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报告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报告

一、椎间盘镜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附9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梁万坤(Mankwan Leung)[1](2021)在《“彭氏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次研究通过与传统的推拿手法进行对比,探索运用“彭氏分筋推拿”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以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JOA腰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问卷量表作为观察指标,探究两组的疗效及差异,最后分析与讨论“彭氏分筋推拿”手法的特点与优势,并以此为依据,丰富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松山湖)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彭氏分筋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推拿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通过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各组均以1周治疗1次,8次为1个疗程。2个月疗程结束后记录相关指标。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JOA腰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量表,分别于第一次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八次治疗后及治疗周期结束后1个月进行观察。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客观评价和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共收集病例60例,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2)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数据比较上,(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实时疗效比较,“彭氏分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时镇痛疗效更具优势。治疗组VAS评分、JOA腰痛评分,组内(P<0.05),组间(P<0.05)。(4)整体疗效比较,“彭氏分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具优势。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组间(P<0.05),组内(P<0.05)。(5)远期疗效比较,所有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简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对患者进行随访,与治疗结束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彭氏分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对比传统推拿手法更具优势,两组内(P<0.05)、两组间(P<0.05)。结论:“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与传统推拿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实时镇痛疗效、整体疗效及远期疗效都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下,“彭氏分筋推拿”手法在治疗组的数据上显示更具有效果,疗效更稳定。因此在研究范围里,此手法要比传统推拿手法更优胜。

吴震南[2](2020)在《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SPSS20.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按1:1比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侧卧定点踩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斜扳法。两组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3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以基线(0周)和第3周治疗结束后为观察节点,通过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JOA、ODI%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在首次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即时镇痛效果。结果:1.本研究最终完成病例111例,其中侧卧定点踩跷组(治疗组)56例,传统斜扳组(对照组)55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及治疗前各项评价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81.14%。两组组间分级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JOA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JOA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DI%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ODI%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ODI%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安全性好。结论: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JOA和ODI%评分比较结果均提示,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均有效,两组组间比较,侧卧定点踩跷组在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更明显。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结果表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在首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中,侧卧定点踩跷组VAS评分改善更明显,而治疗3周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在即时镇痛方面更优于传统斜扳组,而整体的疼痛缓解与传统斜扳组疗效相当。3.侧卧定点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时镇痛效果显着,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疗效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和应用。

刘莲[3](2020)在《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推广竖横针刺法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竖横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均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竖横针刺组的VAS评分与普通针刺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竖横针刺组的ODI评分与普通针刺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更优。结论:1.竖横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均有效,且竖横针刺法疗效更优。2.竖横针刺法用针少而精,患者痛苦少而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晓飞,陈锋,刘宁,陆佳辰,廖星栋,黄知见,吴海桓,闫乾[4](2018)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方法选择》文中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西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正在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众多,但因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临床报道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各家说法不一,没有统一规范。总结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牵引、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等中医治疗以及西医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以期从中获取规律性认识,为临床所借鉴。

孟范强[5](2018)在《经皮椎间孔镜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脱出型LDH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重度脱出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山东省中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重度脱出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椎间孔镜组和半椎板组。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总分10分),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2.0版本,总分50分)及末次随访时使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1.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并发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疗效指标:2.1 VAS评分:两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与术后1个周、3个月、6个月对比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之间VAS评分对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ODI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术后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组间ODI功能障碍指数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改良Mac Nab标准评分: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86.67%:半椎板组优良率为93.33%,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3.并发症:椎间孔镜组和半椎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结论:(1)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与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相当。(2)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复杂的L5/S1节段)操作难度较大,术前应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仔细分析脱出物的大小、形态、方向,椎管侵占率,髂棘的高度,L5横突等因素,从而制定出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应统计脱出物摘除量是否与术前影像学相符,以防残留。(3)椎间孔镜手术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对椎管内干扰轻微,不会造成广泛粘连及医源性椎管狭窄,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等,因此更具微创性,可以作为阶梯治疗的良好选择。(4)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数相对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椎间孔镜组术后是否会发生椎间隙高度明显丢失及节段不稳,有待长期随访。

