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志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

《林泉高志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

一、《林泉高致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论文文献综述)

洪波[1](2021)在《《早春图》美的研究及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朝的文化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数千年的进化历史中,在世界范围内达到第一个鼎盛高度,而其中美术的水准之高,特别是以皇家画院为主体的山水国画更是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郭熙就是北宋一位集出众的画技与前卫的绘画理论创造为一体的大家,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早春图》无疑是最为亮丽的,它所带来的观感之美无与伦比。了解和研究《早春图》之美是本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首先通过对郭熙出生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其作为宫廷画家的人生经历,从一开始信奉道教,再到后来受当朝推崇的儒家思想,对其在绘画事业、画论《林泉高致》的创作、以及对郭思的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对《早春图》的创作背景作了分析;接着从《早春图》的画面、构图及“三远法”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最后对山石、松树植物、瀑布水源以及点景人物的笔墨技巧、人文精神的体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突破对《早春图》美的感知层面,探寻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早春图?以及郭熙其他作品的临摹体会,剖析了自己部分创作的经验及创新思想。

张辉[2](2020)在《潜在的变革:郭熙《早春图》图像史价值发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郭熙名作《早春图》的创作初衷和思想内涵,评价其图像史价值,需要追溯具体历史背景,还原政治空间。梳理郭熙以艺见道、以图载道的创作思想,可以发现其画作的潜在政治寓意。《早春图》既是反映熙宁变法初衷的宣传画,又是影射政治变革的政治画。郭熙从一介布衣到被"神宗奖遇"、评其画为"天下第一",是因为他作为道法自然的图像设计大师,其画作的图景风格与政治含义高度交叠,画作被时人称为"郭熙官画"。《早春图》在熙宁年间被作为宋神宗御前屏帐立于政事厅的可能性极大。从梳理画图与时代政治环境之间的某些对应性入手,认知《早春图》的图像史价值,可以弥补艺术与史学之间的罅隙。

张艳[3](2019)在《“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泉高致》一书在北宋画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系统地总结了自然山水画创作的具体方法,并且阐释了“林泉之志”是作为一种艺术价值观存在的具体表达意义。文章首先分析“林泉之志”的内在涵义,通过对“林泉之志”的强调,构建山水画观赏者和创作者的心灵图式,进而影响了北宋同时期以及以后的山水审美发展,并且探讨其在现当代的艺术价值。论文第一部分,分析“林泉之志”的表达方式与思想解读,认为“林泉之志”它不仅只是绘画思想、自然山水创作观的表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性理念的传达。第二部分,探讨的是“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形成的背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都会形成不同的政治策略、思想潮流、文化风貌、艺术观念等等,譬如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等都对形成“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林泉之志”自然山水创作语言方法,以创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具体的表现方法,如观照山水时需怀有“林泉之心”,“山行面面看”、“山行步步移”等创作观察方法之类。第四部分,论述了观画者的心灵图式,从观画者的角度看待“林泉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行可忘,可游可居”等,画面在传达现实意象的同时,给观画者更传达出一种不存在于画面中,却令人回味无穷的妙解。第五部分,将北宋大家的作品进行简要分析,阐述“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的承前启后关系与作用,从中对齐吸收了前者何种思想技法?对后者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由此,笔者认为:“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是宋以来主流绘画创作方法与思想的总结,对新山水绘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对于今后山水绘画方法的写意与写实的对立统一表达有着特殊的意义。

王美琪[4](2019)在《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绘画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郭熙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山水画家、绘画理论家,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北宋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艺术经历、创作经验和绘画思想都由其子郭思整理编纂在《林泉高致》一书中,该书是一部重要的山水画理论着作,其中所记载的有关郭熙的绘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林泉高致》为文本并结合郭熙的绘画作品,对他的绘画思想进行了梳理、分析。首先从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时代背景中阐述了郭熙绘画思想形成的原因;其次,在《林泉高致》一书中通过对郭熙绘画思想的分析,从他绘画思想的完整性、空间意境的开拓上,解读了他绘画思想中的具体内涵;再次,结合郭熙的绘画作品从画面的空间意识、经营布局方面论述了他的绘画思想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创作态度、创作目的上分析了郭熙绘画思想中的文人画倾向,并以其绘画思想中的具体内容引发了对现当代山水画发展方向的思考。厘清了郭熙的绘画思想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全部面貌,重点分析了他的绘画思想在艺术意境的营造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仲荣伟[5](2019)在《以王维《山水诀》析郭熙《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就"春山淡冶而如笑"进行论述。论文主要通过王维的《山水诀》和郭熙的《林泉高致集·山水训》中有关春季山水画论的论述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别阐释《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的韵涵。研究方法主要以书籍阅读,论文查找为主。全文主要以对比论述、举例论述和引用相关的观点的方法对《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的体现表达进行论述。研究的结论是,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的体现表达相对于王维《山水诀》中的春山之景的体现表达是有所发展的。

