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控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

形控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

一、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调控制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1](2021)在《二硫化钼/环氧树脂界面调控对胶粘剂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氧树脂(EP)胶粘剂凭借其良好的粘接适用性、出色的耐老化性能和简便的操作性,成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粘接材料。虽然环氧胶粘剂拥有以上优点,但是本体力学性能低、脆性大、耐热性能不高等缺点直接影响了环氧树脂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与传统的聚合物改性方法相比,低用量二维纳米填料的添加就会显着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其中,具有三明治片层结构的二硫化钼(MoS2)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用来增强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纳米添加剂。但是,MoS2表面呈惰性,不含任何活性基团,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相容性差。本论文从界面调控的角度出发,利用不同结构的有机分子,对MoS2纳米片层进行表面改性,进而提高MoS2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并将其与环氧树脂混合,制备出功能化MoS2/EP纳米复合胶粘剂,重点研究表面功能化对MoS2片层的分散性和环氧胶粘剂的热性能、机械性能、介电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增强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利用锂离子插层法、液相剥离法对MoS2进行剥离,然后根据改性所用有机物与环氧树脂、超声用溶剂的相容性选择了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氨基二苯砜、聚硫醇三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物,对MoS2表面进行了功能化改性,并对其改性后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制备的硅烷功能化MoS2纳米片、氨基功能化MoS2纳米片和聚硫醇功能化MoS2纳米片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组成复合胶粘剂体系,研究其分散状态、形貌、用量对耐热性能、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MoS2纳米片层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间接入了有机物分子,增强了MoS2与环氧基体间的相互界面作用,使改性后的纳米片有效体积增加。极少量功能化MoS2纳米片的添加就能有效提高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其中,氨基功能化MoS2添加量在2.0wt.%时,EP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大增高了31℃,体系的150℃剪切强度最高值为15.2MPa,增幅为290%,拉伸强度最大值为96.3MPa,增幅为74%,冲击强度最大值为8.3k J/m2,增幅为207%。聚硫醇功能化MoS2添加量在0.5wt.%时,EP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大增高了17℃,体系的150℃剪切强度最高值为17.1MPa,增幅为388%,拉伸强度最大值为92.6MPa,增幅为75%。冲击强度最大值为5.6k J/m2,增幅为93%。硅烷功能化MoS2添加量在0.7wt.%时,EP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大增高了14℃,150℃剪切强度最大增幅为213%,拉伸强度最大增幅为57%,冲击强度最大增幅为76%。利用低粘度的双酚E型氰酸酯树脂(CE)单体为分散介质,采用在树脂中超声的简便方法对MoS2进行纳米剥离。然后再将聚砜树脂(PSF)混合到上述悬浮液中,制备得到聚砜树脂功能化二硫化钼(PSF-MoS2),并对其进行表征。与MoS2相比,PSF-MoS2与CE间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再将PSF-MoS2/CE悬浮液与环氧树脂均匀混合,组成PSF-MoS2/CE/EP单组份潜伏型胶粘剂,并计算了固化体系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PSF-MoS2的分散状态、形貌、用量对PSF-MoS2/CE/EP胶粘剂机械性能、耐热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极少量PSF-MoS2纳米填料的添加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PSF-MoS2添加量在0.10wt.%时,拉伸强度为108.9MPa,增幅为20%,冲击强度为22.1k J/m2,增幅为220%。PSF-MoS2/CE/EP胶粘剂有着优异的高温剪切强度,当PSF-MoS2用量在0.21wt.%时,体系200℃剪切强度由基础的13.4MPa增加到19.7MPa,增幅约为47%。将四种界面调控方式制备出的复合胶粘剂分别对铝合金、环氧碳纤维复材、双马碳纤维复材进行粘接,并对它们进行了剪切强度测试。硅烷功能化MoS2/EP复合胶粘剂粘接铝合金材料的性能优于其它三种功能化MoS2/EP复合胶粘剂。四种复合胶粘剂对环氧碳纤维复材都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破坏形式均为基材破坏。聚砜树脂功能化MoS2/EP复合胶粘剂粘接双马碳纤维复材的性能优于其它三种功能化MoS2/EP复合胶粘剂,其破坏形式为基材破坏。通过对四种复合胶粘剂体系在厚胶层粘接时剪切强度数据的分析得出,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剪切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功能化MoS2的添加能够降低厚胶层时剪切强度的下降幅度。另外,对胶粘剂在水、航空煤油、液压油中浸泡前后和盐雾老化前后的剪切强度数据对比可知,功能化MoS2的添加能够提高胶粘剂体系的耐液体浸泡性能和耐盐雾老化性能。

程莉[2](2021)在《MoS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药行业不断发展,抗生素的使用及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类抗生素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发展抗生素的有效降解方法意义重大。光催化法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环保且只需利用太阳光处理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其中开发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是该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MoS2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在光催化降解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受到光响应范围窄、光生电子-空穴容易复合的问题影响,并不能有效发挥其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制备MoS2基复合材料产生协同光催化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论文制备了纳米MoS2及两种MoS2基复合光催化剂CdSe QDs@MoS2和Ag3PO4@MoS2,并对其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它们光催化降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头孢类抗生素的性能,旨在为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物的有效去除进行有益的实验探索。本论文包括以下四部分:1、首先简单介绍了水体中抗生素残留的污染现状以其处理方法;其次概述了光催化降解技术及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最后综述了纳米MoS2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MoS2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微球花状纳米二硫化钼(MoS2)并表征,系统研究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环丙沙星为目标抗生素,考察了纳米MoS2的用量、溶液的p H值、盐酸环丙沙星的初始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0.28 g·L-1纳米MoS2对20 mg·L-1盐酸环丙沙星溶液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3.72%,溶液中Cl–、NO3–和SO42–等阴离子对光降解均有抑制作用,·O2–是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活性物种。