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连锁店新动向

台湾连锁店新动向

一、台湾连锁经营新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张晨[2](2020)在《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围绕农业及粮食问题而开展的农业政策制定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政府行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始逐步向全球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方向发展,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活跃度逐步升高,相关领域内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因此,为维护其自身利益,作为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国的日本开始稳步推进农业政策的转向工作。战后的日本农业政策在《农业基本法》的指导下,共经历了60年代的“基本法农政”,70年代的“综合农政”以及之后的“地域农政”共三个主要阶段。进入到本世纪之后,日本的农业政策自小泉纯一郎内阁时期的“攻势型农政”,历经积极推进FTA/EPA谈判的民主党时期的农业政策,直至安倍晋三的“攻势型农林水产业”政策为止,以实现对既有的农业生产结构革新为目的,通过推动本国农产品出口,发展形成了极具“外向型”特征的“攻势型农业”。“攻势型农业”得以成型的重要基础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食粮法》与《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出台为标志,构建出的战后日本第二个农业政策制定框架。其与旧《农业基本法》的农业政策制定框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以新世纪日本农业政策转向为切入点,通过“国际粮食体制”理论所构建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跳出传统分析日本农业问题只限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束缚,实践性地打通农业政策分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阻隔,探讨农业领域内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是如何影响战后日本农业政策的制定,分析并总结战后日本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战后日本农业政策能够发生转向的前提实际上是基于日本政府不断地对早已不适应国际农业政治经济局势的既有农业政策进行的修正。因此,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于日本农业政策的制定,已发展到起决定作用的程度。日本农业政策转向的经验在于其对国际环境变化的积极快速感知,而其教训也在于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消极迟滞应对。换句话讲,政府行为取向的形成就在于其自身与外界进行何种的互动之上。

陈敏[3](2020)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创新研究 ——基于上虞的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做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进实施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是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开展农业服务的合作组织,其长期以来为支持农业发展,服务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基层地区商品流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属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重要的农业服务型组织。大量实践证明,农民、农业、农村是供销合作社运营发展的基础,而供销合作社也起到了对支持“三农”发展不可或缺的服务性作用。本文通过就我国农业领域有关文献与国家上农业经济研究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汇总,通过文献研究,对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变迁史进行了整理分析,从成立初期的保障物资供给、收购农产品原料职能,到计划经济时期作为国家经济调控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社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由单一的商品供销服务转型到多元化的农业多领域服务,发展为集经营性服务功能、公益服务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基层地区的经济服务组织。2012年供销合作社开始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以上虞区为例,回顾了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的发展历程和综合改革以来的探索实践与成效,结合日本和韩国的合作社,针对供销合作社自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服务能力、经济模式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明确了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供销合作社职能创新的方向,要大力推进农合联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发展新型合作经济,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望。

