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

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

一、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何饶丽,陈丽娜,蔡国恩,王迎青,陈晓春,叶钦勇[1](2021)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起病侧对睡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不同起病侧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 分析帕金森病运动症起病侧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658例, 按运动症状的起病侧分为左侧组(313例)和右侧组(34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评估其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 并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筛查量表(RBDSQ)评估、分析其睡眠情况, 并进行组间比较。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左侧起病组帕金森病患者在NMSS评估中白天疲劳[2.00(0, 4.00)分]、难以解释的肢体疼痛[4.00(0, 4.00)分]方面的得分显着高于右侧起病组[分别为1.00(0, 3.00)分, Z=-2.545, P=0.001和2.00(0, 4.00)分, Z=-2.797, P=0.005]。两组患者在PDSS-2总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肢体不宁状态、周期性肢体活动、肌肉痉挛、早期困倦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BDSQ的评估中, 左侧起病RBDSQ总分[2.00(0, 4.00)分]显着高于右侧起病组[1.00(0, 3.00)分, Z=-4.363, P<0.001], 左侧起病组在梦境内容、夜间行为、夜间运动、梦中自伤与伤害床伴、部分夜间异常行为、夜间觉醒、醒后梦境记忆以及睡梦紊乱等方面的发生率也高于右侧起病组。此外, 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与高龄起病(OR=1.037, 95%CI 1.018~1.057, P<0.001)、病程(OR=1.014, 95%CI 1.010~1.018, P<0.001)、以姿势步态异常起病(OR=1.505, 95%CI 1.058~2.141, P=0.023)相关。帕金森病患者合并RBD与左侧起病(OR=2.215, 95%CI 1.395~3.515, P=0.001)、高龄起病(OR=1.045, 95%CI 1.019~1.072, P=0.001)、病程(OR=1.014, 95%CI 1.009~1.019, P<0.001)相关。结论左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肢体不宁状态、周期性肢体活动、肌肉痉挛、早期困倦等睡眠障碍的表现。同时, 左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明显高于右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起病侧是影响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 左侧起病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合并RBD的一个危险因素。

刘春风,毛成洁[2](2021)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识别与处理》文中认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 也成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热点。文中介绍了帕金森病相关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着重介绍了其临床表现、评估方法及处理策略。

冯明珠[3](2021)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有研究发现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关于帕金森病睡眠质量性别差异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临床确诊PD或临床可能的PD患者共112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睡眠量表(ESS)以及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量表评估。记录所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等,询问是否有失眠、噩梦。将患者分成男性及女性组两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量表评分差异。分别以男女性睡眠量表评分作为因变量,以病程、受教育年限、UPDRS-III评分、MMSE、Mo CA、HAMA、HAMD量表评分以及HY分期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女性PSQI量表得分显着高于男性(P<0.05),在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白天功能紊乱方面女性得分显着高于男性(P<0.05)。女性PDSS评分显着低于男性(P<0.05),在维持性失眠、悲伤梦境、夜间痉挛、肢体疼痛、不宁腿(RLS)、幻觉、腿部麻木/刺痛方面得分显着低于男性。男性夜间坐卧不安、夜尿症得分显着低于女性。女性ESS评分显着高于男性(P<0.05),女性ESS>10分的人数比例显着高于男性(P<0.05)。相关性分析中,男性PSQI总评分与受教育年限、MMSE量表评分(r=-0.400,-0.312)呈负相关,与UPDRS-III、HAMA、HAMD评分、HY分期呈正相关(r=0.489,0.423,0.464,0.563);男性ESS总分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r=-0.360),与UPDRS-III、Mo CA、HY分期、HAMD呈正相关(r=0.529,0.412,0.561,0.236);男性PDSS总分与UPDRS-III及HY分期呈负相关(r=-0.269,-0.279)。女性PSQI总分与病程、UPDRS-III评分、HY分期、HAMD、HAMA呈正相关(r=0.402,0.651,0.649,0.669,0.526),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599);女性ESS评分与病程、UPDRS-III、Mo CA、HY分期呈正相关(r=0.391,0.508,0.565,0.701);女性PDSS评分与病程、UPDRS-III、Mo CA、HY分期呈负相关(r=-0.400,-0.627,-0.520,-0.718)。结论女性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失眠症状、白天功能紊乱、夜间精神症状(梦境、视幻觉)、肢体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和RLS。男性PD患者夜尿症及RBD问题更突出。

王蕾[4](2021)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提供偱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 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和维普(VIP),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文献的有效资料,并对纳入文献分别使用Jadad评分和Cochranc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分析,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提取的结局指标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森林图形式呈现,必要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24篇文献,22篇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共1937例研究对象,其中中医药组977例,对照组960例,两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PDSS评分更具优势[MD=16.50,95%CI(13.39,19.61),P<0.00001]。