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次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预防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雷红,曹玲生[1](2021)在《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综述》文中提出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是国家免疫规划成功实施的保障,其发展关系着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入户接种、村卫生室集中接种、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和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5个方面综述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怡[2](2021)在《四川甘孜州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文中认为

刘铁诚[3](2021)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为保证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强化措施建设,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但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实践工作的考察分析认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等项目上落实良好,但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始终较差。为此,从研究角度有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决定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变量?供需双方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及影响变量是什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有哪些?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厘清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有利于关键问题的解决。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应措施提供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2)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4)提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关键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典型地区开展研究。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包括(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内容包括2018年济南市15个区县和449家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情况以及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得分和扣分原因。(2)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选取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35人作为供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偶遇抽样法收集基层卫生机构门诊患者90人作为需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进行深入访谈。(3)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年鉴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取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人口、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等指标数据。本研究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分析比较各区县和机构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总结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应用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既往研究结果中的影响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对典型地区供需双方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核心编码,梳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最后基于分析框架筛选供需双方变量作为自变量,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的健康防控项目工作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先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区县和机构两层面上供需变量对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大小,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①各区县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工作指标距离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差距较大。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未达标的区县比例分别为100%、66.67%、73.33%和86.67%,机构服务项目工作指标在各区县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协查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各区县间均已达成或超额达成。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间分布差异较大。区县组织管理平均得分11.4分(9-13.5分),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分工协调和问题整改等方面落实不到位;机构组织管理平均得分8.13分(2-10分),主要问题为制度建设和绩效工作落实不到位。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层面无扣分,机构平均得分8.62分(5-10分),得分在区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问题为预算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使用不合规。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形成分析框架。具体过程是通过研究整合相关卫生服务模型,构建了“供方影响因素-需方影响因素-项目政策目标”理论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系统收集影响因素建立分析框架。分析要素可以归纳为供方和需方两类,其中供方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度(配套政策、配套制度、项目设计)、资源保障(人力资源、项目经费、硬件设备)、组织保障(运行模式、部门协作、信息化建设);需方影响因素包括倾向特征(人口学、社会结构、健康信念)、促进资源(经济能力、社会组织)、健康需要(感知需要、评估需要、效果评价)。其次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通过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机构水平上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不同程度上受区县和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力资源(区县每千人护士数、区县每千人公共卫生人员和区县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硬件设施(区县基层卫生机构平均床位数)、项目经费(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组织保障(区县和机构组织管理得分)等供方要素与不同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与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均呈独立负相关。区县基层需方社会人口要素中,区县人均GDP和人口增长率与不同项目工作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区县人口密度和死亡率均是独立负向影响因素。机构层面需方要素中,效果评价(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均是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正向影响因素,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同时是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影响因素。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显着部分中介效应。在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资金管理得分、组织管理得分、医生满意度等供方变量影响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总效应中,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比例为50.30%~73.09%,居民知晓率的中介效应比例为13.04%~71.90%。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在影响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与机构供方变量间存在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高于全市平均值时,可以降低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档案数对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阻碍作用、增强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的正向促进作用、削弱医生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与建议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制度安排。