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

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

一、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郝星宇[1](2020)在《参乌冠心丸治疗心肾阳虚兼血瘀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参乌冠心丸对于心肾阳虚兼血瘀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价值,并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来建立安全性评价机制,研究参乌冠心丸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根据临床纳入标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思维选择60例心肾阳虚兼血瘀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参乌冠心丸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的治疗)30例,治疗周期为四个星期,在达到相应的疗程后,对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静息心率与24h总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心电图疗效,将spss22.0应用于数据统计与处理中,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结果:1.通过对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比较:在治疗组中,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而在对照组中,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0%(P等于0.016<0.05)。2.通过对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积分超过对照组(P等于0.049<0.05)。3.在静息心率的临床疗效对比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4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63.33%(P=0.046<0.05)5.24h总心率对比:通过对最慢心率、总心率、平均心率等的调查,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监测: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1.参乌冠心丸治疗心肾阳虚兼血瘀型缓慢型心律失常总体疗效显着。2.参乌冠心丸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症状。3.参乌冠心丸可以提高患者静息心率、24h总心率、最慢心率以及平均心率。4.参乌冠心丸经安全监测,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马文欣[2](2019)在《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次12.5mg,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定心汤,疗程均为8周。成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积分、室性早搏次数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室性早搏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对中医单项症状中心悸、胸闷、烦躁焦虑、胸胁胀满、头晕头痛、失眠、口干、口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均显着降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着升高(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70.97%,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心律失常风险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说明试验组可以显着改善血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本研究安全性等级为1级。结论:舒肝定心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着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还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动脉硬化有关。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

张淼[3](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对益气活血法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近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益气活血治则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2.对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确认其治疗法则,总结其用药规律,并进一步对挖掘结果中使用频数排在前3的中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可以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且对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s)。用Revman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数据挖掘搜集2008年至今近十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方剂,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设置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阈值,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12.0中的经典算法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组方药物配伍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3.网络药理选用频数分析的使用频数最高的3味中药,初步研究这3味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方药用于6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如下:(1)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81篇RCTs,先根据诊断进行分层,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心绞痛以及无明确分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在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CRP、血脂指标上也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益气活血方药治疗PCI术后:共纳入31篇RCTs,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术后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改善CRP和血脂指标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3)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律失常:共纳入3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4)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共纳入3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LVEF、降低BNP和延长6MWT上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5)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肌缺血:共纳入1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缺血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6)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肺心病:共纳入12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心病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上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2.