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阔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报告)

颈阔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报告)

一、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病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赵媛媛[1](2021)在《唇缺损修复的文献回顾性研究与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唇缺损往往会导致面部畸形,影响面部美观。同时可能会导致进食困难、发音困难、流涎等功能障碍。因此唇缺损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唇部组织的功能和解剖形态,同时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自1837年Sabatini首次使用唇交叉瓣进行唇组织缺损修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游离组织皮瓣的广泛应用,唇缺损修复的术式选择逐步多样化。目前唇缺损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修复方法因术者而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病例分析,对唇缺损的分类方法、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进一步探讨。目的1.对1991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Pubmed数据库检索获得的64篇文献中978例唇缺损患者进行缺损分类方法、缺损修复方法、术后疗效评估方法的回顾性分析。2.分析本课题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89例唇缺损病例,进行缺损分类方法、缺损修复方法、术后疗效评估方法的系统性分析并总结。3.探讨唇缺损的最佳分类、修复方案及疗效评估方法。材料及方法1.检索唇缺损英文文献,本研究采用Pub Med数据库,关键词为“Lip defect Reconstruction”,检索时限为1991年1月至2020年12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4篇,病例978例。归纳性别、年龄、缺损部位及程度、病因、修复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估等,回顾分析唇缺损分类方法、修复方案以及术后疗效评估。2.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本课题组手术的89例唇缺损病例,从唇缺损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缺损分类、缺损部位及程度、修复方法、术后患者满意度及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1.对64篇文献及符合纳入标准的97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文献收集的病例中,男性547例(55.93%),女性431例(44.07%),平均年龄范围2-98岁。病因外伤75例、血管瘤54例、肿瘤803例、炎症46例。所有文献收集的病例中,使用长度法描述唇缺损程度的文献共45篇,使用面积法描述唇缺损程度的文献共19篇。45篇文献共667例采用长度法描述唇缺损程度,其中拉拢缝合18例、组织移植4例、Karapandzic瓣90例、Abbe瓣20例、Bernard皮瓣48例、Fujimori皮瓣19例、Abbe联合Estlander瓣13例、Estlander联合Karapandzic皮瓣2例、Karapandzic联合Abbe皮瓣5例、管状皮瓣1例、VY瓣41例、推进瓣65例、滑行瓣8例、旋转皮瓣13例、转位皮瓣11例、阶梯状皮瓣8例、扇形瓣4例、颊组织瓣25例、唇组织瓣119例、Yu皮瓣27例、局部皮瓣4例、游离皮瓣1例、前臂皮瓣36例、腓骨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颈阔肌皮瓣6例、唇沟皮瓣1例、眼轮匝肌粘膜瓣28例、神经皮瓣23例、M成形术1例、Webster改良术15例。19篇文献共311例采用面积法描述唇缺损程度,其中拉拢缝合3例、组织移植4例、Estlander瓣1例、岛状皮瓣17例、V-Y瓣41例、推进瓣13例、唇组织瓣1例、Yu皮瓣61例、前臂皮瓣29例、腓骨瓣22例、股前外侧皮瓣18例、降口角肌皮瓣6例、胸大肌皮瓣2例、腹直肌皮瓣1例、腓骨联合股前外皮瓣3例、降口角肌联合颈阔肌皮瓣7例、腹直肌联合前臂皮瓣1例、腹直肌联合腓骨皮瓣5例、前臂联合额部岛状皮瓣1例、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鼻唇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邻近皮瓣1例、颈部皮瓣联合舌瓣3例、鼻唇沟皮瓣21例、鼻翼新月形皮瓣20例、Mohs手术25例、Webster改良术4例。当唇缺损小于1/4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V-Y推进皮瓣25例、拉拢缝合8例、Mohs术4例、Fujimori皮瓣2例、Abbe瓣1例、颏下岛状皮瓣联合鼻唇瓣1例。当唇缺损小于1/2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唇交叉瓣59例、Abbe瓣18例、Mohs术18例、Yu皮瓣14例、V-Y推进皮瓣13例、岛状瓣13例、拉拢缝合10例、Abbe-Estlander皮瓣8例、颊唇组织滑行瓣5例、Fujimori皮瓣5例、黏膜推进皮瓣2例、T-Z转位皮瓣1例、Karapandzic瓣1例、Bernard重建术1例。