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盟农垦地区肉羊生产分析

八盟农垦地区肉羊生产分析

一、巴盟农业垦肉羊生产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乌云[1](2019)在《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 ——以乌拉特地区为主(1911-201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化过程改变了中国内陆边疆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每个时期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从北部屏藩到抗战边疆,再成为现代国家的边境,如今又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桥梁的使命,互通世界。本文以民族学为视角、历史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选择乌拉特地区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小见大”,全面梳理了内蒙古边境地区从边缘到中心、从边疆到边境、再从无国界线到最终确定边界的历史,探究了新的国际格局下中蒙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以期还原真实的边境历史。而这一历史并不仅限于“政治型”的大历史,也关乎不同边境群体的小历史,为人们展现更全面的边疆画卷,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意义所在。乌拉特地区历史变迁是近代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国家边界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条约下与各国之间一种新的合作共赢。也是中国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为止的百年文明复兴历程,由弱变强,为打造互联互通的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最现实写照。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旨在说明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综述、基本史料以及研究方法等。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民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面对外蒙古宣布独立、中苏交往以及日本侵略战争等不同历史危机与挑战,采取的立场和发挥的历史作用。二,建国初在同盟阵营下的中蒙“蜜月”期,内蒙古边境地区从传统边疆转变为现代边境地区,经历了看似和睦、并伴随了人畜越境、移民涌向边疆等不同的过渡状态。三,中苏关系恶化影响下,随着中蒙两国边境矛盾的加深,内蒙古边境地区又成为主要战备区之一,促进了边界的确定,进一步推动了现代边境制度的形成。四,随着国际格局变化,中蒙开启全面开放时代,双方互设口岸进行对外贸易,内蒙古边境地区又变成全球化视野下的经济合作区域,也成为了不同政治实体和社会文化接触的主要场域。五,进入21世纪,中蒙开启战略伙伴关系,内蒙古边境地区又有了新局面,口岸经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成为了跨界民族的聚居地。结论部分指出,随着“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实施,不断巩固和扩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开世界范围内区域合作的新局面。而内蒙古边境地区作为互联互通中国与世界的主要通道和窗口,发挥了桥头堡作用,带来了中蒙两国发展的新机遇。

苏日娜[2](2019)在《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宰后肉品质和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观察放牧、圈养苏尼特羊宰后屠宰性能、肉质品质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卫星细胞的分化情况,分析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多潜能分化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变化规律,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成脂分化改变肌肉组织结构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利用体外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高糖、AICAR诱导实验,研究营养及运动量差异对肌源干细胞成肌、成脂分化的影响,从而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骨骼肌组织结构、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从肌源干细胞角度解释分析饲养方式差异对羊肉品质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圈养苏尼特羊肉用品质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以放牧组与圈养两组各12只、12月龄苏尼特羊为对象。比较两种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差异,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骨骼肌结构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表达量,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角度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放牧组苏尼特羊宰前活体重、体长、体高以及胸围显着高于圈养组(P<0.05)。宰后的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肉骨比以及净肉重分别为放牧组苏尼特羊显着高于圈养组(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产肉率是圈养苏尼特羊显着高于放牧羊(P<0.05)。取背最长肌测试宰后肉品质:圈养组pH l和pH24均显着大于放牧组(P<0.05)。红度值a*圈养组显着高于放牧组(P<0.05),黄度值b*放牧组显着高于圈养组(P<0.05),亮度值L在两组中没有显着差异(P>0.05)。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在放牧圈养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肌肉中肌纤维分型在放牧圈养组中的差异变化结果为,MyHCI表达量在两组中差异不显着(P>0.05),MyHCⅡa在圈养组表达量显着高于放牧组(P<0.05),MyHCⅡb表达量在圈养组显着低于放牧组(P<0.05),MyHCⅡx在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圈养使苏尼特羊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由快速酵解型向快速氧化型肌纤维转化。取各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细胞、成脂细胞以及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圈养条件下Pax7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放牧条件(P<0.05),MyoD的表达量在圈养羊中显着低于放牧羊(P<0.05),PPARg表达量在两种饲养方式下没有显着差异(P>0.05),UCP-1的表达量在圈养羊中显着高于放牧羊(P<0.05)。说明饲养方式的改变能够改变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活性与分化方向。相关性分析苏尼特羊肉品质与骨骼肌生长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得出:pHl、pH24值与黄度值b*显着负相关(P<0.05)。Pax7蛋白表达量与pHl、pH24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黄度值显着正相关(P<0.05);MyHC Ⅰ基因表达量与亮度值成正比(P<0.05);MyHCⅡa基因表达量与黄度值显着负相关(P<0.05);MyHCⅡb基因表达量与pH1、pH2负相关(P<0.05),与红度值显着负相关(P<0.05),与黄度值显着正相关(P<0.05)。结合两种饲养方式的差异性分析可以得出:圈养组苏尼特羊由于缺乏运动引起的卫星细胞活性和成肌分化能力降低,使宰后背最长肌的pH升高从而降低了肉色的黄度;而圈养羊肌纤维类型由快速酵解型向氧化型转换也是宰后肉质pH升高以及黄度降低的原因。但本研究并未发现Pax7蛋白与MyHCⅡb基因表达量的显着相关性。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饲养方式能够通过改变运动量与营养水平来调控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单因素高糖诱导实验、单因素AICAR诱导实验以及多因素高糖与AICAR协同诱导实验。通过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骨骼肌卫星细胞特异性蛋白Pax7、成肌细胞特异性蛋白MyoD、成脂细胞特异性蛋白PPARg以及棕色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量,分析高血糖浓度以及运动对肌源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15mM葡萄糖诱导卫星细胞向Myf5+细胞分化;25mM葡萄糖诱导卫星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35mM葡萄糖诱导卫星细胞向成脂细胞方向分化。由此证明,高浓度的血糖环境能够刺激体内肌源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或者棕色脂肪细胞分化。单因素300μM AICAR显着激活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活性并向成肌细胞分化,从而证明运动激活的AMPK蛋白能够调控骨骼肌卫星细胞不断更新并向成肌细胞分化。25mM高糖与AICAR的协同诱导撤回了卫星细胞的多潜能分化途径,维持了卫星细胞的自我更新途径,可见运动训练能够抵消一定量高血糖浓度引起的肌源干细胞成脂分化作用。35mM高糖与AICAR协同作用能够快速的激活卫星细胞的多潜能分化能力,但不能持续到分化终期。

