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

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瑶瑶[1](2021)在《依恋风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失志及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索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在MHD患者的依恋风格与其失志及PTG间的平行中介作用,旨在为制定基于患者依恋风格的个性化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了实证研究依据。方法:方便抽样选取在济南市某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室行MHD治疗的301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简化修订版亲密关系体验量表、自我同情量表。数据分析在SPSS 25.0及AMOS 23.0中进行。本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分层线性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MHD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信息301例MHD患者中,男性患者共176例(58.5%)、女性患者125例(41.5%);MH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98±14.31岁;婚姻状况为已婚的MHD患者占79.1%,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及以上的患者占25.9%。职业状况为在职的患者占30.6%。样本中MHD患者的透析时间跨度为4个月至20.8年。有肾移植经历的MHD患者占6.4%。2.MHD患者的失志与PTG的状况MHD患者失志的总平均分为37.52±13.32分,20.6%的MHD患者存在重度失志现象,62.5%的MHD患者存在中度失志现象,还有16.9%的MHD患者不存在或存在轻度的失志现象。MHD患者PTG的总平均分为58.94±12.28分,处于中等水平。3.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对MHD患者失志得分的影响MHD患者的失志水平在不同婚姻状况、自感家庭经济负担、就业状况以及是否有肾移植经历上存在显着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年龄越小,失志水平就越高(r=-0.28,P<0.001);合并症数量越多,其失志水平越高(r=0.21,P<0.001)。4.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对MHD患者PTG得分的影响MHD患者的PTG水平在不同的婚姻状况、自感家庭经济负担、文化程度及就业状况上存在显着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合并症数量越多,其PTG水平越低(r=-0.19,P=0.001)。5.MHD患者失志与PTG的影响因素以失志为因变量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负担(β=0.096,P<0.05)、肾移植经历(β=0.071,P<0.05)、合并症数量(β=0.085,P<0.05)、依恋焦虑(β=0.180,P<0.001)和消极自我同情(β=0.518,P<0.001)对MHD患者的失志水平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自我同情(β=-0.184,P<0.001)对MHD患者的失志水平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以PTG为因变量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自我同情(β=0.391,P<0.001)与合并症数量(β=-0.143,P<0.01)分别对MHD患者的PTG有显着的正向及负向预测作用。6.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的失志与PTG的作用机制以失志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失志的直接效应不显着,但间接效应显着(β=0.426,P<0.001),消极自我同情在MHD患者的依恋焦虑与失志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不显着。MHD患者的依恋回避对其失志状况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不显着。以PTG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PTG的直接效应不显着,但间接效应显着(β=-0.098,P<0.05),积极自我同情在MHD患者的依恋焦虑与PTG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消极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不显着。MHD患者的依恋回避对其PTG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不显着。结论:1.MHD患者的失志状况不容乐观,其PTG水平也有待提高。2.MHD患者的依恋焦虑与消极自我同情是其失志状况的危险因素,积极自我同情是患者失志状况的保护因素。MHD患者的积极自我同情是患者PTG的促进因素。3.消极自我同情可以完全中介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失志的影响,积极自我同情可以完全中介MHD患者的依恋焦虑对其PTG的影响。

崔艳秋[2](2021)在《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通过对血液透析失眠患者实施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探讨其改善失眠的效果。2.通过规范的科学研究探讨,验证芳香疗法联合中医护理技能协同治疗疾病的可能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州地区某三甲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个月且中西医诊断为失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芳香组采用芳香疗法,推拿组采用经穴推拿,联合组采用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每周干预3次,共干预4周。观察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生理及生化检查等指标变化,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检验标准,评价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基线比较: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来源、婚姻状况、医保类型、经济收入、吸烟、饮酒、病程、合并其他疾病、透析年限、透析频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生理生化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白蛋白、磷、钙、甲状旁腺激素、肌酐和尿素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SQI量表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PSQI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芳香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在PSQI量表各成分和总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PSQI评分比较,PSQI量表各成分和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芳香组与联合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组与推拿组在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联合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西医临床疗效:本研究干预前后总体有效率为83.33%,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组分别与芳香组和推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有效率为100%;芳香组与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数值上看,推拿组干预有效率(86.67%)大于芳香组(63.33%)。4.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各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三组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与芳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推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组与推拿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临床疗效:本研究干预前后总体有效率为76.67%,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组分别与芳香组和推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有效率为100%。芳香组与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数值上看,推拿组干预有效率(70%)大于芳香组(60%)。6.生理及生化指标比较:(1)组内比较:各组干预前后比较,芳香组、推拿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组、推拿组在白蛋白、铁蛋白、磷、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肌酐和尿素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白蛋白、铁蛋白、磷、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三组干预后除心率方面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心率,联合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芳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组与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芳香疗法、经穴推拿、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法均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睡眠质量,但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法疗效最佳,而经穴推拿法优于芳香疗法。2.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在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临床疗效方面与单纯使用芳香疗法和经穴推拿法相比,具有更明显优势,而经穴推拿优于芳香疗法。3.三种干预方式与血液透析治疗均具有协同效果,且三种干预方式对研究对象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除心率外效果大致相当。

