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马西尼治疗地西泮中毒的临床观察

氟马西尼治疗地西泮中毒的临床观察

一、氟马西尼治疗安定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蔡亚伟[1](2020)在《基于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研究PMDD肝气逆证发病及丹皮酚干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1.分别以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建立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价和检测血清孕酮、四氢孕酮等雌孕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明确PMDD大鼠模型制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建立完善符合PMDD肝气逆证病证结合大鼠标准化模型,为中医特色的动物模型研究和PMDD发病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载体。2.以激素诱导法+居住入侵法建立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丹皮酚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孕酮、四氢孕酮等雌孕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含量水平,分析海马等脑区中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关键因子蛋白表达及分布,明确该途径在PMDD肝气逆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丹皮酚的干预机制,从而部分揭示肝疏泄太过微观作用机制,为丰富和创新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认识,丰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内涵。3.用氟马西尼处理建立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以丹皮酚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神经类固醇和神经递质等含量水平,初步探索丹皮酚是否通过调节GABAA受体(苯二氮卓受体位点)发挥治疗PMDD肝气逆证作用,阐释丹皮酚药物干预机制,为PMDD肝气逆证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两种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造模和评价:以阴道电阻法自然筛选动情周期规律大鼠,筛选周期为三个动情周期,约12天。根据大鼠非接受期攻击打斗得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CMC-Na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丹皮酚组、丹皮酚+氟马西尼组、氟马西尼组。2.以激素诱导法诱导大鼠产生动情规律周期,结合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根据大鼠非接受期攻击打斗得分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丹皮酚组。3.行为学评价及药物干预:采用边造模边灌胃给药方式,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鼠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攻击行为等行为学评价,在用药两个完整周期(8天)后的非接受期取材,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断头分离大鼠海马脑区,存储于-80℃冰箱备检。4.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中激素(孕酮、四氢孕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含量水平。5.UHPLC-MS/MS法检测血清中神经递质(谷氨酸、γ-氨基丁酸、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含量。6.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区GABAARα4、β2、δ亚基,BDNF、CYP11A1(P450 酶)、5α还原酶(SRD5A2)、TSPO(PBR)蛋白表达水平。7.免疫双荧光定位法检测:GABAARα4、δ亚基,TSPO、CYP11A1(P450酶)蛋白在海马DG区的定位表达情况。结果:1.分别以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并在大鼠非接受期,进行旷场(OFT)、高架十字迷宫(EPM)、明暗箱(LDB)和攻击行为评价(RIT),研究结果发现:(1)自然筛选-居住入侵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评价: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在OFT中央区停留时间显着降低(P<0.05),进入EPM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OE%)和时间百分比(OT%)显着降低(P<0.05),在LDB明区停留的时间和运动路程显着减少(P<0.05),攻击行为得分明显升高(P<0.0001)。(2)在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OFT中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运动路程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着降低(P<0.05),EPM测试中OE%和OT%显着降低(P<0.01),在LDB的运动总路程显着降低(P<0.05),明区运动路程和停留时间显着降低(P<0.01),攻击行为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01)。2.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LDB中的运动总路程、明区的运动路程显着降低(P<0.001),进入明区的次数极显着降低(P<0.0001),攻击得分显着升高(P<0.05),氟西汀组和丹皮酚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在OFT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的运动路程显着增加(P<0.001,P<0.05),EPM测试中 OE%和 OT%显着增加(P<0.05,P<0.001),在LDB中的运动总路程和在明区的停留时间显着升高(P<0.05),攻击得分显着降低(P<0.01)。氟西汀组在OFT和LDB的运动总路程显着增加(P<0.01),EPM测试中OT%显着增加(P<0.05),在LDB明区的运动路程和停留时间显着升高(P<0.05),攻击行为得分显着降低(P<0.0001)。3.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和神经类固醇指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lu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NE和DHEA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血清中Glu含量显着升高(P<0.05),5-HT、NE含量显着降低(P<0.05),ALLO 和 AP 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P<0.0001),DHEA 的含量显着下降(P<0.0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Glu、ALLO含量显着升高(P<0.05),5-HT、NE、DHEA 含量显着降低(P<0.05,P<0.001,P<0.0001)。4.