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角度看素描教学

从发展的角度看素描教学

一、从发展中看素描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康蕾[1](2021)在《从规训、研习到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与“罗研班”油画教学与创作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以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以下简称“马训班”)与罗工柳油画研究班(以下简称“罗研班”)的教学与创作思想为研究中心。主要涉及建国初期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处境、“马训班”与“罗研班”教学理念与实践、“马训班”与“罗研班”教学成果、“马训班”与“罗研班”的价值与省思四个方面。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素材、记录性文字、学员作品,试图梳理“马训班”与“罗研班”的前因后果、教学思想、教学实践、教学成果等等。文章希望通过对比“马训班”与“罗研班”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果,重新建构对新中国初期油画教学和美术教育的认知。一方面,“马训班”与“罗研班”导师身份的差异,表明新中国美术教育开放学习和自我革新的特点;另一方面,两班学生的学术成果延续与发展其导师的教学理念。“马训班”与“罗研班”的教学实践,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油画教学与创作思想等方面具体体现为从“规训”、“研习”到“创新”之转变。

舒佩文[2](2020)在《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素描课堂教学设计 ——以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上,素描作为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平面设计专业其它软件技能课程的重要基石,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素描知识和表现手法描绘物体,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这些能力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绘画领域和专业设计领域,为了提高平面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探索如何有效提升中职素描课程学习效率成为了必经之路,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学校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自身学习目标设置过低、学习动机不足等因素使得学习效率不佳。本研究以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作为理论依据,立足于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素描课堂的教学实际,通过实地考察分析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当前素描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以三大面五大调知识点为例,创新性的设计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三大面五大调素描课堂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材、教案及课堂授课环节等体系化教学策略,并将教学策略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际教学验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在三大面五大调素描教学设计中,本研究将学生依据结构素描学习基础分为三组,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设计与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应的教学目标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中等动机水平区间,在教材的设计中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设计低、中、高难度课堂实训及课后作业,教材设计轻理论重岗位意识与操作技能熟练度,增加趣味性操作环节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在教案设计中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运用动机调节策略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授课环节运用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三大面五大调素描课堂教学设计资源展开教学,教学中观测学生学习动机变化,及时调节学生学习状态,使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教学目标难度三者处在平衡状态之中,最终使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素描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显着提升。