赵旭红[4](2019)在《情报视角下我国面临的颜色革命威胁及应对》文中研究指明颜色革命长期一来是政治领域研究所关注的热点,这些研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对人们认识颜色革命的本质,提高政治上的警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则试图站在中观层面,从国际战略的宏观视角下沉,关注颜色革命的具体操作实施。站在其核心手段方式,即情报活动的视角,探讨颜色革命的情报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我国面临的颜色革命具体威胁,以及相应应对。在运用相关的情报和国家安全理论作为视角对颜色革命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颜色革命从情报活动实施层面看,是一种新形式的“隐蔽行动”(covert action)。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以情报为视角,我们可以明晰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的颜色革命威胁,或者说潜在的可能被外敌加以利用的颜色革命威胁,包括群体性事件、意识形态领域的民运等问题,以及民族宗教领域的相关问题等。这些政治不稳定因素是基于我国客观国情、在当前特定阶段出现的可能威胁因素,从历史、现实以及相关国际经验来看,很有可能相关机构和势力加以利用,发起颜色革命,破坏我政权稳定,政治安全。情报活动需要情报活动来反制,应对颜色革命威胁,我国必须以相应的情报作为加以制衡。在我国存在现实对标部门,即公安部国内安全保卫部门。按照通行的学术标准,国内安全保卫的工作内容可以理解为国际学术界的国内情报(domestic intelligence)行为。当前,我国谋求民族复兴,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渐深渐广,整体国家安全利益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稳定因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正式实施。明确颜色革命的情报活动性质,分析我国潜在容易引发颜色革命的威胁,加强情报战线对颜色革命的应对和抵御,加强相关研究,以期对相关领域实际工作开展助益,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向前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王轶楠[5](2017)在《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各类产业均受到快速推动,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大大扩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则更为迅速,相关住宿产业也出现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类型。然而因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市场不成熟等因素,民宿市场处于发展迅猛而产品又良莠不齐、较为混杂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各界对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的愈加关注,从全球遗产保护组织到中国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保护的制度、法规、评价体系,力图在城镇建设全面浸入和破坏乡村地区之前,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进行有效地系统地保护。将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通过一系列保护与利用策略与民宿空间结合起来,使其得以活态、常态地保护和利用并以此作为一种合理的、可行性较高的乡村民宿改造方式,将其应用在民宿产业中的一种类型进行发展予以延续。在这个主题下,将民宿改造与传统民居建筑利用性保护作为主要的研究思路,将其作为建筑学和遗产保护学的主要研究主体;将经济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社会学视角的乡村活化、管理学视角的政策发展作为主要的推动和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以建筑保护为导向的民宿改造策略的影响作用。文章首先对民宿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现今出现的民宿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相关的各领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现今的民宿产业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路。其次,对世界遗产村落遗产地、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保护体系与民宿活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将村落保护体系作为与民宿改造相关的村落评价和选择方式,将世界遗产保护宪章中对村落与乡土建筑保护的保护原则作为民宿改造设计当中对民居建筑保护利用的控制性原则;在具体的改造原型建筑选择中,则将遗产保护最基础的建筑勘查与测绘及建筑现状评估方式作为改造设计策略的基础;而在对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的设计策略部分,则从空间功能置换、建筑各部分的修复与改造、建筑结构的优化、适应性改造及乡土建筑设计及乡土要素体验等方面均对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可行性、推广性较强的改造设计策略。最终形成了以保护村落传统民居为目的,保护性利用为手段的乡村民宿改造整体流程、评估体系、改造控制性原则以及改造设计策略。

王鹏辉[6](2014)在《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文中认为19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和西力东侵交汇而来,中国进入数千年尺度的历史变局,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海疆首当其冲。龚自珍和魏源从今文经学视野出发,共通发明西北一东南边疆轴向历史空间互动结构的边疆建设方略。康有为和梁启超从今文经学会通中西的君主立宪维新变法,以"五族合一"和"中华民族的大民族主义"进行中国现代国家的国家建设,吸收了 "龚魏"的边疆建设方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黄兴和章太炎的"排满革命"登上历史舞台,发动武装革命来推翻清王朝,创建共和国的中国,具体方略则为东南沿海的边疆革命方略,忽视了非汉族群聚居的西北陆地边疆。吴禄贞正在此时,从长江中游的武汉穿越东南海疆,东渡日本留学陆军士官学校,并与孙中山、唐才常、梁启超交游,投身自立军起义。吴禄贞毕业回国后又与黄兴交游,在武汉和长沙进行革命聚义。革命党人吴禄贞北上入职清廷中央练兵处,结束了他的东南革命。东三省爆发的日俄战争刺激清王朝进入预备立宪的新政阶段,边疆危机为前奏的国家和民族危机引发了清末中国改革与革命的双重变奏。1906年上半年,吴禄贞跟随理藩院尚书肃亲王善耆考察内蒙东四盟,亲历亲见了已经变为蒙汉杂居的传统塞北边疆,对内蒙东四盟进行了现代性的社会调查《东四蒙古实记》,并制定了一套经营蒙古的战略改革方略《经营蒙古条议》。吴禄贞以西方民族国家的观念来思考清王朝的边疆危机,依据近代国家主权、领土、人民的要素制定蒙古地区的改革方略。1906年下半年,吴禄贞得到练兵处的派遣穿越中原前往西北新疆的伊犁调查军政,而日本陆军少佐日野强和俄国陆军上校马达汉分别接受各自国家参谋部的派遣,与吴禄贞同时出现在中国西北边疆。吴禄贞的《沿途日记》与日野强的《伊犁纪行》及马达汉的《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互相参证,反映了民族国家国际体系和清王朝视野交互下的西北边疆历史面貌。1907年,东三省继新疆建省、台湾建省后从军府制变革为行省建制。吴禄贞以军事参议的官职跟随首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来到奉天任职,随后奉派前往吉林省延吉厅调查吉林与韩国界务。朝鲜与清王朝的宗藩关系在日本控制朝鲜主权后逐渐解体,两国的边界图们江经过重新确认而遗留江源边界的争议。日本随即寻找各种伪证制造"间岛问题",图谋侵占中国延吉厅领土。吴禄贞针对日本制造的"间岛问题",运用测绘等各种近代地理科学技术和近代社会调查手段勘查了延吉的历史、政权建设、地理、韩民越垦和入籍中国的历程以及吉韩界务的交涉历史,把日本提出的伪证一一推翻,证成延吉为中国领土,为清王朝提供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依据。1907至1909年,吴禄贞先后任职吉林边务帮办和吉林边务督办,驻扎延吉厅,与日本在延吉非法建立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抵制日本对延吉中国主权的侵犯,同时展开各项内政建设,以民生为本确立越垦韩民的中国国民的法律地位,并参与清王朝中央外务部与日本的谈判,终于使日本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承认图们江国界,延吉厅为中国领土。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近代主权国家的原理依靠国民推进了边疆中国的近代国家建设。纵观革命党人吴禄贞的一生,身处清末改革与革命争锋的时代,在日本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洗礼,既有参加东南革命又有参加西北边疆建设的历史际遇。吴禄贞从最初的"排满革命"到经历内蒙东四盟、西北陕甘、东北延吉的边疆调查和国家建设,其国家疆域空间的观念比较孙中山、黄兴、章太炎更接近历史和现实,接上了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脉络。吴禄贞以革命党人和清王朝的官员双重身份,通过边疆建设追求中国现代国家的国家建设。吴禄贞深度介入了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体现了民族主义潮流中中国由王朝国家向主权国家转型历史进程中的历史连续性。