项目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包括项目设计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2)项目建设保障要素落实不协同,包括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基层卫生资源保障水平不足;(3)组织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4)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影响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健康防控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这提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从政策建设角度进行系统性制度安排,完善项目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度设计,建立服务包动态调整机制,重视区县和机构间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保障,加强区县和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促进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2.建立项目落实的动态评估模型,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和管理工作执行中的问题。本研究从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核心、模块和要素三级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在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验证了“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的理论整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动态评估模型构建的工作基础。3.政府牵头建立供需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可有效提高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实证研究验证了区县和机构层面上人力资源、硬件设施、项目经费、组织保障等供方要素和社会人口、健康信念、效果评价等需方要素共同影响机构层面服务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进一步揭示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探析了供需双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路径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提示应该重视需方要素在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指标识别重点干预人群,切实提高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创新性1.本研究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本质出发,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系统梳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指标维度,构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既考虑了影响因素分析理论上的规范性,也考虑到了分析过程中变量的可变性,为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变量筛选工具,从方法学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本研究在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上对供需双方影响因素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测算,明确了供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直接作用路径和通过需方因素的间接影响路径,探讨了需方关键影响因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政策干预意义。这对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定者统筹卫生资源、制定干预策略、完善目标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局限性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考核评估问题发现和影响因素分析为例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虽具一定的代表性,但结论外推至客观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证分析时尽管对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级变量信息挖掘较为详尽,但区县和机构两个层面难以涵盖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涉及的全部影响领域。同时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不能够反映时序变化的影响,也可能会对本研究方法学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陈怡[4](2021)在《四川甘孜州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赵国妮[5](2020)在《基于CNKI的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的工作方针,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7年,《“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发布,再次强调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目前,人民健康已经被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健康促进和教育作为强有力的抓手和支撑,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作用。要想做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效地普及健康知识,更全面地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更有力地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课。研究目的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本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多角度综合分析,明确当前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探索其研究的热点、探明其研究的前沿方向。为后续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探寻当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存在的问题和局限,以期对健康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有所裨益。资料与方法本文以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选择高级检索,检索年限选择2012~2018年,选择“医药、卫生”的学科分类,数据库选择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以“健康教育”或“健康促进”或“健康普及”或“健康传播”或“健康素养”进行主题检索,为保证文献的学术性和代表性,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严格的二次筛选,剔除无关文献。最后共获得2314篇文献,作为此次研究的基础文献。本文分别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词频分析法、共词分析法、突变检测法和聚类分析法5种分析方法。首先运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2314篇本次研究基础文献的时间分布、刊发期刊情况、作者和机构的发文量。然后借助Cite Space软件,通过其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突变检测和聚类分析的功能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区图、作者共现图谱、机构共现图谱,对2314篇本次研究的基础文献做一个系统、规范的梳理。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并结合关键词频次与中心度来分析近七年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对热点图谱深度挖掘、探查那些具有高突现率的关键词作为研究的前沿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作者共现图谱、研究机构共现图谱来分析近七年来的高产作者、高产机构以及他们之间出现的学术共同体。主要结果现状: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研究文献的历年发文数量均持续在300篇上下浮动;研究文献共发表在372种期刊上,载文量在30篇以上的有12种,载文量在20篇以上的有21种,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57种;作者发文量最多的有7篇,只有一人,发文5篇的有3人,发文4篇的有11人,发文3篇的有11人。最大的合作学术共同体由14人组成,另有4人合作团队1个,3人团队2个,5个两人合作团队;发文在2篇及以上的机构一共有90家,发文在3篇及以上的机构一共有18家;发文最多机构的共发文16篇,其次各有一家机构发文11篇、8篇、7篇、6篇、5篇。机构大多都是单独发文,有8组机构是以两两合作的形式发文。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得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社区、慢性病、学生、艾滋病、健康促进、结核病、地方病、知晓率;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为健康教育、社区、艾滋病、老年、农村、影响因素、健康知识等。