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驱逐舰50年

中日驱逐舰50年

一、中日驱护舰50年(论文文献综述)

顾全[1](2020)在《“非对称制华”——论日本海上战略新思维》文中研究指明东亚地缘政治形势自2010年起急剧变化。以此为背景,日本对华威胁感知急剧升高,维系日美同盟的需求更加紧迫,扩充本国自主防卫力的意愿更为强烈。受此推动,日本海上战略加速转型,出现了所谓"非对称制华"新思维。它以中美西太两极对峙和对华长期战略竞争为预设,以维持日美同盟西太制海权和防控危机升级为目标,谋求依靠"扬长避短"的策略来扭转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劣势。同时它希望借助威胁中国的战略软肋以最终夺回中日海上军事较量的主动权。其中"拒止+控制"的作战构想与"成本强加"的威慑构想是两大基本组件。中国应据此反思自身海上战略目标,增强战略弹性,管控行动成本,强化和对手进行长期竞争的能力。

秦章勇[2](2019)在《准同盟视角下韩日军事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韩日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特殊,一方面两国地理位置极具地缘政治特殊性,另一方面双方又有着悬而未决的历史痼疾和领土争端,且双方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军事盟友。出于实际安全需要,近些年以来,以美国为中心纽带,韩日两国之间在安全领域的暖昧动作开始愈加频繁,使得双方从间接盟友逐渐发展成为“准同盟”关系。随着双方军事合作的深化,韩日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逐渐形成机制,合作的形式也开始注重实际达成的效果。双方不断加强军事合作,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局势首当其冲,美国在其中也具有相当大的推动因素,此外韩日双方的战略发展需要以及应对中国崛起的潜在威胁,都是韩日安全合作的驱动力。2016年11月,韩日两国签订《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打开了两国实质上军事合作的潘多拉魔盒,该协定是韩日之间正式签署的第一份军事方面的合作协定。该协约的签署,在加强安全战略互动的同时,双方的安全合作也逐渐稳固。不过韩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以及民族情感的持续矛盾对立,始终是掣肘双方进一步深化安全合作的不稳定因素。所以韩日双方形成真正的军事同盟仍是一个伪命题,而且过于强大的韩日同盟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诉求。最关键的是,近两年来朝鲜半岛局势也开始回温,目前局势虽然仍不明朗,但也给了韩国一定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韩日双方在安全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韩日准同盟关系的军事合作表现呈现出合作与摩擦并存、安全合作与历史问题适度脱钩的特点,并且会出现高开低走的发展模式。

刘汉青[3](2018)在《日本海洋政策制定中的机制化“政学互动” ——以钓鱼岛及周边海域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随之而来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不仅导致了日本政界的警惕,也引发了日本学界对钓鱼岛问题的新一轮研究热潮。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界已不再重点关注主权归属问题,而是从外交、安全、经济、社会等领域直接向政府提供具体的政策工具。这不但满足了自民党政府的需求,而且与前原诚司等民主党少壮派的观点不谋而合,成为自安倍第一次执政以来日本学界得以深入参与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管控过程的主要动因。从安倍政府开始,历届日本内阁均组建了由学者组成的“首相の私的谘问机関”服务于海洋政策制定。专家学者利用这种平台,在议事规则的引导下,通过审议政策、递交提案、参与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政府的海洋政策发表看法并向决策者提出建议。这个过程就是本文所提出的“政学互动”。经过历届政府的完善,与会学者的专业背景不断拓展,工作效率日渐提升,最终在野田佳彦时代彻底实现了以“首相の私的谘问机関”、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内阁官房为核心机构,各省厅、智库、国立大学法人等研究力量广泛参与的机制化的“政学互动”。有效协助了政府对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管控,也深刻影响了日本对外政策以及亚太地区关系。