庞礴[3](2021)在《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研制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困扰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评价及初步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困扰量表的研制,参考国际患者报告量表研制方法,主要包括条目池的形成、预试量表形成、临床调研、条目筛选、信度效度测评五个部分。(1)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患者访谈、专家咨询等手段获取条目,并加以分析形成条目池。(2)以Delphi专家函询法对条目池进行筛选,将条目池中各项目背对背发往全国范围内多个血液净化中心专家进行重要性评分,并对专家的熟悉程度进行统计,经筛选后形成预试量表。(3)临床调研阶段调查北京地区3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中的3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1个月后从中随机选取50位患者进行量表的复测。(4)对调研结果采用分布考察法、变异系数法、区分度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对条目进行不同角度的判定,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并将保留的条目划分为5个维度。(5)量表的信度、效度考评主要运用克朗巴赫系数法、相关系数法、验证性因子分析法进行,最终形成正式量表。第二部分是应用研制的正式症状困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探讨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证候与症状困扰的关系,作为量表的初步应用。临床研究中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等基本信息,指导患者填写正式量表,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将上述信息整理分析,探讨其中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形成条目池共51个条目,经Delphi法专家函询形成40个条目的预试量表。临床调研后经过统计分析和核心小组讨论,删除9个条目。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10个主成分,并根据主成分内容将31个条目划分为5个维度。以克朗巴赫系数、半分信度考评,结果显示,总量表克朗巴赫系数为0.85,折半信度为0.832,重测信度为0.961,均大于0.8,表明量表有较好的信度。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条目与所属维度的载荷介于0.325-0.708之间,拟合度尚可接受,即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5个维度的区分效度良好。第二部分收集患者数据300例,平均年龄60.08±11.90岁,平均透析龄72.63±56.54岁,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104例,肾小球肾炎94例,高血压肾损害47例,多囊肾20例,间质性肾病15例,其他病因20例。证候分布中,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35.3%,其余依次为脾肾阳虚证32.0%,气阴两虚证20.7%,阴阳两虚证7.3%,肝肾阴虚证4.7%;兼证最多为湿热证,占37.7%,其余依次为湿浊证35.3%,血瘀证20.0%,水气证4.3%,风动证2.7%。本证的分布特点为:老年组(≥60岁)患者本证分布与中青年组(18-59岁)患者的证候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老年组脾肾阳虚比率最高,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率较中青年组高。透析120个月组的证候分布与透析0-24个月、61-120个月组有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统计表明,透析10年以下的患者脾肾气虚证最多,透析10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率较透析不足10年的患者增加。不同原发病中,肾小球肾炎组和高血压肾病组的证候分布与糖尿病肾病的本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本证为脾肾阳虚证最多,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脾肾气虚证最多。不同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平均年龄最小。兼证的分布特点中,不同性别、不同透析龄的兼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18-40岁)的兼证分布相较于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青年组湿浊证最多,中年组和老年组均湿热证较多。原发病为多囊肾、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组的证候分布与糖尿病肾病组有显着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湿热证最多,其余三组均为湿浊证最多。症状困扰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症状困扰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本研究研制的量表总分受年龄影响较小。女性患者症状困扰较男性患者重(P<0.05),透析60个月以内的患者症状困扰得分显着低于透析60个月以上者(P<0.01),其中差异体现在脾胃不和与阴虚风动维度(P<0.05)。证候与症状困扰的特点,本证为脾肾气虚的症状困扰得分显着低于其他本证组(P<0.01),即脾肾气虚证患者的症状困扰得分最低。不同维度中,仅阳气虚衰维度呈现出显着差异,脾肾阳虚组与阴阳两虚组在阳气虚衰维度的症状困扰显着高于脾肾气虚组(P<0.01)。不同兼证的症状困扰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包含5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量表整体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2.患者的症状困扰程度与患者的证候、性别、透析龄有关。3.量表的维度以中医证候角度命名,量表的结构与中医理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卢棉[4](2021)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比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影响,旨在为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231例尿毒症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对比观察对象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病、透析方式、检验指标、临床因素等。结果:(1)一般情况:性别:共纳入231例透析患者,男性患者152例(65.80%),女性患者79例(34.20%)。本研究中,男性的HD患者再入院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两组再入院患者平均年龄48.01±13.46岁,纳入研究的PD患者平均透析年龄(44.93±12.98岁)偏小于HD组患者(49.98±13.4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年组再入院透析患者较多,约占总研究病例的50.22%。体重、血压:初入院透析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无明显差异,HD组及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透析性高血压。HD组经透析治疗后,体重较前下降,而血压无明显改变。而PD组患者透析后,体重较初入院透析前增长,收缩压则较前下降。(2)原发病:231例再入院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原发病病因主要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118例(51.0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38例(16.45%),高血压肾病24例(10.38%),痛风性肾病13例(5.63%)。(3)透析方式:纳入的231例患者中,HD组患者141例(61.04%),PD组患者90例(38.96%),HD组患者再次入院时间间隔较PD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多在90天以上再入院,约占总研究病例的72.34%。(4)检验指标:经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血清磷浓度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均较初次透析前下降,而胱抑素-C(cystatin-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钙浓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较初次透析前上升。HD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较前提升,血清钾浓度平均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D组治疗后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5)临床因素:纳入研究的141例H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纳入研究的90例P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PD相关性腹膜炎)、水肿等。HD组感染、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D组,而HD组通路异常的发生率较PD组高。结论:(1)性别、年龄是影响透析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之一。