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

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

一、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兵[1](2011)在《基于ARM的智能调节器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智能调节器大多基于单片机设计,由于单片机的计算速度与存储容量的限制,没有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记录功能,必须借助其他图形记录设备才能实现被控变量的显示记录功能和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功能,给应用带来一定的不便。本文探讨研究了将嵌入式技术应用于工业调节器的设计,除了保持传统调节器的基本功能外,使调节器具有PC机风格的人机界面,能以数据表格方式和曲线方式记录显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支持调节器参数的人工整定和自动整定,使调节器的实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研究的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调节器,硬件系统以32位ARM微处理器S3C44B0X为硬件核心,配接数据输入/输出电路、彩色LCD显示接口电路、触摸屏接口电路、通信电路、电源电路等,构成完整的调节器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μClinux操作系统为核心,设计了部分硬件电路的驱动程序和上层应用程序。文中介绍了μClinux的裁剪、移植过程, BootLoader的移植过程,基于Nand-Flash的JFFS2文件系统的建立过程,MiniGUI的移植过程,对调节器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由于本设计采用了ARM7处理器和功能强大的μClinux操作系统,所以较之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调节器具有处理速度快、实时性好、支持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特点,弥补了单片机系统的不足。利用MiniGUI系统实现图形化人机界面。改善了传统调节器人机交互界面简单、显示信息量小、观测不直观、不便于参数整定等问题。

郎朗[2](2011)在《基于S3C44BOX的智能型烟叶烘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烟叶的初烤关键点在于对烤房温度,湿度的控制,控制温湿度使其符合“三段式”烤烟曲线。本论文旨在建立智能、高效及实用性强的烤烟系统。至此我们选用以嵌入式μClinux操作系统,S3C44B0X(一款以ARM7TDMI为内核的16/32位RISC架构微处理器)为处理器的主控制器。依据“三段式”烤烟技术提出了自动化烟叶初烤解决方案。经过实际调研,我们采用主控制器与终端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模式,实现控制实际终端,执行温湿度(烤房的)采集、控制排湿窗的开度以及电动机的转速。依据实际返回的数据,主控制器发出指令,对烤房里的排湿窗,电机进行动作调整。从而达到烘烤的烟叶颜色好、含水量适中、香味宜人、口感好的烟叶。本套智能烤烟系统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同时在软硬件方面都做了适当的改进。在硬件方面,为了显示烤房烤烟曲线,选用SSD9320显示模块,没有选用S3C44B0X内置的LCD控制器;选用功能齐全,外围丰富的低功耗的MSP430单片机等等。软件方面,采用嵌入式系统中十分优秀Linux版本———μClinux操作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裁剪;使用通用开源的Bootloader(u-boot),对其适当的修改;实用简单的通信协议的编程实现等等。本智能烤烟系统,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改善,使得系统稳定,智能,低功耗,并且提高了烘烤效率,实时把握烤房温湿度,及时调整环境温湿度,烟叶烘烤效果大大改善。本系统经济、实用、方便快捷、易于操作。使用本套智能型烟叶烘烤系统,烟叶烘烤达到了预期效果。

熊飞[3](2010)在《基于ARM7的高可信系统核心模块数据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嵌入式系统逐渐被应用到航天、军事、生命监控等领域,人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可信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可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研究课题。嵌入式系统的高可信性是指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和高健壮性等特征。为了达到这些特性,嵌入式系统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大量运用容错和安全方面的技术。本文在满足高可信性需求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可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采用的单板机冗余技术、高安全技术、冗余电源以及主机板管理技术等几项重要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可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中执行任务的关键单元ARM单板的硬件构成,为其移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编写了相应的驱动和应用软件,使得整个ARM单板可以良好的运行。在移植方面,首先分析了BootLoader的重要概念、功能和框架,完成Boot-Loader设计与实现。接下来总结归纳了Linux移植的关键技术,并为基于三星S3C44B0X的ARM单板移植了μCLinux,裁剪了不需要的功能。这样减小体积的同时又不缺乏功能。为了解决与系统主机板通信和同步的问题,本文将具体的硬件抽象为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通过驱动程序提供了同步和通信功能。此外为了满足安全方面的要求,实现了单板完整性认证、单板自毁和数据加解密等功能。在移植MiniGUI的基础上,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为了测试ARM单板的软件功能,本文将三模表决、完整性认证等功能整合于用户交互程序中,配合系统主机板,提供测试用例,完成了对单板机上各主要功能的测试。