郑彦[7](2013)在《两岸连锁业的合作前景与人才补给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台湾是世界连锁总部最密集的地区,台湾连锁业拥有全球一流的管理技术、经验及优秀人才,而祖国大陆拥有潜能无限的市场,两岸连锁业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ECFA的签署给业界带来海峡两岸黄金10年合作发展的预期,台湾连锁品牌必将大举西进,大陆市场连锁业将百花齐放,两岸连锁业未来可以提升合作层次,透过更多的交流,相互认识、携手合作、共创未来,在全球的流通服务产业抢占一席之地。台湾连锁业发展祖国大陆市场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培养支持门店营运所需的大批本土化连锁经营人才。由于政策法规限制,台湾连锁企业不可能像在台湾那样直接投资创办学校培养本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那么与大陆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则成为现阶段台湾连锁企业在大陆市场人才补给的"次级最优策略"。

曹伶燕[8](2012)在《跨国连锁餐饮企业在华经营模式研究 ——基于星巴克区域授权经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餐饮企业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国内餐饮企业受到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和考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学习国外餐饮业的经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等等已然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经途径。本文在对连锁经营理论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餐饮连锁企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引入星巴克的连锁经营案例分析,找到我国餐饮业连锁经营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策略。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本文研究问题的思路。第二章主要对跨国企业,跨国连锁餐饮企业等的定义做出了界定,介绍了经营模式,连锁经营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跨国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框架。第三章主要讨论了跨国连锁餐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中,引入了星巴克的连锁经营案例分析,主要介绍星巴克的发展历史,在华经营模式以及来在中国经营以及扩张的潜在风险。第五章主要总结了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第四章给出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和展望。全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在连锁经营餐饮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中也与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指导作用。