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方剂共计304首,共涉及组成中药153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1450次,其中使用频数≥ 20次的中药有30味,共出现2588次,占总频数的84.82%。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63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47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16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芪、丹参、红花,关联规则有53条,此三味药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在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中的应用广泛,且配伍灵活多变。3.网络药理学结果检索获得黄芪丹参川芎85个活性成分及243个节点;检索到31个冠心病心绞痛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6个靶点,拓扑分析后得到6个核心靶点和7个核心成分构建的可视化网络;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得到3条通路。其中有11个活性成分与血小板活化通路上的3个靶点直接相关。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益气活血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再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挖掘出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数据库中的高频用药及其药物配伍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并初步揭示了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开发更好的心血管疾病候选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武青庭[4](2019)在《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脂质代谢及相关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人类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它的形成离不开脂质代谢紊乱。目前临床使用的他汀类的降脂药物,但因具有较大的肝肾损害等副作用而存在局限性。因此,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已变成全球医药领域研究的热门。而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中医主要发病机理是痰与热相互积结,小陷胸汤正合契机。故以小陷胸汤的证治特点为理论依据,研究小陷胸汤对高脂饲料豢养的ApoE-/-小鼠的血脂、脂质蓄积斑块和相关脂质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作用的影响,探究小陷胸汤能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机制。方法:适应性喂养ApoE-/-小鼠7天,分成两组,喂食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组;高脂饲料饲养28天的为造模组(28天后,分别随机抽取这两组小鼠2只)。通过观察小鼠血脂变化,主动脉和心脏病理切片,油红O染色,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然后分别用阿托伐他汀(10mg/(Kg·d))、小陷胸汤低剂量(210mg/(Kg·d))和小陷胸汤高剂量(840mg/(Kg·d))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8周后结束喂养,对所有组小鼠进行取血解剖。各组小鼠血脂含量(TG、TC、HDL-C、LDL-C)利用血生化仪测定。各组小鼠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内的脂质蓄积斑块行油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形态和结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内脂质转运蛋白ABCA1/G1的表达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1)油红O染色主动脉瓣的实验结果表示已成功构建模型;(2)小陷胸汤能显着降低ApoE-/-小鼠血清血脂水平(TG、TC、HDL-C、LDL-C);(3)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小陷胸汤能使ApoE-/-小鼠主动脉瓣处脂质斑块明显削减;(4)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陷胸汤可明显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管腔内脂质斑块沉积;(5)HE染色结果指明小陷胸汤能使ApoE-/-小鼠肝脏内脂质沉积减轻;(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陷胸汤可明显增加ABCA1、ABCG1在肝脏内的表达。结论:小陷胸汤能有效减少ApoE-/-小鼠血脂以及主动脉血管内壁粥样斑块的蓄积,增强脂质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的表达作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损伤。

许芳菲[5](2014)在《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作时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室早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并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努力提高室早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不仅可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且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相较其他西药,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将对目前口服中药干预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可靠地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为今后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搜索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文献891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最终纳入研究14个,共1330例患者,其中中药治疗组667例,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663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均≥2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 (random)=1.16,95%CI[1.06,1.26], P=0.002<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ITT分析结果:RR (random)=1.15,95%CI[1.05,1.25], P=0.002<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P分析与ITT分析结果均表明口服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研究结论: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周悦,陆曙[6](20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药研究治疗新进展》文中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经验方等治疗途径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取得一定的疗效。

