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2、MMP-9、TIMP-2表达与肿瘤热疗相关性研究

MMP-2、MMP-9、TIMP-2表达与肿瘤热疗相关性研究

一、MMP-2和MMP-9及TIMP-2表达与高温治癌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殷婷婷[1](2021)在《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日渐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10年前大大提高,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大量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取代坏死的心肌组织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非梗死区由于室壁张力的变化发生间质反应性重塑,即心肌间质出现细胞外基质沉积。然而,细胞外基质过度的沉积则会引起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功能,最终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除此之外,心肌纤维化还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传导功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抑制或逆转心肌纤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心肌纤维化病理特征之一是细胞外基质在心肌间质中的净积累。MMPs/TIMPs在细胞外基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MMPs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调节因子,能优先降解变性的胶原,参与ECM重塑,过度表达的MMPs还能促进缺乏连接结构的胶原沉积在正常的心脏间质,加剧心肌纤维化。TIMPs是MMPs内源性抑制剂,可抑制MMPs活化、与底物结合发挥作用,通常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调控ECM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心肌组织中,MMP-2和MMP-9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降解酶。TIMP-1、TIMP-2分别是MMP-9、MMP-2的内源性特异性抑制剂。因此,MMP-9/TIMP-1、MMP-2/TIMP-2可成为评估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指标。CD147作为MMPs的上游刺激因子,在心肌梗死后表达明显上调,并诱导MMP-2、MMP-9分泌,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加剧心肌纤维化。G-CSF是一种强效干细胞动员剂,在心梗早期使用可以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心肌梗死缺血区,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再生、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改善心肌纤维化。但对于G-CSF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否与CD147有关,目前研究尚少。目的研究1.研究G-CSF对大鼠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2.研究G-CSF对大鼠心梗后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3.研究G-CSF对大鼠心梗后CD147的影响。研究方法1.以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诱导心肌缺血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2.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n=7),另随机取7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仅穿线,不结扎;3.治疗组于建模后24h皮下注射G-CSF(50μg/kg/日)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5天;4.末次给药后4周,腹主动脉采血静置,离心后留取血清行Elisa检测;留取心肌组织,于心脏最大横径处横切,心底侧置于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心尖侧留取左心室装入冻存管中,液氮冻存备用;5.心肌组织固定24小时后,制备石蜡切片用于HE、Masson等染色;6.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D147、MMP-2、MMP-9、TIMP-1、TIMP-2的分布情况及计算平均光密度值;7.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PICP、PⅢNP含量及心肌组织中HYP含量;8.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Ⅲ胶原、CD147、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1.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含有大量炎症细胞;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规整,散布少量炎症细胞。2.各组大鼠胶原分布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胶原容积分数增大(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胶原容积分数下降(P<0.001)。3.Elisa测定血清中PICP、PⅢNP含量模型组大鼠的血清PICP、PⅢNP明显增加(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 PICP、PⅢNP 明显降低(P<0.001)。4.Elisa测定心肌组织中HYP含量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的HYP明显增加(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HYP 明显降低(P<0.001)。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D147、MMP-2、MMP-9、TIMP-1、TIMP-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CD147、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IMP-1、TIMP-2明显降低(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心肌组织CD147、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IMP-1、TIMP-2明显增加(P<0.001)。6.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Ⅲ胶原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Ⅲ胶原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增加(P<0.001),经G-CSF治疗后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结论1.G-CSF可以抑制胶原代谢,有效改善心肌纤维化;2.G-CSF可以通过下调MMP-2、MMP-9,上调TIMP-1、TIMP-2,来改善MMP-2/TIMP-2、MMP-9/TIMP-1比例失调,抑制胶原沉积,改善心肌纤维化;3.G-CSF有效对抗心肌纤维化可能与CD147/MMPs信号通路相关。

孙佳[2](2021)在《ANKRD49过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侵袭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占肺癌的40%以上,是临床最难治愈的肿瘤,鉴定在LUAD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的蛋白质将有助于阐明发病机理并提供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课题组前期构建了高表达ANKRD49的慢病毒载体LV5-ANKRD49,将其感染H1299细胞后,发现其不参与调节细胞增殖,但是可以促进H129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为研究ANKRD49在H1299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的作用,应用Realtime 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为下一步研究ANKRD49在NSCLC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肺腺癌(LUAD)与成对的非肿瘤肺组织中分析ANKRD49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ANKRD49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ANKRD49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联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对数秩检验进行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ANKRD49在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使用Real-time 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NKRD49过表达NCI-H1299细胞系中MMP-2/9,TIMP-1/2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胶酶谱实验检测ANKRD49过表达NCI-H1299细胞系中MMP-2/9酶活性;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NKRD49过表达NCI-H1299细胞系中SAPK/JN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提取细胞浆以及细胞核蛋白,研究相关转录因子的核易位。