并简单对比考察了MoS2对其它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降解效果。3、通过将CdSe 量子点负载到MoS2纳米花上制备了一系列CdSe QDs@MoS2纳米复合材料(MCQs),并通过XRD、SEM、TEM、HRTEM、BET、FI-IR、UV-vis DRS和PL光谱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头孢曲松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以MCQ-35为光催化剂时,头孢曲松钠在180 min内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85.47%,总有机碳去除率为71.81%。详细讨论了复合界面上光生电荷的转移和传输机理,揭示了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增强的内在机制;此外,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在其中的贡献分别为h+>·O2–>·OH。4、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四组不同配比的MoS2@Ag3PO4纳米复合材料(AM-30、AM-40、AM-50、AM-60)并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其对头孢噻呋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AM-50对头孢噻呋钠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在可见光照120 min时对头孢噻呋钠的降解率可高达91.40%。循环实验显示,MoS2/Ag3PO4复合光催化剂使用3次后其降解率依然可以维持在85%左右。自由基捕获实验揭示了·O2–和h+是反应中生成的主要活性物种,并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段司航[3](2020)在《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种二维结构二硫化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墨烯凭借其单元子层厚,高载流子迁移率、线性能谱、强度高等特点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其无带隙的能带结构并不适用于电路的生产。二硫化钼凭借其与石墨烯结构性质相似且带能带结构上更加优异的特点,逐渐成为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热点。二硫化钼作为典型的过渡金属层状二元化合物,拥有极佳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固体润滑剂、电极材料和反应催化剂等领域。目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硫化钼的方法比较容易在基底上生长出Mo S2纳米层,但是产品形貌在气相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波动干扰之下,所呈现的形态各异。本文通过调整Mo S2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法中反应时间、管式炉高温区反应温度、硫源所在低温区反应温度、硫源钼源的原子量比、管式炉内瓷舟的相对位置(包括硅片所在瓷舟和钼源的相对距离、钼源在瓷舟内的堆叠高度)、硅片与管式炉水平位置的倾角、气相流量等工艺参量,制备出形貌不同、结构均匀、厚度可控的Mo S2薄膜结构。并探求出各种制备工艺参量与纳米Mo S2薄膜形貌的关系。本文利用XRD衍射图谱、拉曼散射图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薄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对表征数据结果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出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钼薄膜的生长机理。本文通过对上述制备参数的调整,成功制备出界内生长的三角形、六边形、菱形及其他不规则片状二硫化钼薄膜。另外,界外生长出多层三角形、多层六边形、纳米花状结构,并且首次利用CVD方法制备出高度从1μm到100μm不等、截面半径从300nm到20μm不等的新型纳米管状二硫化钼薄膜。并通过XRD衍射图谱、拉曼散射图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并归纳分析了实验制备所得的多种形貌Mo S2的生长机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对CVD法制备多种形貌Mo S2薄膜的研究及Mo S2薄膜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金[4](2020)在《石墨烯、纳米石墨片与纳米二硫化钼二维纳米添加剂对锂基以及聚脲润滑脂润滑性能增强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开展了二维纳米添加剂对增强锂基与聚脲润滑脂润滑性能的研究。一是进行了石墨烯增强锂基润滑脂润滑性能的研究;二是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制备了二维纳米石墨片,进行了二维纳米石墨片增强锂基润滑脂润滑性能的研究;三是合成了絮状二维纳米二硫化钼,进行了二维纳米二硫化钼增强聚脲基润滑脂润滑性能的研究。研究发现二维纳米材料有效提高了锂基润滑脂与聚脲润滑脂的润滑性能。具体结论如下。采用一种商用石墨烯材料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研究了该商用石墨烯对锂基润滑脂润滑特性的增强作用。通过表征发现该商用石墨烯为1至7层,表明几乎无缺陷。含2 wt%石墨烯的锂基润滑脂的摩擦系数仅为0.104,与锂基润滑脂摩擦系数相比,降低了15%。添加石墨烯的锂基润滑脂的抗磨性能随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与锂基润滑脂相比,含石墨烯的锂基润滑脂的工作负荷提高了60%。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在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和1,4-丁二醇等溶液中,采用砂磨法制备了二维纳米石墨片。无水乙醇具有较低的粘度、较高的极性和较小的分子尺寸,具有较好的插层、剥离作用,有利于制备较薄的二维纳米石墨片。无水乙醇溶液中,室温条件下研磨8 h,制备了平均厚度为25 nm左右的纳米石墨片。与锂基润滑脂相比,锂基润滑脂中纳米石墨片含量为2wt%时,平均摩擦系数降低了27%,磨痕直径从0.883 mm下降到0.641 mm,烧结负荷和综合磨损指数分别是锂基润滑脂对比样品的1.6倍和1.4倍。纳米石墨片有效地提高了锂基润滑脂的润滑、抗磨和极压性能。以钼酸铵和硫脲为原料,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备了二维絮状MoS2纳米薄片。不使用有机修饰剂时,合成了尺寸较大的絮状二维MoS2纳米薄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苄基磺酸钠为有机修饰剂,合成了尺寸较小的絮状二维MoS2纳米薄片。长碳链的聚乙二醇有机修饰剂诱导棒状纳米MoS2的生成。选取了以CTAB为有机修饰剂合成的絮状二维MoS2纳米薄片为聚脲润滑脂的添加剂。聚脲润滑脂中MoS2纳米片的含量从0增加到2%时,平均摩擦系数降低了19%,磨痕直径从0.815 mm减小到0.524 mm,最大无卡咬负荷提高了60%,烧结负荷和磨损指数分别提高了60%与70%。二维石墨烯、纳米石墨片、纳米二硫化钼有效提高了锂基润滑脂、聚脲润滑脂的润滑性能、抗磨性能以及极压性能。这是由于润滑脂中的二维纳米添加剂在摩擦副之间起到了纳米轴承作用,从而增强了润滑脂的摩擦特性。二维石墨烯、纳米石墨片、纳米二硫化钼可作为性能良好的添加剂应用到工业润滑脂中。