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共得到8个聚类群。研究前沿:通过突现关键词图谱,得到突现关键词,突现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染病、健康传播、高血压病、干预性研究、预防、儿童保健、预防控制、知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用、评价、手足口病、冠心病、社区高血压、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碘缺乏病、生活质量、社区居民。通过查看图谱数据,得到突现关键词的历史折线。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当前研究现状、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前沿主题这三个层面对7年间的健康教育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最终明确:健康教育研究文献在7年间的发文量比较均衡,刊发期刊种类比较多,比较杂;作者之间、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弱,研究内容较为松散,缺乏核心学术共同体,缺乏更有广度和深度的研究体系。7年间健康教育研究的八个热点领域是: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开展;健康素养的普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地方病、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干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控制等一级预防的干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对策、模式、存在问题。7年间健康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渐强型前沿,包括高血压病、干预性研究、传染病、知识、预防接种;一种是渐弱型前沿,包括艾滋病、评价、碘缺乏病。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研究应该加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一定的学术共同体,建立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体系。2.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并加强反馈。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让评价研究、干预性研究有更好的反馈和指导意义。3.对学生群体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关注需要继续加强。4.应加强加大对新媒体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应用研究。

李倩[6](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马永闯[7](2020)在《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政府为公民提供多项基础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是其中最基础、覆盖面最广的一项。预防接种服务按照类别可以分为一类和二类。其中,一类疫苗接种是预防接种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家推广的免疫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一类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国家儿童的健康水平,积极发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作用。然而,近几年频发的疫苗事件(如江苏金湖过期疫苗事件和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导致了社会的负面影响扩大,国家的疫苗预防接种服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公共形象。一类疫苗是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较大的社会正效应,完备的接种服务,可以提升国家整体的形象和提高社会的满意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经过多轮的商议修改,广泛采取社会各方面的建议,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各级政府和机构对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做了尝试和探索,但一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全流程全服务周期依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姑苏区一类疫苗接种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一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面临供应缺乏市场竞争、监管缺位、专业性和责任心欠缺和宣教体系缺少等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地从扩大一类疫苗生产商目录、加强政府监管、大力推进宣教体系建设和建立尽职专业预防接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思路与对策。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需要从多方面多渠道,站在全流程全周期的角度,顶层行动与基层落实同时抓,才能为国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疫苗及服务,把我国从“疫苗大国”变成“疫苗强国”。

孙辉峰[8](2020)在《中国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及趋势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我国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分布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接种人员人均日工作量及其影响因素,讨论我国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预防接种单位配置模式,为免疫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的服务人口数、服务周期、服务形式、服务半径,接种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工作年限以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剂次数等有关信息;通过历史资料纳入中国2004-2019年不同时期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调查或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指标不同分布进行描述和比较,并分析接种人员人均日工作量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于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填报。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国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共计84 063个。乡级集中接种单位、村级接种单位各占61.18%、38.82%;服务人口占比分别为95.14%、4.86%。服务形式为定点接种、定点与入户接种和入户接种的单位分别占82.93%、16.16%、0.91%,覆盖人口占比分别为93.07%、6.82%、0.1 1%;实施日接种、周/旬接种、月接种和月以上接种周期的单位构成比分别为40.76%、25.79%、33.28%、0.17%,覆盖人口数分别占68.07%、24.33%、7.58%、0.02%。乡级集中接种单位中,服务半径超过5km的城镇接种单位占比32.03%,乡接种门诊服务半径超过10km的占37.69%;城镇接种单位和乡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中位数分别为4.3km、10.0km。私立接种单位共计5 559个,占比为6.61%,乡级集中接种单位中该比例为4.99%,村级接种单位中该比例为9.18%。2.中国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共计231 435人,其中乡级集中接种单位接种人员占81.04%,村级接种单位接种人员占18.96%。接种单位平均接种人员数量为2.75人,村级、乡级单位分别为1.34人、3.64人;平均每万服务人口接种人员配比为1.66人,其中村级接种单位为6.48人,乡级集中接种单位为1.41人。接种人员以女性为主,比例为74.73%;年龄多处于30-40岁之间,占比为33.42%,乡级接种人员年龄多处于30-40岁(34.77%),村级接种人员年龄多分布在40-50岁(36.91%);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77.55%);护理专业人员最多(51.64%),其次为临床医学专业占28.72%,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6.34%,4698(2.03%)人无医学专业背景,其中乡级集中接种单位无医学专业背景的接种人员占0.44%,村级接种单位占8.82%;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接种人员比例为78.07%,乡级、村级单位分别为89.46%,29.40%。3.基层预防接种单位中,乡级单位信息化管理实施率为94.93%,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95.50%、98.72%、91.52%;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单位,能接入互联网的占99.58%,打印机、计算机等设备的配置率分别为96.24%和100.00%,计算机使用年限>6年的单位占69.57%,打印机使用年限>5年的单位占69.65%。全国基层接种单位信息化管理人员共85 071人,不会操作计算机或操作不熟练的人员占28.04%。4.人均日工作量超过30剂次的接种单位占29.05%,是否实施信息化、服务人口数、接种人员配比、接种单位属性、地区、服务周期是接种人员人均日工作量的影响因素。其中,服务人口数每增加1万人,人均日工作量平均增加11.07%(β=0.105,95%CI:0.101~0.109);服务周期越长,人均日工作量越大(周/旬接种:β=0.753,95%CI:0.734~0.773;月接种:β=2.363,95%CI:2.332~2.393;月以上接种:β=2.949,95%CI:2.425~3.473);接种人员配比低于1人/万人的单位人均日工作量更大(β=1.075,95%CI:1.057~1.093)。