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丸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观察

地仙丸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观察

一、薯蓣丸化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杨琳,唐志宇,曹文富[1](2021)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因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结构和(或)其功能异常,迁延日久,引发右心功能损伤的疾病[1]。其主要机制为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增高,引发右心扩大、肥厚等[2]。COPD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有近1亿人患有COPD[3]。祖国医学对该病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多认为其应归类为"喘病""水肿""水饮"等[4]。其病机为虚实兼夹[5]。

宋嘉懿[2](2021)在《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以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肺消炎丸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所对应的核心基因靶点,通过靶点预测该过程中清肺消炎丸干预调控的生物通路,挖掘出通路中潜在的关键炎症因子。2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清中相应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TTD、DRUGBANK数据库挖掘疾病相关靶点,在TCMSP数据库中挖掘药物有效成分,通过ADME进行筛选,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并通过Cytoscape3.8.0软件插件MCODE分析核心蛋白module,运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得出有关信号通路及生物进程,最终通过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其中的关键炎症因子。2临床研究: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筛选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清肺消炎丸试验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清肺消炎丸安慰剂。评价清肺消炎丸对于痰热壅肺证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mMRC指数、感染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部分,筛选到清肺消炎丸有效成分47种,疾病—药物成分共同核心靶点153个,其中PTGS2、RELA、AKT1、PTGS1、ESR1、CASP3、MAPK1、MAPK14、MAPK3、IKBKB为主要作用靶点,与PI3K-Akt、MAPK、TNF、IL-17等信号通路有关,有关重要中药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结合生物通路分析,挖掘出关键炎症因子选择为COX-2、IL-1β、PGE2。2临床研究部分,共收集32例患者,完成观察32例,试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经7-14天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可显着改善咳嗽、咯痰、喘息气短、发热、便秘症状,且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口渴、便秘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mMRC评分方面,两组均可改善呼吸困难程度。试验组在改善呼吸困难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相比无显着变化(P>0.05);两组之间疗效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具有统计学差异趋势。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1β、COX-2、PGE2含量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试验组在降低血清中IL-1β含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结论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免疫及炎症因子、影响气道重塑、调控细胞凋亡上。清肺消炎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显着改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气短、发热、便秘等症状,可能与其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固有免疫应答有关。

梁小安[3](2020)在《益肺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肺汤治疗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组方法是将已纳入病例组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虚型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分组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分组。两组都将给予相同的常规西医治疗,疗程都为28天,治疗组加服益肺汤(1剂/日)。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心功能、CRP、血氧饱和度、B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对比和心功能、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益肺汤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安全有效,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泽宇[4](2020)在《张纾难教授从瘀论治喘证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喘在医学上通常意为急促地呼吸。喘证是一种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证,为多种呼吸困难证候的统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治疗手段日渐丰富,诊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带病生存期明显延长,“气喘”这一症状在此期间出现得越来越普遍。然而现代医学并没有将喘单独列为一类重要的临床表现,而是放在呼吸困难这一症状概念下进行统一讨论。近年来,随着中医学者对喘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喘证患者带病生存期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喘证的优势已逐步凸显。导师张纾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对应用中医理论辨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创见,可谓学验俱丰。张师对于喘证的治疗重视活血化瘀治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导师对于喘证的认识,总结其从瘀论治喘证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治疗喘证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本论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搜集、阅读整理的方法,分析总结喘证病名的历史沿革、中医古籍中对喘证的论述、历代医家对喘证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梳理并探析从瘀论治喘证的源流。同时整理总结现代医学对于“喘证”这一中医疾病的相关研究以及活血类中药治疗喘证的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第二部分为经验总结,通过阅读导师张纾难教授关于喘证的文献,回顾导师平素所授有关喘证的知识,整理导师门诊治疗喘证的病案并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归纳导师张纾难教授对于喘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及遣方用药规律,总结出导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并选取临床典型病案二则通过回顾性分析介绍导师张纾难教授从瘀论治喘证的临床经验。结果:导师张纾难教授在研究中医古籍文献的同时,参考现代西医对喘证的研究,从喘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特点及辨证分型方面着手分析,认为喘证病因主要可分为内因、外因、痼因三种。其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多虚多瘀。对于喘证的辨治,张纾难教授强调以虚实为纲,分清轻重缓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结合辨病用药,重视排痰、化瘀;配合氧疗、理疗、穴位贴敷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自拟活血益气定喘汤为基础:黄芪、山萸肉调补肺肾,桂枝、芍药调和营卫,半夏、苏子化痰降气,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三七粉活血逐瘀,砂仁、炙甘草、干姜温中健脾,随症加减化裁。结论:喘证是一类以喘息气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特点的临床常见病,广泛存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多个病程阶段中。导师张纾难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当属本虚标实,多虚多瘀。血瘀的病理因素始终贯穿于喘证的多个阶段。对于喘证的治疗,导师强调要以虚实为纲,分清轻重缓急,辨明寒热,审证求因,对证治疗。总体上以活血化瘀、调补肺肾、健脾化痰为基本治法,自拟活血益气定喘汤加减化裁,临床疗效较好。