于永梅,沈琳[7](2013)在《室性早搏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多因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以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室早又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脱垂等心脏疾病患者。研究表明,

周凤华[8](2013)在《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2000-2009十年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研究概况,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筛选出最佳临床证据,为下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提供依据。方法:(1)检索资源:选用国内权威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线数据库作为资料源。(2)检索方法与策略:①检索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医、中草药、中药、汤药、膏丸、针灸)/中西医结合。逻辑:“+”=并且=AND。②检索式: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西医结合。③检索年限:2000年1月-2009年12月。(3)文献计量学分析:①选择标准:关于冠心病室性早搏方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文献。②排除标准:非临床研究的文献;与人体冠心病室性早搏研究无关的文献;单纯西医药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各数据库间重复的文献。③由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对入选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分别从文献的年度发表量,作者来源地区及期刊分布、文献研究方向以及文献中涉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4) RCTs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①纳入标准:十年间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具有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观察的内容;主要干预措施类型为对照组加中医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②排除标准:内容非临床治疗性研究的文献或者个案报道;单纯中医药和西医药类临床治疗性研究的文献或者翻译国外发表的文献;与人体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研究无关和严重并发症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系统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文章,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内容摘要进行初筛,对初筛选中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再进行修改后Jadad质量记分法评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纳人研究的文献必须是经过方法学质量评价Jadad量表评分为2分以上的文献。最后依据CONSORT statement的22条国际通用标准结合Cochrane生存质量评价原则,自制系统评价信息采集表对纳入研究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④Meta分析: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所有4条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满足的评为A级;若其中一条或多条不充分或未实施的为B级;如果其中任1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的为C级。同时采用改良Jadad质量记分法进行评分,随机对照试验(RCTs)总分为7分,≥4分为高质量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结果测量的度量衡单位相同的连续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两者效应量均用95%CI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①年度发表量:通过对查获的文献分析发现,文献的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0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十年总文献量的4.2%,到2009年发表量已经增加了四倍多,2009年文献发表量最多,占总文献量的18.1%。②发表的期刊及作者分布:文献较多见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中国中医急症、内蒙古中医药等5种期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只占总文献量的14.6%。作者来源虽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但相对集中在东北、华东地区,西部地区则较为稀少。③临床研究方向分布:文献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方面,占总文献量的90.9%,其次是护理研究。说明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对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防治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④中医证型分布:查获的文献中医证型的描述有70余种,对于同一类证型,其名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称谓繁多、凌乱。其中,气阴两虚证与心络瘀阻证最多。(2)RCTs系统评价:①文献Jadad评价结果:入选的309篇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改良的Jadad量表计分评价筛选。最终2分以上的文献30篇,3分以上RCTs文献8篇。②RCTs质量的CONSORT评价结果:Jadad评分2分以上的30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全部总病例数达到2991,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病例数1657例。全部30篇文献都提到“随机”分组,7篇采用完全随机法,19篇采用简单随机法,其余4篇仅提及“随机”,具体方法不详。30篇文献中11篇提到盲法,7篇交待为“双盲”,4篇交待为“单盲”,其余全未提到是否采用了盲法。30篇文献中仅有4篇报道了撤出,2篇有病例失访记录。因此,所有报道均为方法学低质量文献。③统计学处理:全部30篇文献中26篇统计方法合理,4篇未交待使用任何统计方法。完全提供数据的文献13篇,部分提供的17篇。④研究结果:纳入的30篇文献均同时考虑了统计学及临床意义,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及可行性较好的占到86.7%。试验效应的评定具有标准化程度较好的不足1/3;试验结果的推广应用性较好的占到全部的56.4%。只有2篇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后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生命质量”的结果。(3) RCTs的Meta分析:①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等级:1篇A级、7篇B级。②室性早搏疗效:共纳入7个研究,因治疗方案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组疗效优于美西律组(RR=1.39,95%CI[1.14,1.69],P=0.001);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比较,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RR=0.98,95%CI [0.85,1.12],P=0.750);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1.37,95%CI [1.18,1.69],P<0.001);复律保心平口服液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RR=1.48,95%CI[1.21,1.80],P<0.001)。稳悸合剂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疏肝丸组(RR=1.42,95%CI[1.06,1.91],P=0.020)。