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二酯钠联合利巴韦林和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海藻酸二酯钠联合利巴韦林和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一、藻酸双酯钠联合病毒唑与香菇多糖分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其它几种疗效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金乾兴,周峰[1](2012)在《抗乙型肝炎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和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具有抗HBV活性的中药成分,包括皂苷、生物碱、黄酮、多糖等成分做一综述。结果与结论中药是抗HBV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安全的抗HBV活性成分是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方向。

彭悦云[2](2011)在《灵芝多糖硫酸酯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纯化得到一种组分较为均一的灵芝多糖,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其进行硫酸酯化的结构修饰,再利用MTT法对新合成的灵芝多糖硫酸酯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煎煮法,对灵芝多糖提取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水用量(A)、提取时间(B)和提取次数(C)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并以灵芝多糖提取率和干膏收率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最终确定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3,即灵芝子实体粗粉用20倍量水90℃加热提取3次,每次3h。为了得到组分较为单一的灵芝多糖,用BS-Ⅱ阴离子树脂对灵芝多糖进行脱色,Sevag法除蛋白,还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乙醇对其进行分级沉淀以及利用葡聚糖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最后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4的灵芝多糖(GLP-2)。TLC法检测表明,GLP-2单糖组成中含有甘露糖;红外光谱(IR)显示GLP-2为β构型的吡喃多糖。为研究硫酸酯化对灵芝多糖药理活性的影响,本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灵芝多糖硫酸酯,以硫取代度(DS)为指标,对影响灵芝多糖硫酸化的四个主要因素:多糖-氯磺酸的物料比(A)、反应温度(B)、反应时间(C)和吡啶-氯磺酸的体积比(D)进行了正交设计,最终确定了灵芝多糖硫酸酯化的最佳合成工艺为A1B3C3D1,即1.0g灵芝多糖GLP-2和20ml氯磺酸溶解在60ml的吡啶中,90℃恒温搅拌4h。同时,应用红外扫描技术对灵芝多糖硫酸酯(GLPS-2)进行结构分析,证实GLP-2的糖链上已被成功引入硫酸基团。按照灵芝多糖硫酸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硫取代度为1.36的GLPS-2,并利用MTT法,考察其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和MGC-803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GLPS-2对CaCo-2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未经硫酸化修饰的灵芝多糖的,在GLPS-2的给药浓度为800μg/ml时抑制率达到了66.87%,且这种抑制效果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即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GLPS-2对SMMC-7721和MGC-803的抑制效果与未经硫酸化的GLP-2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异,说明GLPS-2对癌细胞的作用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吴嘉瑞[3](2007)在《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明显增多及其严重不良反应造成的显着危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医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由于高质量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平台的阙如等问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文献研究水平始终处于瓶颈。正是基于对这样现状的思辨,本论文选择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为切入点,应用文献学、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等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一、文献综述本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中药安全性问题;②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问题;③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及其方法。以上这些论述为论文的整体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建立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包涵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息(其中详细个案病例2333例,群案病例3091例,合计5424例),中药注射剂基本药物信息(包括116种中药注射剂和34种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信息),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信息(包括164种组方药物的药性、功效、传统警戒论述、现代研究等信息)和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三、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研究本部分研究中,我们依托数据库平台,应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总体信息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重点品种(包括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和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过敏史、剂型、用药剂量、配液情况、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病案来源地等流行病学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药品剂型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四、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对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内涵进行考证和阐释。进而对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警戒论述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中查阅古今本草医籍原着50余部。