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际国内花艺活动一览

2003年国际国内花艺活动一览

一、2003年国际国内花事活动一览(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静[1](2019)在《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广州市政府极力打造“花城广州”品牌文化,力推花事文化活动,大力开展花卉旅游和推广赏花路线,根据2018年发布的《广州花城城市品牌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在2014至2017年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采访的受访者有81.02%最喜欢“花城”广州城市的称谓,有31.6%的受访者认同“花城”广州最能代表广州的形象,另有82%受访者认为与其他以花文明的国内外城市相比,广州在塑造“花城”品牌上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每到节假日,广州市区内公园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花展节庆活动,由于正值节假日,加上市区内大部分公园都是免费参观,各大公园的花卉展几乎人头涌涌;办好公园节假日花展,能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提升广州“花城”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其中,花展设计是花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展设计的好坏也影响到花展整体的质量。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以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为研究对象,同时与国内外花展布置作对比,提出建议,为今后找出更适合广州地区公园节日花展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分析50多个案例,将一般节日布置形式为6类:立体花坛、花境、艺术园圃、花带花海、插花及盆景、造型摆花,共同特点为:节日气氛浓郁,色彩对比强烈,设计风格多变。选取其中9个案例详细分析,总结现阶段的公园节日花展现象为:开始重视生态及可持续化、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但是同时本地公园花展品牌的活力不足。(2)统计云台花园3项花展建设周期及成本,得出郁金香花展的建设而周期较长,特别是筹备期比绿雕花卉展多一倍左右,由于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的展出周期平均为27天,花卉材料时常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花期的延续,在前期筹备中需要制定更完善的方案针对花展的展出。(3)总结了广州城市公园的不足和提出改进方法:节日花展的主题深度不足,缺乏内涵,设计理念僵化,导致景观观赏性强但是蕴意不足,显得景观单薄无法令人印象深刻;花材选取和花卉色彩的搭配不合理;花展运营方式以政府为主导,运营方式的单一使得花展品牌难以打响。提出花展及花卉装饰景观布置应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突出公园特性及强化节日特点,花展的主题内容应符合时代潮流,贴近人民生活,多点参考学习国外花展的设计理念,结新材料、新工艺等元素体现其设计理念;择优选取高质量新品种的花卉植物,大胆运用不同颜色的花卉搭配造景,改变花展的运营方式。

谢云峰[2](2019)在《明清时期翠湖的历史文化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翠湖景色优美、人文荟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重要文化标志。它不仅在昆明的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现代昆明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翠湖的形成与发展,不但见证了昆明城市的发展,明清时期围绕翠湖所发生的历史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昆明、云南,乃至明清的社会变迁。本文以明清时期的翠湖为研究中心,主要分为四个章节探讨翠湖的历史文化变迁情况。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元及元以前滇池与昆明城的发展情况以及滇池治理活动与翠湖雏形的出现。元代为了防范滇池水患与开拓城市发展空间,开始大规模治理滇池的活动,促使滇池水位迅速下降,翠湖开始从湖湾向独立湖泊转变。第二章研究了明代昆明城的发展与翠湖区域的初步发展。明代以昆明砖城的建设为契机,翠湖从湖湾转变为城中内湖,随着昆明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繁荣,翠湖区域得到初步发展。第三章主要梳理了清代昆明城的城市建设与翠湖区域经济、文化与园林景观的发展情况。清代昆明城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街巷密集,人口众多,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翠湖区域的社会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商业兴盛,有不少繁华的街道如小西门正街、城隍庙街、土主庙街等。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翠湖的园林景观建设也迎来大发展时期,清朝末期,以陈荣昌的《九龙池八景》诗的出现为标志,翠湖的园林景观基本进入成熟阶段。清代众多文人雅士在翠湖的活动和留下的诗文、笔墨进一步丰富了翠湖的文化。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明清时期翠湖的文化特质。本文将翠湖的发展变迁与昆明城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自元至明清翠湖的历史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对翠湖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和转折的事件,并探究了翠湖历史变迁背后的成因。还讨论了翠湖区域的形成及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并对翠湖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清代,翠湖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大众的休闲娱乐胜地,上到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下到市井民众同乐于翠湖。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翠湖形成了景观、历史与文化三位一体的独特风貌。历史上不同人群在翠湖的活动在促进翠湖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翠湖独特的历史文化形象,“人”与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付青云[3](2019)在《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研究(1914-1937)》文中指出苏州图书馆创建于1914年,初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为辛亥革命后创办的首批公共图书馆之一。作为身处江南文化中心,肩负一方文教事业发展重任的新型文教机构,苏州图书馆始终将储集图书以供众阅览,启迪民智以鼓励人才,保存古学以宣扬乡邦文献作为自己的职志,不仅为近代苏州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近代苏州文化的传播、教育的普及以及地方文献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当今苏州图书馆事业的拓展与创新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论文以民国苏州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1914年至1937年间苏州图书馆从诞生直至抗战前步入黄金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探讨和梳理。苏州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对图书收藏、编目分类、图书借阅、对外交流等馆务方面的建设都体现出其先进和独特的一面,反衬出近代公共图书馆从传统藏书楼向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的转变。