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鲤鱼头肾巨噬细胞增殖和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体外研究

黄芪对鲤鱼头肾巨噬细胞增殖和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体外研究

一、黄芪对鲤头肾中巨噬细胞的增殖和一氧化氮产量的影响:离体研究(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秦田雨[1](2020)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整体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结合系统药理学靶点预测,研究中药复方肾康注射液(Shenkang,SK)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SK对CKD及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药理学: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查阅构建SK分子数据库,并通过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半衰期评估来筛选活性分子;使用WES药物靶向模型来预测生物活性成分的直接药物靶向;使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复合物-靶标,靶标-通路和靶标-疾病网络,并根据BioGPS数据库确定靶标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2.整体动物: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ARB)组,SK高剂量组,SK中剂量组,SK低剂量组(n=6)。对模型组、ARB组、SK各剂量组小鼠实施UUO手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一天开始给药,共计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AR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g,灌胃氯沙坦钾溶液0.15 mL(生药0.13 g)/10 g,SK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8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4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2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等一般情况,给药第13天行MRI扫描测定FA值明确活体肾纤维化程度,给药14天后摘眼球取血,称量肾脏重量,分别冻存固定肾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CysC水平,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患侧肾脏病理形态学和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Ⅰ,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UUO组和SK中剂量组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FSP-1、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TGF-β1和负调节分子SOCS1,SOCS3 mRNA水平。3.细胞:NRK-49F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以10 ng/mL 的TGF-β1刺激48 h诱导NRK-49F细胞增殖活化,不同浓度SK(0,1,2,4mg/mL)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NRK-49F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负调节分子Prdx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K-49F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JAK2、STAT3 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药理学部分:以DL≥0.6为筛选标准,“HL=long”用于定义适当的HL范围。最终选出88种化合物作为活性分子。利用WES算法和CTD、TTD筛选结果,确定了 85个与治疗CKD相关的潜在化合物作用靶点,包括STAT3。通过KEGG数据库映射获得关键通路,包括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通路,结合CKD病理机制的相关进展,构建了 CKD治疗模块的通路,包括炎症、增殖、分化、迁移、通透性、降解等模块。对靶标-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入分析表明,SK治疗CKD主要通过影响6种疾病发挥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和免疫疾病。组织定位结果显示SK通过包括肾脏、肝脏、肺和心脏在内的组织模块发挥作用。2.整体动物部分:(1)肾功能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血CREA、BUN、Cys-C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高剂量SK组小鼠血CRE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SK各剂量组小鼠血BUN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UUO组相比,SK高剂量组小鼠血Cys-C水平显着降低(p<0.05)。(2)肾脏重量和病理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的患侧肾质量/体重、患侧肾/对侧肾质量、对侧肾质量/体重均显着增加(p<0.05或p<0.01)。但各药物治疗后对UUO小鼠肾脏重量各指标没有产生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FA值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阳性药组、SK高中低剂量组FA值显着降低(p<0.01或p<0.001),其中以SK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与UUO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细胞外基质积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或萎缩减轻,以SK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天狼星红面积极显着增加(p<0.001);与UUO组比较,ARB组、SK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患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红色面积显着减少(p<0.05或p<0.01)。电镜下观察各浓度SK对UUO所致的细胞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局灶胶原纤维增生和肾小管凋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α-SMA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UUO状态下的α-SMA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Col Ⅰ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 比较,SK中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Col 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STAT3(Try705位点)/STAT3比例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p<0.01)、低剂量(p<0.001)组显着下调了 Try705位点的STAT3磷酸化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JAK2(Try1007位点)/JAK2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UUO 比较,SK高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Try1007位点的JAK2磷酸化程度(p<0.05),(4)PCR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患侧ECM成分Col Ⅰ、Col Ⅲ、FN,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FSP-1,以及 JAK2、STAT3、TGF-β、JAK2/STAT3 通路负调节因子SOCS1、SOCS3 m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或p<0.01或p<0.001);与UUO组相比,SK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 Col Ⅰ、ColⅢ、FN,α-SMA、FSP-1,JAK2、TGF-β、SOCS1、SOCS3 mRNA 水平(p<0.05 或p<0.01)。3.细胞实验:TGF-β1诱导后,NRK-49F细胞的细胞骨架显示出内部微丝束,并逐渐增厚和伸长,丧失纺锤形或星形成纤维细胞外观。不同浓度的SK一定程度上逆转了TGF-β1诱导的形态变化和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p-STAT3(Try705位点)/STAT3、Prdx5蛋白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p-JAK2(Try1007位点)/JAK2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STAT3蛋白Tr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1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JAK2蛋白Try10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4 mg/mL SK组细胞的Prdx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α-SMA、JAK2、STAT3 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不同浓度SK均极显着地降低了α-SMA mRNA 水平(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1mg/mL、2 mg/mL SK(p<0.05)及 4 mg/mL SK(p<0.01)显着降低了 STAT3 mRNA 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4 mg/mL SK显着降低了 JAK2 mRNA水平(p<0.05)。[结论](1)系统药理学预测显示SK中多种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与炎症、凋亡、增殖等相关的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等多通路的靶点分子治疗CKD。(2)SK有效改善UUO小鼠肾功能指标和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的,验证了系统药理学结果。(3)SK还能够抑制TGF-β1诱导NRK-49F增殖活化以及ECM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介导的。