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依据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配伍禁忌理论,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新的见解。本研究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成果方面:基于ACCESS数据库平台,构建了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具备注射剂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信息的查询和分析研究提供了高质量平台。2.方法学方面:依托数据库平台,应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和Apriori关联算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案信息进行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对中药注射剂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3.学术思想方面:系统考证了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历史源流并明确阐释了其学术思想内涵。并以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的传统药物警戒论述为依据,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使用提出新的见解。

林长征[4](2007)在《藻酸双酯钠的分级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多糖的生物活性、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多糖领域的前沿阵地,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关于一些相对分子量在几千以上、强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多糖药物藻酸双酯钠(PS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及低压柱层析方法对其分级制备,分离得到具有相似骨架、磺化度及不同相对分子量(Mw)的分级产物;通过对各分级产物进行抗凝血活性、免疫调解作用、保护神经元细胞凋亡、抗菌、降糖等生物活性的考察,探讨PSS的链长与活性的关系,为PSS的广泛应用及多糖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如下:1、低压柱层析法以Sephadex G100作为分离介质,对PSS(Mw:17.19 kDa)进行分离,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产物重均分子量(Mw),得到Mw分别为51.95,25.62,11.76,5.41 kDa 4个分级产物(Z-PSS:1-4);以截留分子量分别为30,10,5,3,1 kDa的超滤膜分级PSS,得到Mw分别为21.97,20.25,18.27,11.35,4.93,3.33 kDa 6个分级产物(C-PSS:1-6)。氧瓶燃烧法(Oxygen Flask Method)测定所有分级产物磺化度多在1.2-1.3之间;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证明分级产物磺化取代发生在糖环的C-2,C-3,酯化取代发生在C-6。2、分级产物生物活性比较研究:2.1、PSS及柱层析分级产物Z-PSS:1-4抗凝血实验(凝血三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显示:PSS及4个分级产物延长TT时间作用最强,其次为APTT,延长PT时间作用最弱,以上结果通过与对照组比较,t-test,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4个分级产物抗凝活性比较显示,抗凝血作用与分子量显着相关,不同的凝血指标对分子量的要求显着不同,APTT显着随PSS分级产物分子量的降低而降低。2.2、PSS及超滤分级产物C-PSS:1-5抗凝血实验(PT,APTT,TT)进一步证实了柱层析分级产物凝血三项实验结果:样品对TT作用最强,APTT次之,对PT作用较弱,而且活性大小与样品的分子量显着相关。2.3、在凝血三项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PSS及柱层析分级产物Z-PSS:1-4对凝血因子FIIa和FXa的作用。结果显示PSS主要通过作用于FIIa因子发挥抗凝血作用,强度与低分子肝素类似;对FXa作用较弱。各分级产物抗凝血因子作用比较显示,作用强度与分子量显着相关,随着分级产物Z-PSS1→4分子量的降低,抗凝血因子作用显着降低,Z-PSS4失去抗FXa作用。2.4、抗蜂毒肽(Mastoparan)诱导的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PSS对Mastoparan诱导的大鼠子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其分级产物Z-PSS1-3也表现出对凋亡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而Z-PSS4没有这种作用,证明该作用有最低糖链片断要求,但并不会随糖链长度的延长而保护作用增强。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技术标记胞内钙离子,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推测PSS保护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是抑制胞内钙释放。2.5、本课题对PSS及Z-PSS1-4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细胞水平的研究。主要考察样品对小鼠脾脏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免疫T-Cel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Cell的作用,探讨PSS及分级产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PSS能增强脾脏细胞的增殖作用,抑制Con A诱导的T-Cell和LPS诱导的B-Cell增殖,同时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脾脏细胞的作用,PSS分子量在10-20 kDa之间较显着;对于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示PSS分子量最大分级产物作用最强。2.6、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作为目标菌株,检验PSS及其层析产物Z-PSS:1-4,C-PSS1-5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PSS及Z-PSS:1-3,C-PSS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Z-PSS2-3,C-PSS4效果强于Z-PSS1,C-PSS1-3,证明分子量较小PSS片断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同时Z-PSS4及C-PSS5失去抑菌作用,显示PSS抑菌活性与糖链长度的关系。2.7、在胰岛细胞筛选PSS超滤分级产物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C-PSS4的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作用研究。