常倩[3](2018)在《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羊肉作为一种优质肉类,已成为居民肉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羊肉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中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生产效益与产品质量提升等多方压力,同时肉羊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在此严峻形势下,肉羊产业如何组织以提升经营效益,改善产品质量,实现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政府以及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维度对肉羊产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肉羊产业主体效益、产品质量、产业组织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肉羊产业组织对效益与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肉羊产业的关键环节出发,对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组织形式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再次研究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纵向协作问题,对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决定因素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合同设计与农户参与等进行分析;接下来将肉羊产业相关辅助行业和机构纳入分析范围,研究肉羊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之后,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最后探讨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如何优化以实现效益与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产业组织是影响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产业组织可以通过影响成本和产品差异化而影响生产者效益,通过影响生产者质量控制的能力和动力而作用于产品质量。第二,肉羊养殖环节组织效率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家庭经营到养殖合作社,再到公司制肉羊养殖,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而差异化优势凸显。第三,肉羊屠宰加工是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关键环节。肉羊屠宰加工呈现从以肉羊屠宰为主,到羊肉分割分级,再到羊肉及其副产品深加工的不同发展阶段,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价值逐渐提升。第四,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权衡的结果,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是推动紧密纵向协作的重要因素。第五,肉羊产业集聚对相关主体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混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有:第一,从效益和质量两个视角综合分析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第二,将质量的品质与安全属性区别分析,并建立生产者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用以定量分析。第三,利用微观调研数据计量分析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

周蕊[4](2016)在《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现状及其成本收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肉羊养殖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投入少、资金周转快、收益高的产业。随着20世纪60年代羊毛的纺织材料地位下降,欧美英等国的养羊业出现了从毛用羊转向肉毛兼用进而发展到以肉用为主的发展趋势。我国肉羊养殖业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肉羊存栏量和出栏量以及羊肉产量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肉羊养殖业是农牧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我国畜牧业中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对文献梳理和对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概括介绍全国及内蒙古的肉羊养殖情况,具体从肉羊生产数量变动趋势、肉羊规模化发展情况、肉羊成本收益变动分析三个方面;二是具体分析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区域特征、肉羊养殖特征,结合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三是从肉羊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及养殖区域的差异,研究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成本收益差异,结合巴彦淖尔市的区域特征和养殖环境得出初步结论;四是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促进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成本控制和收益提高的对策建议。分析发现,巴彦淖尔市具有肉羊养殖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成本收益水平高于内蒙古和全国水平,肉羊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从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对比来看,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最佳模式是“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既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又有利于资金的集聚和养殖经验的交流。从养殖规模角度来看,适合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业发展的是中等养殖模式,既能加强成本控制又能提高市场价格谈判权。从养殖区域来看,农区和牧区的成本收益相差不大,肉羊养殖整体水平较高。通过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提高肉羊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加强肉羊疫病防控,逐步建立肉羊安全生产体系;加大肉羊养殖业的扶持,提高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主要是增强能繁母羊的繁殖能力,适应集约化生产模式,提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表现在增强监测预警信息服务,整顿和治理农村的养殖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养殖户的融资渠道,解决养殖户的贷款难问题。

