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许乃凡[1](2020)在《居住区地面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方法及平台展示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学府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了能源紧缺、粮食危机、耕地流失与土地供需矛盾等日益尖锐的问题,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对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居住区定位和城市可持续能源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将农业生产引入城市住区成为让城市与自然更为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城市住宅区进行绿色生产潜力的评估,是推动住宅区实现绿色生产性的前提;获得准确直观、利于推广的操作流程是后续开展社区设计重要研究基础。本研究综合利用仪器测定、数字模拟等方法,借由GIS、MS Excel和Java等分析软件对建筑群落光照环进行境模拟;以居住区地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可食作物进行选择配置研究,进一步细化了生产潜力计算方法,提高了研究区域生产潜力的计算准确度;并以Java计算机编程语言,设计搭建了相应的网络展示平台。本研究主要由生产性优化手法研究、环境模拟计算方法研究、展示平台搭建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2、3章)通过对住区地面空间的种植方式、功能空间、布置类型的研究整理,总结出了住区地面空间生产性优化方法,并以南开区学府街道住区为例统计优化后的生产性种植区域面积。第二部分(第4章)在GIS平台中对研究区域的光照环境进行模拟和等级划分,建立天津地区可食作物种植数据库,对模拟环境中不同等级的光照区域进行可食作物地选择、配置和生产潜力计算。第三部分(第5章)使用Java计算机编程语言,套用Struts框架模板,采用前端后端分离地设计模式对网络展示平台进行搭建。本项研究能够为城市居住区的绿色生产性设计提供潜力评估计算思路、选型依据及规划方案;为未来城市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方法支撑、定量依据、政策和法规参考。

丁潇颖[2](2020)在《中国社区农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作为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之一,社区农园在我国诸多城市中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农园的作用却差异显着——部分农园成为了促进居民互动、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社区环境的关键媒介;部分农园却因用地权属、规划布局、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与公众质疑。而既有研究缺少针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分析、理论性指导和综合性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社区农园进行全面探索,深入分析造成社区农园效益差异的成因,提出社区农园发展策略变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GIS空间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策略构建三方面对中国社区农园展开研究。(1)在理论研究方面,梳理了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思想,总结了社区农园实践的发展趋势,并从政策环境、设计模式、参与机制、效益、社会资本和社区农园等层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解析。(2)在现状分析方面,探究了中国社区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社区农园的现状设计模式和参与机制,并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析了社区农园的效益与问题,认为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显着而问题多集中在政策法规、规划设计、社会参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等方面。基于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应强化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认知,构建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以此指导中国社区农园建设。(3)在策略构建方面,借助社会资本理论,阐明了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社会作用,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后,基于不同要素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制定了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在设计策略层面上,剖析了典型社区农园案例,构建了分优先级的选址策略和农园尺度下的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在参与机制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和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等途径和方法,论述了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并对社区农园的支持性政策体系进行探讨。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方面,形成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认知,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进行解析和定位,进一步建立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对于突破社区农园发展障碍,科学指导社区农园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农园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赵翌琳[3](2019)在《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养老空间资源供不应求,而乡村空心化现象却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中低龄老人与可自理老人占比较高,他们向往宁静优美的环境,具有回归田园、健康饮食、精神慰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需求。然而,如何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解决城乡空间资源矛盾,尚缺乏理论支持。在此背景下,提出:城市老人可利用改造后的乡村空置房进行养老,并通过参与农业种植、农村管理、志愿服务等生产性活动,创造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并以此获得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这种乡村生产性养老模式可在实现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同时,以养老资源为媒介激发城乡资源重构,是解决养老需求与盘活乡村存量资源的关键结合点。本文主体分为理论建构与方法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部分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厘清其发展脉络,汲取现有研究优点并指出其局限性,进而构建出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并以天津市为例对老年人进行实地问卷调研,明确其乡村生产性养老意愿与具体需求,并进一步确认了在天津建设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的可行性;继而对国外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对天津、北京、成都等地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得出影响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运营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政策投资、选址区位、建筑规划设计、生产性空间与管理服务。方法研究部分则在建筑学范畴内对选址方法与建筑规划设计方式进行探讨。首先基于针对天津市老年人的问卷调研结果,使用SPSS软件分析筛选,得出空气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度、植被水域覆盖、气候条件、购物条件和周边景点名胜等选址评价指标;并采用AHP法利用yaahp软件计算指标权重,构建出一套基于老年人意愿的选址评价体系;继而借助GIS工具与大数据方法进行精确选址,对天津市全部村庄的各指标逐一评分,所涉及的方法包括泰森多边形法、GIS文件地理数据库网络数据集服务区分析法、遥感影像数据识别法、缓冲区法等。在针对每项指标制定评价标准后,对天津市4057个村庄的每项标准依次评分,并计算得出每个村庄的加权总分,作为判断其是否适合建设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地图对196个高分村庄进行二轮筛查,最终得到46个适建村庄。