邵鹏鸣[4](2018)在《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文中研究指明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不仅只影响中美两个国家,而且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会对相关周边国家和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上又一次掀起了“中国威胁论”,特别是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关于中美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成了各界关心的焦点。基于此,本论文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中国在2018年到2050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中美之间到底会不会滑向“修昔底德陷阱”,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中美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本论文主要采取了层次分析法、利益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心理分析法等分析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美国历来对华政策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因素,中美“权利”比较及“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美国制约中国的可能选项和办法,该陷阱对中国经济、政治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该陷阱等。本论文研究发现中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具有非伪性。这并不像很多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的那样--中国在实力方面不能、在意图方面不愿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中美之间不存在对抗和“战争”的可能性。本论文认为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主要取决于美国,从美国的对华政策历史和现阶段美国拿捏中国的选项和方法来看,尤其是再加上特朗普总统的个人特点,中美之间很有可能会滑向“修昔底德陷阱”。本论文的研究既有助于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中美滑向“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及其本质,也有助于了解全球其他国际事务与中美关系的关联性,因此,这便于中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好双方关系,尽可能地避免中美滑向“修昔底德陷阱”及其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所需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张诗琦[5](2015)在《日本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角色》文中认为日美同盟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同盟关系之一,自日美两国于1951年签署《日美安保条约》之日起,日美两国同盟关系随着国际局势和自身经济、政治、社会等原因被不断修正,持续至今。奥巴马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多管齐下,对亚太地区事务持续介入。日本作为历来美国亚太政策的战略落脚点,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日美同盟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日美同盟关系的深化成为当今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太地区国际局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历史上日美同盟关系的几次关键性调整,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日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日美同盟关系中存在的局限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奥巴马重返亚太是出于国内、国际双重因素的考量下所做出的政策调整,日本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并达到围堵中国的目的,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积极配合,希望能借此机会使国家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然而,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后,不仅在国际事务中积极配合美国重返亚太,在国内也一味修宪强军,力图摆脱战后体制对日本的束缚。日本的这种行为对中日关系造成了冲击,使钓鱼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此外,日本扩充军备的行为也不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会导致东北亚、东南亚的地区热点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孙世斌[6](2014)在《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三种“外交支柱”的作用》文中提出本文运用诠释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21世纪口本海洋安全战略中“日美同盟”、“周边外交”、“经济外交”这三种“外交支柱”的作用问题。本文认为:首先,日美同盟是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显着的外交推动力、无法替代的外交权力以及难以突破的外交阻力。其次,在周边外交方面,口本将中国与朝鲜视为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主要战略对手并将防卫理念由静态变为动态(即本土防御转换为海洋防御)、重点防卫区域由北方转向西南;日本将东盟看做是防范打击海盗的“桥头堡”并呈现出一厢情愿拉拢东盟遏制中国的姿态;日本借助与两位准同盟盟友(印度与澳大利亚)密切的海洋安全合作拓展了海洋安全战略的辐射范围,并扩大了遏制中国海洋安全活动的战线(主要是印度洋方向)。最后,在经济外交方面,日本利用ODA政策为增强与重要的周边海洋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奠定良好的经济外交氛围,为重要海洋要道周边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以确保日本海上航线安全,向海盗来源地区提供经济援助以求改变滋生海盗的社会环境;同时,以TPP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中日本有意利用其经贸的优势地位拉帮结伙遏制其眼中的海洋安全战略对手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中日与朝日关系、口美同盟、经济外交均是21世纪口本海洋安全战略形成的重要外交因素,而日美同盟是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所倚重的外交权力,周边外交与经济外交则是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战略手段,这是三种“外交支柱”在21世纪口本海洋安全战略中的内在联系。中国应尽快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安全战略以及时应对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带来的影响。

刘庭华[7](2014)在《《开罗宣言》与钓鱼岛》文中研究指明《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重要法律性依据文件,它严厉谴责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定了中国收复被日本侵占的领土的神圣权利。但是,由于"冷战"的加剧,美国逐一严重违背或破坏《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宗旨和精神,将日本窃取中国的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从而导致今日钓鱼岛主权的争端,东亚和平的不安稳。回顾这段历史,将有助于人们认清历史的本来真实面目。