赵恒[5](2020)在《N掺杂碳膜负载MoS2的自支撑电化学制氢催化剂的研究》文中提出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高效的制氢途径,贵金属基的催化剂(Pt,RuO2,IrO2)被认为是高效理想的析氢催化剂,但是其资源稀少、价格昂贵而难以进行大规模应用。二硫化钼具有和铂类似的接近于零的氢吸附自由能,表现出了优异的析氢催化活性,且具有储量大、价格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了电催化析氢研究的热门材料。然而二硫化钼存在导电性差,催化活性位点数量较少等缺陷,其催化性能和铂族贵金属相差较大。设计合成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二硫化钼析氢催化剂成为目前热点的研究方向之一。上述二硫化钼析氢催化剂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备二硫化钼复合催化剂增强导电性能、提高二硫化钼分散程度增强活性位点而得以改善。故本论文以泡沫镍为基体,首先在其上制备N掺杂的纳米碳膜,后续再负载纳米二硫化钼,直接在泡沫镍基体上合成了无粘结剂的自支持析氢催化剂。以期利用泡沫镍的3D结构制备3D的N掺杂纳米碳膜,增强催化剂导电性的同时,为二硫化钼提供更多的负载点,提高析氢催化剂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泡沫镍为基体,以多巴胺单体为原料,通过多巴胺室温液相自聚合反应,在泡沫镍表面制备得到了N杂化的纳米碳膜。得益于多巴胺含N量较高,合成的杂化碳膜中C:N约为1:0.08,杂化程度较高。通过电化学表征评价了不同自聚合条件对N掺杂纳米碳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N掺杂纳米碳膜的最佳制备条件。(2)选用生长了N掺杂碳膜的泡沫镍作为基底,以四硫代钼酸钠和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纳米片状MoS2催化剂,并探究了水热反应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比较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方案。电化学析氢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纳米片状二硫化钼在电流密度为10m A·cm-2时的过电位为171m V,塔菲尔斜率为84m V·dec-1,同时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良好的析氢催化剂。(3)通过改变N掺杂碳膜的制备条件,以钼酸钠为钼源,硫脲为硫源,以生长了N掺杂纳米碳膜的泡沫镍作为基底,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二硫化钼和硫化镍双金属硫化物夹层N掺杂纳米碳膜的复合材料,即针状的MoS2/C-N/NixSy。结果表明:这种针状的MoS2/C-N/NixSy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析氢催化活性,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并且在碱性介质中产生10m A·cm-2的电流密度所需要的过电势为110m V,塔菲尔斜率为69m V·dec-1。

刘晓林[6](2020)在《基于纳米二硫化钼可控制造的电致产氢器件设计与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纳米二硫化钼可控制造的电致产氢器件设计与原理研究”是采用“先缺陷工程制备活性位点丰富的二硫化钼,再通过界面工程构筑核壳结构CuS@MoS2,最后用制备电极用于电致产氢”的总体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缺陷工程实现富含丰富活性位点的二硫化钼的可控制造:基于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富含缺陷的二硫化钼,并通过扫描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缺陷结构的引入做出直接的证明。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研究其缺陷程度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2)通过界面工程实现核壳结构CuS@MoS2的可控制造:在上述的缺陷工程制备富含缺陷的MoS2的基础上,结合水热合成方法和牺牲模板法成功制备出了CuS@富含缺陷的MoS2核壳异质结构,并成功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证明。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实现MoS2在CuS上不同覆盖率的异质结构的制备,并通过电感耦合测量证实了我们的可控制造。(3)CuS@富含缺陷的MoS2核壳结构材料电致产氢性能的评估及优化: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我们对通过缺陷工程制备的MoS2进行了性能评估,发现其在反应前驱体摩尔比(Na2Mo O4∶CH4N2S)等于1∶4时显示出最佳的产氢性能;然后我们通过调节CuS与MoS2的配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覆盖率的核壳材料CuS@富含缺陷的MoS2,并进行相应的产氢性能评估,发现在富含缺陷的MoS2在CuS上的覆盖程度达到40%时(记作CuS@MoS2-DR-0.4)拥有最佳的产氢性能,此外该条件下的电极还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稳定性和p H环境通用性;最后,针对这种电极材料我们展开了潜在机理探讨,归结其产氢性能的增强的主要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核壳结构协同了缺陷工程所带来的丰富的活性边缘位点和界面工程所提供的快速离子传输通道的优势,因此实现了高效产氢。总之,我们协同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所构筑的CuS@富含缺陷的MoS2核壳异质结构材料能够有效的解决MoS2用于电致产氢过程中的两大难点从而实现高效产氢。

熊胜锋[7](2020)在《表面改性纳米添加剂的润滑脂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润滑脂添加剂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寻找一种高性能的润滑脂添加剂来提高润滑脂的抗压、抗磨等性能是目前研究的当务之急。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近年来成为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能适用于条件苛刻的润滑环境,通过降低磨损,提高润滑性能,从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纳米材料由于尺寸小和表面能大等特点,作为润滑脂添加剂时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易剪切的薄膜,降低摩擦系数,并且纳米材料环保无公害,因此研究性能较好的纳米材料添加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纳米二硫化钼(MoS2)是典型的层状二维材料,具有类石墨烯的结构特征,层与层直接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连接,很容易滑移。正是这种独特的结构,MoS2被广泛用于润滑脂添加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纳米MoS2作为润滑脂的添加剂时可以表现出较好的摩擦学性能,因此,开发性能较好的MoS2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本文我们以MoS2作为润滑脂的添加剂,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我们研究了不同粒径以及不同含量的MoS2对润滑脂的锥入度、滴点、钢网分油、PB、PD理化指标的影响。我们发现纳米尺寸较小的添加剂更能增强润滑脂的性能指标。其次,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水热合成了改性后的MoS2,并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当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时,我们发现经过改性后的MoS2添加剂具有更加优异的PB和PD值,更小的钢网分油值。由于纳米添加剂表面带有孤电子,会影响润滑脂的性能指标和结构稳定性,经过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添加剂能够更加稳定均匀的分散在润滑脂中,从而使润滑脂拥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指标。

沈沉[8](2020)在《二硫化钼—茂类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如:Mo S2)由于其独特的类石墨烯结构以及在光电磁领域的优异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过渡金属络合物因具有奇特的光电磁性能也被研究者广泛关注,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配体为茂基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它们不但拥有诱人的拓扑结构,还兼具配体和过渡金属的双重性质,是目前研究聚焦并且也是最为重要的光电磁纳米材料之一。本文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实验研究,制备二硫化钼-茂类复合功能材料,并对其进行导电性能研究。本文制备小分子二茂铁基衍生物、聚二茂铁基衍生物、二茂铁基金属络合盐共10种,并分析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通过相应的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表征、能谱表征、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合成物质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确定茂类化合物制备成功。