5.2004年、2013年、2017年、2020年中国接种单位分别为367 820个、203037个、141 310个、84 063个;2020年比2004年减少77.15%,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减少64.36%、88.25%、69.28%;2020年乡级集中接种、村级接种、入户接种的单位数比2004年分别下降14.29%、83.25%、99.35%。2006年、2013年、2017年、2020年全国接种人员分别为167 917人、173 777人、266968人、231 435人,东、中、西部地区接种人员构成分别从2006年的25.85%、33.62%、40.53%增加或减少至 2020 年的 31.08%、24.36%、44.56%;2020 年和 2006 年相比,乡级、村级接种单位的接种人员构成比分别增加49.73%、-49.73%。2006年、2013年、2017年、2020年全国平均每万服务人口接种人员配比分别为3.9人、3.8人、1.9人、1.7人,其中乡级人员数分别为2.7人、2.3人、1.3人、1.4人,村级人员数分别为4.9人、6.6人、6.3人、6.5人。结论:1.目前乡级集中接种单位占比为61.18%,东部、中部地区以乡级集中接种为主,西部地区村级接种仍占较大比重;32.03%的城镇接种单位和37.69%的乡接种门诊服务半径过大,10.80%的乡级集中接种单位和0.36%的村级接种单位服务周期过长,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2.接种人员配置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部分接种人员学历、职称偏低。3.接种单位信息化覆盖率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有待加强,信息化设备老化问题比较普遍;信息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逐渐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化工作能力不足情况。4.接种人员人均日工作量存在较大差异,29.05%的接种单位人均日工作量超过30剂次,人员配比低、服务频次低导致部分接种单位人均日工作量较大。影响接种人员人均日工作量的主要因素有服务人口数、接种人员数、服务周期。5.中国不同时期接种单位和人员发生了较大变化。村级接种单位大幅减少,乡级集中接种单位基本不变,村级接种人员构成大幅下降,乡级集中接种人员构成大幅上升;实施日接种和周/旬接种的单位占比逐渐增大,实施乡级集中接种服务的单位占比逐渐增大。

梁胜翔[9](2020)在《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2009年3月,我国启动实施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过去的10年多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和成效,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缺乏合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却成为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问题。因此,自2010年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然而,一系列研究表明,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不明确,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核心能力理论支撑。国际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已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模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以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能力模型所驱动。目前,国内尚未见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系统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对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并在建立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开发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项目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并为人员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1.研究地点选择: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和2016年的GDP情况,选择重庆市8个主城区和18个区/县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8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现场。2.定量研究:采用连续性抽样方法选取了1275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包括服务机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研究地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执业资格类别、工作岗位、工作经历、培训次数、培训需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沟通能力、流行病调查、需求评估、干预措施制定、满意度调查或评价项目开展效果、授课技能9个维度)。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一般情况、人员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城市与农村、主城区与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再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定性研究: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在所选研究地点基层卫生机构中抽取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领导以及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兼顾各个项目)进行个人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IDI),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个人深入访谈根据事先制定的半结构化访谈题纲来进行,领导的访谈题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相关信息(即本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质量以及稳定性)、对当前人员培训的现状、当前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培训需求。一线工作人员的访谈题纲内容包括他们对自身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他们对培训的参与情况,对当前培训的看法以及培训需求。所有访谈均在访谈对象所在卫生机构选择安静的办公室或会议室进行,每次访谈大约持续40-60分钟,在受访者的知情同意下,所有访谈均用录音笔进行了录音。最后,采主体框架分析法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分析。4.德尔菲法:本研究共选择了17名来自中国东部、西部、北部和南部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专家参加两轮Delphi咨询。在Delphi咨询之前,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议、岗位分析、专家会议等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初稿和咨询问卷。然后,经过2轮Delphi咨询构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中,一共调查1275人,其中有效问卷1244份,有效率为97.6%。调查对象中,57.9%来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34年龄段占38.7%,大部分(82.6%)为女性。学历以大专为主(62.3%),93.1%的调查者接受过医学院校教育,40.8%为护理专业,超过一半(54.6%)的调查对象职称为初级。工作5年以上的占36.7%,72.6%的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护士占56.9%,大多数(83.7%)之前没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经历,40.4%的人具有护理工作经历。一共纳入10个基层卫生机构的的10名领导和35名一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在10名领导中,超过一半(6位)是女性;超过一半的领导(6/10)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大多数领导(8/10)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上。在一线工作人员当中,超过一半(21/35)来自社区卫生中心,超过四分之三(27/35)是女性,绝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32/35)的年龄≤40岁,大多数(21/35)的工作年限不到3年。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现状:在卫生人力资源数量方面,所有基层卫生机构领导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及现有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缺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人力资源能力素质方面,一线工作人员和领导都均认为,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学历以大专以下为主)、职称低(以初级职称为主)。总体而言,在学历构成上,78.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在专业构成,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背景的人员占比低,41%以上的工作人员为护理专业出身,尤其是城市和主城区的基层卫生机构,护士占比将近50%。只有5.9%的工作人员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在职称构成上,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工作人员占比达80%,而副高职称仅占3%。多数一线工作人员认为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尤其在一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的服务项目(如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完全胜任的工作人员不到一半,而且大多数人员不胜任的原因是因为知识和技能都缺乏。