耿宁[5](2015)在《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动物性食品消费占总食品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质量与数量并重阶段。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子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市场、资源、环境、成本、价格、质量、效益、疫病等诸多约束,破解限制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实现标准化,然而肉羊产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如何积极引导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研究其运行机理与绩效是一项重要课题。本课题主要基于标准化相关理论,从产品质量与效益双维视角,理论探讨并实证研究肉羊产业链上各环节标准化实施主体行为、运行机理与绩效。其最终成果对填补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研究的空白,提高我国肉羊产业标准化水平和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网络外部性理论和标准经济学理论,融合育种技术、饲料营养、育肥补饲、羔羊早期断奶等应用技术学科知识,立足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实际,从产业链的产前(育种、饲料营养)、产中(养殖)、产后(屠宰加工)三大方面四个环节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各环节标准化的运行机理和实施绩效,较系统地反映出标准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体现了标准化多重效益。因此,本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完善和丰富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经济理论。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模式是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协同发展的结果。肉羊产业标准化是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会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第二,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是多方主体利益博弈、长期协作以及多目标整合的结果。良种的选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受到市场需求、技术、政策、资金以及资源约束,因此需要多方利益主体需要长期协作。第三,饲草料资源的科学配置是实现肉羊营养标准化的关键。但由于饲养方式、饲草料来源与品种等的不同,肉羊营养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因地因时制宜,需要多种方式和多种机制逐步推进。第四,规模效益、疫病风险是影响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对于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疫病风险,疫病风险同样影响标准化养殖的规模效益。第五,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但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羊源供给不稳定、肉羊屠宰管理缺位以及标准缺乏。第六,肉羊产业标准化需要形成多方主体利益联接机制。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农户必须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并形成利益联接机制,才会使肉羊产业标准化产生更大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可能存在的创新如下:一是从质量和效益提升两维度来研究中国肉羊产业标准化,提出了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的中国肉羊育种模式与运行机制;三是通过应用技术经济、计量经济和典型案例分析中国肉羊营养、生产、屠宰与加工标准化的绩效。

叶云[6](2015)在《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肉类消费需求正在逐渐增加。表现在羊肉消费上,比较显着的是城乡居民羊肉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户内消费与户外消费并存,且呈现出显着的消费多样性。与羊肉需求旺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羊肉供给却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羊肉产品以低档为主,优质产品缺少,产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肉羊供给增长缓慢,资源与成本约束日趋明显;肉羊良种缺乏,限制肉羊产业发展等等,因此,如何依据国内市场需求,调整肉羊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有针对性地优化肉羊产业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市场导向来研究肉羊产业链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既有助于丰富农业产业链的相关理论,也有助于为相关企业、农牧户改善经营管理、为政府制定和优化肉羊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旨在以消费者需求导向和生产者需求导向为切入点,在厘清肉羊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生产行为的基础上,分析构建我国肉羊产业链优化机制。本文在借鉴消费价值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导向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和生产者调研数据以及相关宏观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描述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在对羊肉消费和细分市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直接和派生需求的餐饮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优化以及政府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而形成了我国肉羊产业链优化机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市场导向包含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两个方面,是消费者需求与生产者需求融合下的行为:(2)分层的羊肉消费市场形成有差别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不同细分市场上羊肉消费者利益诉求有着显着差异;(3)肉羊产业链优化是餐饮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动态优化过程;(4)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主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与纵向协作模式创新;(5)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会促使养殖场户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经营;(6)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会促使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走向更紧密的合作或一体化经营;(7)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中政府行为应当主要侧重于维护市场和产业发展秩序,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及服务。本研究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有:(1)从市场导向入手,分析不同需求导向下肉羊产业链主体行为,为肉羊产业链优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2)利用消费价值理论研究羊肉消费行为,利用实证调研数据对户外羊肉消费者和户内羊肉消费者进行了市场细分;(3)将羊肉餐饮企业、育种企业、政府纳入到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当中,使得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更为完整。

董谦[7](2015)在《中国羊肉品牌化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肉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类的健康食品,在我国肉类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作为生产大国,我国羊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作为消费大国,我国羊肉产品同质性较强、产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追求高品质的需求。