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对等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对等翻译

一、从英汉文化差异看等值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凃兰馨[1](2020)在《《被抹去的男孩》(第4-7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对英语小说《被抹去的男孩》(Boy Erased)第二部分第4—7章节英翻汉实践而完成的。Boy Erased是《纽约时报》最畅销的回忆录,由加拉德·康利(Gardner Conley)所着。2018年,《被抹去的男孩》被改拍为同名电影,很受欢迎。通过对该小说的深入阅读和分析,译者发现这是本回忆型的自传体小说,且其含有一些意识流手法。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描述,包括作者介绍、作品简介、平行文本的选择、以及选材意义。第二部分简述翻译流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译后审校。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篇报告重点,分别是实践理论与案例分析和难点分析。译者选取等值翻译理论,从词、词组、句、超句体和篇章五个层面出发,结合翻译实际情况去分析学习如何实现表层、深层以及修辞层三方面的等值;以及探析意识流的翻译方法。最后是经验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不仅对西方意识流思想和小说翻译有更进一步了解,也收获了些经验教训:即译者应牢记使命和翻译目的,既要忠实于原文原作,又要考虑读者。

鲁旭[2](2020)在《《红楼梦》俄译本中医元素俄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富含中国传统特色,是我国无可替代的瑰宝;《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因此,将二者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可以让我们加深对《红楼梦》本身的理解和感悟,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医。而探究《红楼梦》中医元素的俄译,对掌握传统中医术语的俄语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帕纳秀克版本的《红楼梦》俄文全译本中出现的中医元素翻译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以及科米萨罗夫等值翻译角度研究《红楼梦》中医元素的俄译规律,探讨影响中医翻译准确性的因素和中医翻译的原则及策略,并尝试探究《红楼梦》中的中医理论、中医疾病证候、中医诊断治疗、中医药材药方、饮食养生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得失。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总结了《红楼梦》俄译历程,梳理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指出研究过程中的难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概述了翻译美学理论和科密萨罗夫等值翻译理论,探讨了影响中医翻译准确性的因素,并就此提出中医翻译的原则和翻译策略。第二章总体梳理了俄语中对中医元素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早期、中期和现今,从宏观上介绍中医元素在俄罗斯的翻译发展状况。第三章以第二章划分的三个时期为基础,概括了中医元素俄译的三个阶段特点。第四章是本文重点,将《红楼梦》中出现的中医元素划分为六类:中医理论知识的俄译;中医疾病证候的俄译;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俄译;中医药材、药物和药方的俄译;中医饮食养生的俄译以及香疗法和西洋药的俄译,结合翻译美学理论和科密萨罗夫等值翻译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中医元素的翻译方法,并对其中出现的部分误译提出修改方案。最后一章为本文的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总结,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袁耀辉[3](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认为《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亢文青[4](2019)在《A.Д.ШBeЙЦep翻译等值理论视角下《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翻译是语言信息转化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将原语信息输入再将译语信息输出,这种言语活动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事实上,想要达到译语信息和原语信息的完全一致性这一目标,是极其困难的。在无数的翻译实践中,怎样的译文才符合优秀译文的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困惑翻译者的核心问题,各国翻译家和学者们针对这一问题,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清末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这一“信达雅原则”,在我国翻译界占有相当高的地位。然外国学界在对翻译本质、标准和实践原则的认识方面,翻译等值理论独树一帜,有着独到的见地和分析,该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至今,在对等值理论问题的研究上,从斯米尔诺夫((?))到卡尔波夫斯基((?),苏俄翻译理论家在这半个多世纪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为了世界等值理论的丰富,为了翻译等值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了翻译事业的发展,他们可谓是筚路蓝缕、殚精竭虑。鉴于此,本论文对苏俄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将重点研究处于成熟时期的苏俄着名翻译理论家什维策尔((?))基于符号学视角所划分的——句法、语义、语用等值“三分法”模式,并结合该等值模式对《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进行分析。目前,从等值理论视角分析英汉翻译实践作品的文章数量巨大,而从该角度探析汉俄翻译实践作品的文章却十分少见。本研究选取了《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为研究对象,一本是康拉德((?))译着本,另外一本是马里亚温((?))译着本,运用什维策尔翻译等值观,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不同层面出发,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这对于提高译文的理解、加强翻译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翻译实践的技能有所广益。论文由引言、正文三章、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苏俄翻译等值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的代表观点做了重点阐释,对西方代表性的等值理论观点做了简要介绍,对中国学界之于国外等值理论的研究情况做了梳理。在此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客观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创新之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且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以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为苏俄时期的翻译等值理论研究。共两小节,第一节重点对俄罗斯语言学派具有代表性的三位翻译理论家费奥多罗夫((?)),巴尔胡达罗夫((?)),科米萨罗夫((?))的等值思想进行述评,第二节重点阐释处于翻译等值理论成熟期的什维策尔的等值内涵,并将其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对《孙子兵法》及其作者孙武作以介绍,并对《孙子兵法》外译情况及俄译情况,以及我们所选取的两个俄译本及译者情况做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篇章,根据什维策尔的翻译等值观、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不同层面对康拉德和马里亚温两个《孙子兵法》俄译本及原文做了十分细致的分析。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整体内容,从理论方面、实践与理论结合方面出发作以结论。

