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NIX——“子弹之国”的步兵战车

BIONIX——“子弹之国”的步兵战车

一、BIONIX——“弹丸之国”的步兵战车(论文文献综述)

满孝杰[1](2021)在《基于链式原理的反蛙人发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广泛查阅链式武器与反蛙人武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链式原理的身管移动式反蛙人链式炮方案。并根据反蛙人发射技战术指标和作战环境条件,设计与论证了55mm反蛙人链式炮的总体方案,确定了链式炮自动机工作循环图。在参考经典武器内弹道学和自动武器气体动力学的基础上,根据新型反蛙人杀伤弹的内弹道参数,建立了链式炮内弹道及后效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编程解算,最后得到其内弹道以及后效期的膛内压力曲线变化图并确定了链式炮的工作循环参数。按55mm反蛙人链式炮的总体方案设计要求,对链式炮的主要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包括自动机机构、弹链、链传动机构、击发机构、供输弹机构、退壳机构、闭锁机构、滑块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电机等,然后通过UG生成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整体的装配。在满足链式炮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运用ANSYS对身管结构进行了强度校核。为了更加深入的探究55mm反蛙人链式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运用软件ADAMS对三维模型的部分结构进行简化后建立了其虚拟仿真模型。然后对自动机机构、滑块装置、击发过程、供弹过程、推链过程、抛壳过程等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与分析,最后得出了比较准确的仿真结果,该仿真结果证明总体设计方案和各机构设计方案可行。本文对反蛙人武器的的研究能够弥补现有反蛙人武器的不足,对反蛙人武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梁昊[2](2021)在《多层内核嵌套PELE对轻型装甲目标毁伤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一种具有多层内核结构的PELE战斗部,主要研究了该战斗部对轻型装甲目标毁伤时,其作用机理及影响侵彻的因素与规律,并对该战斗部进行了优化。首先,基于平面一维冲击波理论对多层内核嵌套结构PELE弹丸侵彻金属薄靶过程进行了分析;推导了不同结构介质中不同时刻冲击波波前波后速度的计算公式;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关于多层内核嵌套结构PELE侵彻过程轴向剩余速度理论计算模型和弹丸在侵彻后断裂形成破片的径向速度理论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随后针对不同组合弹芯PELE的侵彻过程进行分析,镍合金/尼龙和镍合金/Al2O3陶瓷两种组合弹芯PELE具有较好的毁伤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两层弹芯材料的密度、声速、泊松比和弹性模量进行数值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材料参数影响弹丸侵彻的规律,其中密度、声速影响弹丸的轴向剩余速度和破片径向速度,而泊松比与弹性模量仅影响弹丸破片的径向速度;选择声阻抗比和泊松比比值两个参数对弹丸速度变化进行研究,确定组合弹芯的声阻抗匹配与泊松比匹配,分别得到了较好组合弹芯的取值范围。最后在高速和低速条件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壳体、组合弹芯在不同长径比和内外径比的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弹丸内外径比对弹丸轴向剩余速度和破片径向速度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组合弹芯内外径比在0.8时,具有最大轴向剩余速度;若以此组合弹芯内外径比获得较好破片径向速度,则应在低速时保证壳体/弹芯长径比为0.75以上,高速时为0.70以上。最后对优化后的弹丸侵彻陶瓷/橡胶复合靶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组合弹芯PELE在不同初速下侵彻复合靶板的效果与速度变化,确定了适用于高速与低速情况的组合弹芯。

乔永盛,李云玲,任绍卿,张荔萍,班跃,白鑫[3](2020)在《立靶测试系统校准方法可行性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立靶密集度是衡量火炮武器射击准确度性能的重要战绩指标,在火炮研制阶段,常用立靶密集度指标来检验火炮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部队训练和火炮批量生产、弹药交验时,也常常要进行立靶密集度射击试验。立靶密集度试验是国军标规定的火炮外弹道试验中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兵器行业内现有的坦克炮、舰炮及步兵战车等无论是科研阶段还是批生产阶段,均须按GJB2973A-2008《火炮内弹道试验方法》和GJB2974-1997《火炮外弹道