苏州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方面采用的不同方式和获得的显着成效显示了近代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文化传播和普及社会教育方面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在21世纪重现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的历史,无疑为当代图书馆人如何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图书馆精神,为当代图书馆如何更好的践行文化、学术和教育职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黄小栩[4](2019)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兴衰、传递着知识和文化、承担着教育公众的职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各团体组织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2018年发布内容进行分析,从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内容来源、内容类型、标题制作、内容呈现方式、内容风格、文章互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说明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的特点和趋势。通过梳理传播内容的各要素,结合微信影响力指数WCI,将影响力分为高低两组,分析传播内容在影响力高低两组中的差异性,筛选出传播内容中具有显着差异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假设,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测定传播内容中的哪些因素与影响力有关联。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传播内容方面对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标题制作中活用标点符号;加强内容呈现方式的多组合运用;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加强生动活泼内容风格的比重。

戴洁茹[5](2017)在《古村落、法国家庭旅馆与农家乐:安徽黄山唐模村的三种旅游实践与符号竞争》文中指出本文是以“景观”为视角的人类学研究个案,是一份乡村旅游打造背景下景观生产的民族志案例。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近二十年旅游开发实践为案例,详细描述了地方政府、古村落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的旅游公司、村民等群体通过包括权力、话语和想象在内的各种手段对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进行密集的生产活动;同时不同行动主体根据自身身份、认知模式与实际利益出发,借助阐释和解读村落景观,对徽州古村落中符号性资源的“景观”进行争夺,通过积极的景观符号嫁接与重组等实践,形成景观意象交融与共存的古村落传统景观、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与唐模特色农家乐三种不同的旅游业态。文章围绕徽州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呈现和解读,通过对唐模村民旅游实践下多种样态的景观生产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分析景观文化符号在各方利益群体的旅游实践下,选择性地剥离、重组、强化适合自己认知与利益表达的景观符号,主动利用景观文化符号重新阐释并再造出各自文化脉络下的景观。不同的实践与阐释方式又相互借用、相互依存、相互杂糅,共冶于一炉,呈现出一种新的村落文化景观样态。本研究可为目前的景观人类学研究提供一份具有中国徽州文化特色与价值的研究案例,同时以期深化人类学对文化符号和表征的重构与利用的理解。

宫华慧子[6](2017)在《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常出现一些忽视传统滨水文化,从而导致滨水空间缺乏活力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对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研究的缺乏。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进行保护和再现的研究与实践也已初步展开,如广州市粤剧红船的运行,龙舟活动的多元发展等。这些实践显示了通过传统滨水活动再现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使水文化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滨水景观营造的重要环节和发展方向。广州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水城,清代《羊城竹枝词》描写广州城:“水绕重城俨画图,风流应不让姑苏”,后自二十世纪起,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广州才渐渐失去了岭南水乡的风采。在历史的变迁中,广州沉淀了深厚的滨水文化传统,同时有着丰富多样的滨水动态人文景观,例如:龙船、粤剧红船、艇仔粥、咸水歌等等。全面梳理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的历史演进,是振兴广州历史风貌滨水区,建设富有人文内涵与空间活力的滨水景观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目前风景园林学科对静态人文景观研究较多,但对于动态人文景观研究还有较大缺口,因此对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及其活动空间发展脉络的研究,也是对风景园林学科动态人文景观研究的一个丰富和补充,在当下具有实践和理论双重意义。本文以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的演进为主线,从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及其活动空间发展演变的历史出发,运用史料参考﹑文献查证﹑地图对比等多种方法,综合景观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旅游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首先分析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的类型和载体,并对其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对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的结构、典型模式、分布和格局进行分析,并整理其变迁过程。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深层次的演进机制进行探讨,由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动态滨水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复兴提出刍议。本文的研究一方面经过多角度的分析尝试还原历史场景,并探究其内涵,另一方面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尝试探讨当下有价值的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复兴的可行方法。希望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提供未来对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研究的基础。

林清清[7](2016)在《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调查与研究》文中认为温州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水城市,建城至今近1700年,依然保留着山水斗城的空间格局以及“江、屿、山、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温州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温州传统风景园林以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为基础,在继承传统江南园林的理景艺术的同时,又形成其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以温州传统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归纳古今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旨在梳理和总结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发展脉络和地域特色,挖掘温州传统风景园林深厚的人文内涵,主要形成如下结论:(1)整体梳理了温州传统风景园林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温州传统风景园林起源于六朝,发展于隋唐,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景象,而明清时期造园技术趋于精湛。