品牌羊肉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品牌化有助于提升羊肉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对我国羊肉品牌化及其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刻画了我国羊肉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基于品牌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凝炼了羊肉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究了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和运行模式,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透视了户内品牌羊肉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与户外餐饮品牌羊肉顾客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系统地分析了羊肉品牌化所产生的识别效应、增值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质量安全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株连效应和搭载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羊肉品牌发展是品牌建设观念、要素投入、企业经营模式、营销决策和管理机构等微观因素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技术、品牌培育与经营企业建设、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和贸易环境等宏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品牌化战略是羊肉企业品牌价值实现和提升的关键,典型龙头企业呈现出基于产业链后向延伸、前向延伸和关键环节三种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第三,政府、企业和肉羊行业协会是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核心主导利益主体,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运行呈现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行业中介机构(以行业协会为主)主导型三种模式;第四,户内品牌羊肉购买既受消费者自身条件与消费理念又受品牌企业自身产品质量与品牌塑造的影响,户外餐饮品牌羊肉顾客满意度受卫生服务和店面形象环境的影响最大:第五,羊肉品牌化的识别效应低,规模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品牌增值效应明显,养殖、加工和销售阶段的品牌羊肉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品牌羊肉质量安全认可度较高,羊肉品牌化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基于肉羊产业集群发展,羊肉品牌化具有株连效应和搭载效应等负效应。本文的特色和创新在于:第一,首次基于企业品牌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两个视角对羊肉品牌化进行了全面研究;第二,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对羊肉品牌化的正效应和负效应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三,基于户内与户外两个视角对户内企业品牌羊肉、地理标志品牌羊肉的购买行为和户外餐饮品牌羊肉的顾客满意度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

苏少锋,尹俊[8](2014)在《山羊、绵羊RSPO2基因3’端外显子SNPs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阿尔巴斯绒山羊、奶山羊、蒙古羊、巴盟肉羊R-脊椎蛋白2(RSPO2)基因的3’端外显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RSPO2基因3’端外显子序列上存在七处碱基突变,其中六处属错义突变,一处属同义突变。绵羊有五处,其中包括211位、212位上发生了错义突变由T→G;223位发生了错义突变由A→C;500位发生了同义突变由A→G的点突变;846位发生了错义突变由A→G。山羊有两处,其中包括1272位发生了错义突变由T→C;1386位发生了错义突变由T→C。

樊宏霞[9](2012)在《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是中国肉羊生产大省区。肉羊产业在内蒙古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内蒙古的民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研究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依据现有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在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构建了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和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DEA/GRA模型分别对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和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并运用组合评价将上述四种评价结果进行科学、有机地结合,得出最终评价结果。此外,本文根据对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和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及羊肉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的研究,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也对内蒙古部分盟市发展肉羊产业及羊肉加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在中国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中,内蒙古的生产要素竞争力、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需求条件竞争力、肉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居中。第二,在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中,锡林郭勒盟、赤峰和呼伦贝尔在生产要素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包头、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在需求条件方面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赤峰、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在相关支持产业方面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通辽、赤峰和呼伦贝尔在肉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赤峰、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在综合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第三,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五位依次是包头、赤峰、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第四,当前中国和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高低主要受自然资源优势和一般性生产要素的制约;其中牧草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牧业从业人数是生产要素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收入是需求条件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羊的年末存栏量是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和牛肉产量是肉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本论文可能的贡献主要有: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做了新探索。从研究内容上说,近几年的研究大都基于羊肉或活羊的视角,分析羊肉或活羊的国际竞争力;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大都基于中国的视角,分析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或羊肉的国际竞争力;而基于产业视角,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少之甚少。本文基于肉羊产业整体竞争力层面,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是研究视角的拓展与更新。第二,在构建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工具,基于产业视角,设计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和二十四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一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和十四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从而尽量达到全面、准确地反映竞争力状况的目标,消除指标在表征竞争力时的重叠性,增加指标的可获得性,减少工作量。第三,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和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省域、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本文借鉴农业竞争力和畜牧业竞争力的一些研究方法,选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对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同时,.基于中国各省市和内蒙古各盟市近五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和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省市及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最新的相对地位,对各省市及内蒙古各盟市大力发展现代肉羊产业,提高省域和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四,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界定内蒙古肉羊产业在中国省域中的地位及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在内蒙古的地位,分析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提高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政策建议,可以为内蒙古各级政府制定肉羊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马强[10](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二、巴盟农业垦肉羊生产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盟农业垦肉羊生产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 ——以乌拉特地区为主(1911-20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一)边疆、边境与边界的概念界定