本文采用物理共混法(机械法、溶液法)与剥层重堆法多种复合方式制备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通过相应的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表征、能谱表征、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证明成功制得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较材料本身有明显提高,分别从取代基团、复合方式、复合比例、茂环中过渡金属种类等几个方面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尹沙沙[9](2019)在《冻干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所需润滑油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摩擦性能,需要对润滑油进行改良,在液体润滑剂中加入纳米颗粒添加剂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二硫化钼是一种天然的润滑剂,广泛用作固体润滑剂和润滑油添加剂。与普通二硫化钼相比,纳米二硫化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更加优异的润滑性能。本文采用钼酸钠和硫脲合成了二硫化钼前驱体溶液,并对前驱体溶液的共晶点进行了测量,然后通过冻干法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溶液PH、反应温度、添加剂种类、冻结方式进行正交实验制备纳米二硫化钼。通过电镜检测样品的形貌、粒径,讨论了二硫化钼粉末的品质。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冻干法制得纳米级二硫化钼颗粒形状为类球形且分布均匀,粒径在100nm左右。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冻干二硫化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溶液PH值为2、添加剂为CTAB、反应温度为160℃、冻结方式为抽真空冻结。进一步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粒径最小的样品,AFM三维形貌图显示样品存在少量团聚,团聚处最大高度不超过100nm,没团聚的最小粒径在25~32nm之间。针对抽真空冻结过程难调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溶液抽真空冻结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建立了抽真空冻结过程溶液温度与压力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及抽真空冻结过程溶液温度与质量变化的热力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出质量、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压力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实际实验曲线趋势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抽真空冻结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和润滑油抗磨试验机研究了冻干纳米二硫化钼对基础油摩擦性能的影响。使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添加了冻干纳米二硫化钼的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和减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础油添加纳米二硫化钼后,四球摩擦试验机测得磨斑尺寸减小12%,摩擦系数降低了 6.5%,说明纳米二硫化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负荷条件下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好的减磨效果。使用润滑油抗磨试验机研究纳米二硫化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极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二硫化钼的添加量为0.006%时,润滑油抗磨试验机的PB值达到最大为700kg,比基础油样提高了 72%。当纳米二硫化钼的添加量为0.004%时,抗磨机钢珠磨斑面积最小,比未添加纳米二硫化钼减少了 87%,对比基础油,添加了纳米二硫化钼基础油的摩擦性能总体上得到了改善。

崔炎龙[10](2019)在《不同形貌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典型的过渡型金属硫化物,其晶体结构为六方层状结构,层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层内由共价键结合,层表面存在大量的悬空键。这种特殊的类石墨烯似的层状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特殊的无机功能材料,材料的性能与它的尺寸、形貌、结构等密切相关。因此,实现制备与调控二硫化钼的形态和结构,并探讨它们与性能的关系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oS2,利用SEM等微区分析技术系统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产物MoS2形貌与结构的影响。实现了不同形貌MoS2的微结构调控,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对象,分别考察了它们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及电催化降解性能,从而为纳米二硫化钼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本章在介绍二硫化钼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二硫化钼制备方法、应用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不同形貌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在水热体系中分别制备了球花状、环状、花簇状结构二硫化钼。系统考察了钼硫比、pH值、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其微结构的影响。获得了合成不同形貌二硫化钼最佳条件和微结构调控方法。第三章:不同形貌二硫化钼的吸附性能研究。以亚甲基蓝染料模拟废水为吸附对象,对比研究了球花状、环状、花簇状二硫化钼的吸附性能,并利用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对二硫化钼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探讨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第四章:负载型纳米MoS2复合电极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研究。以泡沫镍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S2负载型复合电极,分别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和电催化降解性能,并且对电催化机理和电催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二、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调控制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调控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硫化钼/环氧树脂界面调控对胶粘剂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有机物改性环氧树脂
    1.3 无机填料改性环氧树脂
        1.3.1 硫酸钙晶须改性环氧树脂
        1.3.2 二氧化硅改性环氧树脂
        1.3.3 层状硅酸盐粘土改性环氧树脂
        1.3.4 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
        1.3.5 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
    1.4 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
        1.4.1 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
        1.4.2 二硫化钼/聚合物复合材料
    1.5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2.3.4 拉曼光谱(Raman)测试
        2.3.5 X射线衍射光谱(XRD)测试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2.3.7 动态力学热分析(DMA)测试
        2.3.8 热重(TGA)测试
        2.3.9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试
        2.3.10 介电性能测试
        2.3.11 拉伸性能测试
        2.3.12 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2.3.13 冲击强度测试
        2.3.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插层法制备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及其环氧树脂胶粘剂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离子插层法制备有机硅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