结果显示:C-PSS4有降低高血糖小鼠血糖的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鉴于细胞水平研究的结果,整体药效学实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曾渝[5](2006)在《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同人类生存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产业,“如何用‘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新认识和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如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努力使医药产业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大众需要的“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成为新世纪我国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后发优势产业之一,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公认的制药大国,更要成为拥有独立创新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制药强国。本论文正是基于探索走出这样一条道路,才提出这样的课题。为此,本论文围绕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专门研究。为剖析其问题之根源,将国际情况比较、产业发展现状、循环经济理论、经济模型推论、优选示范区域和实践运作范例结合起来,加以全面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以创新设计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来力求探索出一条引领我国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施战略及措施之路。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一、提出问题与定义。本论文着重研究医药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应当积极探索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依托和保护环境资源为目的的新型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在比较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之后,尤其是在剖析了当前世界范围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面临的困境以后,作者认为发展生态型医药产业是未来方向,并较全面和系统的提出了生态药业的概念,给出了初步的定义。此外,本论文主要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生态药业的基本概念,在生态药业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与关联、建设模型与条件比较、示范区域选择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二、基础理论研究。生态药业的理论研究,从五个方面入手:①遵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轨迹;②介绍循环经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从而揭示循环经济

刘超红[6](2006)在《HCV NS2蛋白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及皂甙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复制机理直到现在人们都还没有完全阐明清楚,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体外复制体系和小动物模型。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找到HCV感染的细胞受体[1]。另外HCV各个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与宿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NS2作为HCV的一个非结构蛋白,其在HCV复制中的作用到现在都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深入开展HCV NS2的结构与功能,论文首先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表达了HCV NS2,并制备了相应的抗体(第2章),在此基础上,利用His-tag pull down获得了与截短NS2蛋白有可能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第3章),为揭示NS2蛋白在HCV中的复制作用奠定了基础。另外本文还研究薯蓣皂甙的抗病毒作用机制(第4章)。论文的第一章简要的概述了有关HCV,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及天然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第一节对HCV进行简单介绍,包括HCV的生活史、HCV的病毒粒子结构、HCV的基因组、HCV的发现。然后对HCV的各个蛋白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与HCV各个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以及在HCV复制中的功能。第二节介绍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首先介绍蛋白质组学产生的背景。然后介绍pull down技术和N端测序及肽指纹图谱,最后介绍酵母双杂交系统。第三节介绍天然抗病毒药物的研究,首先介绍目前发现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药物,然后介绍针对不同病毒的各种天然药物。最后着重介绍本文研究的薯蓣皂甙的一些特点,包括理化特性,已报道的抗病毒功能及其它生物学活性。第二章的内容是关于HCV ns2的原核及真核表达。因为NS2是一个跨膜蛋白,所以在原核中进行全长表达是很困难的。本实验截取位于膜外的C端的66氨基酸进行原核表达,通过亲和层析得到浓度和纯度最佳的可溶性蛋白,然后免疫家兔得到高效价的抗体。另外,通过腺病毒重组系统,全长ns2基因在293细胞和HepG2细胞中实现全长表达。第三章的内容是关于截短NS2蛋白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第二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His-tag pull-down分析,SDS-PAGE后再通过银染分析,我们得

韩丽[7](2006)在《正红树提取物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及抗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海洋红树林植物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枝水提取物活性部位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作用及其不同部位的抗菌活性,为海洋红树林植物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海南具有代表性的红树林植物-正红树的茎枝部分,经水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别以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分离纯化浓缩后,经活性筛查获得抗溃疡活性部位-枝水提取物B部位。①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②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药组(设480、240、60mg/kg三个剂量组)和西咪替丁组。各组每天给药一次,给药体积为10ml/kg,连续三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给药后分别建立幽门结扎型和水浸束缚应激型胃溃疡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在17h、18h,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情况,测定溃疡指数(UI),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检测胃液量、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及胃蛋白酶活性,血清和胃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另外,通过常量稀释法分别观察正红树果、叶、根、枝四个部位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及枝水提取物A、B部位对10种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表示各部分的抗菌活性。