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star SSReader 图书浏览器

Superstar SSReader 图书浏览器

一、超星SSReader图书浏览器(论文文献综述)

向晴[1](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徐晨辰[2](2012)在《基于SWOT分析的超星数字图书馆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环境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策略模型找出目前适合超星数字图书馆发展并提高其竞争力的策略和建议。

贺振中[3](2008)在《电子读物的阅读与使用》文中研究说明所谓电子读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目前电子读物的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

鲁敏,杜香莉[4](2007)在《Internet中文电子图书的检索与阅读技巧》文中提出概述了Internet上中文电子图书的类型与阅读特点。系统介绍了Internet上免费电子图书和付费电子图书的检索与阅读技巧。针对目前电子图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中文电子图书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刘景宇[5](2006)在《网络全文数据文件格式及其浏览器的现状和影响》文中指出通过介绍和比较9种网络全文数据常用丈件格式及其浏览器,分析目前网络全丈数据文件格式及其浏览器分散不统一的应用现状,指出这种分散状态在用户利用网络全文资源、图书馆存储和管理全文数据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4个方面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从文件格式和浏览器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谢新洲,严富昌[6](2006)在《eBook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文中指出本文在总结了eBook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一种重要电子信息资源的eBook的主要优势,并对eBook的产品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

郝冬冬[7](2004)在《三种中文电子图书系统的分析比较》文中提出通过介绍电子图书的特点,比较了国内三大中文电子图书系统在基本情况、质量、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优劣,得出国内中文电子图书系统的发展情况,希望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有一定参考性作用.

郑泳,余秀琴[8](2004)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评介》文中指出根据“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情况,介绍“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明显优势和给人们现代学习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分析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指出超星数字图书馆的不足,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罗良道[9](2003)在《对电子图书浏览器的理性思考》文中指出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子图书浏览器有Adobe Acrobat Reader、Adobe Acrobat eBook Reader、超星图书阅览器、中国数图浏览器、书生数字信息阅读器、百博电子图书阅读器、方正Apabi Reader等。它们名称各异、功能大同小异,互不兼容。各电子图书浏览器开发商自我发展,缺少行业标准的约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针对这种趋势与前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高悦群[10](2003)在《如何利用电脑从互联网上获取农业资料》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电脑获取网上权威信息资料的途径,其中选择了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几大网站,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数据、超星图书、国家专利、国家成果库等,简单地介绍了操作方法及资费情况,并对注意事项做了说明。本文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超星SSReader图书浏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星SSReader图书浏览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基于SWOT分析的超星数字图书馆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超星数字图书馆概况
2 SWOT分析方法概述
3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SWOT分析
    3.1 超星优势(Strengths)分析
        3.1.1 先进技术
        3.1.2 海量资源
        3.1.3 创新营销模式
        3.1.4 注重版权
        3.1.5 行业领先
        3.1.6 服务“零”突破
    3.2 超星劣势(Weaknesses)分析
        3.2.1 特色资源缺乏以及开放性不高
        3.2.2 资源组织混乱
        3.2.3 检索功能不强
        3.2.4 多重页面、多重身份认证
        3.2.5 数据处理功能不足
        3.2.6 被动式用户服务
    3.3 超星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3.1 信息技术支撑
        3.3.2 国家政策支持
        3.3.3 庞大的用户市场
    3.4 超星威胁(Threats)分析
        3.4.1 复合图书馆
        3.4.2 同类电子图书系统
        3.4.3 期刊全文数据库
4 提升超星数字图书馆竞争力的对策
    4.1 增长型战略(SO战略)
    4.2 扭转型战略(WO战略)
    4.3 多种经营战略(ST战略)
    4.4 防御性战略(WT战略)
5 结语

(4)Internet中文电子图书的检索与阅读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Internet上中文电子图书的类型和阅读特点
    1.1 类型特点
    1.2 阅读特点
2 Internet上中文电子图书的检索与阅读技巧
    2.1 超星数字图书馆图书阅读系统(http://www.ss-reader.com/)
    2.2 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图书阅读系统(http://www.apabi.com/ebookdown/index.htm)
    2.3 中国数字图书馆图书阅读系统(http://www.d-library.com.cn/)
    2.4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图书阅读系统(http://www.21dmedia.com/default.jsp)
3 提高中文电子图书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3.1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电子图书的阅读兴趣和技能
    3.2 提高电子图书的可阅读性
    3.3 增加免费电子图书的学科范围及数量、服务方式

(5)网络全文数据文件格式及其浏览器的现状和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全文数据常用文件格式及其浏览器简介
    1.1 PDF
    1.2 CAJ
    1.3 VIP
    1.4 HTML
    1.5 TIFF
    1.6 DVI
    1.7 PS/EPS
    1.8 PDG
    1.9 CEB
2 网络全文数据常用文件格式的浏览器功能比较
3 网络全文数据文件格式及其浏览器的应用现状
4 网络全文数据多文件格式和浏览器所造成的影响
    4.1 影响信息用户对网络全文资源的利用
    4.2 影响图书馆对全文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4.3 影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
    4.4 影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5 相应对策
    5.1 文件格式
    5.2 浏览器

(7)三种中文电子图书系统的分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比较
2 质量比较
3 使用比较
    3.1 访问模式
        3.1.1 订购方式 (见表5)
        3.1.2 访问方式
    3.2 检索、阅读功能
        3.2.1 网页检索
        3.2.2 浏览器检索
4 管理比较
    4.1 本地管理
    4.2 沟通方式

(8)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1 超星数字图书馆简介
2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3 超星图书阅览器 (SSReader3.73版) 的功能
4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不足和改进

四、超星SSReader图书浏览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2]基于SWOT分析的超星数字图书馆竞争战略研究[J]. 徐晨辰. 新世纪图书馆, 2012(07)
  • [3]电子读物的阅读与使用[J]. 贺振中. 家电检修技术, 2008(12)
  • [4]Internet中文电子图书的检索与阅读技巧[J]. 鲁敏,杜香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04)
  • [5]网络全文数据文件格式及其浏览器的现状和影响[J]. 刘景宇. 图书情报工作, 2006(06)
  • [6]eBook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 谢新洲,严富昌.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05)
  • [7]三种中文电子图书系统的分析比较[J]. 郝冬冬.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8]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评介[J]. 郑泳,余秀琴. 现代情报, 2004(09)
  • [9]对电子图书浏览器的理性思考[J]. 罗良道. 图书馆杂志, 2003(12)
  • [10]如何利用电脑从互联网上获取农业资料[J]. 高悦群. 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 2003(04)

标签:;  ;  ;  

Superstar SSReader 图书浏览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