杨琍舒[5](2019)在《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古今临床应用古代虚劳名方薯蓣丸的经验,明晰薯蓣丸的适用病症和适用人群,为进一步安全有效使用薯蓣丸提供临床经验的支持。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是基于薯蓣丸相关的古今文献和导师黄煌教授的临床案例,进行经典文献解析、临床个案分析、案例统计以及社会调查,从而提炼出薯蓣丸的方证,即适用疾病和适用人群。结果:薯蓣丸的主治疾病谱主要分布在晚期肿瘤、老年病、贫血、慢性咳喘、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产后虚损等,大多是消耗性疾病的迁延期或终末期。适用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人体消瘦,面色及肤色萎黄、肢冷、肌肉萎缩、脉虚弱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等。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便溏、怕冷、咳嗽、心悸、胸闷以及关节疼痛。整理发现薯蓣丸适用于“虚劳夹有风邪”的虚性体质。体质形成的因素多与外感未能及时治愈,久病、手术、放化疗、营养不良以及高龄等相关。导师临床案例以及其他文献调查发现,本方对肿瘤晚期以及慢性虚损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晚期肿瘤治疗上,本方能增进食欲,增加体重,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无任何副作用。从组方功效分析发现,薯蓣丸具有理虚拯劳,扶正祛邪的效用。由炙甘草汤、桂枝汤、理中丸、八珍汤、柴胡桂枝汤、十全大补汤等组成,君药为山药,大枣和甘草。全方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和祛风散邪的功效。药理研究提示薯蓣丸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肾功能、促进白细胞、红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薯蓣丸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结论:基于对经方薯蓣丸的文献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认为薯蓣丸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的食疗方以及老年保健方在临床推广应用。

赵鼎[6](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为手段,以近30年公开发表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病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运用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以进一步探寻水湿痰饮病中医病机演变及治法方药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上的文献,对其近30年来公开发表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共1078诊次的全部资料利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软件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方法挖掘、分析其临床症状、病机、舌脉、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078例患者中男性509例,女性547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岁。涉及中医病证135种,主要的中医病证有水肿、咳嗽、眩晕、痹证、喘证、泄泻、哮病、胃痛。涉及西医病症226种,主要的西医病症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症状共计281种,主症为形寒怕冷、纳呆食少、疲倦乏力、水肿、咳嗽、胸闷、大便稀薄、口干、呕吐、腹胀、尿少、头晕、气喘。涉及病机150项,主要的病机有水饮内停、风寒束表、脾虚失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痰饮伏肺、水湿泛溢、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寒湿阻络、脾虚湿困、肺气失宣、肺气上逆。涉及病理因素14种,分别为湿、水、气、饮、寒、痰、热、风、瘀、浊、毒、火、食、燥。涉及病位21种,分别为脾、肾、肺、胃、肝、表、心、经络。用药共计380味,主要的药物有茯苓、炙甘草、桂枝、生白术、白芍、生姜、泽泻、法半夏、干姜、大枣、制附片。聚类分析水湿痰饮病总体病案得到14组核心方。方一为薯蓣丸+法半夏、白芥子,方二为半夏泻心汤原方,方三为真武汤+炙甘草,方四为肾气丸原方,方五是桂枝茯苓丸去芍药,方六为小青龙汤原方,方七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方八为五苓散原方,方九为乌梅丸原方,方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炙甘草、石菖蒲、远志、琥珀,方十一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结论]水湿痰饮病的范畴涵盖临床各科,现代医家扩大了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范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脉象未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病理因素以湿、水、饮、痰为中心,常与气、寒、热、风、瘀多种病理因素兼夹为患。病位主要在脾、肾、肺、胃、肝,内外上下无处不到。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虚实夹杂。病机复杂多样,脏腑病机为主,气血津液病机为辅。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的病机随之发生演变。水湿痰饮侵袭脾胃、肺脏、肝脾、肾脏、脾肾、肢体经络等不同部位,可选用相应的核心方进行治疗。治疗时以核心方为主,随兼夹病机、病理因素进行加减。

