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羧基丁苯橡胶加氢度的测定

氢化羧基丁苯橡胶加氢度的测定

一、氢化羧基丁苯橡胶氢化度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龙伦[1](2021)在《有机粘土/胶乳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乳相比于块胶在炼胶工艺上免去了繁琐的割胶过程,并且有利于与一些改性填料的前期预处理,相同条件下其所制备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更为优异,因此胶体乳液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大量学者对于有机粘土可以改善橡胶材料的多种性能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有机粘土独特的片层结构以及与橡胶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都使得有机粘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成为材料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人们对橡胶使用要求越来越严苛,单一橡胶材料的优异性能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从而综合性能优异的并用型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出现在许多学者视野中。本文通过引入有机粘土和性能优异的单体型胶乳与天然胶乳并用,找到一种最佳胶乳并用比,使得天然胶乳在不降低力学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其缺陷性能,实现不同胶种间优势性能互补,提高其综合使用性能。本次研究通过乳液插层法制备了三种单体型胶乳纳米复合材料和两种并用型胶乳纳米复合材料,具体分析了其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有机粘土均会促使胶乳的力学拉伸强度提高,而天然胶乳对有机粘土的包覆性较小,其含量在3phr时天然胶乳的力学性能达最优,有机粘土在橡胶基体中形成了插层型结构,会促使橡胶材料的耐寒性、耐热稳定性以及耐有机溶剂性能的提升,三种单体胶乳中天然胶乳的综合性能最为优异;(2)基本配方Ⅰ下天然胶乳力学性能整体稍优于并用配方的,有机粘土会促使天然胶乳拉伸诱导结晶行为的发生,小形变下的循环拉伸有利于天然橡胶拉伸强度的提高,大形变下循环拉伸后天然橡胶的拉伸强度是降低的;(3)在引入3phr有机粘土前提下,当天然和丁苯胶乳的并用比为80/20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达最优,其拉伸强度比纯天然胶乳提高了33%,同时热分解温度提升了约22℃,而当天然和丁腈胶乳的并用比为90/10时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比纯天然胶乳提高了90%,同时耐有机溶剂性能提升了近10%。

贾继祥[2](2021)在《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文中认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TPU)具有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优异,综合性能出色的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TPU的皮肤触感差,且聚酯型TPU不耐水解,聚醚性TPU耐氧化性差,这都不利于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以及与人体直接接触材料,如智能手环料、手机保护套等领域的应用。将TPU与其他类型高分子材料共混,是提高TPU性能的有效方法。聚异丁烯(PIB)基弹性体和硅橡胶(Si R)是两类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本文将TPU分别与高分子量PIB、溴化对甲基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离聚体(BIMS ionomer)以及Si 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仪(EDS),研究了共混比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和动态机械热分析(DMA)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通过硝酸(HNO3)浸泡实验研究了抗氧化/水解性;并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加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借助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增容作用,可获得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优异耐氧化/水解性能的PIB/TPU共混物。PIB和TPU的极性存在显着差异,须引入相容剂PP-g-MAH以改善界面特性。PIB/TPU共混比为1/9~3/7时,TPU为连续基体相,PIB为分散相;PIB/TPU共混比为5/5时,共混物转变为双连续相分布;PIB/TPU共混比为7/3~8/2时,PIB转变为连续基体相,TPU为分散相。PIB/TPU共混比为7/3时,相比于高分子量PIB,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达到7 MPa;相比于TPU,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耐氧化/水解性能。通过缓慢冷却热处理,可促使PIB向共混物表面迁移,进一步增加共混物的抗氧化/水解性。2.三苯基磷(P(Ph)3)和溴化对甲基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BIMS)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形成BIMS离聚体(ionomer),最优的反应条件为P(Ph)3/苄基溴=2(摩尔比)、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0 min。在PP-g-MAH的增容作用下,将BIMS离聚体与TPU进行物理共混,相比于高分子量PIB/TPU共混物,在进一步提升力学性能的同时,还显着提高了耐蠕变性能,减少了应力松弛;共混比均为7/3时,BIMS离聚体/TPU共混物的耐蠕变性能提高了61%,应力松弛减少了15.7%,拉伸强度提高到9.1MPa。BIMS离聚体/TPU还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能。3.通过简单物理共混和动态硫化,制备了Si R/TPU共混材料。使用简单物理共混法,在Si R含量为15%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优异,拉伸强度14.9 MPa,断裂伸长率为805%。Si R含量较高时,动态硫化可降低共混材料的拉伸永久变形。铂金硫化体系和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都能够有效交联Si R,铂金硫化体系的交联程度相对要大一些。Si R/TPU在5/5共混比下为双连续相分布,通过动态硫化可转变为硫化Si R分散于TPU基体中的单连续相分布。