亚组分析显示:中药组改善患者PDSS评分优于安慰剂组[MD=13.75,95%CI(6.92,20.58),P<0.0001];中药组改善患者PDSS评分优于空白对照组[MD=20.86,95%CI(17.68,24.05),P<0.00001];中药联合西药组改善患者PDSS评分优于西药组[MD=16.33,95%CI(8.83,23.83),P<0.0001];中药联合针灸组改善患者PDSS评分优于西药组[MD=16.54,95%CI(9.10,23.98),P<0.0001]。(2)观察组降低患者ESS评分优于对照组[MD=-2.78,95%CI(-4.00,-1.56),P<0.00001]。(3)观察组降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MD=-2.68,95%CI(-2.96,-2.40),P<0.00001]。(4)在多导睡眠监测相关指标方面:中医药能够缩短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潜伏期[MD=-11.75,95%CI(-16.06,-7.43),P<0.00001];中医药能够延长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间[SMD=0.99,95%CI(-0.11,1.87),P=0.03];中医药能够减少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夜间觉醒次数[MD=-1.29,95%CI(-2.25,-0.33),P=0.008]。(5)中医药能够降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MD=-2.81,95%CI(-3.26,-2.36),P<0.00001]。(6)观察组降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UPDRS-Ⅱ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0,95%CI(-3.02,-0.18),P=0.03]。(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的UPDRS-Ⅲ评分更具优势[MD=-4.41,95%CI(-5.32,-3.50),P<0.00001]。亚组分析显示:中药组降低患者UPDRS-Ⅲ评分优于安慰剂组[MD=-4.25,95%CI(-6.89,-1.61),P=0.002];中药组降低患者UPDRS-Ⅲ评分优于空白对照组[MD=-4.54,95%CI(-6.08,-2.99),P<0.00001];中药组降低患者UPDRS-Ⅲ评分优于西药组[[MD=-4.81,95%CI(-7.08,-2.54),P<0.0001];中药联合西药组降低患者UPDRS-Ⅲ评分优于单纯西药组[MD=-4.89,95%CI(-6.79,-2.98),P<0.00001];中药联合西药组降低患者UPDRS-Ⅲ评分优于安慰剂联合西药组[MD=-2.42,95%CI(-3.96,-0.88),P=0.002]。(8)观察组降低患者HAMD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MD=-1.97,95%CI(-2.79,-1.14),P<0.00001]。(9)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9,95%CI(1.29,1.49),P<0.00001]。(10)在不良事件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9,95%CI(0.13,0.27),P<0.00001];在实验室检验指标和生命体征监测等其他安全性指标方面,中医药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以上结局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药或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在提高患者PD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在降低UPDRS-Ⅱ、UPDRS-Ⅲ、PSQI、ESS、HAMD等量表评分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方面也更有优势,并且中医药在缩短PDSD患者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总睡眠时间方面疗效更明显。在安全性方面,中医药或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导致的症状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西药组,两者在实验室指标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方面具有相同的安全性。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西药疗法。本次Meta分析可以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提供比单一的临床研究更可靠的循证学依据。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部分文献质量较低,后期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

邱红秀[5](2021)在《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临床帕金森病失眠相关病例,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以既济水火法组方,治疗阴虚火旺证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本试验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脑病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PD失眠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64例。按照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剔除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30例,给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口服抗帕金森药)及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31例,给予既济水火法组方联合基础治疗,共干预8周。治疗前对年龄、性别、失眠病程、H-Y分级进行可比性分析。在治疗前后进行量表(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2,PDSS-2;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及评定。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结果,并结合中医疗效指标,以验证既济水火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观察对象在治疗前分别进行性别、年龄、失眠病程及H-Y分级统计分析,上述四种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在进行相应量表评分的分析上具有可比性。2.PDSS-2评分两组组内、组间的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显着(P<0.01);且两组间差异显着(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总体差异明显(P<0.05);且此时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3.两组ISI量表评分方面比较: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显着(P<0.01);且两组间评分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评分降幅明显,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明显(P<0.05);且此时,两组间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显着(P<0.01)。4.两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SRSS量表评分两组的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的评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两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5.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组间的比较: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6.