伊德日呼[4](2010)在《基于ARM7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嵌入式应用技术课程。由于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学生的编程水平和硬件知识要求较高,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实验开发平台以供教学。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在ARM7处理器上设计了多功能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的硬件电路。选用S3C44B0X作为系统的核心处理器,通过各模块电路的设计,实现一个以辅助教学为目的、功能比较完备的嵌入式实验平台。该系统设计包括ARM7的电源电路与复位电路、存储系统电路、SIO通信、键盘、数码管电路、触摸屏和LCD接口电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编写接口驱动程序,实现Bootloader装载。它是一种基于S3C44B0X处理器的实验平台,能实现快速输入、存储、显示功能,不仅能满足嵌入式教学实验的需要,而且可作为嵌入式产品开发平台。

潘宇[5](2010)在《基于ARM的嵌入式控制平台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嵌入式系统是近年来最热门、且发展较快的学科。未来几年内,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信息时代的产业技术,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嵌入式系统异军突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成为当今信息发展的主流技术。控制领域是嵌入式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可以说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与控制领域的发展分不开的。在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现代控制领域也对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的能力、实时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M公司的32位处理器以其高速度、低功耗和低成本成为嵌入式控制方案中的首选处理器。在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系统凭借其源代码开放、功能稳定、结构清晰等方面优势,成为了嵌入式系统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结合ARM和Linux的各自优势,设计了一个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控制平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工业生产需求。本文应用工业上主流应用的ARM7系列S3C44B0X处理器和开源操作系统μCLinux完成了一个控制平台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个温度控制的实例。本文主要做的工作有:分析嵌入式系统的研究现状与意义;论证控制方案的选取及本方案的优越性;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系统软件平台的搭建;系统的调试等等。其中硬件设计包括:CPU的选取、存储器的扩展、电源和时钟电路设计、I/O口及键盘的扩展、串口的扩展、LCD的扩展、网络接口及CAN总线的扩展、温度采集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的设计。软件设计包括: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Linux的移植、Bootloader的移植、Linux文件系统的构建、相关硬件驱动程序的编写、GUI的移植以及温度控制系统相关程序的编写等。最后本文完成了对该系统平台的软硬件调试工作,并对调试流程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调试结果表明该平台硬件运行流畅、系统运行良好、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并具有良好的可裁剪性和移植性,可以作为通用控制平台使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王颢瑾[6](2010)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音频信号处理及频谱显示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数字音频技术也已渗透到互联网、广播、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和数字影视等众多领域。随着嵌入式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高速发展,二者结合的嵌入式音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应的嵌入式音频系统的应用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课题采用以ARM7TDMI为内核的S3C44B0X芯片作为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的处理器,在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平台上完成了音频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对音频文件的处理、播放及声音频谱的动态屏幕显示等功能。该系统的主要硬件模块有:IIS总线及UDA1341TS音频编解码芯片接口、LCD显示电路、四线电阻式触摸屏控制电路以及键盘控制电路。软件设计包括: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多任务划分设计、音频文件的播放、音频频谱显示相关算法、基于ARM7的Bootloader装载设计和操作系统移植等。本文在ADS1.2集成开发环境下,用C语言及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完成了整个系统各软件模块的编程、调试。通过调试验证了软硬件各模块的正确性,实现音频的播放及音频频谱的显示。