毛启明[3](2020)在《加工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论文主要采用三段混炼工艺,并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制备了一系列的高分散白炭黑填充溶聚丁苯橡胶(SSBR)/顺丁(二烯)橡胶(BR)的复合胶料,并在此过程中借助了炭黑填料分散仪、门尼粘度仪、电子拉力试验机、邵坡尔磨耗试验机、动态粘弹性测试仪等性能表征仪器对并用复合胶产品进行了性能的测试。通过控制ZnO的在共混过程中的加料顺序,考察了氧化锌的加料顺序对白炭黑填料在共混胶中的分散效果以及和所制备得到的胎面胶综合性能的相互作用。分别在一段混炼、二段混炼及三段混炼不同时间段加入Zn O,发现ZnO在二段混炼过程和三段混炼过程加入,可以显着提高填料在混炼过程中在橡胶体系中的分散程度和均匀程度,加快胶料的硫化速度;SSBR/BR共混所制备得到的并用胶,其硬度显着减小,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都很大程度的提高,复合胶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的也较明显;有利于填料和白炭黑在橡胶体系中的分散,降低了填料间的相互作用,Payne的效应比一段混炼过程加入ZnO的白炭黑胶料的效应有所减小;ZnO在三段混炼过程加入,其所制备得到的硫化胶在0℃下的损耗因子值tanδ最大,在60℃下的损耗因子值tanδ最小,说明在三段混炼的阶段选择加入ZnO,所制备得到的白炭黑补强复合胶料的抗湿滑的阻力性能最好,轮胎在滚动时的阻力最低,耐磨性最佳。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混炼橡胶工艺中恒温混炼的时间和转子的转速和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胶之间的关系。恒温混炼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白炭黑与硅烷偶联剂之间的反应(硅烷偶联化的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到白炭黑和其他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情况,以及胶料在密炼机中恒温混炼的时间对复合胶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胶料在密炼机中的恒温混炼时间的延长,白炭黑在并用胶料中分散的均匀程度也会变好,当超过一定时间后,白炭黑会重新发生团聚;门尼粘度先增大后不变;Payne效应先减弱后逐渐增强。混炼过程中我们对转子所设定的转速不是越大越好,当我们将转速设定为80 r/min的情况下,SSBR/BR并用胶在填料分散以及并用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停放温度和停放湿度也会对白炭黑絮凝发生影响,从而影响胶料性能。胶料经过不同时间的停放后,门尼粘度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大,且胶料在停放时温度越高,门尼粘度也会越大,焦烧的时间越长,储能模量G’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Payne效应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白炭黑补强胶料的停放湿度越大,其胶料门尼粘度越大,胶料的焦烧的时间也越短;停放时湿度越低,越有利于胶料稳定;停放湿度越大,复合胶的拉伸性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变化不是很显着。

李志才[4](2016)在《高温油压缩老化条件下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老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氢化丁腈橡胶(HNBR)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油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品腐蚀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等领域。碳纳米管具有大长径比、纳米管径等独特的结构特点,是橡胶工业中一种重要的纳米填料。近年来,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氢化丁腈橡胶为基体,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纳米填料,制备HNBR/MWCNT复合材料。研究碳纳米管用量、老化时间和热油老化方式对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压缩应力应变、应力软化和应力松弛等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元素分析(EDS)对HNBR/MWCNT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首先,通过Mooney-Rivlin方程和Ogden模型方程分别对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行为以及压缩应力应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拉伸弹性模量、压缩应力、压缩弹性模量以及压缩应变能密度均随着碳纳米管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碳纳米管用量的增加,老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压缩弹性模量保持率提高;与未压缩热油老化后的复合材料相比,压缩状态热油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力以及压缩模量降低程度较大。其次,研究复合材料在循环压缩过程中的应力软化,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用量越大,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力软化程度也越大,纯硫化胶的应力软化程度为17.34%,而碳纳米管用量为8wt.%的复合材料的应力软化为22.82%;复合材料经高温油老化后,其应力软化降低;压缩耐油老化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应力软化程度较未压缩状态耐油老化的复合材料要小,老化12天后,碳纳米管含量为8wt.%的复合材料在压缩状态下的应力软化程度为15.79%,而未压缩状态下的应力软化程度为17.65%。然后,通过建立3个Maxwell元件与1个弹簧并联的应力松弛模型,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理应力松弛行为,模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松弛时间在整体上随着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用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研究复合材料在高温油压缩环境下复合材料的化学应力松弛行为,通过经验方程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老化速率常数k就越小,碳纳米管含量为4wt.%的复合材料,其老化速率常数k为0.300,当碳纳米管含量为8wt.%时,复合材料的k降低至0.206。最后,通过FT-IR、TGA、SEM和EDS分析对复合材料的老化特性进行表征。FT-IR分析表明,在高温油中老化后,复合材料主要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都基本相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结构稳定性;TGA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与未老化的复合材料相比,碳纳米管含量为8wt.%的复合材料在高温油中老化16天后,其橡胶分子主链分解所对应的最大分解速率温度(Tmax2)下降4.2℃,下降幅度仅为0.89%。SEM分析表明,经热油老化后,复合材料外缘区域样品的断面粗糙度较大,最内层区域样品断面则显得光滑平整。经热油老化后,复合材料从最内层区域变化至外缘区域,C元素含量逐渐降低,而O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复合材料外缘的氧化程度最高。此外,对于相同的取样位置,压缩状态热油老化后复合材料的O元素含量较高,表明压缩状态会加剧复合材料的热油老化。

