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一、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元伟霞[1](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以H省两市城乡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初始环节,是幼儿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当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均在学前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相比之下,我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摸索和经验都还不够,尤其是在城乡经济二元化的背景下,城乡学前教育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差距明显。这不仅制约着农村幼儿素质的提升,也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长远来看,对我国的教育公平、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根据我国学前教育国情,以相关理论为支撑,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制度及管理体系,平衡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以教育公平理论和均衡发展理论为支撑,深入探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促进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适切性建议。首先,对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发展状况和教育公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梳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解读和界定学前教育、城乡概念以及均衡发展。其次,统计我国2001年至2018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基本状况,基于教育部官方网站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教育机会(入园机会)差异和教育过程(硬件配备、师资力量及经费投入)差异进行了考察。接着选取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大省H省两市中分层抽取的40所城乡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方法实证研究H省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通过研究数据发现,我国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过程不均等和教育结果不均等的现象。再次,基于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表现,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政府重视不够,没有给予充分的政策制定和扶持是重要原因;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学前教育各层面的监管不力是外部原因;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城乡投资及支付能力差距大是根本原因;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及培养体系不完善是直接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学前教育的城乡差距的若干对策。一是完善学前教育立法,出台扶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城乡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等政策;二是强化政府管理力度,构建监管机制,保障对学前教育进行公平性投资,逐步建立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机制,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学龄前教育;三是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扶持,教育经费要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并不断统筹优化城乡间的投资方式;四是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师资待遇,重视教师的培养成长,保障城乡幼儿教育特别是乡村教师的权益,为稳定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驾护航;五是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家长应该努力学习,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做新时代的好家长,同时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马志芳[2](2017)在《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创编及对青少年近视防治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黑龙江省青少年的视力现状,编制体育保健明目体操,并验证该操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治效果,以便为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使青少年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方法:以黑龙江省2010年与2014年的体质测试现状为依据,分析出黑龙江省青少年近视的具体现状。抽取一所学校进行实验,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本校学生近视的现状、原因与机制,分析出相应的对策,作为实验控制变量;运用文献资料法,参考大量治疗近视相关的资料,编制体育保健明目体操。实验法:选取三年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测出实验前学生视力情况。三(1)班为实验组做体育保健明目体操,三(3)班为对照组做传统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每月测试一次视力状况,共测4个月。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实验前以及后四个月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视力,对比做传统眼保健操与体育保健明目体操前后学生的裸眼视力、轻度近视率、中度近视率、重度近视率、边缘视力率,近视率、视力下降率、视力提升率、视力保持率等视力情况,验证体育保健明目操的实施效果。结果:1黑龙江中小学生近视率随年龄、年份的增长而增长,城市学生近视率高于农村学生近视率,差异均显着(P<0.05);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近视率,差异不显着(P>0.05);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10-12岁近视增长速度较快。2文化小学2015年学生的近视率整体高于2014年,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也在升高。2015年六年级学生近视率较2014年同年级增长了6.15%,较本年度一年级增长了20.20%。整个学校近视率、中度近视率、重度近视率分别较去年上升了3.31%、1.72%、1.42%。3文化小学学生近视的原因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防治近视的对策是根据近视的原因从学习、生活方式方面进行干预。4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前学生视力不存在差异性(P>0.05),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男生的视力提升率为71.67%,女生为54.84%,优于对照组视力提升率男生的21.88%,女生的20%,差异显着(P<0.05)。实验组实验四个月后与实验前、实验一个月时视力有显着性提升(P<0.05);对照组实验四个月后比实验前近视率要略微高一些,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后对照组视力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生视力提升率均高于女生。结论:1黑龙江省青少年的近视率随年龄、年份的增长而增长。城市学生近视率高于农村学生近视率,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近视率,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10-12岁年龄段,近视增长速度特别快。2文化小学学生近视率随年份、年级的增长而增长,每个年龄段都存在近视新发患者,正常视力向近视转变,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分别向中度近视、重度近视转变。六年级学生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可能与升学所面临的课业加重有关。3根据文化小学学生近视原因制定的对策用于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条件的控制,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效。4体育保健明目体操对防治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且效果明显优于对降低近视度数作用不大的传统眼保健操,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男生视力的恢复力要好于女生。5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简单易操作,时间短,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刘鑫磊[3](2016)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纵向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关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研究,目前已积累了很多资料。