将已调试好的应用程序、嵌入式操作系统代码信息烧写到非易失性存储器AM29LV160B,通过Bootloader在系统的装载,实现了目标板脱离宿主机运行,成为一个独立的嵌入式系统。最后,总结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音频系统功能可靠、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景蕾[7](2010)在《具有B类设备接口功能的LXI仪器通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LXI总线旨在将已发展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应用到自动测试领域,从而更便于构建分布式测试系统。对于B类LXI仪器,其重点是在已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C类仪器基础上嵌入IEEE1588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用来弥补以太网实时能力不足的缺陷,提高测试仪器与系统的时间精度指标,增强网络化仪器系统的同步与触发能力。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32位嵌入式系统的B类LXI硬件接口模块,称为LXI模块开发平台V1.0。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平台V1.0中的电源功能模块、处理器核心控制模块、存储器模块、RS232串行通信接口模块、网络通信接口模块、USB接口模块、GPIB接口模块、JTAG仿真接口模块八个硬件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法。以及平台软件系统中实现平台V1.0的正常启动与加载用户代码功能的Bootloader模块、实现平台V1.0的网络通信功能的网络TCP/IP协议栈模块、实现多任务调度与运行功能的μC/OS II嵌入式RTOS模块、实现远程通过平台V1.0与仪器通信功能的SCPI命令翻译器模块和实现网络时钟校准与同步功能的IEEE1588时钟同步协议模块五个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基于该硬件平台构建了一个TCP/IP协议栈+μC/OS+SCPI命令翻译器+IEEE1588的软件框架体系。后续的完善和新功能的实现可在此体系下完成。本论文介绍了该系统目前已完成的情况,并对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后续需要完成的部分提出了设想和计划。

王月梅[8](2009)在《基于ARM的复印机供纸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复印机是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和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纸路系统贯穿复印过程的始终,是纸张有效运行的载体,供纸性能的好坏影响复印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复印机供纸纸路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机械部件和工作流程,提出总体设计方案。结合复印机纸路控制特性,根据ARM芯片强大的接口功能和控制精度,选择S3C44B0X作为系统控制芯片。利用芯片大量的输入输出接口功能,设计了纸张大小识别模块、纸张对位模块、纸盒有无纸检测模块等传感器硬件检测电路。基于S3C44B0X的PWM口输出特性,设计了纸路系统中电机驱动电路,搓纸动作由电机驱动控制芯片L298与直流电机完成,纸张的输送由步进电机控制器L297和电机功率放大器L298共同作用于步进电机实现。设计了转速检测模块对电机运行进行实时监控。以各电路为基础制作了PCB板。软件设计以ARM嵌入式系统为基础,设计系统启动程序、传感器信号读取和分析程序、电机转速测量程序以及和上位机的通讯程序等。基于S3C44B0X芯片的三级流水线技术,系统运算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省去了各种控制算法的引入。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基本实现了用通用控制器设计最小控制系统的功能。

闫东旺[9](2009)在《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通信终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GPS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程机械的人性化、智能化、网络化、机群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机械的优良性能与其核心控制器的性能紧密相关。嵌入式技术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是当今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之一。将嵌入式技术引入到工程机械中,对传统工程机械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的结构及特点,对工程机械通信终端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采用Samsung公司的S3C44B0X作为微处理器,构建于嵌入式μCLinux操作系统之上,通过CAN总线将工程机械上的各个前端总线控制单元连接起来,采集状态信息并实现本地的集中控制、监测与维护;通过GPS模块实时采集工程机械的定位信息;通过LCD液晶屏实现对工程机械状态信息和GPS定位信息的显示。本文所实现的工程机械通信终端的硬件部分和底层软件,不仅是整个系统实现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中的部分设计,如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硬件电路设计技术、操作系统的移植、底层软件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郭瑛,李树华,铁勇,孙永凤,俞宗佐[10](2008)在《基于S3C44B0X的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介绍了基于S3C44B0X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上电启动后的自举加载过程,采用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操作函数设计出具有良好人机界面和可移植性的嵌入式系统初始化代码及加载代码的启动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M的智能调节器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智能调节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调节器硬件系统设计