(2)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是H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而肺部感染、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P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范炯同[5](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根据存在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制定延缓患者衰弱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5月至10月便利选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量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8人,回收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8.29%。对460例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 4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无衰弱者146例(31.74%)、衰弱前期者177例(38.48%)、衰弱者137例(29.78%)。衰弱的各指标中疲乏和阻力感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8.91%和37.8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态、锻炼身体、腹部肥胖、多重用药、原发病、合并其他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不同合并症指数得分和是否存在抑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等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中的疾病情况与睡眠质量中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各维度间不相关(P>0.05),衰弱总分和其余维度与睡眠质量总分和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5);衰弱总分及各维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和主观营养状况总分与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间均呈负相关(P<0.05)。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主观营养状况、抑郁和社会支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疲乏是其衰弱的主要表现,提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透析患者疲乏的问题。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得分、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主观营养状况、抑郁和社会支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医疗卫生行业应关注患者上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延缓其衰弱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姚晨思[6](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存期限的延长,患者疲乏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疲乏是血透患者报告的最普遍的临床症状,不仅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导致全因死亡率、病因特异性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住院率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疾病预后。尽管近年来在血液透析领域对血透患者疲乏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至今尚无针对疲乏的临床干预指南。因此,如何积极预防、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MHD患者疲乏的问题日益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研究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分析维持性血透疲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疲乏状况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及疲乏的影响因素,以期在临床中对该病能做到密切关注、早期识别,同时为未来中医药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个体化治疗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提供一定临床参考依据,进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根据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患者进行疲乏评估并系统地收集MHD疲乏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指标资料,分析MHD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疲乏状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并联系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共纳入MHD疲乏患者172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约为1.36: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60-89岁组(老年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14±13.09)岁,透析龄分布以60-120个月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纳入患者的平均透析龄为66.88±57.78个月,绝大部分患者透析频率为3/w,排在前三位的原发病依次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本次研究纳入的MHD疲乏患者以已婚、退休、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的人群为主。本研究纳入的172例MHD疲乏患者总体疲乏状况多为中、重度水平,其中轻度疲乏10例,中度疲乏103例,重度疲乏59例,平均疲乏总评分为(5.48±1.48),各维度疲乏评分由高到底依次为行为维度、感知维度、情感维度、认知维度。2中医证候分布特点172例MHD疲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中本虚证型由多至少依次为脾肾阳虚证51例、脾肾气阴两虚证46例、肝肾阴虚证31例、脾肾气虚证27例、阴阳两虚证17例,标实证型由多至少依次为血瘀证82例、湿热证44例、湿浊证24例、风动证13例、水气证12例,其中135例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兼夹标实证数目可为1~2个,37例患者表现为单纯本虚证,未见单独表现为标实证候者。本次研究统计分析MHD疲乏患者不同中医本虚证候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中的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布中,男性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女性患者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同居首位,其次为肝肾阴虚证。根据患者年龄将MHD疲乏患者分为青中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青中年组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老年组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在MHD疲乏患者3种主要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本虚证候中脾肾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高,高血压肾损害以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3疲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不同本虚证候在疲乏程度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疲乏患者中,脾肾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高(50.00%、31.07%),重度疲乏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为35.59%,其次为肝肾阴虚证为18.64%。不同虚证证候患者疲乏评分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平均疲乏评分为(5.76±1.46),阴阳两虚证患者平均疲乏评分为(5.89±1.23),均高于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疲乏评分(P<0.05)。不同标实证在疲乏程度的分布中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MHD疲乏患者兼夹湿热证、风动证患者的疲乏评分分别高于不兼夹该类标实证患者(P=0.036,P=0.017)。单纯本虚证与虚实夹杂证患者在不同疲乏程度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本虚证患者在轻度疲乏患者中所占比例(70.00%)显着高于在中、重度疲乏,虚实夹杂证患者在重度疲乏中所占比例最高为88.14%,在中度疲乏中所占比例为77.67%,虚实夹杂证患者的疲乏评分高于单纯本虚证(P<0.05)。不同虚证证候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中医症状积分最低为(28.30±9.23)分,均低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患者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为(32.22±13.11)分,低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0.05),轻度疲乏患者的平均中医症状积分最低为(16.80±5.43),均低于中、重度疲乏患者(P<0.01)。