孟红伟[5](2013)在《丁腈胶乳新型加氢催化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开发了两种新型加氢催化剂,分别为有机核黄素催化剂和非均相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研究了两个加氢体系:水合肼/核黄素催化剂体系,水合肼/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体系对NBR胶乳的加氢。(1)以有机核黄素为催化剂,采用水合肼/核黄素催化剂体系在空气条件下对丁腈胶乳(NBRL)常压加氢。主要研究了加氢工艺参数(包括核黄素催化剂浓度、水合肼浓度、空气通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加氢度影响,制备加氢度大于95%的氢化丁腈胶乳。采用红外(IR)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对不同加氢度HNBR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热性能变化进行了表征。(2)以非均相纳米四氧化三铁为催化剂,采用水合肼/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体系在空气条件下对丁腈胶乳的常压加氢。探索了加氢工艺参数对丁腈胶乳加氢度影响,得到了最佳加氢条件时加氢度可以达到96%以上的HNBR胶乳。红外(IR)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表征分析了不同加氢度HNBR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热性能变化。(3)纳米四氧化三铁是一种磁性、非均相催化剂,本文重点研究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回收以及再利用。结果显示,当纳米四氧化三铁循环使用多次以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制得了加氢度稳定的氢化丁腈胶乳。采用红外(IR)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结果表明,回收后四氧化三铁的微观结构及微观形貌基本没变。

潘勇军,杨胜瑜,向雷,黄以万[6](2013)在《微波氢化天然橡胶胶乳和HNR/NR/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文中认为本文以微波反应器为反应装置,采用N2H4/H2O2/硼酸体系对天然橡胶(NR)胶乳氢化,运用正交实验讨论了水合肼,双氧水,硼酸,硫脲的用量对天然橡胶胶乳氢化的影响,并且用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具有最高氢化度的试样,确定了制备氢化天然橡胶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将氢化天然橡胶作为增容剂,加入到NR/PE的共混体系中,复合制备热塑性弹性体,测试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并研究了氢化天然橡胶在天然橡胶/PE的不同配比下力学性能的差异情况,探讨氢化天然橡胶对NR/PE共混配比增容性能的影响。热塑性弹性体的微结构及截面示意图、结晶度分别由IR、DSC和SEM进行了表征。

徐绍彬[7](2011)在《环氧化丁腈橡胶的制备及其共混改性研究》文中提出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橡胶的综合性能,对各种橡胶进行改性,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兴趣所在。对橡胶的改性可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后者是指生胶经氢化、卤化、磺化、羧化或环氧化等化学反应而改性,其中不饱和橡胶的环氧化改性是一个重要的改性方向。传统上,橡胶的环氧化改性以过氧酸类物质为氧化剂在溶液体系或胶乳体系中进行,这种方法耗费大量的溶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工艺复杂,操作不便。近十年来,反应加工技术因其无溶剂、无污染,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优点产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反应加工技术也成为橡胶的环氧化改性的新契机。利用反应加工技术,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三氧化钼为催化剂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对丁腈橡胶进行环氧化改性,制备了环氧化丁腈橡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产物的环氧化度的影响,适宜的加工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0~40min,催化剂用量为1.5mol%;对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丁腈橡胶的环氧化过程可视为准一级反应,且反应速率常数由大转小,这与橡胶中的双键构型有关。利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对环氧化丁腈橡胶进行了二次改性。环氧化丁腈橡胶的分子链上含有活性的环氧基团,可与含羧基的小分子或聚合物进行反应共混。将环氧化丁腈橡胶与羧基丁腈橡胶共混,得到的环氧化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并用胶在不添加任何硫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在180℃自硫化,这种自硫化行为源自于并用胶中环氧基与羧基的反应。向并用胶中施加填料可改善其力学性能,其中炭黑的补强效果最好,20质量份的炭黑用量可使拉伸强度由2.3MPa提高至12MPa。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环氧化丁腈橡胶/羧基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复合材料在150190℃范围内表现出比较好的硫化性能,MWNT-COOH含量提高可促进橡胶的交联;复合材料在温度低于Tg时,MWNT-COOH可显着提高材料的储能模量;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随MWNT-COOH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4份用量的MWNT-COOH可使环氧化丁腈橡胶的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由465℃提高至471℃。

赵上元[8](2010)在《共混型橡胶—织物复合用水乳胶粘剂》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用于聚烯烃难粘材料(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织物复合的水乳型胶粘剂。目前EPDM胶粘剂主要为溶剂型,环境污染严重,但是一般的水乳型胶粘剂对EPDM粘接效果很不理想,研究适用于EPDM等难粘材料粘接的水乳型胶粘剂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法制备复合硫化剂水分散体作为水乳胶粘剂的交联剂,然后采用乳液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用于三元乙丙橡胶和棉涤织物粘接的环保型水乳胶粘剂。研究了天然橡胶胶乳、氯丁胶乳、苯丙乳液以及复合硫化剂水分散体的用量对水乳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丁胶乳/天然橡胶胶乳/苯丙乳液/复合硫化剂水分散体/的比例(质量比)为5:5:1.5:3时,胶粘剂的粘接效果最好,用于三元乙丙橡胶和棉涤织物粘接,其T型剥离强度(按GB/T2791-1995进行测试)可达1.66MPa。考察了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硫化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促进剂二硫化二苯并噻唑(DM)、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CZ)、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BZ)中,促进剂DM、CZ对水乳胶粘剂粘接强度的提高效果要好于促进剂TMTD、BZ。