        (二)边疆与边境的地理范围
        (三)国际关系与边界意识
        (四)时间范围的确定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中国北部边疆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边疆、边界、边境的研究
        (三)国际关系研究
        (四)乌拉特相关研究
    四、基本史料
        (一)民国时期史料
        (二)建国以后的史料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1911—1949)
    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一、清朝的覆亡与“外蒙古独立”
        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三、民国前期的乌拉特草原与中苏交通
    第二节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一、南京政府的边疆政策
        二、成为抗战前线的内蒙古地区
第二章 同盟阵营下的和睦边境(1949—1962)
    第一节 同志加兄弟般的和睦边境
        一、友谊边境
        二、中蒙边界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 边境轶事
        一、借境放牧
        二、越境事件
    第三节 建国初的边疆移民
        一、边疆移民
        二、知识青年支援边境地区
第三章 对立时期的中蒙边境(1963—1989)
    第一节 中苏关系与中蒙边境
        一、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中蒙边界的最终确定
    第二节 中蒙边境线上的乌拉特中旗
        一、中蒙冷淡时期的边境
        二、乌拉特中旗境内的边界线
    第三节 生产建设兵团与边防
        一、巴彦淖尔盟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
        二、生产建设兵团与边防
    第四节 边境检查制度的雏形
        一、民兵组织
        二、武装放牧点和堵卡站
        三、“净化边境”
        四、会晤站
第四章 全面开放的中蒙边境(1990—2004)
    第一节 内蒙古边境口岸发展
        一、内蒙古边境口岸发展概况
        二、甘其毛都口岸发展现状
        三、口岸与园区一体化模式
    第二节 口岸与边境社区的联系——以图古日格嘎查为例
        一、边境社区——图古日格嘎查
        二、口岸建设中当地牧民的生活变迁
第五章 战略伙伴时期的中蒙边境(2005—2014)
    第一节 中蒙关系演变与对外贸易发展
        一、中蒙关系及其演变
        二、中蒙对外贸易
    第二节 乌拉特中旗边境地区的新格局
        一、口岸贸易发展对乌拉特中旗经济的影响
        二、边境城镇化的驱动因素
        三、新兴口岸城市——甘其毛都镇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宰后肉品质和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羊肉品质与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1.1.1 消费者对肉品质的评价
        1.1.2 影响羊肉品质的因素
    1.2 饲养方式对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营养水平对肉品质的影响
        1.2.2 运动对肉品质的影响
    1.3 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对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3.1 肌纤维特性与骨骼肌机构
        1.3.2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来源与功能
        1.3.3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与调控
        1.3.4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成脂分化对肉品质的影响
        1.3.5 骨骼肌卫星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因素
    1.4 棕色脂肪组织对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1.4.1 棕色脂肪组织的来源与分布
        1.4.2 棕色脂肪组织的脂肪酸成分
        1.4.3 棕色脂肪组织对肉品质的影响
        1.4.4 棕色脂肪组织相关基因
        1.4.5 脂肪“棕色化”诱导因子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2.2 实验设计
        2.2.1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的测定
        2.2.2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品质的测定
        2.2.3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肌纤维类型的测定
        2.2.4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能力的测定
        2.2.5 不同因素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2.3 羊肉品质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屠宰性能的测定方法
        2.3.2 肉品质的测定方法
        2.3.3 RT-PCR测定肌球蛋白重链MyHCs的方法
        2.3.4 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表达量的方法
        2.3.5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实验
        2.3.6 葡萄糖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实验
        2.3.7 AICAR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实验
        2.3.8 AICAR与葡萄糖协同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实验
        2.3.9 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实验
        2.3.10 油红0染色测脂滴数量实验
        2.3.11 Western blotting测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表达量实验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3.4 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肌源干细胞含量的影响
    3.5 苏尼特羊骨骼肌生长相关蛋白及基因与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6 不同因素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3.6.1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
        3.6.2 葡萄糖体外诱导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3.6.3 AICAR激活AMPK活性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3.6.4 葡萄糖与AICAR协同诱导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及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说明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
    2.3 肉羊产业组织的理论分析
    2.4 肉羊产业组织影响效益与质量的机理分析
    2.5 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组织特征
    3.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