4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性别、透析龄、透析频率、婚姻状况、主要原发病在不同疲乏程度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在不同疲乏程度分布中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8,P=0.003,P=0.002)。年龄方面,患者轻度疲乏患者平均年龄为(49.10±13.30),中度疲乏患者平均年龄为(60.61±13.41),重度疲乏患者平均年龄为(63.10±12.50),两两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状况方面,患者中退休的人数最多,在中、重度疲乏程度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疲乏患者,在职患者在轻度疲乏中所占比例最多(50%),明显高于在中、重度疲乏中所占比例。文化程度方面,轻度疲乏患者以大学文化水平所占比例最高(80%),显着高于在中、重度疲乏中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疲乏评分高于非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患者与非合并患者的疲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选取MHD患者部分临床常规监测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BUN、HB、Ca、P、Ca×P、SF、iPTH、TG、CHO、GLU、K、Na、Cl、HCO3-、Kt/v 在不同疲乏程度患者分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cr、UA、ALB在不同疲乏程度患者分布中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轻度疲乏患者的UA平均水平最高为(507.30±87.88)umol/L,均高于中、重度疲乏患者(P<0.01),重度疲乏患者Scr平均水平最低为(798.81±235.37)umol/L,均低于轻度、中度患者Scr平均水平(P<0.05),轻度疲乏患者ALB平均水平最高为(40.76±1.47)g/L,中度疲乏患者为(39.27±2.68)g/L,重度疲乏患者为(38.01±2.30)g/L,重度疲乏患者ALB水平均低于轻、中度患者(P<0.05)。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MHD患者疲乏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方程中的自变量为ALB、在职、虚实夹杂证、脾肾气阴两虚证、合并糖尿病(P<0.01),提示患者ALB水平、在职、脾肾气阴两虚证与患者的疲乏评分呈负相关,合并糖尿病、虚实夹杂证与患者疲乏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单一本虚证,其中本虚证证候以脾肾阳虚证和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主要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为主。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程度多为中、重度,行为维度和感知维度评分较高,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Scr、UA、ALB与疲乏程度有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疲乏评分与ALB水平、在职、脾肾气阴两虚证呈负相关,与合并糖尿病、虚实夹杂证呈正相关。临床应更加关注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疲乏情况,密切监测ALB水平,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疲乏水平。3.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程度中,轻、中度疲乏患者的本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重度疲乏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本虚证为脾肾气阴两虚的患者疲乏评分低于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中合并湿热证、风动证患者的疲乏评分更高,单一证候患者疲乏评分低于虚实兼夹证。轻度疲乏患者的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低于中、重度疲乏患者,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低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临床中及时识别和干预血透患者疲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

刘慧敏[7](2020)在《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为MHD失眠患者提供简、便、灵、验的护理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某三甲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尾数单数者为观察组(n=32),尾数双数者为对照组(n=32)。两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干预期间两组禁用催眠药物,均行常规透析治疗,其余降压、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调节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按原方案进行。将观察组患者纳入创建的研究课题微信群,定期发布透析相关知识,随时关注群内患者问题,及时对症处理。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肾、心、脾为主穴,配穴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症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内分泌;肝郁化火型加肝、肝阳;痰瘀互结型加百灵2、胆、内分泌;心脾两虚型加胃、胆;阴虚火旺型加肝、内分泌;心胆气虚型加胆;高血压者加耳后降压沟。用探棒轻压选取穴位,寻找敏感点并作标记,75%酒精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贴好,3-5天两耳交替更换。每日辰时(9时)、午时(12时)及酉时(19时)按压耳豆3次,每次按压时间约3-5分钟,2周为1疗程,共做2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透析护理宣教。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F-36)及血液透析知识水平问卷进行测评。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SQI统计分析: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六个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睡眠时间方面有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四个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在睡眠效率方面亦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对照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日间功能方面有差异(P<0.05)。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F-36)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指标有显着差异(P<0.01),躯体疼痛方面有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三个指标有显着差异(P<0.01),在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等三个指标有差异(P<0.05)。组间对照:生理机能、情感职能指标有差异(P<0.05)。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得分干预后自身及组间对照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自身对照: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后均有显着差异(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无差异(P>0.05);组间对照: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P<0.01),收缩压有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PSQI总分差值、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及血液透析知识水平得分差值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失眠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34.38%,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各中医证型分析,择时耳穴压豆对各证型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其中对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疗效尤为显着,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结论:1.择时耳穴压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对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疗效更为显着;2.择时耳穴压豆对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有明显提高且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水平,对舒张压降压效果更明显;3.通过应用微信平台健康宣教信息的推送,提高了患者对透析知识认知的水平,增加了对耳穴压豆治疗的依从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心身舒适,提高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其优势在于:①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技术优势,体现出辨证施护治疗与时辰的相关性,有事半功倍的特点;②目前此类研究临床较少,且操作简便易廉、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并能广泛推广。

