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技术》编委

《建井技术》编委

一、《建井技术》编委会(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1](2021)在《盾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数值模拟分析》文中指出冻结法作为地铁建设的施工方法之一,因具有能够有效隔绝地下水并加固土体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盾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建设中。以往的冻结设计经验主要来源于矿井,基本上都是采用垂直冻结或者水平冻结的方式。而盾构地铁隧道中的联络通道在冻结法施工时,由于受到隧道空间的影响,冻结管通常是以倾斜放射状布置,但现行对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温度场的分析大都简化为冻结管水平布置、冻结壁等效体热源代替冻结管线热源和平面问题,难以真实的反映实际工程中任意点和面的温度情况。同时,针对冻土帷幕开挖稳定性的研究,通常是以平面问题或者以简化的三维模型进行研究,也会导致与实际情况有差异。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工程小马庄站~高楼金站区间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为背景,对联络通道冻结加固实例中积极冻结期和开挖施工阶段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施工现场岩土工程勘探报告、冻结壁设计、冻结施工实测数据等资料,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联络通道温度场变化规律、冻结壁力学性能和土体参数对冻结加固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今后联络通道冻结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联络通道冻结加固实例分析根据联络通道冻结加固实例,对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泄压孔压力等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自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数据判定在积极冻结35 d时,冻结壁已达到开挖要求,并根据开挖阶段所反馈的冻结壁信息,证实了在积极冻结期由监测数据分析得到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反映了冻结设计参数的合理性。(2)联络通道冻结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利用FLAC 3D热分析模块,根据施工现场岩土工程勘探报告以及积极冻结期内冻结管盐水实测温度,建立联络通道三维冻结温度场模型,得到了冻结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冻结壁交圈和厚度达到设计值的时间点。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冻结壁到达设计值所需时间为30 d,而由实测数据判定冻结壁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为35 d,两者基本接近;同时将数值计算的温度数据与实测数据作对比,两者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说明了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3)联络通道冻结壁力学性能分析为了更好的反映冻结壁的受力、位移等情况,在利用FLAC 3D计算时采取最不利条件,即整个施工模拟过程不采用任何支护,仅靠冻结壁自身承载能力,对管片破除、通道开挖、泵房开挖三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冻结壁应力场、位移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应力、位移场的分布特征,并为保障施工安全提出了相关建议。(4)土体参数对冻结加固行为的影响分析在确保模型准确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的土体参数对冻结加固行为的影响。一是研究土体参数对温度场模型的影响,得出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最低盐水温度以及地层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二是研究土体参数对力学模型的影响,得出冻结壁弹性模量、冻结壁厚度、流固耦合作用对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其中流固耦合作用对应力场、位移场影响最为显着,在进行水下隧道冻结壁设计时,水的渗流作用不可忽略。