当唇缺损小于3/4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Bernard重建术47例、Karapandzic瓣41例、分离式眼轮匝肌粘膜瓣28例、鼻翼新月形皮瓣20例、V-Y推进皮瓣13例、颊黏膜推进皮瓣13例、上唇肌瓣10例、Yu皮瓣10例、Abbe瓣9例、鼻唇旋转皮瓣6例、股前外皮瓣5例、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岛状瓣4例、前臂皮瓣3例、颈部皮瓣联合舌瓣3例、Mohs术2例、Fujimori皮瓣2例、Abbe-Estlander皮瓣1例、唇滑行瓣1例。当唇缺损近全长时,采用的修复方法有: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3例、Yu皮瓣62例、前臂皮瓣55例、Karapandzic瓣22例、V-Y推进皮瓣22例、鼻唇沟皮瓣21例、Karapandzic瓣联合游离皮瓣21例、真皮脂肪瓣联合颊粘膜瓣18例、股前外皮瓣17例、颊黏膜推进皮瓣17例、Webster改良术14例、拉拢缝合13例、腓骨皮瓣9例、Fujimori皮瓣8例、鼻唇旋转皮瓣8例?口降角肌联合颈阔肌肌皮瓣8例?颈阔肌肌皮瓣6例?Karapandzic瓣联合Abbe联合瓣5例、Mutaf’s技术4例、Estlander皮瓣3例、胸大肌皮瓣2例、Mohs术1例、AbbeEstlander瓣1例、Abbe瓣1例、唇滑行瓣1例、扇形瓣1例、管状瓣1例、唇交叉瓣1例。64篇文献采用的评价方法中:25篇采用表格的方式将患者术后的疗效评估结果列出,36篇采用语言描述。2篇采用了测量距离法,2篇采用格拉斯哥口语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打分1-5分。1篇采用DRS的口语能力评估量表评定功能恢复及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P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定美容效果。2篇采用一种特殊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功能和美学评定表格进行评估。1篇采用标准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2.本组89例唇缺损患者中男性62例(70%),女性27例(30%),年龄范围为2—86岁,平均54岁。肿瘤是造成唇缺损的主要原因,为53例(占59.55%),其次为外伤15例(16.85%),炎性病变11例(12.36%),血管瘤10例(11.24%)。唇缺损部位累及下唇的患者65例(73.03%),累及上唇的患者24例(26.97%)。所有病例均采用Urken分类方法,分类法与相应修复方法如下:唇缺损小于CUL 1/4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8例、唇组织滑行瓣2例。唇缺损小于CUL 1/2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7例、唇组织滑行瓣6例。唇缺损小于CUL3/4时采用唇颊组织滑行瓣1例、前臂皮瓣1例。唇缺损小于CLL 1/4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17例、唇组织滑行瓣1例。唇缺损小于CLL 1/2时采用拉拢对位缝合8例、唇组织滑行瓣10例、唇颊组织滑行瓣4例、扇形瓣1例。唇缺损小于CLL3/4时采用唇组织滑行瓣8例、唇颊组织滑行瓣8例、扇形瓣5例、前臂皮瓣1例、口轮匝肌皮瓣1例。对89例患者术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Ⅰ级非常满意患者13例(14.61%),Ⅱ级比较满意患者43例(48.31%),Ⅲ级基本满意患者27例(30.34%),Ⅳ级不满意患者6例(6.74%)。结论1.在唇缺损文献回顾性研究中:(1)唇缺损分类方式采用长度法和面积法。(2)采用长度法分类的修复方式中:唇缺损小于1/4时,使用V-Y推进皮瓣及拉拢缝合术较多。唇缺损小于1/2时,使用唇交叉瓣、Abbe瓣、Yu皮瓣较多。唇缺损小于3/4时,Bernard重建术、Karapandzic瓣、分离式眼轮匝肌粘膜瓣等较为常用。唇缺损近全长时前臂皮瓣、V-Y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Karapandzic瓣联合游离组织皮瓣。采用面积法分类的修复方式中:岛状皮瓣、V-Y瓣、Yu皮瓣、鼻唇沟皮瓣、鼻翼新月形皮瓣使用较多,当缺损程度较大时采用前臂皮瓣、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较多。(3)疗效评估方法中:采用了测量距离法、格拉斯哥口语功能量表、D RS的口语能力评估量表、患者和研究者瘢痕评估量表、标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2.临床病例分析中(1)全部采用Urken分类法。(2)唇缺损小于CUL1/4时拉拢缝合修复,唇缺损CUL1/4-CUL1/2时拉拢对位缝合及唇组织滑行瓣修复方法使用较多,唇缺损CUL1/2-CUL3/4时前臂皮瓣及唇颊组织滑行瓣使用较多。唇缺损小于CLL1/4时拉拢对位缝合修复,唇缺损CLL1/4-CLL1/2时拉拢对位缝合、唇组织滑行瓣、唇颊组织滑行瓣修复方法使用较多。唇缺损CLL1/2-CLL3/4时唇组织及唇颊组织瓣、扇形皮瓣使用较多。(3)采用满意度调查进行疗效评估,满意率达到80%以上。3.本研究采纳Urken分类方法发表以来的唇缺损文献,横跨年度为1991至2020年,文献中所用的唇缺损分类、修复、疗效评估法尚未统一,现有Urken分类、李龙江分类等方法的采用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有可能与唇缺损程度的多样化、术前个性化设计与术中感性调整等因素关联。在今后研究中,分类法角度期待建立包含缺损部位、程度、主要解剖功能区以及相邻解剖部位连带缺损的分类方法;在修复方法角度,期待传统方法的改进结合数字化及组织扩张技术的联合应用;在疗效评估法角度,期待包括解剖学、功能学、美学、心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新型评价方法。