结果:LUAD中ANKRD49升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高水平表达的ANKRD49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ANKRD49患者;Cox模型表明,肺组织中较高的ANKRD49可以用作LUAD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Real-time q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KRD49高表达组的NCI-H1299细胞中MMP-2/9的m 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明显升高,而TIMP-1/2的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明胶酶谱实验结果表明,ANKRD49高表达后可促进MMP-2/9的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NKRD49过表达后,JNK、ERK、P38的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JNK、P38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提取细胞浆、细胞核结果显示,ANKRD49过表达后转录因子ATF2、c-jun核易位增加。结论:临床标本通过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ANKRD49可以作为评估LUAD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可以作为LUAD治疗的潜在治疗靶标;体外细胞实验表明ANKRD49过表达后,对NCI-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ANKRD49高表达组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的酶活性升高。ANKRD49过表达后,通过JNK-AP1/ATF2信号通路上调MMP-2、MMP-9促进NCI-H129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史易暖[3](2021)在《蒲公英黄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以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寻找更有效、更耐受性的抗癌疗法迫在眉睫。近年来,中药学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蒲公英作为中药抗肿瘤中的一员,其对消化道等恶性肿瘤等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但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蒲公英黄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MCF-7细胞转移能力的相关机制,为中药用于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制备不同药物浓度的蒲公英黄酮(250μmol/L、500μmol/L)作用于MCF-7细胞,24 h后应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蒲公英黄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蒲公英黄酮处理后MCF-7细胞内MMP-2、MMP-9、TIMP-1及TIMP-2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1)蒲公英黄酮对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增加,且其抑制作用增强(P均<0.05)。(2)Transwell实验显示蒲公英黄酮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且其抑制作用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均<0.05)。(3)RT-PCR法检测加入蒲公英黄酮处理后,MCF-7细胞内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随黄酮浓度增加而降低,TIMP-1和TIMP-2 mRNA的表达随浓度增加而升高(P均<0.05)。结论:蒲公英黄酮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林佳丽[4](2021)在《温度对斑马鱼肌肉营养组成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鱼肉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品种和遗传因素等先天因素之外,养殖环境是影响鱼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在鱼类的生长和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温度是否会影响鱼类肌肉品质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以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设置了18℃(低温)、28℃(最适温度)和34℃(高温)三个温度组,每组3个重复,开展7周的养殖实验。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鱼体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肌肉组织结构、胶原蛋白含量及转录组变化,探讨温度对斑马鱼肌肉营养组成、组织结构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为水产养殖中通过环境调控改善鱼肉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对斑马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生长方面,温度显着影响斑马鱼的终末体长和终末体重,其中28℃组具有最大的体长和体重,显着大于18℃组(p<0.05)。全鱼生化成分方面,与28℃组相比,18℃和34℃组的水分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18℃组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温度显着影响斑马鱼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EAA、NEAA、FAA和TAA的含量(p<0.05)。总体上,18℃和34℃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低于28℃组肌肉(p<0.05)。34℃组Tyr、Ala、Met、Leu、Arg、His和Gly含量显着低于28℃组(p<0.05),而18℃组仅Pro、Met、Leu和His含量显着低于28℃组(p<0.05)。另外,34℃组EAA、NEAA、FAA和TAA均显着低于28℃组(p<0.05),18℃组NEAA和TAA含量显着低于28℃组(p<0.05)。温度对肌肉脂肪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影响,18℃和34℃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着高于28℃组(p<0.05)。其中,34℃组C16:0含量显着高于28℃组(p<0.05);18℃和34℃组C18:0和C18:1T含量均显着高于28℃组(p<0.05)。2.温度对斑马鱼肌肉组织结构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与28℃相比较,18℃和34℃均会导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大,密度减小,排列较疏松(p<0.05)。天狼星红染色分析发现,18℃可提高肌肉组织胶原蛋白含量(p<0.05)。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发现18℃组肌肉组织的I胶原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高于28℃组和34℃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温度显着影响斑马鱼肌肉组织结构和胶原蛋白含量。3.温度对斑马鱼肌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了探讨温度影响斑马鱼肌肉品质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对不同温度处理组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组间DEGs数量、GO成分和KEGG通路富集情况。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差异的增大,DEGs的数量增多;18℃vs 28℃组DEGs富集的KEGG通路主要有氧化磷酸化作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28℃vs 34℃组富集的通路主要是氨酰-t RNA的生物合成、RNA转运、蛋白酶体等;18℃vs 34℃组,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生物合成、氨酰-t RNA的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RNA转运、精氨酸和脯氨酸的代谢等。进一步我们通过q RT-PCR对肌肉品质相关的DEGs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基本一致。肌肉生长和发育相关基因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myf6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mef2cb和myog的表达水平则显着减少(p<0.05)。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方面,arg2的表达水平随温度升高而显着下调,与gatm的表达趋势相反,pycr1b的表达水平在18℃组显着低于28℃和34℃组(p<0.05)。胶原蛋白合成基因方面,大部分胶原蛋白基因(col1a1a、col1a2、col2a1b等)的表达水平随着温度升高而显着减少(p<0.05)。胶原蛋白代谢调控基因方面,MMPs(mmp2、mmp9、mmp14a、mmp14b、mmp15a)、TIMP2(timp2a、timp2b)和TGF-β1(tgfb1a、tgfb1b)的表达水平总体上随着温度升高而显着减少(p<0.05);CTGF(ctgfa、ctgfb)的表达水平在34℃组显着下降(p<0.05);SERPINH1(serpinh1a、serpinh1b)的表达水平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通路上,PDIs(p4hb、pdia4)、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hsp40)和sec24a等的表达水平总体上随温度升高而上调(p<0.05),与man1b1b、edem3的表达趋势相反(p<0.05)。这些结果表明,温度可能通过调节肌肉生长发育、氨基酸代谢、胶原蛋白代谢及蛋白质加工等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肌肉品质。