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4、GABAAR-β2、GABAAR-δ、CYP11A1、BDNF、SRD5A2、TSPO(PB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BDNF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各组大鼠海马脑区中GABAAR-α4、GABAAR-β2、GABAAR-δ、CYP11A1、SRD5A2 蛋白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免疫双荧光法检测GABAAR-α4/GABAAR-δ和PBR/CYP11A1蛋白在各组大鼠海马DG区定位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中GABAAR-α4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着性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4蛋白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着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着性增高(P<0.01),GABAAR-δ、CYP11A1在各组大鼠海马DG区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荧光标记结果显示,GABAAR-α4/GABAAR-δ和TSPO/CYP11A1蛋白在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中不存在共表达增强或减弱情况;6.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旷场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中央区运动路程和中央区的停留时间显着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显着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显着减少(P<0.01)。与氟马西尼组相比,丹皮酚组对氟马西尼组处理的模型大鼠旷场行为无显着性影响(P>0.05)攻击行为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攻击行为得分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攻击得分显着降低(P<0.05);与氟马西尼组相比,丹皮酚+氟马西尼组大鼠的攻击得分显着性降低(P<0.05)。7.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神经类固醇等指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着降低(P<0.0001),DHEA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GABA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5-HT含量显着性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E含量呈增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的NE含量显着性降低(P<0.05)。结论:1.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均可成功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大鼠在旷场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央区次数,EPM中OE%和OT%,在LDB明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及攻击行为得分等行为学指标均具有明显月经周期依赖性。其中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的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其造模方法稳定可靠、成功率高,具备较好的可信度和实用性,较好模拟PMDD肝气逆证病证临床特征,可作为研究PMDD发病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良好载体。2.旷场测试中的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央区次数,EPM测试中OE%和OT%,LDB测试中明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及攻击行为测试中攻击行为得分是评价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关键行为学指标。PMDD肝气逆证发生可能与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着降低,DHEA和NE含量升高有关,丹皮酚干预可显着降低NE、DHEA含量,提高Glu、ALLO和AP的含量,进而改善模型大鼠的躯体和活动能力,缓解大鼠焦虑及攻击性行为。3.通过检测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GABAAR-α4、β 2、δ、CYP11A1、BDNF等关键分子在PMDD肝气逆证大鼠海马脑区蛋白表达和定位分布情况发现,该途径中关键蛋白TSPO、BDNF、GABAAR-α 4在PMDD肝气逆证大鼠海马脑区中的蛋白表达和分布发生异常变化,丹皮酚干预通过降低大鼠海马脑区TSPO、GABAAR-α 4等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治疗PMDD肝气逆证作用;并且氟马西尼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干预作用途径可能与GABAA受体的苯二氮卓位点无关。综上所述,由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介导的GABA能系统异常与PMDD肝气逆证发生密切相关,丹皮酚可通过调节该途径介导的GABA能系统发挥干预作用,以上研究可作为PMDD肝气逆证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杨朝斌,杜海科[2](2019)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氟马西尼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氟马西尼注射液0.5 mg,如果患者在1 min内没有清醒,则再次注射0.25 mg,重复观察直至患者清醒,总量控制低于2 mg,若停药后再次昏迷,则用输液泵0.1~0.4 mg/h维持。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次,1次/d。两组患者接受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收缩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清酒精浓度、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显着降低,HR、RR显着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收缩压、HR、RR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酒精浓度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酒精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肌力恢复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氟马西尼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酒精浓度,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梁舒镇,陈灵聪[3](2019)在《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确诊并治疗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氟马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平均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平均有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安全性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马莎莎,韩海霞,高天勤,刘莉[4](2019)在《口服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药物治疗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治疗效果的优劣。方法根据我院急诊科临床用药情况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9例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分为纳洛酮、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A组);醒脑静、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分析两种联合用药情况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结论醒脑静、氟马西尼联合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纳洛酮和氟马西尼。