③中医证候疗效:共纳入4个研究。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1.34,95%CI[1.21,1.49],P<0.001);复脉颗粒组优于美西律组(RR=2.17,95%CI[1.37,3.43],P=0.001)。④心电图疗效:共纳入6个研究。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1.48,95%CI[1.15,1.90],P=0.002);复律保心平口服液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RR=1.39,95%CI[1.00,1.94],P<0.05)。稳悸合剂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疏肝丸组(RR=2.08,95%CI[1.31,3.32],P=0.002);复脉颗粒组与美西律组比较,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RR=0.93,95%CI[0.76,1.13],P=0.450)。⑤不良反应:8篇均报道了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结论:(1)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很大潜力,但在很多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发展。(2)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性文献总体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高,随机盲法的应用较少,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尚需更严谨的试验设计。(3)现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RCTs的Meta分析证据提示,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西药。第二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优化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目的:(1)主要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与公认阳性药胺碘酮对照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确认中西医结合不同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的确切效果。(2)次要目的:①分析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及发病趋势;②遴选中西医结合治疗时用药优化方案。方法:(1)试验设计: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临床试验。(2)试验中心:广州市中医院、黄埔区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省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3)受试人群:病例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方可纳入。(4)样本量:根据主要疗效指标治疗有效率估算。依据文献报道及预实验结果,假定总体治疗有效率胺碘酮为73%,定心方为80%,定心方加胺碘酮为90%,设定a=0.05,检验效能取80%,用nQuery Advisor7.0软件求得每组样本量102例,考虑约20%的脱落剔除率,每组各需120例,共需病例数360例。(5)试验分组:对照组(胺碘酮组)、试验1组(定心方组)、试验2组(定心方+胺碘酮组)。(6)盲法:双盲双模拟。(7)随机化:采用分层区段随机分组方法,用SAS9.2的相关过程实现。(8)治疗方案:定心方组:定心方颗粒剂每天两次,开水冲服。连续服药4周。胺碘酮组:盐酸胺碘酮片,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餐后顿服;1周后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餐后顿服;2周后改为每次0.2g,每天1次,口服,餐后顿服维持。连续服药4周。定心方+胺碘酮组: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间隔半小时后服定心方颗粒剂。(9)疗效指标:①主要疗效指标:室性早搏的治疗有效率;②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心率变异性分析。(10)统计分析:主要疗效与次要疗效评价均采用差异性检验,同时考虑中心效应,等级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性变量采用Pearson x2,考虑其他因素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1)病例完成情况:入组试验病例360例,其中脱落或剔除病例共17例,343例完成试验。MITT共有357例,PP共有343例,SAP共有358例。(2)依从性:受试者均无不配合或配合不良记录。(3)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的描述与比较:三组病例的性别(χ2=0.024,P>0.05)、年龄(F=0.166,P=0.847)、病程(F=0.283,P=0.754)及室性早搏分级(P=0.7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4)有效性评价:①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对照组室性早搏有效率为72.3%,试验1组为73.9%,试验2组为90.7%,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2组与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校正中心后,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②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且同时存在中心效应,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心电图疗效: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心悸评分: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后,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综合上述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显示试验2组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结论:(1)本试验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原则,同时在广东、浙江、江西、山西四个省市的7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总共纳入360例如何研究方案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试验。(2)对三组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分析看出,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室性早搏分级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基线水平一致性较好。(3)综合分析有效性评价指标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方案在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显着优于单纯中药组合单纯西药组,证实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着,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刘长玉[9](2007)在《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李柳骥[10](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参乌冠心丸治疗心肾阳虚兼血瘀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纳入病例标准
    5 排除病例标准
    6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7 终止试验标准
    8 疗效评价
    9 研究方法
    10 统计学方法
    11 观察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2)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侯积分量化标准