达斡尔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由于1982年第3次人口普查时人口数量少于10万人,故未被列入历次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工作之中,因此针对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研究较少,现有的资料无法明确反映出当代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此,于2012年6月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对6-18岁达斡尔族中小学生进行整群抽样,共获得有效样本1980例(男970例,女1010例)。研究项目包括17项体质测量指标,16项衍生指数。本研究从体重、身体高度、宽度、围度、皮褶厚度等测量指标及相关指数、体型、营养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了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城乡差异;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达斡尔族与其他族群儿童青少年体型的亲疏关系;将本次调查结果与20年前资料进行纵向比较,探讨了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20多年的纵向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男、女生各体质指标与体质指数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男、女生各年龄段不同指标的增长速度和变化幅度不同,多数体质指标的生长曲线出现了双交叉现象,多数年龄组性别间具有差异性,男生身高、体重突增发生在10-12岁,女生为9-10岁。与其他族群相比,男、女生身高、体重发育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达斡尔族男女生四肢皮下脂肪发育均优于躯干部皮下脂肪发育,女生各项皮褶厚度值及体脂肪含量高于同龄男生,而瘦体重则男生高于女生。与其他族群相比,男、女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与肩胛下皮褶厚度发育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达斡尔族学生各围度值仅少数年龄段具有一定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与其他族群相比,达斡尔族学生胸围发育处于中上等水平;(4)随年龄增长达斡尔族男生体型变化不如女生明显,男生体型以中胚层体型为主,女生体型由中胚层体型转为三胚层中间型,12岁以后则转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达斡尔族男生体型与内蒙古汉族接近,女生则与内蒙古蒙古族接近;(5)达斡尔族学生营养不良率(男2.27%,女1.29%)低,超重率(男4.47%,女8.02%)及肥胖率(男19.69%,女17.38%)较高,达斡尔族学生营养过剩问题不容乐观;(6)达斡尔族7-12岁小学生多数体格测量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城乡差异,同性别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多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0多年来,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增幅最为明显,男、女生身体充实度有所提高,但胸廓发育不够理想,肩宽与骨盆宽在部分高年龄段甚至呈下降趋势。营养状况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善,但超重、肥胖发生率大幅增加。本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进行了系统的追踪研究,在详细分析其体质发育现状的基础上,与22年前的体质发育资料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提供最新资料,同时对于了解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现状、20多年来的变化规律及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促进其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闻伟虹[4](2013)在《常熟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分析其视力低下、龋齿、沙眼、超重与肥胖等常见病的分布规律,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进行干预和做好学生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常熟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参与学生体检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前规范培训,初三与高三年级由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中招和高招体检要求体检,其余年级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和《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进行培训后体检。各体检单位在体检时或者体检结束后按要求进行资料录入,后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再进行资料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9183名调查者中,小学生37056名、初中生20673名、高中生11454名。体检项目全部合格率仅13.94%,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4.74%和女13.15%。1、我市6~18岁中小学身高、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男生在11~14岁是生长高峰,女生在10~13岁是生长高峰。两者在10~11岁和12~13岁出现两次交叉。小学组到高中组男女生的平均心率随学龄增加而递减,女生的平均心率略高于男生;平均血压情况为小学组到高中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随学龄增加而增加。2、小学到高中三个学龄段的视力低下率逐步升高(P<0.05),由小学阶段的47.88%上升至高中阶段的95.88%。城区、乡镇视力低下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0.05)。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城区男生和女生视力低下率均显着高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高中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3、龋齿总患病率为36.04%,其中乳牙龋患率24.40%,恒牙龋患率10.08%。小学生的龋齿患病率高于中学生(初中加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学阶段男生乳牙龋齿率显着高于女生,恒牙龋患率男生低于女生(P <0.05);中学阶段乳牙与恒牙龋齿率均为女生显着高于男生(P <0.05)。4、7~18岁城区和乡镇的超重率均为12.2%,肥胖率分别为8.8%和9.3%,乡镇高于城区(P<0.05)。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男生的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都比女生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生超重与肥胖率基本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女生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5、除初三与高三学生外,男生沙眼总患病率为2.63%,女生为2.50%。各年级男女生的沙眼患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6、中小学生中内科异常检出率0.37%,外科异常率为0.66%,辨色异常为2.64%。内科异常中主要为心动过速和心脏杂音,分别占63.3%和21.5%;外科检出异常主要是脊柱弯曲和甲状腺肿大,分别占84.7%和10.7%。各学龄段男生辨色异常率均高于女生,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熟市中小学生体质一般,体检项目全部合格率不高,常见病问题严峻,尤其小学生龋齿和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高,男生肥胖问题突出,脊柱弯曲成了一个较严峻但可控的学生健康问题,需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的特点,加大健康相关的教育与宣传力度,改变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惯,提倡天天运动的良好生活方式,另外必须加强学生健康监测队伍建设和校医队伍建设,保障学生健康监测工作的质量,预防各种学生常见病和增强学生的体质。

刘春[5](2013)在《当代中国会组发展史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组织发展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热点。可是,以往国史领域却缺乏对这一问题大跨度、系统的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对我国社会组织历史发展进行总结研究,以期从中发现规律,从而为有效应对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态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论文共五章二十节,另有导论、结束语和大事年表。主要内容如下:导论概括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概况,从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与对策研究三个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加以展望。第一章旧社会组织清理整顿与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概况介绍了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社会组织概况和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通过审批登记、整顿改造、解散取缔的不同方式对社会组织加以清理整顿。