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

一、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论文文献综述)

侯刚[1](2021)在《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上的提高,水泥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消耗的煤炭总量不断减少,然而企业整体上消耗的电量仍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生产过程中用电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若有的设备存在运行上的故障时也会导致消耗的电量出现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用电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为更好的解决电量异常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以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基础,应用于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进行电量采集监测应用技术的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和水泥厂生产制造的流水线相互结合,并借助于组态软件完成对生产现场具体工序进行监控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借助于系统设计的监控显示界面能够对生产制造的现场进行动态直观的监测,而且上位机监控的画面是跟随现场进行实时改变的,因此在整个控制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在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低,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整个控制的过程得到优化完善。因此借助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流程中消耗的电能进行实时获取和监控,同时还能生成实时监测电能的趋势曲线,能够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完成报表的打印和查询等。通过将该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JX-300X作为基础开发研究的采集水泥厂电量的系统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完成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电量异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水泥厂实时消耗的电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应用节约耗能的方式奠定基础,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投入成本上的控制。

杜思诚[2](2020)在《集散控制在火电厂除氧器水位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中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备电厂自投产运行后,发现除氧器水位自动控制方式存在控制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集散控制系统控制回路单一等问题,导致除氧器水位波动大,不能满足自动控制要求,影响机组安全生产运行。因此集散控制系统除氧器水位控制算法的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以集散控制系统除氧器水位控制方式的优化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除氧给水系统的结构特性,选定差压式水位计作为除氧器水位测量的现场设备。其次,本文基于除氧器水位控制精度要求高、响应速度快、控制逻辑可靠的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选型,DCS系统因为其操作简单,组态方式多样,信号传输稳定,硬件设施可靠性高,符合此次优化的需求,最终选择科远公司的DCS系统作为此次优化的控制系统。此外,本文结合除氧器水位调节的优化要求,选择以模糊PID为控制算法,串级三冲量为控制方式,使用DCS系统进行组态逻辑编写。模糊控制主要根据现场操作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对数学模型的依赖程度低,能够根据目标对象的变化而自主变化,可以较好适应除氧器水位的控制要求。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来对编写的逻辑算法进行数学模型的搭建和仿真,得出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有效消除外部扰动对除氧器水位的干扰,保证了除氧器水位的稳定。最后,将优化后的集散控制系统(DCS)除氧器水位控制算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有效改善了除氧器水位自动调节的品质,优化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该论文有图36幅,表7个,参考文献74篇。

樊森[3](2020)在《某化工厂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硅胶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吸附材料,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多孔性,因此常常被用作某些催化剂的载体。但是由于硅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和化学水,这些物质会影响催化剂活性,所以在将硅胶作为催化剂载体之前需要将硅胶进行高温活化处理。在活化过程中,炉膛温度会出现较大的容量滞后和时常数等问题,这会严重影响硅胶的活化效率和质量,且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研发一套能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的、安全高效的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厂家需求以及对硅胶活化工艺过程的分析,本课题提出了以SHCAN智能测控组件完成下位机控制层设计,以FIX组态软件完成上位机监控层设计的控制方案。在控制层设计中,通过SHCAN智能测控组件对活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以及气体流量等输入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后,输出控制信号去驱动现场控制设备,然后根据控制要求和I/O口的数量完成硬件选型和硬件资源分配工作,同时控制层还需完成的工作有:绘制双线回路图、设计下位机组态以及设置实时数据库初始参数。在监控层设计中,首先设计FIX通信变量表,完成对所有被控参数的实时数据库地址以及网卡地址的分配,然后完成I/O驱动设置和创建过程数据库工作,之后可通过FIX组态软件进行人机界面的搭建,包括:活化工艺流程界面、数据监控界面、参数设置界面、数据总览界面、历史数据记录以及系统故障报警界面。最后,运用SHCANCFG软件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经过不断反复仿真调试,本文设计的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硅胶活化的工艺需求和相关控制功能,满足系统的监控需求。