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85%以上的工作人员在半年内最少接受过1次以上的培训。但是,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欠佳,培训并没有使人员能力得到根本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人员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安排人员参加培训;二是目前的培训没有很好地组织,层层培训导致培训内容重复。此外,专业性强的培训(如重性精神病和慢病管理)没有由专业机构承担;三是当前的培训通常集中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服务规范上,培训缺乏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培训。同时,由于培训缺乏需求评估,导致部分培训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四是目前的培训形式单一,通常只通过讲座进行,或者以会代训,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五是大多数培训时间太短,培训时间碎片化,不能系统提高知识和能力;六是培训师资不固定、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培训教材不统一,难以保证培训同质化。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需求评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的9个维度中,专业知识占91.3%,专业技能占84.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78.8%,沟通能力64.3%,干预措施制定41.6%。需求评估占33.2%,流行病学调查32.5%,满意度调查或项目开展效果评价27.9%,授课技能占26.7%。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上述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受专业背景、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类别以及工作岗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工作岗位是9个维度培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的建立:经过2轮Delphi咨询,建立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该框架由1个总功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公众健康),8个子功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社区健康监测与需求评估”、“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卫生应急管理”、“多部门协作”、“政策、规划制定与评价”)构成。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通过两轮Delphi咨询,构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该核心能力模型由3个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理念与价值观)、19个二级指标(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社区健康监测能力、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能力、政策和干预措施制定及实施和评价能力、健康管理能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及职业精神等)、60个三级指标(包括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居民健康状况及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能力、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技能、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社会动员技能、工作伙伴关系建立、项目管理能力、基本研究设计和实施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奉献精神等)和129项具体能力界定组成。研究结论重庆市基层卫生机构仍然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短缺、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以及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各有侧重。本研究所建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于核心能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奠定了基础,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改进培训项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目前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进一步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2.国家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3.以核心能力为导向,调整改革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4.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核心能力模型开发能力培训项目,开展基于核心能力模型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效果。

徐杨[10](2020)在《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我国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分级诊疗制度在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医疗卫生服务平衡化、就医秩序科学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推进分级诊疗的力度,但是医疗服务体系“倒三角”的形态并未完全扭转,“大医院拥挤,小医院冷清”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中重要载体之一,是落实基层首诊的重要支撑,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是构建规范有序的分级诊疗秩序的关键。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与分级诊疗制度对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使原本应该在基层得到诊疗的患者挤占了上级医院的资源。因此,从多维角度出发,研究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有效发挥和提升的因素,找出提升其服务能力的路径,对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良好就医格局,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理论为基础,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展开研究,聚焦分级诊疗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难点问题,提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理论分析,对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分级诊疗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研究,回顾解读了国家对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政策要求,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和实践;第四章是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分析了分级诊疗背景下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分别基于ISM解析结构模型和SEM结构方程对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首诊影响因素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进行了分析,以如何引导居民社区首诊和提高首诊满意度为导向,找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因素;第六章借鉴总结了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验;第七章针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基层首诊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双向转诊通道不顺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能力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医疗设备不齐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同度和知晓率低等问题,归纳提出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源下沉;着力优化能力素质,打造专业化队伍;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居民信任等四个方面八项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有效的拓展了研究维度,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入分级诊疗整体格局中,分别从管理者、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三个维度,通过解析结构模型对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构方程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进行研究,提高了对策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二、基层预防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层预防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入户接种