厉淑荣[8](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制订特异性的干预措施提供证据支持,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1.本部分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应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03月-10月济南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就医情况调查表,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Herth希望水平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涉及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等。2.本部分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2月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文献分析和预访谈设计访谈提纲,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患者角度深入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影响因素。应用Nvivo 11.0软件,按照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1.在2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为233例,延迟建立发生率为85.98%(233/271)。其中,延迟建立时间最短的是0.18月,最长者为7.87个月,四分位间距为(3.27,6.67)个月。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水平、健康素养水平、家庭内源性支持、家庭外源性支持及希望水平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水平、健康素养水平、家庭内源性支持、家庭外源性支持及希望水平11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这些因素可解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29.70%的变异。4.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共提炼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4个主题(知识储备、疾病治愈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维持健康能力)及11个亚主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发生率为85.98%,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水平、健康素养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等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提示应该从疾病的知识储备、疾病治愈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系统、维持健康能力等几个方面特异性的制订干预措施,以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的现状。

李格[9](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的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合并。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7月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并追溯纳入研究、主题相关研究和综述的参考文献。用NoteExpress软件管理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查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后,用RevMan 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34篇队列研究,36篇病例对照研究,由于两类研究合并效应值不同,因此分别进行合并,将16个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Meta分析结果如下:1.护理相关因素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的患者[OR(95%CI)=2.78(1.604.80),P<0.05];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透析中未发生低血压的患者[OR(95%CI)=3.27(2.304.64),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RR(95%CI)=0.88(0.840.92),P<0.05]。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和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其保护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2.透析相关因素高位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低位内瘘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RR(95%CI)=1.12(0.851.48),P>0.05]、[OR(95%CI)=1.16(0.731.83),P>0.05];端侧吻合方式与非端侧吻合方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OR(95%CI)=0.73(0.531.01),P>0.05],经敏感性分析,其结论[OR(95%CI)=0.69(0.480.98),P<0.05]与原结论有差异,结果不稳定。可能与研究Huijbregts 2007的比较方式不一致有一定关系,且由于此因素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同侧导管置入史的患者与对侧导管置入史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RR(95%CI)=1.38(0.762.51),P>0.05];血液透析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低于血液透析后建立内瘘的患者[RR(95%CI)=0.77(0.650.91),P<0.05],血液透析前建立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保护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3.患者个人因素年龄因素与内瘘失功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R(95%CI)=1.01(1.001.02),P<0.05],高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低龄患者[RR(95%CI)=1.37(1.201.57),P<0.05];女性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男性患者[RR(95%CI)=1.19(1.111.28),P<0.05]、[OR(95%CI)=1.38(1.211.58),P<0.05];吸烟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不吸烟患者[RR(95%CI)=1.50(1.191.90),P<0.05];高凝状态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OR(95%CI)=4.21(1.939.18),P<0.05];动脉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未动脉钙化的患者[RR(95%CI)=1.53(1.281.83),P<0.05]。高龄、女性、吸烟、高凝状态和动脉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4.合并症因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RR(95%CI)=1.21(1.191.24),P<0.05]、[OR(95%CI)=2.28(1.623.20),P<0.05];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非高血压患者[RR(95%CI)=1.27(1.031.56),P<0.05]、[OR(95%CI)=1.70(1.092.64),P<0.05];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RR(95%CI)=1.02(0.861.22),P>0.05]、[OR(95%CI)=1.56(0.952.58),P>0.05];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未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RR(95%CI)=1.31(1.121.53),P<0.05]、[OR(95%CI)=2.62(1.235.59),P<0.05]。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论: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相关的16个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透析中低血压、患者高凝状态、动脉钙化、服用他汀类药物、AVF建立时间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相关性,高龄、女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透析中低血压、高凝状态、动脉钙化是其危险因素,服用他汀类药物、血透前建立AVF是其保护因素,内瘘位置、同侧导管置入史和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与内瘘失功无关,其中吻合方式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经敏感性分析,结果不稳定,尚待进一步研究。