当促进剂DM含量为0.68%或CZ的含量为1.02%时,水乳胶粘剂的粘接性能最好,用其粘接三元乙丙橡胶和棉涤织物的T型剥离强度分别可达1.66MPa和1.67MPa。采用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进行改性以进一步提高水乳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结果表明:水分散石油树脂和水分散萜烯树脂可以很好地改善水乳胶粘剂的粘接性能,当水分散石油树脂用量在25%或者水分散萜烯树脂用量在15%时,水乳胶粘剂的T型剥离强度分别可以达到2.72MPa和2.82MPa,在三元乙丙橡胶表面的接触角分别由55。降至43.9。和43.6。;水分散马来松香的加入则不利于水乳胶粘剂粘接性能的提高,当水分散马来松香树脂的用量在30%时,水乳胶粘剂的T型剥离强度下降到0.61MPa,在三元乙丙橡胶表面的接触角由55°升至107.9°;从水乳胶粘剂接触角的变化可以看出,水分散石油树脂或水分散萜烯树脂能很好地降低水乳胶粘剂的表面张力,从而易于水乳胶粘剂在低表面能材料表面的浸润和铺展,粘接性能大大改善。

王德智,李晓萌,谢益民[9](2009)在《羧基丁苯胶乳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羧基丁苯胶乳的分类以及相关的合成方法,着重介绍了羧基丁苯胶乳的乳液聚合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羧基丁苯胶乳的改性进行了相关概述,简要介绍了羧基丁苯胶乳的应用。

张国君[10](2007)在《新型材料HSBR及耐辐射HSBR/PP共混物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在水合肼和过氧化氢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中,添加凝胶抑制剂X,对SBR胶乳进行加氢研究,考察凝胶抑制剂X对胶乳加氢反应的影响。在凝胶抑制剂用量为1%(占干胶重)时,研究了氧化剂,还原剂,硼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加氢反应参数对SBR胶乳加氢反应的影响,获得了加氢反应工艺参数对SBR加氢度及凝胶含量的影响规律,制备了凝胶含量小于3%的氢化丁苯橡胶。用IR、NMR、XRD等科学仪器表征了HSBR的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在此基础上,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法,制备了HSBR/PP共混物。考察了HSBR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用钴-60为辐射源,在辐射量为50kGy的条件下,考察了HSBR质量分数为0%,12%,15%,20%,30%的共混物辐射后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HSBR含量为30%共混物的形态。IR、NM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氢度提高,SBR分子中C=C双键逐渐减少,证明SBR确已被加氢。伴随-HC=CH-结构转变为CH2结构,HSBR结晶能力增强。HSBR显示了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HSBR生胶拉伸强度达8Mpa,与普通硫化胶性能相当;经150℃×72h老化后,强伸性能保持率在80%以上。HSBR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老化性能和较好力学性能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研究发现,在HSBR质量分数为30%的共混物中,HSBR均匀分散在PP连续相中,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HSBR不但可以改善PP的韧性,而且可以增强PP的抗辐射老化能力。

二、氢化羧基丁苯橡胶氢化度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氢化羧基丁苯橡胶氢化度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粘土/胶乳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有机粘土概述
    1.3 胶乳概述
        1.3.1 天然胶乳
        1.3.2 丁苯胶乳
        1.3.3 丁腈胶乳
    1.4 国内外并用型乳液的研究概述
    1.5 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概述
    1.6 橡胶/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共混机理
    1.7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和基本配方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基本配方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工艺
        2.3.1 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3.2 并用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4.1 力学性能测试
        2.4.2 硫化性能测试
        2.4.3 X-射线衍射仪测试(XRD)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4.5 DSC测试
        2.4.6 RPA测试
        2.4.7 TG测试
        2.4.8 耐溶剂性能测试
        2.4.9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第三章 天然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分析
    3.1 天然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析
        3.1.1 NRLCNs的拉伸诱导结晶行为分析
        3.1.2 NRLCNs的循环拉伸过程中大形变行为变化分析
        3.1.3 NRLCNs的循环拉伸过程中小形变行为变化分析
        3.1.4 NRLCNs的循环拉伸后力学性能分析
    3.2 小结
第四章 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1 天然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4.1.1 NRLCNs的硫化性能
        4.1.2 NRLCNs的力学性能
        4.1.3 NRLCNs的 XRD分析
        4.1.4 NRLCNs的 SEM分析
        4.1.5 NRLCNs的 DSC分析
        4.1.6 NRLCNs的 TG-DTG分析
        4.1.7 NRLCNs的耐溶剂性能分析
    4.2 丁苯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4.2.1 SBRLCNs的硫化性能
        4.2.2 SBRLCNs的力学性能
        4.2.3 SBRLCNs的 XRD分析
        4.2.4 SBRLCNs的 SEM分析
        4.2.5 SBRLCNs的 DSC分析
        4.2.6 SBRLCNs的 TG-DTG分析
    4.3 丁晴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4.3.1 NBRLCNs的硫化性能
        4.3.2 NBRLCNs的力学性能
        4.3.3 NBRLCNs的 XRD分析
        4.3.4 NBRLCNs的 SEM分析