答光明[3](2020)在《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文中提出蔡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优秀代表之一,作为油画家,蔡亮创作了《延安火炬》、《我要当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作为美术教育家蔡亮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念影响了国内油画的发展,尤其是在革命历史画创作领域。作为新中国的美术工作者,蔡亮以及同时代艺术家共塑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美术视觉系统。在以事件所标记的历史时空来看,这一代画家经历过建国前的战火;接受了社会主义教育;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的“特殊时期”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作为文化的表征,这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作为“经典图像”的输出者,时代的政治文化塑造了这一代人集体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思想,同时,他们以其艺术图像又引导了时代的文化走向。对于蔡亮的个案研究,首先在于其自身不同于同时代画家的独特艺术价值的剥离以及艺术线索的梳理;其次,通过蔡亮的个案研究得以“照见”那个时代的画家群体,以作品的转向追溯社会的文化导向,进而投射出时代的美术史叙事,乃至历史叙事的逻辑,而将作品、作者、时代三者关联下的整体性分析是本文对于蔡亮以及其所处特定时空下的历史语境研究的初衷。本文的章节设置是基于研究对象具体历史时空下的三段划分:中央美术学院时期、陕西时期以及浙江美术学院时期,这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构将以艺术社会学“场域”存在铺垫之上的作品分析同时涉及这三个场景先后转换的逻辑连续。第一部分“中央美院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蔡亮自身艺术语言体系以及创作思想的脉络承袭,同时,对于建国初期中央美院的学术体系组成以及这种存在对于蔡亮自身的影响将作为观察对象所存在的“场”而展开;第二部分重点在于“陕西时期”蔡亮的个人化造型语言以及历史画创作的风格形成研究,这一部分将作为论文重点展开,涉及蔡亮代表作的深入分析。其次,对于陕西美协生态的构成研究作为蔡亮艺术语言及自身存在的具体历史情境,这种关联还涉及到蔡亮对于陕西美术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浙江美院时期”重点关注于蔡亮艺术转型的现实因素和时代背景,这其中同样存在着艺术体系的场景转换。这三个章节均以作品本身及变化为线索和切入点,同时关联各时期具体“艺术场”内力量构成与存在,这种平行结构基本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此外,对于蔡亮自身或者说蔡亮的艺术成就来说,美术史叙事对其某种程度上的“低估”或者蔡亮不同历史时期所处各自体系构建的现实遭遇同样将在蔡亮所处不同时期具体“场”的研究中加以解释。最后一章将以国家叙事的视角进一步阐释前文所涉及到的蔡亮作品及部分同时代艺术家创作中图像文本和艺术特征的观念存在,这一部分研究构筑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权力话语下的历史语境,并将个案的研究归置于一个大的“权力视角”以及“信仰空间”来观察,权力视角下的叙事逻辑以及具体的历史叙事逻辑将是蔡亮以及同时代艺术家所具备的时代特征的基本把握和事实存在,同时这也是以个案照见时代艺术家群体的具体反映。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指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王新宇[5](2020)在《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初西方教育对中国教育产生强烈冲击,这一时期大部分艺术家兼具美术教育家的身份,他们对中国画的改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影响了之后中国画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中,部分先辈的思想逐渐被遗忘,蒋兆和作为二十世纪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引西润中”的美术教育思想及基础造型体系的改革在五六十年代人物画教学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在之后的传承中被不断更新,以至于蒋兆和的思想和实践在很长时间内未受到重视,经过分析,其思想和实践在现当代许多高校中国画美术教育中仍具有生命力。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经历了奠基、探索和形成三个阶段。早期接受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并较早地发现自己的艺术天分;后来接受徐悲鸿西方思维、知识的灌输,明确了他在艺术上的道路,且由于当时画坛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形成了关于中国画改良的论争,这些对于蒋兆和艺术思想的萌芽时期都有方向性的指引。而后在时代变化的推动之下,艺术创作风格的不断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地点的美术教育经历等,逐渐形成了蒋兆和艺术与教学中“不摹古人、不学时尚、面向生活、融汇中西”的口号。蒋兆和的美术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创作,另一方面是教学改革。观其五十年代以前的绘画作品,基本上是以关怀人生、社会写照为主,这是他美术教学思想产生的前提。五十年代之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在他任教期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对水墨人物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蒋兆和在素描教学和基础造型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素描、白描、水墨人物写生三种课程相互关联的人物画写生教学模式。笔者在搜集关于蒋兆和教学改革和教学言论等文献资料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辩证否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引西润中:遵循不同民族表现规律”、“遵循中国画造型原则:骨法用笔与以形写神”的美术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指导蒋兆和基础造型体系成功改革的重要依据。蒋兆和的美术教育思想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所推行的人物画基础课程改革方案在中央美术学院以及部分高校得到充分的肯定,不仅如此,对人物画教学模式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艺术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后来几代的主流国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虽然由于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蒋兆和在人物绘画、艺术思想以及教学模式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整个二十世纪美术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及相关实践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其美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高牧星[6](2019)在《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文中认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时期,被动的对外开放也使得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重大转型。此段历史即可作为一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肇始与发展的窗口,亦可作为反观当代美术教育的明镜。中国的现代西画基础教学先借鉴日本、西方的教育模式体系,之后与中国传统画学融合,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发现”与创造为目的,在相互吸收与逐步改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风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学校西画基础教学中所包含的诸如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为研究内容,在文化大背景下分析中西方之差异,解析民国时期的教学采用何种中西融合的方法来处理此类差异。第一章溯本清源,简述西画教育形成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及民国时期西画教育的概况与分类;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具体就西画基础课程中的解剖与透视、明暗与色彩、写生与创作及艺术理论与修养等课程展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将代表性的中西融合教学典型案例具体内容及成果进行分析、梳理与横向比较,厘清技法与图像背后文化担当之精神,同时对如何培养艺术新人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讨论。第六章对民国时期基础教学的特色与缺憾进行总结,并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对现今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反思与帮助借鉴。研究力求立足原始文献,紧密结合实践学科特点,从文化背景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以教育学、美术史学、中西画学等理论与方法做支撑,多方位、多层次地探讨民国时期美术基础教学方法与实践,旨在以西画专业各类课程内容为主线,以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为典型案例,追溯其原因,阐述其内容与特色,分析其得失,思考其对当下及未来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启示,力求可引发更多对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如何良性发展的思考。

林锋[7](2017)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素描教学的历史境遇及应对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附中素描教学面临着除旧换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素描课程安排上需要有新的探索,以适应美院基础素描发展的新方向。本论文讨论的是美院附中素描教学发展方向如何与美院基础素描保持一致,如何开拓广美附中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艺术审美品味。