辛乐[4](2020)在《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其抗侵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军事领域对轻质装甲的需求逐渐提高,一种新型的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以其低密度、高硬度、高模量、高比强度等特点在装甲防护领域备受关注。目前,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组分和微观结构已被学者广泛研究,然而,上述因素与该材料的抗侵彻性能和机理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首先对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在装甲防护领域的发展、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基于弹道侵彻试验和微观结构表征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研究了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对其抗侵彻性能和机理的影响情况:1、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包含微观结构信息的有限元模型,最后根据真实的弹道实验结果校准了有限元模拟方法,得到了可以准确描述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抗侵彻行为的有限元模拟方法。2、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弹体初始速度为400 m/s和800 m/s时,韧性Al对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抗侵彻过程、失效模式和能量变化情况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当弹体初始速度不同时,韧性Al对该材料的抗侵彻性能和机理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3、针对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由于不同工艺而导致的微观隧道裂纹和柯肯达尔孔洞,采用有限元方法从抗侵彻性能、失效模式和能量变化三个角度研究了上述两种微观特征对该材料的抗侵彻性能和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裂纹和柯肯达尔孔洞使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抗侵彻性能显着降低。通过上述研究,给出了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抗侵彻性能与机理之间的联系,对其制备工艺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孙坤霄[5](2020)在《炮塔塔体动静态特性分析与轻量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和当代作战环境的变化,无人炮塔因其在防护性和机动性方面的良好优势而快速发展起来。炮塔塔体结构与受弹性能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如何设计塔体的结构成为了炮塔设计的重要话题。除此之外,炮塔塔体由于需要承担射击过程中强大的冲击载荷,因此在满足防护功能之前,需要先满足强度和刚度设计上的要求,不能出现破坏、失效以及振动、变形等现象。本文以无人炮塔塔体的结构设计和轻量化设计为目标,将结构优化方法同时引入结构和减重设计,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炮塔塔体。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炮塔塔体的功能作用及其设计要求,结合塔体外形的发展趋势,提出运用引入滤波函数的变密度法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案;对结构优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其中的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基于此提出炮塔塔体的结构轻量化方案。2.将拓扑优化引入炮塔塔体的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初步设计计算,得到了符合防弹要求的结构外形;引入不同滤波函数,对比了其在塔体优化过程中对数值不稳定现象的抑制作用,结合优化结果,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塔体结构,同时得到了灵敏度滤波器和灰度滤波器的综合使用在炮塔塔体优化设计中的成功应用经验。3.验证了有限元分析与外形设计的交互过程在改善炮塔塔体结构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而返回重新设计,直至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静力、模态以及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无人炮塔塔体的性能和特点,为下一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4.以减轻无人炮塔塔体质量为目标,以动力学和静力学分析结果为基础,对其护板和耳轴架分别进行尺寸优化和多工况拓扑优化,根据分析结果对优化后的塔体模型进行重新建模,并通过优化前后模型的质量以及各项参数的对比检验轻量化效果。通过对无人炮塔塔体的结构设计和轻量化研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塔体结构,同时得出了结构优化方法在该类产品中的成功应用经验,对改进同类产品的设计流程具有参考意义。

刘洋,毕忠安[6](2020)在《尴尬的“布雷德利” 美国升级“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背后》文中提出多年来的历次实战证明,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武器已经对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生存能力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世界多国军队普遍为其坦克装甲车辆配备新型主动防护系统(APS)。然而,美国陆军现役的数千辆"布雷德利"战车因电力不足而无法安装类似的系统。目前,美国陆军正在对部分"布雷德利"战车进行升级,为其配备辅助动力装置,以便配备以色列"铁拳"(Iron Fist Light)主动防护系统。不过,美国陆军希望大多数战车维持现状以节省资金从而开发全新的替代车型。不过,美国开发新型战车项目最近遇到了重大障碍,导致计划的一次竞标被迫取消。