而以人工山池为主体的构景方式和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构景方式始终贯穿于园林发展的整个过程,相互贯通,形成温州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2)根据不同的选址环境和构景方式,将温州传统风景园林分为三大类型:山野风景、城郊园林、城镇园林。结合实例分析得出一下结论:山野风景以天然山水为骨架,融人文入自然,构筑修身养性的山水园林;城郊园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协调人工与自然,形成人文宣教的风景园林;城镇园林以精湛的人工理法,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营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3)基于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发展脉络和园林遗存的基础上,从园林形式、空间布局、园林建筑、植物景观、山水理景、人文内涵六个方面分析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得出温州传统风景园林,以山野风景和城郊园林为主,以人文之美入天然山水,寓教于景,使景物“因人成胜概”,从而形成清、远、朴的特点。当代在看待江南传统风景园林中,存在着“苏州园林”、“文人园林”的定式思维,忽略了其丰富多彩的形式。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进一步丰富江南传统风景园林的内容,并对加快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殷红军[8](2014)在《基于企业集团的金融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是基于企业集团的角度研究分析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动因、必要条件、路径、管控模式、风险防范和效果评价等内容,是从产融结合的另一个视角“由产而融”出发所进行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产业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分析了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总体上看,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在发挥产融协同效应、弥补产业周期性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对于推进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产业周期理论、价值链延伸理论、企业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效益理论等经济学基础理论为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对国际国内实施金融产业发展比较成功的企业集团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产业发展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阶段的产物,是“由需而融”;具有一定的实体产业规模、主业经营处于业内领先位置、稳定的现金流和企业领导对金融产业的驾驭力是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较为成功的企业集团较为适合实施金融产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各种可能的路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对投资金融机构的顺序安排。在控股还是参股方面,通过构造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对易于同企业集团其他产业产生协同效应的金融机构应进行控股投资;对于新设审批相对较为容易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新设模式,对当前获得金融牌照较为困难的,应采取收购模式。笔者把拟并购的金融机构分为盈利和亏损两类情况进行了估值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管控方面,本文重点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管控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实施管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实施“大投资”、“大融资”战略可以有效避免金融控股公司的“空心化”问题。在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方面,开展金融产业投资需要以有计划发展、实现产融协同为目标;同时要切实加强金融控股公司及所管理金融机构的内控建设,完善风控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大量案例来论证观点,同时又利用统计方法,构造模型,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投资金融股权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出实施金融产业发展对企业集团发展具有正效用的结论;在对五大发电集团金融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化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产业需要以服务于主业、实现产融协同效应为目标,而不宜盲目追求金融“全牌照”。

周婧景[9](2013)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文中认为其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其二,研究显示博物馆记忆重要而持久1,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博物馆的未来。其三,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其四,我国约3亿儿童,儿童博物馆数量却屈指可数,一般博物馆亦较少为儿童开设专区,教育忽视儿童群体。与美国0.6亿儿童建有300余家儿童博物馆,教育从娃娃抓起,争相推出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2,形成鲜明反差。其五,除国内实务界尚未推广儿童教育外,此领域的系统研究亦属理论界的薄弱一环。基于诸上五点原因,本研究择定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欲解决问题为:针对检测出的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对症施策。由此,一系列问题摆置面前:儿童教育内容庞杂,研究如何展开?现存问题多样,怎样科学检测?原因浮于表面,内在症结如何发掘?问题呈现纷杂,针对性的改善之策怎样寻绎?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聚焦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实施分类;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检测各类型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再就各类型抽象出共同核心问题,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思路为: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从广义博物馆教育出发,依实践领域将儿童教育划为两类,构建起本研究论述开展之框架;经由两种类型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评估,并结合对比与讨论,窥寻影响其效益之症结,针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对症施策,同时归结各类儿童教育特征;将研究推至高潮,把国内两类教育“融为一炉”,试图标本兼治地提出根本问题之解决策略;最后,将实务升华至理论,完成本研究总结与前瞻。文分八章节。绪论在于阐明研究动机、意义、范围、方法及相关研究回顾与总结。第一章提出问题,为研究开展之前提,主要进行历史梳理、对象分类及现况分析。第二、三、四章分析问题。第二章进行本研究相关理论的整理及运用,归结之意不在于呈现整理结果,在乎对其巧加运用,据此科学设计本研究之方法。第三、四章施用此法,分别就博物馆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深入、针对性研究与探讨。