    2.1 调节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调节器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2.2.1 微处理器选型
        2.2.2 存储器控制器
        2.2.3 电源模块
        2.2.4 存储器模块
        2.2.5 数据输入模块
        2.2.6 数据输出模块
        2.2.7 复位模块
        2.2.8 通信模块
        2.2.9 显示模块
        2.2.10 JTAG 模块
第三章 μClinux 系统的移植
    3.1 BootLoader 的移植
        3.1.1 设置异常向量表
        3.1.2 有关寄存器设置
        3.1.3 初始化外部存储器
        3.1.4 初始化堆栈指针
        3.1.5 C 程序空间初始化
        3.1.6 引导系统内核
    3.2 μClinux 内核移植
        3.2.1 解压μClinux 移植包
        3.2.2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3.2.3 μClinux 到 S3C44B0X 的移植
        3.2.4 μClinux 内核配置
        3.2.5 μClinux 内核编译
    3.3 基于 Nand-Flash 的 JFFS2 文件系统的建立
        3.3.1 常用开源 Flash 文件系统
        3.3.2 JFFS2 文件系统移植
        3.3.3 添加 mtdx 和 mtdblock 设备
        3.3.4 配置内核
        3.3.5 配置用户选项
        3.3.6 创建和拷贝 JFFS2 镜像文件
        3.3.7 挂载 JFFS2 分区
        3.3.8 JFFS2 自动挂载
第四章 设备驱动设计
    4.1 设备驱动
    4.2 设备驱动主要组成
        4.2.1 注册设备
        4.2.2 定义 file_operations 结构
    4.3 A/D 转换驱动设计
        4.3.1 注册设备号
        4.3.2 定义 file_operations 结构
        4.3.3 编写 open()函数
        4.3.4 编写 release()函数
        4.3.5 编写 ioctl()函数
        4.3.6 初始化程序
        4.3.7 读取 A/D 转换数值子程序
        4.3.8 编写 read()函数
第五章 基于 MiniGUI 的应用程序设计
    5.1 MiniGUI 简介
    5.2 基于 Framebuffer 的 LCD 驱动程序的实现
        5.2.1 Framebuffer 驱动的添加
        5.2.2 FrameBuffer 设备文件的添加
    5.3 MiniGUI 编程
        5.3.1 MiniGUI 窗口编程
        5.3.2 MiniGUI 菜单编程
        5.3.3 MiniGUI 控件编程
第六章 调节器算法研究与实现
    6.1 PID 控制简介
        6.1.1 模拟 PID 控制原理
        6.1.2 数字 PID 控制原理
    6.2 增量式数字 PID 算法
    6.3 PID 算法改进
        6.3.1 积分分离法
        6.3.2 微分平滑法
    6.4 PID 参数整定
        6.4.1 试凑法
        6.4.2 临界比例法
    6.5 采样周期的确定
    6.6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算法
        6.6.1 模糊自整定 PID 控制原理
        6.6.2 输入输出量模糊化
        6.6.3 模糊规则确定
        6.6.4 模糊控制调整表的推导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S3C44BOX的智能型烟叶烘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1.2 烟叶烘烤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主要理论技术基础及系统架构
    2.1 三段式烤烟技术介绍
    2.2 系统要求
    2.3 烤烟系统总体构成
        2.3.1 主控制器
        2.3.2 终端控制器
    2.4 软件环境及实现
        2.4.1 主控制器软件
        2.4.2 终端控制器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控器端设计与实现
    3.1 主控端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3.1.1 CPU 模块介绍
        3.1.2 存储模块
        3.1.3 网络模块设计
        3.1.4 触摸屏模块
        3.1.5 显示模块设计
    3.2 建立嵌入式μCLINUX 系统
        3.2.1 主控器嵌入式平台环境
        3.2.2 BOOTLOADER 移植
        3.2.3 μCLINUX 操作系统内核移植
        3.2.4 驱动移植
        3.2.5 配置生成μCLINUX 的文件系统
    3.3 主控制与终端通信程序设计
        3.3.1 常用串行通信接口介绍
        3.3.2 主控器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3.4 FRAMEBUFF 编程
    3.5 烤烟曲线的设置和保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终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终端功能以及控制终端核心部件的选取
        4.1.1 控制终端功能
        4.1.2 控制终端核心部件的选取
    4.2 排湿窗电机功能及与控制终端器的连接
        4.2.1 排湿窗电机功能
        4.2.2 与控制终端器的连接
    4.3 温湿度的采集
        4.3.1 DS18820 一线总线数字式传感器
        4.3.2 DS18820 的内部结构和测温原理
        4.3.3 温湿度采集程序设计与编写
    4.4 交流电机功能与实际控制
        4.4.1 交流电机的功能