通过对这46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结合选址结果选取四道沟村作为设计改造试点,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改造、生产性空间布置、设备改造与细部处理四方面提出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设计改造策略。本文明确了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的概念、优势与价值,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选址评价体系与设计改造策略,对于促进城乡融合、缓解城市养老压力、改善乡村空心化、提升老年人自我价值均有重要意义,对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的开发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洪龙[4](2019)在《城市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方法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受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大量农转非人口迁移至城市,导致社区内无组织无规划的自发种植行为频发,占用了社区公共资源的同时造成社区环境治理的种种不便。与此同时,企业开发及资金周转效率低下、政府规划决策不到位等因素引发了大量城市土地闲置问题,不仅浪费了珍贵的土地资源,更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本文为缓解自发种植现象缺乏场地和组织管理以及城市闲置用地未充分利用两大城市问题,提出利用城市闲置用地进行生产性更新的策略。近年来,纽约、波特兰、温哥华等城市相继完成了城市闲置用地清查评估工作,以筛选适宜开展都市农业活动的空间,但研究往往止步于选址阶段,缺乏后续的生产性更新设计策略研究。而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因用地性质差异等原因而不能照搬国外的选址模式。为此,本文尝试从选址和设计两个方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城市的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方法,并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借助多源数据与GIS工具,分别围绕闲置用地的生产适宜性、适宜用地与城市效益提升、筛选后用地的生产性设计三个子研究问题展开研究,以筛选适宜用地,并提出相应的生产性更新设计策略。针对地块生产性更新适宜性问题,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选取评估因子,采用问卷调研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体系并确定因子权重。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结合GIS软件分析的方法进行闲置用地清查并建立空间数据库。最后,以评估因子的量化分级标准为依据,借助GIS数据库进行生产适宜性筛选。为了让选址结果更加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提升,研究在首轮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需求,对闲置用地进行二次筛选。在此基础上划分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类型(城市公园、户外教室、社区农园、城市农场),明确其选址标准,优化选址策略。最后,借助GIS工具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闲置用地。地块生产性更新设计策略部分,针对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选址方法筛选所得的24处闲置用地,首先从规划层面进行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之后在单体层面以城市效益提升为出发点展开不同地块的生产性更新类型设计。本文提出的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方法分别适用于城市尺度的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设计和社区尺度的社区环境治理,为城市闲置土地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构建。

谢瑞琴[5](2019)在《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的种业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作为人口大国,种业尤其是蔬菜种业关系到中国13亿人口的日常消费,蔬菜种子作为“蔬菜产业的芯片”位居蔬菜种植产业链顶端,同时也是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性产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培育国产优质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品牌建设创建区域支柱产业,这为我国种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机遇,种业市场将进入品牌营销时代。目前,我国蔬菜种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诸如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天津地区蔬菜种业研究也具有深厚的科研基础和市场认知度,形成了以黄瓜和白菜为核心的独有种业品牌。但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为了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提升天津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在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对蔬菜种业品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统计与计量分析法等多种手段,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发放取得了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第一手资料,对天津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其次,构建了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且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蔬菜种子企业进行品牌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最后,结合影响因素,从企业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环境度三个方面,提出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建议,为天津市提升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赵曼[6](2018)在《城市既有建筑屋顶农业潜力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的环境、能源、食物危机日益加重,耕地保护与城镇化矛盾日益突出,而城市闲置空间资源浪费巨大。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屋顶农业作为一种创新城市农业形式正是解决这些城市“综合症”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此背景下,总结了国内外屋顶农业的不同类型及政策环境,指出了我国屋顶农业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屋顶农业的优势及挑战。作为城市认识自身既有建筑发展屋顶农业的潜力,推动屋顶农业系统规划和发展的首要步骤,潜力评估工作已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但相关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旨在试建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城市既有建筑屋顶农业潜力评估框架,能对既有建筑屋顶农业规划和改造进行定量评估,进而为未来屋顶农业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的方法支持和定量依据。本文主体研究部分由评估方法和实证研究构成。首先基于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和社会调研,总结出影响屋顶农业实施的规划、法规、技术、农业、经济五方面标准及其相应的12个评估指标(区位、功能、权属、建筑年带、材料、承载力、坡度、高度、日照、可达性、其他占用面积、可用面积),借助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我国屋顶农业潜力评估标准体系。然后,对比分析了已有评估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GIS和RS等计算机软件分析技术的屋顶清查方法。接着从可量化分析角度阐述了屋顶农业在经济(蔬菜生产、土地利用)、环境(食物里程减碳、建筑节能减排、水循环、废弃物管理)和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七个可持续发展潜力。最后,实证研究部分利用评估框架中的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城区某街道进行验证,揭示了12个指标影响下该街道屋顶农业适建性特点及可持续发展潜力,并以此为案例样本,对天津市市内六区屋顶农业潜力进行了初步估算,以及针对天津市屋顶农业未来发展给出相关建议,同时证明了本文的评估框架在实际屋顶农业潜力评估工作中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在充分认识屋顶农业发展机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本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对既有建筑进行屋顶农业潜力多指标系统量化评估的方法,有助于提升社会对屋顶农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并以此为据将屋顶农业科学、有序、合理地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