王一同[5](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陈一鸣[6](2019)在《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全球每年约有35000例新发肾细胞癌患者,而每年因肾细胞癌而造成死亡的患者约有14000人。由于早期肾细胞癌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肾细胞癌的诊断现在仍依赖于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因此一部分患者在初诊肾细胞癌时已经存在有远处转移。针对转移性肾细胞癌,化疗及放疗敏感性均较差,而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对转移性肾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仍然不够理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锌离子依赖的内肽酶家族,可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embrane 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T2-MMP)最初是从人肺c DNA库中分离得到,其基因全长3530 bp,编码产生由66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作为MMPs家族中的一员,其不仅具有对ECM的蛋白水解作用,同时还可参与细胞内外信号调节,激活其它MMPs共同参与细胞周围微环境的重构。研究发现,MT2-MMP在多种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食管癌及乳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但目前关于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作用的研究尚十分有限,缺乏对其作用具体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检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及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MT2-MM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MT2-MMP与肾癌细胞侵袭、转移及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的标志物和靶点。第一部分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T2-MMP)的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Meta分析MT2-MMP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而后通过q RT-PCR检测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组织中MT2-MMP表达情况,而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切片中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2-MMP及CD34的表达。比较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T2-MMP的表达差异,并通过χ2检验比较肾癌组织中MT2-MMP表达与肾癌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MT2-MMP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不同肿瘤临床指标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程度,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MT2-MMP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Meta分析表明MT2-MMP在多种在肿瘤中均呈高表达,且MT2-MMP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呈显着负相关(P<0.05)。MT2-MMP m R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T2-MMP表达H-score分别为217.4±24.8及153.6±3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T2-MMP表达组与低MT2-MMP表达组患者其肾癌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T2-MMP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无显着差异(P>0.05)。MT2-MMP都对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有显着影响,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MT2-MMP H-score≥216.0是肾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MT2-MMP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显着正相关(r=0.566,P<0.05)。结论: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指标,肾癌组织中MT2-MMP表达越高则其预后越差。第二部分MT2-MMP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目的:检测和比较不同肾癌细胞系中MT2-MMP的表达差异,并研究MT2-MMP对肾癌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方法检测人肾癌细胞系ACHN、786-O、OS-RC-2及人胚肾细胞系293T中MT2-MMP及MT1-MM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构建MT2-MMP基因下调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采用细胞侵袭检测、CCK-8细胞增殖检测、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粘附试验等观察下调MT2-MMP表达水平下肿瘤细胞功能情况。同时将下调MT2-MMP表达的肾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通过测量肿瘤大小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下调MT2-MMP表达对肿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MT2-MMP在人肾癌细胞系ACHN、786-O及OS-RC-2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其在人胚肾细胞系293T中的表达(P<0.05)。MT2-MMP与MT1-MMP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但无显着相关性(P>0.05)。MT2-MMP表达下调的人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其细胞侵袭、粘附及增殖能力受到显着地抑制(P<0.05),动物实验表明下调MT2-MMP表达能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肿瘤微血管生成(P<0.05)。结论:MT2-MMP在不同肾癌细胞系中均呈高表达,且不同肾癌细胞系中表达存在差异,其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与MT1-MMP无显着相关性,降低MT2-MMP表达水平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第三部分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中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系中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稳定转染Lv-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及稳定转染Lv-NC的对照组肾癌细胞系(ACHN及786-O)总RNA,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 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2-MMP表达下调的肾癌细胞系共筛选出336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表达上调的基因1851个,共同表达下调的基因1517个,通过基因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粘附、免疫应答、细胞周期等,并关系到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在全部差异表达基因中进一步筛选出5条与肿瘤相关的差异明显基因,q RT-PCR验证发现各基因变化趋势与基因芯片一致。