中医治疗失眠有效率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观察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1.既济水火法组方联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可显着改善阴虚火旺证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症状。2.右佐匹克隆片联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可在短期时间内改善P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且效果明确;但既济水火法组方联合抗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对于改善阴虚火旺证PD患者失眠症状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且临床疗效更为稳定。3.既济水火法组方对改善阴虚火旺证PD失眠患者的焦虑状态有一定优势,右佐匹克隆片对于PD失眠患者焦虑状态临床疗效无优势。4.既济水火法用于治疗PD失眠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彭双双[6](2021)在《帕金森病症状及其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及其各个非运动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帕金森病进一步研究、诊治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55例。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利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程度,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疲劳量表-14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RBD睡眠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日间过度嗜睡,帕金森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症状,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5例帕金森病患者,年龄介于41-89岁之间,平均年龄67.82±9.86。其中,男性患者94例(60.6%),女性患者61例(39.4%),男女比为1.54:1。病程介于1-23年,中位数为6年,四分位数间距为(4,9)年。发生运动并发症的有115例,占74.2%。全部患者合并非运动症状,其中,合并1种非运动症状的患者有3人,占全部患者的1.9%;合并2种非运动症状的患者有11人,占7.1%;合并3种非运动症状的患者有21人,占13.5%;合并4种非运动症状的患者有22人,占14.2%;合并5种及以上非运动症状患者有98人,占全部患者的63.2%。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有100例,占64.5%。发生抑郁的患者有109例,占总人数的70.3%。其中轻度抑郁患者69例,占44.5%;中度抑郁患者35例,占22.6%;重度抑郁患者5例,占总人数3.2%。焦虑患者共93例,占总人数的60.0%。其中,轻度焦虑患者49例,占31.6%;中度焦虑患者37例,占23.9%;重度焦虑患者7例,占4.5%。焦虑抑郁共病的患者有87例,占56.1%。发生自主神经症状的患者有151人,占总人数的97.42%。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有111例,占总人数的71.6%。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患者有17例,占总人数11.0%。日间过度嗜睡的患者有53例,占34.2%。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UPDRSⅢ得分与SCOPA-AUT、HAMA、HAMD、PSQI、FS-14、年龄、病程、H-Y分级成正比,与Mo CA、学历成反比。震颤组UPDRSⅢ得分(X2=7.269,P=0.026)、FS-14得分(X2=6.474,P=0.039)、HAMD得分(X2=8.454,P=0.015)及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最低(X2=8.469,P=0.014),强直组患者SCOPA-AUT得分最高。经秩和检验发现,焦虑组UPDRSⅢ、HAMD、SCOPA-AUT、FS-14及PSQI得分高于非焦虑组;经卡方检验发现焦虑组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焦虑组H-Y分期中晚期患者多于非焦虑组,焦虑组震颤患者多于非焦虑组。经秩和检验得出,抑郁组患者UPDRSⅢ、SCOPA-AUT、FS-14、Mo CA、PSQI及HAMA得分高于非抑郁组,抑郁组病程较非抑郁组长;经卡方检验分析得出,抑郁组有更高的运动并发症发生率及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更高的H-Y分期。经秩和检验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UPDRSⅢ、SCOPA-AUT、FS-14、HAMD、HAMA及PSQI得分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经卡方检验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经秩和检验分析,睡眠障碍组患者UPDRSⅢ、SCOPA-AUT、FS-14、HAMA及HAMD得分高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经卡方检验发现,睡眠障碍组患者运动并发生发生率更高。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FS-14得分越高,UPDRSⅢ、UPDRSⅣ、SCOPA-AUT、HAMA、HAMD、PSQI等得分越高,且H-Y分级越高;FS-14得分越高,Mo CA得分越低。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COPA-AUT得分越高,UPDRSⅢ、UPDRSⅣ、FS-14、HAMA、HAMD、PSQI、年龄、病程等得分越高,H-Y分级越高;SCOPA-AUT得分越高,Mo CA得分越低。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DQ-39得分越高,UPDRSⅢ、UPDRSⅣ、SCOPA-AUT、FS-14、HAMA、HAMD、PSQI及ADL等得分越高,且H-Y分级越高、病程越长。PDQ-39得分越高,Mo CA得分越低,且学历越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DL与UPDRSⅢ、HAMD及年龄有关,回归方程为logit(P)=﹣8.678+0.060×年龄+0.361×UPDRSⅢ+0.087×HAMD。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运动症状发生率较高。帕金森病患者各个症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生活质量的秩相关分析提示,学历、疾病的病程、患者的年龄、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H-Y分期、运动并发症、运动症状亚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及疲劳均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关。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及抑郁。加强对帕金森病患者各症状的综合性管理,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胡亚丽[7](2021)在《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意在通过运用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PD失眠患者,观察患者睡眠、焦虑、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今后在临床上运用中药合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57例符合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患者都来自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29例,对照组有28例。