张舒然[7](2018)在《基于“生产性”理念的可持续社区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带来的人口增加、耕地流失、粮食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使得人们开始思考更加永续的发展模式。人们常采用减少资源消耗、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等“节流”的方式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但是,在当前愈发严峻的形势之下,迫切需要用更加革命性的思考方式,找寻新的方法来充分挖掘城市资源能源的生产潜能,合理整合城市的功能空间和各种生产性要素,“广开新源”,有效地缓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消极影响。社区作为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能源消耗在城市发展中占有巨大比重,面对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的需求,城市社区建设需要作出新的尝试来应对。空间设计是社区建设的根本,本文结合“生产性城市”、可持续社区、都市农业等相关理论研究,把生产性理念融入社区空间形态设计之中,与可持续生态系统相结合,直面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为社区空间的功能布局、形态设计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生产性理念与可持续社区空间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探究生产性理念为社区设计带来的启示,明确了生产性融入社区空间设计的可行性,总结提出“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的概念与特征。宏观上归纳总结了生产性社区的空间层级以及层级的生产性策略,微观上对生产性社区的空间要素进行了梳理。之后,通过多角度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分析,切实的了解居民对生产性社区的理解和对社区空间建设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微观层级到宏观布局,将空间打破、层级细化,将生产性要素作为建筑本身的基本属性考量,详细探讨了社区中不同层级的空间形态的生产性设计方法,思考生态、生产、生活的协同机制。采用研究性设计的方法将理论成果与具体实践项目相结合,构建空间—能源一体化设计方案,并通过生产性补偿潜力估算,评价生产性社区的综合效益。最后指出社区的生产性变革对于城市空间资源、能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本文希望改进现有社区空间形态的设计理念,以期社区能够提高自身的空间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文化效益,激发社区与城市活力,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李梦超[8](2018)在《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理性、健康和可持续性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忽视城市中心城区大量老旧住区所存在的问题。这些老旧住区多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建成,至今已经使用了20至30年。期间社会迅速发展,住区原有的部分设施、场地、绿化随着日常使用或疏于维护已经老化荒废。因此中心城区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同时能源枯竭问题、环境恶化问题、粮食短缺问题、交往衰落问题都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阻碍,都市农业的发展为解决上述城市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都市农业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并通过其自身塑造形成的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障城市粮食安全、缓解城市垃圾问题、进一步扩大绿色空间。基于都市农业理论进行改造更新后的城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区,由于社区景观环境丰富度与多样性的提升,为居民提供了多种类的休闲娱乐空间,丰富了居民日常活动,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也在社区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全方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公共健康,激发了社区公共活力[1]。因此,通过都市农业这种方式进行老旧住区的改造更新,一方面可以改变老旧住区现有破败的环境面貌,另一方面规范了当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首先对文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探索和阐明了老旧住区更新和都市农业发展等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第一、二章)。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进行分析:以老旧住区的现状不足和缺点作为研究的必要性,以生活在老旧住区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作为研究的可行性,以城乡规划理论、农业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作为老旧住区更新和都市农业理论融合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从空间设计、生态技术和运营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策略,构建了一个由老旧住区改造而形成的生态系统(第四章)。最后以天津市河西区育贤里小区作为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用经济价值直观地量化展示住区改造后的生态状况并进行总结和展望(第五、六章)。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提出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策略,为提升老旧住区的环境品质和生态质量、解决绿地比较单一的困境、保障城市粮食安全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案,以实现老旧住区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并且拓宽都市农业融入城市其他用地和空间的思路。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与环境可持续之间的协调发展,引导都市农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穆大伟[9](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信丽媛[10](2015)在《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天津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结构与健康。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在食物消费的比重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价格的波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07年以来,天津市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产量不断提高,种植蔬菜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天津市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常住人口近1500万,对蔬菜需求量不断增加。蔬菜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的结果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一方面是蔬菜价格过低,农民收入减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另一方面蔬菜价格过高,生活成本增加,城市居民反映强烈;只有将价格保持在均衡价格合理的波动范围内,才能保证供求双方利益最大化。