结论:MT2-MMP可能可以通过影响多种与肿瘤增殖侵袭相关的基因进而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杜明远[7](2019)在《白介素-1 beta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牙周组织的局部炎症中,宿主细胞可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牙周软组织破坏、牙骨质及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在这些蛋白水解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牙周组织的破坏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高度同源的锌离子依赖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具有独特的结构及催化特性,能够介导组织重塑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研究指出在MMPs中,MMP-9是牙周病严重程度及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其可降解变性胶原(明胶)及Ⅳ型胶原,与临床指标有着显着相关性。在正畸治疗中,机械力作用于牙周组织后,牙周组织相关细胞可通过分泌IL-1β、IL-6等炎性因子导致牙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细菌脂多糖或其他病原分子将宿主免疫细胞募集到菌斑处,并使这些细胞通过释放如IL-1β、TNF-α等参与炎症应答。这些炎性因子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组织的破坏,同时还可与RANKL协同参与破骨细胞的激活、诱导牙周组织相关细胞分泌MMPs等。牙骨质是牙根表面的矿化结缔组织,其通过牙周韧带将牙根固定在牙槽窝中,因此确保牙骨质的完整对维持牙齿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Ⅰ型胶原为牙骨质的主要有机成分,其胶原纤维不仅为无机矿物盐提供沉积的支架,而且还参与调控羟基磷灰石的成核等过程。成牙骨质细胞是位于牙骨质表面的功能细胞,可分泌胶原及非胶原蛋白,参与牙骨质的形成、修复与矿化,对维持牙骨质的代谢有重要作用。然而,作为降解胶原等基质的蛋白水解酶,MMPs在成牙骨质细胞中的表达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拟探讨IL-1β对MMP-9在成牙骨质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及探讨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从而对牙周炎或正畸诱导的炎症中牙骨质的代谢提供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第一部分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中MMP-9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中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1)将OCCM-30细胞系以5×105/孔的细胞密度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IL-1β(0、5、10、20、40ng/ml)处理24 h,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的表达变化;(2)采用20ng/ml的IL-1β处理成牙骨质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然后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在时间上的表达变化;(3)同时采用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IL-1β共同处理OCCM-30细胞,然后通过胶酶谱分析法检测MMP-9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明确IL-1β对MMP-9表达的影响;(4)采用TNF-α或IL-6/IL-6 R alph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在时间上的表达变化。结果:(1)在IL-1β的处理下,成牙骨质细胞所分泌的pro-MMP-9(92KDa)表达显着上调;同时也可观察到activated-MMP-9及MMP-2,但未见其显着增加;(2)随着IL-1β作用于成牙骨质细胞的时间增加,细胞上清中pro-MMP-9的表达及细胞中MMP-9的mRNA表达也随之上升,且MMP-2的表达未有显着变化;(3)IL-1Ra(1000ng/ml)阻断了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中pro-MMP-9表达的上调;(4)TNF-α或IL-6/IL-6 R alpha作用于成牙骨质细胞后,细胞中MMP-9的mRNA表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IL-1β可诱导成牙骨质细胞pro-MMP-9的表达上调,且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成牙骨质细胞中MMP-2的表达不受IL-1β的影响。第二部分IL-1β调控成牙骨质细胞中MMP-9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目的:研究IL-1β调控成牙骨质细胞中MMP-9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1)采用20ng/ml浓度的IL-1β作用于OCCM-30细胞,通过western blot、EMSA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ERK1/2、JNK、P38、c-Fos、c-Jun、ATF-2及AP-1信号分子;(2)采用特异性化学阻断剂U0126、SP600125、SB203580及tanshinone IIA预处理OCCM-30细胞,然后与IL-1β共同作用于细胞一定时间,通过明胶酶谱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的表达变化;(3)采用特异性化学阻断剂U0126及SP600125预处理OCCM-30细胞,然后与IL-1β共同作用于细胞一定时间,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录因子AP-1的转录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Fos及ATF-2蛋白活性以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Fos及c-Jun的mRNA表达。结果:(1)IL-1β作用于OCCM-30细胞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1β可磷酸化激活ERK1/2、JNK、P38、c-Fos及ATF-2蛋白,且呈时间依赖性;EMSA结果显示IL-1β可增强AP-1蛋白结合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IL-1β可上调AP-1蛋白转录活性;(2)明胶酶谱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化学阻断剂U0126、SP600125及tanshinone IIA可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诱导OCCM-30细胞中MMP-9的表达;(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化学阻断剂U0126及SP600125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上调的AP-1转录活性;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特异性化学阻断剂U0126可阻断IL-1β磷酸化的c-Fos蛋白并抑制IL-1β上调的c-Fos的mRNA表达;特异性化学阻断剂SP600125可阻断IL-1β磷酸化的ATF-2蛋白并抑制IL-1β上调的c-Jun的mRNA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磷酸化c-Fos和上调c-Fos的表达及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磷酸化ATF-2和上调c-Jun的表达来增加AP-1的蛋白活性,从而促进MMP-9在成牙骨质细胞中的表达。第三部分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目的:研究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方法:(1)采用20ng/ml浓度的IL-1β作用于OCCM-30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13的表达;(2)在6孔培养板中包被Ⅰ型胶原后,接种50ul(约60,000个)OCCM-30细胞于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采用IL-1β作用于细胞48 h、72 h及96 h,然后采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并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胶原降解情况;(3)如上述步骤接种细胞于孔板,然后采用MMPs活性激活剂plasmin与IL-1β共同作用于细胞72 h,然后采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并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胶原降解情况;(4)如上述步骤接种细胞于孔板,采用MMPs抑制剂BB-94与plasmin及IL-1β共同作用于细胞72 h,然后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胶原降解情况;(5)采用20ng/ml浓度的IL-1β作用于OCCM-30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IMP-1及TIMP-3的表达。结果:(1)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L-1β可上调OCCM-30细胞中MMP-13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2)在无MMPs激活剂的条件下,IL-1β对OCCM-30细胞介导的胶原降解并没有明显影响;(3)plasmin与IL-1β共同作用下,OCCM-30细胞介导的胶原降解显着增强;(4)MMPs抑制剂BB-94抑制了plasmin与IL-1β诱导的细胞介导的胶原降解(5)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L-1β可上调OCCM-30细胞中TIMP-1及TIMP-3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在MMPs活性激活剂存在的条件下,IL-1β可通过上调MMPs的表达促进成牙骨质细胞介导的胶原降解;同时IL-1β还可上调TIMP-1及TIMP-3的表达,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负向调节IL-1β诱导的胶原降解。