周伟[2](2021)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术后对早期颞下颌关节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与应用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术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因下颌骨肿瘤根治导致颌骨节段性缺损,且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按手术应用的不同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进行分组,使用虚拟手术计划(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VSP)及外科手术导板技术的为导板组(n=9),使用RP技术打印三维模型作术前参考的为对照组(n=11)。对导板组和对照组术中操作时间进行记录比较;通过颌骨三维重建CT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对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腔间隙、线性比例计算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髁突长轴延长线交角以及髁突外极点、髁突顶点处位置偏差进行测量;通过颞下颌关节问卷调查表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在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6个月对导板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后带与髁突顶点夹角及下颌功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导板组术中操作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导板组患者健侧与患侧在术前、术后关节腔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患侧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上间隙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变化不明显(p>0.05)。导板组和对照组2组间术前各测量值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及髁突长轴交角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侧髁突顶点处的偏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导板组患者关节盘与髁突顶之间夹角在术前、术后随访过程中,张口位和闭口位夹角角度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出现2例关节弹响,1例关节区压痛;在术后6个月时除有1例关节区压痛外,其余患者均无关节紊乱症状;张口度、侧方以及前伸动度等下颌骨运动功能在术后均不同程度下降,后续可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时已接近术前水平。结论:(1)和仅使用RP模型辅助下颌骨重建手术相比,数字化手术导板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能较好地维持髁突三维位置稳定,为术后下颌功能的保存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结构基础。(2)应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重建术后,下颌骨活动度(张口、侧方、前伸)短期内下降明显,后期可逐渐恢复,至术后6个月已接近术前水平。患侧关节盘在术后呈稍向前移位趋势,但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也不伴有明显症状,后期关节盘位置逐渐向术前靠拢,保持了稳定的盘-髁关系,有利于术后下颌功能的恢复。