田大肥,周巍[8](2013)在《日本战后驱逐舰的发展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驱逐舰是在二战之后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的一型水面战舰。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作战环境的转变,其所搭载的雷达、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等都在发生着转变。而作为这些设备的载体,舰的上层建筑也在适应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文中主要以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的发展过程为例,试图说明过去的时间里驱逐舰的上层建筑所经历过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今后一段时期,驱逐舰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徐辉[9](2009)在《从037到OPV 中国近海警备力量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在中韩苏岩礁归属之争见诸媒体之前,苏岩礁这个地理名词对许多中国民众而言都颇为陌生,但如果我们提及它的另一个名字"蓬莱仙岛",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耳熟能详。从地质学的角度讲,苏岩礁属中国长江三角洲上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处,中国沿海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数千年来一直将苏岩附近海域视为最好的渔场,并以这块暗礁为背景演化出诸如东海仙山、蓬莱仙岛等许多神话故事。自隋唐以来,日本、高丽等循海路来中原进贡的使臣和留学生,以及唐、宋、明、清历代东渡扶桑的中华人士均曾目睹过苏岩并留下了文献记载,历史古籍确认苏岩属中国无误。清末民初地质学、地理学进步以后,更证实了苏岩位于东海大陆架上,是中国大陆在海底的一部分。但在近年出版的韩国海图上,这块无论从历史还是地质角度上都属于中国领土的暗礁却以"大韩民国领土离于岛"的名义标示其上,韩国更于2002年开始在岛上建造人工建筑。无独有偶,同在东海海域,日本也将靠近中日争议海区的岛礁"冲之鸟"通过人工种植珊瑚等手段升级为"岛"。日韩两国之所以各自在"冲之鸟"、"苏岩礁"这两个各方面特征都更接近暗礁的地理存在上大兴土木,原因无他: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暗礁不具备作为领土的法律地位,不能成为海域划界的依据,而通过人工手段变礁为岛,则可以堂而皇之地向两块暗礁周围的大片海域提出领土要求。实际上,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的海洋国土便开始遭到周边邻国的觊觎蚕食,自8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更是愈演愈烈。中国自身在海洋管理机制和警备力量建设上的不足钳制了中国对此类争端的有效处理,面对渐趋白热化的海洋国土争端,如何建设一支能有效扞卫本国海洋权益的近海力量,已成为中国整体海洋战略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楚云[10](2008)在《2030年前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着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而制定合理的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则成为影响未来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影响我国未来国防科技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外部环境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政治环境方面,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趋势给我国的国防科技发展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经济环境方面,未来我国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经济总量的持续上升将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军事环境方面,信息化时代到来引起的军事领域的革命,使得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既是军事技术进步的结果,也反过来推动着军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防科技发展,就要依据这一变化,加速创新,跨越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科技环境方面,世界范围内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四大领域最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并在使我国国防科技发展面临严峻环境的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中日驱护舰50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日驱护舰50年(论文提纲范文)

(1)“非对称制华”——论日本海上战略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非对称制华”思维的产生:背景与动力
    (一)日本“非对称制华”思维产生的宏观背景
    (二)日本“非对称”思维产生的主要动力
二、日本“非对称制华”思维的基本内容:目标与方策
    (一)基于中国海权崛起作出战略判断并制定海上战略目标
    (二)基于“非对称”思维打造战略实施方策
        1.“拒止+控制”的海上作战构想
        2.“成本强加”的威慑构想
        (1)兵力整备层面。
        (2)兵力运用层面。
三、 对日本“非对称制华”思维的评估:特点与缺陷
    (一)“非对称制华”思维在战略设计上的独到之处
        1.与美国对华海上战略构想发展潮流大体一致,有助于巩固深化日美同盟防务合作
        2.充分发掘了日方天然地缘优势并据此明确其海上“非对称制华”的优先方向
        3.既利用了部分区域国家对华认知的微妙变化又未脱离日本内政现实
    (二)“非对称制华”思维在战略构想上的明显缺陷
        1.日本对华战略认知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导致其产生战略误判
        2.“非对称制华”思维在方策谋划上“过度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
        3.战略手段/能力的发展障碍多、变数大,导致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现象
四、结 语

