0.038、ifi=0.932、cfi=0.931、tli=0.921、rmsea=0.050等均达拟合标准。量表总体的cronbach’sa系数为0.969,各维度cronbach’sa系数0.864-0.951,均大于0.80;量表总体的重测信度为0.877,各个维度的重测信度范围为0.516-0.862。2、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能力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相对于专科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专业背景要求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专科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本科护生对带教老师护理能力的要求高于专科护生,对个性特征的要求低于专科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带教老师评估能力、人际关系等的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比较本、专科护生对各能力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发现,本科护生更加希望临床带教老师能够具有广博的护理知识,鼓励护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护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提高护生的独立性,与护生讨论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指导护生使用文献,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等行为能力(p<0.05)。通过量性研究为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了方向与侧重点。3、通过质性访谈,转录共获得文本资料151147余字。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护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访谈结果相互补充。研究者将本科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能力需求归纳总结为职业道德及素质、临床教学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个性特征6大主题,23项亚主题。同时,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的看法质性研究结果在护生的访谈结果上补充了带教老师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的要求以及奉献精神、教学反思、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任务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性格方面、职业自我规划等7个亚主题,使指标体系的内容更加地全面丰富。最终根据质性研究结果共提炼出临床带教老师所需具备的4个基本条件,以及6个岗位能力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47项行为能力要素。4、整合文献回顾、量性、质性研究结果,经课题小组讨论最终形成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草案,共包括4个基本条件,6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52个行为要素。选择11名专家进行专家焦点小组会议,对方案内容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论证。研究者在焦点小组会议结束后,根据专家的讨论结果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将修订好的内容重新反馈给专家进行一一核对评定,专家的应答积极性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2,根据专家对各能力指标内容的修改意见及重要性评分情况初步形成的能力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基本条件,5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49个行为要素。研究结论:1、本研究汉化修订的中文版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为测量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岗位能力的需求提供了研究工具。2、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和专家焦点小组会议等研究方法,最终构建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结构科学合理,共包括4个基本条件,5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及49个行为要素。

许家素[8](2016)在《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开展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本研究为试验性干预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6月-7月进入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5所本科院校2011级护生共15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研究组在常规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以“院校合作、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分管病床制、护理管理实践和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于实习后期对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本科护生的一般情况和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情况,自评情况包括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教学指导、管理、专业和自我发展、沟通交流、科研七个维度和护生对整个实习期间表现的总体评价。于实习中期对研究组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护生的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情况,自评情况包括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教学指导、管理、专业和自我发展、沟通交流、科研七个维度和护生对实习中期表现的总体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配对t检验,比较对照组护生和研究组护生实习后期临床实习表现的自评情况,研究组护生实习中期和后期临床实习表现的自评情况。[结果]1.两组护生中,对照组75人与研究组71人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护生实习后期的临床实习效果比较,研究组表现总评得分为(4.04±0.57)分,高于对照组的(3.33±0.47)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专业和自我发展”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维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研究组护生实习后期表现总评得分为(4.04±0.57)分,高于实习中期的(3.766±0.7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期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实习中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提高研究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科研能力,研究组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生。2.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开展,使研究组护生实习后期在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教学指导、管理、专业和自我发展、沟通交流和科研方面能力均得到提高,实习后期的临床实习效果优于实习中期。3.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开展,为临床护理教学的改革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学校-医院联合的护理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参考。