王珊珊[3](2019)在《三种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游离ALTPF(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股前外侧穿支皮瓣)、MSAPF(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以及TDAPF(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软组织缺损重建与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做典型病例报告。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第二医疗组住院的7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舌癌34例,颊癌21例,口咽癌9例,口底癌7例,上颌窦癌4例,腭癌4例。66例患者使用ALTPF、5例患者使用MSAPF、8例患者使用TDAPF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的软组织缺损。术中记录皮瓣大小及血管蒂长度,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率以及供区创口的一期愈合情况,统计供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患者口腔功能、供区运动功能、皮瓣形态改变情况以及患者对供区功能与美观的满意度。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支皮瓣重建修复手术。ALTPF切取面积为5cm×6cm-8cm×20cm不等,血管蒂部长度6-12cm;MSAPF面积6cm×3cm-6cm×4cm不等,血管蒂长度为6-9cm;TDAPF皮瓣切取面积为6cm×8cm-15cm×9cm不等,血管蒂长度为7-9cm。66例ALTPF中有3例出现皮瓣危象,经抢救2例成功,另一例改为RFFF(Radial forearm free flap,前臂皮瓣)修复,皮瓣成功率为98.48%。5例MSAPF中2例出现皮瓣危象,经抢救无效,总成功率为60%。8例TDAPF全部成活,成功率为100%。1例ALTPF患者由于供区创口张力过大,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区均无并发症,功能及美观均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以及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三种皮瓣在重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软组织缺损中各有优缺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适用性较广,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中、大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薄而软,适用于口角、颊、舌等部位的中小型软组织缺损;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较适用于大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别是一些对供区疤痕隐蔽性要求高的患者。根据不同皮瓣的适应症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穿支皮瓣来个性化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对于患者术后功能及美观的恢复至关重要。目的:评估并比较三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HHD、CDU、CTA对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间15例应用左侧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软组织缺损的口腔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HHD、CDU及CTA检查以确定LCFA降支来源的穿支血管的位置并进行体表标记。以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为原点(记为O点),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为Y轴,过原点的Y轴垂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记录穿支血管数目及其在坐标系中的坐标。术中在皮瓣制备时探查穿支血管,记录穿支血管数目、其穿出阔筋膜位置在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皮瓣厚度。将术中探查到的穿支血管数目和位置与术前三种定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检查的灵敏度(术前准确定位的穿支数目/术中实际探查到的穿支数目)、阳性预测值(术前准确定位的穿支数目/术前实际定位的穿支数目)及假阳性率(术前与术中定位距离超过2.0cm的穿支数目+术前已定位但术中未发现的穿支数目/术前实际定位的穿支数目),评价三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术中共发现穿支血管24支,平均每个皮瓣发现1.6±0.87支,其中3例发现3支,3例发现2支,9例发现1支。HHD、CDU、CTA术前定位穿支血管的灵敏度分别为:87.5%、87.5%、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91.3%、96%;假阳性率分别为:22.22%、8.7%、4%。三种检查方法中,CTA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最高,假阳性率最低。HHD与CDU的灵敏度相同,但阳性预测值不及CDU高,而假阳性率高于CDU。结论:三种术前检测方法均能较准确地对穿支血管进行定位。HHD操作便捷简单,且省时经济;CDU可以提供血管动态信息;CTA准确度较另外两种评价方式更高,但费时且花费较高。综合不同检查方式有助于提高术前穿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

杨燕[4](2018)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适用范围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46例病例资料,按照肿瘤病理类型分为鳞状细胞癌组和唾液腺来源恶性肿瘤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复发率;将鳞状细胞癌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分化和有无颈淋巴转移分为四组,对各组间肿瘤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中,16例复发,复发率48.2%;11例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唾液腺来源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中,2例复发,复发率18.2%;鳞状细胞癌组患者复发率高于唾液腺来源恶性肿瘤复发率(P<0.05)。2.31例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中,口腔鳞癌患者组复发率高于口咽鳞癌组(P<0.05);I、II期患者组复发率低于III、IV期患者组(P<0.05);病理分化为高分化患者组肿瘤复发率低于中、低分化患者组(P<0.05);颈部淋巴结阳性患者组肿瘤复发率高于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组(P<0.05)。3.18例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中,肿瘤原位复发10例,原位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单纯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结论:1.对于早期高分化口咽部鳞癌和早期唾液腺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可谨慎选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2.对于晚期病理分化较差及舌、口底、颊等I区淋巴转移高风险部位的鳞状细胞癌术后组织缺损不建议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

柏舒科[5](2018)在《两类修复重建方法对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实验目的口腔癌是人类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口腔癌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癌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其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手术、化疗、放疗或三者结合的综合治疗。医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决定了患者术后的生存状态。不同的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口腔癌患者手术后缺损修复方法以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评价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颏下岛状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两种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同时评估手术1年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实验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行口腔癌切除手术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诊断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TNM进行分期1,且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所有患者于术前先行生存质量表格填写,并使用likert评分标准打分,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总分为所有项目分数之和,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评估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术后1年通过患者复查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采取颏下岛状瓣患者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QOL),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本组研究纳入人员中,均已排除术前肿瘤复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35岁-80岁(均数、57.12±11.99,中位数56)。所有被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与其沟通并了解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均来自于患者入院记录。结果:在这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中,术后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患者与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采用颏下岛状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项评分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口腔肿瘤切除后行皮瓣修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尽量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吞咽、言语、咀嚼、美观等是口腔癌患者术后主要考虑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对术后患者进行专项指导治疗。