朱拴成[2](2020)在《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探索——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科技期刊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发展需要,科技期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已形成行业共识。但是目前还未找到有效解决期刊布局分散、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低、传统固化思想束缚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仍处于观望探索者多、做实做优者少的尴尬境地。因此,亟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让我国科技期刊真正走上集团化、数字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刊群,争创世界一流。本文总结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探索出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亟需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规划,以期为同行期刊集团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超[3](2020)在《竖井掘进机撑靴侧壁岩土体极限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资源的开采,竖井掘进机(Shaft Boring Machine,以下简称SBM)由于在深大竖井建设中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及环保等优势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SBM在掘进过程中,撑靴支撑在竖井侧壁以固定掘进机并为掘进机提供前进的动力。在穿过复杂的土层和岩层时,如果在撑靴作用下竖井侧壁岩土体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将会产生掘进机推进力不足、姿态难以控制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竖井侧壁失稳。考虑到目前我国首台SBM刚完成调试还未投入应用,由于没有施工经验和缺乏相关竖井侧壁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因此有必要开展SBM撑靴作用下土质地层和岩质地层中竖井侧壁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本论文以国内自主研制的首台SBM(MSJ5.8/1.6D型)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SBM掘进中竖井撑靴侧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竖井凿井方法、SBM钻井工艺和装备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调研。分析了SBM掘进时力学传递机制和撑靴的作用下竖井侧壁岩土体的受力状况,为后续撑靴侧壁极限承载力的研究奠定基础。2)采用耦合有限元与离散元方法的GDEM数值模拟软件,考虑掘进深度、竖井直径及围岩等级三种因素的影响,对掘进过程中撑靴对竖井侧壁岩土体的作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撑靴作用下侧壁岩土体内部位移、应力、应变和破坏单元的分布及特征。计算结果表明:(1)竖井撑靴侧壁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剪切滑移破坏,并得到了简化破坏面;(2)随着掘进深度增大,竖井侧壁破坏单元和撑靴作用处位移减小,而极限承载力稍有提高;(3)竖井直径增大时,侧壁破坏单元稍有增加,而塑性剪应变和撑靴作用处位移明显增大,且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4)围岩等级越高,侧壁破坏单元明显减少,而且承载力显着提高。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围岩等级的影响最大。3)以数值模拟得到的竖井侧壁土体破坏模式为基础,首先假定破坏面为对数螺旋线和直线旋转曲面的组合,分析了破坏面上的应力分布。然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采用土体塑性极限平衡法,推导了撑靴作用下竖井侧壁土体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所推导理论公式中承载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基本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典型土层中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说明该公式的合理性。4)基于Hoek-Brown准则对撑靴作用下竖井侧壁岩体的破坏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竖井侧壁岩体内部的破坏单元、剪应变以及位移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撑靴作用下竖井围岩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滑移破坏,据此确定了简化的滑移破坏面。此外,Hoek-Brown准则参数对岩体破坏有显着影响,岩体扰动、破碎度越高,对应的破坏单元越多,剪应变和位移也越大。5)根据数值模拟所得到的竖井侧壁岩体破坏模式及破坏面形状,首先假定滑移破坏面由5个平面组成,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对每个破坏面进行了受力分析,采用岩体塑性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撑靴作用下竖井侧壁岩体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对计算公式中的基本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相同性质的岩层,将按规范所得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与推导公式计算得到的竖井侧壁岩体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在典型岩层中,将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了本文公式的合理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大竖井建设中SBM撑靴侧壁岩土体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预测和评估方法,而且对SBM的设计和施工风险控制也有指导意义。

程路,邢保军[4](2019)在《大众煤矿新副井井筒壁后注浆堵水技术参数的计算确定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有效充填井筒壁后空间和围岩裂隙,封堵井壁漏水,减小井筒总漏水量,改善井筒环境,降低淋水对井筒内设施的腐蚀破坏,延长井筒服务年限,对井筒结构、工程质量(漏水段岩石性质、水源、漏水点大小及涌水量大小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计算确定了注浆带范围、方式和施工顺序、浆液类型及注浆参数。采用分段注浆,控制注浆压力,防止注浆压力过高破坏井筒壁的强度,造成井筒壁破损,保证防止浆液流失,有效解决了矿井井筒井下渗漏水问题,同时起到了充填、加固和堵水的作用。

张斌,孙加山,高连东,李燕明,王向宁,杨万,耿旭昌,左晨忱,钱涌,王强[5](2018)在《双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在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一口双层巢式监测井建井等同于两口单管监测井,可以同时监测不同含水层水位与污染状况,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和时间,相较于单管监测井具有显着优势。本文以工业企业退役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为例,分析双层巢式监测井建井采样技术的优势,证实了巢式监测井是一种成本低且环境友好型的建井技术。

赵兴东[6](2018)在《超深竖井建设基础理论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简述深井开采定义及其需要考虑的因素,借以区分"深井开采"与"深竖井"定义,包括不同国家对超深井开采界定深度,提出深井开采应注意的关键问题:采动地压与调控、降温技术;总结国外不同国家深井开采生产基本情况与深竖井建设情况,分析不同国家深井开采存在的区别;对当前我国在(拟)建深井矿山进行统计、总结,当前我国超深竖井建设主要在黄金、有色与铁矿行业,建设深度主要集中在1 500 m;与国外相比,我国深井开采矿山矿石种类单一、矿石品位较低。在超深竖井理论分析方面,分别从超深竖井井筒围岩应力解析、井筒断面结构设计、井壁支护结构等方面,详细介绍当前理论与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我国超深竖井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在超深竖井建设技术方面,分别从凿岩爆破、综合化机械施工、吊盘以及钢丝绳提升等方面,详细叙述我国超深竖井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复杂应力环境下超深竖井井筒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类)椭圆形井筒结构及释能井壁支护形式;系统介绍了凿井设备、吊盘以及钢丝绳等研究进展,为我国超深竖井建设提供借鉴。