蒋天一[4](2020)在《刮膜式分子蒸馏解耦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子蒸馏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在精准化工、石油化工、日用化工、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塑料制造等实际生产的各个方面与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一般对分子蒸馏设备的优化仅仅在各项工艺参数上采取优化控制方法,往往忽略了其蒸发器内部的耦合关系,然而刮膜式分子蒸馏是一个具有强耦合性的系统,仅仅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无法完全消除系统中各个过程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控制设备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使得分子蒸馏系统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通过对前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温度与真空度是影响分子蒸馏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且两者的耦合关系极强,有必要对其采取有效的解耦控制策略。因此,研究解耦控制器对分子蒸馏系统中的温度与真空度在实际生产优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DS-80-Ⅱ分子蒸馏设备,通过分析前期实验数据,针对该分子蒸馏系统的耦合特性主要做了以下内容研究:首先,根据前期数据变化的特点,得到分子蒸馏系统中温度与真空度的拟合关系曲线,根据所得到的拟合曲线采用系统辨识的方式结合二阶欠阻尼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特性建立了分子蒸馏系统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利用间接法计算出该系统模型的相对增益矩阵,通过对所得到的相对增益矩阵进行分析,发现该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耦合关系,需要对其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解耦控制策略。其次,根据分子蒸馏系统的耦合关系模型,分别采取解耦补偿控制矩阵与逆解耦补偿控制法对分子蒸馏系统设计相应的解耦补偿控制器。其中,采用解耦补偿控制矩阵的算法为分别设计了对角阵解耦补偿器、单位解耦补偿器和前馈解耦补偿器,并与逆解耦补偿控制器进行对比,得出采用逆解耦补偿控制器的方法在分子蒸馏系统的实际操作与优化控制器的设计中更为适用。根据所得到解耦补偿后的分子蒸馏系统模型,采用预期动态法,通过实际系统需求设计预期动力学方程系数反映在控制器参数当中,设计出Tornambe控制器对分子蒸馏系统采取解耦控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器进行对比,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曲线的分析得出,采用预期动态法所设计出的Tornambe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与更好的鲁棒性。最后,根据MDS-80-Ⅱ分子蒸馏设备的实际情况,采用集散控制方式设计出分子蒸馏设备的DCS控制系统,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直观的通过交互界面对分子蒸馏系统进行实际的实验与生产操作,实现分子蒸馏系统的自动化改造与升级。

王梓桐[5](2021)在《某资源利用中心DCS联动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餐厨垃圾种类多、数量巨大,传统的填埋法、焚烧法等处理方式不能满足环保要求。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虽在国内起步较晚,但作为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处理后生成的沼气燃烧后可通过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生成的油脂经加工后可作为生活洗涤用品,此项技术虽然对环境污染小,对垃圾的复用率高,但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设备单一,适用范围小。本文借鉴了大型化工厂的控制经验,针对某市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生产过程设计了集散控制系统,将集散控制思想应用其中适应该地区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首先分析了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实际国情选用浙江中控ECS-700型控制系统,通过对餐厨预处理、厌氧处理、污水净化等模块进行硬件系统选型与配置,共计1088个DI点,608个DO点,261个AI点,64个AO点及560个控制回路,并绘制控制流程图及控制逻辑图。其次应用Visual Field系列组态管理软件完成对系统组态画面的设计,根据工艺流程设计了沼气处理系统、锅炉净化系统等24个组态画面,实现设备内部逻辑块程序的编程实现、设备故障报警、历史数据存储等功能。通过对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根据其不同特点设计出对应的控制策略。最后分析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使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了提高控制效率,研究了传统PID控制与模糊控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集散控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可得,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相比于传统PID控制有着更快的响应速度,并具有超调小、鲁棒性强等优点,值得深入研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沼气系统中的酸洗加酸电磁阀、氧化剂加药计量泵等使用联动控制策略,并将控制方法进行优化。最终完成整个系统软硬件系统调试,现场监控画面的数据显示实际运行效果设计满足系统控制要求,达到用户需求设计的目标。

李琨[6](2020)在《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利信息化技术是将物联网监控技术与水利工程项目相结合,运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对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设备等进行控制、分析、和处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升级,进一步促进水利行业向“数字水利”方向迈进。“数字水利”主要由水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执行等模块组成,是以人水和谐发展为指导目标,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战略,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需求,提出一系列可供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本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为依托,研究设计该水利工程项目的物联网监控系统,旨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和“数字水利”为基础的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以供实际供水工程运行决策。