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讲东方智慧的平台

搭建讲东方智慧的平台

一、建立东方智慧的谈话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舒超逸[1](2021)在《差异化策略下高校通识课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设计创新——以“影视鉴赏”课为例》文中认为以高校通识类课程"影视鉴赏"在线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差异、权力关系差异、内容范畴差异等问题。提出应重视引入专业的影视技巧对视频课件进行丰富多变的影像视觉设计,以避免由于视觉形式单一引发受众审美疲劳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思考与实践,倡导高校通识类翻转课堂视频设计中应重视将差异化作为一种主要策略,应用于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之中。

李思屈[2](2021)在《精神符号学的概念、方法与应用》文中指出围绕精神符号学的概念、方法与应用,本文系统描述了精神符号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和问题意识来源,即符号学的三次跨越、中国创新文化的培育和新旧文明的更替。在论述精神符号学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文章对"通过在场者唤起不在场者"这一精神符号学核心原理进行了阐释,并将这一原理展开为几个关键概念,举例说明了其具体的应用。

胡水君[3](2021)在《亚洲世纪与中国的南亚战略:文本分析和文化观察》文中认为亚洲世纪正在到来。这不仅需要中国复兴,也需要亚洲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均衡兴起。基于政治文本比较来看,毛泽东更多地从政治角度考量南亚,即使涉及历史文化交往,也主要将南亚放在全世界的集团或阵营中予以权衡;邓小平在政治思考之外,明显增强了经济因素,倾向于从亚洲崛兴和人类发展高度对南亚作总体战略审视;而习近平在政治和经济考虑之外,看上去还加重了亚洲文明和南亚文化的视角。亚洲世纪的到来,不仅具有国际政治变革和亚洲经济强盛意义,也具有亚洲文明复兴和东方智慧崛起意味。亚洲文明振兴和东方文化复兴,应成为亚洲世纪到来的基本量度。迎接亚洲世纪的到来,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需要自觉担负起亚洲文明复兴的历史使命。

王松[4](2021)在《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三体2:黑暗森林》书评》文中指出前言《三体2:黑暗森林》(以下简称《黑暗森林》)是刘慈欣继《三体》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刘慈欣在这本书中,为读者展现了人类以最高智慧应对强大的"三体人"入侵的一段史诗。同时,这本书刺破了人类所有的浪漫主义,把文明的黑暗本质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呈现的故事不能说是最真实的,但却是最理智的一番思考。所有幻想的、自大的外衣都被刘慈欣用足够的理智一点点剖开,呈现出了文明冰冷又残酷的骨感,让生活在文明盛世中迷失了方向的人,结束了自欺欺人的伟大和恢弘幻想,重新对文明抱有足够的敬畏感。