刘丹[8](2019)在《黄芪多糖及联合顺铂抑制小鼠Lewis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黄芪多糖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及复发瘤转移的影响。方法:(一)体外实验:把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按空白对照组、800μg/m L高剂量APS处理组、400μg/m L高剂量APS处理组、200μg/m L中剂量APS处理组、100μg/m L低剂量APS处理组分为五组,各组给药处理48 h。选择Transwell检测方法观察在迁移、侵袭实验中Lewis肺癌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及体外诱导拟血管形成在血管拟态形成实验中的数量。(二)体内实验:选取80只C57BL/6J小鼠,随机按每组10只分为模型组、低剂量APS处理组(50μg/m L)、中剂量APS处理组(100μg/m L)、高剂量APS处理组(200μg/m L)、阳性对照处理组(6 mg/kg DDP)、低剂量联合处理组(50μg/m LAPS+3 mg/kg DDP)、中剂量联合处理组(100μg/m LAPS+3 mg/kg DDP)、高剂量联合处理组(200μg/m LAPS+3 mg/kg DDP)。将Lewis供瘤组小鼠瘤组织取出,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在每只小鼠左侧后肢爪垫内侧皮下接种,10天后进行爪垫瘤组织的切除,完成肺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的复制。造模后,第二天均采用腹腔注射0.3 m L药物的方式开始给药。所涉及的DDP注射均是1次/周,APS注射均是1次/天,模型组是0.3 m L生理盐水1次/天,给药15天后于次日处死。观察指标:(一)体外实验(1)Lewis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的穿膜细胞数;(2)Lewis肺癌细胞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拟血管数量。(二)体内实验(1)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2)复发瘤质量及抑制率;(3)HE染色下,小鼠术后复发瘤、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4)SP检测术后OPN、CD44和CD62P蛋白的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术后MMP-2、MMP-9与TIMP-2蛋白的表达;(6)RT-PCR检测观察术后TIMP-2、MMP-2及MMP-9基因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APS各组的Lewis肺癌细胞迁移实验穿膜细胞数均有所降低(P﹤0.05),以800μg/m LAPS处理组降低最为显着(P﹤0.01)。(2)APS各组中Lewis肺癌细胞诱导形成的新生血管管腔数量与空白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以800μg/m LAPS处理组降低最为显着(P﹤0.01)。(3)各组小鼠左后肢均出现大小不一的复发瘤,导致其活动受限,以模型组最为显着。与模型组相比,未给药期间,各组小鼠间体质量变化趋于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切除瘤体至处死这一给药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的复发瘤重抑制率均有提高,以DDP联合200μg/m LAPS处理组最为明显(P﹤0.05)。(4)HE显示:复发瘤组织:术后小鼠模型组的瘤组织细胞核大,染色深,周围没有发生坏死。部分瘤细胞发生坏死在各处理组均有出现,其中DDP组表现的最为明显,表现次之的是DDP联合200μg/m LAPS处理组,可以发现大片的坏死和核碎裂,固缩,还可见坏死细胞;肺组织:空白组小鼠肺泡上皮完整,无渗出、水肿、出血;模型组小鼠肺泡上皮细胞部分缺失,肺泡间隔显着增厚,渗出、水肿、出血多见,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分化程度低,异型性高。各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各联合组为主,肺泡上皮细胞缺失不显着,肺泡间隔稍显增厚,渗出、水肿、出血少见,部分区域有纤维组织增生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异型性较低;(5)免疫组化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处理组复发瘤组织CD44、CD62P和OPN蛋白均出现表达降低,以DDP组、(100、200)μg/m LAPS联合处理组最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处理组MMP-2,MMP-9及TIMP-2表达均有所降低,其中以联合(高、中)剂量组MMP-2,MMP-9及TIMP-2表达显着降低。(7)RT-PCR检测提示,各处理组MMP-2,MMP-9及TIMP-2的基因表达量都比模型组的表达量低,其中较为显着的是高剂量联合组和中剂量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S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降低Lewis肺癌细胞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APS联合化疗药物DD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小鼠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可能与复发转移相关蛋白OPN、CD44、CD62P、TIMP-2,MMP-2及MMP-9等的低表达机制有关。

黄素玲[9](2019)在《106例河北省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的MMP-2与TIMP-2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寻常型痤疮是一种炎症性、慢性皮肤病。痤疮的发生机理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TIMP-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2)是细胞外基质(ECM)降解过程中的重要酶类,可以特异性的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活动,在ECM合成及降解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活性增强或TIMP-2活性降低都会使ECM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痤疮,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MMP-2和TIMP-2等炎症因子的关系密切。近几年来关于MMP-2与TIMP-2的多态性与痤疮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在某些人群中MMP-2 rs243865与TIMP-2rs817909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痤疮的发病风险相关。本课题拟对河北地区汉族人群痤疮患者的MMP-2与TIMP-2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验证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痤疮易感基因。方法:1.病例组收入寻常型痤疮患者106名(其中男性45名,女性61名),对照组收入120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52名,女性68名)。2.空腹采集患者和健康者的肘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睾酮水平;收集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对每份样本的PCR产物进行电泳及凝胶成像分析,对合格样本进行测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空腹血糖(GLU)病例组平均水平为4.86±0.55mmol/L,对照组为4.91±0.61mmol/L,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甘油三酯(TG)病例组平均水平为1.09±0.65 mmol/L,对照组为1.23±0.84 mmol/L,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睾酮(T)在男性病例组平均水平为17.47±2.62nmol/L,男性对照组为14.95±2.32nmol/L,痤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间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病例组平均水平为2.94±0.52nmol/L,女性对照组平均水平为1.11±0.31n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4.MMP-2 rs243865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病例组的CC基因型为59例(55.66%),CT基因型43例(40.57%),TT基因型4例(3.77%);对照组的CC基因型为63例(52.5%),CT基因型50例(41.67%),TT基因型7例(5.83%)。病例组中CT+TT基因型共47例(44.33%),对照组中CT+TT基因型共57例(4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TIMP-2 rs8179090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病例组的GG基因型为68例(64.15%),GC基因型32例(30.19%),CC基因型6例(5.66%);对照组的GG基因型为110例(91.67%),GC基因型10例(8.33%),CC基因型0例(0)。病例组中GC+CC基因型共38例(35.85%),对照组中GC+CC基因型共10例(8.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糖和甘油三酯与痤疮的发生没有相关性。2.睾酮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女性患者痤疮的发生有关。3.MMP-2 rs24386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痤疮发生没有相关性。4.TIMP-2 rs8179090基因多态性与痤疮的发生相关,C基因的存在可能增加痤疮的发生风险。