漠北[7](2020)在《美国NGCV关键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美国陆军正加快推进改进型"布雷德利"战车军械、传感器、防空系统和定位系统的技术交付。这是美陆军"双管齐下"战略的一部分:既要为未来十年内的短期重大战争做准备,又要同时为本世纪30年代及更远的未来启动"下一代战车"(NGCV)工作。这种思路将让"布雷德利"更好地发现、摧毁敌方目标并保护自己,同时也在推动装甲作战车辆的技术创新,助力美军赢得20~30年后在高强度对抗战场上的胜利。这就是说,构建NGCV的关键技术不是未来时,而是正在路上……

杨博伦[8](2020)在《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的研究工作,为迫击炮提供了提升综合性能的新方法。经过前期的实验和研究,认为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点火阶段严重影响了内弹道的性能。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的点火过程必须符合自身的特点,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性能和优势。本文围绕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的内弹道点火阶段,建立了包含点火过程的内弹道模型,描述和分析了点火阶段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灰色关联度计算,推测出弹带挤进是影响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测试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及点火阶段的压力和频谱特征,找出了点火阶段的结束特征现象是压力上升速度突增,并发现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中存在声学振荡和燃烧不稳定振荡,但是幅值很小,不足以造成危害。利用正交实验定量分析了点火参数中各个因素对于内弹道性能影响的显着程度,发现弹带外缘尺寸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最显着。由于弹带挤进过程对内弹道性能影响重大,本文进一步利用Abaqus/Explicit的Vuamp用户子程序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包含挤进过程的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模型,分析了弹丸运动的特性和不同弹带对内弹道中压力、喷射速度、液滴尺寸的影响。利用新的模型,对点火方式和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3g点火药、喷射启动压力1.3MPa和弹带外缘宽度1.6mm的点火参数组合为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理想的点火参数组合。

初善勇[9](2020)在《杀伤爆破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毁伤评估理论和等效理论,提出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原理与方法,建立杀爆弹基准毁伤威力,完善杀爆弹综合威力场毁伤评估体系。通过对杀爆弹的发展历程、作用方式、稳定方式等进行讨论,选用三种典型杀爆弹结构,计算典型杀爆弹威力场参数,探究壳体材料、壳体密度、壳体质量、屈服强度、炸药密度、炸药质量、战斗部结构等对杀爆弹威力场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出标准杀爆弹的材料、装药、结构等,建立标准杀爆弹结构。将杀爆弹毁伤威力场与目标毁伤率相结合,计算出杀爆弹对典型目标的毁伤威力,利用毁伤幅员将杀爆弹对典型目标的毁伤能力进行定量表征。通过分析等效转换评估原理,确定采用毁伤效能等效原理,给出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方法,并通过给出的毁伤威力等效转换评估理论模型进行综合威力等效转换。将标准杀爆弹和105mm典型杀爆弹进行静爆威力试验,测量两种杀爆弹的冲击波超压、破片速度、破片对等效靶的穿透数目、爆坑容积,根据两种弹丸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威力场参量,与实验数据相比对,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以此计算出破片毁伤密度和毁伤概率,得出对各典型目标的毁伤幅员,通过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方法将杀爆弹威力进行等效评估,105mm典型杀爆弹对人员目标的等效转换系数为1.126;对普通军用车辆目标等效转换系数为0.939;对轻型装甲目标的等效转换系数为1.11。爆破威力通过爆坑容积进行定量表征,得出105mm典型杀爆弹爆破毁伤威力等效转换系数为2.1。通过对杀爆弹综合威力等效评估进行研究,构建出杀伤爆破弹的结构,建立杀爆弹综合威力基准,提出杀爆弹综合威力转换方法。

