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路研究

学龄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路研究

一、学龄期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符琼,周晟,谈强,蔡赓[1](2022)在《体育活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就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数(SER)变化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和体育活动参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体育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中英文干预研究。采用Stata15.1和Revman5.4软件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19篇含随机干预对照实验研究,9篇含前后测实验研究,共9 526名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动态视力、提高裸眼远视力、延缓AL变化、抑制SER发展。结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对动态视力、裸眼远视力、AL和SER都有较为显着的作用。今后应纳入广泛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进行验证。

王平平,刘陇黔[2](2021)在《393例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疾病及其分布的临床特征》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疾病以及其分布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20年12月因视网膜脱离而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且年龄小于1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预后。结果在纳入的393例(464只眼)儿童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261例(312只眼),女性132例(152只眼),男女比例为1.98∶1。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57.8%,227例),其次为眼外伤(19.8%,78例)和近视(14.2%,56例)。婴幼儿期、学龄前期视网膜脱离主要的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比例分别81.8%(126例)、55.8%(43例);学龄期的主要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35.8%,58例)、近视(30.2%,49例)和眼外伤(26.5%,43例)。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类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8%,184例),其中眼外伤(37.5%,69/184)和近视(30.4%,56/184)是其常见的两种原发疾病;其次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3.3%,170例),其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ER)占47.6%(81/170),为常见原发疾病;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最少见(9.9%,39例),其中Coats病占71.8%(28/39)为常见原发疾病。与牵拉性全视网膜脱离相比,孔源性全视网膜脱离的首次术后效果较佳(|Z|=3.026,P=0.002)。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常见的位置为颞侧。原发疾病为眼外伤的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裂孔为视网膜撕裂孔,其次为锯齿缘离断;近视所导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裂孔最常见的位置为变性区的圆孔。结论在本研究中视网膜脱离患者男生人数多于女生,眼部发育异常、眼外伤、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发疾病。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不同的宣传教育。

卢海,刘敬花[3](2021)在《正确认识儿童开放性眼外伤诊疗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其诊疗效果》文中研究指明儿童开放性眼外伤是引起儿童非先天性单眼致盲的主要原因。儿童的心理和日常活动与成人不同;眼部组织结构尚未发育成熟且对损伤的高反应性及对各种诊疗手段的不配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儿童开放性眼外伤在致伤因素、致伤环境、诊疗和预后等方面均较成人更为复杂。对于儿童开放性眼外伤的急诊一期和二期诊疗,应在遵循成人开放性眼外伤处置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尽量做到手术前明确眼外伤解剖定位、一期手术闭合伤口的同时尽量减少眼内组织扰动、二期手术时机和手术设计个体化,同时手术后用药和护理也应结合儿童特点。儿童眼外伤重在预防,新信息时代下应充分利用临床研究和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儿童眼外伤流行病学研究,更加科学地指导儿童眼外伤防治体系建设。

杨丹丹[4](2021)在《近视学龄儿童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及视觉功能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及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眼科门诊收集就诊的86例7~15岁近视的学龄儿童,询问病史并做基础检查纳入样本后,散瞳验光确定近视度数(用等效球镜表示),进行视力矫正,于同一综合验光仪检查视觉功能,包括远/近距离水平隐斜、AC/A比率、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等,用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仪器测量脉络膜厚度按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0<屈光度<-3.0D),中度近视组(-3.0D≤屈光度<-6.0D),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0D);使用SPSS-25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学龄儿童在不同近视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及视觉功能各参数的变化。结果:1.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脉络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8.83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远/近距离水平隐斜与等效球镜及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中,近视程度越高,外隐斜占比越高,内隐斜占比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C/A与等效球镜及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正/负相对调节与等效球镜及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负相对调节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调节反应与等效球镜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74,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反应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集合近点与等效球镜及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合近点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双眼调节幅度与等效球镜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5,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调节幅度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调节幅度与等效球镜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调节幅度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调节灵活度与等效球镜及年龄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活度在不同近视程度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近视度数的不断增高,眼轴不断增长,而脉络膜厚度不断变薄;调节反应及调节幅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远/近距离水平隐斜、AC/A、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与近视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视觉功能的异常存在于近视的各阶段,且无明显差异,我们推测视觉功能的异常可能发生于近视前,伴随近视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且在此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郑德慧,胡兰香,王慧霞,李传旭[5](2021)在《学龄期儿童近视初诊时屈光状态分布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学龄期儿童初发并确诊为近视时的年龄、屈光分布的特点及其与眼轴、角膜散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05/09于我院眼科门诊因视力下降就诊,并第一次诊断为近视的学龄期儿童196例391眼,排除患其它引起视力下降眼病的病例。按年龄分为6~8、9~10、11~12岁三组,按屈光度分为SE≤-1.00D、-1.00<SE≤-2.00D、-2.00<SE≤-3.00D、>-3.00D四组。所有儿童均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OL Master、验光及眼底检查并记录结果,分析屈光度、年龄分布及与各屈光参数关系。结果:纳入病例中6~8、9~10、11~12岁年龄组分别有128眼(32.7%)、155眼(39.6%)、108眼(27.6%)。平均年龄9.29±1.64岁。各年龄组间等效球镜(SE)和眼轴(AL)均有差异(P<0.01)。SE≤-1.00D、-1.00<SE≤-2.00D、-2.00<SE≤-3.00D、>-3.00D屈光度组分别有134眼(34.3%)、162眼(41.4%)、74眼(18.9%)、21眼(5.4%)。平均SE为-1.54±0.89D。各屈光度组AL有差异(P<0.01)。SE与AL间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散光度与角膜散光间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结论:6~12岁的学龄期儿童初次确诊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年龄集中在9~10岁,屈光度以低度近视为主。AL增长与年龄、SE相关,儿童散光性屈光不正与角膜散光相关。