        1.2.4 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终止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指标观察
        2.2.1 安全性指标观察
        2.2.2 疗效性指标观察
        2.3 疗效判定
        2.3.1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标准
        2.3.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3.3 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2.3.4 安全性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中医证候
        3.1.3 24h动态心电图
        3.2 疗效性比较
        3.2.1 中医证候疗效
        3.2.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疗效
        3.2.3 血脂
        3.3 安全性比较
        3.3.1 心率、血压
        3.3.2 安全性生化指标
讨论
    1 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1.1 发病责之心与肝,情志内伤为首因
        1.2 肝郁化火,耗伤阴血为病机关键
        1.3 室性早搏与中医体质的现代病理研究
    2 药物选择
        2.1 试验组中药方的选择
        2.1.1 单味中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2.1.2 舒肝定心汤组方意义
        2.2 西药选择
    3 心率变异性
    4 Myerburg分级
    5 疗效分析
        5.1 中医证侯疗效
        5.2 24h动态心电图疗效
        5.3 心率变异性疗效
        5.4 血脂疗效
    6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报告表
致谢
发表论文

(3)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系统评价及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及其应用现况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研究一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PCI术后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五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肌缺血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六 益气活血法治疗肺心病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脂质代谢及相关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对小陷胸汤原文的剖析
        1.1 《伤寒论》原文第138 条认识
        1.2 历代医家对小陷胸汤证的阐述
    2 历代医家对小陷胸汤的运用
        2.1 合方或加减用药
        2.2 “异病同治”扩展应用范围
    3 小陷胸汤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类的文献研究
        3.1 资料收集范围、纳入及排除标准
        3.2 小陷胸汤的临床运用文献研究
        3.3 小陷胸汤的药理实验研究
    4 中医痰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4.1 痰浊内生的原因
        4.2 “痰浊”与动脉粥样硬化
    5 清热化痰法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及饮食
        1.2 受试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耗材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AS模型的构建及测定
        2.2 分组及给药
        2.3 取材
        2.4 小鼠血清TG、TC、HDL-C、LDL-C水平检测
        2.5 小鼠心脏冰冻切片
        2.6 小鼠主动脉瓣油红O染色
        2.7 小鼠主动脉油红O大体染色
        2.8 小鼠主动脉冰冻切片
        2.9 小鼠主动脉油红O染色
        2.10 小鼠肝脏HE染色
        2.11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内ABCA1/G1 的表达
        2.12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模型检测
        3.2 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血清血脂含量的影响
        3.3 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主动脉瓣脂质沉积斑块的影响
        3.4 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斑块的影响
        3.5 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
        3.6 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肝脏组织ABCA1和ABCG1 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小陷胸汤的组方分析
        4.2 小陷胸汤单味药的药理作用阐述
        4.3 ABCA1/G1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室性早搏的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1 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
        2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3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4 室性早搏的分类
        5 室性早搏的诊断
        6 室性早搏功能性与器质性的鉴别诊断
        7 室性早搏的检查方法
        8 室性早搏的治疗
        9 室性早搏的预后
        10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室性早搏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与症状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研究
        4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系统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检索策略
        4 研究质量评价
    研究结果
        1 研究筛选过程
        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
        3 进入Meta分析文献的基本情况
        4 纳入试验的质量评估
        5 Meta分析
    讨论
        1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与质量评价
        2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要点
        3 系统评价的资料分析
        4 本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药研究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1.1 内因致虚
    1.2 外因致虚
    1.3 本虚致实
    1.4 标实致虚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药辨证治疗
        2.1.1 益气活血化瘀
        2.1.2 益气养阴通络
        2.1.3 益气祛瘀化痰
        2.1.4 益气化瘀解毒
    2.2 中成药治疗
    2.3 单方治疗
        2.3.1 黄芪
        2.3.2 人参
        2.3.3 丹参
        2.3.4 川芎
        2.3.5 三七 三七皂苷Rg1
        2.3.6 其他
3 展望及结语

(8)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第一章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计量学分析