结果:①正红树枝水提取物B部位经口给药,小鼠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ble dose,MTD)为4.0g/kg,说明其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大于4.0g/kg。②正红树枝水提取物B部位能明显减轻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粘膜损伤的程度,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的55.6%、36.1%、30.6%,其中480mg/kg、240mg/kg剂量对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影响与西咪替丁相当。480mg/kg、240mg/kg剂量组能显着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量,其中480mg/kg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与西咪替丁组相似。给药三个剂量组均能提高胃组织NO含量,其中240mg/kg、60mg/kg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NO含量,而480mg/kg、240mg/kg剂量组对胃组织NO含量的增高作用明显强于西咪替丁组。③正红树枝水提取物B部位能明显减轻应激型胃溃疡大鼠胃粘膜损伤的程度,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的41.1%、40.1%、25.4%,其三个剂量对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影响与西咪替丁相当。该部位480mg/kg能显着提高血清SOD活力,240mg/kg、60mg/kg可明显提高胃组织SOD活力,其中240mg/kg、60mg/kg组对胃组织SOD活力的影响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该部位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和胃组织MDA含量。④正红树根、叶、果、枝四个部位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及枝水提取物A、B部位对多数临床分离菌株均显示有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其中以枝水提取物B部位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其MIC均为1.953mg/ml,除对产β-内酰胺酶乙型链球菌的MBC为15.625mg/ml,对其他9种菌株的MBC均为3.90625mg/ml。结论:①正红树枝水提取物B部位小鼠经口给药的LD50值大于4.0g/kg,说明该药毒

朱丹[8](2006)在《金黄I号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金黄I号及组成该复方的各单味药体外对流感病毒(A1、A3)抑制作用;研究复方金黄I号及组成该方的各单味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复方金黄I号对大鼠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通过先感染病毒后加药(方式I)、先加药后感染病毒(方式II)、感染病毒同时加药(方式III)三种给药方式,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MTT法观察金黄I号和各单味药对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2)采用绵羊红细胞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小鼠炭粒廓清和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观察金黄I号及各单味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3)尾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 OA)复制大鼠ARDS模型,以复方金黄I号及各单味药予以治疗,给药后第4天,观察大鼠的动脉血气、肺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NO)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无论对A1、A3流感病毒,金黄I号在先感染病毒后加药、先加药后感染病毒、感染病毒同时加药三种用药方式下细胞存活量较病毒对照组均有显着提高,抑制率高于各单味药和利巴韦林对照组;除单药1、3在方式I时对A3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外,其余各单味药在三种方式下对两种病毒均有显着抑制作用。(2)金黄I号能促进溶血素生成、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以及促进2,4二硝基氯苯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单药1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单药2、3均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以及促进2,4二硝基氯苯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单药4可以促进溶血素生成和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3)金黄I号能提高ARDS大鼠PO2,降低PCO2,使SOD活力明显增强,MDA及NO含量降低,TNF-α阳性表达减少,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单药1、2、3、4能显着降低

朱丹,刘华钢[9](2005)在《抗病毒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有了卓越的发展,同时有些疫苗成功地消除了一些病毒性疾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缓慢,迄今为止,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仍是难题。据调查,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

兰凤英,纪耀华[10](2004)在《香菇多糖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二、藻酸双酯钠联合病毒唑与香菇多糖分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其它几种疗效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藻酸双酯钠联合病毒唑与香菇多糖分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其它几种疗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抗乙型肝炎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皂苷
    1.1 甘草酸
    1.2 黄芪甲苷
    1.3 土贝母皂苷
    1.4 六月青总皂苷
    1.5 荔枝核总皂苷
    1.6 绞股蓝总皂苷
2 黄酮
    2.1 野漆树双黄酮
    2.2 黄芩素
    2.3 瑞香狼毒
    2.4 芒果苷
    2.5 水芹黄酮提取物
    2.6 荔枝核总黄酮
3 香豆素
4 生物碱
    4.1 苦参碱
    4.2 槐定碱与槐果碱
    4.3 汉防己甲素
    4.4 小檗碱
    4.5 岩黄连总碱
5 多糖
    5.1 猪苓多糖
    5.2 香菇多糖
    5.3 大蒜多糖
    5.4 海藻多糖
6 其他成分
7 展望

(2)灵芝多糖硫酸酯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所用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