徐静汶[2](2020)在《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有野生和栽培品种,主产于甘肃。在红芪所含的多种活性物质研究中,红芪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应对中国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打开了一扇窗。在中医众多延缓衰老方中,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药,重在补益中气,调节机体的后天之本,而红芪和黄芪都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多方面功效。红芪主销广东、福建等地并出口,常被认为是黄芪的优质品种。本论文希望通过研究红芪/黄芪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对免疫衰老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通过对红芪中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红芪多糖对免疫衰老的影响研究,为合理开发甘肃道地药材红芪以及红芪的临床科学使用提供依据。目的:比较红芪/黄芪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寻找红芪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红芪提取物红芪多糖-3(Hedysari polysaccharide 3,HPS-3)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为红芪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等量红芪替代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黄芪,分别制备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取10只昆明小鼠做为青龄模型组,40只SAMP8小鼠随机分成衰老模型组、胸腺肽阳性对照组、红补组、黄补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4d后,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结构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2.制备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不同浓度HPS-3干预72h后,MTT法测定HPS-3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最佳给药浓度。在此基础上,ELISA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3.制备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HPS-3干预72h后,提取出淋巴细胞中的总蛋白,Label free无标记定量质谱方法采集蛋白质质谱数据,经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O注释,KEGG Pathway通路分析,STRING平台,Reactome Pathways通路分析,查找差异蛋白可能参与的生物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与青龄模型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白髓占比减少,红髓与白髓之间的界限模糊;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低于青龄模型组(P<0.05);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CD2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CD28+CD152+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P<0.05);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调(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红补组和黄补组的SAMP8小鼠脾脏结构改善,白髓占比增加;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均增高(P<0.05),且红补组血清中IL-2含量高于黄补组(P<0.05)。红补组和黄补组的脾脏T淋巴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P<0.05),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CD2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CD28+CD152+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P<0.05);红补组与黄补组均能上调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红补组脾脏的p38MAPK mRNA的表达高于黄补组(P<0.05)。2.不同浓度的HPS-3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72 h,计算RGR,确定了100μg/mL是HPS-3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实验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PS-3和ConA干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4降低(P<0.05);IL-2、IFN-γ、TNF-α都升高(P<0.05);CD3+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升高(P<0.05);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P<0.05);经HPS-3和ConA干预的脾淋巴细胞内呈现有更多的细胞器,淋巴细胞结构更加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嵴结构清晰。HPS-3组与ConA组比较,HPS-3组中IFN-γ、TNF-α的含量升高(P<0.05);HPS-3组的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高于ConA组(P<0.05)。3.Label free无标记定量质谱检测结果显示,经HPS-3培养72h后,SAMP8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中有194个蛋白丰度呈现显着变化(CON组和HPS组的表达量差异比率R值1.5倍以上:R值<0.7或>1.5,且P<0.05视为差异蛋白),其中有172个蛋白显着上调,22个蛋白显着下调。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被富集到12条主要通路,主要与淋巴细胞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代谢途径等相关。对差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分析显示HPS-3能上调“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能上调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结论:1.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都能够改善由衰老导致的免疫功能失衡问题,并且红芪补中益气汤升高SAMP8小鼠血清中IL-2、IFN-γ含量,上调p38MAPK mRNA表达量高黄芪补中益气汤。2.HPS-3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使Th1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增加,Th2细胞因子IL-4减少,CD3+T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内细胞器增多。HPS-3能够促进细胞免疫应答。3.HPS-3能够上调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上调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

李春静,张杰,祝雅晨,孔祥会[3](2019)在《黄芪多糖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集约化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多,养殖水环境也进一步恶化,发病率的明显升高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激素、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等应用普遍。但由于渔药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养殖鱼类免疫力降低和环境受到污

刘梦雨,吴旋,曾祥茜,王洋,杨广,王双双,朱国霞,翟胜利,白东清[4](2020)在《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螺旋藻、裂壶藻、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77±1.38) g、初始体长(8.79±0.55) cm的健康红草金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的组合饲料60 d。其中,C组(对照组)饲料中不含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C1组饲料中含4.0%螺旋藻、1.0%裂壶藻、4.0%大型溞粉;C2组饲料中含6.0%螺旋藻、1.5%裂壶藻、6.0%大型溞粉;C3组饲料中含8.0%螺旋藻、2.0%裂壶藻、8.0%大型溞粉;C4组饲料中含10.0%螺旋藻、2.5%裂壶藻、10.0%大型溞粉。分别于第30天和第60天取样,测定生长指标、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体表色度和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投喂30 d时,C1、C2组的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与增重率较C组显着提高(P<0.05),饲料系数较C组显着降低(P<0.05);投喂60 d时,C2、C3组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与增重率较C组显着提高(P<0.05),同时C3组饲料系数较C组显着降低(P<0.05)。与C组相比,投喂30 d时C2组皮肤与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提高(P<0.05);投喂60 d时C2组皮肤与鳍条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提高(P<0.05)。投喂30与60 d时,体表亮度(L*)与红度(a*)值的最大值均出现在C3组,并显着高于C组(P<0.05)。投喂30与60 d时,血清和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一氧化氮(NO)含量的最大值、丙二醛(MDA)含量的最小值以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HO)含量的最小值均出现C3组,且C3组上述指标与C组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综合分析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红草金鱼饲料中添加8.0%螺旋藻、2.0%裂壶藻和8.0%大型溞粉较为适宜。