        4.3.5 NBRLCNs的 DSC分析
        4.3.6 NBRLCNs的耐溶剂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非极性与非极性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5.1 天然胶乳/丁苯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5.1.1 NRL/SBRL/有机粘土的硫化性能
        5.1.2 NRL/SBRL/有机粘土的力学性能
        5.1.3 NRL/SBRL/有机粘土的XRD分析
        5.1.4 NRL/SBRL/有机粘土的SEM分析
        5.1.5 NRL/SBRL/有机粘土的DSC分析
        5.1.6 NRL/SBRL/有机粘土的TG-DTG分析
        5.1.7 NRL/SBRL/有机粘土的RPA测试分析
        5.1.8 NRL/SBRL/有机粘土的TEM分析
    5.2 小结
第六章 非极性与极性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6.1 天然胶乳/丁晴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6.1.1 NRL/NBRL/有机粘土的硫化性能
        6.1.2 NRL/NBRL/有机粘土的力学性能
        6.1.3 NRL/NBRL/有机粘土的XRD分析
        6.1.4 NRL/NBRL/有机粘土的SEM分析
        6.1.5 NRL/NBRL/有机粘土的DSC分析
        6.1.6 NRL/NBRL/有机粘土的耐溶剂性能分析
        6.1.7 NRL/NBRL/有机粘土的TEM分析
    6.2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TPU
        1.1.1 TPU的结构及性质
        1.1.2 TPU的应用
    1.2 TPU共混改性技术进展
        1.2.1 动态硫化技术与热塑性硫化胶(TPV)
        1.2.2 相容剂的作用
        1.2.3 塑料与TPU的共混
        1.2.4 弹性体与TPU的共混
    1.3 聚异丁烯改性TPU
        1.3.1 丁基橡胶结构、性质与种类
        1.3.2 聚异丁烯改性TPU研究进展
    1.4 硅橡胶/TPU共混
        1.4.1 硅橡胶种类、结构与性质
        1.4.2 硅橡胶/TPU共混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PIB/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制备过程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2 力学性能分析
        2.3.3 蠕变、应力松弛分析
        2.3.4 共混过程分析
        2.3.5 微观结构分析
        2.3.6 流变学分析
        2.3.7 热行为分析
        2.3.8 接触角分析
        2.3.9 热处理分析
        2.3.10 耐氧化性能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结构分析
        2.4.2 共混过程
        2.4.3 力学性能
        2.4.4 微观结构
        2.4.5 热行为
        2.4.6 流变学
        2.4.7 耐氧化水解性
        2.4.8 热处理
        2.4.9 接触角
    2.5 小结
第三章 BIMS离聚体/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制备过程
    3.3 测试与表征
        3.3.1 结构分析
        3.3.2 离聚体反应过程检测
        3.3.3 力学性能分析
        3.3.4 蠕变、应力松弛分析
        3.3.5 流变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BIMS离聚体的制备
        3.4.2 BIMS离聚体结构表征
        3.4.3 力学性能
        3.4.4 蠕变、应力松弛
        3.4.5 流变学
    3.5 小结
第四章 硅橡胶/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制备过程
    4.3 实验表征方法
        4.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2 力学性能分析
        4.3.3 应力松弛分析
        4.3.4 微观结构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构
        4.4.2 力学性能
        4.4.3 应力松弛
        4.4.4 微观结构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加工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绿色轮胎
        1.2.1 绿色轮胎设计途径
    1.3 绿色轮胎用橡胶材料
        1.3.1 溶聚丁苯橡胶
        1.3.2 聚丁二烯橡胶
        1.3.3 天然橡胶
    1.4 补强体系
        1.4.1 炭黑
        1.4.2 白炭黑
    1.5 氧化锌
        1.5.1 纳米氧化锌对橡胶加工工艺的影响
        1.5.2 纳米氧化锌对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
    1.6 其它绿色轮胎用助剂
        1.6.1 环保油
        1.6.2 预分散橡胶助剂母粒
        1.6.3 加工助剂
    1.7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ZnO加料顺序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原料实验配方(质量份)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试样制备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ZnO的结构表征
        2.3.2 胶料的分散性
        2.3.3 硫化特性
        2.3.4 力学性能
        2.3.5 Payne效应
        2.3.6 动态力学性能
        2.3.7 耐磨性能
        2.3.8 SSBR/BR并用胶热氧老化性能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混炼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恒温混炼时间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转子转速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停放条件对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停放温度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停放湿度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高温油压缩老化条件下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老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氢化丁腈橡胶概述
        1.1.1 氢化丁腈橡胶发展简介
        1.1.2 氢化丁腈橡胶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1.1.3 氢化丁腈橡胶的应用