马慧[8](2016)在《素描教学中的直觉表达与方法探究》文中认为在如今艺术形态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认识到素描不仅是作为其他艺术创作的基础,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且能够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在素描教学中也将更多关注点放在如何能发掘人的潜质去创造出一个新的审美形态上。但是从如今大多艺术院校的素描教学方法来看,仍然还是沿用着略加改良过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使素描的表现风格被大大的弱化了,教师在教学引导和教学方法上也并未对素描表现形式的多种可能性进行详细阐述与启发。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都违背了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规律,导致学生在素描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总是用某种特定的“经验”同他们所看到的对象来进行匹配与表达,缺乏对对象的本质和精神的把握,养成了程式化、机械化的表现方式,不管今后在创作出什么样作品,都只是对客观对象的模仿与再现,阻碍了素描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发展。对素描教学中的直觉表达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直觉思维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法的探究。本论文力求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研法等方式,梳理国内外学院教育在不同阶段和文化背景下对素描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对比中西方学院素描教学的异同,例举主要艺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总结其成果与不足。认为作为教师应在尊重传统素描教学体系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在现代素描教学中必须要超越素描的固化概念,突破陈旧的公式化理论和僵化的课程设置,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努力开拓更多的表现领域,让学生摆脱传统素描观念和技术训练的束缚,意识到学习素描应该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再现。并提出自己在素描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尝试——直觉训练,为素描学习提供更多的表现方法,也为今后的素描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与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谢朝玲[9](2015)在《高校低年级加强素描形式语言教学的可行性》文中研究说明高等素描教育应以素描造型形式语言的探索为基点,展开对构图、材料、肌理、时空等形式语言的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形式语言表现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开启学生想象力,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过程,使学生获得感受和启发,实现思维创新和形式表达的有机结合,是新的环境下,高校低年级加强素描形式语言教学的必由之路。

次仁卓玛[10](2014)在《从发展中看素描和素描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描是刻画描写客观物象最基本的手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下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乃至绘画艺术专业中,素描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则对从发展中看素描和素描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二、从发展中看素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发展中看素描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从规训、研习到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与“罗研班”油画教学与创作思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引言
第一章 众力合一:建国初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处境
    第一节 培养与转型:建国初中央美术学院的师资组成
    第二节 引进来,历史的需要:马克西莫夫与“马训班”的产生
    第三节 学回来,历史的选择:罗工柳与“罗研班”的产生
第二章 从规训到研习:“马训班”与“罗研班”教学理念与实践
    第一节 系统化与正规化:“马训班”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第二节 正规化与民族化:“罗研班”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第三节 重视基础与鼓励创新:“马训班”与“罗研班”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异同
第三章 从研习到创新:“马训班”与“罗研班”教学成果
    第一节 选送报考与择优录取:“马训班”与“罗研班”的招生情况
    第二节 新中国的现实主义:“马训班”的学生及其作品研究
    第三节 油画探索的民族性:“罗研班”的学生及其作品研究
    第四节 油画本土化与民族化再创造:两班学生对教学理念的延续与演绎
第四章 价值与省思:“马训班”与“罗研班”的意义
    第一节 油画教学体系化与油画创作中国化:“马训班”与“罗研班”的价值与省思
    第二节 包容、独立与演进: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口述史的访谈与整理
附录二:靳尚谊先生访谈录
附录三 杜键先生访谈录
致谢