李少敏[6](2021)在《婴幼儿弱视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文中认为弱视检测对于保证视觉发育正常,避免视觉功能永久性下降具有重要意义。用传统的视力筛查对婴幼儿可能很困难,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婴幼儿很难合作。目前弱视的诊断及治疗大多是在学龄期的儿童,如何早期发现及诊断学龄前,尤其是幼儿期的弱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弱视的视觉筛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弱视的危险因素、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弱视及未来趋势作一概述。

张瑞芳[7](2021)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疾病之一,还会导致低视力,甚至盲,而屈光参差是弱视的常见病因。如果儿童弱视早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丧失双眼视功能,成年后其学习、工作、甚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都会受到影响。屈光矫正、遮盖治疗及弱视训练相结合,能够治愈大多数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但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治疗依从性差,进而影响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得以逐步推广,并在慢性病患儿疾病治疗、健康促进中取得积极效果。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寻找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为完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便利选取2019年6~9月就诊于新乡市3家医院(分布于3个区)眼科门诊的12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即门诊就诊及复诊时的治疗及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FCC,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建立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案,内容包括戴镜护理、遮盖治疗护理、综合训练指导、心理护理等,方式包括建立弱视宣教网络平台、强化家庭访视等。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人口学资料,以患儿治疗依从性得分、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治疗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于干预前(T0)、干预3个月(T1)、干预6个月(T2)、干预9个月(T3)、干预12个月(T4)收集数据以评价干预效果。所有资料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共119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试验组59例,对照组60例,两组弱视儿童及主要照顾者基本信息和干预前弱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试验组在T1、T2、T3、T4阶段的治疗依从性得分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13,P<0.001;t2=8.08,P<0.001;t3=6.59,P<0.001;t4=9.91,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4,P<0.001);时间因素对对照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19,P<0.001)。(2)试验组在T1、T2、T4阶段戴镜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7,P<0.001;t2=6.42,P<0.001;t4=2.67,P<0.0125);时间因素对试验组戴镜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7,P<0.001);时间因素对对照组戴镜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80.33,P<0.001)。(3)试验组在T1、T2、T3、T4阶段的遮盖依从性得分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13,P<0.001;t2=8.07,P<0.001;t3=7.34,P<0.001;t4=9.66,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遮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1,P<0.001);时间因素对对照组遮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7.49,P<0.001)。(4)试验组在T1、T2、T3、T4阶段的综合训练依从性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43,P<0.001;t2=7.84,P<0.001;t3=7.82,P<0.001;t4=8.07,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综合训练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4.75,P>0.0125);时间因素对对照组综合训练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2,P<0.001)。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1)T0阶段,两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最佳矫正视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1.37,P=0.180),T1、T2阶段试验组(0.50±0.15、0.61±0.15)、对照组(0.46±0.17、0.54±0.16)最佳矫正视力值均明显提高,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2,P>0.01;t2=2.48,P>0.01),T3、T4阶段试验组(0.71±0.15、0.81±0.13)、对照组(0.61±0.17、0.67±0.17)最佳矫正视力值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2,P<0.01;t4=5.27,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视力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23.77,P<0.0125);时间因素对对照组视力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82.29,P<0.001)。(2)在T1阶段,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37.2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45,P=0.653);在T2、T3、T4阶段,试验组弱视治疗有效率(67.80%、90.00%、100.00%)与对照组(46.67%、65.00%、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42,P=0.020;Z3=3.49,P<0.001;Z4=4.00,P<0.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最佳矫正视力值及治疗有效率。