黄国斌[6](2017)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52例钙化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6例,行常规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26例,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内失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显着(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照组降低程度差于研究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 :给予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着,可减少机体损伤,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鹏[7](2017)在《爱维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静点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生产厂家:奈科明(奥地利)有限公司。规格10ml:400mg,以小牛血提取物计算;进口批号:H20130552)联合氯诺昔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能否更有效的起到止疼作用。进一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治疗的进展,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使治疗方案更合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1、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院骨科就诊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7例,采取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3.86±4.00岁;对照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3.75±4.20岁。两组患者在腰椎牵引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点爱维治联合氯诺昔康,对照组单独静点氯诺昔康,将治疗的跨度以十四天规定成1个疗程,二十八天(也就是四周)规定成2个疗程。试验将治疗开始前和经过治疗后(两个疗程),分别对入选试验的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和疼痛评判,按照国内外最着名的评分准则,即JOA评分,它来自于世界上最着名的骨科编辑社,给下腰部疼痛程度打分的方法,以及另一个着名的评判准则,即VAS,用它给试验患者打分。将两个试验组中患者的相关情况,利用评判准则进行治疗前后的效果予以比较,更重要的是把试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的结果进行深入探讨,探讨爱维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2、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归纳整理,并对试验所得的宝贵数据进行了精准的统计学的测算,我们把相关数据表示方式为(?),计量资料采用非常科学的t检验,我把计数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式进行处理。如果p<0.05我们就可以认定这项研究是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使用价值的。结果:经过相关统计学的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症状的比较),经过治疗的实验组的那些患者疗效是非常满意的,86.2%的有效率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数值,试验的另外一组患者(单用止痛药)总体有效率为82.1%,这个数据似乎相差不大,两组试验患者经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差异(P>0.05),即无明显的差异;但从另外的角度:优良率比较来看,联合治疗组相关患者优良率为72.4%,与它对照组的仅仅为64.3%,所以我们认为从优良率比较来看,它们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依据国际上最最权威的骨科编辑社杂志Spine给予的“下腰部疼痛的评分准则”(JOA评分);试验治疗组患者评分11.72±1.96,对照组患者评分12.92±1.90,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VAS直观模拟量表评分方法,治疗组患者得分2.58±0.68,对照组得分3.00±0.76,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爱维治联合氯诺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进行腰椎牵引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行综合保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的感受,减轻神经压迫,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尽快使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使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各种不适明显减轻。联合疗法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成为我们广大研究者下一步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努力方向。

王业辉[8](2016)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比较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03月-2015年8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获得59例。根据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nerve root canal decompression, M-NCD)组和椎板间开窗椎间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open discectomy and nerve root canal decompression, O-NCD)组。其中M-NCD组共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8.1(32-61岁);O-NCD组共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1岁(39-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ow-Back Outcome Scale, LBO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内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第三天腰腿疼痛VAS,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6月随访时的JOA评分、ODI、LBOS。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腰腿疼痛VAS、JOA评分、LBO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三天腰腿疼痛VAS、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JOA评分、LBOS及ODI方面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JOA改善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腰腿疼痛VAS、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JOA评分、JOA改善率、LBOS、OD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短期效果,两种方法的临床短期疗效相似。后路MED的手术操作步骤与椎板间开窗技术手术相似,具有相同的临床短期效果,且后路MED技术的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具有椎板间开窗技术经验医师易于开展,因此,在设备条件不允许的基层医院可选择椎板间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设备允许的基层医院可行MED技术推广。

谢兴国[9](2012)在《电针加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电针加重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与单纯电针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电针加重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提供一个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的6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门诊和牡丹江市骨科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者为35岁,最大者为73岁,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10年。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电针加重灸组130例,单纯电针组30例。治疗期间主要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观察,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自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自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愈显率60.00%;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8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无论是对照组和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缓解,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佳。

李跃雄[10](2011)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采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0例患者,进行跟踪回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参照通用的Macnab评价体系标准,优17例,良22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7.5%。结论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恢复较开放手术快,临床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