    3.2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3.3 肉羊产业组织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肉羊家庭经营分析
    4.1 肉羊家庭经营的概念
    4.2 肉羊家庭经营的优势
    4.3 肉羊家庭经营的分化
    4.4 肉羊家庭经营面临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肉羊企业化经营分析
    5.1 肉羊养殖合作社
    5.2 公司制肉羊养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肉羊屠宰加工分析
    6.1 肉羊屠宰加工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6.2 肉羊屠宰加工发展不同阶段
    6.3 肉羊屠宰加工的效益与质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的肉羊产业纵向协作分析
    7.1 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与运行机制
    7.2 纵向协作形式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分析
    7.3 纵向协作形式的决定
    7.4 肉羊产业纵向协作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多种效应整合的肉羊产业集聚分析
    8.1 肉羊产业集聚特征
    8.2 肉羊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8.3 肉羊产业集聚的效益与质量效应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9.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9.2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影响的计量分析
    9.3 产业组织对肉羊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提升肉羊产业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1 提升肉羊产业主体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2 提升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3 提升肉羊产业集聚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完善肉羊产业组织、促进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11.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现状及其成本收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养殖成本的界定
    1.7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全国及内蒙古肉羊养殖业发展概况
    2.1 全国肉羊养殖业发展概况
        2.1.1 全国肉羊养殖数量变动分析
        2.1.2 全国肉羊养殖规模发展变化分析
        2.1.3 全国肉羊养殖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2.2 内蒙古肉羊养殖业发展概况
        2.2.1 内蒙古肉羊养殖数量变动分析
        2.2.2 内蒙古肉羊养殖规模发展变化分析
        2.2.3 内蒙古肉羊养殖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业发展现状
    3.1 巴彦淖尔市区域特征
    3.2 调研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业问卷设计
        3.2.1 调查目标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内容
        3.2.4 调查过程及方法
    3.3 调研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业数据特征
    3.4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3.4.1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面临的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研究
    4.1 巴彦淖尔市不同模式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4.1.1 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养殖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能力
        4.1.2 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养殖模式利润较高
        4.1.3 提高母羊生产性能是工厂化养殖的关键
    4.2 巴彦淖尔市不同规模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4.2.1 中等规模养殖场成本控制的最好
        4.2.2 规模场户盈利情况较好
        4.2.3 养殖规模越大,其养殖成本越高
    4.3 巴彦淖尔市农区与牧区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4.3.1 疫情风险严重影响活羊销售价格
        4.3.2 农区出栏成本相对较低
        4.3.3 农区和牧区肉羊养殖收益较为平衡
    4.4 巴彦淖尔市与内蒙古及全国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4.4.1 巴彦淖尔市与内蒙古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4.4.2 巴彦淖尔市与全国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降本增收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肉羊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5.1.1 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
        5.1.2 饲喂低成本、高蛋白的肉羊饲料,提高养殖效率
    5.2 加强肉羊疫病防控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5.2.1 改善羊舍环境卫生条件
        5.2.2 加强肉羊流通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5.3 加大肉羊养殖业的扶持,提高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5.3.1 增强母羊繁殖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5.3.2 采取适度规模养殖,提高规避市场风险能力
    5.4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5.4.1 增强监测预警信息服务
        5.4.2 整顿农村养殖环境
        5.4.3 扩大融资渠道,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题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5)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肉羊产业标准化的经济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构建
    2.1 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2.2 基本经济理论分析
    2.3 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的重点逻辑思路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国际经验的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模式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总体历程
    3.2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路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的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分析
    4.1 我国肉羊育种的特征与主要问题
    4.2 我国肉羊育种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4.3 我国肉羊良种化的运行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饲草料资源优化的肉羊营养标准化绩效分析
    5.1 营养标准在肉羊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5.2 肉羊营养标准化对“育肥补饲”的实证分析
    5.3 肉羊营养标准化对“羔羊早期断奶”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规模经济的肉羊生产标准化绩效分析
    6.1 研究假设
    6.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6.3 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绩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提质与增效的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绩效分析