吴晓本[10](2018)在《MicroRNA-18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外胚层,约占颅内恶性肿瘤的40%-65%。它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特征为细胞增殖紊乱、弥漫性浸润。我国呈逐年增加且年轻化趋势,病理类型以多形性胶质细胞瘤为主。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原发胶质瘤分为4级,I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IV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级别越高代表恶性程度越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尽管运用了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大部分胶质瘤病人生存期依然维持在12个月之内。究其原因,胶质瘤常发生在颅内深部及大脑功能区并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性侵犯,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导致胶质瘤很难被完全切除,肿瘤的复发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胶质瘤的形成及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因此探寻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的切入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其长度大约为18-25个核苷酸。miRNAs并非通过编码蛋白质的表达影响生物功能,而是与靶基因的mRNA的3’-UTR(untranslated regions)完全或非完全配对,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转录或者促进靶基因的降解来发挥生物调节功能。成熟的miRNAs可以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靶mRNA,进而调控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20世纪90年代初,miRNAs被发现并开始陆续报道,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miRNAs的异常表达被证明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并扮演重要角色。miRNAs通过参与调控靶基因的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类似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利用这一点,通过干预相应的miRNAs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成为肿瘤防治的一个新的方向。多种miRNAs在恶性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存在明显表达差异。miRNAs并不直接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需要通过靶向相关蛋白来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例如miR-15和miR-16通过靶向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诱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而miR-21和miR-155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miR-10b和miR-125b表达下调,则分别提示其在乳腺癌中充当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角色;miR-150通过靶向调控ZEB1的表达来阻滞卵巢上皮癌的转移和侵袭。GBM发病相关miRNAs调控功能改变miR-184位于人类第15号染色体q臂的25.1区段,其相应的转录体分子量为84bp。最初在果蝇胚胎中发现。在细胞内成熟miR-184以单链miR-184-3P为主要表达形式。研究表明miR-184对多种肿瘤进展起促进或抑制作用。高级别前列腺癌与低级别前列腺癌相比miR-184表达上调,提示miR-184成为前列腺癌分子标记物的潜在可能性;抑癌基因PDCD4可正向调控miR-184的表达进而靶向调控BCL-2来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鼻咽癌中,PDCD4表达下调;人肝细胞癌细胞系和肝细胞癌组织中miR-184高表达,miR-184通过SOX7介导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肝肿瘤细胞的增殖;基因芯片筛查结果显示miR-18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miR-184在不同的肿瘤表达量不同,有时会起到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完全相反的作用,因为不同肿瘤的形成及进展会涉及到多种突变基因,而不同肿瘤突变的基因也不同。目前对miR-184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因此,miR-18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是否与病理级别及病理类型相关,能否成为胶质瘤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将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MMPs属内肽酶家族,是一类生物活性依赖锌离子的蛋白酶,具有较强的细胞外基质降解能力,其可通过对基底膜的降解、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加速肿瘤细胞的侵袭。MMP-2和MMP-9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以及其表达是否与miR-184相关,具体调控机制也是本研究的关注点。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miR-18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1、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与miR-184表达的相关性;2、miR-184对胶质瘤细胞株U87增殖、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3、侵袭性胶质瘤中MMP-2和MMP-9的表达与miR-184的相关性。4、miRNA-184通过调控TIMP-2改变MMP2的表达。[目的]1.探寻miR-184在不同病理级别的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miR-184表达差异与生存预后的关联分析。2.体外实验,观察miR-184模拟体、miR-184抑制剂(anti-miR-184)转染至U87胶质瘤细胞后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3.分析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miR-184的关系。4.探寻miR-184与MMP-2和MMP9关联的靶基因及其作用方式。[材料与方法]1.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标本的收集、U87胶质瘤细胞株的获取:收集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入我院病理确诊为胶质瘤患者共40例,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两组的性别和年龄均具有可比性。人胶质瘤细胞株U87细胞购买于中国科学研究院细胞库。2.RT-PCR及免疫组化实验:分析miR-184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同时跟踪统计miR-184表达阳性强度75%分位数组中位生存期与miR-184表达阳性强度25%分位数组中位生存期差异。3.U87细胞转染后分别用MTT法结合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84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184对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84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4.胶质瘤具有极强的侵袭力,分析其可能与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有关,胶质瘤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U87胶质瘤细胞培养后MMP2和MMP9的mRNA的扩增,分析MMP2和MMP9在组织中的含量差异及基因表达差异。最后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84-模拟体转染组、miR-184 抑制剂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中 MMP2 和 MMP9 的蛋白表达差异。