陈常云[7](2015)在《基于《金匮要略》虚劳学术思想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仲景辨治虚劳的学术思想和特色,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辨治规律。通过对薯蓣丸加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该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症状及临床生化指标的的改善情况。方法:⒈研读与虚劳有关的中医文献,归纳整理有代表性的医家论点。⒉详细分析《金匾要略》原文,收集整理涉及虚劳的具体条文,将其按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方药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金匾要略》治疗虚劳的证治规律。⒊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辨治规律。⒋临床研究:采用随机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西药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药组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中药组:应用薯蓣丸加减方,以丸剂改汤剂。中西医结合组联合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与中药。观察时间为8周,对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⒈仲景继承《内经》、《难经》有关虚劳理论,详细论述了虚劳的病因病机:禀赋薄弱,体质不强;烦劳过度,损及五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久病,失于调理。虚劳的证治规律:病证结合、脉证结合辨治虚劳,结合体质辨治虚劳、动态疾病观辨治虚劳,分五脏补虚,以温补脾肾为主;甘温缓急,建中补虚;潜镇摄纳,调补阴阳;扶正祛邪,通补血分,攻补兼施,养阴除烦,缓中补虚。虚劳用药配伍特点:立足中焦,脾肾同补,以甘为主,酸辛合用,润燥结合,邪正兼顾,寒温并用,阴阳同调。2.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辨治规律:补脾胃,建中气;温肾阳,补先天;重甘温,扶阳气;扶正祛邪;脾肾双补;气血同调。3.至8周治疗疗程结束时,剔除8例没有按时复诊或随访资料不全者,最后共收集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效病例112例,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7例,西药组37例,中药组38例。3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的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4.疾病疗效比较:3组疾病总有效率,西药组78.38%;中药组65.79%,中西医结合组91.89%,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5.证候疗效比较:3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西药组59.45%;中药组76.31%;中西医结合组94.59%。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甲功的比较:中药组能升高FT3、FT4,降低TSH,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疗效不及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中药组均能显着降低TPOAB、TGAB,均优于西药组,P<0.05。7.血脂、血常规等监测指标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及中药组能显着降低TC、TG、LDL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中药组能显着升高HDL、RBC、HGB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⒈《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辨证论治:病证结合、脉证结合辨治虚劳,结合体质辨治虚劳、动态疾病观辨治虚劳,分五脏补虚,以温补脾肾为主;甘温缓急,建中补虚;潜镇摄纳,调补阴阳;扶正祛邪,通补血分,攻补兼施,养阴除烦,缓中补虚。虚劳用药配伍特点:立足中焦,脾肾同补,以甘为主,酸辛合用,润燥结合,邪正兼顾,寒温并用,阴阳同调。⒉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辨治规律为:补脾胃,建中气;温肾阳,补先天;重甘温,扶阳气;扶正气,祛邪气;脾肾双补,气血同调。⒊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脾肾双补、阴阳气血并调、扶正兼驱邪的薯蓣丸加减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有效地改善甲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着改善TPOAB、TGAB,改善甲功,改善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

蒋曼君,黄彬[8](2014)在《薯蓣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文中研究指明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的最后一方证,仲景注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薯蓣丸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和亚健康的调理中,现将近年来薯蓣丸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概述如下。1肝系疾病目前,薯蓣丸治疗肝系疾患多针对慢性肝病、肝癌,肝病发展到慢性期,易耗伤气血阴阳,患者多已正气虚弱,易