        4.4.2 实际连接控制
    4.5 通讯协议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烤烟机的现场安装调试
    5.1 开始的准备工作
    5.2 系统软件的烧写
        5.2.1 BOOTLOADER 的烧写
        5.2.2 U-BOOT 移植结果
    5.3 下载μCLINUX 内核、根文件系统到开发板上的FLASH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分析与对比
    6.1 实验分析
    6.2 对比
    6.3 烘烤曲线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ARM7的高可信系统核心模块数据通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结构
第2章 嵌入式高可信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1 嵌入式高可信计算机系统总体架构
    2.2 嵌入式高可信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
        2.2.1 容错技术
        2.2.2 安全技术
        2.2.3 总结
    2.3 嵌入式高可信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RM 单板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析与移植
    3.1 ARM 单板的硬件构成
    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要求
    3.3 几种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析与比较
        3.3.1 VxWorks
        3.3.2 Windows CE
        3.3.3 嵌入式Linux
        3.3.4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 的分析
    3.4 单板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设计
        3.4.1 μCLinux 移植的关键技术
        3.4.2 存储空间的分配
        3.4.3 BootLoader 的设计与实现
        3.4.4 μCLinux 的移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板关键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与主机板通信同步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1 通信模块的同步技术
        4.1.2 同步原理
        4.1.3 通信同步模块的实现
    4.2 TPM 的设计与实现
        4.2.1 TPM 安全机制的分析
        4.2.2 关键数据的加解密
        4.2.3 完整性认证
    4.3 自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看门狗的设计与实现
    4.5 单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5.1 单板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4.5.2 单板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工作流程
        4.5.3 管理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
        4.5.4 中文支持
        4.5.5 软件功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ARM7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嵌入式系统概念
        1.1.2 嵌入式系统组成
        1.1.3 ARM处理器
        1.1.4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硬件方案设计
        2.1.1 微处理器选型
        2.1.2 硬件方案设计
    2.2 软件方案设计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S3C44BOX概述
        3.1.1 CPU内核概述
        3.1.2 芯片特性
    3.2 系统的硬件单元电路设计
        3.2.1 S3C44BOX芯片引脚分析
        3.2.2 电源电路与复位电路
        3.2.3 存储系统设计
        3.2.4 JTAG接口设计
        3.2.5 SIO通信、键盘、数码管电路
        3.2.6 LCD接口电路
        3.2.7 触摸屏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第四章 驱动加载程序Bootloader设计
    4.1 Bootloader概述
    4.2 Bootloader的操作模式
    4.3 Bootloader配置和编译
    4.4 Bootloader的具体实现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硬件电路测试板
致谢

(5)基于ARM的嵌入式控制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ARM 处理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常见控制方案及其特点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控制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控制平台的选择
        2.1.1 系统控制平台类别
        2.1.2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组成
    2.2 系统总体控制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平台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硬件平台结构
    3.2 系统处理器的选择
        3.2.1 ARM7 系列处理器介绍
        3.2.2 S3C44B0X 处理器介绍
    3.3 嵌入式系统的电路接口设计