5.结果显示miR-184与MMP2表达存在正相关后,利用TargetSca靶基因数据库预测miR-184调控MMP2的靶基因为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TIMP-2)。运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TIMP-2表达。同时用荧光素酶双报告实验验证TIMP-2为miR-184改变MMP2的靶基因。[结果]1.miR-184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均可检测到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4阳性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miR-184阳性表达越强。2.miR-184表达阳性强度75%分位数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miR-184表达阳性强度 25%分位数组[(8.0±0.4)比(12.0±0.1)月,χ2=12.480,P<0.001]。3.miR-184转染与质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能力呈正相关。4.相比MMP-9在胶质瘤和正常组织中的无明显表达差异,MMP-2在胶质瘤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更高。RT-PCR和Westernblot证明miR-184-模拟体转染明显促进MMP2的表达,而miR-184抑制剂转染抑制MMP2表达。MMP9的表达水平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5.TargetSca靶基因数据库提示miR-184促进MMP2表达的潜在靶基因为TIMP-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87转染miR-184后TIMP-2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84转染组TI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NA-184与靶基因TIMP-2表达呈负相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证实miR-184可直接作用于TIMP-2进而影响MMP2表达。[结论]1.miR-184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上调且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正相关,提示miR-184可以作为胶质瘤病理分级的标记物。2.miR-184通过抑制TIMP-2进而上调MMP2表达来提高胶质瘤的侵袭力。综上,胶质瘤因为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且预后极差。探寻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的切入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成熟miR-184以单链miR-184-3P为主要表达形式,miR-184对多种肿瘤进展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目前对miR-184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节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因此,miR-18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是否与病理级别及病理类型相关,是否与胶质瘤的高侵袭性有关,能否成为胶质瘤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这些至今未有定论,MMPs被认为在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miR-184与MMPs的关联,之前的研究中也未有涉及。本研究对miR-184在不同病理级别的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的影响及miR-184表达差异与生存预后进行了关联分析。发现脑胶质瘤中miR-184表达上调。miR-184过表达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等呈正相关。另外胶质瘤侵袭过程中MMP2明显升高,且受miR-184下游靶分子位点TIMP-2的负向调控。miR-18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无法充分模拟再现体内细胞生存环境,无法评估复杂的细胞周围环境对其影响,下一步实验拟增加活体动物实验,观察活体内miR-184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改变。

二、MMP-2和MMP-9及TIMP-2表达与高温治癌相关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MP-2和MMP-9及TIMP-2表达与高温治癌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药品与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方法
        2.4.1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
        2.4.2 给药及分组情况
        2.4.3 实验动物取材
    2.5 实验方法
        2.5.1 石蜡切片制作
        2.5.2 HE染色
        2.5.3 Masson染色
        2.5.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5.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5.6 提取心肌组织总蛋白
        2.5.7 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
        2.5.8 Western Blot
    2.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
    3.2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及CVF
    3.3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AOD情况
    3.4 G-CSF对各组大鼠血清PICP、PⅢNP的影响
    3.5 G-CSF对各组大鼠心肌羟脯氨酸的影响
    3.6 G-CSF对各组大鼠心肌Ⅰ型、Ⅲ型胶原以及Ⅰ型/Ⅲ型的影响
    3.7 OCSF对各组大鼠心肌CD147、MMP-2、MMP-9、TIMP-1、TIMP-2、MMP-2/TIMP-2、MMP-9/TIMP-1的影响
    3.8 大鼠心肌各蛋白与HYP、CVF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D147/MMPS信号通路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ANKRD49过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侵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实验部分: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KRD49 在人肺腺癌组织和邻近的非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与随访
        1.2 构建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NKRD49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2.2 ANKRD49 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2.3 ANKRD49 的高表达水平与LUAD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ANKRD49 稳定高表达NCI-H1299 细胞模型中高迁移和侵袭能力相关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ANKRD49 感染NCI-H1299 细胞及鉴定
        2.2 检测ANKRD49 过表达后对NCI-H1299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3 检测ANKRD49 过表达对NCI-H1299 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分子的表达
        2.4 检测ANKRD49 过表达对明胶酶酶活性的影响
        2.5 检测ANKRD49 过表达后对MAPK通路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TF2和AP-1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蒲公英黄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参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耗材
    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相关试剂配制
        2.3.2 细胞培养
        2.3.2.1 细胞复苏
        2.3.2.2 细胞换液
        2.3.2.3 细胞传代
        2.3.2.4 细胞冻存
        2.3.2.5 细胞计数
        2.3.3 划痕实验检测蒲公英黄酮对MFC-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3.4 Transwell实验检测蒲公英黄酮对MFC-7细胞侵袭的影响
        2.3.5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蒲公英黄酮对MCF -7细胞MMP-2和MMP-9、TIMP-1及TIMP-2 mRNA表达的影响
        2.3.5.1 总RNA提取
        2.3.5.2 RNA逆转录
        2.3.5.3 荧光定量PCR