张金忠,李晓伟,童睆,苏忠亭[10](2019)在《某型步兵战车行进间射击高低机动态接触非线性计算》文中研究表明为建立更为准确的火炮发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某型步兵战车高低机齿轮与齿弧为对象,对双齿啮合接触刚度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与整体ADAMS发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耦合。建立了齿轮与齿弧有限元模型,设置齿轮与齿弧初始啮合位置为双齿啮合区,采用罚函数法,求得接触力、接触间隙、接触渗透量等双齿区域接触特性,结合Contact接触力公式计算双齿接触刚度系数。以此为基础数据,建立了ADAMS步兵战车整车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模型,对火炮行进间射击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了2档车速下4种中等起伏路面条件下的行进间射击结构动态响应,齿轮、齿弧之间的动态间隙对火炮俯仰部分的空间指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的高低机双齿啮合接触刚度系数能有效反映行进间射击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为实现高机动条件下的高精度打击能力、提高射击精度提供数据基础。

二、BIONIX——“弹丸之国”的步兵战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IONIX——“弹丸之国”的步兵战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链式原理的反蛙人发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
    1.4 本章小结
2 55mm反蛙人链式炮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链式武器工作原理
    2.2 反蛙人链式武器的设计要求
    2.3 55mm反蛙人链式炮主要特点
    2.4 55mm反蛙人链式炮整体结构布局
    2.5 55mm反蛙人链式炮自动机结构介绍
    2.6 自动机可行性分析
    2.7 对于最后一发弹的处理
    2.8 55mm反蛙人链式炮自动机工作循环图
    2.9 本章小结
3 内弹道计算及安全闭锁时间的确定
    3.1 55mm反蛙人链式炮内弹道计算
        3.1.1 内弹道假设
        3.1.2 内弹道方程组
    3.2 安全闭锁时间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55mm反蛙人链式炮结构设计与三维模型建立
    4.1 身管组件设计
        4.1.1 身管结构设计要求
        4.1.2 身管外部结构设计
        4.1.3 身管内膛结构设计
        4.1.4 身管强度设计
        4.1.5 身管强度校核
        4.1.6 身管组件构成
    4.2 传动装置设计
        4.2.1 链条方案设计
        4.2.2 链轮方案设计
        4.2.3 链条链轮传动装置整体设计
        4.2.4 齿轮传动装置设计
    4.3 滑块装置设计
    4.4 供弹机构设计
        4.4.1 弹链方案设计
        4.4.2 脱弹齿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4.4.3 输弹机构设计
        4.4.4 压弹机构设计
        4.4.5 拨弹转轮与推弹转轮结构设计
        4.4.6 输弹机构的传动装置设计
        4.4.7 阻弹齿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4.4.8 受弹器设计
        4.4.9 进弹机构设计
    4.5 闭锁机构设计
        4.5.1 闭锁机构设计要求
        4.5.2 闭锁机构结构设计
        4.5.3 闭锁时间的计算
    4.6 击发机构设计
        4.6.1 电击发机构的优点
        4.6.2 电击发机构的设计要求
        4.6.3 电击发机构结构设计
        4.6.4 电击发机构的工作原理
    4.7 退壳机构设计
        4.7.1 退壳机构的作用
        4.7.2 退壳机构的设计要求
        4.7.3 退壳机构的方案设计
        4.7.4 抽壳阻力的处理
    4.8 55mm反蛙人链式炮整体三维结构
    4.9 本章小结
5 55mm反蛙人链式炮动力学仿真研究
    5.1 55mm反蛙人链式炮虚拟样机建模
        5.1.1 ADAMS软件简介
        5.1.2 建立虚拟样机的基本假设
        5.1.3 虚拟模型样机的建立
        5.1.4 虚拟样机模型运动副及接触载荷的添加
        5.1.5 驱动载荷的添加
    5.2 自动机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5.3 滑块装置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5.4 击发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5.5 供弹过程仿真与分析
        5.5.1 输弹过程仿真
        5.5.2 推链过程仿真
    5.6 抛壳过程仿真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多层内核嵌套PELE对轻型装甲目标毁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多层内核嵌套PELE侵彻过程理论模型
    2.1 侵彻靶板过程分析
    2.2 理论分析
        2.2.1 撞击应力
        2.2.2 剪应力
        2.2.3 尾端压应力
    2.3 轴向剩余速度
    2.4 破片径向速度
    2.5 理论模型的验证
        2.5.1 数值模拟验证
        2.5.2 文献试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组合弹芯PELE侵彻薄靶数值模拟
    3.1 PELE弹靶材料
        3.1.1 壳体靶板材料模型及参数
        3.1.2 弹芯材料模型及参数
    3.2 不同组合弹芯对侵彻的影响分析
        3.2.1 轴向速度变化规律
        3.2.2 破片径向速度变化规律
        3.2.3 孔径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弹芯材料参数对PELE侵彻的影响规律
    4.1 弹芯材料密度的影响
    4.2 弹芯材料声速的影响
    4.3 弹芯材料泊松比的影响
    4.4 弹芯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弹靶结构对PELE侵彻的影响规律
    5.1 弹丸长径比对侵彻的影响
    5.2 弹丸内外径比对侵彻的影响
    5.3 复合装甲对侵彻的影响
        5.3.1 陶瓷复合装甲
        5.3.2 橡胶复合装甲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立靶测试系统校准方法可行性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系统组成
二、成像区域分析
三、虚拟着靶区厚度保证分析
四、系统响应时间分析