二、椎间盘镜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附9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间盘镜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附9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彭氏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知
        二、现代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进展
        三、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一、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分析
        三、结合“腰痛”和“痹症”在中医学上特点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四、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三节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的研究
        一、“彭氏分筋推拿”的简介
        二、“彭氏分筋推拿”主要手法简介
        三、“彭氏分筋推拿”与传统推拿手法的区别
        四、运用“彭氏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五、“彭氏分筋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六、“彭氏分筋推拿”临床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设计思路
        二、样本容量与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法及疗程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评价
        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解决办法(随时记录)
        七、统计学分析
        八、研究流程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
        二、基本资料比较
        三、观察指标的比较
        四、临床疗效比较
        五、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基线资料方面
        二、各期疗效方面
        三、临床疗效方面
        四、安全性方面
        五、总结
    第二节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一、“彭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点
        二、中医理论指导推拿手法的治疗
        三、腰椎与经络的关系
        四、腰椎与穴位的关系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2)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
        1.1.2 致病因素
        1.1.3 分型
        1.1.4 发病机制
        1.1.5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认识
        1.2.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3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概况
        1.3.1 踩跷法的古代文献记载
        1.3.2 不同流派踩跷法的技术特点
        1.3.3 踩跷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1.3.4 踩跷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2.2 分组方法
        2.2.1 随机分组
        2.2.2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干预措施
    2.4 观测指标
        2.4.1 基本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安全性评价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2.6.1 基线资料分析
        2.6.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疗效评价选择依据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分析
    3.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临床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完成情况
    2 疗效评定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2.3 两组有效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LDH的治疗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对LDH的治疗
    3 有关本研究方法的认识
        3.1 竖横针刺法
        3.2 本研究的中医理论
        3.3 本研究的西医理论
        3.4 临床研究体会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病例报告表
附录 B VAS评分表
附录 C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表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方法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
2 非手术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2 牵引
    2.3 针灸推拿
    2.4 中药
    2.5 针刀治疗
    2.6 正骨整脊手法
    2.7 水针疗法
3 手术治疗方法
4 讨论
5 小结

(5)经皮椎间孔镜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脱出型LDH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椎间孔镜组
        2.3 半椎板组
        2.4 观察指标
    3.统计学处理
    4.数据处理与结果
        4.1 患者一般资料
        4.2 手术相关指标
        4.3 手术疗效评定指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VAS评分对比
3 讨论

(7)爱维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通过JOA评分比较前后两组的疗效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患肢体温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治疗现状的认识
    3.3 爱维治的临床应用观察
    3.4 氯诺昔康的镇痛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3.5 爱维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可行性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短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收集时间
        1.2 所属医院
        1.3 一般资料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3. 技术路线
    4. 治疗方法
        4.1 术前准备
        4.2 麻醉方式及体位
        4.3 手术技术
        4.4 术后处理
    5.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6. 观察项目
    7. 复查和随访
    8. 研究方法
    9.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及分析
    1 基本资料分析
    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切口长度
    3. 临床疗效评价
        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3.2 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
        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3.4 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BOS)
    4. 结果总结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认识
    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狭窄的认识
        2.1 腰椎间盘及邻近相关结构应用解剖特点
        2.2 腰椎间盘的血供及营养特点
        2.3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
        2.4 神经根管、侧隐窝的解剖特点
        2.5 窦椎神经解剖特点
        2.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2.7 侧隐窝狭窄导致腰腿痛的病因
    3. 腰椎间盘突出与侧隐窝狭窄
    4. 临床表现
        4.1 症状
        4.2 体征
    5. 非手术治疗
    6. 两种术式的比较
        6.1. 术后恢复比较
        6.2. 手术疗效比较
        6.3.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比较
        6.4. 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6.5. 技术及学习曲线比较
    7. 结论
    8.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1. 激光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2. 臭氧消融术
    3. 经皮化学溶核术
    4. 等离子射频消融
    5.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6.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
    7. 椎间孔镜技术
        7.1 YESS技术
        7.2 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
    参考文献
附表1. 腰腿痛VAS量表
附表2. 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
附表3. 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
附表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附件1.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9)电针加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中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4、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5、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二、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
        2、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
        4、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二、临床研究方法
        1、分组及治疗方法
        2、疗效评价
        3、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四、讨论
        1、结果讨论
        2、本研究的意义
        3、作用机理
结论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10)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镜技术优点
    3.2 腰椎间盘镜手术的操作要点
        3.2.1 腰椎间盘镜手术的适应证
        3.2.2 腰椎间盘镜手术的注意事项

四、椎间盘镜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附9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彭氏分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梁万坤(Mankwan Leu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震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方法选择[J]. 吴晓飞,陈锋,刘宁,陆佳辰,廖星栋,黄知见,吴海桓,闫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1)
  • [5]经皮椎间孔镜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脱出型LDH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孟范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黄国斌. 包头医学, 2017(04)
  • [7]爱维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D]. 罗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8]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短期疗效观察[D]. 王业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电针加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兴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李跃雄. 中国医学创新, 2011(31)

标签:;  ;  ;  ;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