龚琛[10](2020)在《镜像理论指导下的康复锻炼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瘘术后内瘘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术后到术后三个月期间,及时开展以镜像理论为指导的康复锻炼结合传统健康宣教,研究其对患者术肢活动能力、透析静脉压、内瘘血管直径、桡动脉血流量及内瘘首次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确诊为终末期肾病、满足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1](第一版),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手术部位均为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均采用端侧吻合;双上肢能进行相应康复训练无明显功能障碍及残疾,头静脉直径≥2.5mm,桡动脉直径≥2.0mm;意识无障碍,能准确理解并重复健康宣教内容;愿意配合研究且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有各种急性感染的患者;痴呆患者;研究期间发生病情恶化,转为做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自行退出的患者。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选取90例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选取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选取的4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际完成研究85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42例),5例患者退出研究和失访。对照组:给患者做常规康复锻炼相关的健康宣教。实验组:首先成立由康复治疗师、肾内科医生、超声科医生及护士组成的镜像康复锻炼小组,组内成员共同学习、探讨后,共同制定以镜像康复锻炼为特点的健康指导方案,先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如运动方法的演示、运动器材的介绍与使用方法、镜子的摆放等实施细则,并进行相应考核。在护士学习、掌握镜像康复锻炼的健康教育方案后,从术后24小时开始,在与对照组一致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采取以护士为主对患者进行以镜像功能训练为基础的现场讲解、示范及远程视频指导。住院时每天现场运动指导,出院后远程视频监督每日康复训练及指导。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期结束后,收集指标包括: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由康复技师进行的患者术侧肢体活动能力评估;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由超声科医生对患者内瘘血管直径和桡动脉血流量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由护士记录患者内瘘首次使用时间;由护士记录患者首次透析时、观察期结束时的透析静脉压。统计学方法:(1)组内不同时间点(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的术肢活动能力评分(分)、内瘘血管直径(mm)、桡动脉血流量的比较(m L/min),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首次透析时、观察期结束时)的透析静脉压(mm Hg)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2)同一时间点的两组间(实验组、对照组)的术肢活动能力FMA评分(分)、内瘘血管直径(mm)、桡动脉血流量(m L/min)、内瘘首次使用的时间(天)、透析静脉压(mm Hg)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2)术肢活动能力FMA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时间和组间时间交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397,P组间=0.037;F时间=48.235,P时间<0.001;F交互=6.957,P交互=0.001)。术后当天,两组患者术肢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2±10.63 vs 46.72±9.28,t=0.740,P=0.462),基线具有可比性;术后1月、术后3月,实验组的术肢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7±9.25 vs 51.45±11.33,t=2.264,P=0.026;62.48±8.21 vs 57.48±10.27,t=2.476,P=0.015)。(3)术后内瘘血管直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时间和组间时间交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995,P组间=0.008;F时间=95.342,P时间<0.001;F交互=12.524,P交互<0.001)。术后当天,两组患者内瘘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2±0.84 vs 3.80±0.92,t=0.418,P=0.677),基线具有可比性;术后1月、术后3月,实验组的术后内瘘血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1.03 vs 4.46±1.12,t=2.355,P=0.021;6.42±1.23 vs 5.67±1.20,t=2.846,P=0.006)。(4)术后桡动脉血流量: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时间和组间时间交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778,P组间=0.002;F时间=127.993,P时间<0.001;F交互=25.806,P交互<0.001)。术后当天,两组患者桡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4.22±203.48 vs 722.10±225.52,t=1.456,P=0.149),基线具有可比性;术后1月、术后3月,实验组的桡动脉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0.51±278.36 vs930.46±252.33,t=3.299,P=0.001;1556.42±387.12 vs 1313.20±356.49,t=3.014,P=0.003)。(5)手术结束至内瘘首次使用的时间间隔: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至内瘘首次使用的时间间隔为(34.09±7.6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20±8.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5,P=0.004)。(6)透析静脉压:首次透析时,两组患者的透析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16±33.49 vs 163.57±35.30,t=0.725,P=0.471),基线具有可比性。观察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透析静脉压均明显降低,并且实验组的透析静脉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7.89±6.91 vs 18.88±5.37,t=6.721,P<0.001),实验组透析静脉压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27±26.58 vs 144.69±30.42,t=2.325,P=0.023)。结论:在镜像理论指导下术后早期开展非手术侧肢体的康复锻炼和相应健康指导,不仅加快了自体动静脉手术患者术侧肢体活动能力恢复进程,而且增大内瘘血管内径及桡动脉血流量,降低透析静脉压,显着缩短动静脉内瘘手术结束至内瘘首次使用的时间间隔。

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依恋风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MHD患者失志状况的研究综述
        2.1.1 失志的概念
        2.1.2 失志的测量工具
        2.1.3 失志的研究现状
        2.1.4 失志的影响因素
    2.2 MHD患者创伤巵成长的研究综述
        2.2.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2.2.2 PTG的测置工具
        2.2.3 PTG在MHD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2.2.4 MHD患者PTG的影响因素
    2.3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伦理考虑
    3.4 质量控制
    3.5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4.1.1 简化修订版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1.2 自我同情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1.3 中文版失志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1.4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 MHD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
    4.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消极自我同情、失志与PTG的得分情况
    4.5 MHD患者失志的得分在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
    4.6 MHD患者的PTG得分在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
    4.7 MHD患者失志及PTG的影响因素分析
        4.7.1 MHD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分析
        4.7.2 MHD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失志及PTG作用机制
        4.8.1 依恋风格、积极与消极自我同情、失志与PTG的相关性分析
        4.8.2 积极自我同情和消极自我同情在依恋风格与失志之间的中介效应
        4.8.3 积极自我同情和消极自我同情在依恋风格与PTG之间的中介效应
第五章 讨论
    5.1 MHD患者失志的现状
    5.2 MHD患者PTG的现状
    5.3 MHD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
        5.3.1 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变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状况的影响
        5.3.2 依恋风格对MHD患者失志状况的影响
        5.3.3 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失志状况的影响
    5.4 MHD患者PTG的影响因素
        5.4.1 社会人口学信息及疾病相关资料对MHD患者PTG状况的影响
        5.4.2 依恋风格对MHD患者PTG状况的影响