        3.3.1 系统存储器的扩展
        3.3.2 系统的电源及时钟电路设计
        3.3.3 系统的外部接口电路设计
        3.3.4 采集电路与输出驱动电路设计
    3.4 系统硬件的调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平台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和开发环境构建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4.1.2 开发环境的搭建
    4.2 Bootloader 的移植
    4.3 μCLinux 系统的建立
        4.3.1 μCLinux 操作系统的移植
        4.3.2 μCLinux 内核配置、编译及调试
    4.4 Linux 文件系统的构建
        4.4.1 Linux 下的文件系统
        4.4.2 利用Busybox 构建文件系统
    4.5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4.5.1 Linux 下的设备管理
        4.5.2 File operations 结构体
        4.5.3 设备注册和中断控制方式
        4.5.4 μCLinux 下设备的驱动
        4.5.5 CAN 总线驱动程序的编译
    4.6 GUI 的设计
        4.6.1 几种典型的GUI 介绍
        4.6.2 MiniGUI 的移植
    4.7 系统相关组件的应用
        4.7.1 RTC 组件的应用
        4.7.2 PWM 组件的应用
        4.7.3 ADC 组件的应用
        4.7.4 WDT 组件的应用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调试
    5.1 调试工具介绍
        5.1.1 调试工具硬件准备
        5.1.2 调试工具软件准备
    5.2 系统的软硬件调试
        5.2.1 系统内核的调试
        5.2.2 系统相关硬件的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个基于ARM 平台的温度控制系统实例
    6.1 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6.1.1 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6.1.2 温度采集电路的设计
        6.1.3 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
    6.2 温度控制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6.2.1 温度控制软件流程
        6.2.2 数据采集ADC 子程序设计
        6.2.3 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6.2.4 PWM 控制器子程序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音频信号处理及频谱显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嵌入式系统的概述
    1.2 嵌入式音频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基于ARM7 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2.1.1 嵌入式处理器S3C44B0X
        2.1.2 开发平台硬件结构
    2.2 基于ARM7 的音频系统方案设计
        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2.2.2 音频文件的获取方式
        2.2.3 任务划分
        2.2.4 音频频谱显示
    2.3 系统装载方案设计
第三章 音频系统子模块的设计
    3.1 LCD 显示模块
        3.1.1 LCD 概述
        3.1.2 LCD 驱动控制电路
        3.1.3 LCD 液晶显示实现过程
    3.2 触摸屏模块
        3.2.1 四线电阻式触摸屏的基本工作原理
        3.2.2 触摸屏电路
        3.2.3 触摸屏软件设计
    3.3 键盘模块
        3.3.1 键盘模块概述
        3.3.2 ZLG7289 与S3C44B0X 的连接电路
        3.3.3 读键盘值程序设计
    3.4 音频模块
        3.4.1 音频系统简介
        3.4.2 IIS 总线概述
        3.4.3 UDA1341TS 概述
        3.4.4 IIS 接口电路接口设计
        3.4.5 WAV 播放流程
第四章 音频频谱显示相关算法
    4.1 离散傅里叶变换
    4.2 快速傅里叶变换
        4.2.1 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优越性
        4.2.2 时间抽取基-2 FFT 算法
        4.2.3 DIT-FFT 编程思想
第五章 μC/OS-II 下音频系统的实现
    5.1 μC/OS-II 操作系统及其移植
        5.1.1 μC/OS-II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简介
        5.1.2 μC/OS-II 操作系统在 S3C44B0X 上的移植
    5.2 优先级和任务堆栈的建立
    5.3 音频的播放
    5.4 触摸屏和键盘任务
    5.5 音频频谱显示
        5.5.1 音频信号处理
        5.5.2 频谱显示
第六章 Bootloader 在系统装载
    6.1 Bootloader 的相关概念
        6.1.1 Bootloader 的工作原理
        6.1.2 Bootloader 的启动流程
    6.2 基于 S3C44B0X 的 Bootloader 定制方案
        6.2.1 S3C44B0X 存储器空间划分
        6.2.2 基于 S3C44B0X 的 Bootloader 总体设计
    6.3 Bootloader 在系统装载的实现
        6.3.1 启动代码的实现
        6.3.2 Bootloader 在系统装载实现的关键问题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具有B类设备接口功能的LXI仪器通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相关技术简介
        1.2.1 LXI 技术简介