        3.2.2 有机硅功能化二硫化钼/环氧树脂复合胶粘剂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硅表面功能化二硫化钼的表征
        3.3.2 拉曼光谱表征结果
        3.3.3 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结果
        3.3.4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
        3.3.5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
        3.3.6 胶粘剂拉伸性能分析
        3.3.7 胶粘剂冲击性能分析
        3.3.8 胶粘剂粘接性能分析
        3.3.9 胶粘剂动态力学热性能分析
        3.3.10 胶粘剂的介电性能分析
        3.3.11 胶粘剂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3.3.12 增强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相剥离法制备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及其环氧树脂胶粘剂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液相剥离法制备氨基有机物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
        4.2.2 液相剥离法制备聚硫醇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
        4.2.3 氨基有机物功能化二硫化钼/环氧树脂复合胶粘剂的制备
        4.2.4 聚硫醇功能化二硫化钼/环氧树脂复合胶粘剂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氨基有机物表面功能化二硫化钼的表征
        4.3.2 聚硫醇表面功能化二硫化钼的表征
        4.3.3 拉曼光谱表征结果
        4.3.4 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结果
        4.3.5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
        4.3.6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
        4.3.7 胶粘剂拉伸性能分析
        4.3.8 胶粘剂冲击性能分析
        4.3.9 胶粘剂粘接性能分析
        4.3.10 胶粘剂动态力学热性能分析
        4.3.11 胶粘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4.3.12 胶粘剂的介电性能分析
        4.3.13 胶粘剂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4.3.14 增强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树脂本体中剥离法制备聚砜树脂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及其环氧胶粘剂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聚砜树脂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
        5.2.2 PSF-MoS_2/CE/EP胶粘剂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聚砜树脂表面功能化二硫化钼的表征
        5.3.2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
        5.3.3 拉曼光谱表征结果
        5.3.4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
        5.3.5 功能化二硫化钼相容性考察
        5.3.6 胶粘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5.3.7 胶粘剂体系的粘温特性分析
        5.3.8 胶粘剂拉伸性能分析
        5.3.9 胶粘剂冲击性能分析
        5.3.10 胶粘剂粘接性能分析
        5.3.11 胶粘剂动态力学热性能分析
        5.3.12 胶粘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5.3.13 胶粘剂的介电性能分析
        5.3.14 胶粘剂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5.3.15 增强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四种功能化二硫化钼/环氧树脂复合胶粘剂的粘接性能比较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不同材料粘接试片的制备
        6.2.2 厚胶层粘接试片的制备
        6.2.3 复合胶粘剂耐液体试验
        6.2.4 复合胶粘剂耐盐雾试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复合胶粘剂对不同材料的粘接性能分析
        6.3.2 复合胶粘剂在厚胶层形式下的粘接性能分析
        6.3.3 复合胶粘剂耐液体性能分析
        6.3.4 复合胶粘剂耐盐雾性能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MoS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处理方法
        1.2.1 抗生素污染现状
        1.2.2 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方法
    1.3 光催化技术简介
        1.3.1 光催化反应机理
        1.3.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1.4 纳米二硫化钼材料概述
        1.4.1 二硫化钼的结构
        1.4.2 二硫化钼的性质
        1.4.3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
        1.4.4 纳米二硫化钼光催化剂的改性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吸附实验
        2.2.5 光降解实验
        2.2.6 活性物种捕获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oS_2光催化剂的形貌及结构分析
        2.3.2 MoS_2可见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
        2.3.3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2.3.4 MoS_2对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降解效率对比
        2.3.5 光催化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dSe QDs@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头孢曲松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CdSe QDs@MoS_2的制备
        3.2.3 CdSe QDs@MoS_2光催化实验
        3.2.4 活性物种捕获实验
        3.2.5 光电性能表征
        3.2.6 循环稳定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形态和微观结构表征
        3.3.2 BET比表面积分析
        3.3.3 Zeta电位的测量
        3.3.4 红外光谱
        3.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3.3.6 光催化活性评价
        3.3.7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3.3.8 光催化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g_3PO_4@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头孢噻呋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Ag_3PO_4@MoS_2的制备
        4.2.3 Ag_3PO_4@MoS_2光催化活性评价
        4.2.4 光催化反应机理
        4.2.5 光电性能表征
        4.2.6 循环稳定性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形态和微观结构表征
        4.3.2 Zeta电位的测量