(4)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其抗侵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装甲材料
    1.3 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提出与发展
    1.4 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弹道侵彻及数值模拟主要理论
    2.1 引言
    2.2 弹道侵彻与防护材料基础概述
        2.2.1 弹道侵彻类型与过程
        2.2.2 毁伤形式
        2.2.3 弹道侵彻研究方法
    2.3 弹道侵彻基本理论
        2.3.1 受力分析
        2.3.2 弹体动力学方程
        2.3.3 弹靶几何关系
    2.4 弹道侵彻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2.4.1 物质描述与守恒方程
        2.4.2 数值法求解弹道侵彻的控制方程
        2.4.3 有限元离散后的运动微分方程
    2.5 本章小结
3.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几何模型
        3.2.1 含韧性Al的微观结构及其几何模型
        3.2.2 含柯肯达尔孔洞的微观结构及其几何模型
        3.2.3 含隧道裂纹的微观结构及其几何模型
    3.3 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弹道侵彻有限元模型
        3.3.1 基本假设
        3.3.2 几何模型
        3.3.3 边界条件及约束
    3.4 材料模型
        3.4.1 弹体及韧性金属层
        3.4.2 金属间化合物层
    3.5 有限元模型有效性验证
    3.6 本章小结
4.韧性Al对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抗侵彻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低速情况
        4.2.1 侵彻过程
        4.2.2 失效模式
        4.2.3 能量变化
    4.3 高速情况
        4.3.1 侵彻过程
        4.3.2 失效模式
        4.3.3 能量变化
    4.4 本章小结
5.微观缺陷对Ti-Al_3Ti叠层复合材料抗侵彻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柯肯达尔孔洞的影响
        5.2.1 侵彻速度
        5.2.2 侵彻过程及失效模式
        5.2.3 能量变化
    5.3 隧道裂纹的影响
        5.3.1 侵彻速度
        5.3.2 侵彻过程失效模式
        5.3.3 能量变化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5)炮塔塔体动静态特性分析与轻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炮塔研究现状
        1.2.2 轻量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框架
第二章 炮塔塔体结构设计方案及轻量化方案
    2.1 炮塔塔体结构设计方案
        2.1.1 炮塔塔体分类
        2.1.2 无人炮塔塔体设计要求
        2.1.3 炮塔塔体结构设计方案
    2.2 炮塔塔体轻量化方案
        2.2.1 拓扑优化
        2.2.2 尺寸优化
        2.2.3 炮塔塔体轻量化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变密度法的炮塔塔体结构设计
    3.1 变密度法插值模型
        3.1.1 RAMP密度函数插值模型
        3.1.2 SIMP密度函数插值模型
    3.2 拓扑优化数值不稳定现象
        3.2.1 网格依赖性
        3.2.2 棋盘格现象
        3.2.3 局部极值
        3.2.4 灰度单元
    3.3 滤波函数
        3.3.1 灵敏度过滤法
        3.3.2 灰度过滤法
    3.4 拓扑优化的MATLAB实现及其结果
        3.4.1 拓扑优化的MATLAB实现
        3.4.2 优化结果分析
    3.5 确定塔体初始结构
        3.5.1 考虑防护性能的塔体护板厚度设定
        3.5.2 确定塔体初始结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炮塔塔体的有限元分析及初步优化
    4.1 炮塔塔体受力分析
        4.1.1 确定炮膛受力大小
        4.1.2 确定塔体瞬态力大小
        4.1.3 确定塔体重力大小
    4.2 炮塔塔体静力学分析
        4.2.1 静力学分析基础
        4.2.2 建立塔体有限元分析模型
        4.2.3 塔体静力分析结果
        4.2.4 初步改进设计
        4.2.5 改进后静力分析结果
    4.3 塔体的模态分析
        4.3.1 模态分析的意义
        4.3.2 塔体模态分析及其结果
    4.4 炮塔塔体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4.1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4.4.2 瞬态动力学分析设置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炮塔塔体的轻量化设计及结果验证
    5.1 轻量化方案分析
    5.2 护板的多变量尺寸优化
        5.2.1 护板尺寸优化数学模型
        5.2.2 优化方法
        5.2.3 优化结果分析
        5.2.4 灵敏度分析
    5.3 耳轴架的多工况拓扑优化
        5.3.1 多工况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5.3.2 对称条件
        5.3.3 优化结果分析
        5.3.4 优化结果的可行性处理
    5.4 优化结果及其验证
        5.4.1 优化结果分析
        5.4.2 优化后塔体模态分析
        5.4.3 优化后塔体瞬态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尴尬的“布雷德利” 美国升级“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背后(论文提纲范文)