马磊[9](2012)在《国家干预模式、产权性质与组织间网络关系 ——对2000-2010年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连锁董事网的形成机制为例,考察了国家是如何通过操纵产权活动而塑造商业结构的。连锁董事网是一种重要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它指的是公司的董事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兼职而形成的企业间网络。以往对连锁董事网形成机制的研究,多采取了经济效率或管理效率的视角,我们称之为连锁董事网形成机制研究的市场论流派,主要包括资源依赖理论、监督控制理论、金融控制理论、合谋理论和地理空间机制等。市场论视角的连锁董事网形成研究,基本上都忽视了制度性因素在网络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对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论的新解释。我们认为,中国的连锁董事网主要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社会结构化表达。非国有企业之间可以按照市场论的逻辑来建立连锁董事关系,但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却受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历史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特别是控制国有资产方面,表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挤压式干预模式。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会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连锁董事网形成:第一条途径是国家通过支配国有产权,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政治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之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第二条途径是国家通过支配国有产权,塑造了具有不平等市场地位的市场结构,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对第一条途径来说,政治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之所以有助于国有企业之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两种制度安排实现的:第一,国有企业中普遍推行外部董事制度;第二,国有企业之间的领导人轮换制度。国家通过这两种制度安排来维持对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权,这导致国有企业之间连锁董事网关系的形成,可能要比非国有企业之间更频繁。国有产权属性的公司间形成连锁董事网是基于政治化的公司治理结构,非国有产权属性的公司间形成连锁董事是依据市场逻辑。由此,针对产权属性相同的公司之间连锁董事网形成,我们提出了双重分割理论来进行解释。对第二条途径来说,国家介入经济的过程,就是塑造市场结构和市场地位的过程。在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挤压式干预而支配产权的前提下,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不平等的市场地位结构。国家所有或控制的企业受到了更多偏向性的政策支持,因而其市场地位比非国有企业要高,也更可能居于连锁董事网的核心地位。由此,针对不同产权属性的公司之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我们提出了国家干预下的市场地位理论来进行解释。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两点:一,通过考察同产权属性企业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机制,从经验层次检验了魏昂德(Walder)和倪志伟(Nee)分别提出的中国国有企业政治化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二,通过考察跨产权性质企业间连锁董事网的形成机制,拓展了波多尼(Podolny)提出的市场地位理论。以上两点,构成了我们对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使用2000-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料、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企业领导人任免信息,以及知名财经网站的新闻资料,我们对上述依据制度论提出的相关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权是区分中国企业间连锁董事网形成的重要维度,受政治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国有产权属性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形成连锁董事关系;在自上而下的挤压式干预模式下,国有企业隶属的行政层级越高,受到的干预就越强,因此也就越可能形成连锁董事关系;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塑造了市场地位的不平等结构,国有产权属性的企业通常拥有更高的市场地位,因此也更可能居于连锁董事网的核心位置。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制度论的理论预测;同时,市场论依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宋则,王水平[10](2010)在《中国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框架、评测和预警》文中认为