受近年来国内外蔬菜剧烈价格波动影响,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十分明显,究其原因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此,开展天津市蔬菜价格预测预警研究,探寻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对蔬菜价格总体走势进行预判,对稳定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蔬菜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天津市主要生产和消费的蔬菜价格预警及实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用了H-P滤波分析法、向量自回归法、季节调整法、黑色预警模型和黄色预警模型等多种计量模型与方法,探寻引起蔬菜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的规律和特征,建立了基于天津市蔬菜生产消费实际的蔬菜价格波动的黑色预警模型和黄色预警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一是对蔬菜价格预测预警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历程和主要内容;总结了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机制;探寻了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借鉴经济预测预警理论,提出蔬菜价格波动预测预警的原理及方法。二是研究了天津市蔬菜价格历年来的波动强度,明确蔬菜价格波动的警义,确定警情;利用H-P滤波分析方法,分解了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的趋势周期性成分、季节性因子和不规则波动,结果表明近15年来的蔬菜价格波动大致可以划分成为9个周期,茄果类蔬菜和叶菜价格走势相近,说明蔬菜价格之间联系密切;利用ARCH模型分析历年来蔬菜价格时间序列,发现蔬菜价格波动具有集群性。三是运用B-J方法、灰色预测方法和季节调整法对天津市蔬菜价格开展短期预测,并对以上三个模型预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应用季节调整模型预测的结果更为理想。四是论述了天津市蔬菜生产消费的现状,研究了蔬菜成本收益情况;分析了影响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即蔬菜价格波动警情的警源因素。从蔬菜供求变化、经济和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辨析蔬菜价格波动的警源。五是构建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的预警指标,分析警素;结合天津市蔬菜生产消费的实际,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量化性,将含有27个指标的理想蔬菜价格波动预警指标体系确定为含有21个指标的实用指标体系。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划分出先行、同步和滞后警兆指标。六是划分警区和确定警限,建立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黄色预警模型和黑色预警模型;利用预警灯号图显示出天津市2015年月度和年度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结果。七是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对加强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二、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居住区地面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方法及平台展示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学府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实证研究法
        1.3.3 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法
        1.3.4 跨学科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社区、住宅区与住宅小区
        2.1.2 社区农业
        2.1.3 生产潜力
        2.1.4 社区农业生产潜力
    2.2 社区农业综述
        2.2.1 社区农业的起源及发展
        2.2.2 社区农业的类型
        2.2.3 社区农业发展现状
    2.3 天津地区生产潜力研究综述
        2.3.1 生产潜力研究的起源及发展
        2.3.2 生产潜力研究现状
        2.3.3 天津地区生产潜力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3章 居住小区地面生产性优化基础资料收集——以天津市南开区学府街道为例
    3.1 居住小区地面生产性手法归纳
        3.1.1 不同种植方式
        3.1.2 不同布置类型
        3.1.3 不同功能空间
        3.1.4 不同建筑小品结合
    3.2 居住小区现状及优化
        3.2.1 居住小区现状
        3.2.2 优化方法
    3.3 地面生产性用地面积统计
        3.3.1 统计方法
        3.3.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3.3.3 数据结果统计
    3.4 小结
第4章 居住小区地面潜力评估计算方法
    4.1 确定计算框架
    4.2 作物选择及决策方法
        4.2.1 概念
        4.2.2 GIS模拟日照环境技术原理
        4.2.3 日照辐射模拟
    4.3 生产性植物数据建立
        4.3.1 可食作物概念
        4.3.2 天津地区可食作物研究
        4.3.3 植物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4.3.4 植物检索与匹配
        4.3.5 植物检索本册
    4.4 可食作物地面可持续潜力评估
        4.4.1 可食作物生产潜力
        4.4.2 模型生产潜力概算与模拟数据对比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JAVA语言的智能化检索与Web平台地图研发
    5.1 Java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5.1.1 建筑领域的JAVA应用
        5.1.2 农林领域的Java应用
    5.2 开发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5.2.1 需求分析
        5.2.2 开发可行性
    5.3 结构设计
        5.3.1 可食作物等级筛选
        5.3.2 网络地图
    5.4 成果集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府街道部分居住小区道路数据统计表
附录B 天津地区可食作物种植意愿排序表
附录C 种植密度单株产量
附录D 可食作物单季生产潜力表
附录E 小区现状调研表
致谢

(2)中国社区农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起:高速城镇化引发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
        1.1.2 契机:社区农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 困境:社区农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1.4 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社区
        1.3.2 社区农园
        1.3.3 社区农园与份地农园
        1.3.4 社区农园与社区农业
    1.4 研究问题、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社区农园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理论回顾
        2.1.1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蕴含农业生产的城市规划构想
        2.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建社区农业的思想
        2.1.3 二十一世纪初期:与农业共生的城市规划理论
        2.1.4 当代农业与社区关系的理论研究
    2.2 社区农园相关实践探索脉络分析
        2.2.1 社区农园的实践渊源
        2.2.2 英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3 美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4 中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3 关于社区农园政策环境的分析
        2.3.1 国外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3.2 国内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4 关于社区农园设计模式的研究
        2.4.1 社区农园的区位特征
        2.4.2 社区农园的空间设计特征
        2.4.3 社区农园的种植模式
    2.5 关于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的研究
        2.5.1 社区农园的参与动机
        2.5.2 社区农园的组织模式
        2.5.3 社区农园的管理模式
        2.5.4 社区农园的运营模式
    2.6 关于社区农园效益的研究
        2.6.1 社区农园的经济效益
        2.6.2 社区农园的社会效益
        2.6.3 社区农园的生态效益
        2.6.4 社区农园的健康效益
    2.7 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研究
        2.7.1 社会资本与促进社区农园成员间社会融合
        2.7.2 社会资本与提高社区农园成员的资源调动能力
        2.7.3 社会资本与增强社区农园成员的政治权利
    2.8 社区农园研究现状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社区农园现状调查分析