加装“铁拳”已成公开的秘密
升级“布雷德利”是权宜之计

(7)美国NGCV关键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多功能传感器与人工智能技术
新一代铝合金装甲及焊接技术
确保跨代优势
结语

(8)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技术的发展
        1.2.1 迫击炮技术发展
        1.2.2 液体发射药火炮技术的发展
    1.3 国内外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内弹道研究现状
    1.4 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研究中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本课题主要工作
2 考虑点火过程的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仿真研究
    2.1 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点火过程
    2.2 影响点火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带有点火过程的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模型
        2.3.1 基本假设
        2.3.2 数学模型
    2.4 程序模拟
        2.4.1 程序与参数
        2.4.2 模型验证
        2.4.3 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特性分析
    2.5 点火参数与内弹道性能指标关联度分析
        2.5.1 灰色关联度分析基本原理
        2.5.2 灰色关联计算
    2.6 点火参数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趋势分析
        2.6.1 点火药装药量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2.6.2 液体发射药喷射启动压力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2.6.3 弹丸启动压力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实验研究
    3.1 实验装置设计
        3.1.1 实验弹设计
        3.1.2 发射系统设计
    3.2 测试系统设计
        3.2.1 压力测试
        3.2.2 弹丸初速测试
    3.3 测试结果分析
        3.3.1 压力分析
        3.3.2 燃烧室压力振荡分析
    3.4 正交实验分析
        3.4.1 正交实验表
        3.4.2 极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包含挤进过程的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建模
    4.1 弹带挤进与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的耦合关系
    4.2 内弹道中弹带挤进过程动力学分析
        4.2.1 内弹道方程和弹带挤进过程的联合求解
        4.2.2 接触和摩擦条件
        4.2.3 材料的本构模型与材料参数
        4.2.4 弹带、弹丸与坡膛有限元模型
    4.3 模拟结果验证
        4.3.1 计算结果与内弹道实验对比
        4.3.2 弹带变形结果对比
        4.3.3 弹丸运动结果分析
    4.4 弹带对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点火参数优化与实验验证
    5.1 参数优化
        5.1.1 优化方法
        5.1.2 目标函数
        5.1.3 参照选取
        5.1.4 约束条件
        5.1.5 优化结果
    5.2 实验验证
    5.3 大液体发射药装药量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杀伤爆破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口径杀爆弹威力场的研究现状
        1.2.2 毁伤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3 毁伤等效模型研究现状
    1.3 本文拟开展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标准杀爆弹结构的构建