先开展问题描述;阐明案例选定因素并依此择定国内外3组计12个案例;再通过案例各要素细致解析,研究者内部评分以及问卷或访谈外部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寻绎国内各类型所突显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提炼此类型共有特征。第五、六、七章解决问题,分别就检测出的国内各类型问题展开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现存并影响效益的问题,结合观察、问卷或访谈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改善之策,并构建不同类型的理想模式。第七章研究转向深入,将两类型合一,发掘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依据先贤研究成果,结合博物馆特性,尝试订立博物馆0——18岁儿童四阶段教育指南。第八章为研究成果总结与升华。从实务到理论,藉由本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凝练出具普遍意义的四大理论;就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性思考和趋势分析。研究成果及其发现:经由国内问题案例与国外先进案例横向对比,及国内案例自身纵向比较,切实地归结出各类型各九大问题并施以对策;为科学检测问题,构建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各类型核心问题,制订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就博物馆儿童教育现象,凝练四大理论;参鉴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流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尽管研究显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现今“略胜”一筹,然,国内儿童教育亦逐步呈现发展态势,若能避己之短,互取所长,方可有效提升国内儿童教育效益。同时,依各类型属性差异,主张各类型发展采取阶段性策略。现阶段宜广泛推广儿童教育项目;新馆预留空间、老馆另辟分馆或改陈,逐步试水儿童专区;政府大力援持下,儿童博物馆从个别试点起步。

金秀玹[10](2013)在《明清小说插图研究 ——叙事的视觉再现及文人化、商品化》文中研究说明明清小说的插图作为书籍的小说的一部分,与文本有着程度不同的关系。目前,明清小说插图研究已经成为明清小说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插图本的形式与其所传达内容相适应,反映着明清小说编创者与接受者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观念。当通俗小说进入文人独立创作普遍化的时代,读书阶层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观念必然更鲜明地体现在小说文本中,当然也突出地体现在小说插图中,包括小说插图的外部形态中。本文在探讨小说插图对情节、人物的视觉再现的同时,还力图通过小说插图的物质形态和版式类型,分析其文人化、商品化的倾向,进而为明清小说文化内涵及传播研究,提供一个佐证。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探讨明清小说插图的演变过程与基本样式。首先明确了插图的定义及其在书籍中扮演的角色,并考察了插图本小说的起源和明清代小说插图盛行的几个阶段。然后分析了明清小说插图的版式类型,比如上图下文式、上下两幅式、单页整版式、双面连式、主副结合式、月光式、嵌文式等,探讨书籍装帧上的特点和多种版式类型内涵的文本意义。第二章探讨明清小说插图的图像叙事,重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内容在插图画面中如何被视觉化,以及从这种视觉再现中可以看到怎样的叙事规律,插图的视觉语言又怎样被模式化。第三章以故事插图和其副页上的博古器物图案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心,探讨明清小说插图的文人化现象。明末清初文人白话短篇小说插图中开始运用大量的博古器物图案,其独特的图赞形式展现出明清出版市场的审美特点,也是小说插图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章考察作为文化商品的插图本小说的文化传播功能。插图不只是小说文本的补充,也是小说文化商品化的一个表征。本章首先探讨插图功能的变化过程,说明随着商业出版的发达,小说插图的效用性、审美价值以及欣赏的方式中出现的变化。然后通过小说插图与其他文化典籍插图的比较,比如通俗类书、画谱、趣味书等,探讨其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互相模仿、影响的关系,分析文人趣味和嗜好在插图中怎样被商品化。

二、2003年国际国内花事活动一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国际国内花事活动一览(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缘起
        1.1.1 节日花卉景观营造是城市公园的固定工作
        1.1.2 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对丰富市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1.3 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也是园林建设的任务之一
        1.1.4 当前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设计需要提升品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研究和实践
        1.3.2 国内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研究和实践
        1.3.3 国内外公园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发展趋势
    1.4 重要概念说明
        1.4.1 公园花展
        1.4.2 公园节日花卉装饰景观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广州市概况
        2.1.2 广州城市公园建设概述
        2.1.3 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概述
    2.2 研究对象筛选
    2.3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3.1 广州云台花园
        2.3.2 广州市儿童公园
        2.3.3 广州麓湖聚芳园
        2.3.4 广州雕塑公园
        2.3.5 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
        2.3.6 广州文化公园
        2.3.7 广州越秀公园
        2.3.8 广州流花湖公园
        2.3.9 广州百万葵园
    2.4 研究数据采集
        2.4.1 实地调查
        2.4.2 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
        2.4.3 来自文献资料的案例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使用花卉材料统计
    3.2 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的景观类型及其形式
    3.3 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的规模及使用周期
    3.4 广州城市公园专业花展的几个案例
        3.4.1 广州第24届园博会
        3.4.2 文化公园羊城菊展
        3.4.3 流花湖公园首届勒杜鹃花展
        3.4.4 广州儿童公园第二十三届园林博览会
        3.4.5 广州麓湖聚芳园兰花展
        3.4.6 广州雕塑公园第二届勒杜鹃花展
        3.4.7 广州越秀公园
        3.4.8 百万葵园
    3.5 广州云台花园近几年节日花卉装饰景观营造实践
    3.6 国内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的一些案例
    3.7 国外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的一些案例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主要景观类型及特色
        4.1.2 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成功经验及不足
        4.1.3 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成本和时间控制探讨
        4.1.4 对广州城市公园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优化建议