姚鸿州[5](2019)在《三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农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杀菌剂,尤其是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获得快速发展。杀菌剂在长期使用后可能有残留物迁移到水体环境,有必要就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进行研究。SDHI类杀菌剂对鱼类具有潜在的毒性,然而关于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的信息还很有限。鉴于此,本文通过应用斑马鱼胚胎和成鱼作为模式生物开展SDHI类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的水生生物毒性实验,探讨它们对非靶标生物斑马鱼的潜在毒性和作用机制。(1)通过96小时急性暴露试验,揭示这三种杀菌剂导致斑马鱼胚胎产生形态变化,孵化失败和死亡。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胚胎孵化抑制的96小时半数效应浓度值分别是0.039,0.21和3.41 mg/L,对胚胎的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值分别是0.041,0.24和3.69 mg/L。(2)通过急性发育毒性试验,揭示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多个方面造成影响。(1)干扰胚胎发育相关基因bmp2b,gh1,ghra和igf1的表达,导致仔鱼体长较短。(2)干扰仔鱼ATP,NO,NOS,CaN,AChE和EPI,影响胚胎的自主运动和仔鱼的自由运动。(3)干扰心脏发育相关基因cyp26a1和myh7的表达,扰乱心跳速率。(4)干扰仔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paf1,baxa,bbc3,bcl2a,casp3a,caspb和tp53,诱导细胞凋亡。(5)影响仔鱼中抗氧化标志物CAT,GST,POD和SOD的活性以及GSH含量,引起ROS和MDA含量增加。(6)抑制仔鱼中SDH活性。(7)对仔鱼中T4和T3含量产生干扰。(8)干扰仔鱼先天免疫相关基因ccl34a.4,cxcl18b,ifnphi1,il6,il6r,loxa,nos2a和tnfa的表达。(3)通过对成年斑马鱼的4天急性毒性试验和7天暴露后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示物,探讨这三种杀菌剂急性暴露对成鱼生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1)急性暴露影响成鱼的形态和运动,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成鱼的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值分别为0.065,0.33和2.60 mg/L。(2)7天毒性暴露影响成鱼中抗氧化标志物CAT,GST,POD和SOD的活性以及GSH的含量,引起MDA含量增加。(4)通过对成年雌性斑马鱼的30天慢性暴露试验,探讨这三种杀菌剂对雌鱼的慢性毒性效应。试验表明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的30天暴露对成年雌鱼的氧化应激,内分泌,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和肠道组织形态造成影响。(1)影响雌鱼中抗氧化标志物CAT,GST,POD和SOD的活性以及GSH含量,引起MDA含量增加。(2)引起T4含量升高,T3含量下降。(3)导致T,E2含量下降。(4)诱导NO,NOS,CaN和EPI增加,抑制ATP和AChE活性。(5)抑制SDH活性。(6)引起肠道绒毛损伤。综上,SDHI类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和成鱼均表现出毒性。在本文中其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致死、发育抑制、诱导氧化应激、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和肠道损伤等。因此,这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张永刚[6](2019)在《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及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中第三类药物的研制规定,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复方中草药HD-1原料制为粉剂。通过对HD-1粉剂开展原料定性鉴别、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其对盾纤毛虫(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的抑制效果分析、大菱鲆血清相关免疫酶的影响、组织病理研究、靶动物的安全性试验,为HD-1粉剂申报新渔药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D-1君药的定性鉴别及制作工艺以现行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及《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谱》为标准,对HD-1中的君药—青蒿、槟榔、川楝子进行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结果表明:青蒿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直径27mm,叶暗绿色,具有特异气香,味微苦;显微鉴别特征为木薄壁细胞呈淡绿色,类正方形,叶色素块细胞呈棕黄色,类长方形,大小不一,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槟榔扁圆形,直径2030mm,表面淡红棕色,质坚硬,气微,味涩;显微鉴别特征为外胚乳与内胚乳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内胚乳细胞为白色,多角形。川楝子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直径1730mm,外果皮为革质,果肉呈淡黄色,果核卵圆形,质坚硬,气特异,味酸、苦;显微鉴别特征为果皮石细胞呈不规则的长多角形,种皮细胞呈橙黄色,近方形,种皮色素层细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个批次的HD-1原料粉碎效果研究表明:HD-1原料经过200目的超微粉碎后产品收率较高,三个批次的产品收率为98.2%、98.0%、97.6%;外观为粉末状,黄褐色或青褐色,气味清香,味甘苦、微涩,平均水分含量为2.44%、2.58%、2.00%,均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显微鉴别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后药材的细胞破壁率高,粉碎粒度均匀。2.HD-1产品的质量标准研究参考《中国兽药典》对上述三个批次原料制作的HD-1产品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三批次原料制作的HD-1均为粉末状、灰黄色,气味清香,味甘苦;水分含量分别为2.48%、2.55%、2.12%,均未超过规定的5%;粒度百分比分别为99.54%、98.23%、98.37%,药物粉碎均匀,大于规定的95%;产品的溶解度较好,有部分沉淀产生;产品休止角分别为26.6°、29.2°、28.4°,与普通粉的休止角相比显着减小;平均装量差异分别为0.70%、0.68%、0.67%,均未超过规定的±5%;细菌含量和酵母菌含量分别≤103CFU/g、≤102CFU/g,均达到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霉菌较少,大肠埃希菌未检出;薄层色谱法检查中,三批样品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中规定。3.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药效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1拌饵投喂的方法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进行治疗效果研究,拌饵剂量分别为0(对照)、10g/kg、15g/kg、20g/kg,治疗时间为35d。结果表明:(1)不同组别0(对照)、10g/kg、15g/kg、20g/kg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6.47%、45.29%、38.12%和25.41%,说明复方中草药HD-1能够降低患盾纤毛虫病大菱鲆的死亡率,其中20g/kg组累计死亡率显着低于其他各组。(2)复方中草药HD-1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第35d时,对照组和10g/kg组虫体活力强,内质清晰可见;15g/kg组虫体活力变弱,开始萎缩,呈球形,内储颗粒聚集;20g/kg组虫体变小,内质透明,核着色消失,两端组织松弛,呈开放状。(3)拌饵投喂复方中草药HD-1后大菱鲆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治疗期间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补体C3/C4、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出现升高的趋势,分别在21d或28d时达到最高值后趋于稳定,15g/kg和20g/kg组显着高于10g/kg组。综上说明20g/kg拌饵治疗剂量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治疗效果较好。4.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理研究对比分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20g/kg剂量组大菱鲆鳃、皮下肌肉、脑等病灶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结果可显示:第014d时20g/kg组与对照组的每个病灶处的病理相似,有大量虫体寄生在组织中;21d时20g/kg组病灶处的组织开始逐渐开始恢复,肌束溶解情况减轻,脑实质损伤程度降低,鳃小片、肝脏、肾脏等组织结构逐渐恢复,组织中的虫体数量降低,开始萎缩;28d时各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肌纤维束和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鳃丝和鳃小片排列整齐,小脑颗粒层细胞形态清晰,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肠道内环肌结构完整,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炎症消失,肾小球、肾小管等排列整齐,质地较均匀,组织中有少量虫体,虫体萎缩成球形,内储颗粒聚集。35d时各组织恢复正常,组织中偶见虫体,虫体内质逐渐透明,核着色消失。通过跟踪20g/kg组到45d时,各组织器官与健康大菱鲆组织相同。5.HD-1对大菱鲆的安全性评价为了评价复方中草药HD-1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靶动物大菱鲆拌饵投喂推荐治疗剂量的0倍、1倍(20g/kg)、3倍(60g/kg)、5倍(100g/kg)、10倍(200g/kg)的HD-1,通过大菱鲆的成活率、生长性能、脏器系数、组织学等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各组大菱鲆健康、活力强,成活率均为100%;投喂剂量为1倍组的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3倍组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高于5倍时增重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脏器系数和组织学观察,各组别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因此,以推荐治疗剂量10倍拌饵给药对靶动物大菱鲆是安全的,且1倍剂量组对大菱鲆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曹丽萍[7](2018)在《建鲤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及几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产集约化养殖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高蛋白、高脂肪或霉变饲料的使用,以及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均可导致鱼类肝脏受损,破坏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肝细胞破裂,肝组织发生病变,肝脏功能下降,最终导致鱼类的死亡。研究证实,在多种肝病的肝细胞损伤中,多种酶、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被激活,既能直接损伤肝细胞,又可通过诱生炎性介质间接产生毒性作用,在疾病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种抗生素、杀虫剂和抗病毒药物都不能有效地控制鱼类肝病的发生。因此,利用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肝损伤模型,快速而高通量地筛选护肝药物并探索其作用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很多,如用四氯化碳(CCl4)、异种蛋白、乙醇、二甲基亚硝胺、复合因素致肝纤维化模型等。其中CCl4是最早、最广泛应用于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选择性肝毒性物质,其成模率高,重复性好,易操作。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药作为免疫增强剂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中药能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增强机体内抗氧化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衰老作用。最近10年,中草药已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治及其健康养殖中,其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在鱼类的肠炎防治、免疫力增强方面效果显着。