        4.3.3 红外光谱
        4.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4.3.5 光催化活性评价
        4.3.6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4.3.7 光催化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3)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种二维结构二硫化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MoS_2的基本性质
    1.2 MoS_2的形貌结构
    1.3 MoS_2的制备方法
        1.3.1 机械剥离法
        1.3.2 液相超声剥离法
        1.3.3 锂离子插层法
        1.3.4 化学气相沉积法
    1.4 二硫化钼的表征
        1.4.1 XRD表征
        1.4.2 拉曼光谱表征
        1.4.3 SEM表征
    1.5 二硫化钼的应用
        1.5.1 电催化
        1.5.2 润滑剂
        1.5.3 锂离子电池
        1.5.4 传感器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CVD法制备三角形、六边形少层二维MoS_2结构
    2.1 CVD法制备三角形少层MoS_2薄膜
        2.1.1 实验的工艺参量
        2.1.2 产品表征
        2.1.3 三角形片状MoS_2生长机理分析
    2.2 CVD法制备六边形层状MoS_2薄膜
        2.2.1 实验的工艺参量
        2.2.2 产品表征
        2.2.3 六边形层状MoS_2生长机理分析
    2.3 CVD法制备菱形及其它形状MoS_2
        2.3.1 实验的工艺参量
        2.3.2 产品表征
        2.3.3 菱形层状、飞镖状MoS_2生长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VD法制备非平面的MoS_2结构
    3.1 CVD法制备新型纳米管状、纳米花状MoS_2
        3.1.1 实验工艺参量
        3.1.2 产品表征
        3.1.3 新型纳米管状、纳米花状MoS_2生长机理分析
    3.2 CVD法制备多层三角形MoS_2纳米片
        3.2.1 实验工艺参量
        3.2.2 产品表征
        3.2.3 多层三角形MoS_2生长机理分析
    3.3 CVD法制备多层六边形MoS_2纳米片
        3.3.1 实验工艺参量
        3.3.2 产品表征
        3.3.3 多层六边形MoS_2生长机理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不同实验参数对CVD法制备的MoS_2生成形貌的影响分析
    4.1 管式炉温度与MoS_2形貌的关系
    4.2 不同的源条件对MoS_2形貌的影响
    4.3 保温时间与MoS_2薄膜形貌的关系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4)石墨烯、纳米石墨片与纳米二硫化钼二维纳米添加剂对锂基以及聚脲润滑脂润滑性能增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润滑脂简介
    1.2 润滑脂的成脂理论
    1.3 润滑脂的发展状况分析
        1.3.1 润滑脂工业简介
        1.3.2 国内润滑脂市场分析
    1.4 润滑脂的指标及其意义
        1.4.1 滴点(Dropping point)
        1.4.2 锥入度(Penetration)
        1.4.3 蒸发损失(Evaporation loss)
        1.4.4 钢网分油量(Oil separation)
        1.4.5 铜片腐蚀(Copper corrosion)
        1.4.6 抗磨损试验(FBWT)
        1.4.7 极压性能试验(FBEPT)
    1.5 锂基润滑脂和聚脲润滑脂简介
        1.5.1 锂基润滑脂的简介
        1.5.2 聚脲润滑脂的简介
    1.6 纳米材料在润滑脂中的应用
        1.6.1 纳米材料在润滑领域的研究
        1.6.2 纳米非金属润滑脂添加剂
        1.6.3 纳米金属润滑脂添加剂
        1.6.4 纳米材料基润滑脂
    1.7 石墨烯材料简介
        1.7.1 石墨烯的特性
        1.7.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7.3 石墨烯的润滑性能
    1.8 纳米二硫化钼简介
        1.8.1 纳米二硫化钼的特性
        1.8.2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1.9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石墨烯增强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研究
    2.1 本章实验主要原料与仪器
    2.2 锂基润滑脂制备
    2.3 含石墨烯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石墨烯的表征
        2.4.2 含石墨烯的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石墨片制备及其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增强作用研究
    3.1 本章实验主要原料与仪器
    3.2 锂基润滑脂制备
    3.3 纳米石墨片的制备
    3.4 含纳米石墨片锂基润滑脂的制备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纳米石墨片的XRD、FTIR和 Raman分析
        3.5.2 纳米石墨片的形貌和尺寸
        3.5.3 添加纳米石墨片的锂基润滑脂的常规润滑脂性能
        3.5.4 含纳米石墨片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维纳米二硫化钼的合成及其对聚脲润滑脂摩擦性能增强研究
    4.1 本章实验主要原料与仪器
    4.2 聚脲润滑脂制备
    4.3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
    4.4 含纳米二硫化钼的聚脲润滑脂的制备
    4.5 结果与讨论
        4.5.1 MoS_2 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
        4.5.2 含MoS_2纳米片的聚脲润滑脂的一般性能
        4.5.3 含MoS_2纳米片聚脲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实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申请专利
    科研项目

(5)N掺杂碳膜负载MoS2的自支撑电化学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氢能概述
        1.2.1 氢能的优点
        1.2.2 氢能的制备方法
    1.3 电解水析氢反应研究
        1.3.1 电解水析氢反应的催化机理
        1.3.2 电解水析氢反应的研究方法
    1.4 二硫化钼概述
        1.4.1 二硫化钼的结构
        1.4.2 二硫化钼的制备
        1.4.3 二硫化钼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1.5 碳基材料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
        1.5.1 碳材料作为HER催化剂的活性相
        1.5.2 碳基材料作为HER催化剂的复合相
        1.5.3 N杂化碳材料的优点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 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2.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2.4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2.2.5 电化学析氢性能测试
第三章 纳米片状MoS_2在N掺杂碳膜的负载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纳米片状二硫化钼样品的制备
        3.2.1 仿生法制备N掺杂的纳米碳膜
        3.2.2 水热法制备纳米片状二硫化钼
        3.2.3 研究影响二硫化钼催化活性的因素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掺杂的纳米碳膜的成分、形貌分析
        3.3.2 N掺杂的纳米碳膜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3.3 纳米片状二硫化钼的结构、形貌分析
        3.3.4 纳米片状二硫化钼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状MoS_2/C-N/Ni_xS_y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针状MoS_2/C-N/Ni_xS_y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材料成分、结构及形貌表征