    1.1 入户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1.2 入户接种存在的问题
2 村卫生室集中接种
    2.1 村卫生室集中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2.2 村卫生室集中接种存在的问题
3 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3.1 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3.2 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存在的问题
4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4.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发展和应用效果
    4.2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存在的问题
    4.3 预防接种门诊的数字化建设
5 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
    5.1 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的发展
    5.2 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的应用
6 总结与展望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际研究
    2.2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内研究
    2.3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3.3 资料来源
    3.4 质量控制
    3.5 研究方法
    3.6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
    4.1 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考核结果
    4.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现状
    4.3 基本公卫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5.1 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5.2 关键知情人访谈
    5.3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5.4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
    6.1 研究对象的确定
    6.2 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6.3 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
    6.4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6.5 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研究方法学选择与应用
    7.2 基于研究发现有关问题的明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完善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措施的策略
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济南市)
附件2 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
附件3 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整理示例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CNKI的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目的
3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数据来源
        3.1.1 文献预检索
        3.1.2 文献筛选的准入标准和踢除标准
        3.1.3 文献筛选时间设定
    3.2 研究数据格式的设置
        3.2.1 应用软件介绍
        3.2.2 研究数据格式的转换
        3.2.3 Cite Space使用参数的设置
    3.3 应用方法介绍
    3.4 相关概念解析
        3.4.1 健康教育
        3.4.2 健康促进
        3.4.3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作用
        3.4.4 健康科普
        3.4.5 健康素养
4 结果分析
    4.1 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
        4.1.1 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4.1.2 研究文献的刊发期刊统计
        4.1.3 研究文献分类统计
        4.1.4 健康教育研究作者及其合作关系
        4.1.5 健康教育研究的机构及其合作关系
    4.2 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谱
        4.2.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4.2.2 关键词时区图
        4.2.3 关键词聚类图谱
    4.3 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的前沿内容
        4.3.1 关键词突现图谱
        4.3.2 前沿知识分析
5 讨论
    5.1 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
        5.1.1 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5.1.2 研究文献的刊发期刊统计
        5.1.3 研究文献分类统计
        5.1.4 健康教育研究作者及其合作关系
        5.1.5 健康教育研究的机构及其合作关系
    5.2 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
        5.2.1 研究热点的演变分析
        5.2.2 八个研究热点的分析
    5.3 2012~2018年健康教育研究的前沿分析
        5.3.1 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5.3.2 前沿知识分析
    5.4 局限和不足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2 分级诊疗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2.4 医疗机构
        1.2.5 医联体
        1.2.6 卫生资源配置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6 创新性与不足
        1.6.1 创新性
        1.6.2 不足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1 美国
        2.1.2 英国
        2.1.3 日本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2.1 古巴
        2.2.2 泰国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2.3.1 特点
        2.3.2 经验启示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4.2 建议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案例研究法
        (三) 比较研究法
        (四) 数据分析法
        (五) 归纳总结法
    四、研究内容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 疫苗
        (二) 一类疫苗
        (三) 一类疫苗预防接种
        (四) 国家免疫计划
    二、相关理论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政府治理理论
        (三) 责任政府理论
第二章 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分析——以苏州姑苏区为例
    一、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分析
        (一) 预防接种市场供应现状
        (二) 预防接种监管现状
        (三) 预防接种服务现状
        (四) 预防接种服务接种者现状
    二、苏州市姑苏区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分析
        (一) 苏州市姑苏区一类疫苗接种服务基本情况
        (二) 苏州市姑苏区优化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的措施与成效
第三章 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一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预防接种供给市场缺乏竞争
        (二) 预防接种服务监管缺位
        (三) 预防接种单位专业性和责任心缺失
        (四) 预防接种服务接种者意识缺少
    二、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预防接种供应市场没有形成进退机制
        (二) 预防接种服务监管工作不到位
        (三) 预防接种服务缺乏健全考核机制
        (四) 预防接种缺少良好的预防接种知识体系
第四章 国外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经验与启示
    一、德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经验
    二、日本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经验
    三、新加坡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经验
    四、国外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完善疫苗生产环节监管
        (二) 规范疫苗运输安全
        (三) 构建疫苗不良反应系统
        (四) 加强优质疫苗引进
第五章 改善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的对策