目前,研究发现中草药在防治鱼类肝损伤方面也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优势独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广为利用的治疗鱼肝病的高效药。本研究构建了CC1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Jian)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筛选了25种中草药(提取物),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三种中草药的保肝作用及联合应用,为开发水产上保肝中药饲料配方奠定理论基础。1.CCl4诱导的建鲤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以四氯化碳为肝毒剂,建立建鲤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体内,采用腹腔注射法造模,按 0.1mL/10g 一次性分别注射 0、6.25%、12.5%、15%、18.75%和 25%CCl4-橄榄油溶液(V/V),于造模后24~144h取血,测定建鲤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水平;体外,0、2、4、8、16、32mMCCl4分别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建鲤肝细胞4h,或0、2、4、6、12、24mMCCl4作用于体外培养建鲤精密肝切片(precision-cut liver slices PCLS)4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或PCLS生存状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或切片,测定GPT、GOT、LDH、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力。结果:显示,12.5%、15%CC1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鲤24 h后即能引起血清中GOT、GPT和MDA显着升高(P<0.05或P<0.01),15%CCl4溶液造模组48 h能显着提高血清中LDH水平(P<0.05),4个指标均在CCl4作用96 h后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8~32 mM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h时,细胞上清中GPT、GOT、LDH和MDA含量显着升高、SOD和GSH活力显着下降,肝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6.29%、54%和37%,且有剂量依赖性;4~24mMCCl4作用4h后,建鲤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液的GOT、GPT、LDH和MDA含量升高,SOD和GSH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或P<0.01),浓度为12mM的CCl4,损伤4h,肝切片的活力维持在65%以上。结论:分别采用15%CCl4-橄榄油,按0.1ml/10g腹腔注射建鲤72 h、8 mM 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 h及12mM的CCl4损伤PCLS 4 h可以构建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这为高效大批量筛选保肝中药提供了可能。2.基于CCl4诱导的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对25味中草药(提取物)的初筛利用构建的CCl4诱导的建鲤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对25味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初筛。方法:采用8mM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h造模,用含有低、中、高剂量中草药(提取物)的L-15培养基进行前处理、前后处理及后处理孵育4h后,通过测定肝细胞活力和细胞培养上清中LDH、GPT、GOT、SOD和GSH-PX等生化指标来观察这25味中草药(提取物)的保肝效果。结果:中草药对CC14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规律类似,中药能显着抑制CC14导致的细胞增值活性的降低(P<0.05或P<0.01);能显着抑制培养上清中GPT、GOT和LDH活性的升高(P<0.05或P<0.01),显着恢复上清中GSH-PX和SOD水平(P<0.05或P<0.01),抑制MDA生成(P<0.05);中药提取物与CCl4的给予顺序影响着中草药提取物对肝细胞的保护效果,前后处理组对损伤肝细胞的保护效果明显要优于前和后处理组;杜仲提取物的保肝效果不明显。结论:大都数的中草药(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建鲤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它们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有关;中草药提取物对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比治疗作用更重要。3.甘草次酸的保肝作用研究利用CC14诱导的建鲤精密肝切片损伤模型,评价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C)对建鲤精密肝切片的抗氧化及缓解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12 mMCCl4损伤PCLS 4 h造模,用含GC(2.5、5和10μg/ml)和PDTC(4μg/ml)的L-15培养基预孵6h,然后收集肝切片和细胞培养上清,分别测定肝切片活力、培养上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肝损伤生化酶含量及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s测定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kB/C-Rel及细胞因子iNOS、IL-1β、IL-6和IL-8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甘草次酸预处理精密肝切片6h能显着抑制CC14的细胞毒性,5和10 μg/ml的甘草次酸能极显着提高切片的增值活性;甘草次酸能缓解CC14诱导的精密肝切片的氧化应激程度,5和10 μg/ml的甘草次酸能显着促进匀浆中SOD、GSH活性水平的恢复(P<0.05),同时极显着抑制MDA合成(P<0.01);5和10 μg/ml的甘草次酸均能显着抑制CC14诱导的NF-kB/C-Rel、iNOS、IL-1β3、IL-6和IL-8等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量的升高,也能显着抑制C-Rel的蛋白水平(P<0.05或P<0.01);核转录因子NF-kB抑制剂PDTC(4μg/ml)作用精密肝切片6h后,NF-kB表达量受到显着的抑制(P<0.01),其下游的iNOS、IL-1β、IL-6和IL-8的表达也相应的显着下调,切片的增值活性显着提高(P<0.05或P<0.01),甘草次酸结果与其一致。结论:甘草次酸对建鲤精密肝切片有保护作用,与其抗击炎症和降低细胞毒性作用有关。4.姜黄素的保肝作用研究利用CC14诱导的建鲤体内肝损伤模型,对姜黄素的保肝作用行深入研究。方法:用含姜黄素(0.1、0.5和1.0%)的饲料饲喂鲤60 d,再腹腔注射30%CC14混合液,然后抽血及采集肝组织,分别测定肝指数、肝细胞DNA损伤程度、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肝损伤生化酶含量、肝组织病理切片及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kB/C-Rel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12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0.5和1.0%的姜黄素能显着抑制CC14导致的肝指数增大(P<0.05),同时能有效减少肝细胞DNA断片的产生,对肝细胞彗星的慧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及Olive尾炬等损伤指标均有显着改善作用;姜黄素能明显减轻CC14作用导致的肝组织广泛性空泡变性、细胞轮廓不清、核固缩和核溶解等组织学病变;0.5和1.0%的姜黄素能显着抑制CC14诱导的鲤血清中GOT含量升高及促进肝组织匀浆中SOD水平的恢复(P<0.05),而1.0%的姜黄素能显着降低鲤血清中GPT和LDH含量(P<0.05)、显着提高匀浆中T-AOC和GSH水平(P<0.05)、显着抑制MDA合成(P<0.05);0.5和1.0%的姜黄素能显着抑制CC14诱导的NF-kB/C-Rel、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的增加(P<0.05),而低、中、高浓度的药物均能显着下调IL-12的表达量(P<0.05);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大,肝指数、酶指标、病理切片及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均表现出剂量效应。结论:姜黄素对建鲤肝组织有保护作用,其能有效改善肝细胞DNA的损伤程度,调节其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5.香菇多糖对鲤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作用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离体培养,来研究香菇多糖对鲤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作用。方法:体外暴露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后,分别采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NBT(nitroblue tetrazolium)还原法和Griess试剂显色法测定对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头肾巨噬细胞细胞因子IL-1β诱导表达的影响。结果:香菇多糖作用头肾巨噬细胞24 h后浓度为1,10和100 μg/mL时能显着诱导巨噬细胞的氧爆发活性(P<0.05或P<0.01);作用头肾巨噬细胞96 h后,其低浓度对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无显着影响,当作用浓度为1000 μg/mL表现出显着的高浓度抑制作用(P<0.01);浓度为100和1000 μg/mL的香菇多糖作用外周血白细胞24 h后,可以显着促进鲤鱼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P<0.01),且在作用巨噬细胞24 h后浓度为100 μg/mL能显着增强IL-1β3的体外诱导表达(P<0.01)。结论:香菇多糖对离体培养鲤鱼免疫细胞有明显活性作用,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鱼用免疫增强剂。6.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对CC14诱导的建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四氯化碳构建建鲤体内急性肝损伤模型,对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护肝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用含有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和低、中、高剂量组联合中草药饲料投喂60 d后,各组腹腔注射30%的CC14,注射剂量为每10 g鱼体注射0.05 mL。禁食72 h,以诱导肝损伤。通过测定各组生长指标、血清和肝组中的生化酶及肝组织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来观察联合用药组的保肝效果。结果:甘草次酸单味用药组及中、高剂量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联合用药组能显着提高建鲤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显着降低饵料系数(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能显着抑制CC14导致的血清清中GPT、GOT和LDH活性的升高(P<0.01),显着恢复肝组织中GSH和SOD水平(P<0.01),抑制MDA生成(P<0.05或P<0.01),能显着抑制 C-Rel、iNOS、IL-1β、TNF-α、IL-6 和 IL-8 表达量的升高(P<0.05 或P<0.01);与姜黄素、甘草次酸或香菇多糖单味用药组相比较,姜黄素+甘草次酸+香菇多糖联合用药组保肝效果更明显(P<0.05或P<0.01),随着联合用药组剂量的升高,作用愈加显着(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用药后,对CCl4诱导的建鲤肝损伤具有协同放大的保护作用。