物联网监控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硬件、以数据分析处理等应用程序为软件,以数字化信息指令的接收和传递为核心技术,通过网络通讯实现工业过程全控制的实用性技术。本论文按照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前、设计中和设计后的时间思路对整个工程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进行开发研究。在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前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在设计中,对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开发研究;在设计完成后,为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出运行前的参数测定方法和标准,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以现场实验方式对该系统进行检验并提出一定科学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供水泵站工程的实际需求,架构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的主要框架和结构;(2)对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工控机、PLC及其控制柜等硬件设备选型;(3)提出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前流量、液位、转速、压力等各参数测定指标和方法;(4)利用组态王6.53开发物联网监控系统软件,建立不同目标的运行监控模块,实现数据采集、曲线绘制、数据查询、报警等多项功能,并完成组态软件与数据库的连接,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5)详细阐述供水泵站实验室操作流程,设计不同转速比情况下单泵稳态运行实验,提出在水力调度运行中变频高效区范围,利用现场实验测量并绘制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和阻力特性曲线,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6)提出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为供水泵站运行提供现代化水利管理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在设计思路上完整有序,硬件选型选用技术成熟的工业设备,可靠性较强,软件设计选用可维护性较高的应用程序,符合设计初衷,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采用实时响应控制,使用便捷,数据处理能力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供水行业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今后供水泵站工程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思路;本文根据供水工程管理规范,提出供水泵站运行前各参数指标的测定方式、标准,可供各大中小型泵站在新建或更新改造中参考;文中采取实验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水力调度工程中变频经济运行方案,对山西省大水网高扬程供水泵站工程的优化调度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郑义[7](2020)在《双机器人碰撞检测与协调运动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工业生产对机器人的要求不断提高,单机器人作业已难以满足加工弱刚性零件、搬运大尺寸重物、双向电磁铆接等复杂任务的需求。为此,双机器人乃至多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两台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双机器人系统碰撞检测、双机器人协调运动、双机器人运动控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提出一种用于移动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碰撞检测方法,将检测方法应用于两台搭载KUKA机器人的AGV组成的双移动工业机器人系统,利用VC++完成算法的计算,在DELMIA中进行碰撞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2)给出了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的路径规划方法,使得从机器人在主机器人末端位姿均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仍然能够进行跟随并且双机器人末端的相对位姿保持不变。给出了双机器人协调镜像运动的路径规划方法,即在主机器人末端位姿均变化的情况下,以任意空间平面为镜平面,生成从机器人对应的镜像运动路径点。(3)设计了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态,对软件组态中最复杂的上位层软件进行开发。采用集散控制的方式对双机器人进行控制,同时在软硬件方面采取措施减小双机器人之间的通讯延时,使双机器人在能够满足协调运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仍然保持各自的灵活性。(4)搭建双机器人实验平台进行双机器人协调运动精度实验,并将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应用于两个实际的作业场景: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搬运和双机器人协调电磁铆接,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的正确性。

刘盼[8](2020)在《石灰三叶窑生产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钢铁、电石、环保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石灰的用量不断增长,而氢氧化钙的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扩大了石灰需求。石灰产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在我国回转石灰窑是生产石灰的主要设备,但其具有设备质量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节能回转窑降低能耗,减少有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新型三叶回转石灰窑与传统回转窑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三叶回转窑烧制石灰的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三叶石灰窑煅烧石灰的工艺流程,介绍了三叶窑的结构和优点,对煅烧过程进行理论计算,确定控制要求和工艺过程参数。采用集散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控和分散控制,过程控制级采用西门子1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过程管理级采用主流组态软件系统组态全厂控制设备,冗余的工业以太网能够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2)对过程控制级的控制器编程,包括生产线设备手动、自动控制、过程参数采集与转换、累积量计算、报警程序等。完成过程管理级的系统配置、通讯设置,编写流程监控画面、数据趋势记录、报警信息处理画面,设计报表自动生成与存储功能程序;(3)针对传统控制方案难以解决非线性、多耦合的石灰窑系统煅烧温度控制问题,在研究了T-S模糊神经网络的特点和学习算法后,设计了二输入二输出的三叶石灰窑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自校正控制方案能够自主学习控制规则,控制最优煅烧温度;(4)开发了基于SSM框架的生产过程信息发布系统,控制系统将生产数据转存至网络数据库,Web服务器响应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查询请求,将实时数据或历史数据返回给用户,用户可查询趋势和报表记录,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的移动化发布。