(2)准同盟视角下韩日军事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准同盟理论与韩日军事合作轨迹
    2.1 准同盟理论的界定
    2.2 韩日军事合作轨迹
        2.2.1 韩日关系正常化与两国“安全联系”开始萌芽
        2.2.2 冷战期间韩日安全合作一波三折
        2.2.3 新时期韩日军事合作渐成机制
    2.3 韩日对两国安全合作关系的认知
        2.3.1 韩国:被动中寻求“平衡术”
        2.3.2 日本:追求自身战略利益最大化
第三章 冷战后韩日准同盟关系下的军事合作表现和特点
    3.1 韩日准同盟关系的军事合作表现
        3.1.1 韩日安全领域合作逐步制度化
        3.1.2 从“流于言表”到“落到实处”
        3.1.3 驱动力从双边到多边
    3.2 韩日准同盟关系的军事合作特点
        3.2.1 主要以低端军事交流为主
        3.2.2 韩日安全合作具有隐晦性
        3.2.3 “高开低走”的安全合作模式
第四章 影响韩日准同盟关系的军事合作因素分析
    4.1 韩日军事安全合作的驱动因素
        4.1.1 应对朝鲜威胁
        4.1.2 韩日两国发展战略需要
        4.1.3 美国因素
    4.2 韩日军事安全合作的阻碍因素
        4.2.1 历史遗留问题与领土争端的痼疾
        4.2.2 韩日双方对合作预期的“踟蹰”
        4.2.3 韩朝关系开始缓和
第五章 韩日军事合作的影响与展望
    5.1 韩日军事合作的影响
        5.1.1 加剧东北亚地区局势失衡
        5.1.2 激化韩国国内外矛盾对立
        5.1.3 助推美国构建新型亚太军事同盟体系
    5.2 韩日军事合作的展望
        5.2.1 继续维持准同盟关系
        5.2.2 受限于多重阻碍因素下的有限合作
        5.2.3 韩日军事合作未来存在诸多变数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日本海洋政策制定中的机制化“政学互动” ——以钓鱼岛及周边海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中西方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选题意义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五节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日本对应用于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海洋政策的认知与制定
    第一节 日本学界对应用于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海洋政策的认识
    第二节 日本政府制定应用于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海洋政策的过程
第二章 历届日本政府对“政学互动”的探索
    第一节 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
    第二节 外交政策勉强会
    第三节 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
    第四节 新时期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
    第五节 菅直人时代的新时期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
第三章 野田政府对“政学互动”的发展
    第一节 “国土交通省海洋政策恳谈会”成立宗旨与成员
    第二节 国土交通省对具体海洋政策的阐释
    第三节 与会学者关于海洋政策的提案
    第四节 “国土交通省海洋政策恳谈会最终报告书”
    第五节 机制的优势与不足
第四章 “政学互动”机制的成型
    第一节 非官方及官方智库对“政学互动”的参与
    第二节 “政学互动”机制的完整构型
    第三节 日本学界在海洋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的研究目标及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和哲学研究
        (二) 对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研究
        (三)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之我见
    三、本论文的核心观点
    四、本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 本论文的结构
        (二) 研究理念和方法
    五、本论文的难点和解决之道
第一章 窥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之斑
    第一节 2050年前中国的主要任务及所需的国际环境
        一、2050年前中国的主要任务
        二、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
        三、中国所需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伪命题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并未改变世界主要矛盾
        二、大国在核时代依然具有战争的可能性
        三、经济依存度并不能决定政治耦合性
    第三节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迹象
        一、遏制中国经济发展防止中国坐大
        二、转嫁美国国内矛盾平息民怨
        三、刺激他国外交神经笼络地区盟友
        四、特朗普的个人特点加剧短期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第二章 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因素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 美苏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形成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二、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国对华政策
        三、美苏争霸第二阶段美国对华政策
        四、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国对华政策
    第三节 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一、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
        二、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三、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第三章 中美“权力”比较及其“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
    第一节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权力”概念
    第二节 现阶段中美综合“权力”比较
        一、军事力量比较
        二、经济力量比较
        三、支配舆论的力量比较
        四、支配网络虚拟空间的力量比较
        五、国家价值观的感召力比较
    第三节 中美“权力”差距的形成原因
        一、共和政体时长是决定中美“权力”差距的主要原因
        二、不同领导人的发展观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两国不同的国运是影响“权力”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四章 美国拖华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选项和办法
    第一节 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及其对华拿捏
        一、朝鲜问题的由来
        二、朝鲜核试的现状
        三、美国利用朝鲜半岛问题拿捏中国
    第二节 美国的日本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美日关系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二、美国利用日本制约中国的可能选项和方法
    第三节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性
        二、美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三、美国利用东盟制约中国
    第四节 美国的南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美国南亚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美国对印巴的新定位及其关系的走向
        三、美国南亚政策对华的影响
第五章 中美滑向“修昔底德陷阱”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对美贸易的影响
        二、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
        三、对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的影响
        四、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第二节 “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国内政的影响
        一、台湾问题
        二、香港问题
        三、西藏问题
        四、新疆“东突”问题
        五、南海问题
    第三节 “修昔底德陷阱”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的缘起和意义
        二、美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策略
第六章 中国应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案
    一、顺应国家发展规律大力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一) 深入参与第四次科技革命分享历次工业革命成果
        (二)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成果国民共享
    二、适度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军队战斗力建设
        (一) 适度增加军费开支的绝对数额
        (二) 深化军队体制创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环境
    三、精心打造对外窗口提升关键群体的在美形象
        (一) 提升中国游客和学生的国际形象
        (二) 提高中资企业的海外正面影响力
        (三) 进一步发挥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作用
    四、重视观念建构积极开展对美公共外交
        (一) 美国政治体制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巨大空间
        (二) 中美关系需要两国民众的了解和支持
        (三) 全方位开展对美公共外交
    五、构建自身的地区和国际关系网络多层运作对外关系
        (一) 中俄关系
        (二) 中英关系
        (三) 中拉关系
    六、做好极端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建设
        (一) 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
        (二) 坚决扼守立场原则核心利益对美绝不让步
        (三) 中国要有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打算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日本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思路、结构与创新:
第一章 日美同盟的缘起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一节 日美同盟的发展
        一.二战后至冷战结束期间
        二. 20 世纪 90 年代后
    第二节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 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内容、政策调整
        二. 美国亚太战略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定位
第二章 日本方面对美国亚太战略的配合
    第一节 日本对美国亚太战略配合的原因
    第二节 日本对美国亚太战略配合的表现
第三章 日本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局限因素
    第一节 两国利益目标不同
    第二节 冲绳搬迁问题困扰两国政府
    第三节 安倍政府与美国的战略互疑
    第四节 日本在东北亚的孤立地位
第四章 美国亚太战略中日本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中国的影响
        一. 中日关系受到冲击
        二.日本扩充军备影响地区和平
        三.钓鱼岛问题益发复杂化
    第二节 对东北亚的影响
    第三节 对东南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三种“外交支柱”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与“外交支柱”
    一、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
    二、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与日本“外交支柱”
        (一) 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国际性”
        (二) 日本的“外交支柱”
        (三) 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外交支柱”的基本作用
第三章 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日美同盟”的作用
    一、外交推动力
    二、外交权力
    三、外交阻力
第四章 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周边外交”的作用
    一、对手型的作用
    二、合作型的作用
    三、准同盟型的作用
        (一) 印度的作用
        (二) 澳大利亚的作用
第五章 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经济外交”的作用
    一、日本经济外交的战略意义
    二、ODA的作用
    三、TPP的作用
第六章 结语
    一、本文总结
    二、对中国海洋安全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7)《开罗宣言》与钓鱼岛(论文提纲范文)