(2)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素描课堂教学设计 ——以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2.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概念
        2.1.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定义
        2.1.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特点
        2.1.3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功能
    2.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素描课程的联系
    2.3 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3章 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素描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3.1 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素描课堂的目标现状与内容及特点现状
        3.1.1 素描课堂的目标现状
        3.1.2 素描课堂的内容现状
        3.1.3 素描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3.1.4 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问题
    3.2 目前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素描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3.2.2 素描课堂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3.2.3 素描课堂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3 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解决素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素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4.1 素描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4.1.1 素描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整
        4.1.2 素描课堂教学对象分组
        4.1.3 素描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4.2 素描课堂教学大纲的调整与设计
        4.2.1 素描课堂教学大纲的内容
        4.2.2 素描课堂教学大纲的调整
        4.2.3 素描课堂教学大纲设计
        4.2.4 素描课堂教学大纲的编写
    4.3 素描课堂的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4.3.1 素描课堂教材的内容
        4.3.2 素描课堂教材的设计
        4.3.3 素描课堂教材的编写
    4.4 素描课堂教案的设计与编写
        4.4.1 素描课堂教案的设计
        4.4.2 素描课堂教案的编写
第5章 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素描课堂教学的设计
    5.1 素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
    5.2 素描课堂讲授环节的设计
    5.3 素描课堂课堂训练的设计
    5.4 素描课堂教学小结
    5.5 素描课后作业的设计
    5.6 素描课堂考核
第6章 课堂教学设计的验证
    6.1 素描课堂教学验证数据调研
        6.1.1 实验方案
        6.1.2 实验假设
        6.1.3 实验过程
    6.2 素描课堂教学验证数据统计分析
        6.2.1 传统班教学效果与实验班教学效果数据统计分析
        6.2.2 实验班与传统班学生学习动机强度结果对比分析
    6.3 素描课堂教学验证结论
    6.4 素描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素描教材设计
附录 Ⅱ 前测素描试卷
附录 Ⅲ 后测素描试卷

(3)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框架
        (一)、蔡亮造型语言研究
        (二)、创作理念分析
        (三)、历史语境的建构
        (四)、历史叙事的逻辑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图像学结合风格学分析
        (二)、文化社会学概念对于“场域”的构建
第一章 历史画的前言(1932-1949)
    第一节 “美育”的历史情境
    第二节 西画东渐
    第三节 抗战美术
    第四节 蔡亮绘画蒙学
第二章 学派与体系(1950-1955)
    第一节 学派与体系
    第二节 写实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向
    第三节 建国初期素描教学改革
    第四节 由《人民空军》看“艺术”与“技术”
    第五节 从“天才”谈起
第三章 自我的构建(1955-1981)
    第一节 “年连宣”的现实职能
    第二节 《延安火炬》及“变体”
    第三节 蔡亮素描
    第四节 “特殊时期”时期的陕西美术
    第五节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及草图遗存
第四章 观念和风格的转向(1981-1995)
    第一节 “新时期”的艺术处境
    第二节 “江南”与“西北”的距离
    第三节 再次面对历史
第五章 历史的维度
    第一节 在场与缺席
    第二节 语言的惯习与遮蔽
    第三节 革命美术中的观念
    第四节 艺术与政治的共同历史化
    第五节 国家叙事与历史重构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译着
    二,专着
    三,期刊文章
    四,报纸文章
附录1 :蔡亮信件
附录2 :蔡亮手稿
附录3 :“文革”材料
附录4 :蔡亮复查结论
附录5 :蔡亮年表
致谢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5)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蒋兆和早期文化思想奠基阶段(1904-1930)
        一、时代背景——中国画改良论争(20世纪初)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1910-1920)
        三、徐悲鸿对蒋兆和思想的影响(1927-1930)
    第二节 蒋兆和美术探索阶段(1931-1956)
        一、时代背景——现实主义与延安写实
        二、从绘画作品看艺术观念和创作认识的变化
    第三节 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形成阶段(1957-1985)
        一、时代背景——新旧国画之争:中国画创新与笔墨问题
        二、不同时期美术教育经历带来的经验和思考
        三、“不摹古人,不学时尚,面向生活,融合中西”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第一节 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辩证发展“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二、引西润中:遵循不同民族表现规律
        三、遵循中国画造型原则:骨法用笔与以形写神
    第二节 蒋兆和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
        一、国画系素描教学的改革
        二、完善水墨人物画写生的教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的时代贡献及局限
    第一节 对当代素描、水墨人物画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人物画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薪火承继——影响几代主流国画家的美术教学理念
        三、对当下美术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蒋兆和艺术与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一、蒋兆和人物绘画的局限性
        二、蒋兆和艺术思想的局限性
        三、蒋兆和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蒋兆和美术教育年表
    附录B 五、六十年代中国画专业毕业生名单
    附录C 部分“徐蒋体系”的画家
    附录D 插图清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
    二、概念厘定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溯本清源”—西画教育形成的背景及概况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西画渐入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画教育概况
        一、民国时期美术教育的分类
        二、民国时期西画专业入学招生要求及考试内容
        三、民国时期主要美术教育思想及影响
    第三节 西画专业基础教学及内容概况
第二章 “科玄之融”—科学精神指导下的解剖与透视
    第一节 解剖教学:西方解剖学与中国骨相学之融合
        一、理想的人体比例与秩序
        二、含蓄与夸张并存的表达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解剖教学
    第二节 透视教学:西方透视学与中国远近法之融合
        一、“真实”的幻觉空间
        二、“想象”的流动空间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透视教学
第三章 “虚实之融”—自然变化奥妙中的明暗与色彩
    第一节 明暗教学:光影氛围与意象阴阳之融合
        一、动人心魄的气氛
        二、神光离合的阴阳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明暗教学
    第二节 色彩教学:自然光色与随类赋彩之融合
        一、心灵的真实映照
        二、抽象的灵感表达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色彩教学
第四章 “象意之融”—生命的体验、永恒的表达
    第一节 写生教学:“观察”与“发现”之融合
        一、灵魂的描绘
        二、以形写神、乾坤之理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写生教学
    第二节 创作教学:“传情”与“达意”之融合
        一、理想的神境
        二、意在笔先、画外之意
        三、民国时期西画专业的创作教学
第五章 “道技之融”—理论、修养与活动融合教学
    第一节 史学与画论:专题讲解与文化本源之融合
        一、永无止境、追求真理
        二、独辟灵境、返璞归真
        三、民国时期的美术史、论教学
    第二节 文化与修养:专业素养与道德品格之融合
        一、文化课程及修养教育
        二、西方美术教育中基础素养类课程
        三、中国传统素养课程
        四、民国时期基础素养类课程
    第三节 社团与展览:固定课程与柔性氛围相融合
        一、校办刊物
        二、展览活动
        三、学生社团
第六章 “借古观今”—当代美术基础教学问题的思考与展望
    第一节 民国后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的发展
        一、建国后的苏联式教学体系
        二、改革开放后的美术教育
        三、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当代美术基础教学
    第二节 “造型基础的中国语境”—民国时期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特色与缺憾
        一、“一个体系”—具有“中国精神”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二、“两种文化”的融合探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尝试
        三、“三技基础”与写生融合训练—重方法而非技法的基础教学内容
        四、“多种素质”之融合培养—综合素养内容与多形式教学的统一
    第三节 当代美术基础教学发展的帮助与借鉴
        一、招生方式的改革
        二、当代美术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再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致谢