薛文彬[9](2019)在《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锅炉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锅炉进行集中监控,也为锅炉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锅炉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增强,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最大的能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目前因为控制范围广泛集中监控管理等优点被我国大多数火电厂所应用,本文结合DCS系统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组态改进使输出更优控制过程。对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做了阐述,依据控制对象较复杂的、不确定性且具有时滞性的特点,在对原有锅炉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控制系统改造的控制方案;并对新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探索,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温度控制过程中,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运用到锅炉相关控制之上,对其进行仿真的同时加以对比分析;以实现更为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对其和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的优越性。新改造的2号锅炉DCS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节点之问的数据和信息传递都由系统网络完成。操作员站由可靠性高的工业微机配以外设组成,站上运行专用的实时监控软件。功能实现:图形显示与会话、报警显示与管理、报表打印、系统库管理、历史库管理、追忆库管理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使用同一台微机,供工程人员实现应用系统的组态现场控制站是DCS系统完成现场测控的重要站点。现场控制站实现由主控模块、智能I/O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机柜四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两项功能:信号的转换与处理和控制运算。该论文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97篇。

杨帆[10](2019)在《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250MW汽轮机、AV63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自动化程序调试、控制系统开发和上下位机的编程,并对高炉配套动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深入研究,使改造后的动力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符合高炉生产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中厚板3#高炉的工艺流程,高温高压燃气锅炉、汽轮机、鼓风机三个主要动力设备的运行技术指标,与三个动力设备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2)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人机交互界面,锅炉运行中的燃烧控制算法、蒸汽压力控制以及软硬件组成,阐述了各环节之间自动化控制的实现。利用人机交互界面跟3#高炉原有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核算出改进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成效。3)250MW汽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该控制系统主要搭载DEH自动化控制模式。阐述了汽轮机转子应力控制和程序的控制范围,重点研究了ATC的实现。4)AV63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该控制系统采用先进控制思想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鼓风机的故障分析、工况监测以及防喘振自动调节。保障了鼓风机自动化控制单元的高效稳定。图32幅;表9个;参55篇。

二、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量采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
    3.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述
        3.1.1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3.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优势
    3.2 JX-300X系统简述
    3.3 JX-300X系统通讯网络
        3.3.1 信息管理网络
        3.3.2 过程控制网络
    3.4 JX-300X系统硬件
        3.4.1 控制站
        3.4.2 操作站硬件
    3.5 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及特点
        3.5.1 组态软件概述
        3.5.2 选择系统组态
        3.5.3 系统监控
        3.5.4 系统软件的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4.1.1 工作原理
        4.1.2 系统硬件结构
    4.2 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卡件设计
        4.2.2 DCS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
        4.2.3 冗余的硬件设计
        4.2.4 过程输入/输出(I/O)模块设计
        4.2.5 电量采集终端设备
    4.3 本系统的硬件原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大型水泥厂的发展概况及用电情况介绍