        1.2.2 LXI 发展前景
    1.3 课题描述
        1.3.1 课题简介
        1.3.2 硬件平台综述
        1.3.3 软件平台综述
        1.3.4 课题具体要做的工作
第二章 LXI 模块开发平台V1.0 硬件设计与实现
    2.1 硬件资源综述
        2.1.1 CPU 介绍
        2.1.2 FLASH 芯片介绍
        2.1.3 SDRAM 芯片介绍
        2.1.4 网卡芯片介绍
        2.1.5 USB 接口芯片介绍
        2.1.6 GPIB 芯片介绍
    2.2 平台V1.0 各模块设计
        2.2.1 电源功能模块
        2.2.2 处理器核心控制模块
        2.2.3 存储模块
        2.2.4 RS-232 串口通信模块
        2.2.5 网络通信模块
        2.2.6 USB 接口模块
        2.2.7 GPIB 接口模块
        2.2.8 JTAG 仿真接口模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台V1.0 软件模块综述
    3.1 平台V1.0 软件五大模块
    3.2 平台V1.0 用户代码流程介绍
    3.3 平台V1.0 用户代码程序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为什么要移植TCP/IP 协议栈
    4.2 OpenTCP 协议栈概述
    4.3 OpenTCP 协议栈移植
        4.3.1 定时器池配置
        4.3.2 RTL8019 硬件资源定义和分配
        4.3.3 初始化RTL8019
        4.3.4 OpenTCP 接口宏的函数封装
        4.3.5 对OpenTCP 的裁剪
        4.3.6 以太网通信任务编写
        4.3.7 平台V1.0 的网络配置
    4.4 移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5 网口到串口的转换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μC/OS II 移植工作的实现
    5.1 μC/OS II 概述
    5.2 μC/OS II 内核移植
        5.2.1 Os_cpu.h 文件相关
        5.2.2 Os_cpu_a.s 文件相关
        5.2.3 Os_cpu_c.c 文件相关
        5.2.4 对μC/OS II 的裁剪
    5.3 平台V1.0 任务介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CPI 翻译器V1.0 设计与实现
    6.1 SCPI 命令综述
    6.2 易移植的SCPI 翻译器V1.0 设计与实现
        6.2.1 注册模块设计与实现
        6.2.2 翻译模块设计与实现
        6.2.3 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6.3 SCPI 翻译器V1.0 的可裁剪性
    6.4 DL1620 数据接收任务
        6.4.1 任务定义
        6.4.2 任务创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IEEE 1588 同步时钟算法设计与实现
    7.1 IEEE 1588 概述
    7.2 IEEE 1588 基本原理
    7.3 平台V1.0 时钟同步实现方案
        7.3.1 本地硬件时钟选取与配置
        7.3.2 IEEE1588 协议嵌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网卡RTL8019 驱动头文件ethernet.h
附录B:LXI 模块开发平台V1.0 实物图

(8)基于ARM的复印机供纸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复印机技术
        1.1.1 复印机技术的发展
        1.1.2 复印机纸路系统
        1.1.3 复印机微控制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 供纸系统总体设计
    2.1 纸路系统设计要求和技术参数
        2.1.1 设计要求
        2.1.2 技术参数
    2.2 纸路系统设计流程
    2.3 纸路系统设计
        2.3.1 MCU 选择
        2.3.2 系统硬件设计
        2.3.3 系统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供纸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 CPU 最小系统
        3.1.1 存储器电路设计
        3.1.2 时钟和电源电路设计
        3.1.3 复位电路设计
        3.1.4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
        3.1.5 JTAG 电路设计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
        3.2.1 纸盒有无纸检测电路
        3.2.2 自动送纸槽检测电路
        3.2.3 前盖打开传感器电路设计
        3.2.4 纸张大小检测电路设计
        3.2.5 对位检测电路设计
    3.3 电机电路设计
        3.3.1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3.2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3.3 电机测速电路设计
    3.4 硬件系统的调试
    3.5 本章小结
4 供纸系统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
    4.2 ARM 处理器的编程模型
    4.3 工具软件
        4.3.1 ADS1.2
        4.3.2 Source Insight
    4.4 ARM 基本系统软件设计
    4.5 供纸纸路系统软件设计
        4.5.1 I~2C 驱动程序
        4.5.2 看门狗驱动
        4.5.3 电机驱动
        4.5.4 转速测量模块程序
        4.5.5 串口初始化程序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电路图
附录Ⅱ: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详细摘要