沈阳[6](2019)在《刍议《林泉高致集》与郭熙的山水画创作观》文中指出郭熙的山水画及其理论承接隋、唐至五代渐趋成熟的山水画历史脉络,又对宋、元及以后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以郭熙理论着作《林泉高致集》《早春图》等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试图客观、深入地探究郭熙山水画创作的目的、观念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今人关于郭熙绘画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对于解决当下山水画创作所遇到的写生、临摹和创新等实践问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韩鹏程[7](2018)在《郭熙《林泉高致集》的画论思想》文中研究指明突破以往研究中对郭熙美学思想分析的儒道判别的框架,从"学画""作画""观画"三个方面对《林泉高致集》中表达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郭熙的画论思想包括重视学画时的修养工夫、作画时的变化以及观画时的林泉之志等内容。

李礼壹[8](2018)在《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美学思想及其美术史意义》文中提出《林泉高致》一书尽管篇幅短小,却是一部系统论述了山水画创作及功能的理论文献。郭熙在自身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山水精神,便是要怀有一颗把自我融入到自然对象中的“林泉之心”,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本文试图通过理解“林泉之心”的内涵,来探讨郭熙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山水功能观、山水观照论以及山水画创作观。同时,通过对郭熙画论的溯源,来论述郭熙画论在山水画创作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另外,本文还尝试通过郭熙画论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美学的比较,来发现郭熙画论中历久弥新、常读常新的现代价值。本文第一章,从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源起和郭熙的个人经历来讨论郭熙画论的山水功能观。郭熙认为,山水画对人有一个正向的“滋养”价值,无论是从创作者还是从鉴赏者的角度来看,接触山水画或者山水实景,是一种经由“林泉之心”获得“养”的过程,“养”的结果即郭熙所说的“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山水画与人喜爱山水的本质相契合,与人渴望接近自然的本性相联结,这样的作品一定是“行”“望”“游”“居”总相宜的作品。本文第二章,探讨的是郭熙画论中所蕴含的山水观照论。作为山水画家或者山水画的鉴赏者,在观照山水时需要怀有“林泉之心”,来面对客观自然界的山川美景,在“山形面面看”和“山形步步移”中,发现山水林泉的美妙。不仅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而且应以“林泉之心”体会山水的“意度”“意态”:“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本文第三章,论述了郭熙的山水画创作观。在此一部分,郭熙提出了“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及扩充修养等关键观点。同时,郭熙提出“三远法”,其中用“远望”的方法来掌握山水的全貌,不仅是一个实际观察的距离概念,也是一个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蕴含着哲学意义上的“玄”“远”等空灵的意味。因此,“远”就像是一个中介,一头连接着创作技法,另一头牵引着创作观念生成,画家在写生阶段“身即山川而取之”,进而在心中对所画之物做到一一有数,这就是郭熙所说的“历历列于胸中”,而后具体到绘画过程中再“严重以肃”“恪勤以周”“注精以一”,摒弃“惰气”“昏气”,克服“慢心”“轻心”,下足功夫,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郭熙提倡作品的“景外之意”和“意外之妙”,就是希望作品能给观画者带来超乎画面的“韵味”,这自然离不开“意造”的作用,画面要在传达现实意象的同时,更传达出一种不存在于画面中,却令人回味无穷的妙解。本文第四章,通过纵向比较郭熙画论与其他名家画论来论述郭熙在中国山水画理论史上的影响,同时横向比较郭熙画论与法国哲学大师梅洛-庞蒂的理论着作《眼与心》来探讨《林泉高致》的美术史意义。在绘画艺术中,画家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观照对象的形态?画家如何在作品中展示对景物之间空间关系的理解?这两个问题既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所关注的,也是当代西方美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当郭熙的《林泉高致》与梅洛-庞蒂《眼与心》中的观点对照时,我们发现“林泉之心”与“内视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泉之心”也就是梅洛-庞蒂所讲的“第三只眼”;“身即山川而取之”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技法有着相似之处;“平远”“深远”“高远”作为一种审美距离,既是物理的,又是哲学的,其中蕴含着无限的韵味。