        5.1.1 大型水泥厂生产工艺
        5.1.2 大型水泥厂用电设备介绍
    5.2 软件简介及系统总体组态
        5.2.1 Advantrol Pro组态软件
        5.2.2 现场控制单元完成的主要控制任务
    5.3 系统组态步骤
        5.3.1 控制站
        5.3.2 操作站组态
    5.4 电量监控过程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组态
        5.4.1 程序设计
        5.4.2 系统监控画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开关量监控程序
    附录B 输入量程转化程序
    附录C 电量累计程序
    附录D 电机控制程序
    附录E 其他程序
    附录F 电量采集监控画面
    附录G 电量采集统计画面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 其他研究成果

(2)集散控制在火电厂除氧器水位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除氧器水位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除氧给水控制概述
    2.1 除氧系统结构及工艺流程
    2.2 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统
    2.3 本章小结
3 控制策略分析
    3.1 几种常用控制方案
    3.2 控制方案选择
    3.3 各种工况之间的互相切换与跟踪
    3.4 系统静态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除氧器水位集散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4.1 电厂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4.2 科远DCS介绍
    4.3 除氧器水位DCS系统硬件设计
    4.4 除氧器水位DCS系统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除氧器水位集散控制算法研究
    5.1 常规PID控制算法
    5.2 常规PID控制局限性及解决策略
    5.3 模糊PID算法在除氧器水位控制中的应用
    5.4 模糊PID 控制与常规PID 控制在仿真效果与实际应用结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某化工厂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2.1 硅胶活化工艺流程
    2.2 SHCAN2000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概述
    2.3 SHCAN2000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2.3.1 上位机
        2.3.2 网卡
        2.3.3 智能测控组件
        2.3.4 安全栅
        2.3.5 继电器
    2.4 SHCAN2000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
        2.4.1 组态软件的选择
        2.4.2 FIX组态软件介绍
        2.4.3 I/O驱动器
        2.4.4 下载和调试工具(SHCAN-CFG)
        2.4.5 CAN总线网络的软件设置
        2.4.6 SHCAN智能测控组件的组态软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控制层设计
    3.1 硅胶活化项目监控系统的硬件选型
    3.2 硅胶活化炉硬件资源分配
    3.3 双线回路图设计
    3.4 组态序列设计
    3.5 实时数据库初始参数设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监控层设计
    4.1 设计FIX通信变量表
    4.2 I/O驱动程序的设置
    4.3 创建过程数据库
    4.4 设计人机监控界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
    5.1 MDCS调试
    5.2 I/O信号测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下位机FIX通信变量表
附录 B 下位机组态序列
致谢

(4)刮膜式分子蒸馏解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分子蒸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1.2.1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
        1.2.2 分子蒸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解耦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 解耦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耦合系统应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分子蒸馏系统的耦合关系模型
    2.1 基于二阶欠阻尼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系统拟合模型
    2.2 分子蒸馏系统的单变量关系模型
        2.2.1 分子蒸馏系统中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关系模型
        2.2.2 分子蒸馏系统中设定温度与实际真空度的关系模型
        2.2.3 分子蒸馏系统中设定真空度与实际真空度的关系模型
        2.2.4 分子蒸馏系统中设定真空度与实际温度的关系模型
    2.3 分子蒸馏系统中温度与真空度耦合关系模型
    2.4 分子蒸馏系统中温度与真空度的耦合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子蒸馏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
    3.1 分子蒸馏系统的解耦补偿控制方法
        3.1.1 解耦补偿器的选取
        3.1.2 对角阵解耦补偿器设计
        3.1.3 单位解耦补偿器设计
        3.1.4 前馈解耦补偿器设计
    3.2 分子蒸馏系统的逆解耦控制器设计
        3.2.1 逆解耦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3.2.2 逆解耦控制器在分子蒸馏系统中的稳定性
    3.3 基于预期动态法的解耦控制策略
        3.3.1 Tornambe控制器的设计
        3.3.2 分子蒸馏解耦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集散控制方法的分子蒸馏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4.1 分子蒸馏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4.2 分子蒸馏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DCS系统的硬件设计流程
        4.2.2 DCS系统的硬件选择
    4.3 分子蒸馏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4 基于OPC技术的通讯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某资源利用中心DCS联动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研究现状