汪海伟[5](2021)在《统整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非遗美术社团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二十四节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丽丽[6](2021)在《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提出中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考试题也在不断的变化,试题呈现方式也多样化发展,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迁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卷,能够了解试题的变化规律、命题思路以及发展态势,进而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和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上能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并深层分析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地理中考试题并进行梳理。全文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概况及对试题内容、结构、试题当中地理图表的呈现方式、归纳总结试题特点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及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基于试题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策略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各年考点分析来说考查内容的覆盖面不太全面,但都是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考查形式相对较稳定,主要就是主观题和客观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深浅度搭配相对合理。2.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并逐年加大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3.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每年试卷的考查都离不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类类型在试卷的考查中是稳中有变的。9套试卷中考查类型最多的核心素养就是综合思维,贯穿着试卷,其次是区域认知,而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试卷中考查的比例也是较大,因此会发现呼伦贝尔市地理历年中考试题始终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呼应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薛昕昕[7](2021)在《古琴教学在示范性高中社团实训的探索与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古韵琴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诗经》、《尚书》等文献中都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所记载。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政策与文件,为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古琴社团实训计划提供导向。本文主要以古韵琴社为研究对象,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从高中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课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调查问卷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对古琴基础教学在示范性高中社团实训进行探索与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明选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方法。第一章,简述广西师大附属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从学校情况、学校社团情况、音乐学科教学情况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了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基本状况。第二章,对示范性高中组建琴社团教学理念的界定。主要包含古琴社团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界定以及古琴社团教学方法界定两点。第三章,为示范性高中古琴社团的传承意义。主要阐述了示范性古琴社团的三方面重要意义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艺术表现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第四章,简述广西师大附属中学古琴社团。主要内容有古琴社团的条件保障、对古琴社团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古琴社团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古琴社团教学内容的设定。第五章,为古琴社团实训计划与方案。分别对师大附中古韵琴社实训计划与古琴教学方案进行归纳阐述。第六章,古琴社团教学实训案例分析。第一部分展示了古琴教学初期的教学实例,并且对该课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古琴中期部分教学活动的实录。第七章,示范性高中古琴社团的反思。分析古琴社团在示范性高中教学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研究意义、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武思佳[8](2021)在《毛姆小说的文学治疗研究》文中指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 19 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他长期不被主流评论界认可,被视为缺乏思想性和深刻性的“二流作家”,但是却受到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这与毛姆小说中蕴含的巨大的抚慰和疗救作用密不可分。通过对毛姆生平经历、心理诉求和艺术追求的分析可以看到,毛姆的文学作品是他治疗自己和疗愈他人的一剂良药。然而,关于毛姆作品中的文学治疗意义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从文学治疗视角切入毛姆小说进行研究的论文或专着。因此,本文在采用传记批评的方法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人类学文学治疗理论、心理批评、叙事理论,找出实例分析毛姆小说的疗救意识在创作过程中以及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发挥的治疗作用。在绪论部分,对毛姆的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及选题意义进行梳理,总结前人批评经验,指出从文学治疗角度分析毛姆小说的意义。第一章主要对文学治疗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介绍文学治疗的起源与发展、原理与现实。第二章主要根据毛姆的生平经历,考证其创伤来源及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提出毛姆创作与文学治疗的关联。第三章将毛姆小说中涉及文学治疗的长篇小说进行整理,分为三类进行阐述,总结毛姆小说是如何达到治疗效果的。其一分析了《人生的枷锁》中自传式叙事对作者和读者的治疗作用;其二从《面纱》入手,分析在瘟疫灾难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起伏;其三从《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切入,分析毛姆小说中逃离西方的离经叛道者在东方智慧中找到的救赎的力量。第四章主要总结了毛姆小说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毛姆自身经历及创作风格对文学治疗的促进作用。结语部分,指出毛姆对现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的独特思考,是他作品重要的价值所在。希望能够通过对毛姆小说文学治疗价值的分析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毛姆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且让更多的人重视到自己心灵的健康和人格的完满。

李佳佳[9](2021)在《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西宁市A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未来人才需求趋势,必然越来越注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而这依赖于以主观性、主导性和主动性为特征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和稳定期,因此关注初中生的教育和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同时,校外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有很多,大多是讨论学生班级自我管理,对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研究很少。本文以校外活动为切入点,借鉴管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校外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在这一研究背景下,首先需要分析当前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状况,进而总结出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对策。本文选取西宁市A中学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目标管理等为因素,以PDCA循环法为理论依据,从自我认识、自我计划等五个方面编制问卷,并进行深入地访谈,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自我管理中的真实感受,综合教师对学生在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态度和看法,指出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存在的客观问题,包括自我管理信心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空缺、言语控制能力差、人际关系失调和活动意志不坚定,并从家长、教师、学校和学生等多个层面寻找原因。最后,在提升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方面,分别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角度,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各环节提出教育改革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在自我认识环节,激发认识自我的意识,树立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信心:自我设计环节,把握学生自我设计的原则,制定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目标;自我控制环节,领会自我控制的要点,探索学生校外活动自我控制的方法;自我调节环节,明确自我调节的内容,开展学生校外活动自我调节的途径;自我评价环节,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指引学生校外活动自我评价的方向。