    1.2 碳纳米管/氢化丁腈橡胶复合材料
        1.2.1 碳纳米管的概述
        1.2.2 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
    1.3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1.3.1 超弹性行为
        1.3.2 应力松弛
        1.3.3 应力软化效应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样制备
    2.4 复合材料的老化试验操作
    2.5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2.5.1 拉伸性能
        2.5.2 应力松弛
        2.5.3 应力软化
    2.6 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方法
        2.6.1 FT-IR分析
        2.6.2 TGA分析
        2.6.3 SEM分析
        2.6.4 EDS分析
第三章 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3.2.1 碳纳米管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2.2 碳纳米管种类对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2.3 老化时间对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3 复合材料单轴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研究
        3.3.1 碳纳米管用量对复合材料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3.2 碳纳米管种类对复合材料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3.3 老化时间对复合材料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3.4 耐油老化条件对复合材料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力软化研究
    4.1 引言
    4.2 碳纳米管用量对复合材料应力软化的影响
    4.3 老化时间对复合材料应力软化的影响
    4.4 耐油老化条件对复合材料应力软化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力松弛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复合材料在常温下的物理松弛行为研究
    5.3 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物理松弛行为研究
    5.4 复合材料在高温油压缩环境下的化学松弛行为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老化表征
    6.1 引言
    6.2 FT-IR分析
        6.2.1 老化不同时间后3~#标准油的 FT-IR 分析
        6.2.2 复合材料老化后的ATR-FTIR分析
    6.3 TGA分析
        6.3.1 老化时间对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6.3.2 耐油老化条件对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6.4 SEM及EDS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丁腈胶乳新型加氢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丁腈橡胶
        1.1.2 氢化丁腈橡胶
    1.2 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1.2.1 丙烯腈-乙烯共聚法
        1.2.2 溶液加氢法
        1.2.3 乳液加氢法
    1.3 丁腈橡胶加氢新方法
        1.3.1 溶液加氢新方法
        1.3.2 水合肼加氢新方法
    1.4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4.1 氢化丁腈橡胶的研究现状
        1.4.2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黄素催化剂体系氢化丁腈胶乳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步骤
        2.2.4 HNBR 加氢度测定
        2.2.5 HNBR 橡胶的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丁腈胶乳加氢的影响因素
        2.3.2 红外表征(FTIR)
        2.3.3 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DSC)
        2.3.4 热重分析(TGA)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氢化丁腈胶乳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步骤
        3.2.4 加氢度测定
        3.2.5 HNBR 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的化学反应
        3.3.2 丁腈胶乳加氢的影响因素
        3.3.3 HNBR 的红外谱图表征
        3.3.4 HNBR 的 DSC 表征
        3.3.5 HNBR 的 TGA 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Fe_3O_4催化剂循环再利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及来源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步骤
        4.2.4 Fe_3O_4催化剂回收率计算方法
        4.2.5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 Fe_3O_4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加氢度的影响
        4.3.2 纳米 Fe_3O_4催化剂的回收率
        4.3.3 氢化丁腈胶乳宏观形貌对比
        4.3.4 纳米 Fe_3O_4催化剂宏观形貌对比
        4.3.5 纳米 Fe_3O_4的红外表征
        4.3.6 纳米 Fe_3O_4的 X 射线衍射(XRD)表征
        4.3.7 纳米 Fe_3O_4的透射电镜(TEM)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环氧化丁腈橡胶的制备及其共混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橡胶的改性
        1.1.1 橡胶的共混改性
        1.1.2 橡胶的纳米改性
        1.1.3 橡胶的化学改性
    1.2 J腈橡胶的改性
        1.2.1 氢化丁腈橡胶
        1.2.2 羧基丁腈橡胶
        1.2.3 丁橡胶/PVC共混
        1.2.4 丁腈橡胶/PA共混
        1 2 5 J腈橡胶/PP共混
        1.2.6 丁腈橡胶/环氧树脂共混
        1.2.7 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共混
        1.2.8 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共混
        1.2.9 丁腈橡胶/二儿乙丙橡胶共混
        1.2.10 丁腈橡胶/氯醚橡胶共混