        5.4.3 积极自我同情与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PTG水平的影响
    5.5 依恋风格、积极自我同情、消极自我同情对MHD患者失志与PTG的作用机制
    5.6 启示
    5.7 创新性与局限性
        5.7.1 创新性
        5.7.2 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维持性血液透析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1.1.2 MHD患者失眠的概况
        1.1.3 MHD患者失眠的干预进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基础
        2.1.1 成立研究团队
        2.1.2 研究条件
        2.1.3 预实验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退出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样本量计算
        2.3.2 分组方法
        2.3.3 研究工具
        2.3.4 干预方法
        2.3.5 评价指标
        2.3.6 疗效评价
        2.3.7 统计分析
        2.3.8 质量控制
        2.3.9 伦理学问题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3.2 三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3.3 干预效果
        3.3.1 PSQI评分比较
        3.3.2 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比较
        3.3.3 生理及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分析
    4.2 芳香疗法和经穴推拿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作用机制
        4.2.1 芳香疗法作用机制
        4.2.2 经穴推拿作用机制
    4.3 干预效果分析
        4.3.1 睡眠改善效果分析
        4.3.2 对中医证候的影响分析
        4.3.3 对生理及生化指标影响分析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6.1 创新点
    6.2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中医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及生存质量的现状和测评工具
        1 MH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2 MHD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工具
        3 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手段介入血液透析的研究概述
        1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医认识及证候研究
        2 中医药在缓解血液透析并发症方面的应用
        3 中医药在缓解血液透析合并症状方面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第一章 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困扰量表的研制
        前言
        第一节 组建核心研究小组
        第二节 拟定量表框架
        第三节 量表条目池的构建和初量表的形成
        第四节 临床调研
    第二章 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状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概述
    3.理论基础
    4.研究目的与意义
    5.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类型
    2.研究对象
        2.1 抽样方法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样本含量
    3.研究指标和工具
    4.调查方法
        4.1 预调查
        4.2 正式调查
    5.统计学方法
    6.质量控制
        6.1 研究设计阶段
        6.2 资料收集阶段
        6.3 数据录入阶段
    7.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 结果
    1.MHD患者的一般资料
    2.MHD患者的衰弱现状
    3.MHD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MHD患者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衰弱的关系
    5.MHD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衰弱的关系
    6.MH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衰弱的关系
    7.MHD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和衰弱的关系
    8.MHD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衰弱的关系
    9.MHD患者的社会支持和衰弱的关系
    10.MHD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MHD患者的基本特征
    2.MHD患者衰弱现状分析
    3.MHD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分析
    4.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
    1.研究结论
    2.创新点
    3.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的西医研究概况
        1.1 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的西医认识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发病机制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西医干预治疗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测量量表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研究概况
        2.1 疲乏的中医认识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归属及病因病机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
        2.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病例信息采集表的制定及内容
        2.3 样本量估算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MHD疲乏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3.2 MHD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3 MHD患者疲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3.4 MHD患者疲乏与中医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3.5 MHD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MHD疲乏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2 MHD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4.3 MHD患者疲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4.4 MHD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回顾
    1 终末期肾脏病流行病学
    2 血液透析临床应用
    3 失眠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4 失眠的测量
    5 MHD患者失眠的研究现状
    6 缓解MHD患者失眠的重要意义
    7 MHD患者失眠西医研究概况
        7.1 MHD失眠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7.2 MHD失眠的西医治疗
    8 MHD患者失眠中医研究概况
        8.1 失眠(不寐)之中医病因及病机
        8.2 中医治则治法
    9 子午流注学说
        9.1 子午流注理论及其作用机制
        9.2 子午流注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1.4 意外情况处理
        1.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确定
        2.2 分组法
        2.3 标准化
        2.4 方案实施
        2.5 耳穴贴压频次及疗程
        2.6 微信平台应用
        2.7 对照组健康宣教时间及内容
        2.8 观察记录周期
    3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3.1 临床研究观察病例(CRF)
        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3.3 生存质量量表
        3.4 血液透析知识水平问卷
        3.5 失眠疗效判定标准
    4 质量控制
        4.1 研究前质量控制
        4.2 研究过程中质量控制
        4.3 研究后质量控制
    5 统计方法
    6 伦理考量
        6.1 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原则
        6.2 遵守保密原则
        6.3 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结果
    1 MHD失眠患者的患病率
    2 MHD失眠患者一般资料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2.2 透析龄及中医证型分布
        2.3 原发病分布
        2.4 透析方式分布
    3 干预前后结果比较
        3.1 两组MHD失眠患者年龄及透析龄比较
        3.2 两组MHD失眠患者PSQI得分比较