梁冠华[10](2021)在《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文中提出在国家话语体系内,探索行为体如何用语言来建构国家身份的相关热度正日渐升温。此外,国家身份的建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文学科研究日益呈现出注重交叉与应用研究的大趋势下,国内外学界特别是国内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以理论联系实际来解读社会现象及参与社会管理的巨大热情。尤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势,对国家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不仅仅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话语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对其研究亦愈发呈现出增长之势。目前,从整体来看,国家身份的话语研究内容广泛、成果丰硕,主要涵盖了在已有理论框架内对身份进行整体述评以及对其建构过程的分析。具体可细分为功能类、策略类和关系类。所用理论视角主要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框架内展开,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同时,现有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思路受限,惯用一种理论阐释问题而较少涉及跨学科性的交叉研究;也有研究方式尚待破执,传统的定性研究无法完全满足科研需要,适当运用各种语料库处理方法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度。针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选取国家话语范畴内的国家领导人话语,具体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外交演讲话语为研究对象,一则尝试结合语料库研究方式解析语篇所构建的中国多重国家身份;二则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拓展思维域度,以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的新修辞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并辅以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构筑了国家身份建构及其话语修辞策略的语篇分析范式。国家话语的国家身份相关研究视角广阔,论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宏观分析模块,具体依托的是伯克戏剧主义修辞的动机理论和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语料库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式,从整体上回答中国国家身份“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发现,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语篇具体构建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大国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四种国家身份。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根本动机一方面在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安全和主权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等,另一方面亦兼具世界情怀,着力兼顾全球以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直接动机是使国际社会各方在达成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以行动共同体为驱动力,切实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于行动。在微观分析模块,具体依托戏剧主义修辞的同一理论和抽象理论,详细回答中国国家身份“怎么样”的问题。换言之,在结构安排上,论文顺次从内容同一、形式同一和辞格同一这三个层面探究国家身份建构的内部话语机制,即修辞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国家身份建构的内容同一策略分别包含了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无意识同一三种实现路径。相应地,与内容同一相辅相成的形式同一策略则从规约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三个方面展开。此外,在辞格同一策略内,我们发现了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三大主体隐喻辞格,即建筑隐喻、拟人隐喻和旅程隐喻。在国际关系领域,国家身份的建构从来不是自说自话的“一言堂”,而是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共同建构的结果。其中,内在结构可视为身份的“自我”构建,相应地,外在结构即为身份的“他者”构建。因此,论文虽以西方修辞学为基石探究中国国家领导人由内在自建国家身份的话语策略机制,但并未忽略外在的他建效果。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国国家形象同论文所探讨的中国国家身份“是什么”的结论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充分说明中国国家身份的自建效果已经得到了他者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为该研究提供了合法性的现实理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在理论上,将西方修辞学与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颖分析模式,有利于丰富政治话语研究的学术资源;(2)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混合研究范式,突破了以往以一种模式进行研究的单一方法,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话语研究过于主观的诘难,为政治话语的阐释增加具体的实证支撑,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3)在研究视角上,将研究的焦点从传统侧重对受众的单向劝说转为开展与受众的双向认同。在语篇的分析中,我们着重讨论的是演讲者在与受众的互动中是如何合理调度相关的修辞资源来实现国家身份的有效建构;(4)在研究价值上,面对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局面,我们突破性地选用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的外交演讲,使本项课题研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意义。这既有助于增强内部的民族凝聚力,又有助于增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推进国际话语新秩序的建构。

二、建立东方智慧的谈话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东方智慧的谈话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差异化策略下高校通识课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设计创新——以“影视鉴赏”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翻转课堂视频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1.1 一石千浪———翻转课堂实践与研究的热潮兴起
    1.2 独缺枢轴———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设计研究的缺失现状
2 高校通识课程中的困局与突围
3 差异化策略下的翻转课堂视频设计创新
    3.1 教学目标差异化———从“知识导向”到“心灵导向”的设计创新
    3.2 内容范畴差异化———从“电影世界”到“中西古今”的内容创新
    3.3 视角权力差异化———从“传业授道”到“谈天说地”的对话关系创新
    3.4 视觉设计差异化———从“课堂讲学”到“影视栏目”的表现形式创新
        3.4.1 谈话性场景设定
        3.4.2 多景别机位设计
        3.4.3 资料视频引入
        3.4.4 极简主义PPT设计
4 结语

(3)亚洲世纪与中国的南亚战略:文本分析和文化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论中国与南亚的关系
    (一)冷战背景:中国与世界
    (二)东西阵营:东方与西方
    (三)印太视角:东亚与南亚
二、邓小平论中国与南亚的关系
    (一)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世界格局:南北与南南
    (三)人类视角:中国与亚洲
三、习近平论中国与南亚的关系
    (一)亚洲世纪:亚洲与世界
    (二)区域合作:中国与南亚
    (三)文明视角:太极与瑜伽
四、结语:亚洲世纪与文明崛兴

(4)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三体2:黑暗森林》书评(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面壁计划
2. 太空军
3.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4. 面壁计划:幽灵战队
5. 面壁计划:恒星型氢弹
6. 面壁计划:思想钢印
7. 面壁计划:咒语
8. 目空一切的时代
9. 真正的面壁者
1 0.黑暗战役
1 1.黑暗森林法则