    一、严格生产审批制度,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一) 鼓励新药研制,严格上市监管
        (二) 有序扩大生产者目录,引入市场竞争
        (三)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四) 完善冷链系统
    二、明确监管主体,加强行政监督队伍建设
        (一) 建设监管队伍,加大全程监管力度
        (二) 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接种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 加大社会参与,改善接种服务治理
    三、健全接种流程和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一) 优化接种单位接种流程,形成操作规范
        (二) 将接种服务纳入到接种单位的绩效考核
    四、搭建全社会预防接种宣教体系
        (一) 加大预防接种宣教体系的人力财力投入
        (二) 打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
        (三) 引入第三方组织,提升宣传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中国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及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资料来源
    4 相关定义
    5 质量控制
    6 数据分析
    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预防接种单位
        1.1 接种单位数量
        1.2 不同省份接种单位分布
        1.3 乡镇接种单位分布
        1.4 单位属性
        1.5 服务形式
        1.6 服务人口
        1.7 服务周期
        1.8 服务半径
    2 预防接种人员情况
        2.1 接种人员数量
        2.2 接种人员基本情况
        2.3 接种人员配比
        2.4 平均接种人员数
    3 乡级单位信息化
        3.1 乡级单位信息化实施情况
        3.2 信息化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4 接种人员人均日工作量影响因素分析
        4.1 单因素分析
        4.2 多因素分析
    5 不同时期接种单位和人员变化
        5.1 预防接种单位
        5.2 预防接种人员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接种服务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9)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相关理论探讨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现状及需求评估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框架构建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10)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关于分级诊疗的研究
        1.5.2 关于社区首诊的研究
        1.5.3 关于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研究
        1.5.4 关于医疗服务质量及就医满意度的研究
    1.6 研究述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分级诊疗
        2.1.2 医疗卫生服务
        2.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服务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2 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理论
第三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研究
    3.1 分级诊疗及基层首诊相关政策梳理
        3.1.1 政策回顾
        3.1.2 政策解读
        3.1.3 总结与评价
    3.2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分析
        3.2.1 “过滤网”作用
        3.2.2 “分类筛选器”作用
        3.2.3 “兜底安全网”作用
    3.3 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现状研究--以宝山区为例
    4.1 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研究
        4.1.1 案例选取原因分析
        4.1.2 基本情况分析
        4.1.3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情况分析
    4.2 分级诊疗视角下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题研究
        4.2.1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效果不佳
        4.2.2 政府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4.2.3 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2.4 医疗环境和设备存在短板
        4.2.5 原因分析
第五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首诊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首诊意愿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
        5.1.1 解析结构模型简介
        5.1.2 构建模型
        5.1.3 模型结果分析
    5.2 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研究
        5.2.1 调查数据
        5.2.2 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
        5.2.3 模型结果分析
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6.1 国外经验
        6.1.1 英国模式
        6.1.2 德国模式
        6.1.3 美国模式
    6.2 国内经验
        6.2.1 全科(家庭)医生工作室
        6.2.2 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6.2.3 以强基层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
    6.3 国内外经验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 分级诊疗视角下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7.1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
        7.1.1 提高政府对强基层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政府主导力度
        7.1.2 把落实社区首诊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重点,提高双向转诊便利性
    7.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源下沉
        7.2.1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
        7.2.2 加快“智慧医疗”建设,破解资源下沉难题
    7.3 着力优化能力素质,打造专业化队伍
        7.3.1 提高待遇强化培训,全面优化队伍整体水平
        7.3.2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7.4 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居民信任
        7.4.1 主动深入社区宣传,提升社区居民认同度及知晓率
        7.4.2 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契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进社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相关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基层预防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综述[J]. 雷红,曹玲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4)
  • [2]四川甘孜州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D]. 陈怡.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D]. 刘铁诚. 山东大学, 2021(12)
  • [4]四川甘孜州婴幼儿预防接种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D]. 陈怡.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基于CNKI的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D]. 赵国妮. 山东大学, 2020(02)
  • [6]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我国一类疫苗接种服务现状研究 ——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D]. 马永闯. 苏州大学, 2020(03)
  • [8]中国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及趋势研究[D]. 孙辉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9]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D]. 梁胜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10]分级诊疗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徐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初次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