    3.1 基于GIS的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研究
        3.1.1 GIS分析思路和方法概述
        3.1.2 中国社区农园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3.1.3 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3.2 基于调研的中国社区农园专项特征解析
        3.2.1 调研目的、方法和内容概述
        3.2.2 问卷结果统计与案例概况
        3.2.3 社区农园设计模式分析
        3.2.4 社区农园参与机制分析
        3.2.5 社区农园效益分析
        3.2.6 社区农园问题诊断
        3.2.7 问题的解决思路:明确社区农园社会价值,构建社区农园的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指导农园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1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关联性
        4.1.1 社会资本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4.1.2 社区农园语境下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分类
        4.1.3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理论对接
    4.2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解析
        4.2.1 社会资本在社区农园中的培育
        4.2.2 社区农园社会资本的功能
        4.2.3 理论框架——社区农园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机制分析
    4.3 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分析
        4.3.1 已有关于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及其影响要素的研究
        4.3.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研究
    5.1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案例分析
        5.1.1 北京育园
        5.1.2 上海创智农园
        5.1.3 深圳馨月园
        5.1.4 上海梅园
    5.2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选址策略
        5.2.1 优先利用街道或社区中心闲置地
        5.2.2 开放社区公共服务单位附属场地
        5.2.3 融入社区公园
        5.2.4 活化社区消极空间
    5.3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空间设计策略
        5.3.1 建立开放性社区农园,实现人人共享目标
        5.3.2 “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交往空间
        5.3.3 营造规整有序的种植形式
        5.3.4 配置适当比例的观赏性景观
        5.3.5 增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采用复合式设计
        5.3.6 构建服务于不同群体的种植园区
        5.3.7 不同空间载体下社区农园设计手法分析
    5.4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实践应用
        5.4.1 点——天津万盈家园社区食物花园项目
        5.4.2 线——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生产性步道设计方案
        5.4.3 面——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有农化设计方案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研究
    6.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
        6.1.1 分阶段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方式解析
        6.1.2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权责分析
        6.1.3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途径
    6.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
        6.2.1 设立社区农园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农园协会,完善监管结构
        6.2.2 设置有效公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
        6.2.3 分类型社区农园管理建议
        6.2.4 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
    6.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拓展农园社会资本宽度
        6.3.1 开展文化类活动
        6.3.2 开展自然教育类活动
        6.3.3 开展商业类活动
        6.3.4 开展综合类活动
    6.4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6.4.1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6.4.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6.4.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的有效性分析——以商业类活动对社会网络形成的影响为例
    6.5 政策建议:建立支持社区农园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资本培育
        6.5.1 国家层面
        6.5.2 地方层面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拓展——绿色生产性社区视角下的社区农园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养老现状及问题
        1.1.2 我国乡村空心化现状及问题
        1.1.3 契机:我国低龄老人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1.2 研究概念界定
        1.2.1 生产性养老
        1.2.2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
    1.3 文献综述
        1.3.1 生产性养老理论文献综述
        1.3.2 城市老人乡村生产性养老理论文献综述
    1.4 研究问题
    1.5 论文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案例分析法
        1.6.3 问卷调研与访谈
        1.6.4 层次分析法
        1.6.5 多学科交叉法
        1.6.6 GIS空间分析法
        1.6.7 实证研究法
    1.7 研究目标与意义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意义
    1.8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的基本概念构建
    2.1 生产性养老
    2.2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概念及优势
        2.2.1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概念
        2.2.2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优势
    2.3 天津市老年人乡村生产性养老意愿
        2.3.1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2.3.2 天津市老年人生产性养老意愿分析
        2.3.3 天津市老年人乡村养老意愿分析
    2.4 小结:乡村生产性养老社区建设可行性分析
第3章 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影响因素分析
    3.1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发展现状
        3.1.1 国外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案例分析
        3.1.2 国内乡村空置房改造养老项目对比分析
        3.1.3 国内乡村生产性养老项目对比分析
    3.2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影响因素分析
    3.3 小结: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发展需求分析
第4章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选址方法研究与应用
    4.1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选址评估体系
        4.1.1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选址指标确立