在此基础上,从新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格局、主要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对建国初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及历史作用加以阐述。第二章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组织的曲折发展。这一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50年代中后期社会组织的继续发展、60年代初社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活跃和“文革”中社会组织的严重破坏和整顿。在历史进程的描述中,分析了社会组织曲折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及历史影响。第三章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的兴起。在改革开放推动下,社会组织全面恢复,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学术类社会组织逐步恢复并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领域涌现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各种基金会迅速发育和生长。同时,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了规范、整顿,社会组织的依法登记,并连续两次清理整顿,整顿和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这一时期,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作用变化。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促进了社会组织的新发展,社会团体总体平稳增长、民办非企业单位兴起并被纳入统一登记管理体制、基金会迎来了发展新时代、“草根”组织破土生长,社会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及时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加强了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正式形成。第五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与重要作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围绕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国家把建设现代组织体制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整体健康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结束语: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对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社会组织未来发展加以展望,从国家层面、建设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方面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提出对策建议。

娄峰阁,蒋勇,李省三,薛海峰,冯海英,程宇,杜琳琳,金佰明[6](2011)在《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尿碘的测定了解齐齐哈尔市小学生碘营养状况,同时对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查找出影响碘摄入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恒温消解法测定研究对象的尿碘含量。结果齐齐哈尔市小学生尿碘中位数为191.4μg/L,碘摄入不足的比例为9.20%,碘摄入充足的比例为90.80%,碘摄入超出适量范围的比例为47.24%。结论齐齐哈尔市小学生总体碘摄入状况良好;碘缺乏在性别、年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碘摄入过量在性别间无显着性差异、在年龄间有显着性差异;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碘相关知识了解较多、较妥善储存食盐、采用合理的烹调方式、孩子较少腹泻,孩子吃零食频率较高、数量较多是碘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

娄峰阁,蒋勇,薛海峰,冯海英,陈健丽,任晓杰[7](2010)在《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尿碘的测定了解齐齐哈尔市小学生碘营养状况,同时对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查找出影响碘摄入水平的因素。材料与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齐齐哈尔市小学抽取163名小学生,用恒温消解法测定尿碘含量;对163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可能影响小学生碘摄入水平因素的资料,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小学生碘摄入水平的因素。结果齐齐哈尔市小学生尿碘中位数为191.4μg/L,碘摄入不足的比例为9.20%,碘摄入充足的比例为90.80%,碘摄入超出适量范围的比例为47.24%。讨论齐齐哈尔市小学生总体碘摄入状况良好;碘缺乏在性别、年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碘摄入过量在性别间无显着性差异、在年龄间有显着性差异;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碘相关知识了解较多、较妥善储存食盐、采用合理的烹调方式、孩子较少腹泻,孩子吃零食频率较高、数量较多是碘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

程宇,孙要武,衣英欣,李海燕[8](2010)在《齐齐哈尔市400名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况,为开展其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学生的抚养人填写调查问卷。结果91.0%的学生总是/经常吃早餐,44.0%的学生总是/经常吃零食,8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边看电视边吃食物的现象,46.3%的小学生、49.0%的中学生有特别不喜欢或从来不吃的食物。结论齐齐哈尔市初中学生偶尔/从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4城市中学生;中小学生吃零食的比例均分别低于4城市;中小学生特别不喜欢或从来不吃的食物比例均低于4城市,还需要进一步对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作进一步的指导。

程宇,于萍,孙要武,李海燕[9](2009)在《齐齐哈尔市400名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现况,为开展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学生的抚养人填写调查问卷。[结果]91.0%的学生总是/经常吃早餐,5.3%的学生有时吃早餐,3.8%的学生偶尔/从不吃早餐;不同年级组、同一年级组不同性别的学生早餐频次分布不同,总是/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初中生明显低于小学生,小学1~3年级女生高于男生,初中1~3年级男生高于女生。44.0%的学生总是/经常吃零食,29.3%的学生有时吃零食,26.8%的学生偶尔/从不吃零食;不同年级组、同一年级组不同性别的学生吃零食频次分布无显着差异。46.3%的小学生、49.0%的中学生有特别不喜欢或从来不吃的食物,同年级组男、女生之间无显着差异。[讨论]齐齐哈尔市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略高于上海市闵行区2005年调查结果,但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仍然较高,尤其是初中学生偶尔/从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4城市中学生;中小学生吃零食的比例均分别低于4城市,鉴于零食的特殊性,应该对学生进行零食的营养教育,让他们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从而既能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良好的营养;中小学生特别不喜欢或从来不吃食物的比例均低于4城市,由于特别的食物喜好可能发展成偏食、挑食,进而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因此应该尽量避免;8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边看电视边吃食物的现象,长时间看电视以及电视广告和电视节目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综合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宗希云[10](2007)在《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选择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策略研究为题目,原因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近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取决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的农业生产专门人才,才能实现农村现代化。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0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尤其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省,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的实际需求,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内容是在作者主持的课题《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俄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作为实证分析与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科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提出发展策略。