        1.2.1 国内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1.2.2 国外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源利用中心工艺模块
    2.1 再生资源利用中心概述
    2.2 资源中心主要工艺模块及控制方法
        2.2.1 餐厨预处理模块
        2.2.2 厌氧处理模块
        2.2.3 沼气除杂质处理模块
        2.2.4 污水净化处理模块
        2.2.5 控制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散控制系统选型及控制需求分析
    3.1 DCS概述
    3.2 系统主要控制策略
        3.2.1 PID控制
        3.2.2 联动控制
        3.2.3 顺序控制
    3.3 系统选型
    3.4 ECS-700 控制系统特性及结构
        3.4.1 分操作域管理单元
        3.4.2 通信网络
        3.4.3 系统硬件
        3.4.4 控制器
        3.4.5 I/O模块
        3.4.6 系统组态软件
        3.4.7 人机接口
    3.5 控制需求分析
        3.5.1 数据采集
        3.5.2 模拟量控制
        3.5.3 开关量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散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DCS控制系统操作站配置
    4.2 I/O点统计
    4.3 硬件配置
        4.3.1 全局配置
        4.3.2 控制站配置及控制网设置
    4.4 沼气系统软件组态设计
        4.4.1 沼气系统分析及系统数据库设计
        4.4.2 沼气系统流程图画面组态
        4.4.3 沼气系统控制逻辑组态
    4.5 联动控制设计
        4.5.1 需求分析
        4.5.2 酸洗加酸电磁阀联动控制设计
        4.5.3 氧化剂加药计量泵联动控制设计
        4.5.4 酸计量泵联动控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算法优化
    5.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5.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分析
    5.3 模糊PID控制方案实现
        5.3.1 模糊化
        5.3.2 模糊规则的建立
        5.3.3 解模糊
    5.4 系统仿真
    5.5 仿真运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及安全性分析
    6.1 调试运行及结果
        6.1.1 软件调试
        6.1.2 硬件调试
        6.1.3 调试运行结果
    6.2 系统安全性分析
        6.2.1 系统安全性分析
        6.2.2 系统冗余性分析
        6.2.3 电源安全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6)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简介
    2.1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工程简介
    2.2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主要设备
    2.3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供水系统运行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3.2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功能性需求
        3.2.1 主控级主要功能
        3.2.2 现地级主要功能
    3.3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主要框架
        3.3.1 体系结构
        3.3.2 层次架构
        3.3.3 网络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硬件系统选型
    4.1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结构
        4.1.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4.1.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4.1.3 集中式控制系统
        4.1.4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4.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4.1.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4.1.7 系统结构的选择
    4.2 主控级系统选择
        4.2.1 工控机选择
        4.2.2 PLC及控制柜选择
    4.3 现地级系统选择
        4.3.1 流量测量仪器选择
        4.3.2 液位测量仪器选择
        4.3.3 压力测量仪器选择
        4.3.4 转速测量选择
        4.3.5 电动蝶阀选择
        4.3.6 电动调节阀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软件开发
    5.1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软件选择
        5.1.1 系统监控软件介绍和选择
        5.1.2 软件实现功能
        5.1.3 利用组态王进行软件设计的流程
    5.2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软件界面展示
        5.2.1 开启画面
        5.2.2 登录画面
        5.2.3 主画面
        5.2.4 实时曲线
        5.2.5 历史曲线
        5.2.6 特性曲线
        5.2.7 数据查询及打印
        5.2.8 报警
    5.3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数据库
        5.3.1 供水泵站实验室综合数据库设计
        5.3.2 数据库介绍对比
        5.3.3 数据库的选择和连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参数测定基本要求
    6.1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参数测定的意义
    6.2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需测定任务
    6.3 测定标准
        6.3.1 同一测定参数多次测定的极限误差
        6.3.2 测定仪器的极限误差
        6.3.3 被测定参数总极限误差
    6.4 测定条件
    6.5 流量测定
        6.5.1 测定方法对比
        6.5.2 流速仪测定法
        6.5.3 超声波流量计测定法
        6.5.4 差压测流法
    6.6 液位测定