        4.1.2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选址指标权重分析
    4.2 天津市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选址应用研究
        4.2.1 对不同指标的分析
        4.2.2 选址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设计改造策略
    5.1 天津市村庄生产性适老社区适建性分析
    5.2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设计改造案例分析
    5.3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改造策略总结
    5.4 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设计与改造应用——以四道沟村改造方案为例
        5.4.1 改造村落与空置房选择
        5.4.2 规划层面改造
        5.4.3 建筑单体层面改造
        5.4.4 生产性空间布局改造
        5.4.5 设备改造与细部处理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城市老人乡村养老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B 《生产性养老偏好调研问卷》
附录C 天津市 4.5 分以上村庄得分情况统计表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城市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方法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1.1 危机:粮食需求背景下耕地不足与土地闲置之间的矛盾
        1.1.1.2 契机:闲置用地与都市农业的结合
        1.1.2 研究问题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闲置用地
        1.2.1.1 闲置用地的界定范围
        1.2.1.2 适合都市农业的潜在闲置用地
        1.2.2 都市农业
        1.2.3 生产性景观
        1.2.4 生产性更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研究综述与发展前景分析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内外闲置用地及其更新策略研究
        2.1.2 国内外生产性更新研究概述
        2.1.3 国内外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相关研究
        2.1.4 国内外既有研究总结
    2.2 国内外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典型案例分析
        2.2.1 波士顿市城市闲置用地清查与评估
        2.2.2 纽约市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实践
        2.2.3 成都市郫都区可食地景项目
        2.2.4 上海市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实践
    2.3 天津南开区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发展前景分析
        2.3.1 天津市南开区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的必要性分析
        2.3.2 天津市南开区自发种植现状调研
        2.3.3 基于调研结果的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闲置用地生产适宜性评估体系构建
    3.1 评估因子初始集合构建
        3.1.1 评估因子收集
        3.1.2 评估因子筛选
        3.1.3 评估因子说明
    3.2 评估因子重分类与权重赋值
        3.2.1 评估因子重分类
        3.2.2 评估因子权重赋值
    3.3 评估因子量化分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生产适宜性的闲置用地选址研究
    4.1 闲置用地空间信息获取方法分析
    4.2 天津市南开区闲置用地清查
        4.2.1 清查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4.2.2 目视解译标志构建
        4.2.3 结合GIS平台的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4.2.4 清查结果分析
    4.3 闲置用地生产适宜性筛选
        4.3.1 生产适宜性筛选框架
        4.3.2 评估因子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4.3.3 筛选过程演算与结果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效益提升为目标的闲置用地二次筛选研究
    5.1 城市多重效益及其选址策略
        5.1.1 基于城市经济效益的选址策略分析
        5.1.2 基于城市社会效益的选址策略分析
        5.1.3 基于城市环境效益的选址策略分析
    5.2 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类型分析
    5.3 基于多重效益的闲置用地筛选方法
        5.3.1 城市资源要素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5.3.2 数据叠加筛选分析
    5.4 闲置用地筛选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设计研究
    6.1 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设计原则
    6.2 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设计策略
    6.3 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设计实践
        6.3.1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6.3.2 基于生产性更新类型的闲置用地设计
        6.3.3 基于用地特征的闲置用地设计补充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城市闲置用地生产新更新方法总结
        7.1.2 对天津市南开区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规划的建议
        7.1.3 对天津市南开区闲置用地单一地块生产性更新设计的建议
    7.2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天津市蔬菜种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3.2 天津市蔬菜种业竞争力现状
    3.3 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提升中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分析
    4.1 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
第五章 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5.1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情况分析
    5.2 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
    5.3 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提升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品牌主体力量
    6.2 健全种业服务体系,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
    6.3 强化政策法规建设,改善品牌发展环境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城市既有建筑屋顶农业潜力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及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研访谈法
        1.4.3 层次分析法
        1.4.4 跨学科研究
        1.4.5 实证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城市屋顶农业相关研究综述
    2.1 城市农业概述
        2.1.1 概念及定义
        2.1.2 起源与发展
        2.1.3 优势与挑战
    2.2 城市屋顶农业综合解析
        2.2.1 城市屋顶农业起源及发展
        2.2.2 城市屋顶农业的类型
        2.2.3 国内外城市屋顶农业政策环境
        2.2.4 我国城市屋顶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3 国内外城市屋顶农业潜力评估相关研究
        2.3.1 社会认知及行为意愿研究
        2.3.2 粮食系统安全潜力研究
        2.3.3 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2.3.4 国内外城市屋顶农业潜力评估研究现状总结
    2.4 小结
第3章 城市屋顶农业潜力评估框架构建
    3.1 总体评估框架的确定
    3.2 屋顶农业社会认知与行为意愿调研
        3.2.1 调研对象及内容
        3.2.2 调研结果
    3.3 屋顶农业适建性评估标准体系构建