        4.1.5 公园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的准则、思路和注意事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明清时期翠湖的历史文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价值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关于翠湖历史沿革的研究
        (二) 关于翠湖历史建筑的研究
        (三) 关于名人与翠湖历史文化的研究
    四、翠湖的时空
    五、重难点
    六、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明代以前的滇池与昆明城
    一、元代以前的滇池与昆明城
    二、元代滇池治理与翠湖雏形的出现
第二章 明代昆明的城市建设与翠湖的形成
    第一节 明代昆明城的建设
    第二节 从湖湾变为内湖——明代翠湖形态转折的动因
        一、风水因素
        二、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
        三、水运资源与城市用水需求
        四、军事因素
    第三节 明代昆明社会的繁荣与翠湖区域的发展
        一、明代昆明社会经济的繁荣
        二、昆明文教的兴盛与翠湖区域文化教育的发展
        三、崇佛尊道的社会风气与翠湖区域宗教设施的发展
    第四节 沐氏家族与柳营别业——翠湖园林建设的初步发展
    第五节 明末翠湖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一、大西军入滇与翠湖区域的建设
        二、永历帝与翠湖
第三章 清代昆明城市的建设与翠湖的迅速发展
    第一节 清代昆明城的城市建设
    第二节 清代翠湖区域社会经济的勃兴
    第三节 清代翠湖区域的迅速发展
        一、吴三桂平西王府的建设与翠湖水域的变迁
        二、翠湖的内部建设
        三、翠湖周边区域景观的恢复与重建
    第四节 清代文人与翠湖
        一、师范与翠湖
        二、王毓麟与《翠海春日杂诗七首》
        三、李于阳与翠湖柳
        四、家住九龙池畔的戴淳
        五、陈荣昌与翠湖八景
        六、莲湖吟社社员与翠湖
        七、袁嘉谷与翠湖
    第五节 世俗民众在翠湖区域的休闲与娱乐活动
        一、日常休闲娱乐活动
        二、翠湖庙会
        三、翠湖及周边的饮食
第四章 明清时期翠湖的文化特质
    一、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内涵丰富的文化
        (一) 人与景相得益彰
        (二) 雅俗共赏的大众休闲娱乐胜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研究(1914-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苏州图书馆的创办
    一、时代背景—近代西方新式图书馆的产生
    二、文化传统—悠久的崇文风尚和发达的藏书文化
    三、物质基础—学堂旧址及藏书
    四、官民合作—地方政府和地方士绅的积极倡导
第二章 苏州图书馆馆务建设
    一、图书馆藏书来源
    二、馆藏编目与分类
    三、图书借阅与使用
    四、图书馆对外交流
第三章 苏州图书馆学术研究
    一、发行馆刊倡导学术
    二、编修县志保存文化
    三、举办展会弘扬学术
    四、辑刻古籍宣扬国粹
第四章 苏州图书馆社会教育
    一、推广阅读普及民众教育
    二、可园梅展陶冶生活情趣
    三、编行期刊丰富精神生活
    四、战前移书谱写爱国赞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4)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象及问题
        1、研究现象
        2、研究问题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微信公众号
        2、媒介影响力
    (三)研究背景、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国内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微信公众号媒介生存的现状
    (一)微信公众号的外部生态环境
        1、政治生态环境
        2、经济生态环境
        3、技术生态环境
        4、文化生态环境
    (二)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媒介之间的生态环境
        1、与传统媒体相比的微信公众号
        2、与其他新媒体产品相比的微信公众号
    (三)微信公众号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1、受众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
        2、受众个性化需求的改变
    (四)本章小结
二、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分析
    (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现状
    (二)内容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1、选取样本的依据以及抽样方法
        2、分析单位的界定
        3、类目构建依据与编码
    (三)样本分析结果
        1、推送服务分析
        (1)月度推送数量浮动大;不同微信公众号间总量差距明显
        (2)不同微信公众号间月度平均推送次数差异显着
        2、推送内容分析
        (1)内容来源:原创内容率高
        (2)内容类型:内容类型多样,偏重社教活动、临时展览
        (3)标题制作:多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4)内容呈现方式:呈现方式多样,但以图文混合为主
        (5)内容风格:内容风格偏重于平实质朴
        3、文章互动分析
        (1)留言率居于平均水平
        (2)作者回复率偏低
    (四)本章小结
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关系
    (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估方法
        1.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估方法选择
        2.样本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WCI指数排行
    (二)传播内容在影响力不同的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1.推送服务在不同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2.推送内容在不同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3.文章互动在不同微信公众号中的差异
    (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关系
        1.研究假设
        2.分析结果
        (1)社教活动、馆情资讯、临时展览的内容推送与影响力无相关关系
        (2)标题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3)多种内容呈现方式组合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4)内容生动活泼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5)留言有作者回复篇数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四)本章小结
四、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展建议
    (一)标题制作中活用标点符号
    (二)加强内容呈现方式的多组合运用
    (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四)提高生动活泼内容风格的比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古村落、法国家庭旅馆与农家乐:安徽黄山唐模村的三种旅游实践与符号竞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述
        一、有关文化的结构、表征与理解的研究
        二、人类学的景观研究
        三、有关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村落开发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徽州·唐模
    第一节 徽州
        一、作为历史地理概念的徽州
        二、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
        三、徽州人文环境