    7.1 我国肉羊屠宰与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7.2 影响我国肉羊屠宰加工业标准化的因素分析
    7.3 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的实施效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分析
    8.1 产业链整合下标准化运作的动因
    8.2 肉羊产业标准化实施主体行为分析
    8.3 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模式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政策建议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分析
    2.3 逻辑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肉市场及消费特征
    3.1 羊肉市场分析
    3.2 宏观视角下城乡居民羊肉需求变化分析
    3.3 微观视角下消费者羊肉消费特征分析
    3.4 消费价值视角下羊肉市场细分——基于城镇居民羊肉消费调研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户外需求的羊肉餐饮企业行为优化分析
    4.1 我国羊肉餐饮业发展现状分析
    4.2 羊肉餐饮企业实施市场导向行为驱动力分析
    4.3 户外需求导向下羊肉餐饮企业行为分析——以“小尾羊”为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户内需求的肉羊屠宰加工企业行为优化分析
    5.1 我国肉羊屠宰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5.2 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实施市场导向行为驱动力分析
    5.3 户内需求导向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行为分析—以“蒙都”为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肉羊需求的养殖场户生产经营行为优化分析
    6.1 肉羊需求变化特征
    6.2 我国肉羊养殖场户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6.3 肉羊需求导向下养殖场户养殖模式与经营方式分析
    6.4 肉羊需求导向下养殖场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品种需求的肉羊育种企业行为优化分析
    7.1 肉羊品种需求变化
    7.2 我国肉羊育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3 肉羊育种企业实施市场导向行为驱动力分析
    7.4 品种需求导向下肉羊育种企业行为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产业链优化过程中政府行为分析
    8.1 市场导向下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8.2 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政府行为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我国肉羊产业链优化机制分析
    9.1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9.2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与要素分析
    9.3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9.4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主要路径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主要政策建议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Ⅱ 养殖场户肉羊养殖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7)中国羊肉品牌化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羊肉品牌化及其效应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羊肉品牌化理论分析
    2.3 羊肉品牌化效应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肉品牌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羊肉品牌发展的现状分析
    3.2 羊肉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羊肉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分析
    4.1 基于产业链后向延伸的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分析
    4.2 基于产业链前向延伸的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分析
    4.3 基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形成与运行机理分析
    5.1 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形成的基础分析
    5.2 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分析
    5.3 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运行模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品牌羊肉消费者行为分析
    6.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6.2 消费者户内与户外羊肉消费行为分析
    6.3 企业品牌羊肉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6.4 地理标志品牌羊肉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6.5 餐饮品牌羊肉顾客满意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羊肉品牌化效应分析
    7.1 基于相关主体的羊肉品牌化正效应分析
    7.2 基于肉羊产业的羊肉品牌化正效应分析
    7.3 羊肉品牌化的负效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消费者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8)山羊、绵羊RSPO2基因3’端外显子SNP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及其血液的采集
    1. 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 1 PCR扩增
    2. 2 RSPO2 基因的3'端外显子的序列分析
    2.5总结与讨论

(9)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路线图
    1.6 可能的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关于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竞争与竞争力理论
        2.1.2 优势理论
        2.1.3 竞争优势理论
    2.2 关于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关于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2.2 国内关于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2.3 关于内蒙古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2.4.1 肉羊
        2.4.2 肉羊产业
        2.4.3 肉羊产业竞争力
    2.5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内蒙古养羊业的发展历程
    3.2 内蒙古发展肉羊产业的必要性
        3.2.1 养羊业在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
        3.2.2 内蒙古肉羊产业在中国肉羊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3.3 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分析
    4.1 内蒙古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分析
        4.1.1 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
        4.1.2 需求条件方面的优势
        4.1.3 相关支持产业方面的优势
        4.1.4 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4.1.5 机遇与政府方面的优势
    4.2 内蒙古发展肉羊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4.2.1 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因素
        4.2.2 需求条件方面的制约因素
        4.2.3 相关支持产业方面的制约因素