胡伟[7](2014)在《竖井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文中提出:土压力的计算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三大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曲面挡土墙结构得到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础上对竖井等曲面结构的侧压力计算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忽略了相邻微元体两侧的法向作用力,并运用的的是直线挡土墙理论进行研究的。对于竖井等圆弧形曲面结构物,相邻微元体两侧的法向作用力对土体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库伦土压力理论和原方计算法为基础,考虑了竖井曲面形式和相邻微元体两侧的法向作用力对土压力计算的影响。选择三维微扇形单元土体,进行受力分析,由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了竖井侧压力计算的表达式。结合三个计算实例,每个竖井选取不同的半径和深度,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影响竖井侧压力的几个因素。通过和本文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对比,二者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本文推导公式的正确性。通过对比不同半径、不同深度、不同相对刚度下竖井的侧压力,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竖井的曲面效应影响,使得竖井侧压力计算值比两种经典计算方法偏小。因此,对于曲面结构挡土墙,经典理论计算方法不够合理。2.与常规土压力不同的是,竖井侧压力大小随着深度的增加,表现为非线性增大。3.竖井侧压力与半径有关。随着半径增大而增大,最终趋于一稳定值。不同相对刚度对竖井侧压力影响不大。

徐波,王世华,刘冬[8](2013)在《千米深井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在立井井筒施工中,地质条件是决定施工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在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采取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是实现井筒安全、优质、高效掘砌的前提。该文介绍了安居煤矿副井施工所采用的施工工艺研究,对深井井筒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康淑云[9](2012)在《我国煤炭科技期刊现状及其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简单介绍了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煤炭工业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阐述了煤炭科技期刊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建议。

马利[10](2012)在《岩巷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及其在邢台矿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爆破和支护机理以及中深孔控制爆破理论技术,将理论研究与实验室试验分析结果应用到工业性试验中,优化岩巷中深孔爆破参数提高炮眼利用率和单循环进度;研究锚喷二次支护技术作用机理,结合矿井岩巷实测数据利用FLAC数值模拟,确定了第二次锚喷支护的最佳支护时间(时段);结合邢东矿、东庞矿矿井实际条件,研究适合不同岩巷的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成套工艺和技术,解决岩巷掘进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优化改进施工工艺与劳动组织,研究高效排矸系统解决岩巷工作面快速扒装研、前后路研石运输配套技术问题,保证工作面掘进与排研平行作业,实现岩石巷道高效优质快速掘进。该研究提高了邢台矿区岩巷机械化快速掘进水平,对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二、《建井技术》编委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井技术》编委会(论文提纲范文)

(1)盾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结法在地下隧道中的应用现状
        1.2.2 联络通道冻结壁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联络通道冻结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4 冻结壁厚度计算方法
        1.2.5 冻结壁平均温度计算方法
        1.2.6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工程背景及实测数据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项目区域特征
        2.1.2 水文地质
    2.2 冻结加固设计
        2.2.1 冻结施工设计参数
        2.2.2 冻结孔布置
        2.2.3 测点布置
    2.3 积极冻结期监测数据分析
        2.3.1 盐水温度
        2.3.2 土层温度
        2.3.3 泄压孔监测
    2.4 开挖施工阶段监测数据分析
    2.5 原状冻土强度试验
        2.5.1 试验目的
        2.5.2 冻土取样、制样
        2.5.3 试验方法
        2.5.4 试验结果
    2.6 小结
3 联络通道三维冻结温度场数值分析
    3.1 冻结温度场基本概念
        3.1.1 温度场分类
        3.1.2 控制微分方程
        3.1.3 定解条件
    3.2 FLAC3D热传导数值计算
        3.2.1 热传导
        3.2.2 能量平衡方程
        3.2.3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3.2.4 能量平衡方程的节点公式
        3.2.5 显式有限差分公式
        3.2.6 稳定性判据
    3.3 温度场模型建立
        3.3.1 基本假定
        3.3.2 网格划分
        3.3.3 材料参数
        3.3.4 初始及边界条件
    3.4 温度场模型计算分析
        3.4.1 冻结温度场分布规律
        3.4.2 数值模拟温度与现场实测温度对比
    3.5 小结
4 联络通道冻结壁力学性能分析
    4.1 模型建立
        4.1.1 网格划分
        4.1.2 计算参数确定
    4.2 力学模型计算分析
        4.2.1 初始地应力场
        4.2.2 联络通道开挖
    4.3 小结
5 土体参数对冻结加固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土体参数对温度场模型的影响分析
        5.1.1 导热系数的影响
        5.1.2 比热容的影响
        5.1.3 密度的影响
        5.1.4 最低盐水温度的影响
        5.1.5 地层温度的影响
    5.2 土体参数对力学模型的影响分析
        5.2.1 弹性模量的影响
        5.2.2 冻结壁厚度的影响
        5.2.3 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探索——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出版传媒集团基本情况
2 运营5年来的成功管理模式与经验
    2.1 建立了集团化运营的管控体系
    2.2 建设了行业唯一的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
    2.3 开展了多元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和增值服务
3 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出版传媒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
5 结束语