蔡岩[8](2017)在《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棕点石斑鱼是我国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但近年来病害爆发频繁,严重制约其养殖发展。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因其绿色环保、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近年来在鱼类病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中草药对鱼类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本实验前期离体筛选得到的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三种中草药(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通过体内投喂实验,检测这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非特异免疫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投喂三种中草药的棕点石斑鱼头肾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构建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数据库,研究其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RNA-Seq(Quantification)技术,挖掘三种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涉及的代谢途径。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筛选确定合适的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也为系统揭示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影响棕点石斑鱼连续投喂56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中草药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脾体比都无显着差异。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鸡血藤组第7d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着升高;第28d黄柏组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着升高。三种中草药分别对棕点石斑鱼血清SOD、CAT、CH50、AKP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黄柏组的CH50值在第14d、AKP值在第56d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他用药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甚至显着下降。以哈维氏弧菌攻毒结果表明:投喂墨旱莲7d后能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的抗病力;投喂14d后,三种中草药均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的抗病力,其中以黄柏的效果最好;投喂黄柏28d后,实验石斑鱼的抗病力可略高于对照组;投喂56d后,墨旱莲组的成活率仍显着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三种中草药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整体抗病力,但投喂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抗病力增强效果也存在差异。2.三种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测序与分析利用Illumina Hiseq2000平台对投喂鸡血藤、墨旱莲或黄柏的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混合样进行转录组de novo测序分析,共得到Unigene 80,014条,平均长度为694 bp,N50为 1092。将Unigene与NR、NT、Swiss-Prot、KEGG、COG和GO数据库比对,共有49901个Unigene得到注释,占Unigene总数的62.37%。其中注释到NR库上的基因为39026个、NT库的46937个、Swiss-Prot库的33616个、KEGG库的27457个、COG库的11700个、GO库的22738个。27457个被KEGG注释的棕点石斑鱼头肾Unigene被分配到258个已知的代谢和信号传导通路中。对这些通路进行分析,发现Unigenes分布最多的二级通路都与免疫相关,其中包括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s,5121个)、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4789个)、病毒传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Viral,4193个),细菌传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Bacterial,3952个)等。此外,Unigene分布最多的KEGG三级通路也多涉及免疫或疾病,从侧面印证了头肾作为棕点石斑鱼的免疫器官的重要作用。根据KEGG注释结果,还发现了棕点石斑鱼的多个免疫相关通路及其相关基因,包括MAPK信号通路的42个基因,Fc gamma R-mediated phagocytosis信号通路的40个基因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25个基因。棕点石斑鱼头肾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了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参考基因组序列,并获取了大量与棕点石斑鱼免疫相关的候选通路及基因的序列信息,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作用于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信息。3.三种中草药作用下的棕点石斑鱼头肾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与解析以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测序信息作为参考基因组序列,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RNA-Seq(Quantification)技术对三种不同中草药作用下的棕点石斑鱼头肾进行了测序分析。两两比较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柏组和墨旱莲组都是下调基因为主,分别为180/51(下调/上调)与132/54(下调/上调);而鸡血藤组则上调基因为主(47/97,下调/上调)。相比于对照组,墨旱莲组与黄柏组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多,为59个;其次为墨旱莲组与鸡血藤组,相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为40个;而黄柏与鸡血藤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少,只有29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聚类分析显示,这种鸡血藤组以上调基因为主、墨旱莲和黄柏组以下调基因为主的差异基因变化模式同样表现在平均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量最大的12个主要的GO term中。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着性富集最多的三个通路亚类为感染性疾病、免疫疾病和免疫系统,由此可见,黄柏、墨旱莲和鸡血藤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主要作用为免疫调控。对这些通路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得到三种中草药作用下差异表达的特定基因及其涉及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Fc gamma R介导的细胞吞噬通路中IgG-CD45-Src-Myosin基因通路、MAPK通路、IgG-BCR与TLR5基因以及JAK-STAT通路中SOCS1、PIM1基因,COX-2基因等。这些通路与基因的发现,为揭示棕点石斑鱼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作用的分子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煜恒,陈军,闫洪凯,徐孝宙,王会聪,倪新毅[9](2016)在《黄芪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黄芪多糖(APS)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抗氧化、抗应激、抗病毒、改善肠道结构及促进摄食和生长等生物学功能,目前已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但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从APS对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肠道功能、生长和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APS在水产养殖上的生产应用情况进行概述,从APS的剂型、给予方式、添加剂量和添加时间等方面说明APS的使用注意事项。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水产动物疾病频发,抗生素类药物被大量使用,造成水产动物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发生,APS具有无耐药性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能很好替代抗生素使用,研究通过对APS在水产动物上的综述以期为APS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马淑芳[10](2016)在《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免疫活性、免疫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为试验对象,通过体外孵育的方式研究去蛋白前后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免疫活性影响、TLR22及其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去蛋白前当归粗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取30条健康的点带石斑鱼,随机分成3组。并解剖取出头肾后分离得到头肾白细胞,用不同浓度的(200、400、800、1600、3200、6400μg/m L)当归多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后测定其细胞增殖、呼吸爆发及杀菌能力。结果表明:当归粗多糖、当归多糖均可显着提高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的细胞增殖活力、呼吸爆发活力及显着增强细胞杀菌能力。另取30条健康的鱼,随机分成3组。以当归多糖体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24h、48 h)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当归粗多糖、当归多糖均显着影响点带石斑鱼TLR22及通路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并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显着变化。另取45条健康的点带石斑鱼,随机分成3组。并解剖鱼体取出头肾后分离得到头肾白细胞,用孵育浓度为800μg/mL的当归粗多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24 h,使用iTRAQ技术检测当归粗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经当归粗多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24 h后,使用iTRAQ技术共鉴定到1301个蛋白,其中1290个蛋白可以进行定量,定量结果发现存在显着差异的蛋白数为63,其中显着上调的差异蛋白数为24,显着下调的差异蛋白数为39;对所有鉴定蛋白和显着性差异蛋白质进行GO、COG、Pathway分析等功能注释,并对所有显着性差异蛋白进行表达量层次聚类分析以及GO富集,Pathway富集分析。