陈东波[9](2014)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急诊收治的50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向阳[10](2014)在《薯蓣丸加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复制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观察薯蓣丸加减方对AR大鼠行为学指标、血清总IgE和IL-4含量值、鼻黏膜病理形态及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AR的作用机理,为该方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SPF级SD大鼠70只,雄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芩颗粒组、通窍鼻炎片组及薯蓣丸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采用卵白蛋白(OVA)复制A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口饲生理盐水(1ml/0.1kg·d)。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薯蓣丸加减方水煎剂(32、16、8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采用辛芩颗粒(5g/kg·d)、通窍鼻炎片(1.8g/kg·d)灌胃。均给药14d后,麻醉大鼠,抽取腹主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IL-4含量值;处死大鼠摘取鼻黏膜,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鼻黏膜AQP5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行为学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灌胃14d后,各治疗组行为学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清总IgE、IL-4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高、低剂量组与辛芩颗粒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中剂量组较辛芩颗粒组降低明显(P<0.05);高、中、低剂量组与通窍鼻炎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模型组大鼠鼻黏膜以大量炎细胞浸润、水肿、充血,腺体增生为主,部分上皮组织脱落。各治疗组鼻黏膜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显着改善,以中剂量组对组织的修复作用突出。模型组AQP5平均光密度值(MO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辛芩颗粒组外,各治疗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高、中剂量组高于通窍鼻炎片组(P<0.01);低剂量组与通窍鼻炎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1);而高、中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薯蓣丸加减方对AR大鼠疗效显着。降低血清IL-4含量,抑制IgE合成,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缓解鼻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促进AQP5蛋白表达,调节鼻腔水液代谢,改善喷嚏、鼻痒、流涕等临床症状,可能是该方对AR良好疗效的作用机理之一。

二、薯蓣丸化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薯蓣丸化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小结