二、台湾连锁经营新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连锁经营新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2)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以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及文献的回顾及综述
    第二节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农业发展—“国际粮食体制”理论
    第一节 第一粮食体制
        (一)“第一粮食体制”的形成及特征
        (二)“第一粮食体制”的终结与之后的调整
    第二节 第二粮食体制
        (一)“第二粮食体制”的形成及特征
        (二)“第二粮食体制”的终结及遗产
    第二节 对于“第三粮食体制”的展望
        (一)哈里特?弗里德曼的积极乐观论调
        (二)菲利普·麦克迈克尔的消极悲观论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二粮食体制”中的日本农业政策
    第一节 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下的“农地改革”和“粮食援助”
    第二节 国际市场冲击下的“基本法农政”
    第三节 “第二粮食体制”末期的“综合农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三粮食体制”特征背景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
    第一节 美日贸易摩擦升级下的农产品市场深度开放与“地域农政”
    第二节 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农业政策调整
    第三节 GATT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与日本农业政策转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向后的新世纪日本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与小泉纯一郎的“攻势型农政”
    第二节 FTA/EPA谈判的推动和民主党的农业政策
    第三节 美日、欧日FTA/EPA谈判与安倍晋三的“攻势型农林水产业”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乡村振兴视角下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创新研究 ——基于上虞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变迁与乡村振兴视角的提出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供销合作社的概念阐释
        一、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
        二、供销合作社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变迁史
        一、成立初期的供销合作社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合作社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供销合作社
        四、综合改革时期的供销合作社
    第三节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供销合作社职能的最新发展
        一、大力构建“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
        二、为农服务的能力提升
        三、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
第三章 上虞区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发展的职能创新
    第一节 上虞区供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一、上虞区区情
        二、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基本情况
    第二节 浙江省及上虞区对供销合作社的政策导向
        一、浙江省
        二、上虞区
    第三节 上虞区供销合作社促进乡村发展的探索实践及成效
        一、扎实推进改革创新
        二、推进为农试点项目
        三、创新承接购买服务
        四、大力实施“项目兴社”
        五、打造现代流通网络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推动乡村发展的域外经验考察
    第一节 日、韩合作社发展的职能定位
        一、日本:政府保护下的自主管理
        二、韩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综合化
    第二节 域外经验对供销合作社职能定位的启示
        一、全方位拓展为农服务功能
        二、多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第五章 完善供销合作社推进乡村发展职能创新的建议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与乡村振兴的现有问题分析
        一、供销合作社自身建设不到位
        二、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完善
        三、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不足
        四、供销合作社经济模式落后
    第二节 完善助力乡村振兴的供销合作社职能的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合联建设
        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
        三、积极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四、奋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情报视角下我国面临的颜色革命威胁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三 相关概念及辨析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范式
    五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部分 颜色革命与情报
    第一章 颜色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颜色革命与我国国家安全
        第二节 吉恩·夏普的非暴力理论
        第三节 兰德公司的蜂群思维理论
        第四节 作为政权颠覆行为的颜色革命
    第二章 情报视角看颜色革命
        第一节 情报理论
        第二节 情报和情报活动
        第三节 隐蔽行动
        第四节 颜色革命是隐蔽行动
第二部分 我国爆发颜色革命的潜在威胁
    第一章 威胁的整体态势
        第一节 国际环境分析
        第二节 国内环境分析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和意识形态领域问题
        第一节 国企改制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第二节 沿海地区民营及外资企业问题
        第三节 社会变迁产生的新现象
        第四节 意识形态领域问题
    第三章 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
        第一节 新疆问题
        第二节 西藏问题
        第三节 地下教会问题
        第四节 邪教问题
第三部分 情报视角下对颜色革命的应对
    第一章 以国内情报应对颜色革命威胁
        第一节 情报活动的反制
        第二节 加强国内情报应对隐蔽行动
    第二章 加强我国的国内安全保卫
        第一节 我国国内安全保卫
        第二节 国内安全保卫承担防范颜色革命职责
        第三节 加强国内安全保卫抵御颜色革命威胁
结语
参考文献

(5)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对乡村各方面的影响
        1.1.2 村落的被动式发展问题
        1.1.3 相关文件、法规对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的促进
        1.1.4 乡村民宿对相关学科、产业的影响
        1.1.5 现今社会推动民宿发展的多种因素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学术意义
        1.2.3 实用意义
        1.2.4 课题研究中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民宿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1 国内民宿场所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1.1 国内民宿原型的产生及发展
        2.1.2 国内农家乐的产生、概念及类型
        2.1.3 国内家庭旅馆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2.1.4 台湾省民宿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2.2 国外民宿类场所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1 国外家庭旅馆的范围、特点及类型
        2.2.2 欧洲民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2.3 日本民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2.4 国外民宿产业总结
    2.3 近年我国大陆地区的民宿发展现状
        2.3.1 国内各领域对民宿的定义
        2.3.2 近年非标准化住宿类型对民宿的影响
        2.3.3 现今国内民宿范围的拓展
        2.3.4 现今国内民宿的不同类型
        2.3.5 现今国内民宿中具代表性的类型
        2.3.6 国内民宿的商业开发方式
    2.4 小结
3 民宿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关系
    3.1 民宿在村落遗产地及其民居保护中的运用
        3.1.1 村落遗产地的定义及内容
        3.1.2 村落遗产地的价值保护与利用
        3.1.3 村落遗产地保护利用中的民宿活动
    3.2 民宿改造与我国村落保护体系的关系
        3.2.1 村落保护体系的内容与入选标准
        3.2.2 村落保护体系的核心评价内容
        3.2.3 传统村落的综合价值
        3.2.4 民宿在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中的运用
    3.3 民宿在乡村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3.3.1 乡村旅游的定义及功能
        3.3.2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3.3.3 乡村旅游与民宿的相互促进关系
        3.3.4 民宿在乡村活化与旅游的开展方式
    3.4 国际乡土建筑宪章对民宿改造原则的影响
        3.4.1 乡土建筑的定义、类型及其价值内涵
        3.4.2 乡土建筑宪章对民宿改造原则的影响
    3.5 小结
4 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营造流程与评估体系
    4.1 民宿的整体营造流程
        4.1.1 民宿的前期策划与村落选择
        4.1.2 民宿的改造设计与营造
        4.1.3 民宿的后期经营和运营
    4.2 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评估体系
        4.2.1 民宿改造原型建筑所在村落选择
        4.2.2 民宿建筑的具体空间环境选择
        4.2.3 民宿改造原型建筑的选择及评估
    4.3 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原型现状评估
        4.3.1 建筑现状测绘、记录及评估
        4.3.2 建筑现状残损情况分析
    4.4 民宿改造评估体系在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中的尝试
        4.4.1 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奥治村
        4.4.2 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苏红寨
        4.4.3 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林区——九湖村
    4.5 小结
5 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改造原则与设计策略
    5.1 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原则
        5.1.1 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
        5.1.2 可逆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5.1.3 最大限度保护和最小干预性原则
    5.2 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
        5.2.1 民宿空间的改造设计策略
        5.2.2 传统要素营造民宿氛围的设计策略
        5.2.3 建筑部件修复与结构优化策略
        5.2.4 改善、优化建筑性能的改造方式
        5.2.5 加扩建部分对传统建筑的协调方式
        5.2.6 延续村落文化的乡土建筑设计策略
        5.2.7 村落乡土要素在民宿中的体验与表达
    5.3 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项目目录