张威[6](2017)在《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预扩张肩胛游离皮瓣与直接应用肩胛游离皮瓣进行面颈部修复的临床研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其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应用肩胛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患者40例。按照是否埋置扩张器分为扩张组和未扩张组,其中扩张组22例,未扩张组18例,根据扩张组与未扩张组瘢痕切除面积、切取皮瓣面积、皮瓣厚度、供区关闭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Ⅲ期手术手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分析,并且将扩张组与未扩张组组按年龄段不同分为小于14岁组和大于14岁组,比较不同年龄段皮瓣厚度。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P值,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患者中,扩张组22例,占全部病例的52. 5%,男性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1. 77岁,平均随访时间14. 47月。未扩张组18例,占全部病例的47. 5%,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0. 67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5. 62月。手术时间扩张组为5小时~13小时3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7. 94小时,手术时间未扩张组为7小时~10小时3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8. 43小时,两组手术时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最大切取皮瓣面积扩张组为28cmX 13cm,最小面积为13cm×9cm,平均切取面积为18.41cm×11.91cm;最大切取皮瓣面积未扩张组为22cmX 14cm,最小面积为10cmX 5cm,平均切取面积16. 22cm×9.42cm,两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平均厚度扩张组为4.22mm,皮瓣平均厚度未扩张组为6. 88mm,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供区关闭情况,扩张组全部一期缝合,直接关闭,未扩张组18例患者中,有10例皮瓣切取超过8cm的患者通过植皮关闭创面,供区关闭有明显的差异性。术后三期修薄手术次数,扩张组平均1.82次,未扩张组平均2. 94次,扩张组明显少于未扩张组三期手术次数,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平均住院天数,扩张组35. 95天,未扩张组25. 94天,扩张组住院天数高于未扩张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扩张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 7%,未扩张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 8%,两者无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按照年龄段分组将小于14岁组,大于14岁组,发现扩张组小于14岁组皮瓣厚度为3. 5mm,大于14岁组4. 62mmm,未扩张组中小于14岁组皮瓣厚度为5. 73mm,大于14岁组为7. 45mm,小于14岁组较其他组的皮瓣来说更薄P<0. 05。[结论]1.无论是预扩张还是未扩张的肩胛皮瓣游离移植,均能用于面颈部瘢痕的修复。2.通过预扩张处理后供区可以得到一期关闭,避免了植皮带来的并发症,经过扩张后的肩胛皮瓣厚度变薄,更适宜于面颈部瘢痕的修复,儿童应用预扩张肩胛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较成年人效果更好。3.颈部及前胸部出现瘢痕,不适宜做为供区的情况下,预扩张肩胛游离皮瓣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方式。

敖胤杰[7](2017)在《亚单位原则在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缺损中的应用—病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亚单位原则设计鼻唇沟皮瓣,探讨其在上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针对大于50%的半侧上唇缺损,以健侧上唇亚单位为模板,设计患侧鼻唇沟皮瓣,移转修复上唇缺损。评价疗效,及对供瓣区的影响。结果:以亚单位原则设计的鼻唇沟皮瓣能有效修复上唇较大面积缺损,上唇及鼻唇沟形态恢复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较大面积的上唇缺损,应遵循亚单位原则;合理的设计在保障皮瓣血运的前提下,能有效恢复上唇及其邻近组织的形态结构,接近美容修复的目的。

向阳[8](2017)在《数字化技术在腓骨瓣精确化重建下颌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多种数字化技术在移植腓骨精确化重建上颌骨及下颌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现况并分析其局限性与改进方向。方法:收集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应用了包括薄层CT,CAD/CAM术前设计,模型外科,以及术中计算机导航等多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患者共10例,详细记录术中所见,术后予以密切随访。其中7例为成釉细胞瘤,1例牙龈癌,1例颊癌,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依据这]0例病例资料分析术中记录与术后随访情况,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按术前设计完成,1例患者因术后肌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形成,经二次手术由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改为游离腓骨移植。术后所有患者面部外形均良好,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功能无明显影响。对9位患者术前术后CT影像进行了配准后测量髁状突偏移度,平均偏移6.82±4.97mm结论:多种数字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前手术方案的设计更加精确、直观,便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有利于实现精准医学。但目前的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方面仍需技术的进步。