        1.1.1 抗肿瘤作用
        1.1.2 免疫调节作用
        1.1.3 抗病毒作用
        1.1.4 抗衰老作用
        1.1.5 抗辐射作用
    1.2 多糖的结构修饰
        1.2.1 化学修饰
        1.2.2 生物工程修饰
        1.2.3 物理修饰
第二章 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试药与仪器
        2.1.1 试药
        2.1.2 仪器
    2.2 方法与结果
        2.2.1 灵芝子实体粗粉吸水膨胀系数测定
        2.2.2 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
        2.2.3 正交试验考察灵芝多糖提取工艺
    2.3 讨论
第三章 灵芝多糖的纯化及结构鉴定
    3.1 试剂和仪器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灵芝多糖的脱色
        3.2.1 树脂的预处理
        3.2.2 检测波长的确定
        3.2.3 静态吸附实验
        3.2.4 动态吸附实验
        3.2.5 结果
    3.3 乙醇分级沉淀灵芝多糖
    3.4 灵芝多糖的脱蛋白
        3.4.1 操作方法
        3.4.2 蛋白质的检测
    3.5 葡聚糖凝胶G-100纯化灵芝多糖
        3.5.1 葡聚糖G-100凝胶柱的准备
        3.5.2 柱分离
        3.5.3 透析除盐
    3.6 灵芝多糖GLP-2的理化性质
        3.6.1 GLP-2的纯度鉴定
        3.6.2 GLP-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_r)测定
        3.6.3 TLC法鉴定GLP-2的单糖组成
        3.6.4 GLP-2的红外波谱(IR)分析
    3.7 讨论
第四章 灵芝多糖的硫酸酯化
    4.1 试剂和仪器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灵芝多糖GLP-2的硫酸酯化
        4.2.1 合成工艺
        4.2.2 硫取代度的测定
        4.2.3 正交试验
        4.2.4 灵芝多糖硫酸酯的结构表征
    4.3 讨论
第五章 灵芝多糖硫酸酯抗肿瘤活性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1.1 试剂
        5.1.2 仪器
    5.2 细胞株
    5.3 完全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5.3.1 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与DMEM高糖完全培养基的配制
        5.3.2 储备液的配制
        5.3.3 胰蛋白酶溶液的配制
        5.3.4 噻唑兰(MTT)溶液的配制
    5.4 方法与结果
        5.4.1 细胞复苏
        5.4.2 细胞传代
        5.4.3 细胞接种
        5.4.4 加药培养
        5.4.5 OD值的测定及结果
    5.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多糖硫酸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安全性问题概述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及其安全性问题概述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及其方法概述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数据库建立
    第一节 数据库整体构建思路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数据库的建立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群案报告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第六节 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数据库的建立
     本章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第一节 数据库中不良反应信息总体分析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重点品种的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研究三 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研究四 鱼腥草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专项文献研究
    本章研究的总结和讨论
第四章 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传统警戒论述的整理研究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警戒表述的探索性研究
     本章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作者简介

(4)藻酸双酯钠的分级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多糖的研究进展
        1.1 生物活性
    2 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2.1 活性多糖一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2.2 活性多糖高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2.3 其它
    3 多糖的衍生化
        3.1 降解
        3.2 硫酸化
        3.3 脱硫
        3.4 双基团衍生化多糖的活性
        3.5 多糖复合物的活性
        3.6 与先导化合物结合多糖的活性
        3.7 其它方法
    4 PSS 的研究进展
        4.1 藻酸双酯钠的结构
        4.2 藻酸双酯钠的药理学研究
    5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化学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柱层析分级结果
        2.2 FT-IR 结果
        2.3 NMR 结果
        2.4 超滤分级结果
    3 讨论
        3.1 PSS 的分级制备
        3.2 分级产物结构分析
第二章 生物学活性
    1 抗凝血活性研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三章 生物学活性
    1 抗细胞凋亡作用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四章 生物学活性
    1 免疫调节作用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五章 生物学活性
    1 抗菌作用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六章 生物学活性
    1 降糖作用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讨论
    1. PSS 的分级制备
    2. PSS 的活性与分子量的关系
        2.1 抗凝血作用及抗凝血机制的研究
        2.2 对凋亡细胞的保护作用
        2.3 免疫调节作用
        2.4 抗菌作用
        2.5 降糖作用
        2.6 补充
总结与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问题的背景——国内外医药产业面临的困境
        1.1.3 解决问题的机遇——生物科技革命时代正在来临
        1.1.4 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2 生态产业革命与生态经济的发展
        1.2.1 生态型工业