研究的目的在于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为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服务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健康、文明、富裕、和谐的农村社会。本研究对国内外农村教育研究现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起点。从农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的发展环境辨识、态势分析与问题诊断,有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全面认识并了解农村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条件,将农村教育系统纳入整个经济与社会系统之中,从而科学客观地认识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特尔菲法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排序,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系统进行战略分区研究,从不同的侧面深刻揭示农村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农村教育的基本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凋发展的理论研究,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两个视角认识影响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协调理论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谐教育理论和人的整体发展理论,为农村教育理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对农村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重新界定“农村教育”的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农村教育是“发生在乡及乡以下,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总称。”本研究对农村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农村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性、农村教育内容实用性、农村教育时间季节性,尤其是提炼了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的办学模式,即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模式、农村职业教育自主发展模式、农村成人教育联合办学模式。在办学模式研究中,合作、联合、参与及开放式的特点在办学中发挥优势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整理5年的数据资料,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量化分析,并采用特尔菲法提出问题重要性的排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农村教育系统中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战略分区,对黑龙江省64个县及县级市的农村教育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划分出一级地区9个,二级地区18个,三级地区13个,四级地区24个,并结合调研对分区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宏观到微观给出了对分级结果的分析,为全省农村教育发展提出了总体框架。进行战略分区不仅揭示全省农村基础教育的类型结构,为宏观指导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揭示了各地农村教育的类别属性,为微观分类指导提供依据。本研究结合对黑龙江省实证研究的成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措施,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农村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推进农村教学改革及加快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改革与发展策略。对策的提出既站在宏观的角度,又结合黑龙江省具体情况,较好地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实与未来结合的研究思路及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国家充分重视“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本研究为探索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促进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为教育科学研究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以H省两市城乡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教育的时代要求
        (二)城乡二元体制下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要求
        (三)教育公平理念下保障幼儿成长的人民要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六、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难点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学前教育入园机会的城乡差异
        一、幼儿园园所数量的城乡差异
        二、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的城乡差异
        三、民办幼儿园占园所比例的城乡差异
    第二节 学前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
        一、幼儿园园所面积的城乡差异
        二、园所的硬件设施城乡差异
    第三节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城乡差异
        一、城乡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差异
        二、城乡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职称层次差异
        三、幼儿园生师比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四、幼儿园教师年龄性别结构差异
    第四节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城乡差异
第二章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调研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思路
        一、调查问卷编制
        二、访谈提纲设计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第四节 数据结果分析
        一、问卷数据分析
        二、访谈数据分析
第三章 我国学前教育城乡非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学前教育机会不均等
        二、城乡学前教育过程不均等
        三、城乡学前教育结果不均等
    第二节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制度不完善,认知观念存误区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区域投入差异大
        三、经济二元有反差,农村资源难保障
        四、农村教师失管培,师资提升受制约
第四章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学前立法,出台扶持政策
        一、加快学前教育立法
        二、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三、进行政策倾斜,扶持农村幼儿园
    第二节 完善管理体制,促进统筹协作
        一、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二、建立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机制
        三、推行城乡互助协作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加大乡村投入,优化投资方式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经费投入
        二、拓展学前教育经费投资渠道
        三、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
    第四节 保障师资待遇,加强队伍管理
        一、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
        二、逐步缩减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
        三、强化城乡师资队伍管理
    第五节 提高家长素质,实现家园共育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二、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家园共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图和附表清单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创编及对青少年近视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at
英汉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近视现状
        2.1.1 境外近视现状
        2.1.2 我国近视现状
        2.1.3 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近视现状
    2.2 导致近视的原因及机制
        2.2.1 遗传因素