乔丽婷[5](2020)在《英汉学习型词典名物词条目的深度描写 ——生成词库理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学习型词典的重要分支之一,双语学习型词典区别于单语学习型词典的最大特征在于针对目标人群的国别差异化编纂理念。尽管《牛津高阶》、《朗文当代》等单语学习型词典多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所青睐,但其面向全球非母语学习者的普适性设计理念使其对中国用户而言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在设计特征上更具针对性,具有国别化设计特征的英汉学习型词典有需求,双语词典学研究理应对此展开积极的理论创新探索。具体到英汉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实践方面,编纂者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词条由于受到语言文化认知差异影响而表现出的不同习得规律和结果,对不同词汇采用不同的描写方式,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词条进行差异化描写。此外,现阶段中国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已经从最初以解码为主逐步走向解码和编码并重,而且编码需求日益凸显,学习者需要更为充分有效的词汇编码知识。因此,英汉学习型词典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适用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为其编码能力的提升给予积极的帮助。本论文基于以上时代背景,以中国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为目标用户,探讨名物词条目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的深度描写模式。本研究选择名词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即名物词展开针对性探讨。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在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大词类中,针对动词和形容词的研究已广泛开展,而对于名词的研究尚不充分;现有研究中更多是对抽象名词的关注,对名物词的研究数量偏少。事实上,尽管名物词的概念意义较为简单直白,但其延伸出的抽象语义往往极其丰富和复杂;此外,名物词语义中往往涉及很多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这对于二语学习者语言编码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如果对这类名词缺乏深度认知,势必会造成学习者在名物词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编码困难,进而影响名物词及相关词类编码的有效性,甚至还可能引发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或失误。鉴于此,如何面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编码需求对名物词条目进行必要的深度描写,这是英汉学习型词典研编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论文的研究始于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三大理据探讨,即深度习得、编码差异和词典文本表征。首先,由于名物词本身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对其进行深度习得是全面准确强化名词学习的重要方面。此外,对名物词的深度习得还会影响英语语言的全面习得。名物词作为基础名词,它们不仅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认知基础,动词语义的表达也常常需要借助名物词来实现,形容词语义内容的具体化也有赖于名物词。因此,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名物词的深度习得具有编码相关的特殊重要性,词典编者需要在学习词典中对其进行深度描写来提供更为丰富的编码知识,以促进对于名物词的深度习得。其次,英汉名物词编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概念差异、结构差异和语境差异三方面。这些差异在很多情况下会对二语学习者语言编码造成一些障碍,成为语言习得中的难点,学习型词典同样需要通过深度描写来凸显这些具体的差异信息,促进学习者语言编码的得体性与有效性。再次,从双语词典的文本特殊性来看,传统词义描写大多只关注对应词的选择,只限于表现词的概念意义,这种浅层描写模式显然无法实现对名物词丰富语义的深度描写,难以满足学习者编码所需的词汇深度知识。为此,词典编纂者需要借助词典文本的多层次结构,比如微观结构的细化处理,再借助中观结构,将单个词目的译义描写与多个词目关联起来,使静态的词典文本形成动态的语义网络,从而更有利于复制学习者头脑中对名物词条目的认知模式,也可以更为全面地展现学习者编码所需的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综上,就辅助中国学习者语言编码的需求而言,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对名物词进行深度描写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本论文以生成词库理论为理论基础。该理论所提出的名词描写体系不仅关注名词词义之间的纵聚合关系,也关注名词和其他词类之间的横组合关系;同时,生成词库理论更关注名词的语义信息对于句中其他成分、乃至整个句子的语义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该理论可以有效地说明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意合方式和运作机制,有利于充分挖掘名物词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句法语义互动关系;此外,生成词库理论的语义共组运作系统能够充分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总体来看,生成词库理论的语义结构描写体系和语义生成机制为英汉学习型词典文本中名物词深度描写的模式构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与较为适用的分析框架,同时该理论也为名词本体知识结构的展现提供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描述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根据生成词库理论,思考并提出了名物词深度描写应坚持的普遍原则,即:多维度与多层次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总体原则。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名物词的不同语义特征,本文结合语料分析又分别提出了不同类型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具体原则:自然类名物词的深度描写原则为“形式凸显原则”,即:凸显形式角色,强调文化差异,显示多种用法;人造类名物词的深度描写原则为“功用凸显原则”,即:突出功用角色,强调文化背景,展示句法搭配;合成类名物词的深度描写原则为“全角色描写原则”,即:兼顾四类物性角色,全面描写用法,特别注意例证翻译。最后,本论文提出了面向编码的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名物词深度描写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生成词库理论为理论基础,在词典文本中通过词典的外部材料、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分别采取知识性引导、非常规收录、类型化处理和多维整合等不同的表征方式,借助词典文本,全面呈现名物词条目的语法、语义、语用、搭配和文化编码信息,最终形成综合体现名物词相关信息的语言文化知识网络。本研究还对该模式的效用进行了实证测试,结果显示,按照名物词深度描写模式完成的自编条目确实能够有效帮助受试习得更多相关名物词的语义、搭配和文化信息等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的获取对其编码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本论文为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编写探索出一整套可资借鉴的描写原则和实践方案,对英汉学习型词典名词条目的创新研编思路及编纂实践将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来说,本研究将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二语词汇习得相关理论与词典学研究相结合,对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名物词条目进行深度描写研究,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深化了学习型词典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创新探索意义。从实践价值来看,本研究借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从词典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结构的整合,探讨双语学习型词典中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原则并尝试构建了实践模型,对英汉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实践有指导意义。此外,本研究对于词汇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深度习得”给出了工作定义,最终提出的深度描写模式目的在于促进词汇深度习得,进而对词汇编码起到辅助作用,这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及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实践都提供了有益参考。