(6)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背景说明和问题意识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史料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时代回应
    第一节 重整陆海边疆—以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为中心的考察
        一、龚自珍的"天地东南西北"舆地学
        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舆地学
        三、西北陆疆与东南海疆互动的边疆建设方略
    第二节 康有为的边疆建设方略研究
        一、国际视野下的东北边疆
        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历史空间结构
        三、维新变法新政中的边疆因素
        四、边疆为重心的"五族合一"国家建设方略
        五、清末民初之际边疆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
        六、未来大同世界中的中国边疆
    第三节 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
        一、东南诸省与西北腹地:中国疆域历史空间的结构
        二、西域与南海:古今中国与旧新域外交流的边疆枢纽
        三、边疆危机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建国方略
        四、东三省、蒙古与西藏、新疆:西北陆地边疆轴向的危局
        五、边疆残局与共和国:从帝国遗产到现代国家政略
第二章 吴禄贞的东南革命
    第一节 晚清革命党人的边疆与革命方略—以孙中山、黄兴、章太炎为中心
        一、孙中山的边疆革命方略
        二、黄兴的边疆革命实践
        三、章太炎的边疆舆地知识与排满革命
    第二节 吴禄贞东游日本与东南的革命聚义
        一、吴禄贞投入张之洞的湖北新军
        二、吴禄贞在日本东京的武备留学生生涯
        三、吴禄贞投身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共谋的自立军起义
        四、吴禄贞受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五、吴禄贞在两湖的革命聚义
第三章 吴禄贞的内蒙古东四盟边疆调查
    第一节 吴禄贞入职中央练兵处
        一、吴禄贞在练兵处的职事活动
        二、吴禄贞随理藩院尚书善耆考察内蒙东四盟
    第二节 吴禄贞的内蒙东四盟调查
        一、清王朝治下的内蒙东四盟社会政治制度
        二、内蒙东四盟社会的生计与资源配置
        三、内蒙东四盟社会的风俗民情
        四、内蒙东四盟的社会危机
    第三节 吴禄贞的蒙古经营方略
        一、内蒙东四盟的边疆危机
        二、内蒙古政治和军事的改革方案
        三、内蒙古宗教与教育改革方案
        四、内蒙古经济与民生改革方案
        五、塞北边疆的近代国家建设
第四章 吴禄贞的西北边疆调查
    第一节 穿越古中原的边疆感怀
        一、吴禄贞有志于边疆
        二、吴禄贞在中原的边疆怀古与考察
    第二节 西北甘肃境内的沿途调查
        一、吴禄贞所见兰州以东的社会经济风貌
        二、吴禄贞在兰州遭遇的政治陷害
    第三节 俄日军官视野中的中国新疆
        一、马达汉、日野强呈现的新疆内外危机
        二、马达汉与日野强对新疆省府乌鲁木齐的调查
        三、马达汉考察所见西北边疆的多元族群
第五章 吴禄贞的东北边疆建设
    第一节 日本在东北边疆制造的"间岛问题"
        一、吴禄贞任职东北边疆
        二、吉林延吉厅与"间岛问题"
        三、日本对延吉厅的特殊调查
        四、日本侵占延吉厅政策的酝酿
    第二节 吴禄贞对延吉中国主权和领土的证成—以延吉边务调查为中心
        一、中国历史体系中的延吉历史空间
        二、清王朝对延吉厅的政权建设
        三、延吉厅的地理空间
        四、韩民在延吉厅的越垦历程和"垦民"的入籍中国
        五、中国和朝鲜关于吉韩界务交涉的历史分期
        六、吴禄贞对日本"间岛问题"的纠谬
        七、日本侵占中国延吉主权和领土的政策
    第三节 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
        一、吴禄贞与吉林边务公署的设置
        二、吴禄贞面对日本越境延吉的筹谋
        三、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外交为重心
        四、吴禄贞在延吉的边疆建设—以内政为重心
        五、吴禄贞参与中央外务部与日本的延吉交涉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两岸连锁业的合作前景与人才补给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岸连锁业的合作前景展望
    (一) 中国大陆本土连锁业仍比较薄弱
        1. 认识上的误区
        2. 运营基础薄弱
        3. 配送中心发展滞后
    (二) 台湾连锁总部密度全球居首乃是逼不得已
    (三) 两岸连锁业合作有利于两岸双赢
二、台湾连锁业在大陆市场的人才补给策略
    (一) 台湾连锁业发展大陆市场的关键:人才补给
    (二) 台湾连锁业在大陆市场的人才补给策略:引进不如联合培养
三、台湾连锁业与大陆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 校企联手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必要性
    (二) 海峡两岸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1. 校企合作符合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
        2. 与台湾连锁业开展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有利
        3. 能较好解决统一教学与分散实训的协调问题