(3)竖井掘进机撑靴侧壁岩土体极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竖井凿井技术
        1.2.2 竖井掘进机
        1.2.3 撑靴及其侧壁受力分析
        1.2.4 岩土体极限承载力分析
    1.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竖井掘进机及其撑靴作用下侧壁受力分析
    2.1 MSJ5.8/1.6D型竖井掘进机
        2.1.1 竖井掘进机钻井工艺
        2.1.2 竖井掘进机钻井装备
    2.2 撑靴作用下竖井侧壁岩土体受力分析
        2.2.1 竖井掘进机支撑系统
        2.2.2 撑靴作用下侧壁岩土体受力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竖井侧壁破坏数值模拟
    3.1 GDEM软件简介
    3.2 竖井撑靴侧壁岩土体受力破坏数值模拟方案
        3.2.1 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3.2.2 竖井侧壁模拟计算工况
    3.3 竖井撑靴侧壁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3.3.1 竖井侧壁破坏过程的一般规律
        3.3.2 竖井深度的影响规律
        3.3.3 竖井直径的影响规律
        3.3.4 围岩等级的影响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土质地层竖井撑靴侧壁极限承载力分析
    4.1 基本假定
    4.2 竖井侧壁土体破坏面的几何描述
    4.3 竖井撑靴侧壁土体极限承载力公式推导
        4.3.1 破坏面I上的受力分析
        4.3.2 破坏面II上的受力分析
        4.3.3 破坏体重力影响分析
        4.3.4 撑靴侧壁土体极限承载力确定
    4.4 承载力系数及其变化规律
    4.5 影响竖井撑靴侧壁承载力的因素及规律
    4.6 极限承载力理论值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竖井侧壁围岩破坏数值模拟
    5.1 Hoek-Brown破坏准则的发展及其特征
        5.1.1 Hoek-Brown准则的发展过程
        5.1.2 Hoek-Brown准则的适用范围
        5.1.3 Hoek-Brown准则的应用特点
    5.2 竖井撑靴侧壁围岩受力破坏数值模拟方案
        5.2.1 撑靴侧壁围岩计算模型
        5.2.2 地应力及边界条件
        5.2.3 竖井侧壁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5.3 竖井撑靴侧壁围岩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5.3.1 撑靴侧壁破坏单元分布
        5.3.2 撑靴侧壁剪应变分布
        5.3.3 撑靴侧壁位移分布
        5.3.4 竖井撑靴侧壁围岩破坏模式及破坏面形状
    5.4 本章小结
6 岩质地层竖井撑靴侧壁极限承载力分析
    6.1 基本假定
    6.2 竖井撑靴侧壁岩体破坏面的几何描述
    6.3 竖井撑靴侧壁岩体极限承载力推导
        6.3.1 破坏面I上的受力分析
        6.3.2 破坏面II上的受力分析
        6.3.3 破坏面III上的受力分析
        6.3.4 破坏面IV、V上的受力分析
        6.3.5 破坏体重力影响分析
        6.3.6 撑靴侧壁岩体极限承载力确定
    6.4 影响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及规律分析
    6.5 竖井撑靴侧壁极限承载力数值的对比分析
        6.5.1 竖井侧壁承载力与地基承载力对比
        6.5.2 理论承载力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图清单
表清单
符号说明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大众煤矿新副井井筒壁后注浆堵水技术参数的计算确定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井筒技术参数及水文地质概况
2 注浆段的确定
3 注浆方式、注浆孔布置、深度及施工方式
    3.1 注浆方式
    3.2 注浆孔的布置、深度及施工方式
    3.3 孔口管长度及埋设
4 注浆技术参数的确定
    4.1 注浆材料及浆液配比
    4.2 注浆压力
        (1)井壁强度计算。
        (2)注浆压力。
    4.3 注浆量理论计算
5 施工过程及完成工程量
6 注浆堵水效果评价