        2.2.2 环境因素
        2.2.3 其他发现
    2.3 国内外学生近视的防治
        2.3.1 学习与生活方式干预疗法
        2.3.2 药物治疗法
        2.3.3 物理理疗法
        2.3.4 光学器械治疗近视法
        2.3.5 手术矫正法
    2.4 通过对文献综述分析整理所发现的不足
    2.5 有关防治近视研究的发展趋势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访谈法
    3.3 问卷调查法
        3.3.1 问卷的设计
        3.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实验法
        3.4.1 实验对象
        3.4.2 实验方法
    3.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2010 与2014年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近视现状数据分析结果
    4.2 文化小学学生近视现状、原因、对策
        4.2.1 文化小学学生近视现状
        4.2.2 文化小学学生近视的原因
        4.2.3 文化小学学生近视的防治对策
    4.3 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创编内容
    4.4 学生做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实验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5.1 体育保健明目体操创编的原理
    5.2 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特点
    5.3 体育保健明目体操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5.4 学生做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实验结果分析
    5.5 体育保健明目体操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致谢
参考文献

(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纵向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达斡尔族简介
    1.2 体质的含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达斡尔族体质发育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体格测量及衍生指标计算
        2.3.2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现状
        3.1.1 测量指标
        3.1.1.1 体重、身体高度、宽度指标
        3.1.1.2 皮褶厚度及体成分
        3.1.1.3 围度指标
        3.1.2 衍生指数
        3.1.2.1 体质指数
        3.1.2.2 体质指数的年龄变化
        3.1.3 Heath-Carter体型
        3.1.4 营养状况
    3.2 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的纵向比较
        3.2.1 测量指标的纵向比较
        3.2.2 衍生指数的纵向比较
        3.2.3 皮褶厚度的纵向比较
        3.2.4 Heath-Carter体型的纵向比较
        3.2.5 营养状况的纵向比较
4 讨论
    4.1 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特点
        4.1.1 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的现状
        4.1.2 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纵向变化
    4.2 影响达斡尔族学生体质发育的因素
        4.2.1 遗传因素
        4.2.2 饮食习惯
        4.2.3 其他环境因素
        4.2.4 体育锻炼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常熟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本课题选题的背景
        1.1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性
        1.2 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现状与问题
        1.3 开展此项课题的工作基础
    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的意义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集中培训
        2.2 医学体检
    3 质量控制
    4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4.1 数据录入
        4.2 统计分析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1 人口构成基本情况
        1.2 体检结果均正常情况
    2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情况
        2.1 身高与体重
        2.2 心率与血压
    3 学生的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3.1 视力低下情况
        3.2 龋齿
        3.3 超重和肥胖
        3.4 沙眼
    4 内外科、辨色检查结果
        4.1 内外科与辨色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4.2 内外科患病病种情况分布
讨论
    1 我市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
    2 视力低下
    3 龋齿
    4 超重与肥胖
    5 沙眼
    6 内外科疾患与辨色异常
    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成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当代中国会组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旧社会组织清理整顿与新社会组织的建立(1949—1956 年)
    第一节 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社会组织概况
        一、 自行解散的社会组织
        二、 建国前后新建的社会组织
        三、 旧政权遗留的社会组织
    第二节 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一、 根本法相关规定
        二、 《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
        三、 其他单行法规及具体政策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清理整顿
        一、 审批登记
        二、 整顿改造
        三、 解散取缔
    第四节 建国初期的社会组织发展
        一、 新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格局
        二、 新中国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建国初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历史作用
        一、 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分析
        二、 社会组织在建设新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组织的曲折发展(1957—1978 年)
    第一节 50 年代中后期社会组织的继续发展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状况
        二、 主要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三、 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60 年代初社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活跃
        一、 政治关系的调整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改善
        二、 社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再度活跃
    第三节 “文革”中社会组织的非常局面
        一、 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
        二、 社会组织的非正常状态
        三、 随运动而变动的社会组织管理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的兴起(1978—1991 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推动下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 社会组织兴起的原始动力
        二、 社会组织兴起的制度保障
        三、 社会组织兴起的主体基础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全面恢复与新社会组织涌现
        一、 学术类社会组织恢复和发展
        二、 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社会组织
        三、 各种基金会迅速发育和生长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规范、整顿
        一、 社会组织的依法登记
        二、 第一次清理整顿
        三、 整顿和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第四节 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与作用变化
        一、 双重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