王晓菊[9](2017)在《浅析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文中指出郭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面,璀璨于山水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也有着如泰斗一般的地位。他大多以北方的山水为创作对象,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了旗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山间四季景色,为读者传达出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郭熙在山水画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打破了传统山水所创作的手法,已经不再局限于隐居山林而是提倡游历名山名景,刷新了中国山山水水绘画的又一个记录。而且他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和系统理论知识都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鹤立鸡群,超凡脱俗,然而郭熙的作品能保持自己独特之艺术风格,与他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能够客观的分析评价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就必须对郭熙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郭熙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其山水画的艺术之美。本文主要从郭熙的绘画艺术特色出发来分析他的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陈权[10](2016)在《浅谈《山水纯全集》与《林泉高致集》有何不同》文中指出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与韩拙的《山水纯全集》都是宋代山水绘画理论方面的专着,两篇着作中都包含了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创作、笔墨运用以及审美欣赏上的理论阐释。二者有相似相通之处,同时又包含了各自的作者各有对山水画独特的见解。

二、《林泉高致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泉高致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论文提纲范文)

(1)《早春图》美的研究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作品图版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创作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 郭熙与《早春图》
    (一) 关于郭熙
    (二) 关于《早春图》
        1.《早春图》画面分析
        2.三远法透视理论的运用
        3.《早春图》构图分析
二《早春图》内涵分析
    (一)《早春图》 分解研究
        1.山石表现
        2.树松植物表现
        3.瀑布与水的表现
        4.点景人物
    (二)《早春图》自然人文研究
        1.信仰文化对审美的影响
        2.写实生动
        3.诗意融合
三 《早春图》对我创作的影响及探索
    (一)临《早春图》
    (二) 临郭熙的其他作品
    (三) 我的创作及体会
        1.《太极图》
        2.《早春涧水》
        3.《岭上人家》
        4.《秋山荒流图》
        5.小品一组
        6.《观云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潜在的变革:郭熙《早春图》图像史价值发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郭熙独特的绘画特质
    (一)推崇自然秩序的思想
    (二)基于政治空间的创作经历
二、《早春图》的精神思辨性与革故鼎新的政治气象
    (一)《早春图》的精神思辨性与屏箴规谏
    (二)“早春”体现的迫切希望与革故鼎新的政治气象
三、余 论

(3)“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林泉之志”的内在涵义
    第一节 “材泉之志”观念解读
    第二节 “林泉之志”表达方式
    第三节 “林泉之志”核心分析
第二章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创作观形成背景
    第一节 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进
    第二节 北宋道教的伦理化发展
    第三节 宋代理学与艺术创作思想的融合
第三章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的内容表现
    第一节 自然山水创作心态——“林泉之心”
    第二节 自然山水创作态度——“注精以一之”
    第三节 自然山水创作考察——“饱游饫看”
    第四节 自然山水创作构思——“高远、深远、平远”
    第五节 自然山水创作笔墨——“笔墨浅近”
第四章 “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的审美体现
    第一节 “山大于木,木大于人”的空间欣赏
    第二节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审美感悟
    第三节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观画体验
第五章 “林泉之志”主流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李成——“浑厚阔大”气象的开拓
    第二节 巨然——“铺舒宏图”造型的启发
    第三节 范宽——“极目旷望”构图的安排
    第四节 郭熙——“必合天地”意蕴的领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绘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郭熙绘画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郭熙的艺术经历
        一、郭熙的生平
        二、郭熙的艺术活动
    第二节 郭熙画论的道家思想内涵
        一、庄学对郭熙绘画思想的影响
        二、“虚静”观对郭熙绘画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郭熙画论的儒家思想内涵
        一、“仁心”德性
        二、“主敬”、“主养”
    第四节 五代宋初山水画风对郭熙的影响
        一、五代荆浩对郭熙的影响
        二、宋代人文精神对郭熙的影响
第二章 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绘画思想内涵
    第一节 郭熙绘画思想中完整性的表现
        一、“因物而异”的审美观照
        二、“步步移”、“面面看”的观察方式
        三、“恪勤以周之”的完整意识
    第二节 从审美意象上升到艺术意境的表现
        一、“以情观景”的审美意象
        二、“览欲淳熟,经之众多,取之精粹”的审美意象
        三、“仰看白云,俯听流水”的艺术意境
    第三节 “诗意创造性”的意境空间
        一、“景外意”,“意外妙”的思想对“意”的抒发和感受
        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思想对“境”的体认和营造
第三章 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绘画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
    第一节 “林泉之心”——营造审美空间
    第二节 “远望以取势”的真山水观
    第三节 “必全天地”的经营位置
第四章 郭熙的绘画思想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郭熙山水画创作中的文人画倾向
        一、“乘兴率性”的创作状态
        二、“画与书通”的融通态势
    第二节 山水画中“远”的自觉
        一、山水画中的“远”到文人精神中的“远”
        二、“虚实相生”的绘画意境
    第三节 郭熙的绘画思想对当代山水画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以王维《山水诀》析郭熙《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论文提纲范文)