(2)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小结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清肺消炎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益肺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临床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
    2 临床资料
    3 病例情况
    4 病例分组方法
    5 观察记录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7 临床观测指标
    8 本次研究疗效评定标准
    9 临床研究质量标准
研究结果
    1 病例基本情况比较
    2 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
    3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
    1 对本次课题研究中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2 本次研究方药的概括
    3 课题研究结果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张纾难教授从瘀论治喘证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喘证的认识及辨治现状
    1. 喘证病名及其历史沿革
    2. 中医古籍中有关喘证的论述
    3. 近现代中医学家对喘证的认识
    4. 喘证从瘀论治源流浅探
    5. 现代医学对喘证和血瘀证的认识
    6. 活血治喘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张纾难教授从瘀论治喘证临床经验总结
    前言
    1. 对喘证的认识
    2. 喘证的辨治
    3. 喘证患者的预防调护
    4. 典型病案
    5.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文献收集
        2.2. 文献确认
        2.3. 文献分析
        2.4. 结果及讨论
第二章 古代文献研究
    1. 薯蓣丸原方
        1.1. 薯蓣丸方剂类文献研究
        1.2. 薯蓣丸方论研究
        1.3. 薯蓣丸组方方解
    2. 薯蓣丸类方
    3.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文献研究
    1. 名中医经验
        1.1. 虚劳
        1.2. 老年衰老
        1.3. 肺结核
        1.4. 肿瘤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肾炎
        1.7. 皮肤病
    2. 临床报道
        2.1. 肿瘤
        2.2. 呼吸系统疾病
        2.3. 肾病
        2.4. 循环系统疾病
        2.5. 慢性肝病
        2.6. 其他
    3. 药理研究
        3.1. 免疫调节作用
        3.2. 肾功能保护作用
        3.3. 抗肿瘤作用
        3.4. 其他
        3.5. 山药药理
        3.6. 大枣药理
    4. 小结
第四章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的经验
    1. 薯蓣丸病案统计
        1.1. 主治疾病统计
        1.2. 适用人群特征统计
        1.3. 薯蓣丸临床症状统计
        1.4. 薯蓣丸的剂型与剂量
        1.5. 疗效评价
    2.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典型病案
        2.1. 结肠腺癌侵犯十二脂肠案(患病2011-)
        2.2. 胰头颈癌侵犯门静脉、肝总动脉案(患病2014-)
        2.3. 多发性骨髓瘤案(患病2016-)
        2.4. 左上肺中分化腺癌—肺小细胞肺癌案(患病2010-)
        2.5. 消瘦腹泻案
    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1. 经典原文的诠释
        1.1. 关于“虚劳诸不足”
        1.2. 关于“风气百疾”
        1.3. 关于“虚劳诸不足”与“风气百疾”的关系
    2. 薯蓣丸组方结构分析
        2.1. 薯蓣丸中方剂分析
        2.2. 薯蓣丸药对分析
        2.3. 薯蓣丸单味药分析
    3. 薯蓣丸功效探讨
        3.1. 理虚拯劳
        3.2. 扶正祛邪
    4. 薯蓣丸方证探讨
        4.1. 推荐处方
        4.2. 适用人群
        4.3. 主治疾病谱
    5. 薯蓣丸方证的鉴别
        5.1. 与炙甘草汤的鉴别
        5.2. 与八珍汤的鉴别
        5.3. 与十全大补汤的鉴别
    6. 薯蓣丸的使用注意
        6.1. 热证慎用
        6.2. 水饮病慎用
    7. 薯蓣丸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7.1. 薯蓣丸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
        7.2. 薯蓣丸可以作为消耗性疾病的食疗方
        7.3. 薯蓣丸可以作为老年保健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黄煌教授薯蓣丸与其他方剂交替使用的治疗经验整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水湿痰饮病的理论研究
    1 水湿痰饮的概念——“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1.1 自然界中的水、水循环
        1.2 人体之水
        1.2.1 生理之水
        1.2.2 病理之水——水、湿、痰、饮
    2 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人体内的“水循环”
        2.1 脏腑与津液代谢的关系
        2.1.1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2.1.2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2.1.3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2.1.4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2.1.5 “肾者水脏,主津液”
        2.1.6 肝主疏泄,疏通水道
        2.1.7 心阳温煦,推动血行,津血同源
        2.1.8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2 气血与津液代谢的关系
        2.2.1 气能生津、行津、摄津
        2.2.2 津血同源
    3 水湿痰饮病的概念——“一源而四歧”
    4 水湿痰饮病的病理变化
        4.1 病因
        4.1.1 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外感寒湿
        4.1.2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暴饮水浆
        4.1.3 体虚劳倦,房劳过度
        4.1.4 情志失调
        4.2 病机
        4.2.1 脏腑病机
        4.2.2 气血津液病机
    5 《伤寒杂病论》中水湿痰饮病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5.1 《伤寒杂病论》中水湿痰饮病的概念与范畴
        5.1.1 《伤寒论》中的水湿痰饮病
        5.1.2 《金匮要略》中的水湿痰饮病
        5.2 《伤寒杂病论》中水湿痰饮病的临床表现
        5.2.1 望诊
        5.2.2 闻诊
        5.2.3 问诊
        5.2.4 切诊
    6 《伤寒杂病论》辨治水湿痰饮病的治则治法
        6.1 总治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6.1.1 “温药”的内涵
        6.1.2 “和之”释义
        6.2 具体治法
        6.2.1 温补兼行消以标本兼治
        6.2.2 攻逐水饮以急则治标——“病水腹大……有水,可下之”
        6.3 对“温药和之”的补充——水湿痰饮与热邪交结的治疗
    7 后世医家水湿痰饮病理论的发展
        7.1 晋隋唐时期
        7.1.1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7.1.2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7.2 宋金元时期
        7.2.1 宋·严用和《济生方》
        7.2.2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7.3 明清时期
        7.3.1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7.3.2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7.4 现代时期
        7.4.1 水湿痰饮相关疾病
        7.4.2 病因的认识
        7.4.3 病机的认识
        7.4.4 治法方药
        7.4.5 述评
    8 从《伤寒杂病论》到现代水湿痰饮病概念的衍化过程
第二部分 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病案来源
        1.2 病案纳入标准
        1.3 病案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的预处理
        2.2 病案信息采集方法
        2.3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与数据挖掘方法
        2.3.1 数据处理过程
        2.3.2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2.3.3 病案信息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选病例基本情况
        3.2 水湿痰饮病总体病案统计结果
        3.2.1 频数分布统计结果
        3.2.2 方症关联分析结果
        3.2.3 聚类分析结果
        3.3 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统计结果
        3.3.1 水湿痰饮侵袭脾胃系统计结果
        3.3.2 水湿痰饮侵袭肺系统计结果
        3.3.3 水湿痰饮侵袭肝脾统计结果
        3.3.4 水湿痰饮侵袭肾系统计结果
        3.3.5 水湿痰饮侵袭脾肾统计结果
        3.3.6 水湿痰饮侵袭肢体经络统计结果
        3.3.7 水湿痰饮侵袭其他部位统计结果
    4 讨论——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4.1 中、西医疾病分类及水湿痰饮侵袭部位
        4.2 临床症状
        4.3 病机、病理因素、病位
        4.4 辨证分析
        4.4.1 关联规则分析
        4.4.2 聚类分析
        4.5 用药
第三部分 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探讨
    1 水湿痰饮病的范畴涵盖临床各科,以内科所占比例最大
    2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口干一症值得重视
    3 病因病机
        3.1 病理因素以湿、水、饮、痰为中心,常与气、寒、热、风、瘀多种病理因素兼夹为患
        3.2 病位主要在脾、肾、肺、胃、肝,内外上下无处不到
        3.3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虚实夹杂
        3.4 病机复杂多样,脏腑病机为主,气血津液病机为辅
        3.5 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的病机演变
    4 病机辨证
        4.1 辨病理因素
        4.1.1 辨湿、水、饮、痰
        4.1.2 辨寒热属性
        4.1.3 辨气分血分
        4.1.4 辨兼夹病邪
        4.2 辨脏腑病位
        4.3 辨正虚
    5 治疗方案
        5.1 水湿痰饮侵袭不同部位的经方运用
        5.1.1 在脾胃的治疗
        5.1.2 在肺脏的治疗
        5.1.3 在肝脾的治疗
        5.1.4 在肾脏的治疗
        5.1.5 在脾肾的治疗
        5.1.6 在肢体经络的治疗
        5.2 药物的加减法
        5.2.1 依据病机进行加减
        5.2.2 根据病理因素进行加减
        5.3 多种功效药物配伍使用
        5.4 核心药物、药对及药物组合
        5.4.1 核心药物
        5.4.2 核心药对、药物组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7)基于《金匮要略》虚劳学术思想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病名追溯
        (二)病因认识
        (三)病机认识
        (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中医治疗
    二、西医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甲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鉴别诊断
        (四)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
    三、《金匮要略》辨治虚劳的学术思想和特色
        (一)虚劳的文献研究
        (二)《金匮要略》辨治虚劳的学术思想和特色分析
        (三)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辨治规律
    四、薯蓣丸研究进展
        (一)薯蓣丸的组成
        (二)薯蓣丸的方解
        (三)薯蓣丸的组方特点
        (四)薯蓣丸现代应用
        (五)薯蓣丸的药理研究
        (六)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入选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措施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及方法
        (四)疗效及安全评价标准
        (五)研究技术路线
    三、统计分析方法
    四、结果
        (一) 一般资料描述
        (二)临床疗效比较
        (三)检测指标比较
        (四)不良反应情况
讨论
    一、脾肾阳虚、气虚气郁、浊瘀内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基本病机
    二、薯蓣丸加减方的理法方药探讨
        (一)薯蓣丸加减方的处方依据
        (二)薯蓣丸加减方的组方原则
        (三)薯蓣丸加减方的临床疗效
        (四)薯蓣丸加减方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8)薯蓣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系疾病
2 心系疾病
3 脾系疾病
4 肺系疾病
5 肾系疾病
6 亚健康防治
7 结语