        2.3.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蒲公英黄酮处理前后MCF-7细胞迁移能力比较
    3.2 蒲公英黄酮对MCF-7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
    3.3 蒲公英黄酮对MCF-7细胞MMP-2 和 MMP-9、TIMP-1 和 TIMP-2 MRNA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综述 蒲公英及其相关产物抗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温度对斑马鱼肌肉营养组成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鱼类肌肉品质相关评价指标
        1.1 物理指标
        1.2 营养指标
    2.胶原蛋白
        2.1 胶原蛋白概述
        2.2 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和分解
        2.3 胶原蛋白与鱼类肌肉品质
    3.鱼类肌肉品质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肌肉生长和发育相关调控基因
        3.2 氨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相关调控基因
        3.3 胶原蛋白代谢调控相关基因
    4.温度与鱼类肌肉品质
    5.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温度对斑马鱼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2.3 实验取样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5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温度对斑马鱼生长和全鱼生化成分的影响
        3.2 温度对斑马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3 温度对斑马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讨论
        4.1 低温和高温均会抑制斑马鱼的生长
        4.2 温度影响斑马鱼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5.结论
第三章 温度对肌肉组织结构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2.3 实验取样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5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温度对斑马鱼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温度对斑马鱼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4.讨论
        4.1 低温和高温导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大,密度减小
        4.2 低温促进斑马鱼肌肉组织的胶原蛋白沉积
    5.结论
第四章 温度对斑马鱼肌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2.3 实验取样
        2.4 实验方法
        2.5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转录组测序分析
        3.2 肌肉品质相关DEGs的表达情况验证
    4.讨论
        4.1 温度影响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通路的富集
        4.2 温度影响斑马鱼肌肉生长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4.3 温度影响斑马鱼肌肉Arg和 Pro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4.4 温度影响斑马鱼肌肉胶原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4.5 温度可能影响内质网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5.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已发表论文
    参加学术会议
致谢

(5)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T2-MMP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sh MT2-MMP基因的肾癌细胞中肿瘤增殖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白介素-1 beta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第一部分 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中MMP-9 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二部分 IL-1β调控成牙骨质细胞中MMP-9 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三部分 IL-1β对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发表论文首页
致谢

(8)黄芪多糖及联合顺铂抑制小鼠Lewis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细胞系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1.5 主要药物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体外实验
        2.2 体内实验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APS抑制Lewis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拟血管生成
        3.2 APS及联合DDP降低小鼠复发瘤质量、抑制复发瘤生长
        3.3 APS及联合DDP对小鼠肺和复发瘤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免疫组化检测复发瘤组织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
        3.5 Western blot检测术后肺组织MMP-2,MMP-9及TIMP-2 表达
        3.6 RT-PCR检测术后肺组织MMP-2,MMP-9及TIMP-2 基因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106例河北省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的MMP-2与TIMP-2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MPs和TIMPs在痤疮发病中的影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MicroRNA-18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及英文说明
第一部分 MiR-18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iR-184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miR-184与MMP2、MMP9表达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miRNA-184通过调控TIMP-2改变MMP2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一
英文文章二

四、MMP-2和MMP-9及TIMP-2表达与高温治癌相关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殷婷婷.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ANKRD49过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侵袭的初步研究[D]. 孙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蒲公英黄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研究[D]. 史易暖. 青海大学, 2021(01)
  • [4]温度对斑马鱼肌肉营养组成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D]. 林佳丽. 汕头大学, 2021(02)
  • [5]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MT2-MM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一鸣. 苏州大学, 2019(06)
  • [7]白介素-1 beta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成牙骨质细胞介导胶原降解的影响[D]. 杜明远. 武汉大学, 2019(06)
  • [8]黄芪多糖及联合顺铂抑制小鼠Lewis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D]. 刘丹.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106例河北省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的MMP-2与TIMP-2基因多态性研究[D]. 黄素玲.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MicroRNA-18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 吴晓本. 山东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MMP-2、MMP-9、TIMP-2表达与肿瘤热疗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