        4.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4.4 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4.4.1 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
        4.4.2 塔菲尔极化曲线研究
        4.4.3 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4.4.4 循环伏安曲线研究
        4.4.5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纳米二硫化钼可控制造的电致产氢器件设计与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纳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米技术研究现状
        1.2.2 纳米材料的独特催化特性
    1.3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性质
        1.3.1 二硫化钼的晶体结构和理化性质
        1.3.2 二硫化钼的多种制备方式及优劣势
        1.3.3 二硫化钼在催化产氢方向的研究进展
    1.4 提高二硫化钼产氢性能的策略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产氢器件电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
        2.2.4 样品的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富含缺陷的MoS_2的表征分析
        2.3.2 CuS及CuS@SiO_2的表征分析
        2.3.3 CuS@富含缺陷的MoS_2的表征分析
    2.4 失败案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致产氢原理研究与实验方案设计
    3.1 引言
    3.2 电致产氢原理研究与器件构筑
        3.2.1 水电解过程
        3.2.2 电致产氢器件内电路分析
        3.2.3 电致产氢的电极动力学
        3.2.4 电致产氢器件电极的制备方法
        3.2.5 电致产氢器件的设计
    3.3 实验方案与测试方法
        3.3.1 实验设备与测量仪器
        3.3.2 电致产氢性能测试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致产氢器件的性能测试及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缺陷工程MoS_2的调控制备及性能测试
        4.2.1 缺陷工程MoS_2的调控制备原理
        4.2.2 MoS_2的缺陷结构表征
        4.2.3 缺陷工程MoS_2的性能表征及优化
    4.3 CuS@富含缺陷的MoS_2产氢性能测试及优化
        4.3.1 CuS@富含缺陷的MoS_2的调控制备
        4.3.2 性能极化曲线
        4.3.3 塔菲尔斜率
        4.3.4 电化学阻抗谱
        4.3.5 电化学表面积
        4.3.6 稳定性评估
        4.3.7 碱性条件通用性评估
    4.4 潜在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7)表面改性纳米添加剂的润滑脂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3 润滑脂简介
        1.3.1 润滑脂的定义
        1.3.2 润滑脂的成脂理论:
        1.3.3 润滑脂的润滑机理:
        1.3.4 润滑脂的类型:
        1.3.5 润滑脂的性质
        1.3.6 润滑脂性能评价
        1.3.7 润滑脂的生产工艺研究
    1.4 二维(2D)纳米材料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应用研究
    1.5 MoS_2纳米材料简介
        1.5.1 MoS_2结构
        1.5.2 制备方法
        1.5.3 应用
2 MoS_2在摩擦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MoS_2润滑理论
    2.3 MoS_2表面改性
    2.4 MoS_2纳米材料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2.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3 不同粒径、含量和表面改性的MoS_2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原料
        3.2.3 制备方法
    3.3 润滑脂和改性二硫化钼的表征
        3.3.1 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
        3.3.2 样品的扫描电镜(SEM)表征
        3.3.3 润滑脂和CTAB-MoS_2的SEM结构特征
    3.4 实验性能测试
        3.4.1 锥入度的检测
        3.4.2 润滑脂的滴点检测
        3.4.3 钢网分油的检测
        3.4.4 四球试验法
        3.4.5 最大无卡咬负荷(PB)的检测
        3.4.6 样品的烧结负荷(PD)测定:
        3.4.7 改性纳米二硫化钼锂基脂的指标:
    3.5 本章总结
    3.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8)二硫化钼—茂类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课背景
    1.2 二硫化钼简介
        1.2.1 二硫化钼的结构
        1.2.2 二硫化钼的性质
        1.2.3 二硫化钼的应用
    1.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简介
        1.3.1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1.3.2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1.3.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二硫化钼的研究现状
        1.4.2 过渡金属配合物功能化修饰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与本文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所用试剂
    2.2 实验所用仪器
    2.3 剥层二硫化钼的制备
        2.3.1 剥层二硫化钼的常用制备方法
        2.3.2 剥层二硫化钼的制备实验
    2.4 二硫化钼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
        2.4.1 二硫化钼夹层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2.4.2 二硫化钼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实验
    2.5 合成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2 X-射线衍射分析
        2.5.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5.5 能谱分析
        2.5.6 电导率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茂铁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
    3.1 二茂铁席夫碱的制备
        3.1.1 甲酰基二茂铁席夫碱的制备
        3.1.2 乙酰基二茂铁席夫碱的制备
        3.1.3 实验注意事项
    3.2 酰基二茂铁席夫碱金属盐的制备
        3.2.1 乙酰基二茂铁席夫碱金属盐的制备
        3.2.2 1,1’-二乙酰基二茂铁席夫碱金属盐的制备
    3.3 聚二茂铁席夫碱的制备
        3.3.1 聚甲酰基二茂铁席夫碱的制备
        3.3.2 聚乙酰基二茂铁席夫碱的制备
        3.3.3 实验注意事项
    3.4 二茂铁衍生物的表征分析
        3.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4.3 能谱分析
        3.4.4 席夫碱产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导电性能研究
    4.1 共混法制备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
        4.1.1 机械共混法制备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
        4.1.2 溶液共混法制备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