        二、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作用变化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1992-2006 年)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促进社会组织的新发展
        二、 新的社会阶层力量推进中国社会组织的内生发展
        三、 公共空间的拓展需要社会组织发挥特有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 社会团体总体平稳增长
        二、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兴起和规范
        三、 基金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四、 “草根”组织破土生长
    第三节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整
        一、 第二次清理整顿
        二、 加强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 “双重管理”体制的正式形成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存在问题
        一、 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二、 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2007-2012 年)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社会组织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二、 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与重要作用
        一、 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二、 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一、 促进社会组织整体健康发展
        二、 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第四节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 建立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二、 参与社会事务中强化社会组织
        三、 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度与公信力
        四、 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所需人才队伍
结束语: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 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
    二、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展望
    三、 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的建议
参考文献
大事年表
后记

(6)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3.结果处理:
结 果
    1.受试人群基本特征:
    2.受试人群碘水平:
    3.碘摄入状况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讨 论
    1.尿碘水平状况:
    2.碘缺乏和碘摄入过量在年龄、性别间的比较:
    3.影响碘摄入水平的因素分析:

(10)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1.2.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
        1.2.3 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1.3 国内外农村教育发展状况
        1.3.1 国外农村教育发展状况
        1.3.2 国内农村教育发展状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农村教育的理论研究
    2.1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
        2.1.1 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与农村教育
        2.1.2 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
        2.1.3 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和谐教育"理论
        2.1.4 舒马赫的"完整的人"教育理论
    2.2 农村教育的基本理论
        2.2.1 农村教育的界定
        2.2.2 农村教育的格局
        2.2.3 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
        2.2.4 农村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3.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态势分析与问题诊断
    3.1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1.1 自然状况
        3.1.2 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3.1.3 农村社会发展概况
    3.2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态势分析
        3.2.1 农村基础教育
        3.2.2 农村职业教育
        3.2.3 农村成人教育
        3.2.4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诊断
        3.3.1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排序
4.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系统分区研究
    4.1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系统分区方法
        4.1.1 模糊聚类分析原理
        4.1.2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4.1.3 模糊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
        4.1.4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2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系统分区实证研究
        4.2.1 分区方法和步骤
        4.2.2 分区结果综合评价
5.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
    5.1 进一步提高发展农村教育重大意义认识
        5.1.1 发展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5.1.2 发展农村教育是构建我省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
        5.1.3 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根本措施
    5.2 大力推进农村教学改革
        5.2.1 加强农村"普九"教育
        5.2.2 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5.2.3 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水平
    5.3 加快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5.3.1 加强农村教师基本制度的建设
        5.3.2 建立农村教师流动机制
        5.3.3 建立支持与保障体系,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以H省两市城乡幼儿园为例[D]. 元伟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2]体育保健明目体操的创编及对青少年近视防治效果研究[D]. 马志芳.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7(02)
  • [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发育的纵向比较研究[D]. 刘鑫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4]常熟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D]. 闻伟虹. 苏州大学, 2013(01)
  • [5]当代中国会组发展史研究[D]. 刘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 [6]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娄峰阁,蒋勇,李省三,薛海峰,冯海英,程宇,杜琳琳,金佰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11(05)
  • [7]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A]. 娄峰阁,蒋勇,薛海峰,冯海英,陈健丽,任晓杰.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
  • [8]齐齐哈尔市400名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J]. 程宇,孙要武,衣英欣,李海燕. 中国校医, 2010(04)
  • [9]齐齐哈尔市400名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A]. 程宇,于萍,孙要武,李海燕. 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论文汇编, 2009
  • [10]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 宗希云.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1997—2001年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