(7)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素描教学的历史境遇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素描教学课程的历史
    1.关于我国的素描教学
    2.广美附中素描教学的历史
        (1)建立之初
        (2)改革开放后
二、广州美院附中素描教学的新挑战与发展方向
结语

(8)素描教学中的直觉表达与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素描的概念
    1.1 什么是素描
    1.2 素描的艺术性
    1.3 现代素描教学方法的转变
2 中国近现代的素描教学现状
    2.1 中国近现代素描教学体系的发展与确立
    2.2 契斯恰科夫体系
    2.3 中国传统素描教学方法的缺陷
3 国外高校素描教学的启示
    3.1 国内外素描教学比较分析
    3.2 对素描教学的再认识
4 素描教学创新方法尝试
    4.1 素描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4.2 教学方法创新尝试——直觉训练
5 直觉训练在素描教学中的成效与不足
    5.1 直觉训练在素描教学中的运用
    5.2 直觉素描教学案例
    5.3 直觉训练在素描教学中的成效与不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校低年级加强素描形式语言教学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美术专业院校素描教学中形式语言的演变历程
二、当前非美术专业院校素描教学的问题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素描教学的要求

(10)从发展中看素描和素描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当代素描发展的新方向
2 素描教学的新方向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学生个性发展
3 素描教学中的素描“转型期”
4 总结

四、从发展中看素描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规训、研习到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与“罗研班”油画教学与创作思想比较研究[D]. 康蕾.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2]基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素描课堂教学设计 ——以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舒佩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3]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D]. 答光明. 西安美术学院, 2020(01)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蒋兆和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 王新宇. 河南大学, 2020(02)
  • [6]中西之融 ——民国时期国、公立美术院校西画专业基础教学研究[D]. 高牧星. 上海大学, 2019(02)
  • [7]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素描教学的历史境遇及应对策略[J]. 林锋. 美术学报, 2017(01)
  • [8]素描教学中的直觉表达与方法探究[D]. 马慧. 湖北美术学院, 2016(03)
  • [9]高校低年级加强素描形式语言教学的可行性[J]. 谢朝玲. 美与时代(下), 2015(07)
  • [10]从发展中看素描和素描教学[J]. 次仁卓玛. 艺术科技, 2014(06)

标签:;  ;  ;  ;  ;  

从发展的角度看素描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