二、黄芪对鲤头肾中巨噬细胞的增殖和一氧化氮产量的影响:离体研究(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对鲤头肾中巨噬细胞的增殖和一氧化氮产量的影响:离体研究(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病因研究
        2 发病机制研究
        3 治疗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1 病名研究
        2 病因病机研究
        3 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肾康注射液对NRK-49F人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补中益气汤应用概况
    1.3 红芪与黄芪在种植(种质)、成分、功效方面的比较研究
    1.4 红芪现代研究
        1.4.1 红芪种植研究
        1.4.2 红芪成分研究
        1.4.3 红芪功效研究
    1.5 红芪多糖研究
        1.5.1 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1.5.2 红芪多糖含量测定及多糖组分研究
        1.5.3 红芪多糖功效及相关机制研究
    1.6 Label free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1.7 立题依据
    1.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用红芪替代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黄芪对SAMP8小鼠抗免疫老化作用比较研究
    2.1 材料
        2.1.1 动物
        2.1.2 试剂和仪器
        2.1.3 药物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 分组及给药
        2.2.2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
        2.2.3 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
        2.2.4 ELISA检测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 mRNA表达量
        2.2.7 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
        2.2.8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p38MAPK蛋白
        2.2.9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生命状态的影响
        2.3.2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2.3.3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3.4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3.5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p38MAPK mRNA的影响
        2.3.6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淋巴细胞中的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2.3.7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脾脏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红芪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动物
    3.2 试剂与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3.3 实验过程
        3.3.1 红芪多糖制备
        3.3.2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3.3.3 MTT法测定HPS-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4 ELISA测定HPS-3 对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 IL-4 的影响
        3.3.5 FCM测定HPS-3 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3.6 透射电镜观察HPS-3对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3.4 统计学方法
    3.5 实验结果
        3.5.1 HPS-3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5.2 HPS-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3.5.3 HPS-3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5.4 HPS-3对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研究红芪多糖对衰老小鼠脾淋巴细胞作用的机制
    4.1 实验材料
        4.1.1 动物
        4.1.2 试剂
        4.1.3 仪器
        4.1.4 软件工具和相关数据库
    4.2 实验方法
        4.2.1 样本制备
        4.2.2 质谱数据采集
        4.2.3 数据分析
        4.2.4 生物信息分析
        4.2.5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
    4.3 结果
        4.3.1 质谱分析数据总体情况
        4.3.2 组间显着差异表达蛋白解析
        4.3.3 差异蛋白GO分析
        4.3.4 差异蛋白聚类分析
        4.3.5 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
        4.3.6 STRING分析
        4.3.7 上调差异蛋白Reactome Pathways通路分析
        4.3.8 Western Blot验证上调的免疫调节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附 质谱信息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黄芪多糖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芪多糖
    1.1 黄芪多糖的特征
    1.2 黄芪多糖提取方法
    1.3 黄芪多糖的安全性
2 黄芪多糖的抗病作用机理
    2.1 黄芪多糖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2.2 黄芪多糖可促进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
    2.3 黄芪多糖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3.1 吞噬作用
        2.3.2 抗氧化作用
3 黄芪多糖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4)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设计
    1.2 试验分组及管理
    1.3 样品采集
    1.4 指标测定
        1.4.1 生长指标
        1.4.2 体色指标
        1.4.3 生理生化指标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螺旋藻、裂壶藻、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长的影响
    2.2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体色的影响
        2.2.1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各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2.2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体表色度的影响
    2.3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3.1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血清和各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
        2.3.2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血清和各组织中CAT活性的影响
        2.3.3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血清和各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
        2.3.4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血清和各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2.3.5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血清中TG和T-CHO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长的影响
    3.2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体色的影响
    3.3 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5)三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农药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1.3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1.4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
        1.4.1 概述
        1.4.2 苯并烯氟菌唑
        1.4.3 吡唑萘菌胺
        1.4.4 氟唑环菌胺
        1.4.5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毒理学研究情况
    1.5 斑马鱼及其胚胎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1.5.1 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
        1.5.2 斑马鱼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6 课题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斑马鱼的培养
        2.3.2 斑马鱼胚胎的获取
        2.3.3 胚胎急性暴露试验
        2.3.4 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胚胎形态
        2.4.2 胚胎孵化
        2.4.3 胚胎存活率
    2.5 小结
第三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及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斑马鱼的培养与胚胎的获取
        3.3.2 仔鱼体长
        3.3.3 胚胎运动
        3.3.4 胚胎心脏
        3.3.5 胚胎细胞凋亡
        3.3.6 胚胎氧化应激
        3.3.7 胚胎琥珀酸脱氢酶
        3.3.8 胚胎甲状腺激素
        3.3.9 胚胎免疫相关基因