王乾力,王新梅[8](2021)在《别让阅读障碍影响孩子的一生——新梅眼科阅读障碍诊疗初探》文中认为2021年初,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三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走进大众视野,引起了家长、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众开始接触并了解这一陌生的概念——阅读障碍。作为小儿眼科医生,看这部纪录片格外感同身受,因为在笔者几十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这3个孩子和家长所经历的困境和煎熬其实并不少见,几乎是经常性地出现在眼科门诊。

谢美娜,于丹丹,彭涛,何洁云[9](2021)在《学龄前儿童弱视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临床特点、病因调查与干预对策,以期为指导儿童视力保护、弱视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 32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明确为弱视的260例患儿从临床特点、病因分析进行归纳,均进行多媒体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量变化。结果学龄期儿童弱视比率为4.89%,其中男性占5.01%,女性占4.76%; 3岁占4.43%,4岁占4.89%,5岁占5.28%,6岁占4.77%;城市占5.17%,农村占4.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弱视类型上以屈光参差性弱视最为常见,占70.00%,和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弱视程度上以轻度最为常见,占50.38%,和其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屈光不正家族史、早产儿是学龄前儿童弱视的主要病因,也是危险因素(P<0.05),而和缺氧史、婴儿期眼遮盖史、偏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孕期服药相关性不高(P>0.05)。弱视轻度、中度、重度治疗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均显着高于治疗前,调节滞后量均显着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轻度组在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上升高幅度高于中度、重度(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类型以屈光参差性为主,应加强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做好弱视预防和早期治疗工作。

吕月娥,熊永强,林琳,童林利,林春堤[10](2021)在《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近视学龄期儿童,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户外活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眼生物学参数和右眼等效球镜(SE),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E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SE变化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角膜曲率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可有效减缓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控制近视度数增加,安全性好。

二、学龄期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龄期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活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查与质量评价
    1.4 统计分析与发表偏倚
2 文献纳入及质量评价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结果
3 研究结果
    3.1 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指标及眼部生物参数影响
        3.1.1 体育活动对于动态视力的影响
        3.1.2 体育活动对于裸眼远视力的影响
        3.1.3 体育活动对于AL变化的影响
        3.1.4 体育活动对于SER变化的影响
    3.2 敏感性分析
    3.3 偏倚性分析
4 讨论与分析
5 结论

(4)近视学龄儿童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及视觉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变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学龄期儿童近视初诊时屈光状态分布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屈光度检查
        1.2.2 AL和角膜散光检查
2结果
3讨论
    3.1近视发病年龄及屈光度分布
    3.2近视屈光状态与眼生物学参数

(7)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合护理干预对弱视儿童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C 弱视训练依从性调查表
    附录D 视力改善登记表
    附录E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家庭护理干预方案
    附录F 新乡医学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报告
    附录G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特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别让阅读障碍影响孩子的一生——新梅眼科阅读障碍诊疗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阅读障碍的临床表现
2 新梅眼科对阅读障碍检测方法初探
3 阅读障碍如何治疗
    3.1 视觉、视功能问题
    3.2 眼科问题与心理因素混合诱发
4 总结
后记:

(9)学龄前儿童弱视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诊断标准[4]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弱视临床特点比较
    2.2 学龄前儿童弱视病因因素比较
    2.3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10)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仪器和药品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眼生物学参数及SE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学龄期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活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Meta分析[J]. 张萌,符琼,周晟,谈强,蔡赓. 体育科研, 2022(01)
  • [2]393例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疾病及其分布的临床特征[J]. 王平平,刘陇黔.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6)
  • [3]正确认识儿童开放性眼外伤诊疗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其诊疗效果[J]. 卢海,刘敬花.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05)
  • [4]近视学龄儿童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及视觉功能变化的研究[D]. 杨丹丹. 山东大学, 2021(09)
  • [5]学龄期儿童近视初诊时屈光状态分布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 郑德慧,胡兰香,王慧霞,李传旭.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5)
  • [6]婴幼儿弱视的筛查和早期诊断[J]. 李少敏.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21(01)
  • [7]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D]. 张瑞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别让阅读障碍影响孩子的一生——新梅眼科阅读障碍诊疗初探[J]. 王乾力,王新梅.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03)
  • [9]学龄前儿童弱视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J]. 谢美娜,于丹丹,彭涛,何洁云.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3)
  • [10]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J]. 吕月娥,熊永强,林琳,童林利,林春堤.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2)

标签:;  ;  ;  ;  ;  

学龄儿童视功能发育影响因素的通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