一、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与王维《山水诀》
    (一) 传承与发展
    (二) 郭熙与王维二人描绘春山之景的异同
    (三) 道家思想对郭熙的产生影响
二、结论

(7)郭熙《林泉高致集》的画论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画者重修为工夫
二、作画者以变化造山水
三、观画者游居山水之中

(8)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美学思想及其美术史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功能论
    第一节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价值观
        一、郭熙的山水功能观溯源——华夏传统与儒道精神
        二、郭熙山水功能观中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印记
    第二节 郭熙山水功能观中的人文主义
第二章 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观照论
    第一节 观照山水须持“林泉之心”
        一、“林泉之心”即看山水之“体”
        二、“林泉之心”与“虚静”
        三、“林泉之心”与自调节审美
    第二节 观照山水须“远望”
        一、“远望”之溯源
        二、山有“三远”
    第三节 观照山水须“步步移”“面面看”
    第四节 身“即”山川而“取之”
第三章 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画创作观
    第一节 创作态度:注精以一之
        一、两种传统创作态度:“墨戏”与“精谨刻画”
        二、郭熙对不同创作态度与作品效果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山水画的法度研究——“画山水有法”
    第三节 意境即“因心造景”
第四章 郭熙《林泉高致》的美术史意义
    第一节 郭熙画论溯源
        一、郭熙画论与顾恺之画论比较
        二、郭熙画论与王维画论比较
    第二节 郭熙在北宋山水画史上的影响
        一、画院派与文人派的衔接者
        二、兼具南北画风所长
    第三节 郭熙画论与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观点对观
        一、“林泉之心”与“内视觉”
        二、“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身体”意识
        三、“三远”与审美距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浅析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郭熙的传承
    1. 郭熙的生平
    2. 郭熙的师承
二、郭熙代表作中所呈现出的特点
    1. 自然物类的表现
    2. 自然气象的表现
    3. 空间表现的特点
三、郭熙山水画理论中的艺术特征
    1.《林泉高致集》所体现的绘画美学思想
    2. 郭熙山水画理论涵盖的美学思想
四、郭熙的山水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五、结语

四、《林泉高致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春图》美的研究及探索[D]. 洪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潜在的变革:郭熙《早春图》图像史价值发微[J]. 张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林泉之志”自然山水绘画创作观研究[D]. 张艳. 扬州大学, 2019(02)
  • [4]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绘画思想研究[D]. 王美琪.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以王维《山水诀》析郭熙《山水训》中“春山淡冶而如笑”[J]. 仲荣伟. 艺术品鉴, 2019(02)
  • [6]刍议《林泉高致集》与郭熙的山水画创作观[J]. 沈阳. 美术文献, 2019(01)
  • [7]郭熙《林泉高致集》的画论思想[J]. 韩鹏程. 滨州学院学报, 2018(05)
  • [8]郭熙《林泉高致》山水美学思想及其美术史意义[D]. 李礼壹.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浅析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J]. 王晓菊. 今传媒, 2017(06)
  • [10]浅谈《山水纯全集》与《林泉高致集》有何不同[J]. 陈权. 艺术品鉴, 2016(11)

标签:;  ;  ;  ;  ;  

《林泉高志集》与郭熙的山水画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