        3.3.1 适建性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3.3.2 适建性评估标准及指标选择
        3.3.3 适建性评估标准体系分层试析
        3.3.4 适建性评估指标权重及分级
    3.4 屋顶清查方法
        3.4.1 清查方法:屋顶农业潜力地理空间分析
        3.4.2 清查步骤
    3.5 屋顶农业可持续性潜力测算方法
        3.5.1 经济可持续潜力
        3.5.2 环境可持续性潜力
        3.5.3 社会可持续性潜力
    3.6 小结
第4章 城市屋顶农业潜力评估实证研究
    4.1 案例选址
    4.2 屋顶清查
        4.2.1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4.2.2 数据分析
        4.2.3 数据统计
        4.2.4 实地踏勘
        4.2.5 分析与讨论
    4.3 可持续性潜力测算
        4.3.1 经济可持续潜力
        4.3.2 环境可持续潜力
        4.3.3 社会可持续潜力
    4.4 案例延伸
        4.4.1 天津市市内六区屋顶农业潜力初步估算
        4.4.2 对天津市屋顶农业发展的建议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基于“生产性”理念的可持续社区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与耕地流失
        1.1.2 生态环境恶化与食品安全
        1.1.3 社区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1.1.4 城市发展对社区空间建设提出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产性”理念及可持续社区空间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生产性城市
        2.1.1 生产性城市研究背景与现状
        2.1.2 生产性理念
    2.2 我国可持续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现状评述
        2.2.1 我国社区规划研究变革进程
        2.2.2 我国社区空间结构组织的变化
    2.3 国外可持续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现状评述
        2.3.1 国外社区规划研究现状
        2.3.2 国外社区空间规划设计要素沿革
    2.4 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论文研究的视角
        2.4.1 研究的局限与存在的问题
        2.4.2 研究展望与论文探究的视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空间梳理研究
    3.1 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的特征
        3.1.1 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社区生产性
        3.1.2 创新能源利用,增强社区主动性
        3.1.3 改变资源循环系统,提升社区生态性
        3.1.4 重塑功能、空间、交通理念,打造一体化社区
    3.2 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的空间要素
        3.2.1 空间要素与关系
        3.2.2 环境要素
        3.2.3 人文要素
        3.2.4 交通要素
    3.3 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空间层级梳理及生产性策略浅析
        3.3.1 物质空间——三个层级、八种类型
        3.3.2 社会文化空间
    3.4 多明戈生态社区案例分析
    3.5 社区调研分析
        3.5.1 社区空间及生产性元素现状分析
        3.5.2 调研问卷结果及分析
        3.5.3 调研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4.1 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4.1.1 空间设计的原则
        4.1.2 空间设计的整合重构
        4.1.3 空间设计的内涵与属性
    4.2 生产性与功能空间的复合
        4.2.1 传统功能的拓展
        4.2.2 生产性功能的植入
    4.3 单体级空间形态的生产性设计
        4.3.1 屋顶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3.2 单体内部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3.3 单体地下空间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4 邻里级空间形态的生产性设计
        4.4.1 邻里级内向型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4.2 邻里级外向型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5 社区级空间形态的生产性设计
        4.5.1 道路交通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5.2 社区边界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5.3 社区节点空间形态与生产性的结合设计
    4.6 社区宏观布局空间生产性设计
        4.6.1 建筑整体形态生产性设计
        4.6.2 社区布局空间形态生产性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性可持续社区空间概念化设计实践—以天津市和平区福安大街地块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设计目标
    5.2 设计理念及策略
        5.2.1 生产性社区空间核心理念
        5.2.2 生产运营模式
        5.2.3 空间功能布局
        5.2.4 交通系统分布
    5.3 建筑设计
        5.3.1 建筑形体设计
        5.3.2 生产性种植空间与建筑结合
    5.4 能源产量计算
        5.4.1 资源需求量
        5.4.2 产能核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社区空间使用及生产性行为调查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1.2 老旧住区人居环境急需改造
        1.1.3 传统农业难以满足食品需求
        1.1.4 社会交往的缺乏与邻里淡漠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释义
        1.3.1 老旧住区
        1.3.2 都市农业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2.1 住区更新
        2.1.1 国内外的理论
        2.1.2 国内外的实践
    2.2 都市农业
        2.2.1 国内外的理论
        2.2.2 国内外的实践
第3章 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分析
    3.1 老旧住区现状分析
        3.1.1 绿地经济功能被忽略
        3.1.2 绿地空间局促
        3.1.3 活动场地匮乏
        3.1.4 缺少人文关怀
        3.1.5 社区交往衰落
        3.1.6 现状分析
    3.2 都市农业的问卷调查
        3.2.1 现状
        3.2.2 认知
        3.2.3 态度
        3.2.4 理解
        3.2.5 总结
    3.3 都市农业改造社区的功能
        3.3.1 经济功能
        3.3.2 社会功能
        3.3.3 人文功能
        3.3.4 生态功能
    3.4 理论支撑
        3.4.1 田园城市理论
        3.4.2 生态城市理论
        3.4.3 农业区位理论
        3.4.4 农业多功能理论
        3.4.5 体验经济理论
        3.4.6 社会交往理论
    3.5 案例分析
        3.5.1 日本东京惠比寿绿色花园
        3.5.2 上海“创智农园”
第4章 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策略
    4.1 空间设计策略
        4.1.1 屋顶空间
        4.1.2 地面空间
        4.1.3 设备空间
    4.2 生态技术策略
        4.2.1 雨水收集——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4.2.2 养分系统——堆肥技术的应用
        4.2.3 能量系统——产能温室技术的应用
    4.3 运营参与策略
        4.3.1 农业生产
        4.3.2 居民交往
        4.3.3 管理运营
第5章 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理想实践设计
    5.1 地块条件
    5.2 改造设计
        5.2.1 农业用地布局
        5.2.2 生态设施布局
        5.2.3 种植面积统计
    5.3 农业种植产量分析与作物配置
        5.3.1 屋顶种植
        5.3.2 地面种植
    5.4 量化计算
        5.4.1 经济价值
        5.4.2 非经济价值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创智农园参观采访
附录B 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问卷调查