治疗组在沿用抗PD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则在沿用抗PD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都是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评分变化、HAMA量表评分变化、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1.在统计学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D及失眠病程、H-Y分级经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试验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数据的分析。2.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指数评分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两组睡眠指数评分下降幅度相差无几,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改善失眠方面的疗效和右佐匹克隆片相当。3.HAMA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的评分都有一定程度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好转更明显,疗效更好,差异有意义(P<0.05),提示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在缓解焦虑方面的疗效比对照组更突出。4.PDQ-39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PDQ-39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PDQ-39评分亦有好转,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Q-39评分相比,对照组好转幅度较治疗组小,差异显着存在(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总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评分较前均有一定幅度的好转,并且治疗组评分减少更为突出,差异显着(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缓解中医表现方面的疗效胜于右佐匹克隆片。6.中医各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除肢体强直外,其他症状评分较前都有差异,P<0.05;而对照组只在不寐、心烦不安、眩晕耳鸣方面较前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除在不寐、肢体强直方面疗效相差无几外(P>0.05),治疗组其他的各中医症状评分好转幅度均比对照组更大,差异存在(P<0.05);表明两组除对治疗不寐和肢体强直疗效相当之外,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缓解其他中医症状方面的疗效都胜于右佐匹克隆片;此外两组对肢体强直的疗效都不大。7.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疗效结果成份组成包括临床痊愈者0人,显效者4人,有效者10人,稍有改善者10人,无效者5人,总有效率是82.76%;对照组疗效结果成份组成包括临床痊愈者0人,显效者0人,有效者1人,稍有改善者14人,无效者13人,总有效率53.57%;差异显着存在(P<0.05),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缓解患者中医症状方面的疗效更好。8.在试验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试验初始贴敷耳穴后出现微微发痒,但在承受范围内,后无瘙痒情况,未行处理;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一般体征平稳,并且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出现异常,说明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信赖。结论:运用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病人,在使其睡眠情况好转方面,与右佐匹克隆片疗效相当;但是在改善患者焦虑、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比后者更突出,而且安全性好。

解璇[8](2020)在《瑜伽锻炼在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构建适用于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科学、安全、可行的瑜伽锻炼方案。2.评价瑜伽锻炼方案对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疲劳、睡眠、疼痛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指导形成方案初稿,再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初稿进行论证,最终确立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2.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太原市3个社区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瑜伽干预6个月,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三个时间点用帕金森病疲劳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等评估患者的疲劳、睡眠、疼痛和肌张力情况。结果:1.第一轮专家会议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删除4个瑜伽动作,新增3个瑜伽动作,并对瑜伽动作的文字描述和运动量进行调整。经过第二轮专家函询后,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Cr)为0.85。最终形成了由上肢训练、下肢训练、躯干训练和冥想4个维度,共15个瑜伽动作组成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2.6个月干预结束时,共有43例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脱落2例。锻炼3个月后疲劳、疼痛及肌张力的得分均低于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6个月后疲劳、疼痛及肌张力的得分均低于锻炼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的疲劳、疼痛及肌张力增高均持续得到有效缓解;锻炼6个月后睡眠得分高于锻炼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前与锻炼3个月后的睡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睡眠3个月内未得到缓解,但6个月后可以有效缓解。结论:1.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科学、安全、可行性较好,为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2.锻炼6个月后,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疼痛和疲劳症状,改善患者睡眠情况,降低患者的肌张力。

沈赟[9](2020)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和强光对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下颏肌电和夜间异常行为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目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REM)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前驱期生物学标志。RBD诊断需要两个关键特征,即梦境行为演绎(Dream-enactment behavior,DEB)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骨骼肌失弛缓现象(REM-sleep without atonia,RWA)。临床上并非所有的PD患者都能诊断为合并性RBD,且较少研究同时评估PD患者的DEB和RWA。因此,我们详细分析我们中心PD患者这两种RBD关键特征,探寻与临床症状的潜在关系。方法:我们收集了所有完成多导睡眠监测的PD患者共175例。所有PD患者进行完整的临床评估,包括统一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H&Y)分期,病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抗帕金森药物换算为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最终纳入研究的PD患者共145例。