    1.3 聚合物改性的新技术
        1.3.1 反肫加丁技术
        1.3.2 原位反应介成技术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丁腈橡胶在加工设备中的催化环氧化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与试剂
        2.2.2 橡胶在加工设备巾的催化环氧化
        2.2.3 产物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环氧化橡胶的红外谱图
        2.3.2 环氧化反庸条件的影响
        2.3.3 环氧化反庸的动力学处理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环氧化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共混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 2 2 试样制备
        3.2.3 分析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伞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3.3.2 DSc分析
        3.3.3 硫化性能
        3.3.4 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 考 文 献
第四章 环氧化J腈橡胶/羧基化碳纳米管复介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试样制备
        4.2.3 分析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NBR的伞反射红外光谱图
        4.3.2 复介材料的硫化特性
        4.3.3 动态力学件能
        4.3.4 热失重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伞文总结
致谢
攻读硕十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8)共混型橡胶—织物复合用水乳胶粘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乳胶粘剂的主要组分
    1.3 天然橡胶胶乳简介
        1.3.1 天然橡胶胶乳的组成
        1.3.2 天然橡胶胶乳的性能
        1.3.3 浓缩天然橡胶胶乳的制备
        1.3.4 天然橡胶胶乳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4 氯丁胶乳简介
        1.4.1 氯丁胶乳的种类及性能
        1.4.2 氯丁胶乳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5 硫化体系
        1.5.1 硫化体系简介
        1.5.2 硫化体系研究进展
    1.6 增粘剂简介
        1.6.1 增粘树脂乳液的研究进展
        1.6.2 增粘树脂乳液的应用进展
    1.7 三元乙丙橡胶粘接用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8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内容
第2章 水乳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1 前言
    2.2 水乳胶粘剂的主要组份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试剂及原料
        2.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3 水乳胶粘剂的制备
    2.4 测试方法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1 天然橡胶胶乳/氯丁胶乳配比的确定
        2.5.2 苯丙乳液用量的确定
        2.5.3 复合硫化剂水分散体用量的确定
    2.6 水乳胶粘剂的性能测试
        2.6.1 水乳胶粘剂的黏度、密度、固含量及PH值
        2.6.2 水乳胶粘剂的存贮稳定性
        2.6.3 共混乳液的相容性探讨
        2.6.4 水乳胶粘剂的浸润性研究
        2.6.5 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的拉伸性能
        2.6.6 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的邵尔硬度
        2.6.7 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的热失重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促进剂简介
    3.3 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3.3.1 促进剂DM对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3.3.2 促进剂TMTD对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3.3.3 促进剂CZ对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3.3.4 促进剂BZ对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3.3.5 四种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粘接性能的比较
    3.4 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拉伸强度的影响
        3.4.2 促进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方法
    4.3 三种水分散增粘树脂的性能比较
    4.4 改性后水乳胶粘剂的固含量及PH值
    4.5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黏度的影响
        4.5.1 改性后水乳胶粘剂的黏度变化
        4.5.2 水乳胶粘剂未硫化胶膜的电镜照片
    4.6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存贮稳定性的影响
    4.7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4.7.1 水分散石油树脂对水乳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4.7.2 水分散萜烯树脂对水乳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4.7.3 水分散马来松香树脂对水乳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
    4.8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浸润性的影响
    4.9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4.9.1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4.9.2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4.9.3 水分散增粘树脂对水乳胶粘剂硫化胶膜邵尔硬度的影响
    4.10 改性后的水乳胶粘剂与溶剂型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对比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粘接工艺对水乳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影响及助剂的作用机理探讨