    第二节 唐模村
        一、人口与家庭
        二、宗族
        三、生计方式
        四、村落旅游打造历程
第三章 传统——徽州古村落景区的出现
    第一节 徽商、宗族历史记忆与景观遗产
    第二节 古村落景观的营建
        一、古徽州传统景观打造的经营者
        二、古徽州传统景观打造的经营打造
    第三节 村民对于打造的回馈与反映
第四章 想象——唐模法国家庭旅馆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中法合作落地唐模
        一、法国家庭旅馆
        二、谋求合作促发展
    第二节 经营与景观制造
        一、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一期汪应川店
        二、邂逅唐模
        三、被规划的浪漫
        四、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二期七天井店
        五、浪漫的流变
    第三节 村民的质疑
        一、断脉式迁建
        二、我们的家园不浪漫
        三、新一轮潜藏的冲突
第五章 村民——农家乐的兴起
    第一节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家”和“家园”
    第二节 唐模村农家乐的兴衰沉浮
        一、流水餐厅模式:农家乐的初步发展
        二、政府与公司的“共谋”:“农家乐协会”的形成与作用
        三、制造“乡土”:“浪漫”背景下的农家乐与农家客栈
        四、利益分配:法国家庭旅馆、村家乐和村民间的博弈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景观的生产
        一、传统的再造
        二、引入外来景观符号并试图将其再地化
        三、再造乡土:农家乐的景观意象
    第二节 景观争夺与融合
        一、景观的争夺
        二、景观意象的交融与三种旅游实践的共存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学科及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类型及其演进
    2.1 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2.1.1 自然环境背景
        2.1.2 社会经济背景
        2.1.3 地域文化背景
    2.2 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类型
        2.2.1 日常型
        2.2.2 节庆型
    2.3 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载体
        2.3.1 点状空间类载体
        2.3.2 线状空间类载体
        2.3.3 面状空间类载体
    2.4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演进过程
        2.4.1 起源阶段
        2.4.2 发展阶段
        2.4.3 繁盛阶段
        2.4.4 转型阶段
    2.5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现状
        2.5.1 已消失的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及载体
        2.5.2 传承中的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及载体
        2.5.3 新增加的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
第三章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3.1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结构
        3.1.1 平面类型
        3.1.2 剖面类型
    3.2 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典型模式
        3.2.1 带状流线型
        3.2.2 面状聚集型
        3.2.3 复合网络型
    3.3 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分布
        3.3.1 研究范围及整体空间分布
        3.3.2 生活生产空间分布
        3.3.3 娱乐消费空间分布
        3.3.4 节庆活动空间分布
        3.3.5 交通地标空间分布
    3.4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演变
        3.4.1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区位演变
        3.4.2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格局演变
        3.4.3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流线演变
    3.5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特征
        3.5.1 文化性
        3.5.2 活力性
        3.5.3 可达性
        3.5.4 亲水性
        3.5.5 连续性
第四章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演进机制
    4.1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的基本特征
        4.1.1 广泛性
        4.1.2 流变性
        4.1.3 地域性
        4.1.4 载体依附性
    4.2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演进的内在规律
        4.2.1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区位演进规律
        4.2.2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格局演进规律
        4.2.3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流线演进规律
    4.3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表达层次
        4.3.1 以形态为主的表面层次
        4.3.2 以活动为主的表现中介
        4.3.3 以精神为主的内在层次
    4.4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演进的外部制约
        4.4.1 自然环境
        4.4.2 社会经济
        4.4.3 科技发展
        4.4.4 本节小结
    4.5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活动演进的文化动因
        4.5.1 价值信仰
        4.5.2 人居文化
        4.5.3 心理意识
        4.5.4 本节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保护与复兴
    5.1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1.1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现存的问题
        5.1.2 滨水动态人文景观面临的挑战
    5.2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复兴必要性
        5.2.1 风土文化价值
        5.2.2 景观生态价值
        5.2.3 社会经济价值
    5.3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复兴可行性
        5.3.1 水系资源提供自然保障
        5.3.2 成功案例提供现实经验
        5.3.3 功能转变提供有利契机
        5.3.4 城市文化提供群众基础
    5.4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复兴原则
        5.4.1 整体原则
        5.4.2 文化原则
        5.4.3 活力原则
        5.4.4 生态原则
    5.5 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复兴趋势
        5.5.1 挖掘历史根基
        5.5.2 再现历史场景