一、钓鱼岛主权争议的起因:日本挑起事端
二、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三、《开罗宣言》确立了剥夺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 对外发动以侵略中国、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所侵占的一切领土的宗旨原则, 《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主权领土范围只限于“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地
四、钓鱼岛问题争端的走向与预测

(10)2030年前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国际政治环境
    2.1 我国面临国际政治环境的前景分析
    2.2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军事环境
    3.1 战争形态的转变
    3.2 我军军事变革的进程
第四章 科技环境
    4.1 世界科学技术整体发展态势
    4.2 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向、态势
    4.3 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互动与结合
第五章 经济环境
    5.1 国内经济环境演变
    5.2 国际经济环境变迁
    5.3 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四、中日驱护舰50年(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对称制华”——论日本海上战略新思维[J]. 顾全.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0(02)
  • [2]准同盟视角下韩日军事合作研究[D]. 秦章勇. 延边大学, 2019(01)
  • [3]日本海洋政策制定中的机制化“政学互动” ——以钓鱼岛及周边海域为例[D]. 刘汉青. 外交学院, 2018(11)
  • [4]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D]. 邵鹏鸣. 外交学院, 2018(11)
  • [5]日本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角色[D]. 张诗琦. 外交学院, 2015(07)
  • [6]21世纪日本海洋安全战略中三种“外交支柱”的作用[D]. 孙世斌.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2)
  • [7]《开罗宣言》与钓鱼岛[J]. 刘庭华.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01)
  • [8]日本战后驱逐舰的发展过程[J]. 田大肥,周巍.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11)
  • [9]从037到OPV 中国近海警备力量的回顾与展望[J]. 徐辉. 舰载武器, 2009(01)
  • [10]2030年前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研究[D]. 楚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中日驱逐舰50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