        1.2.2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1.2.3 产业生态学的复合型经济
        1.2.4 建设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
    1.3 生态药业的定位与理论基础
        1.3.1 生态药业的概念和内涵
        1.3.2 生态药业的理论基础
        1.3.3 发展生态药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1.3.4 加强生态药业发展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2章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2.1 国际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2.1.1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1.2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2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2.2.1 中国医药产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前景
        2.2.2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2.3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天然与生态结合是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2.3.1 天然疗法和天然药物广泛应用是医药科学发展未来之路
        2.3.2 中药是国际社会天然疗法的主体
        2.3.3 前景无限的生物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
        2.3.4 “向海洋要药”——人类医药科技的新选择
第3章 生态药业的产业的定位及其关联理论分析
    3.1 生态药业的产业定位
        3.1.1 有关产业结构一般理论和分析
        3.1.2 生态药业的产业定位
    3.2 生态药业定位与结构调整优化
        3.2.1 生态药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
        3.2.2 产业定位与结构优化面临的问题
    3.3 生态药业的结构优化
        3.3.1 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3.3.2 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
    3.4 生态药业产业升级的模式与机制
        3.4.1 传统医药产业升级的模式
        3.4.2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3.4.3 生态药业的升级机制
    3.5 生态药业与关联产业分析
        3.5.1 有关产业关联理论要点
        3.5.2 产业关联的形态特征
        3.5.3 与生态药业相关联产业
第4章 生态药业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4.1 构建生态药业计量经济模型的涵义
        4.1.1 天然药材资源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4.1.2 生态环境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4.1.3 社会相关支持能力计量经济分析
        4.1.4 医药经济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4.2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药业综合评价模型
    4.3 以海南省为例进行生态药业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4.3.1 权重(系数)的确定
        4.3.2 数据的录入
        4.3.3 分析结果
第5章 生态药业区域分布与发展比较
    5.1 中药产业资源概况
        5.1.1 中药资源蕴藏量概况
        5.1.2 中药资源区域分布状况
        5.1.3 海洋药物资源状况
    5.2 生态药业区域发展的指向
        5.2.1 资源指向
        5.2.2 技术及工业指向
        5.2.3 金融资本指向
        5.2.4 信息贸易指向
    5.3 最具潜质条件的6 省区生态中药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5.3.1 云南省
        5.3.2 贵州省
        5.3.3 四川省
        5.3.4 广西自治区
        5.3.5 广东省
        5.3.6 吉林省
    5.4 生态药业发展方向及关键选择
        5.4.1 现阶段生态药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5.4.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5.4.3 建设生态药业科技园区是未来实践的关键
第6章 生态药业示范区域的最佳选择——海南
    6.1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相关条件
        6.1.1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6.1.2 别具一格的人文社会环境
        6.1.3 独具特色的天然药材资源
        6.1.4 异军突起的医药产业
    6.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几个突破口
        6.2.1 着力推动地产中药材产业化
        6.2.2 加快发展现代药物制剂工业
        6.2.3 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多肽类生物制药基地
        6.2.4 加强海洋药物研发
        6.2.5 做大做强保健品产业
        6.2.6 开发利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用药——黎药苗药
    6.3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四大基础条件
        6.3.1 生态环境基础
        6.3.2 政策法规基础
        6.3.3 管理体制基础
        6.3.4 产业发展基础
第7章 海南生态药业的战略构想与目标
    7.1 生态药业是海南发展医药产业的创新模式
    7.2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7.2.1 发展海南生态药业的指导思想
        7.2.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总体思路
    7.3 海南“十一五”期间发展生态药业的战略目标
        7.3.1 成长目标
        7.3.2 功能目标
        7.3.3 生态目标
第8章 海南生态药业的创新模式设计
    8.1 整体建设模式
        8.1.1 基础层面―在全省范围内发展生态药业
        8.1.2 中坚层面―把海口药谷等园区建设成为生态药业科技园区
        8.1.3 高端闪亮点——建设生态型药厂和认证生态型产品
    8.2 海口生态药业示范园区初步设计
        8.2.1 海口生态医药工业园区定位及设计指导原则
        8.2.2 园区规划建设的内容
        8.2.3 园区规划技术概要
第9章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重点
    9.1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产业结构
        9.1.1 着力发展新型化学制剂、现代中药产业与海洋创新药物三条产业带
        9.1.2 以打造药业生产航母为目标,构建产业化体系,发展外向型经济