(8)跨国连锁餐饮企业在华经营模式研究 ——基于星巴克区域授权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学者对跨国连锁经营的研究
        1.3.2 国内学者对跨国连锁经营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2.相关理论研究
    2.1 跨国餐饮企业的定义
        2.1.1 跨国企业的定义
        2.1.2 餐饮企业的定义
    2.2 跨国连锁餐饮企业的定义
    2.3 跨国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模式
        2.3.1 经营模式的类型和启示
        2.3.2 连锁经营理论
        2.3.3 餐饮经营模式与连锁经营的关系
        2.3.4 跨国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
3.跨国连锁餐饮企业在华的发展现状
4.星巴克在华经营模式分析
    4.1 星巴克概况
        4.1.1 星巴克的全球发展历史
        4.1.2 星巴克在华经营状况
    4.2 星巴克的连锁经营模式
        4.2.1 区域授权与风险管理体系
        4.2.2 产品开发创新体系
        4.2.3 标准化与供应链体系
        4.2.4 人员培训及薪酬体系
        4.2.5 品牌营销方式
    4.3 星巴克未来在中国经营以及扩张的潜在风险
        4.3.1 星巴克自身的潜在经营风险
        4.3.2 现实和潜在的竞争者众多
    4.4 本章小结
5.星巴克经营模式对我国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的借鉴
    5.1 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发展现状
    5.2 我国餐饮连锁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5.2.1 连锁经营发育的制度环境障碍
        5.2.2 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
        5.2.3 跨国连锁餐饮业扩张引起的对我国连锁餐饮行业的竞争
    5.3 促进我国餐饮连锁经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5.3.1 制定连锁经营战略规划,处理好区域授权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5.3.2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
        5.3.3 实施标准化,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5.3.4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
        5.3.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营销
6. 结论和展望
7. 参考文献