(6)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命题概况
        1.命题指导思想
        2.考试命题依据
        3.考试命题原则
        4.考试命题要求及内容
    (二)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1.试题内容分析
        2.试题结构分析
        3.试题呈现方式分析
        4.试题特点
二、呼伦贝尔市中考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
    (二)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引入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本文结论和展望
    (一)本文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一)教育文件类
    (二)专着类
    (三)期刊类
    (四)学位论文
附录
    (一)附录1 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案例
    (二)附录2 教师访谈记录单
致谢

(7)古琴教学在示范性高中社团实训的探索与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古韵琴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1.古琴文化发展与传统优秀音乐文化进校园
        2.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政策与背景
        3.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发展古琴有利条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古琴的相关研究
        2.古琴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
        3.高中音乐社团教学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广西师大附属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简述
    (一)学校概况
    (二)学校社团概况
        1.学校社团类型
        2.音乐社团发展状况
    (三)音乐学科教学情况
二、古琴社团教学在示范性高中组建理念的界定
    (一)古琴社团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界定
        1.古琴教学目标
        2.古琴教学基本内容
    (二)古琴社团教学方法界定
三、古琴教学传承的意义
    (一)感知古琴艺术,提升审美能力
    (二)参与古琴实践,增强艺术表现
    (三)弘扬古琴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四、广西师大附属中学古琴社团简介
    (一)古琴社团条件保障
        1.场地设施
        2.经费支持
        3.组织机构
    (二)古琴社团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结果分析
    (三)古琴社团教学目标设定
    (四)古琴社团教学内容设定
五、古琴社团实训计划与方案
    (一)古韵琴社实训计划
    (二)古琴教学实训方案
        1.班级形式普及古琴教学
        2.年级活动推进古琴教学
        3.琴社实践提升古琴教学
六、古琴社团教学实训案例分析
    (一)古琴教学初期课例展示与分析
        1.古琴教学实例
        2.课例分析
    (二)古琴教学中期活动实录
七、示范性高中古琴社团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效
        1.获得自我调控能力
        2.提升艺术文化修养
        3.促进学科综合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古琴教师欠缺
        2.琴社管理有待完善
        3.琴社活动缺乏可持续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毛姆小说的文学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毛姆简介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以“文学治疗”为切入点
第一章 文学治疗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文学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文学治疗的原理与现实
第二章 个人创伤与书写治疗
    第一节 家庭残缺中的情感渴望
    第二节 身体缺陷下的完美追求
    第三节 物质匮乏中的上流生活
    第四节 性取向认同中的寻欢作乐
第三章 叙事抒怀与文学治疗的实现
    第一节 自叙传叙事与心灵观照
    第二节 瘟疫意象下的社会性创伤
    第三节 离经叛道者与东方智慧的启示
第四章 毛姆创作对创伤疗救的特殊性
    第一节 冷静客观——奠定文学治疗基础
    第二节 幽默得体——实现文学治疗目标
    第三节 主题多样——强化文学治疗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西宁市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求学生开展自我管理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校外活动的重要价值取向
        (三)学生自我管理是校外活动管理的主要方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一章 初中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校外活动
        二、自我管理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劳伦斯·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
        二、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三、戴明质量管理理论
    第三节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要素
        一、自我认识的要素
        二、自我设计的要素
        三、自我控制的要素
        四、自我调节的要素
        五、自我评价的要素
    第四节 在校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一、自我认识环节
        二、自我设计环节
        三、自我控制环节
        四、自我调节环节
        五、自我评价环节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三、研究的设计路线
        四、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总体状况分析
    第二节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各维度分析
        一、自我认识环节
        二、自我设计环节
        三、自我控制环节
        四、自我调节环节
        五、自我评价环节
    第三节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差异分析
        一、不同年级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差异分析
        二、校外活动差异分析
        三、家长示范差异分析
        四、教师引导差异分析
        五、学校指导差异分析
第四章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管理信心不足
        二、职业生涯规划空缺
        三、言语控制能力差
        四、人际关系失调
        五、活动意志不坚定
    第二节 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信心不足的原因
        二、职业生涯规划空缺的原因
        三、言语控制能力差的原因
        四、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
        五、活动意志不坚定的原因