王婷艳[6](2018)在《基于范畴理论的《诗经》两种译本汉译英词汇范畴化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以《诗经》的中外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学理论相关知识,把Langacker的比较扫描公式作为词汇范畴翻译效果的评价机制,着眼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在《诗经》翻译过程中,造成中外译者非等值翻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针对《诗经》翻译过程中词汇范畴不对等的现象,中外译者分别采取了什么翻译策略?通过对《诗经》两个译本的研究,能为典籍英译工程提出哪些翻译策略上的建议?初步研究发现,首先,认知范畴为基础的词语层次翻译是一个在形式上表现为语码转换,但本质上是认知范畴移植的过程。作为认知范畴外部表现形式的范畴词汇具有上位范畴词汇、基本层次范畴词汇、下位范畴词汇的区分。其次,若S为原文词汇范畴,T为译文词汇范畴,根据Langacker的比较扫描公式会出现四种情况,S>T超额翻译;S=T等值翻译;S<T欠额翻译;S≠T误译。其三,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范畴不对等、范畴缺失、文化意义不对等等原因造成词汇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等值翻译。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外译者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中外译者词汇范畴翻译的策略上的异同之处,探究了词汇范畴英译的几种策略。本文第一章为绪论,包括: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组织结构;第二章是关于范畴化理论和《诗经》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外范畴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诗经》英译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与《诗经》英译跨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章勾勒了词汇范畴化的理论框架,此部分又分为词汇范畴理论介绍,及词汇范畴的翻译理论;第四章对《诗经》的词汇进行了分类,再就中外译者英译这些词汇过程中所采用的范畴化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作出展望。