(9)国家干预模式、产权性质与组织间网络关系 ——对2000-2010年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连锁董事网形成理论的回顾
    第一节 组织间关系网络形成的一般性理论
        一、组织间网络关系
        二、组织间网络形成的一般性理论
        三、制度性因素与组织间网络形成
    第二节 连锁董事网、公司行为-绩效与精英凝聚
        一、作为组织间关系的连锁董事网
        二、内部董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关联董事与连锁董事的概念辨析
        三、连锁董事网与公司行为、公司绩效
        四、连锁董事网与阶级/精英凝聚
    第三节 连锁董事网关系形成的市场论
        一、英文文献中的连锁董事网形成的研究
        二、中国国内的连锁董事网研究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一章注释
第二章 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产权、政治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双重分割理论
        一、产权和国有产权的概念
        二、国有产权和连锁董事网的形成
        三、政治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四、总结:双重分割理论
    第二节 财税改革、国企改革与自上而下的挤压式干预
        一、中国的经济改革
        二、财税改革与地方政府行为
        三、国有企业改革
        四、总结:自上而下的挤压式干预与连锁董事网的形成
    第三节 市场地位与跨产权的连锁董事网
        一、市场地位理论
        二、国家挤压式干预下的市场地位理论
        三、总结:挤压式干预下的市场地位与连锁董事网的形成
    第二章注释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资料来源
    第二节 变量和测量
        一、个体层次变量的测量
        二、网络层次变量的测量
    第三节 资料的描述
    第三章注释
第四章 双重分割与同产权连锁董事网的形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同产权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假设
        二、市场论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方法与模型
        一、方法
        二、模型
    第三节 分析结果
        一、第一个因变量的分析结果
        二、第二个因变量的分析结果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四章注释
第五章 市场地位与跨产权连锁董事网的形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跨产权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假设
        二、市场论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方法与模型
        一、方法
        二、模型
    第三节 分析结果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注释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中国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框架、评测和预警(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思路及框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二、外资战略新动向值得高度警觉
    (一) 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5.第五阶段:
    (二)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新动向。
        1.外资零售企业投资战略新动向。
        第一, 开店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 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
        第三, 从参股到合资控股或独资。
        2.外资零售企业经营战略新动向。
        第一, 整合战略。
        第二, 区域战略。
        第三, 本土化战略。
        第四, 业态战略。
        3.外资零售企业公关战略新动向。
    (三)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超速扩张值得高度警觉。
        1.无序并购、“影响力滥用”、自主渠道资源命脉遭到损毁。
        2.自主品牌遭重创、制造业被逐步边缘化。
        3.就业遭遇挤出效应。
        4.超国民待遇、低水平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破坏。
三、零售产业安全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一) 外资市场控制力测评指标。
    (二) 外资股权控制力测评指标。
    (三) 外资来源国分布的合理程度测评指标。
    (四) 外资对主流业态的控制程度测评指标。
四、中国零售业安全实证测评及预警
    (一) 市场控制力测评。
    (二) 股权控制力测评。
    (三) 外资来源国分布的合理程度测评。
    (四) 主流业态的控制程度测评。
    (五) 综合结论。
        1.各项指标的赋值和赋权方法。
        2.中国零售业控制力测评结果。
        3.中国零售业安全预警。
五、维护中国零售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 对外资进入流通业的政策思路需要做相应调整。
    (二) 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产业政策, 规范国内市场环境。
    (三) 加快转变本土零售业发展方式, 提高核心竞争力。
        1.实施连锁经营, 实现区域规模优势。
        2.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 加快规模扩张和跨区域发展。
        3.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
        4.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5.实施业态创新战略。
    (四) 实施国外抢滩、国内整合的“两头扩网”战略。
        1.国外抢滩。
        2.国内整合。

四、台湾连锁经营新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问题研究[D]. 张晨. 外交学院, 2020(08)
  • [3]乡村振兴视角下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创新研究 ——基于上虞的经验[D]. 陈敏.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4]情报视角下我国面临的颜色革命威胁及应对[D]. 赵旭红.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5]基于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 王轶楠. 重庆大学, 2017(06)
  • [6]中国近代边疆的转型时代 ——以九边处处蹄痕的吴禄贞为中心[D]. 王鹏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7]两岸连锁业的合作前景与人才补给策略研究[J]. 郑彦.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3(12)
  • [8]跨国连锁餐饮企业在华经营模式研究 ——基于星巴克区域授权经营模式研究[D]. 曹伶燕.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9]国家干预模式、产权性质与组织间网络关系 ——对2000-2010年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D]. 马磊. 复旦大学, 2012(02)
  • [10]中国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框架、评测和预警[J]. 宋则,王水平. 经济研究参考, 2010(56)

标签:;  ;  ;  ;  ;  

台湾连锁店新动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