(9)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效果判定标准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薯蓣丸加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药物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饲养
    2.2 动物模型的复制
    2.3 模型成功的判定
    2.4 给药方法
    2.5 薯蓣丸加减方的药物组成及制备
    2.6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2.7 指标观察及检测
        2.7.1 行为学指标观察
        2.7.2 血清总IgE、IL-4含量检测
        2.7.3 鼻黏膜组织HE染色观察
        2.7.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8 统计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造模后各组行为学积分变化情况
    3.2 治疗前后各组行为学积分变化情况
    3.3 血清总IgE含量值变化情况
    3.4 血清IL-4含量值变化情况
    3.5 大鼠鼻黏膜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
    3.6 大鼠鼻黏膜AQP5表达情况
第四节 讨论
    4.1 立法依据及组方原则
        4.1.1 立法依据
        4.1.2 组方原则及分析
    4.2 实验模型的复制
    4.3 实验检测指标的选择
        4.3.1 血清总IgE、IL-4指标检测的意义
        4.3.2 AQP5指标检测的意义
    4.4 薯蓣丸加减方对AR大鼠作用机理的探讨
        4.4.1 下调IL-4含量,减少IgE合成,调节免疫功能
        4.4.2 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保护鼻黏膜组织
        4.4.3 促进AQP5蛋白表达,调节鼻腔水液代谢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薯蓣丸化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防治研究进展[J]. 周杨琳,唐志宇,曹文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05)
  • [2]清肺消炎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观察[D]. 宋嘉懿.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益肺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梁小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张纾难教授从瘀论治喘证临床经验总结[D]. 王泽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D]. 杨琍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水湿痰饮病的辨治规律研究[D]. 赵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基于《金匮要略》虚劳学术思想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陈常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6)
  • [8]薯蓣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J]. 蒋曼君,黄彬. 湖南中医杂志, 2014(12)
  • [9]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的疗效观察[J]. 陈东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05)
  • [10]薯蓣丸加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 向阳. 云南中医学院, 2014(01)

标签:;  ;  ;  ;  ;  

地仙丸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