        3.3.10 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仔鱼体长
        3.4.2 胚胎运动
        3.4.3 胚胎心脏
        3.4.4 胚胎细胞凋亡
        3.4.5 胚胎氧化应激
        3.4.6 胚胎琥珀酸脱氢酶
        3.4.7 胚胎甲状腺激素
        3.4.8 胚胎免疫相关基因
    3.5 小结
第四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成鱼的急性毒性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斑马鱼的培养
        4.3.2 成鱼急性致死试验
        4.3.3 成鱼氧化应激
        4.3.4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成鱼存活率
        4.4.2 成鱼氧化应激
    4.5 小结
第五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成年雌鱼的慢性毒性及机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斑马鱼的培养
        5.3.2 雌鱼慢性暴露试验
        5.3.3 雌鱼氧化应激
        5.3.4 雌鱼甲状腺激素
        5.3.5 雌鱼性激素
        5.3.6 雌鱼神经系统
        5.3.7 雌鱼琥珀酸脱氢酶
        5.3.8 组织病理学观察
        5.3.9 统计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雌鱼氧化应激
        5.4.2 雌鱼甲状腺激素
        5.4.3 雌鱼性激素
        5.4.4 雌鱼神经系统
        5.4.5 雌鱼琥珀酸脱氢酶
        5.4.6 雌鱼肠道组织形态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寄生虫病研究概况
        1.1.1 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
        1.1.2 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
        1.1.3 鱼类寄生虫的诊断技术
    1.2 大菱鲆寄生虫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盾纤毛虫病的研究概况
        1.3.1 盾纤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1.3.2 盾纤毛虫病的病原学研究
        1.3.3 盾纤毛虫病的防治研究
    1.4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应用研究
        1.4.1 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4.2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4.3 真菌性疾病的防治
        1.4.4 寄生虫性疾病的防治
    1.5 单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作用机理
        1.5.1 生物碱类物质
        1.5.2 四环三萜类物质
        1.5.3 氨酸类物质
        1.5.4 过氧化物倍半萜内酯类物质
        1.5.5 联用混合杀虫的应用
    1.6 中草药加工工艺的研究概况
        1.6.1 超微粉碎技术
        1.6.2 超临界萃取技术
        1.6.3 膜分离技术
        1.6.4 微波萃取技术
        1.6.5 双水相萃取技术
    1.7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药新制剂HD-1定性鉴别与制作工艺研究
    2.1 实验药材
    2.2 实验方法
        2.2.1 性状鉴别
        2.2.2 显微鉴别
        2.2.3 加工制作方法
        2.2.4 制剂工艺的确定
    2.3 结果分析
        2.3.1 性状鉴别结果
        2.3.2 显微鉴定结果
        2.3.3 中试生产结果
        2.3.4 中试产品性状检查
        2.3.5 中试产品显微检查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复方中草药HD-1 原料的定性鉴别
        2.4.2 复方中草药HD-1 的制作工艺
第三章 中药新制剂HD-1质量标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药物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性状检查结果
        3.2.2 水分检查结果
        3.2.3 粒度检查结果
        3.2.4 溶化性检查结果
        3.2.5 休止角检查结果
        3.2.6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
        3.2.7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3.2.8 TLC检查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药效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病鱼检查方法
        4.1.3 试验设计
        4.1.4 复方中草药HD-1 对患病大菱鲆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1.5 复方中草药HD-1 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
        4.1.6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患病大菱鲆的临床症状观察
        4.2.2 复方中草药HD-1 对患病大菱鲆临床症状和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2.3 复方中草药HD-1 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
        4.2.4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4.3.1 中草药对自然患病鱼体中虫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4.3.2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9 种免疫酶的影响
第五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患盾纤毛虫病大菱鲆组织的修复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设计
        5.1.2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5.1.3 电镜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5.2.2 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靶动物大菱鲆的安全性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用鱼
        6.1.2 试验分组
        6.1.3 样品采集与效果评价指标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大菱鲆表征观察
        6.2.2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成活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6.2.3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脏器系数的影响
        6.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建鲤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及几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鱼肝损伤模型的构建与中草药及其提取物保肝作用的研究
    1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应用
        1.1 CCl_4肝损伤模型
        1.2 氨基半乳糖肝损伤模型
        1.3 刀豆蛋白肝损伤动物模型
        1.4 脂多糖(LPS)损伤动物模型
        1.5 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6 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动物模型
    2 鱼肝损伤模型的构建
        2.1 鱼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2.2 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3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对鱼类保肝作用的研究现状
        3.1 鱼类肝病现状及防治
        3.2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保肝作用的研究
        3.3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保肝机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Cl_4诱导的建鲤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CCl_4诱导的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对25味中草药(提取物)的初筛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甘草次酸的保肝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姜黄素的保肝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香菇多糖对鲤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姜黄素、甘草次酸和香菇多糖联合对CCl_4诱导的建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及专着

(8)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石斑鱼及其养殖概况
    1.2 石斑鱼主要疾病与防治方法
        1.2.1 石斑鱼的主要疾病
        1.2.2 石斑鱼疾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1.3 鱼类免疫增强剂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3.1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1.3.2 微生物来源免疫增强剂
        1.3.3 其他类型的免疫增强剂
    1.4 鸡血藤、墨旱莲、黄柏三种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4.1 鸡血藤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4.2 墨旱莲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4.3 黄柏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1.5 转录组及其研究方法
        1.5.1 转录组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1.5.2 鱼类转录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涉及的几个重要免疫相关通路与基因
        1.6.1 Fc gamma R介导的细胞吞噬通路与IgG基因
        1.6.2 IgG-CD45-Src-Myosin信号传导途径
        1.6.3 MAPK通路、IgG-BCR与TLR5基因
        1.6.4 JAK-STAT通路与SOCS1、PIM1基因
        1.6.5 COX-2基因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其前期处理
        2.1.2 实验设计
        2.1.3 生长性能、肝体比和脾体比的测定