REM睡眠期紧张性下颏肌电增高(tonic RWA%)≥30%和/或时相性下颏肌电增高(phasic RWA%)≥15%定义为诊断RBD的下颏肌电异常临界值。患者在REM睡眠期的运动行为和/或声音,似乎能表现出某种目的或能与次日晨起梦境回忆相对应,纳入DEB相关行为。研究对象被分为四组:1)临床RBD组:患者有明确的DEB行为,RWA高于下颏肌电异常临界值;2)亚临床DEB组:患者有明确的DEB行为,但RWA低于下颏肌电异常临界值;3)亚临床RBD组:患者RWA高于下颏肌电异常临界值,但缺乏明确的DEB行为;4)正常REM睡眠期组:患者无明确的DEB行为,且RWA低于下颏肌电异常临界值。结果:PD患者共有145例,平均年龄64.7±9.8岁,94例为男性。调整年龄后,相关分析发现两种RWA%与H&Y分期、UPDRS III得分、PD病程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睡眠1期呈正相关,与MoCA得分、NREM-2期和REM睡眠期呈负相关。PD的病程与RWA相关,而与DEB无关。合并DEB的PD患者年龄更大,H&Y分期和UPDRS III得分更高,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大,MoCA得分更低,下颏肌电失弛缓程度更严重。与亚临床DEB组相比,临床RBD和亚临床RBD组的PD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和睡眠参数更为接近。比正常REM睡眠期相比,两组的H&Y分期、UPDRS III得分更高,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更大,MoCA得分更低,睡眠结构更紊乱,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D病程在四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D诊断两个关键因素RWA和DEB与PD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PD的病程与RWA相关,与DEB无关。亚临床RBD与亚临床DEB可能存在不同的疾病演变过程。随着PD疾病进展,RWA可能会持续增加,而DEB症状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消失。RBD症状(RWA和DEB)的不同改变及差异,反应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退行过程中的差异。第二部分强光对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影响初步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存在生物节律紊乱,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强光作为一种可行的调控生物节律的治疗手段,或许可以成为PD治疗的新方法。然而我国目前尚无PD患者接受强光的临床相关研究报道。方法:我们对27位PD患者进行连续7天,每天一小时的10,000 Lux强光照射。所有PD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一天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在结束后第三周进行非运动症状评估。运动症状评估主要选用UPDRS量表及Hoehn&Yahr分期。非运动症状评估包括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oCA量表)、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39)、日间嗜睡(ESS量表)、整体睡眠状况(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帕金森病睡眠量表第二版(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2,PDSS-2)、RBD(RBD筛查量表和香港版)、睡眠时型(清晨型和夜晚型问卷自评量表)、自主神经功能(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Non-motor symptom Questionnaire,NMSQ)。结果:最终完成干预及随访的PD患者共23位,平均年龄64.9±11.6岁,14例为男性。选用配对T-检验对PD患者强光照射前后进行比较,发现强光可以显着改善PD患者睡眠质量,包括日间嗜睡程度、睡眠总体状况、入睡及睡眠维持。ESS总分、PSQI量表总分和PDSS-2总分治疗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强光可能可以改善P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MoCA量表总分和延迟记忆因子分在接受强光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运动症状和其他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焦虑、自主神经功能,强光前后并未见到明显统计学差异。强光后,PD患者睡眠时型表现出中间型比例减少、中度清晨型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强光后三周,PD患者的睡眠量表评分大部分恢复基线水平,HAMA和NMSQ量表评分反而出现增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强光对合并日间嗜睡的PD患者影响相对更大。结论:PD患者接受强光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由于观察时间短、患者数目少,我们初步认为强光对PD患者的睡眠及认知功能的作用可能是相对积极但却较为温和、短暂的。将来我们会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增加评估的项目及观察时间、人群,更为客观而全面反应强光对PD的临床作用。

黄燕熙[10](2020)在《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方案对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disorder,PDSD)患者运动症状及睡眠结构的影响,同时探寻优化PD中西医治疗方案对PD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等睡眠-觉醒调节机制的影响,以期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0例,采用数字查表法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在美多芭加喹硫平稳定用药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进行治疗,隔日1次,一周3次,12次为一疗程,共计3疗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加喹硫平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UPDRS-Ⅲ、PDSS、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及中医症候积分和疗效评定。同时,于治疗前后进行PSG(Polysomnography)监测并分析两组患者睡眠结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记录相关结果。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先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及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并根据用药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比较分析其安全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7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脱落率为4.29%,总计67例按疗程完成全部治疗。治疗过程中67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和血常规、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药浓度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显着的异常变化。(2)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个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PDRS-III评分均有下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UPDRS-III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显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PDSS评分均明显升高。