附录C 问卷调查(附录B)的调查结果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研究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数据来源与说明
    1.3 研究方法和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产品价格波动预警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关于农产品价格的研究
        2.1.1 关于农产品价格改革研究
        2.1.2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2.1.3 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2.1.4 农产品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2.1.5 农产品市场风险评估的研究
    2.2 关于农产品价格预测的研究
        2.2.1 预测理论的发展
        2.2.2 农产品价格预测研究
        2.2.3 不同预测方法的比较
    2.3 关于农产品价格预警的研究
        2.3.1 预警研究的发展
        2.3.2 预警方法和模型
        2.3.3 预警结果及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的理论分析
    3.1 市场价格理论
        3.1.1 价格均衡理论
        3.1.2 蛛网模型
        3.1.3 通胀理论
        3.1.4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3.2 价格预测理论与方法
        3.2.1 蔬菜价格预测的概念
        3.2.2 预测的原理
        3.2.3 预测的基本流程
        3.2.4 经济预测的方法
    3.3 价格波动预警的理论与方法
        3.3.1 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的概念
        3.3.2 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的逻辑过程
        3.3.3 警限确立的原则和方法
        3.3.4 经济预警方法
        3.3.5 本文拟采用的预警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的情况分析
    4.1 天津市主要蔬菜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4.1.1 蔬菜月度价格历史轨迹
        4.1.2 蔬菜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4.1.3 蔬菜价格波动强度分析
    4.2 蔬菜价格波动周期分析
        4.2.1 价格波动周期识别方法
        4.2.2 蔬菜价格波动周期识别结果
    4.3 蔬菜价格波动的积聚性分析
        4.3.1 蔬菜价格波动的基本统计特征
        4.3.2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4.3.3 蔬菜价格波动率的GARCH建模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津市蔬菜价格短期预测研究
    5.1 蔬菜价格的BOX-JENKINS法预测
        5.1.1 Box-Jenkins法的形式
        5.1.2 Box-Jenkins法主要步骤
        5.1.3 蔬菜价格的ARIMA模型预测结果
    5.2 蔬菜价格的灰色模型预测
        5.2.1 灰色预测模型简介
        5.2.2 蔬菜价格灰色预测步骤
        5.2.3 蔬菜价格灰色预测结果
    5.3 蔬菜价格的X12季节调整法预测
        5.3.1 X12季节调整法简介
        5.3.2 蔬菜价格X12季节调整法预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津市蔬菜生产及供求分析
    6.1 主要蔬菜生产现状
        6.1.1 主要蔬菜生产规模和总产量
        6.1.2 蔬菜供给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6.1.3 蔬菜的规模化种植程度稳步提高
        6.1.4 蔬菜的自给率居全国特大城市前列
    6.2 主要蔬菜成本收益分析
        6.2.1 叶类蔬菜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6.2.2 茄果类蔬菜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6.2.3 耐贮类蔬菜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6.3 蔬菜市场供需变化分析
        6.3.1 蔬菜需求变化分析
        6.3.2 蔬菜供给变化分析
    6.4 蔬菜市场供求环境分析
        6.4.1 自然环境
        6.4.2 经济与政策环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蔬菜价格波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7.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1.1 全面性和代表性
        7.1.2 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
        7.1.3 现实性与前瞻性
    7.2 蔬菜价格波动预警指标选择
        7.2.1 警情指标
        7.2.2 警兆指标
    7.3 先行、同步、滞后警兆指标的确定
        7.3.1 基准循环和先行、同步、滞后指标
        7.3.2 时差相关分析法
    7.4 以西红柿价格波动预警为例的预警指标体系
        7.4.1 西红柿价格波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7.4.2 警兆指标先行、同步和滞后性质的确定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预警实证研究
    8.1 蔬菜价格波动黑色预警方法
        8.1.1 警限和警度的选取
        8.1.2 相关指标的处理
        8.1.3 黑色预警模型的结果
    8.2 蔬菜价格波动的黄色预警方法
        8.2.1 回归分析模型的选择
        8.2.2 预警指标的选择
        8.2.3 警限和警度指标的确定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建立健全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预警机制的对策建议
    9.1 政策支持方面
        9.1.1 启动建立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制度试点
        9.1.2 完善建立农产品市场预警体系
        9.1.3 加强农产品预警团队建设
    9.2 产业发展方面
        9.2.1 加快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
        9.2.2 发展蔬菜专业化生产
        9.2.3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9.3 科技支持方面
        9.3.1 支持开展预警方面的课题研究
        9.3.2 稳定加大对预警研究的财政支持
    9.4 信息共享方面
        9.4.1 建立完善农产品预警信息采集机制
        9.4.2 建立健全农产品预警信息分析机制
        9.4.3 健全完善农产品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第十章 结论和讨论
    10.1 本文研究的结论
    10.2 本研究的不足
    10.3 本研究结果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居住区地面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方法及平台展示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学府道为例[D]. 许乃凡. 天津大学, 2020(02)
  • [2]中国社区农园研究[D]. 丁潇颖. 天津大学, 2020(01)
  • [3]面向城市人群的乡村生产性适老社区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D]. 赵翌琳. 天津大学, 2019
  • [4]城市闲置用地生产性更新方法研究 ——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D]. 洪龙. 天津大学, 2019(01)
  • [5]天津市蔬菜种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D]. 谢瑞琴.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6]城市既有建筑屋顶农业潜力评估方法研究[D]. 赵曼. 天津大学, 2018(06)
  • [7]基于“生产性”理念的可持续社区空间设计研究[D]. 张舒然. 天津大学, 2018(06)
  • [8]基于都市农业理论的城市中心老旧住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D]. 李梦超. 天津大学, 2018(06)
  • [9]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10]天津市蔬菜价格波动预警研究与实证分析[D]. 信丽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12)

标签:;  ;  ;  ;  ;  

天津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