王大建[5](2018)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纳洛酮与氟马西尼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并探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纳洛酮与氟马西尼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抢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60例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纳洛酮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氟马西尼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两组在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催醒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GCS评分均显着增高,而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催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患者急诊抢救治疗中,采用呼吸兴奋剂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的催醒效果优于纳洛酮+呼吸兴奋剂,可作为重度安眠药物中毒的首选治疗方案。

郑增权,牛晓琳[6](2017)在《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救治急性安定中毒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救治急性安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70例急性安定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9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应用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对照1组患者应用氟马西尼和纳洛酮联合治疗,对照2组患者应用氟马西尼和醒脑静联合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嗜睡时间、昏睡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的嗜睡时间、昏睡时间均短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和醒脑救治急性安定中毒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王映林,王卫清,熊斌[7](2017)在《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中毒之一,近年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越来越多,中毒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我科采用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留观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6例,女24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27.7±

郭霞[8](2015)在《氟马西尼与纳洛酮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氟马西尼与纳洛酮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维生素C解毒、洗胃、导泻,抗生素和速尿利尿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氟马西尼,对照组患者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后30 min和1,4,24 h,观察组患者的催醒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用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时,氟马西尼的催醒效果和催醒速度要优于纳洛酮,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孟祥海,孟淑英,张淑兰[9](2015)在《纳洛酮联合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我院自2012-10-2014-03收治的苯二氮卓药物中毒患者60例,依据患者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纳洛酮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平均清醒恢复时间和1h内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洛酮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纳洛酮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GCS均值为(13.4±2.1)优于纳洛酮治疗组的(9.8±2.4);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5.83±4.12)h,而纳洛酮治疗组为(12.13±6.05)h;联合治疗组患者1h内治愈率为83%,而纳洛酮治疗组仅为56%。结论:纳洛酮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能缩短患者清醒恢复时间,显着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白立华[10](2014)在《氟马西尼在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40例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分为氟马西尼组25例,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氟马西尼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5 min后,氟马西尼组患者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明显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对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有良好的促醒作用,对于无陪护而昏迷原因不明患者,也有助于尽快确定诊断。

二、氟马西尼治疗安定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马西尼治疗安定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研究PMDD肝气逆证发病及丹皮酚干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梳理
    1.1 “肝主疏泄”的理论溯源
    1.2 肝失疏泄与PMDD肝气逆证
    1.3 从肝论治PMDD肝气逆证得到众多医家认可
    1.4 调肝方药与PMDD肝气逆证
    1.5 PMDD肝气逆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1.6 PMDD肝气逆证发病机制概述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两种大鼠模型行为学指标比较
    3.2 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3.3 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模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和神经类固醇含量的影响
    3.4 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 4、BDNF、PBR等蛋白表达影响
    3.5 免疫荧光蛋白检测GABAAR-α 4/GABAAR -δ和PBR/CYP11A1蛋白在各组大鼠海马脑区定位表达情况
    3.6 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
    3.7 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模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和神经类固醇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两种造模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4.2 丹皮酚对PMDD肝气逆证干预机制探讨
    4.3 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与PMDD肝气逆证发病机制相关性探讨
5. 结语
6. 研究特色与不足
7.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附件
科研课题

(2)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和治疗方法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5]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指标
        1.4.2酒精浓度
        1.4.3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1.5 不良反应观察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3 两组血清酒精浓度比较
    2.4 两组恢复效果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评定标准[6]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2组药物平均有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3 讨论

(4)口服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药物治疗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苏醒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4 展望

(5)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纳洛酮与氟马西尼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催醒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6)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救治急性安定中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嗜睡及昏睡时间比较
    2.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7)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2-3]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见表1-表3)
4 讨论

(8)氟马西尼与纳洛酮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1方法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5 -6 ]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讨论

(9)纳洛酮联合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3.2 纳洛酮的药物作用机制及用药方式
    3.3 纳洛酮与氟马西尼联合治疗作用

四、氟马西尼治疗安定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研究PMDD肝气逆证发病及丹皮酚干预作用机制[D]. 蔡亚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J]. 杨朝斌,杜海科.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10)
  • [3]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研究[J]. 梁舒镇,陈灵聪. 现代医药卫生, 2019(06)
  • [4]口服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药物治疗性分析[J]. 马莎莎,韩海霞,高天勤,刘莉. 药学研究, 2019(02)
  • [5]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纳洛酮与氟马西尼在重度安眠药物中毒抢救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王大建. 医学信息, 2018(02)
  • [6]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救治急性安定中毒的临床观察[J]. 郑增权,牛晓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5)
  • [7]醒脑静联合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观察[J]. 王映林,王卫清,熊斌. 湖北中医杂志, 2017(04)
  • [8]氟马西尼与纳洛酮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比较[J]. 郭霞. 中国药业, 2015(20)
  • [9]纳洛酮联合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疗效观察[J]. 孟祥海,孟淑英,张淑兰. 临床急诊杂志, 2015(02)
  • [10]氟马西尼在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中的应用研究[J]. 白立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09)

标签:;  ;  ;  ;  ;  

氟马西尼治疗地西泮中毒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