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两组PDSS评分均显着升高(P<0.05),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分别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组内比较,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评分显着降低,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睡眠有效率均提高,转醒次数减少、REM睡眠持续时间及N3睡眠持续时间均有显着增加(P<0.05),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并计算两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结果表明:两组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针灸联合口服美多芭及喹硫平和单纯使用美多芭加用喹硫平均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PDSD患者的睡眠质量。(2)两种治疗方案比较,温针灸联合口服美多芭及喹硫平对PDSD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客观睡眠结构及运动功能的总体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西药组。(3)中医温针灸在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提升的同时通过纠正PDSD患者紊乱的睡眠结构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此外,对PDSD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等睡眠-觉醒调节机制有显着改善作用。

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3)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综述 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3: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附录4: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
附录5:Epworth嗜睡量表
致谢

(4)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文献检索
        3.1 检索时间
        3.2 检索数据库
        3.3 检索策略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5.1 资料提取
        5.2 质量评价
    6 数据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 研究结果
        1.1 文献检索结果
        1.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1.3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2 Meta分析结果
        2.1 主要结局指标
        2.1.1 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结果分析
        2.1.2 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分析
        2.1.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分析
        2.1.4 多导睡眠监测睡眠进程相关指标结果分析
        2.2.5 中医证状分级量化积分结果分析
        2.2 次要结局指标
        2.2.1 统一 PD评定量表第Ⅱ部分(UPDRS-Ⅱ)评分结果分析
        2.2.2 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分析
        2.2.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分析
        2.2.4 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分析
        2.3 不良事件
        2.3.1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
        2.3.2 其他安全性指标结果分析
        2.4 发表偏倚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讨论
        1.1 中医证型及治则探讨
        1.2 用药规律探讨
        1.2.1 单味药规律探讨
        1.2.2 中药处方规律探讨
    2 中医药治疗PDSD的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 未来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基础
    1.帕金森病失眠的西医学认识
        1.1 帕金森病的西医学认识
        1.2 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
        1.3 帕金森病失眠的西医学认识
    2.帕金森病失眠的中医学认识
        2.1 帕金森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2.2 失眠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2.3 帕金森病失眠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学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脱落标准
    3.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方法
        3.3 临床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数据处理
        3.6 技术路线
    4.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疗效评价观察资料比较
        4.3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研究结果分析
        1.1 治疗前的资料分析
        1.2 疗效结果分析
    2.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理法方药依据
        2.1 机理浅议
        2.2 既济水火法组方释义
        2.3 潘德祥教授运用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经验
    3.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失眠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表1:知情同意书
    附表2:2016 版 PD 诊断标准
    附表3:失眠诊断标准
    附表4:帕金森氏病 Hoehn—Yahr(修正)分级量表
    附表5: 帕金森病睡眠质量量表(PDSS-2)
    附表6: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
    附表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附表8: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附表9:汉密尔顿抑焦虑表(HAMA)
    附表10:中医临床症候评分量表
    附表11:武汉市中医医院中药饮片煎服方法
致谢

(6)帕金森病症状及其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帕金森病常见非运动症状的综合性管理(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项目
        2.4 评估标准及方法
        2.5 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结果分析
第二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优势