    2.1 典型杀爆弹结构分析
    2.2 典型杀爆弹破片威力场分析
        2.2.1 破片质量分布研究
        2.2.2 破片场破片速度分布规律
        2.2.3 破片速度衰减研究
        2.2.4 破片的空间分布
    2.3 典型杀爆弹冲击波威力场分析
        2.3.1 冲击波超压准则
    2.4 标准杀爆弹结构的建立
        2.4.1 标准杀爆弹弹体材料的选择
        2.4.2 标准杀爆弹炸药的选择
        2.4.3 标准杀爆弹弹形的确定
        2.4.4 确定标准杀爆弹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方法
    3.1 杀爆弹综合威力表征方法
        3.1.1 杀爆弹毁伤威力表征
        3.1.2 目标毁伤律
        3.1.3 毁伤幅员
    3.2 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原理与方法
        3.2.1 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原理
        3.2.2 杀爆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杀爆弹综合威力场静爆试验
    4.1 试验目的和内容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内容
    4.2 试验方案
        4.2.1 战斗部形状及结构
        4.2.2 破片速度测试原理及布置
        4.2.3 冲击波超压试验
        4.2.4 等效靶试验方案布置
        4.2.5 杀爆弹杀伤威力试验布场
        4.2.6 杀爆弹爆破威力性能测试
    4.3 试验数据与分析
        4.3.1 静爆试验超压测试数据
        4.3.2 破片速度测试结果
        4.3.3 松木靶数据处理结果
        4.3.4 钢板数据处理结果
        4.3.5 爆坑试验数据
    4.4 试验结果对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4.4.1 冲击波超压结果对比
        4.4.2 不同等效靶的穿透破片密度
        4.4.3 爆破试验结果对比
    4.5 杀爆弹综合威力计算
        4.5.1 冲击波毁伤
        4.5.2 破片毁伤
        4.5.3 杀爆弹毁伤幅员计算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某型步兵战车行进间射击高低机动态接触非线性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高低机齿轮、齿弧非线性参数的计算
2 火炮行进间射击动力学仿真分析
3 结论

四、BIONIX——“弹丸之国”的步兵战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链式原理的反蛙人发射技术研究[D]. 满孝杰. 中北大学, 2021(09)
  • [2]多层内核嵌套PELE对轻型装甲目标毁伤机理研究[D]. 梁昊.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3]立靶测试系统校准方法可行性分析报告[J]. 乔永盛,李云玲,任绍卿,张荔萍,班跃,白鑫. 中国计量, 2020(07)
  • [4]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其抗侵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辛乐. 中北大学, 2020(12)
  • [5]炮塔塔体动静态特性分析与轻量化研究[D]. 孙坤霄. 长安大学, 2020(06)
  • [6]尴尬的“布雷德利” 美国升级“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背后[J]. 刘洋,毕忠安. 坦克装甲车辆, 2020(07)
  • [7]美国NGCV关键技术进展[J]. 漠北. 坦克装甲车辆, 2020(03)
  • [8]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D]. 杨博伦.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杀伤爆破弹毁伤威力等效评估研究[D]. 初善勇.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10]某型步兵战车行进间射击高低机动态接触非线性计算[J]. 张金忠,李晓伟,童睆,苏忠亭. 弹道学报, 2019(03)

标签:;  ;  ;  

BIONIX——“子弹之国”的步兵战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