        9.1.3 发展新剂型、新工艺,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药物研究体系
        9.1.4 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骨干型医药企业
    9.2 海南省发展生态药业的产业布局
        9.2.1 在海口、琼海、澄迈等地区建立海南省医药工业产业基地和药物研发基地
        9.2.2 在中部地区建立海南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种植)产业基地
        9.2.3 在三亚地区建立海南省海洋药物研发基地
        9.2.4 构建西部地区医药原料药基地
    9.3 重点支持南药、黎药产业发展
        9.3.1 建立三个中心,构建创新平台
        9.3.2 建立三级阶梯的南药产业现代化 GAP 种植基地
        9.3.3 整合资源,建立现代中药生产体系
        9.3.4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9.3.5 加速现代中药产品的创新研究
    9.4 重视开发海洋生物药物
        9.4.1 做好海洋药物开发的规划工作
        9.4.2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
        9.4.3 整合资源,推动海洋药物研发及产业化
    9.5 侧重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第10章 构建海南生态药业政策保障体系
    10.1 部分省市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概述
        10.1.1 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0.1.2 成立组织机构,统一加强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导
        10.1.3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系统
        10.1.4 建立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0.1.5 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
        10.1.6 建立健全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10.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政策选择
        10.2.1 通过立法营造发展生态药业的大环境
        10.2.2 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发展生态药业的领导和指导
        10.2.3 科学编制发展海南生态药业中长期规划
        10.2.4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
        10.2.5 制定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
        10.2.6 建立医药产品技术创新体系
        10.2.7 加快医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0.2.8 营建发展海南生态药业的服务体系
第11章 结论
    11.1 主要结论
    11.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案例:海南定安县塔岭生态药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课题研究等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HCV NS2蛋白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及皂甙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HCV 蛋白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第二节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第三节 天然抗病毒药物研究
第二章 N52 的原核和真核表达
第三章 HCV N52 截短蛋白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皂甙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7)正红树提取物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及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实验部分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金黄I号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节 金黄I号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节 金黄I 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节 金黄I 号对大鼠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读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藻酸双酯钠联合病毒唑与香菇多糖分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其它几种疗效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抗乙型肝炎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金乾兴,周峰. 药学实践杂志, 2012(02)
  • [2]灵芝多糖硫酸酯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 彭悦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 [3]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 吴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4]藻酸双酯钠的分级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林长征.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1)
  • [5]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D]. 曾渝. 上海交通大学, 2006(02)
  • [6]HCV NS2蛋白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及皂甙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D]. 刘超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06(11)
  • [7]正红树提取物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及抗菌活性研究[D]. 韩丽. 山西医科大学, 2006(12)
  • [8]金黄I号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D]. 朱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06(01)
  • [9]抗病毒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J]. 朱丹,刘华钢.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5(06)
  • [10]香菇多糖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 兰凤英,纪耀华. 吉林中医药, 2004(12)

标签:;  ;  ;  ;  ;  

海藻酸二酯钠联合利巴韦林和香菇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