    3 组方思路与方药分析
        3.1 药物组成
        3.2 组方思路
        3.3 方义分析
        3.4 药物分析
    4 耳穴压豆
        4.1 耳穴的来源与发展
        4.2 耳穴治病机理
        4.3 选穴原则
        4.4 耳穴在失眠中运用
        4.5 选穴分析
    5 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8)瑜伽锻炼在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的制定
    1.成立课题小组
    2.遴选函询专家
        2.1 专家纳入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拟定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指标
        3.2 专家函询问卷设计
        3.3 专家函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分析方法
        3.5 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专家积极性
        4.3 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5 专家函询结果
        4.6 专家函询问卷的修订
        4.7 最终形成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
    5.讨论
        5.1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有较好的科学性
        5.2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瑜伽锻炼方案安全可行
    6.结论
第二部分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瑜伽锻炼方案的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研究伦理
    2.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研究工具
        2.3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3.研究结果
        3.1 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一般资料
        3.2 瑜伽锻炼对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疲劳、睡眠、疼痛及肌张力的影响
    4.讨论
        4.1 瑜伽锻炼能改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疲劳症状
        4.2 瑜伽锻炼能改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睡眠情况
        4.3 瑜伽锻炼能改善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疼痛症状
        4.4 瑜伽锻炼能降低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的肌张力
    5.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和强光对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下颏肌电和夜间异常行为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强光对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影响初步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睡眠障碍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纳入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6 知情同意的签署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类型
        3.2 分组方案与盲法
        3.3 临床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情况
        4.2 主观量表指标
        4.3 睡眠结构观察
        4.4 疗效评定标准
        4.5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4.6 安全性观察指标
        4.7 质量控制
    5 统计结果分析
        5.1 统计学方法
        5.2 脱落情况及统计结果
    6.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Hohen-yahr分级评估
    2 量表指标结果比较
        2.1 UPDRS-Ⅲ评分比较
        2.2 PDSS评分比较
        2.3 ESS评分比较
    3 PSG监测结果与分析
    4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及分析
    5 临床疗效的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与分析
    1 PD睡眠障碍临床特点及治疗概况
        1.1 PDSD临床特点
        1.2 PDSD治疗概况
    2 基于中医证候特征阐释PDSD特征
    3 温针灸治疗PDSD的相关理论依据
        3.1 温针灸的相关理论
        3.2 温针灸的治疗机理
    4 喹硫平使用依据
    5 客观疗效指标选择依据
    6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UPDRS-Ⅲ评分结果分分析
        6.3 PDSS结果评分分析
        6.4 ESS结果评分分析
    7 PSG监测结果分析
    8 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分析
    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起病侧对睡眠的影响[J]. 何饶丽,陈丽娜,蔡国恩,王迎青,陈晓春,叶钦勇.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12)
  • [2]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识别与处理[J]. 刘春风,毛成洁.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10)
  • [3]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分析[D]. 冯明珠. 汕头大学, 2021
  • [4]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Meta分析[D]. 王蕾.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既济水火法治疗帕金森病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观察[D]. 邱红秀.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帕金森病症状及其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相关分析[D]. 彭双双.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7]加味滋水清肝饮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的临床观察[D]. 胡亚丽.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瑜伽锻炼在老年早中期帕金森病疲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 解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和强光对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影响研究[D]. 沈赟. 苏州大学, 2020(06)
  • [10]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燕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估帕金森病睡眠和夜间障碍的新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