        5.5.3 活化历史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7)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相关研究
        1.3.2 全国范围内的传统风景园林相关研究
        1.3.3 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发展环境及发展概况
    2.1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发展环境
        2.1.1 自然环境
        2.1.2 社会环境
        2.1.3 人文环境
        2.1.4 小结
    2.2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发展概述
        2.2.1 六朝——风景园林的起源
        2.2.2 隋唐——风景园林的发展
        2.2.3 宋元——风景园林的繁荣
        2.2.4 明清——风景园林的成熟
        2.2.5 小结
3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调研成果
    3.1 调研概况与成果分析
    3.2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类型总述
    3.3 景观类型一:山野风景
        3.3.1 风景寺观
        3.3.2 山林书院
        3.3.3 山居别业
        3.3.4 山野风景的理景特征
    3.4 景观类型二:城郊园林
        3.4.1 邑郊游览地
        3.4.2 邑郊别墅
        3.4.3 邑郊寺观
        3.4.4 村落园林
        3.4.5 城郊园林理景特征
    3.5 景观类型三:城镇园林
        3.5.1 山水斗城
        3.5.2 城市私园
        3.5.3 城市书院
        3.5.4 城市寺观
        3.5.5 公共园林
        3.5.6 城镇园林理景特征
    3.6 小结
4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景观实例分析
    4.1 会文书院
        4.1.1 历史渊源
        4.1.2 景观概况
        4.1.3 理景艺术
    4.2 观音洞
        4.2.1 历史渊源
        4.2.2 景观概况
        4.2.3 理景艺术
    4.3 江心屿
        4.3.1 历史渊源
        4.3.2 景观概况
        4.3.3 理景艺术
    4.4 岩头村
        4.4.1 历史渊源
        4.4.2 景观概况
        4.4.3 理景艺术
    4.5 如园
        4.5.1 历史渊源
        4.5.2 景观概况
        4.5.3 理景艺术
    4.6 玉海楼
        4.6.1 历史渊源
        4.6.2 景观概况
        4.6.3 理景艺术
5 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
    5.1 因借自然的园林风格
    5.2 内外交融的空间布局
        5.2.1 外向布局的空间形式
        5.2.2 内外兼顾的空间形式
    5.3 真山真水的山水理景
        5.3.1 揽山之幽奇
        5.3.2 得水之灵动
    5.4 位于文化圈边界的建筑风格
        5.4.1 建筑特色鲜明
        5.4.2 建筑类型丰富
    5.5 繁花杂木的种植设计
        5.5.1 花木繁多,落英缤纷
        5.5.2 四季变化,花祭盛事
    5.6 注重教化的人文内涵
        5.6.1 自然的怡情化育
        5.6.2 人文的礼乐教化
    5.7 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
    6.2 余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附录一:《静宜阁记》、《半山赋》
    附录二:《阳湖别墅前记》、《阳湖别墅后记》
    附录三:《玉介园记略》
    附录四:《花史》卷首及所载花木名录
    附录五:历史遗迹现场调研一览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基于企业集团的金融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基于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结构
第二章 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企业集团内涵
    第二节 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企业集团实施金融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
    第一节 适合发展金融产业的企业集团类型分析
    第二节 发展金融产业对企业集团所属行业、规模及现金流的要求
    第三节 企业集团领导人对金融产业发展的认知度分析
第四章 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可供投资的金融机构选择
    第二节 投资深度决策:控股还是参股
    第三节 投资方式决策:新建还是并购
第五章 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管控模式及风险防范探讨
    第一节 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管控模式分析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机制分析
    第三节 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六章 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的效果检验
    第一节 效果检验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股权投资效果检验
    第三节 五大发电集团金融产业发展效果检验
    第四节 实证检验效果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9)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范围
    三、研究回顾与总结
        (一) 国内研究回顾与小结
        (二) 国外研究回顾与小结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注释
第一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与现况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二、儿童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一、博物馆教育的分类依据
        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况
        一、儿童展览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二、儿童教育项目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三、其他
    注释
第二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运用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评估的相关研究与运用
        一、展览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二、教育项目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第二节 政策法规依据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注释
第三章 国内儿童展览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儿童博物馆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注释
第四章 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第二节 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三节 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人体漫游记”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四节 问题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教育项目案例特征之小结
        二、儿童教育项目案例评估之小结
        三、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的问题与分析