(5)双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在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场地概况
    1.2 巢式监测井建井
    1.3 样品采集与保存
    1.4 样品分析与检测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向分析
    2.2 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点
    2.3 巢式监测井与单管监测井的成本效率分析
3 结论

(6)超深竖井建设基础理论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超深竖井建设现状
2 国内超深竖井建设现状
3 超深井筒围岩应力解析研究现状
4 井筒断面结构设计
5 复杂应力环境下井壁支护结构设计
6 超深竖井施工技术
    6.1 我国超深竖井建设存在的问题
    6.2 凿岩爆破工作
    6.3 综合机械化快速凿井技术
    6.4 提升钢丝绳
7 结论

(7)竖井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竖井施工方法
        1.2.1 竖井掘进方法
        1.2.2 竖井施工方法
    1.3 大直径竖井的工程特点及受力特点
        1.3.1 竖井井筒的工程特点
        1.3.2 竖井井筒的受力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4.1 均匀水平地压计算理论
        1.4.2 非均布水平地压计算理论
    1.5 竖井工程设计现状
    1.6 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1.8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土压力概述及常规土压力计算理论
    2.1 概述
    2.2 竖井外土压力的平面分布
        2.2.1 前苏联对土压力平面分布的研究
    2.3 大圆筒结构土压力竖向分布
        2.3.1 库仑土压力理论
        2.3.2 朗肯(Rankine)土压力理论
        2.3.3 B.B索科洛夫斯基理论
        2.3.4 滑移线理论
        2.3.5 水平层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库仑理论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分析
    3.1 引言
    3.2 圆弧形曲线挡土墙土体侧压力计算理论及方法
        3.2.1 极限平衡拱理论
        3.2.2 原方计算方法
    3.3 基于库仑理论的极限平衡法的计算原理
        3.3.1 基本假设条件
        3.3.2 基本原理
        3.3.3 本文的计算方法
        3.3.4 总侧压力和侧压力分布的求解
    3.4 计算实例一
    3.5 计算实例二
    3.6 计算实例三
    3.7 本章小结
4 竖井土压力数值模拟
    4.1 软件简介
        4.1.1 基本情况
        4.1.2 Flac/Flac3D的主要特点
        4.1.3 FLAC/FLAC3D的应用范围
        4.1.4 FLAC/FLAC3D的基本原理
    4.2 竖井施工开挖模拟与分析
        4.2.1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4.2.2 数值分析参数选取
        4.2.3 单元的选取
        4.2.4 网格化分
        4.2.5 不平衡力分析
        4.2.6 加载与初始应力场分析
    4.3 开挖后竖井周围土体应力结果分析
        4.3.1 不同开挖半径下的sxx应力云图
        4.3.2 不同开挖半径下的szz应力云图
        4.3.3 不同填土材料下的sxx应力云图
        4.3.4 不同填土材料下的szz应力云图
        4.3.5 不同井筒与填土相对刚度的影响
    4.4 本文推导公式与有限差分法解答的比较
        4.4.1 本文推导公式的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的特点
        4.4.2 本文推导公式的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煤炭科技期刊现状及其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2 煤炭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
    2.1 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真实记录
    2.2 是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3 是行业科技人员成长的摇篮
3 煤炭科技期刊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期刊数量多, 主管、主办单位多元化
    3.2 一些期刊办刊宗旨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3.3 一些期刊办刊质量堪忧
    3.4 某些煤炭科技期刊规模小、周期长、发行量少
4 煤炭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具体建议
    4.1 重组整合, 扩大规模
    4.2 选题策划, 打造精品
    4.3 加强学习, 提升素质
    4.4 做好服务, 共同发展
    4.5 与时代同步, 提速期刊数字化