        6.6.1 直读液位测定法
        6.6.2 超声波液位测定法
        6.6.3 静压式液位测定法
    6.7 压力测定
    6.8 扬程测定计算
    6.9 转速和功率测定
        6.9.1 转速测定
        6.9.2 功率测定
    6.10 其他参数测定
        6.10.1 振动测定
        6.10.2 噪音测定
        6.10.3 温度测定
    6.11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运行实践
    7.1 实验室操作流程
        7.1.1 系统开机运行
        7.1.2 系统正常停机运行
        7.1.3 系统事故紧急停机运行
    7.2 不同工况下单泵稳态运行对比分析
        7.2.1 实验目的与方法
        7.2.2 实验数据
        7.2.3 数据分析
    7.3 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与阻力特性曲线研究
        7.3.1 实验目的与方法
        7.3.2 实验数据
        7.3.3 数据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供水泵站虚拟实验室建设
    8.1 虚拟实验室介绍
    8.2 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
    8.3 虚拟实验室应用实践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双机器人碰撞检测与协调运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双机器人系统坐标系标定技术研究现状
        1.2.3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双移动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2.3 机器人模型简化
    2.4 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2.4.1 球心之间的距离计算
        2.4.2 胶囊体中心线段与球心间的距离计算
        2.4.3 胶囊体中心线段之间的距离计算
        2.4.4 空间几何体关键点坐标的求解
    2.5 仿真验证
        2.5.1 球体之间的干涉仿真验证
        2.5.2 胶囊体和球体之间的干涉仿真验证
        2.5.3 胶囊体之间的干涉仿真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双机器人基坐标系标定技术
    3.3 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方法研究
        3.3.1 双机器人运动学约束分析
        3.3.2 从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路径生成方法
    3.4 双机器人协调镜像运动方法研究
        3.4.1 双机器人运动学约束分析
        3.4.2 镜像平面方程的计算
        3.4.3 主从机器人工具末端坐标系相对于镜平面的约束矩阵计算
        3.4.4 从机器人协调镜像运动路径生成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1 硬件模块化组态设计
        4.2.2 软件分层化组态设计
    4.3 上位层软件设计与开发
        4.3.1 软件需求分析
        4.3.2 软件人机交互层设计
        4.3.3 软件核心功能构件开发
    4.4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同步性研究
        4.4.1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方案分析
        4.4.2 双机器人通讯延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实验验证
    5.1 引言
    5.2 实验平台搭建
        5.2.1 实验硬件平台搭建
        5.2.2 现场坐标系建立
    5.3 双机器人基坐标系标定实验
    5.4 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实验
        5.4.1 双机器人变姿态直线跟随运动精度实验
        5.4.2 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搬运实验
    5.5 双机器人协调镜像运动实验
        5.5.1 双机器人协调镜像运动精度实验
        5.5.2 双机器人协调电磁铆接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石灰三叶窑生产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石灰生产设备与技术现状
    1.3 过程控制与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1.3.1 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1.3.2 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煅烧石灰生产工艺过程与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2.1 三叶窑石灰煅烧工艺流程
        2.1.1 生产目标
        2.1.2 石灰石上料系统
        2.1.3 三叶石灰窑与石灰煅烧系统
        2.1.4 石灰运输存储系统
    2.2 三叶窑内石灰石分解理论计算
        2.2.1 所需石灰石量
        2.2.2 天然气反应与石灰石分解过程计算
        2.2.3 输出的热量
        2.2.4 输入的热量
    2.3 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3.1 集散控制系统与PLC
        2.3.2 控制系统要求
        2.3.3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产线控制程序设计
    3.1 主要控制设备及IO分配
        3.1.1 主要控制设备统计
        3.1.2 系统IO分配
    3.2 PLC扩展模块选型
    3.3 控制程序设计
        3.3.1 PLC主程序工作流程
        3.3.2 PLC顺序控制方案
    3.4 DCS操作站功能设计
        3.4.1 流程监控画面设计
        3.4.2 事件报警与数据趋势
        3.4.3 报表内容与画面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灰窑温度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4.1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
        4.1.1 模糊控制理论
        4.1.2 神经网络
        4.1.3 模糊神经网络
    4.2 T-S型模糊神经网络与学习算法
        4.2.1 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4.2.2 T-S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4.3 石灰窑模糊神经网络建模与仿真
        4.3.1 石灰窑温度控制模糊神经网络设计
        4.3.2 石灰窑温度控制模糊神经网络学习与训练