    注释
第五章 儿童展览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展览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两种儿童展览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儿童博物馆展览之理想模式
        二、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之理想模式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儿童教育项目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项目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
        二、小结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七章 两类儿童教育核心问题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一、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研究
        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构建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
        一、适用于0——3岁儿童
        二、适用于3——6、7岁儿童
        三、适用于6、7——11、12岁儿童
        四、适用于11、12——18岁儿童
    第三节 小结
        一、0——3岁教育指南
        二、3——6、7岁教育指南
        三、6、7——11、12岁教育指南
        四、11、12——18岁教育指南
    注释
第八章 总结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思路与成果
        二、理论之凝练
    第二节 论文局限与新意
        一、研究课题之新颖
        二、研究方法具针对性
        三、全方位搜集一手资料
        四、广采博取研究对象
        五、跨越国内外开展研究
        六、跨学科的创造性探索
    第三节 研究问题前瞻
        一、研究展望
        二、前瞻未来
    注释
附录一 观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观众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上海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跨越距离、触摸未来’主题科学”一层展区)
附录五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恐龙馆——现在你就在它们的世界”展区)
附录六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儿童历史”展区)
附录七 “请体验”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城市一角”展区)
附录八 四川博物院“儿童活动区”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活动区”展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附录十 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一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二 儿童展览各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比较
附录十三 儿童展览两两同类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差异分析
附录十四 博物馆0———3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五 博物馆3——6、7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六 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七 博物馆11、12——18岁儿童教育指南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10)明清小说插图研究 ——叙事的视觉再现及文人化、商品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言
    研究动机与目的
    研究现状
        一、超越‘版画’概念的美术史研究
        二、版本学研究
        三、出版文化研究
        四、‘语-图’互文与图像叙事研究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小说插图的历史与版式类型
    第一节 小说插图的历史
        一、插图的定义与其在书籍中的含义
        二、小说插图的起源与流变
    第二节 书籍装帧与插图版式
        一、上图下文式插图
        二、上下两幅式插图
        三、整版式插图与双面连式插图
        四、月光式插图
        五、嵌文式插图
第二章 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视觉再现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视觉化过程
        一、女性人物形象
        二、男性人物形象
        三、个别人物以及群体人物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视觉化过程
        一、场景再现的图式化
        二、画面的构成与叙事时空的布局
        三、文字要素的穿插
第三章 小说插图的文人化:博古器物图案的运用
    第一节 博古器物图案的盛行与文人白话短篇小说中的运用
        一、博古器物图赞的盛行
        二、主副结合式插图在中、短篇小说中的运用及其审美特点
    第二节 类型与作用:趣味化、知识化、才学化的特点
        一、趣味化的图案运用:《隋炀帝艳史》、《十二楼》
        二、百科全书式知识与教养的普及:《豆棚闲话》、《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三、才学化的表象体系:《红楼梦》(王希濂评本)、《镜花缘》
第四章 小说插图的商品化:知识、趣味的文化商品
    第一节 插图认识与功能的变化
        一、插图的导读功能与效用
        二、插图的审美价值与欣赏方式
    第二节 知识与趣味、嗜好的视觉传播
        一、明清出版市场的通俗读物:视觉要素的传播作用
        二、通俗类书与趣味书的插图与图案
        三、诗词画谱图像的‘小说化’倾向
    第三节 小说插图的雅化与文人嗜好的商品化
        清代乾隆四年刊本《家宝全集》
结语
附录
图板目录
参考文献

四、2003年国际国内花事活动一览(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城市公园节日花展和花卉装饰景观营造研究[D]. 李晓静.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2]明清时期翠湖的历史文化变迁研究[D]. 谢云峰. 云南大学, 2019(03)
  • [3]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研究(1914-1937)[D]. 付青云.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4]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与影响力研究[D]. 黄小栩. 新疆大学, 2019(10)
  • [5]古村落、法国家庭旅馆与农家乐:安徽黄山唐模村的三种旅游实践与符号竞争[D]. 戴洁茹. 厦门大学, 2017(07)
  • [6]广州市滨水动态人文景观演进研究[D]. 宫华慧子.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7]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调查与研究[D]. 林清清.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5)
  • [8]基于企业集团的金融产业发展研究[D]. 殷红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9]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 周婧景. 复旦大学, 2013(03)
  • [10]明清小说插图研究 ——叙事的视觉再现及文人化、商品化[D]. 金秀玹. 北京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2003年国际国内花艺活动一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