第五章 提高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
    第一节 自我认识环节
        一、激发认识自我的意识
        二、树立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信心
    第二节 自我设计环节
        一、把握自我设计的原则
        二、制定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的目标
    第三节 自我控制环节
        一、领会自我控制的要点
        二、探索学生校外活动自我控制的方法
    第四节 自我调节环节
        一、认识自我调节的过程
        二、开展学生校外活动自我调节的路径
    第五节 自我评价环节
        一、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
        二、指引学生校外活动自我评价的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校外活动学生自我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 Ⅱ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Ⅲ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10)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源起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创新之处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政治话语研究综述
        2.1.1 政治话语的界定
        2.1.2 政治话语研究述评
    2.2 国家话语研究综述
        2.2.1 国家话语相关概念
        2.2.2 国家话语研究述评
    2.3 身份研究综述
        2.3.1 身份认知初探
        2.3.2 身份的话语研究综述
    2.4 国家身份研究综述
        2.4.1 国家及国家身份认知初探
        2.4.2 国家身份的话语研究综述
    2.5 小结
第三章 戏剧主义修辞
    3.1 引言
    3.2 肯尼斯·伯克修辞思想研究概述
        3.2.1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传承与创新
        3.2.2 肯尼斯·伯克修辞学理论研究成果
        3.2.3 肯尼斯·伯克修辞理论对国家话语研究的意义
    3.3 修辞动机
        3.3.1 动机与行为
        3.3.2 动机与否定
        3.3.3 戏剧五位一体
    3.4 辞屏
        3.4.1 “辞屏”的概念
        3.4.2 “辞屏”的特点
    3.5 同一
        3.5.1 同一与分离
        3.5.2 同一与实质
        3.5.3 同一的方式
    3.6 国家话语、国家身份与修辞认同三元合一的研究合法性探析
    3.7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多重国家身份的建构
    4.1 引言
    4.2 中国声音
    4.3 中国身份
        4.3.1 新兴大国
        4.3.2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3.3 负责任大国
        4.3.4 东方文明大国
    4.4 国家身份建构动机
        4.4.1 根本动机:利益共同体
        4.4.2 直接动机:行动共同体
    4.5 小结
第五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内容同一策略
    5.1 引言
    5.2 同情同一
        5.2.1 以构建“家族质”实现身份认同
        5.2.2 以构建“几何质”系紧合作纽带
        5.2.3 以构建“方向质”付诸共同实践
    5.3 对立同一
        5.3.1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5.3.2 地缘政治危机频现
        5.3.3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5.4 无意识同一
        5.4.1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5.4.2 表达美好人格的词语
    5.5 小结
第六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形式同—策略
    6.1 引言
    6.2 规约形式同一:文体结构
        6.2.1 绪言:称呼与问候语
        6.2.2 关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叙述、分类和证明
        6.2.3 基于共同利益的行动倡议叙述
        6.2.4 关于中国形势、中国道路的叙述、分类和证明
        6.2.5 中国方案、中国举措叙述
        6.2.6 结尾:致谢与祝福语
    6.3 重复形式同一:叙事
        6.3.1 叙事对主题的导引
        6.3.2 叙事构筑情感认同
    6.4 递进形式同一:修辞推论
        6.4.1 完整修辞推论
        6.4.2 省略大前提的修辞推论
        6.4.3 省略小前提的修辞推论
        6.4.4 省略结论的修辞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辞格策略
    7.1 引言
    7.2 建筑类隐喻
        7.2.1 建筑隐喻描述
        7.2.2 建筑隐喻说明
    7.3 拟人类隐喻
        7.3.1 拟人隐喻描述
        7.3.2 拟人隐喻说明
    7.4 旅程类隐喻
        7.4.1 旅程隐喻描述
        7.4.2 旅程隐喻说明
    7.5 其他隐喻
        7.5.1 疾病类隐喻
        7.5.2 文化类隐喻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及研究发现
        8.1.1 主要观点:话语、互动、同一三位一体
        8.1.2 研究发现:回答中国国家身份建构“三问”
    8.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建立东方智慧的谈话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差异化策略下高校通识课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设计创新——以“影视鉴赏”课为例[J]. 舒超逸. 湖南包装, 2021(06)
  • [2]精神符号学的概念、方法与应用[J]. 李思屈. 符号与传媒, 2021(02)
  • [3]亚洲世纪与中国的南亚战略:文本分析和文化观察[J]. 胡水君. 天府新论, 2021(05)
  • [4]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三体2:黑暗森林》书评[J]. 王松. 南腔北调, 2021(09)
  • [5]统整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非遗美术社团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二十四节气”为例[D]. 汪海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 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古琴教学在示范性高中社团实训的探索与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古韵琴社为例[D]. 薛昕昕.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毛姆小说的文学治疗研究[D]. 武思佳.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9]初中学生校外活动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西宁市A中学为例[D]. 李佳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10]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D]. 梁冠华.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搭建讲东方智慧的平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