(9)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通信终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相关产品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价值和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2.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开发流程
    2.3 嵌入式ARM处理器
        2.3.1 ARM处理器简介
        2.3.2 ARM处理器体系结构
    2.4 嵌入式操作系统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定义
        2.4.2 常见嵌入式操作系统
        2.4.3 嵌入式μCLinux操作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构成
    3.2 S3C44B0 微处理器简介
    3.3 CAN模块设计
        3.3.1 CAN总线概述
        3.3.2 S3C44B0X SIO概述
        3.3.3 CAN接口电路设计
    3.4 异步串口电路
        3.4.1 S3C44B0X UART概述
        3.4.2 异步串口接口电路的设计
    3.5 液晶显示电路
        3.5.1 S3C44B0X LCD控制器概述
        3.5.2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3.6 GPS模块接口电路
        3.6.1 GPS概述
        3.6.2 LEA-4H概述
        3.6.3 GPS模块接口电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环境的构建
    4.1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4.2 μCLinux的移植
        4.2.1 系统引导程序Bootloader
        4.2.2 μCLinux源码的修改
        4.2.3 μCLinux内核的配置与裁剪
        4.2.4 μCLinux内核的编译
        4.2.5 μCLinux的运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各模块软件设计
    5.1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
        5.1.1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5.1.2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5.1.3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主要组成
    5.2 CAN驱动程序设计
        5.2.1 CAN驱动程序主要数据结构
        5.2.2 CAN驱动程序的文件操作接口
        5.2.3 CAN驱动程序的初始化
        5.2.4 CAN驱动程序的添加和编译
    5.3 μCLinux下的串口通信
        5.3.1 μCLinux下的串口设置
        5.3.2 μCLinux下的串口操作
        5.3.3 μCLinux下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4 GPS模块程序设计
        5.4.1 GPS数据格式
        5.4.2 GPS数据的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0)基于S3C44B0X的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S3C44B0X的结构
2 Bootloader模块设计
    2.1 Boot程序存放位置
    2.2 Bootloader的启动流程
        2.2.1 Stage1部分
        2.2.2 Stage2 部分
3 Bootloader部分代码设计
    3.1 Stage1中加载RW段的代码设计
    3.2 BOOT函数设计
4 结束语

四、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M的智能调节器研究与实现[D]. 孟凡兵. 大连工业大学, 2011(04)
  • [2]基于S3C44BOX的智能型烟叶烘烤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郎朗.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3]基于ARM7的高可信系统核心模块数据通信的设计与实现[D]. 熊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2)
  • [4]基于ARM7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伊德日呼. 内蒙古大学, 2010(01)
  • [5]基于ARM的嵌入式控制平台设计[D]. 潘宇.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0(04)
  •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音频信号处理及频谱显示系统设计[D]. 王颢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 [7]具有B类设备接口功能的LXI仪器通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景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1)
  • [8]基于ARM的复印机供纸系统研究[D]. 王月梅.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
  • [9]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通信终端的研究[D]. 闫东旺. 吉林大学, 2009(09)
  • [10]基于S3C44B0X的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设计与实现[J]. 郭瑛,李树华,铁勇,孙永凤,俞宗佐.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标签:;  ;  ;  ;  ;  

S3C44B0X中BootLoader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