        2.1.4 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测定
        2.1.5 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
        2.1.6 免疫保护效果检测
        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肝体比和脾体比的影响
        2.2.2 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
        2.2.3 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2.2.4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抗病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及肝体比、脾体比的影响
        2.3.2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3 三种中草药作用下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计
        3.1.3 棕点石斑鱼头肾样品采集
        3.1.4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提取
        3.1.5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样本的质量检测
        3.1.6 RNA样本池的混合与定义
        3.1.7 棕点石斑鱼头肾转录组de novo测序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提取质量检测
        3.2.2 转录组测序结果
    3.3 讨论
        3.3.1 转录组测序数量、质量与Unigene长度分布
        3.3.2 NR注释比例与同源性物种分布
4 三种中草药作用下的棕点石斑鱼头肾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与解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
        4.1.3 棕点石斑鱼头肾样品采集
        4.1.4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提取
        4.1.5 棕点石斑鱼头肾总RNA样本的质量检测
        4.1.6 RNA样本池的混合与定义
        4.1.7 饲喂不同中草药的棕点石斑鱼头肾表达谱测序分析
        4.1.8 基因表达谱的荧光定量PCR (RT-PCR)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NA提取质量分析结果
        4.2.2 表达谱测序分析结果
        4.2.3 表达谱分析结果的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验证
    4.3 讨论
        4.3.1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机制
        4.3.2 鸡血藤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节作用
        4.3.3 三种中草药在转录组水平所体现出的基因调控作用与其在中药理论中的药性药效的一致性分析
        4.3.4 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4.3.5 黄柏对棕点石斑鱼Fc gammaR介导的细胞吞噬通路中IgG-CD45-Src-Myos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4.3.6 黄柏、墨旱莲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其他信号通路中的体现
        4.3.7 墨旱莲对棕点石斑鱼JAK-STAT通路中SOCS1、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
        4.3.8 鸡血藤对COX-2基因的上调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9)黄芪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APS的生物活性
    1.1 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1.2 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1.3 对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1.4 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 APS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3 使用APS的注意事项
    3.1 APS的添加量
    3.2 APS的剂型和给予方式
    3.3 APS的添加时间
4 小结

(10)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免疫活性、免疫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草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1.1.1 中草药多糖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1.1.2 中药多糖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1.1.3 中草药多糖对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
        1.1.4 中药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1.5 当归多糖
        1.1.6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2 中药多糖的受体研究
        1.2.1 MYD88依赖型途径
        1.2.2 TRIF依赖型途径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当归粗多糖、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1.4.2 当归粗多糖、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TLR22 及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4.3 当归粗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二章 当归粗多糖、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用鱼
        2.1.2 当归多糖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4 实验设计
        2.1.5 当归粗多糖及当归多糖P0 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2.1.6 头肾白细胞的分离
        2.1.7 头肾白细胞增殖
        2.1.8 头肾白细胞的呼吸爆发
        2.1.9 头肾白细胞杀菌
        2.1.10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当归粗多糖、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2.2.2 呼吸爆发活力
        2.2.3 细胞杀菌活力
    2.3 讨论
        2.3.1 多糖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2.3.2 多糖对吸爆发活力的影响
        2.3.3 多糖对杀菌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 体外孵育当归粗多糖及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TLR22及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用鱼
        3.1.2 当归多糖
        3.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4 试验设计
        3.1.5 总RNA的提取
        3.1.6 cDNA的合成
        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3.1.8 引物设计
        3.1.9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TLR-22的基因表达量
        3.2.2 TRIF的基因表达量
        3.2.3 MYD88 的基因表达量
        3.2.4 IRF3 基因的表达量
        3.2.5 TNF-α基因的表达量
        3.2.6 MHC基因的表达量
        3.2.7 IL-8基因的表达量
    3.3 讨论
第四章 当归粗多糖对点带石斑鱼蛋白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用鱼
        4.1.2 当归多糖
        4.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4.1.4 试验设计
        4.1.5 孵育后白细胞的收集
        4.1.6 蛋白提取
        4.1.7 蛋白质量检测
        4.1.8 酶解和除盐
        4.1.9 标记和等量混合
        4.1.10 High pH C18分组分
        4.1.11 LC-MS/MS质谱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蛋白质质量检测
        4.2.2 蛋白质鉴定
        4.2.3 蛋白质定量
        4.2.4 鉴定和差异蛋白质功能注释
        4.2.5 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黄芪对鲤头肾中巨噬细胞的增殖和一氧化氮产量的影响:离体研究(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秦田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D]. 徐静汶. 兰州大学, 2020(01)
  • [3]黄芪多糖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J]. 李春静,张杰,祝雅晨,孔祥会. 水产科学, 2019(06)
  • [4]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刘梦雨,吴旋,曾祥茜,王洋,杨广,王双双,朱国霞,翟胜利,白东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3)
  • [5]三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D]. 姚鸿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6]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D]. 张永刚.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7]建鲤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及几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肝脏的保护作用[D]. 曹丽萍. 扬州大学, 2018(05)
  • [8]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蔡岩. 海南大学, 2017(09)
  • [9]黄芪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王煜恒,陈军,闫洪凯,徐孝宙,王会聪,倪新毅. 饲料研究, 2016(24)
  • [10]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免疫活性、免疫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 马淑芳. 天津农学院, 2016(08)

标签:;  ;  ;  ;  ;  

黄芪对鲤鱼头肾巨噬细胞增殖和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体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