        3.3 MHD失眠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3.4 两组MHD失眠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得分干预前后比较
        3.5 两组MHD失眠患者透前血压值干预前后比较
        3.6 两组MHD失眠患者各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值比较
        3.7 两组MHD失眠患者干预前后疗效比较
        3.8 MHD失眠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型间疗效比较
        3.9 MHD失眠患者干预后年龄段间疗效比较
        3.10 MHD失眠患者干预后性别间疗效比较
        3.11 两组MHD失眠患者干预后透析龄段间疗效比较
        3.12 两组MHD失眠患者干预后原发病间疗效比较
    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MHD患者失眠的中医病机
    2 择时耳穴压豆能改善MHD患者失眠
        2.1 耳穴压豆改善MHD患者失眠的病机
        2.2 取穴原则
        2.3 耳穴处方穴解
        2.4 择时按压的中医机理
    3 MHD失眠忠者一般资料分析
        3.1 择时耳穴压豆有效率与患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3.2 择时耳穴压豆有效率与患者透析龄成正比
        3.3 择时耳穴压豆对不同原发病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4 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MHD失眠患者的影响
        4.1 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明显改善MH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
        4.2 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能明显改善MHD失眠患者生存质量
        4.3 微信平台宣教明显提高患者对血透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5 择时耳穴压豆与微信平台宣教联合应用对MHD患者失眠疗效具有叠加效应
        5.1 择时进行耳穴压豆可事半功倍
        5.2 微信平台宣教对择时耳穴按压有促进作用
        5.3 择时耳穴压豆与微信平台宣教联合应用丰富了临床护理手段、推广性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就医行为概述
    2.2 延迟就医概述
    2.3 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现状概述
    2.4 影响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建立的因素
    2.5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延迟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迟建立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质性研究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性与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现状
    1.2 血液透析的研究现状
    1.3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研究现状
    1.4 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途径
    2.2 检索词
    2.3 检索时间与语言
    2.4 检索策略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8 文献的质量评价
    2.9 统计学方法
        2.9.1 敏感性分析
        2.9.2 发表偏倚
    2.10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注册结果
    3.2 文献的检索结果
    3.3 文献的基本情况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护理相关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5.1 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
        3.5.2 透析中低血压
        3.5.3 服用他汀类药物
    3.6 透析相关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6.1 AVF建立时间
        3.6.2 内瘘位置
        3.6.3 吻合方式
        3.6.4 同侧导管置入史
    3.7 患者个人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7.1 吸烟
        3.7.2 高凝状态
        3.7.3 动脉钙化
        3.7.4 年龄
        3.7.5 性别
    3.8 合并症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8.1 合并糖尿病
        3.8.2 合并高血压
        3.8.3 合并外周血管疾病
        3.8.4 合并冠状动脉疾病
4 讨论
    4.1 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2 透析中低血压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3 服用他汀类药物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4 AVF建立时间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5 患者个人因素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6 合并症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7 其他因素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8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镜像理论指导下的康复锻炼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瘘术后内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维持性血液透析
        1.1.2 自体动静脉内瘘
        1.1.3 康复锻炼
        1.1.4 镜像疗法
        1.1.5 镜像理论指导的康复训练模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对象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估算方法
    2.4 实验方法
        2.4.1 成立实验小组
        2.4.2 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健康教育
        2.4.3 镜像康复护理小组对实验组实施镜像康复锻炼健康教育
    2.5 观察指标
        2.5.1 术肢活动能力
        2.5.2 术后内瘘血管直径
        2.5.3 术后桡动脉血流量
        2.5.4 内瘘首次使用时间
        2.5.5 透析静脉压
    2.6 伦理学原则
    2.7 质量控制
    2.8 统计学方法
    2.9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患者术肢活动能力FMA评分比较
    3.3 患者术后内瘘血管直径比较
    3.4 患者术后桡动脉血流量比较
    3.5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内瘘首次使用的时间间隔比较
    3.6 患者透析静脉压比较
4 结论
    4.1 镜像疗法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术肢活动能力的影响
    4.2 镜像疗法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血管情况的影响
        4.2.1 镜像疗法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内瘘血管直径的影响
        4.2.2 镜像疗法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4.3 镜像疗法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内瘘首次使用时间的影响
    4.4 镜像疗法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透析静脉压的影响
5 讨论与展望
    5.1 讨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恋风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杨瑶瑶. 山东大学, 2021(09)
  • [2]芳香疗法联合经穴推拿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效果研究[D]. 崔艳秋.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3]中医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D]. 庞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D]. 卢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范炯同.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晨思.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D]. 刘慧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迟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厉淑荣. 山东大学, 2020(11)
  • [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 李格.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10]镜像理论指导下的康复锻炼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瘘术后内瘘质量的影响[D]. 龚琛.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标签:;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