        1. 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的质量评价
        1. 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 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循证证据: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现有临床证据的最佳方案优化整合
        一、研究标准
        二、观测指标
        三、治疗方案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优选的原方案的临床药理药效分析讨论
        六、调摄与护理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优化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
    第一章 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优化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方案设计
        三、研究对象
        四、试验药物
        五、临床试验步骤
        六、试验评价
        七、数据管理
        八、统计分析
        九、质量控制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1. 病例数分配
        2. 统计分析数据集
        3. 脱落和剔除病例
        4. 依从性分析
        5. 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的描述与比较
        6. 有效性评价
        7. 安全性评价
        8. 总结论
        9. 讨论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临床试验表格
        1. Jadad评分量表
        2. CONSORT评价手册
        3. CONSORT清单中文对照
        4. SF-36量表
        5. 知情同意书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9)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临床研究
    2.1 辨证论治
    2.2 专方专药
        2.2.1 汤剂
        2.2.2 中成药
        2.2.3 针剂
    2.3 中西医结合疗法
3 实验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10)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研究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考辨
        1.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1.1.1 病名萌芽期
        1.1.2 病名内涵充实期
        1.1.3 病名内涵争议期
        1.1.4 病名初步统一期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概念考辨
        1.2.1 心痛与胸痛、膈痛
        1.2.1.1 心痛
        1.2.1.2 胸痛与膈痛
        1.2.2 胸痹与心痹、胸痹心痛
        1.2.2.1 胸痹与心痹
        1.2.2.2 胸痹心痛
        1.2.3 厥心痛与真心痛
        1.2.3.1 厥心痛
        1.2.3.2 真心痛
        1.2.4 卒心痛与久心痛
        1.2.4.1 卒心痛
        1.2.4.2 久心痛
        1.2.5 九种心痛
        1.2.6 心胃痛(心脾痛)与心疝、心中寒
        1.2.6.1 心胃痛(心脾痛)
        1.2.6.2 心疝与心中寒
        1.2.7 病名之辨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 病因认识
        2.1.1 风寒为首,外邪侵袭
        2.1.2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
        2.1.3 饮食不节,痰饮由生
        2.1.4 劳逸失度,气血不调
        2.1.5 脏腑虚弱,他脏及心
        2.2 病机分析
        2.2.1 心痛发作机理
        2.2.1.1 不通则痛
        2.2.1.2 牵引作痛
        2.2.1.3 不荣则痛
        2.2.2 疾病产生机理
    3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与证候分类
        3.1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分类
        3.2 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3.2.1 《金匮要略》之辨证
        3.2.1.1 胸痹之辨证
        3.2.1.2 心痛之辨证
        3.2.2 病因辨证
        3.2.3 八纲辨证
        3.2.3.1 寒热辨证
        3.2.3.2 虚实辨证
        3.2.4 气血辨证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
        4.1 治则概述
        4.1.1 辨证治则
        4.1.1.1 阴阳辨证治则
        4.1.1.2 表里辨证治则
        4.1.1.3 虚实辨证治则
        4.1.1.4 寒热辨证治则
        4.1.1.5 气血辨证治则
        4.1.1.6 脏腑辨证治则
        4.1.2 胸痹心痛辨病治则
        4.2 治法概述
        4.2.1 药物疗法
        4.2.1.1 祛邪诸法
        4.2.1.2 扶正诸法
        4.2.1.3 扶正祛邪诸法
        4.2.1.4 心病专药
        4.2.2 针灸、按摩与导引
        4.2.2.1 针灸
        4.2.2.2 按摩
        4.2.2.3 导引
        4.2.3 其他疗法
        4.2.3.1 外治法
        4.2.3.2 食疗药膳
        4.2.3.3 心理疗法
    5 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调摄
        5.1 心绞痛的预防
        5.1.1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5.1.2 起居有常,寒温适宜
        5.1.3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5.1.4 不妄作劳,动而中节
        5.2 心绞痛的调摄
        5.2.1 精神
        5.2.2 饮食
        5.2.3 运动
        5.2.4 禁忌
    6 冠心病心绞痛的专题研究
        6.1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处方用药研究
        6.1.1 研究意义与入选标准
        6.1.2 古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小方概况
        6.1.2.1 汉唐时期
        6.1.2.2 宋元时期
        6.1.2.3 明清时期
        6.1.3 讨论
        6.1.3.1 汉唐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2 宋元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3 明清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2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医案研究
        6.2.1 研究意义及入选标准
        6.2.1.1 研究意义
        6.2.1.2 入选标准
        6.2.2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医案分析
        6.2.2.1 元明时期医案
        6.2.2.2 清~民国时期医案
        6.2.3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证治规律探讨
        6.2.3.1 元明时期与清~民国时期用药规律比较
        6.2.3.2 证治规律
    7 冠心病心绞痛相关问题探讨
        7.1 肝心痛意义探讨
        7.1.1 概念源起与发展