潘鹏[9](2015)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职护生)的临床实习表现、临床实习环境评价、实习压力、实习期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影响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干预效果评价,提出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实习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研究方法:采用“临床实习表现自评量表”、“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实习压力源及压力水平评价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等评估量表,以问卷方式对在盐城两家医院实习的100名高职护生的临床实习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所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与措施并进行阶段性干预,进而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高职护生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行为表现总体评价、临床环境总体评价的平均分为3.58±0.59分和3.36±0.84分,护生实习压力量表实际总得分为73.18±15.51,高职护生对自己的临床收获评价平均分为2.63±0.49分。2.对带教老师的性别期望方面,4%的高职护生希望实习带教老师为男性老师,37%选择女性老师,另有59%无要求;对带教老师的年龄期望方面,98%的高职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期望年龄为20岁~40岁;67%的高职护生期望带教老师学历为本科;对带教老师专业素质的期望方面,除“具有极强的科研意识”外,其他各项均达到了80%以上;对带教老师性格期望方面,“有亲和力”选择率达到91%;对最感兴趣的带教内容期望方面,“科室专科护理技术”选择率达到93%。3.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实习单位是否是你希望去的、对就业前景持不同态度、高职护生父母双方对其期望值、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专业理论课成绩、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态度、老师对护理专业的态度、高职护生就业意向、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时间、实习医院等级、高职护生选择护理专业方式对不同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临床实习环境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自评量表总分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临床实习环境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压力源量表总分间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临床实习压力源量表总分与表现自评量表总分间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不同实习收获的高职护生在实习总体表现、实习自评合计、环境总体满意度、环境评价合计、压力合计各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收获与自评合计、环境合计、压力合计、效能合计间均存在显着相关关系;高职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在压力合计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考试成绩、自我评价、环境评价、压力情况得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高职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收获具有较好的认同感,但在实习表现及实习环境等方面尚待改善。学生实习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医院和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以缓解学生的实习压力。2.高职护生自我评价、实习环境、实习压力、自我效能等均对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产生重要影响。改善实习环境的工作氛围同时缓解高职护生源于病人护理的压力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实习表现,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是缓解实习压力的重要途径。3.学生自身特性对临床实习有一定的影响。学校教学过程中应增强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就业态度的观念教育,从根本上促进高职护生实习效果。4.医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当提高带教老师团队的女性比例,并培养年轻老师,同时加强带教老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性格培养等方面的临床教学素质与业务能力建设。学校和医院应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及教学时间,重视专科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新兴前沿等方面的教学。5.通过提高临床管理水平、增强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改善教学方法、缓解高职护生压力、增加临床实习机会、合理化考核机制等能够显着提高实习高职护生护理成绩、改善实习高职护生实习表现、提升实习高职护生对环境的评价,同时显着降低高职护生实习压力。

张亚楠[10](2014)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临床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及护理教育的发展,对临床护理带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围绕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将实习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实施规范而又科学的护理带教,满足本科护生的实习需求,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目前临床护理带教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半结构访谈,探讨改进临床护理带教及提高实习质量的具体措施,为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1.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实习的156名护理本科生和75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吕岩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情况调查问卷》两部分,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及存在问题。2.采用半结构访谈法,选取河南省内1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整合临床护理专家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的评价及建议,结合文献研究,形成对策。3.选取部分被调查对象进行对策效果评价,选取2013年2月~3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护生21人,采用自身对照进行应用对策效果评价,比较结果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75名临床带教教师年龄平均为(30.25±5.94)岁,临床工作时间平均为(7.60±4.97)年,临床带教时间平均为(6.32±3.78)年;初级职称者占78.67%,中高级职称者占21.34%;最高学历是本科者占72%,研究生者占4%;近三年发表了1篇及以上论文者占42.67%,参与护理课题者占8%。2.师生在49项条目的评分中,共有17项条目评分均<4分,为目前临床实习带教中存在问题条目。工作年限、带教年限、学历与职称不同的带教教师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工作经验丰富、带教经验丰富和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总体得分较高。3.通过专家半结构访谈,针对目前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萃取出5个主题:①应明确实习目标,制定详细带教计划,做到分层次管理;②严格选拔带教教师,提高带教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③加强岗前培训,实施护生实习自我管理,锻炼护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④创新带教管理体制,完善各级带教组织职责;⑤全面评价护生,改进考核方法,落实护生实习考核制度。4.结合文献研究和半结构访谈构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带教目标和计划、带教教师资格要求、带教管理、带教质控、带教评价等方面。5.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参与和实践、带教监督与管理、效果及评价五个维度,应用后评价结果优于应用前(P<0.05)。结论1.目前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在教学计划、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参与和实践、带教监督管理、护生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足。2.初步构建了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框架,包括带教目标和计划、带教教师资格要求、带教管理、带教质控、带教评价等方面。