        4.2.4 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4.2.5 机遇与政府方面的制约因素
5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5.1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5.2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5.2.1 生产要素竞争力(X_(ij))
        5.2.2 需求条件竞争力(Y_(ij))
        5.2.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P_(ij))
        5.2.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Q_(ij))
    5.3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5.3.1 主成分分析
        5.3.2 聚类分析
        5.3.3 市场占有率分析
        5.3.4 DEA/GRA模型
        5.3.5 组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6.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6.1.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6.1.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6.1.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6.1.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6.1.5 综合竞争力评价
    6.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6.2.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6.2.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6.2.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6.2.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6.2.5 综合竞争力评价
    6.3 基于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实证研究
    6.4 基于DEA/GRA模型的实证研究
    6.5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实证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7.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7.1.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7.1.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7.1.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7.1.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7.1.5 综合竞争力评价
    7.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7.2.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7.2.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7.2.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7.2.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7.2.5 综合竞争力评价
    7.3 基于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实证研究
    7.4 基于DEA/GRA模型的实证研究
    7.5 基于组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7.6 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7.6.1 成功经验
        7.6.2 制约因素
    7.7 本章小结
8 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研究
    8.1 研究意义
    8.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8.2.1 构成要素
        8.2.2 评价方法
    8.3 评价体系
        8.3.1 屠宰加工竞争力(Y)
        8.3.2 销售竞争力(P)
        8.3.3 社会效益竞争力(Q)
    8.4 数据来源
    8.5. 评价分析
        8.5.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8.5.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8.5.3 基于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实证研究
        8.5.4 基于DEA/GRA模型的实证研究
        8.5.5 基于组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8.6 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8.6.1 成功经验
        8.6.2 制约因素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状况
        9.1.2 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
        9.1.3 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9.2 提高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9.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2.2 加大专业型要素的投入
        9.2.3 普及规模化养殖方式
        9.2.4 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特色农业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2.3.1 共同特征
        2.3.2 主要区别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钻石”模型
        3.1.3 创新理论
        3.1.4 垄断、竞争理论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3.2.2 制度创新理论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5.2.1 数量发展阶段
        5.2.2 优化农业阶段
        5.2.3 现代农业阶段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全文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巴盟农业垦肉羊生产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 ——以乌拉特地区为主(1911-2014)[D]. 乌云.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2]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宰后肉品质和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的影响[D]. 苏日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3]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 常倩.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4]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现状及其成本收益比较研究[D]. 周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
  • [5]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D]. 耿宁.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 [6]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D]. 叶云.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7]中国羊肉品牌化及其效应研究[D]. 董谦.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8]山羊、绵羊RSPO2基因3’端外显子SNPs分析[J]. 苏少锋,尹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9]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D]. 樊宏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10]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标签:;  ;  

八盟农垦地区肉羊生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