李雯[7](2017)在《从英汉互译角度分析零翻译》文中研究指明翻译具体指的就是使用译语,基于等值情况,对源语内容予以表达。而这种等值不仅包含了意义等值,同时也包括了风格等值。因为任何两种语言,其在语法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无法满足等值翻译的情况。而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用零翻译的方式。文章站在英汉互译的角度,针对零翻译概念以及具体的实现手段及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英汉互译目的。

郭攀霞[8](2016)在《中日文化差异与日汉翻译等值探析》文中指出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日两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即两国在语言上,除了结构上的差异,还存在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源语言与目的语中的文化差异,尽力克服差异,在信息传递中获得最大的等值,为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清除障碍。

王志锐[9](2014)在《从文化差异看词语等值翻译》文中提出等值翻译是翻译的高级目标,但由于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等值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词语等值翻译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词语的等值翻译是相对的,只有在充分理解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

王致华[10](2010)在《跨文化交际与等值翻译》文中研究指明等值翻译是翻译的最高目标,但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等值性。等值翻译有其原则,翻译时要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更要注意文化因素对等值翻译的影响,这样才能尽可能做到翻译的完美性。等值翻译比直译、意译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可接受性,等值翻译值得提倡。

二、从英汉文化差异看等值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英汉文化差异看等值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被抹去的男孩》(第4-7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作者
    1.2 作品简介
    1.3 平行文本
    1.4 选材意义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审校
第三章 翻译理论
    3.1 理论背景
    3.2 等值翻译理论
第四章 案例分析和难点分析
    4.1 句级
        4.1.1 词级
        4.1.1.1 表层
        4.1.1.2 修辞层
        4.1.1.3 语义深层
        4.1.2 词组级
        4.1.2.1 表层
        4.1.2.2 修辞层
        4.1.2.3 语义深层
        4.1.3 句级
        4.1.3.1 表层
        4.1.3.2 修辞层
        4.1.3.3 语义深层
    4.2 篇章级
        4.2.1 超句体
        4.2.1.1 表层
        4.2.1.2 修辞层
        4.2.1.3 语义深层
        4.2.2 篇章
        4.2.2.1 语义深层
        4.2.2.2 修辞层
        4.2.2.3 表层
    4.3 难点分析——意识流
        4.3.1 浅谈“意识流”
        4.3.2 “明晰化”搭配“读者责任”
第五章 实践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实践原文
附录2 翻译实践译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红楼梦》俄译本中医元素俄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1.1 本文的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红楼梦》俄译研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6 本论文的研究难点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1章 理论基础
    1.1 翻译理论
        1.1.1 翻译美学理论
        1.1.2 文化空缺及补偿翻译
        1.1.3 归化和异化
        1.1.4 科米萨罗夫等值理论
    1.2 影响中医翻译准确性的因素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医元素俄译的历史和现状
    2.1 中医药在俄罗斯之早期(18世纪末以前)
    2.2 中医药在俄罗斯之中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后期)
    2.3 中医药在俄罗斯之近期(21世纪初至今)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医元素翻译特点
    3.1 第一阶段特点
    3.2 第二阶段特点
    3.3 第三阶段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楼梦》中医元素的翻译探究
    4.1 《红楼梦》中的中医理论知识
        4.1.1 《红楼梦》中的中医理论知识概述
        4.1.2 《红楼梦》中的中医理论知识的翻译
    4.2 《红楼梦》中的中医疾病症候
        4.2.1 《红楼梦》中的中医疾病症候概述
        4.2.2 《红楼梦》中的中医疾病症候的翻译
    4.3 《红楼梦》中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4.3.1 《红楼梦》中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概述
        4.3.2 《红楼梦》中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翻译
    4.4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材、药物和药方
        4.4.1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材、药物和药方概述
        4.4.2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材、药物和药方的翻译
    4.5 《红楼梦》中的饮食养生文化
        4.5.1 《红楼梦》中的饮食养生概述
        4.5.2 《红楼梦》中的饮食养生翻译
    4.6 其他中医元素的翻译
        4.6.1 《红楼梦》中的香疗法
        4.6.2 《红楼梦》中的西洋药
    4.7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致谢