    5.1 前言
    5.2 现有的粘合作用机理简介
    5.3 工艺过程对水乳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5.3.1 硫化温度对水乳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5.3.2 硫化压力对水乳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5.4 促进剂的作用机理探讨
    5.5 水分散增粘树脂的作用机理探讨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羧基丁苯胶乳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丁苯胶乳的分类
2 羧基丁苯胶乳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羧基丁苯胶乳的合成研究
        2.1.1 羧基丁苯胶乳的无皂乳液聚合
        2.1.2 羧基丁苯胶乳的种子乳液聚合
    2.2 羧基丁苯胶乳的改性研究
        2.2.1 共混改性
        2.2.2 氢化改性
        2.2.3 交联改性
    2.3 其他
3 应用研究
    3.1 在造纸中的应用
    3.2 羧基丁苯胶乳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4.1 生产装置进行扩产改造
    4.2 提高现有胶乳质量
    4.3 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的研究
    4.4 加快新产品的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

(10)新型材料HSBR及耐辐射HSBR/PP共混物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绪论
    1.1 SBR及其他不饱和橡胶的性能
    1.2 加氢方法
        1.2.1 溶液加氢法
        1.2.1.1 均相催化加氢
        1.2.1.1.1 Ziegler型催化剂
        1.2.1.1.2 茂金属催化剂
        1.2.1.1.3 贵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1.2.1.2 非均相催化加氢
        1.2.1.3 溶液非催化加氢
        1.2.2 乳液加氢法
        1.2.2.1 水溶性催化剂加氢
        1.2.2.2 油溶性催化剂加氢
        1.2.2.3 水合肼体系加氢
    1.3 氢化丁苯橡胶介绍
    1.4 聚丙烯的性质及共混改性
    1.5 PP的共混改性体系
        1.5.1 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
        1.5.1.1 PP/EPR(乙-丙橡胶)共混体系
        1.5.1.2 PP/BR(顺丁橡胶)共混体系
        1.5.1.3 PP/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
        1.5.1.4 PP/POE(聚烯烃弹性体)共混体系
        1.5.2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1.5.3 氢化丁苯橡胶(HSBR)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
    2.1 主要原料及来源
    2.2 仪器设备
    2.3 氢化丁苯橡胶的制备
        2.3.1 丁苯胶乳加氢及加氢度测定
        2.3.2 SBR干胶凝胶含量的测定
    2.4 HSBR结构及物性分析
        2.4.1 红外谱图分析
        2.4.2 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2.4.3 X光衍射分析
        2.4.4 HSBR物理机械性能
    2.5 共混物的挤出和造粒
        2.5.1 挤出
        2.5.2 造粒
    2.6 注塑成型
    2.7 拉伸实验
    2.8 冲击实验
    2.9 辐射老化实验
    2.10 扫描电镜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凝胶抑制剂X对丁苯胶乳加氢反应的影响
    3.2 在凝胶抑制剂存在时,SBR胶乳的加氢工艺研究
        3.2.1 水合肼用量改变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2.2 双氧水配比改变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2.3 硼酸用量改变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2.4 加氢反应时间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2.5 温度改变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3.3 氢化丁苯橡胶结构物性分析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3.3 X光衍分析
    3.4 氢化丁苯橡胶的物理性能
    3.5 PP与HSBR共混物力学性能分析
        3.5.1 冲击性能分析
        3.5.2 拉伸性能分析
    3.6 PP与HSBR共混物耐辐射老化性能分析
        3.6.1 老化后的冲击性能
        3.6.2 老化后的拉伸性能
    3.7 共混物形态学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四、氢化羧基丁苯橡胶氢化度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粘土/胶乳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龙伦. 中北大学, 2021(09)
  • [2]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 贾继祥.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3]加工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D]. 毛启明.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高温油压缩老化条件下氢化丁腈橡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老化性能研究[D]. 李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5]丁腈胶乳新型加氢催化剂研究[D]. 孟红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13(S2)
  • [6]微波氢化天然橡胶胶乳和HNR/NR/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 潘勇军,杨胜瑜,向雷,黄以万.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7]环氧化丁腈橡胶的制备及其共混改性研究[D]. 徐绍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8]共混型橡胶—织物复合用水乳胶粘剂[D]. 赵上元. 湖南大学, 2010(08)
  • [9]羧基丁苯胶乳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王德智,李晓萌,谢益民. 广东化工, 2009(10)
  • [10]新型材料HSBR及耐辐射HSBR/PP共混物的制备[D]. 张国君.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氢化羧基丁苯橡胶加氢度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