    4.2 夹层法制备二硫化钼-茂类复合材料
    4.3 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3.2 X-射线衍射分析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3.4 能谱分析
        4.3.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4.4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
        4.4.1 物质结构对电导率影响
        4.4.2 复合比例对电导率影响
        4.4.3 复合方式对电导率影响
        4.4.4 茂环中金属原子种类对电导率影响
        4.4.5 取代基团对电导率影响
        4.4.6 金属络合盐对电导率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冻干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二硫化钼的研究概况
        1.2.1 二硫化钼的性能
        1.2.2 二硫化钼的应用
        1.2.3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冻干法制备纳米粉的特点
        1.3.2 冻干法制备纳米粉的现状
        1.3.3 纳米二硫化钼润滑油添加剂的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冻干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实验研究
    2.1 实验设备及试剂
        2.1.1 实验设备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冻干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过程
        2.2.1 前驱体溶液的配置
        2.2.2 前驱体溶液共晶点的测量
        2.2.3 前驱体溶液冻结
        2.2.4 冻结物干燥
        2.2.5 后处理
    2.3 冻干纳米二硫化钼正交试验
        2.3.1 正交实验设计
        2.3.2 正交实验
    2.4 小结
3 冻干纳米二硫化钼的微观表征及结果分析
    3.1 纳米二硫化钼的表征技术
        3.1.1 透射电子显徽镜
        3.1.2 原子力显微镜
    3.2 正交试验制备的二硫化钼微观表征结果分析
        3.2.1 极差分析结果
        3.2.2 方差分析结果
        3.2.3 实验结果分析
        3.2.4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分析
    3.3 小结
4 冻干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抽真空冻结过程的理论研究
    4.1 抽真空冻结原理
    4.2 抽真空冻结过程的理论模型
        4.2.1 物理模型
        4.2.2 抽真空冻结过程中气体流动状态
        4.2.3 抽真空冻结过程中流导
        4.2.4 抽真空冻结过程的气源
        4.2.5 抽真空冻结过程溶液温度与压力变化关系的动力学模型
        4.2.6 抽真空冻结过程溶液温度与质量变化关系的热力学模型
    4.3 抽真空冻结过程理论模型求解
    4.4 抽真空冻结实验
    4.5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4.6 小结
5 冻干纳米二硫化钼摩擦学性能研究
    5.1 纳米二硫化钼润滑油抗磨试验
        5.1.1 实验设备
        5.1.2 纳米二硫化钼抗磨性测定
        5.1.3 实验结果分析
    5.2 纳米二硫化钼润滑油极压试验
        5.2.1 润滑油抗磨试验机
        5.2.2 纳米二硫化钼极压性测定
        5.2.3 实验结果分析
    5.3 纳米二硫化钼摩擦学机理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不同形貌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硫化钼的结构及性质
    1.3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1.3.1 高温硫化法
        1.3.2 模板促助法
        1.3.3 前驱体分解法
        1.3.4 化学气相沉积法
        1.3.5 水热法
        1.3.6 其他制备方法
    1.4 二硫化钼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4.1 二硫化钼的研究现状
        1.4.2 二硫化钼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不同形貌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2.1 引言
    2.2 球花状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2.2.1 球花状二硫化钼的制备
        2.2.2 球花状二硫化钼的表征
        2.2.3 机理讨论
    2.3 环状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2.3.1 环状二硫化钼的制备
        2.3.2 环状二硫化钼的表征
        2.3.3 机理讨论
    2.4 花簇状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2.4.1 花簇状二硫化钼的制备
        2.4.2 花簇状二硫化钼的表征
        2.4.3 机理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形貌二硫化钼的吸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二硫化钼吸附亚甲基蓝溶液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3.2 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3.3.4 吸附等温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负载型纳米MoS_2 复合电极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复合电极的制备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4.2.4 电催化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极SEM分析
        4.3.2 XRD图谱分析
        4.3.3 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4.3.4 电极电催化性能分析
        4.3.5 电催化动力学分析
        4.3.6 电催化机理讨论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调控制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硫化钼/环氧树脂界面调控对胶粘剂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赵明.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1)
  • [2]MoS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D]. 程莉.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种二维结构二硫化钼的研究[D]. 段司航.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4]石墨烯、纳米石墨片与纳米二硫化钼二维纳米添加剂对锂基以及聚脲润滑脂润滑性能增强研究[D]. 张金. 江苏大学, 2020(02)
  • [5]N掺杂碳膜负载MoS2的自支撑电化学制氢催化剂的研究[D]. 赵恒.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基于纳米二硫化钼可控制造的电致产氢器件设计与原理研究[D]. 刘晓林. 东南大学, 2020(01)
  • [7]表面改性纳米添加剂的润滑脂特性研究[D]. 熊胜锋.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8]二硫化钼—茂类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D]. 沈沉.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9]冻干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 尹沙沙.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7)
  • [10]不同形貌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 崔炎龙. 河北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形控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