(3)《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起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2.7 小结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4.1 俗语词概述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4.5 小结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7.3 小结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8.1 语言学价值
    8.2 文化学价值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A.Д.ШBeЙЦep翻译等值理论视角下《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фтореферат
引言
第1章 苏俄翻译等值理论观点述评
    1.1 苏俄翻译等值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1.1.1 A.B. Федоров翻译等值观
        1.1.2 Л.С.Ъархударов翻译等值观
        1.1.3 B.H. Комиссаров翻译等值观
    1.2 A.Д.Швейцер翻译等值理论
        1.2.1 等值的层级类型
        1.2.2 等值和等同的异同
    本章小结
第2章 《孙子兵法》及其译介研究概述
    2.1 孙武与《孙子兵法》
    2.2 《孙子兵法》译介研究概述
        2.2.1 《孙子兵法》外译情况概述
        2.2.2 《孙子兵法》俄译情况概述
    2.3 《孙子兵法》的两个俄译本
        2.3.1 H.И.Конрад与其《孙子兵法》俄译本
        2.3.2 B.B. Малявин与其《孙子兵法》俄译本
    本章小结
第3章 A.Дшвейцер翻译等值理论视角下《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对比分析
    3.1 《孙子兵法》翻译实践的等值理论基础
    3.2 《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的对比分析
        3.2.1 句法层面等值
        3.2.2 语义层面等值
        3.2.3 语用等值层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取得科研成果

(5)英汉学习型词典名物词条目的深度描写 ——生成词库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学习现状
        1.1.2 英语学习型词典研编发展趋势
        1.1.3 英汉学习型词典功能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术语界定
        2.1.1 名物词
        2.1.2 词汇深度习得
        2.1.3 深度描写
    2.2 名物词条目描写相关的词典学理论研究述评
    2.3 名物词条目描写相关的词典文本实践研究述评
    2.4 中国英语学习者名物词习得相关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理据探讨
    3.1 名物词深度习得的重要性
        3.1.1 名物词与动词、形容词的认知关联
        3.1.2 名物词与隐喻、转喻的生成机制
    3.2 英汉名物词编码的差异性
        3.2.1 英汉名物词编码的词汇概念差异
        3.2.2 英汉名物词编码的词汇结构差异
        3.2.3 英汉名物词编码的语境差异
    3.3 双语词典条目描写的文本特殊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理论框架
    4.1 生成词库理论概述
        4.1.1 生成词库理论的语义描写系统
        4.1.2 生成词库理论的语义生成机制
    4.2 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名物词语义深度分析
        4.2.1 名物词编码与语义结构系统描写
        4.2.2 名物词编码与语义共组运作描写
    4.3 面向编码的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原则
        4.3.1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总体原则
        4.3.2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分类原则
        4.3.2.1 自然类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原则
        4.3.2.2 人造类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原则
        4.3.2.3 合成类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模式及实践策略
    5.1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信息选择
    5.2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有效表征
        5.2.1 总观层面的编码性知识引导
        5.2.2 宏观层面的非常规收录
        5.2.3 微观层面的多维度整合
        5.2.4 中观层面的类型化处理
    5.3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类型差异
        5.3.1 自然类名物词的深度描写
        5.3.2 人造类名物词的深度描写
        5.3.3 合成类名物词的深度描写
    5.4 名物词条目的深度描写模式及样条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英汉学习型词典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文本表征效用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问题
        6.1.2 研究方法
        6.1.3 研究对象
        6.1.4 研究工具
    6.2 数据收集与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有效性
        6.3.2 名物词条目深度描写的用户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1.1 名物词深度描写的理据
        7.1.2 名物词深度描写的原则及模式
        7.1.3 名物词深度描写模式的效用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不足
    7.4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207 基本词表
附录2 前测(Pre-test)
附录3 后测1(Test 1)
附录4 后测2(Test2)
附录5 Test1 参考词条(《新英汉词典》)
附录6 Test2 参考词条(自编词条)
致谢