李文,陈敏,杨柳,袁莉清,杨凤娟[9](201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后喉-气管缺损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累及喉-气管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后喉-气管结构和功能保存、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7-2014年1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喉气管术中喉气管结构保存和缺损处理的治疗效果,其中不包含全喉切除病例。男3例,女10例;年龄4667岁,中位年龄53岁。初次手术累及喉气管5例,局部复发累及喉气管8例。术前通过纤维喉镜及CT明确病变范围。首次手术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及累及喉气管切除加择区颈淋巴清扫术。复发病例作复发灶及累及喉气管部分切除加择区颈淋巴清扫术。缺损的处理采用3种方式。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颈阔肌带蒂皮瓣或保留缺损段喉气管结构喉气管造瘘、待二期修复的处理方法。术后随访半年到3年。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拔管,3例终身带管(其中2例二期皮瓣转移缩小造瘘口)。结论:选择适当病例,选用皮瓣转移或喉气管造瘘二期修复,都可以保留部分喉气管结构和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李荣盛,黎江,陈伟良[10](2013)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附13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FSF)修复颊癌术后颊黏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颊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颊黏膜组织缺损,用FSF修复。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T2N0M0期7例,T3N0M0期6例。皮瓣大小为4.0 cm×8.0 cm~5.0 cm×10.0 cm。结果: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手术成功率92.3%(12/13)。全部病例经12~24个月复查,受区功能正常,供区外形良好,有1例颈部肿瘤复发。结论:FSF适用于修复中型颊黏膜缺损。

二、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病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唇缺损修复的文献回顾性研究与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唇缺损外科修复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临床影像资料获取
        2.2 手术方案
        2.3 术后处理
        2.4 评价方法
        2.4.1 手术时间评价
        2.4.2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评价
        2.4.3 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3 两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分析
        3.1 关节腔间隙比较
        3.2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比较
        3.3 髁突长轴延长线夹角比较
        3.4 髁突头位置比较
    4 导板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变化比较
    5 导板组患者下颌骨动度以及关节、咀嚼肌触诊变化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报告
综述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方法的应用进展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3)三种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三种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手术方法
        1.1.3 术后处理
        1.1.4 典型病例
    1.2 结果
        1.2.1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1.2.2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1.2.3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1.3 讨论
        1.3.1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1.3.2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1.3.3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手持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对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LCFA降支穿支血管定位方法
        2.1.5 皮瓣制取
        2.1.6 数据处理
        2.1.7 典型病例
    2.2 结果
        2.2.1 病例资料
        2.2.2 术前穿支血管定位点与实际穿支血管位置比较结果
        2.2.3 术中实际穿支血管分布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鳞状细胞癌患者组
    2.2 唾液腺来源肿瘤患者组
3 讨论
    3.1 颏下岛状皮瓣应用解剖
    3.2 颏下岛状皮瓣的修复范围
    3.3 颏下岛状皮瓣优缺点
    3.4 颏下岛状皮瓣用于修复口腔恶性肿瘤缺损的“争议点”
    3.5 颏下岛状皮瓣临床适应证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5)两类修复重建方法对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标准
    二、临床资料搜集与整理
实验结果
讨论
    一、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
        1 口腔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2 口腔癌的治疗方法选择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患者生存治疗评估
        1 影响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2 两类不同皮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1年后患者自选权重项目的分析
        3 两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1年后生存质量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报告
    1.主诉及现病史
    2.专科检查
    3.辅助检查
    4.术前手术方案确定
    5.手术步骤
    6.术后3个月复查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1 口腔癌的肿瘤分型
    2 颈部淋巴结转移
    3 手术方式的选择
        3.1 原发灶切除
        3.2 清扫方式的选择
        3.3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4 患者自身因素
    5 术后并发症
    6 术后放疗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亚单位原则在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缺损中的应用—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分析和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数字化技术在腓骨瓣精确化重建下颌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后喉-气管缺损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
    1.2 典型病例报告
2 讨论

(10)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附1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四、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病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唇缺损修复的文献回顾性研究与临床病例分析[D]. 赵媛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D]. 周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三种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D]. 王珊珊.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D]. 杨燕. 山西医科大学, 2018(01)
  • [5]两类修复重建方法对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D]. 柏舒科. 郑州大学, 2018(01)
  • [6]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研究[D]. 张威.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7]亚单位原则在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缺损中的应用—病例报告[D]. 敖胤杰.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6)
  • [8]数字化技术在腓骨瓣精确化重建下颌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D]. 向阳. 浙江大学, 2017(02)
  • [9]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后喉-气管缺损的处理[J]. 李文,陈敏,杨柳,袁莉清,杨凤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06)
  • [10]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附13例报告)[J]. 李荣盛,黎江,陈伟良.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01)

标签:;  

颈阔肌皮瓣转移修复颊癌切除组织缺损(附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