        7.1.2 现代应用
        7.1.2.1 理论阐述及辨证分型
        7.1.2.2 临床研究
        7.1.3 意义探讨
        7.2 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
        7.2.1 阴阳关系,阳为主导
        7.2.2 心痛病机,“阳微”为主
        7.2.2.1 心阳虚
        7.2.2.2 肺阳虚
        7.2.2.3 脾阳虚
        7.2.2.4 肾阳虚
        7.2.3 治重阳气,古今一贯
        7.2.4 扶阳含义,“温补通回”
        7.2.4.1 温阳散寒
        7.2.4.2 补气助阳
        7.2.4.3 通阳宣痹
        7.2.4.4 回阳救逆
        7.3 论心绞痛祛邪首当调气
        7.3.1 心痛标证,其“本”在气
        7.3.2 调气之法,重在脾肺
        7.4 热证心痛辨析
        7.4.1 古籍所载,郁热为多
        7.4.2 今人发挥,痰热郁毒
        7.4.2.1 理论上,阐发郁热伤络、热毒学说
        7.4.2.2 临床上,审证应用清法治热证心痛
        7.4.3 评述
下篇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 概述
        1.2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3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3.1 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1.3.2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4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心绞痛的诊断
        1.4.2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5 心绞痛的治疗
        1.5.1 抗心肌缺血的综合防治
        1.5.2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1.5.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2.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1 心绞痛的病因
        2.1.2 心绞痛的病机
        2.2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2.2.1 宏观辨证
        2.2.2 微观辨证
        2.2.2.1 脂质代谢方面
        2.2.2.2 心功能方面
        2.2.2.3 微循环方面
        2.2.2.4 血小板形态与功能方面
        2.2.2.5 血液流变学方面
        2.2.2.6 氧自由基方面
        2.2.2.7 血管活性物质方面
        2.2.2.8 免疫功能方面
        2.2.2.9 激素方面
        2.2.2.10 同型半胱氨酸方面
        2.2.2.11 其他方面
    3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3.1 辨证分型治疗
        3.1.1 分3 型治疗
        3.1.2 分4 型治疗
        3.1.3 分5 型治疗
        3.1.4 分6 型治疗
        3.1.5 分7 型治疗
        3.1.6 分8 型治疗
        3.1.7 分10 型治疗
        3.2 各家论治观点研究
        3.2.1 从八纲论治
        3.2.1.1 从虚实论治
        3.2.2 从病邪论治
        3.2.2.1 从痰湿论治
        3.2.2.2 从瘀血论治
        3.2.2.3 从痰瘀论治
        3.2.2.4 从火邪论治
        3.2.2.5 从毒论治
        3.2.2.6 从郁论治
        3.2.3 从脏腑论治
        3.2.3.1 从肾论治
        3.2.3.2 从脾论治
        3.2.3.3 从肝论治
        3.2.3.4 从肺论治
        3.2.3.5 从胆论治
        3.2.3.6 从胃论治
        3.2.3.7 从五脏六腑论治
        3.2.4 其他
        3.2.4.1 从阴虚论治
        3.2.4.2 从络论治
        3.2.4.3 从营卫失调论治
    4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4.1 冉雪峰:利膈通络消症散结治心绞痛
        4.2 曹惕寅:重疏导心经逆气,用药贵乎轻灵
        4.3 蒲辅周:主用两和散治心痛
        4.4 李斯炽:法遵辨证论治,扶正兼以祛邪
        4.5 岳美中:心痛病因阳虚受寒,化瘀辅以通阳行气
        4.6 秦伯未:气血不利为病机,养血扶阳以治本
        4.7 张伯臾:注重心肾并治,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4.7.1 病机认识
        4.7.2 治疗大法
        4.7.3 临床用药特点
        4.8 赵锡武: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胸痹
        4.9 宋孝志:脏腑分型论治心绞痛
        4.10 袁家玑:重视痰邪致病,通阳化痰为治
        4.11 任应秋:辨证论治冠心病,扶阳通营为先务
        4.12 郭士魁:主以通法治心痛
        4.13 俞慎初:治心痛不离“补虚”、“通脉”
        4.14 邓铁涛:治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
        4.15 万友生:自拟丹络蒌薤汤疗胸痹
        4.16 董建华:辨病辨证相结合,理气活血基本方
        4.17 陆芷青:病机气阴痰瘀,辨证舌脉为凭
        4.18 路志正:胸痹治从脾胃、肝
        4.19 颜德馨:心痛分三期,法用温、通、补
        4.20 方药中:重视心肾,阴阳平调
        4.21 周信有:自拟心痹一号方,益气温肾祛痰瘀
        4.22 高辉远:辨证兼用自拟方
        4.23 焦树德:辨证虚实,心肺并调,气血同治
        4.24 张琪:辨证八法治心痛
        4.25 印会河:胸痹治同肝着,方用旋覆花汤
        4.26 周次清:祛邪为主,常法有四
    5 冠心病心绞痛的固定方加减与中成药治疗
        5.1 固定方加减治疗
        5.1.1 祛邪诸法
        5.1.1.1 活血化瘀法
        5.1.1.2 疏肝行气法
        5.1.1.3 温阳散寒法
        5.1.1.4 行气活血法
        5.1.1.5 通阳活血法
        5.1.1.6 消积化滞法
        5.1.1.7 软坚破结法
        5.1.1.8 化痰祛瘀法
        5.1.1.9 化痰通阳法
        5.1.1.10 活血通鼻窍法
        5.1.1.11 散寒息风通络法
        5.1.2 扶正诸法
        5.1.2.1 益气温阳法
        5.1.2.2 益气养阴法
        5.1.2.3 益气养心法
        5.1.2.4 温通心阳法
        5.1.2.5 益气健脾法
        5.1.2.6 益气补肺法
        5.1.2.7 补肾法
        5.1.2.8 调补心肾法
        5.1.2.9 滋阴益气补肾法
        5.1.3 扶正祛邪诸法
        5.1.3.1 益气活血法
        5.1.3.2 滋阴活血法
        5.1.3.3 温阳活血法
        5.1.3.4 通络益气法
        5.1.3.5 益气化痰祛瘀法
        5.1.3.6 益气温阳活血法
        5.1.3.7 益气养阴活血法
        5.1.3.8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5.1.3.9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
        5.1.3.10 补肾涤痰法
        5.1.3.11 补肾活血法
        5.1.3.12 温肾化痰祛瘀法
        5.1.3.13 补脾和胃法
        5.1.3.14 健脾活血祛痰法
        5.1.3.15 养心化痰通络法
        5.1.3.16 补心益肾祛瘀法
        5.1.3.17 补脾益肺、理气活血法
        5.1.3.18 补心益肾、化痰祛瘀法
        5.2 中成药治疗
        5.2.1 丸剂
        5.2.1.1 滴丸
        5.2.1.2 微丸与浓缩丸
        5.2.2 散剂
        5.2.3 煎膏剂与流浸膏剂
        5.2.4 片剂
        5.2.5 胶囊剂
        5.2.6 合剂(口服液)
        5.2.7 颗粒剂(冲剂)