(6)基于范畴理论的《诗经》两种译本汉译英词汇范畴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范畴化理论研究
    2.2 国内范畴化理论研究
    2.3 国内《诗经》英译研究概述
    2.4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2.5 小结
第三章 词汇范畴化理论
    3.1 词汇范畴概述
        3.1.1 词汇范畴的定义
        3.1.2 词汇范畴的形成
    3.2 词汇范畴层次
        3.2.1 基本层次范畴
        3.2.2 上位范畴
        3.2.3 下位范畴
        3.2.4 小结
    3.3 词汇范畴的翻译
        3.3.1 词汇翻译的本质
        3.3.2 词汇范畴的翻译过程
        3.3.3 汉英词汇范畴翻译中的不对等
    3.4 词汇范畴翻译评估
        3.4.1 Langacker比较扫描公式:S,T,V
    3.5 小结
第四章 《诗经》的词汇范畴英译
    4.1 《诗经》的基本介绍
        4.1.1 《诗经》在西方国家的译介
    4.2 一般范畴词汇
        4.2.1 颜色词
        4.2.2 拟声词
        4.2.3 量词
        4.2.4 动词
    4.3 文化专属范畴词汇
        4.3.1 经济文化词汇
        4.3.2 物质文化词汇
        4.3.3 社会文化词汇
        4.3.4 宗教文化词汇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从英汉互译角度分析零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一) 英汉语言差异分析
    (二) 英汉语言的相同点
二、零翻译概念提出
三、英汉互译零翻译现象与实现手段
    (一) 汉译中零翻译现象解构
        1.文化负载词分析
        2.科技术语分析
        3.社会用语和经济用语分析
        4.社会生活用语分析
    (二) 英译零翻译现象解构
结束语:

(8)中日文化差异与日汉翻译等值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翻译等值理论
三、中日语言所折射的文化差异
    (一)地理环境差异
    (二)风俗习惯差异
    (三)历史文化差异
四、等值理论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
    (一)直译法
    (二)意译法
    (三)阐释法
五、结束语

(9)从文化差异看词语等值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等值翻译原则
二、文化差异与等值翻译
    (一) 概念意义不一致, 文化意义也不相同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加区分
        3.由于认识侧重点不同, 同一指称对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用不同的词汇来指称
    (二) 认知角度不一致, 文化意义也不相同
    (三) 隐喻使用不一致, 文化意义也不相同
结语

(10)跨文化交际与等值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等值翻译原则
三、文化差异与等值翻译
四、结束语

四、从英汉文化差异看等值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 [1]《被抹去的男孩》(第4-7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凃兰馨.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红楼梦》俄译本中医元素俄译研究[D]. 鲁旭. 武汉大学, 2020(03)
  • [3]《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4]A.Д.ШBeЙЦep翻译等值理论视角下《孙子兵法》两个俄译本的对比研究[D]. 亢文青.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5]英汉学习型词典名物词条目的深度描写 ——生成词库理论视角[D]. 乔丽婷. 南京大学, 2020(10)
  • [6]基于范畴理论的《诗经》两种译本汉译英词汇范畴化比较研究[D]. 王婷艳.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从英汉互译角度分析零翻译[J]. 李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8]中日文化差异与日汉翻译等值探析[J]. 郭攀霞. 高教学刊, 2016(12)
  • [9]从文化差异看词语等值翻译[J]. 王志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9)
  • [10]跨文化交际与等值翻译[J]. 王致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  ;  

英汉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对等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