(10)岩巷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及其在邢台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岩巷掘进技术研究现状
        1.2.1 钻爆法施工掘进
        1.2.2 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法
        1.2.3 岩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邢台矿区基本情况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与方法
    1.4 小结
2 中深孔爆破理论技术研究
    2.1 岩巷中深孔高效爆破技术研究
        2.1.1 影响岩巷爆破效果的因素
        2.1.2 掘进方式的选择
        2.1.3 炮眼布置
        2.1.4 炮眼深度
        2.1.5 炮眼直径和装药直径
        2.1.6 炮眼数目和炮眼间距
        2.1.7 掏槽眼装药长度和装药量
        2.1.8 光面爆破
    2.2 节理岩体爆破的超动态应变测试研究
        2.2.1 测试原理及模型
        2.2.2 实验结果分析
    2.3 中深孔掏槽爆破模型试验研究
        2.3.1 实验原理
        2.3.2 单孔爆破漏斗特性
        2.3.3 小直径空孔的作用
        2.3.4 多孔爆破模拟实验
        2.3.5 多孔与单孔爆破特性比较
        2.3.6 槽腔深度问题探讨
    2.4 小结
3 岩巷二次锚喷支护技术研究
    3.1 岩巷锚喷支护
    3.2 二次锚喷支护
        3.2.1 二次支护技术概述
        3.2.2 二次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
    3.3 二次锚喷最佳支护时段
        3.3.1 二次锚喷支护原理
        3.3.2 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
        3.3.3 最佳支护时段的物理意义
    3.4 岩巷二次支护数值分析
        3.4.1 参数取值及模型建立
        3.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3 第二次锚杆最佳支护时间
    3.5 小结
4 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与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4.1 岩石巷道掘进机械化配套作业线概述
        4.1.1 国内岩巷掘进机械设备选择
        4.1.2 几种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方式
        4.1.3 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的选择
    4.2 液压钻车岩巷机械化作业线
        4.2.1 液压钻车作业线在大断面岩巷掘进应用的优越性
        4.2.2 液压钻车应用存在的问题
        4.2.3 液压钻车作业线施工作业流程
    4.3 悬臂式掘进机岩巷机械化作业线
        4.3.1 悬臂式掘进机工作原理
        4.3.2 悬臂式掘进机的掘进施工工艺
        4.3.3 岩巷掘进机系统适应性改造与应用技术研究
    4.4 岩巷掘进高效排研系统研究
        4.4.1 快速装矸的移动式挖斗装载机
        4.4.2 梭式矿车的应用技术措施
        4.4.3 岩巷新型高效排研组合系统
    4.5 巷道高效掘进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4.5.1 一次成巷及其作业方式
        4.5.2 正规循环作业和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
        4.5.3 劳动组织形式
        4.5.4 施工组织管理
    4.6 小结
5 岩巷快速掘进技术在邢台矿区的应用
    5.1 岩巷液压钻车作业线邢东矿的应用
        5.1.1 工程地质概况与巷道布置
        5.1.2 液压钻车作业线主要配套设备
        5.1.3 施工工序流程
        5.1.4 中深孔爆破技术研究
        5.1.5 支护设计与支护参数
        5.1.6 锚喷二次支护技术与工艺
        5.1.7 出矸运输系统
        5.1.8 施工作业组织
        5.1.9 岩巷液压钻车作业线施工效果分析
    5.2 岩巷悬臂式掘进机作业线在东庞矿的应用
        5.2.1 工程地质概况与巷道布置
        5.2.2 悬臂式岩巷掘进机机械化配套作业线
        5.2.3 主要爆破参数设计
        5.2.4 支护技术与工艺
        5.2.5 出研运输系统
        5.2.6 施工组织
        5.2.7 岩巷悬臂式作业线应用效果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情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建井技术》编委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盾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数值模拟分析[D]. 黄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探索——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为例[J]. 朱拴成. 编辑学报, 2020(05)
  • [3]竖井掘进机撑靴侧壁岩土体极限承载力研究[D]. 李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4]大众煤矿新副井井筒壁后注浆堵水技术参数的计算确定与应用[J]. 程路,邢保军. 能源与环保, 2019(09)
  • [5]双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在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应用[J]. 张斌,孙加山,高连东,李燕明,王向宁,杨万,耿旭昌,左晨忱,钱涌,王强. 环境与发展, 2018(06)
  • [6]超深竖井建设基础理论与发展趋势[J]. 赵兴东. 金属矿山, 2018(04)
  • [7]竖井侧压力的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D]. 胡伟. 中南大学, 2014(03)
  • [8]千米深井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A]. 徐波,王世华,刘冬. 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3(总第156期)
  • [9]我国煤炭科技期刊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 康淑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05)
  • [10]岩巷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及其在邢台矿区的应用研究[D]. 马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05)

标签:;  ;  ;  ;  

《建井技术》编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