    4.4 石灰窑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产过程信息移动发布系统
    5.1 生产过程信息Web发布
        5.1.1 B/S模式下的生产信息移动发布
        5.1.2 Web信息发布技术及工作流程
    5.2 数据库与数据传输
        5.2.1 数据库设计
        5.2.2 数据库连接与数据更新
    5.3 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Web信息发布系统框架整合代码

(9)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DCS的研究现状
    1.3 DC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1.4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
    2.1 DCS集散控制系统
    2.2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组成及特点
    2.3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3 锅炉DCS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制定
    3.1 锅炉控制站的运行原理
    3.2 锅炉控制站的软件说明
    3.3 锅炉控制方案的选取及制定
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锅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4.1 控制系统相关控制原理概述
    4.2 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
    4.3 温度系统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制定
    4.4 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及设计
    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5.2 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5.3 锅炉DCS系统串口通讯设定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汽轮机DEH系统研究现状
        1.2.3 高炉鼓风机自动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2章 中厚板3#高炉概况及配套动力设备
    2.1 中厚板3#高炉概况
    2.2 配套动力设备
        2.2.1 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
        2.2.2 250MW汽轮机组
        2.2.3 AV63鼓风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150t/h燃气锅炉的自动化控制
    3.1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3.1.1 硬件体系结构与组成
        3.1.2 硬件配置
        3.1.3 控制机柜
        3.1.4 控制器
    3.2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配置
        3.2.1 软件系统概述
        3.2.2 通讯管理软件
        3.2.3 工程管理组态软件
        3.2.4 算法组态软件设计
        3.2.5 控制算法功能块
    3.3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回路设计
        3.3.1 燃气锅炉的特点
        3.3.2 汽包水位控制
        3.3.3 蒸汽压力燃烧控制
        3.3.4 炉膛负压控制
        3.3.5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
    3.4 燃气锅炉控制系统运行效果
        3.4.1 运行界面
        3.4.2 运行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中厚板3#高炉汽轮机DEH自动化控制
    4.1 DEH自动化控制的组成及功能
        4.1.1 DEH系统的组成
        4.1.2 DEH调节系统的功能
    4.2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改造及效果
        4.2.1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改造方案
        4.2.2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效果
    4.3 高炉汽轮机ATC功能的实现
        4.3.1 转子应力控制
        4.3.2 程序的控制范围
        4.3.3 机组自启动ATC功能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V63鼓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5.1 鼓风机控制系统设计
        5.1.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5.1.2 仪控的设计
    5.2 高炉鼓风机的防喘振控制的实现
        5.2.1 喘振形成的原因
        5.2.2 防喘振控制措施
    5.3 高炉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D]. 侯刚.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2]集散控制在火电厂除氧器水位控制中的应用[D]. 杜思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某化工厂硅胶活化炉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樊森.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刮膜式分子蒸馏解耦控制研究[D]. 蒋天一. 长春工业大学, 2020
  • [5]某资源利用中心DCS联动系统的设计[D]. 王梓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6]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D]. 李琨.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双机器人碰撞检测与协调运动方法研究[D]. 郑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石灰三叶窑生产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 刘盼.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9]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D]. 薛文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10]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杨帆.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软件配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