二、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教
        2.2 干预组:护生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干预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
        2.3 基于行为导向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比较
    3 工具与效应指标
        3.1 实习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3.2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CIRN)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3.4 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
        3.5 教学满意度评分
        3.6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
    4 数据处理
    5 质量控制
        5.1 排除教学内容差异的影响
        5.2 排除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
        5.3 排除考核标准评分差异的影响
        5.4 排除数据录入误差的影响
        5.5 排除问卷收集过程的影响
    6 技术线路图
结果
    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2 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比较
        2.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核心能力比较结果
        2.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3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3.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3.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4.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
        4.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5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6 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6.1 教学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6.2 教学干预后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讨论
    1 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分析
        2.1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生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显着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2.3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力量局限性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资料不足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2)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的特点、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特点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四)概念界定
        1.人文
        2.人文关怀及护理人文关怀
        3.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五)相关理论
        1.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一)南宁市医学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概况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调查结果
    (三)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
        4.调查结果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2.学生相关知识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4.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5.高职护理教育不足导致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三、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1.社会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
        2.护理工作难度增加
        3.学生思想素质欠佳
    (二)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2.学校教育教学不足
        3.实习医院带教不足
    (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
        1.学生性格原因
        2.网络社会影响
    (四)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的原因
        1.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2.学生难以获得早接触临床的机会
    (五)学校及医院关怀氛围不足的原因
        1.学校方面
        2.医院方面
四、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策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1.加强人文关怀型师资队伍建设
        2.完善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4.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活动
        5.营造人文关怀育人氛围
        6.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7.学校对策的实践案例
    (二)政府方面的对策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1.网络媒体正向舆论引导
        2.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示范
    (四)学生个人的对策
五、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现状
    3.3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现状
    3.4 研究对象角色压力现状
    3.5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3.6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现状分析
    4.3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4.4 研究对象角色压力现状分析
    4.5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分析
    4.6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已发表综述)
    参考文献

(4)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教学效能感现状
    3.3 研究对象职业价值观现状
    3.4 研究对象情绪智力现状
    3.5 研究对象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3.6 研究对象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
    3.7 研究对象教学效能感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研究对象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4.3 研究对象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4.4 研究对象情绪智力的现状分析
    4.5 研究对象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4.6 研究对象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4.7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已发表综述)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后护理执业意愿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4 建议
    2.5 结论
    2.6 局限与展望
第3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临床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前期研究基础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研究创新
    7.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
    4. 技术路线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操作性定义
    二、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文献回顾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问题及能力框架的初步确定
    六、研究内容及方法
    七、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岗位能力需求相关量表的汉化及调查研究
    一、研究工具的选择及汉化
        (一)研究工具的选择
        (二)研究工具的汉化
        (三)量表汉化修订结果
        (四)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五)讨论
    二、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能力需求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需求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第四部分 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修订
    一、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二、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五部分 小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发表文章情况
    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获奖情况
致谢

(9)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调查组织与实施
第三章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结果
    3.1 实习高职护生特性
    3.2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表现、实习环境及实习压力现状
    3.3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收获、实习期望及自我效能现状
    3.4 实习高职护生特性对临床实习的影响
    3.5 高职护生实习表现、实习环境、实习压力间的关系
    3.6 高职护生实习收获、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第四章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状况分析
    4.1 实习高职护生基本情况分析
    4.2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表现、环境评价、实习压力现状分析
    4.3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收获、实习期望及自我效能现状分析
    4.4 实习高职护生特性对临床实习的影响分析
    4.5 高职护生实习表现、实习环境、实习压力间的关系分析
    4.6 高职护生实习收获、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分析
第五章 临床实习干预研究
    5.1 试验方法及过程
    5.2 主要干预内容
    5.3 干预调查及结果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10)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5 建议
6 进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周珺. 青岛大学, 2020(01)
  • [2]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D]. 卢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D]. 孙艳萍. 延边大学, 2020(05)
  • [4]临床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研究[D]. 姜贵萍. 延边大学, 2020(05)
  • [5]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后护理执业意愿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D]. 刘爱平. 长江大学, 2019(10)
  • [6]临床本科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构建[D]. 李娜.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7]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D]. 崔沙沙.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8]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D]. 许家素.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9]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潘鹏. 东南大学, 2015(08)
  • [10]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亚楠. 新乡医学院, 2014(12)

标签:;  ;  ;  ;  

加强护生实习环节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