        5.2.8 注射剂
        5.2.9 气雾剂、喷雾剂
        5.2.10 软膏剂
        5.2.11 膏药
        5.2.12 其他剂型
    6 冠心病心绞痛的单味药物治疗
        6.1 根类
        6.1.1 三七
        6.1.2 丹参
        6.1.3 西洋参
        6.1.4 当归
        6.1.5 麦冬
        6.1.6 刺五加
        6.1.7 黄芪
        6.1.8 葛根
        6.1.9 缬草
        6.2 根茎类
        6.2.1 大蒜
        6.2.2 川芎
        6.3 果实类
        6.3.1 山楂
        6.3.2 刺蒺藜
        6.4 花类
        6.4.1 红花
        6.4.2 鸡冠花
        6.4.3 蒲黄
        6.5 叶类
        6.5.1 茶叶
        6.5.2 银杏叶
        6.6 茎藤类
        6.6.1 桑寄生
        6.7 全草类
        6.7.1 长白瑞香
        6.7.2 回心草
        6.7.3 灯盏细辛
        6.7.4 红景天
        6.7.5 苦碟子
        6.7.6 香青兰
        6.7.7 穿心莲
        6.7.8 绞股蓝
        6.7.9 益母草
        6.7.10 淫羊藿
        6.8 动物类
        6.8.1 水蛭
        6.8.2 地龙
        6.8.3 熊胆
    7 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穴位、推拿、气功治疗
        7.1 针灸疗法
        7.1.1 体针疗法
        7.1.1.1 辨证分型治疗
        7.1.1.2 固定处方治疗
        7.1.2 耳针疗法
        7.1.2.1 耳穴电针法
        7.1.2.2 耳穴贴压法
        7.1.3 头针疗法
        7.1.4 腕踝针疗法
        7.1.5 第二掌骨侧针法
        7.1.6 温针疗法
        7.1.7 电针疗法
        7.1.8 灸法
        7.1.8.1 艾条灸法
        7.1.8.2 隔物灸法
        7.1.9 刺血疗法
        7.1.10 其他针灸疗法
        7.1.10.1 信息治疗仪穴位治疗
        7.1.10.2 微波针灸治疗
        7.1.10.3 指穴敏感点治疗
        7.1.11 综合疗法
        7.1.11.1 电耳针配合体针、穴位注射
        7.1.11.2 针刺配合灸法
        7.1.11.3 针刺配合耳穴埋针
        7.2 穴位疗法
        7.2.1 穴位注射法
        7.2.1.1 西药注射
        7.2.1.2 中药注射
        7.2.2 穴位埋植法
        7.2.2.1 穴位埋线法
        7.2.2.2 穴位埋藏微型助压器
        7.2.3 穴位贴压法
        7.2.3.1 辨证取穴贴压
        7.2.3.2 固定穴位贴压
        7.2.4 其他穴位疗法
        7.3 推拿疗法
        7.3.1 压痛点推拿
        7.3.2 心区局部推拿
        7.3.3 足反射区推拿
        7.3.4 全身推拿
        7.4 气功疗法
        7.4.1 治疗原理
        7.4.2 治疗冠心病功法简介
        7.4.3 冠心病辨证施功
        7.4.3.1 治疗虚证功法
        7.4.3.2 治疗实证功法
        7.4.4 临床应用
        7.4.4.1 内气疗法
        7.4.4.2 外气疗法
        7.4.4.3 内气与外气结合疗法
    8 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疗法
        8.1 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结合治疗
        8.1.1 中成药与药浴、刮痧、体疗结合法
        8.1.2 中成药与针灸结合法
        8.1.3 汤剂与体针、耳针结合法
        8.1.4 汤剂与针灸、气功结合法
        8.1.5 汤剂与耳穴贴药结合法
        8.2 西药与针灸结合治疗
        8.3 非药物疗法相互结合治疗
        8.3.1 拔罐、贴敷、温灸结合法
        8.3.2 温灸、拔罐、穴位注射结合法
        8.3.3 穴位注射与食疗结合法
        8.3.4 针灸与氧疗结合法
        8.3.5 穴位按摩与耳压结合法
    9 冠心病心绞痛的食疗与护理
        9.1 冠心病心绞痛的饮食疗法
        9.1.1 冠心病辨病与辨证食疗
        9.1.1.1 冠心病食疗方
        9.1.1.2 冠心病的辨证食疗
        9.1.2 临床应用
        9.1.2.1 单味食品治疗冠心病
        9.1.2.2 辨证配膳治疗冠心病
        9.2 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
        9.2.1 冠心病护理常规
        9.2.1.1 环境安排
        9.2.1.2 起居护理
        9.2.1.3 情志护理
        9.2.1.4 服药护理
        9.2.1.5 饮食护理
        9.2.1.6 排泄护理
        9.2.2 疾病护理
        9.2.2.1 危重期护理
        9.2.2.2 缓解期护理
        9.2.3 心绞痛辨证施护
    10 国外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相关研究
        10.1 针灸
        10.1.1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10.1.2 针刺对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0.2 中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I.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II. 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III.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IV.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V.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VI.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VII.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四、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参乌冠心丸治疗心肾阳虚兼血瘀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D]. 郝星宇.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2]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马文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D]. 张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脂质代谢及相关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D]. 武青庭.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D]. 许芳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药研究治疗新进展[J]. 周悦,陆曙. 四川中医, 2013(08)
  • [7]室性早搏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 于永梅,沈琳.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5)
  • [8]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D]. 周凤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9]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J]. 刘长玉. 河北中医, 2007(06)
  • [10]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定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52例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