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

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

一、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渊[1](2021)在《韩振华先生对国外南海文献的运用及其贡献——谨以此文纪念韩振华先生百年诞辰》文中研究说明着名的南海史地专家韩振华先生在南海疆域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所采取的研究方式方法,成为后来中国学者研究南海问题的重要范式,即在熟练掌握南海中文文献基础上,融汇国外南海文献,准确把握研究尺度。以某些南海事件为突破点,辐辏档案、报刊和地图等资料从不同维度探索问题,能看清相关方地缘政治目的、南海立场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在构建中国南海治理体系过程中,回顾韩振华等学者对国外南海文献的运用及贡献,必定有益于南海疆域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贾瑶[2](2021)在《亦渔亦商 ——清代海南渔民的渔业贸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聂德宁[3](2019)在《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作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上属于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范畴。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历经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全面回顾和梳理这一研究领域近4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中国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冯立军[4](2018)在《“中澳航线”:一段被“忽略”的“海上丝绸之路”》文中提出中外学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历久弥新,成果斐然。然而这些研究更偏重于对"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考察,对其他航线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为满足中国市场对海参的巨大需求,中国海商和"望加锡海参捕捞者"早在16世纪即开辟了连接中澳之间的"海参之路"。按照"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发展演变,此"海参之路"应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尽管这一段历史和这一条商路长时间被忽略,"海上丝绸之路"中澳航线的提出仍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张小欣[5](2017)在《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与变迁(1949-1984)——以厦、中、暨三校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建立后不仅国家的对外工作开始关注东南亚问题,而且与东南亚相关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得到高度重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室、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等先后成立,开启了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建设的先河。尽管"文革"初期各研究机构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但在1972年后各项复建工作又先后开展。1978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正式成立。1984年暨南大学、厦门大学获批专门史(中外关系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培养国内首批东南亚史和华侨史方向博士研究生人才,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再次进入发展时期。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和发展,推动了国内东南亚和华侨问题研究,为新中国东南亚区域国别和侨务问题研究培养了研究队伍,为国内东南亚研究的多学科发展和进一步繁荣创造了重要条件。

张钊,秦永贵,林增津[6](2017)在《黄重言教授访谈录》文中研究指明中山大学的黄重言教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华侨史研究和东南亚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自幼成长于侨乡,亲眼看见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开平侨乡的许多事情,对侨乡的人文历史风貌有着鲜明的记忆。1954年留校任教后,他主攻近代亚洲史尤其是东南亚史的教学,同时还在华侨史研究、侨乡研究以及有关东南亚各国古籍资料汇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也培养了许多从事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年轻人才,奠定了中山大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基础,也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赢得了声誉。

王杨红[7](2015)在《《诸蕃志》译注及其近代“回归”中国故土》文中提出夏德、柔克义二人都是19、20世纪之交学识渊博的汉学家,他们的深厚造诣和通力协作,保证并促成了《诸蕃志》(英)译注的问世。译注汇集了当时所见的权威中西史料,译文流畅,注释精详,足可为后世借鉴。诞生后,西方学界评析不断,褒贬不一,但大多认为其刊行实乃汉学及中外关系史研究发展的一件大事。从译注1914年开始进入近代中国学人之视野,到2000年《诸蕃志注补》整理出版,经数代先贤耗时近90年的引介,终于走完"回归"中国故土的漫长历程。作为明季尤其晚清以降渐趋频密的"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之一例,透过对译注及其"回归"的探索,可细微之处窥见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妙面纱和神奇魅力。

聂静洁[8](2005)在《2004年“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简报》文中研究说明

王元林[9](2005)在《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廖大珂[10](2004)在《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韩振华教授是我国着名的中外关系史专家,在中国海外交通史、我国南海主权以及华侨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同时他还为培养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人才做了大量工作,为壮大科研队伍作出重要贡献。

二、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韩振华先生对国外南海文献的运用及其贡献——谨以此文纪念韩振华先生百年诞辰(论文提纲范文)

一、 以中国史籍为主,融汇国外文献
    (一)运用国外南海航海文献,研究南海主权以及航线和相关地名
    (二)利用国外航海文献,论证他国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三)韩振华等学者的实地调查结果丰富了我国南海维权的证据链
二、 国外档案的运用及学术导向
三、 展望未来,把握前进方向
    (一)建设专业队伍,进行协同研究
    (二)翻译和汇编国外南海文献,夯实研究基础
    (三)研究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术韧性

(3)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4)“中澳航线”:一段被“忽略”的“海上丝绸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澳“海参之路”的开辟
二、“海参之路”:一段“海上丝绸之路”
三、结论

(5)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与变迁(1949-1984)——以厦、中、暨三校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东南亚研究的逐步重视
二、厦门大学与中山大学的东南亚研究
三、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暨南大学与东南亚研究力量的聚合
四、复办与发展
结论

(6)黄重言教授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儿时记忆:侨乡与战火
二康乐岁月: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侨史钩沉:往事历历在目
四教坛耕耘: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五侨乡研究:开风气之先
六追忆先贤
七默默耕耘: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岁月静好:相守到白头
黄重言教授访谈后记

(7)《诸蕃志》译注及其近代“回归”中国故土(论文提纲范文)

一译注者其人
二译注之问世、内容、价值与反响
三译注之“回归”中国故土
结语

(10)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振华教授对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研究
二、韩振华教授对我国南海主权的研究
三、韩振华教授对华侨史的研究
四、韩振华教授在培养中外关系史研究人才上的贡献

四、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韩振华先生对国外南海文献的运用及其贡献——谨以此文纪念韩振华先生百年诞辰[J]. 郭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06)
  • [2]亦渔亦商 ——清代海南渔民的渔业贸易[D]. 贾瑶.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 聂德宁. 海交史研究, 2019(04)
  • [4]“中澳航线”:一段被“忽略”的“海上丝绸之路”[J]. 冯立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5]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与变迁(1949-1984)——以厦、中、暨三校为中心[J]. 张小欣. 南洋问题研究, 2017(02)
  • [6]黄重言教授访谈录[J]. 张钊,秦永贵,林增津.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2017(01)
  • [7]《诸蕃志》译注及其近代“回归”中国故土[J]. 王杨红. 史林, 2015(06)
  • [8]2004年“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简报[J]. 聂静洁.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02)
  • [9]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王元林. 历史教学, 2005(02)
  • [10]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J]. 廖大珂. 南洋问题研究, 2004(04)

标签:;  ;  ;  ;  

韩振华教授与中外关系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