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韩国对华最大出口商品

手机成韩国对华最大出口商品

一、手机成为韩对华出口第一大商品(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姜泰元(KANG TAEWON)[2](2021)在《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发展,今天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国。但中韩贸易关系从2012年开始发展速度变慢,目前因韩国部署萨德、中美贸易矛盾、新冠疫情等原因出现负增长。在流通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2016年10月阿里巴巴的前CEO马云提出了“新流通”的概念。新流通定义为消费者体验的数据中心基础的流通,流通的核心将从流通渠道中心改变消费者中心。随着新流通的发展,将对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化中国和韩国的贸易发展理论认识,也有利于促进中韩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利用中韩两国的先进互联网数据、国家统计局文献资料、图书馆相关书籍,然后用多种数据和资料比较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现状和流通物流现状。为了研究新流通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贸易发展和新流通的先行研究进行了评述整理。通过确立贸易基本理论和流通物流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知识,为研究新流通与中国和韩国贸易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现状,比较中韩物流绩效指数,掌握中韩流通物流现状。另外,分析新流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关系产生的影响。为了中国和韩国的贸易关系发展和新流通的发展,以中国和韩国的典型新流通企业为中心,分析新流通活用案例。选取中国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新流通案例,韩国乐天和新世界。目前新流通存在的问题有物流基础设施不足、顾客新流通概念意识不足、技术有限等。基于全文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建议。第一,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第二,要改善消费者的新流通意识,第三,应对手机技术环境和产业合作。本文研究中国和韩国新流通发展的比较分析和由此对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影响,为今后两国更进一步的流通业发展和贸易关系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对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对新流通的两国比较分析和由此产生的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今后两国的流通业和贸易研究具有一些参考价值,将为解决当前中韩贸易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新的流通问题提供帮助。

Liu Zhan[3](2020)在《中美贸易战前景 ——脱钩或是重新正常化》文中研究表明自由主义观点认为,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那么,中美贸易战对中美贸易关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探讨中美贸易战的前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从中美两国的角度深入宽泛的分析贸易战的原因、影响。贸易逆差、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美国霸权的威胁引发的贸易战,源于中美两国都希望保持自己的实力和经济增长,这使得妥协变得困难。如果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脱钩现象,除了中美两国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对中美两国产生的,其后果将波及全球经济。因此,中美两国需要通过更多的沟通、协商来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上的分歧,避免中美贸易关系脱钩。中国需要深化改革,深化开放,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设立国际化规则标准,重启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

张羽[4](2020)在《沙特《中东报》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它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体现,就其形成过程而言,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和相对真实性。国家形象会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改变而发生新的改变,因此,研究国家形象必须紧跟形势的新变化,及时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来。本论文主要根据新闻框架理论,特别是根据甘姆森提出的“诠释包裹”分析方法,对沙特《中东报》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发表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到该报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在这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发生的所有大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爆发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不断升级,范围越来越大,不但直接损害了两国的利益,而且恶化了全球经贸环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同时严重依赖于中、美两国的国家极大担忧,沙特阿拉伯王国便是其中之一。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战略伙伴,同样,她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是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油路主线国家。2017年3月16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访华期间,两国签订约65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备忘录及意向书,这足以证明沙特阿拉伯政府极为重视与中国发展关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及时了解沙特阿拉伯对华态度显得特别重要,有助于不断改善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形象,在中美较量中争取更多的朋友。基于这一考虑,本论文拟从沙特阿拉伯主流媒体《中东报》的报道中研究中国国家形象。与普通媒体相比,代表官方“喉舌”的主流媒体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通过对主流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媒体所在国对某一国或某一事件的总体印象及看法。《中东报》隶属于沙特最大的新闻出版集团—沙特研究营销集团(Saudi Research and Marketing Group,简称SRMG),是第一份采用通过卫星传送印刷版面技术在世界上12个城市同时印刷发行的阿拉伯文报纸,虽然她没有标榜自己是沙特政府的官方报纸,但与沙特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中东报》近两年半涉华报道及热点事件评论的新闻框架分析,可以发现该报对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报道相对客观真实,而在涉及民主和人权问题时,相关报道因受西方媒体的影响而带有偏见。总体而言,中国在《中东报》的涉华报道中所呈现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崛起大国形象。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并概述了中外学术界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些最新成果。第一章是按照题材内容对《中东报》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之间所发表的全部涉华报道进行分类概述;第二章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中东报》涉华新闻报道所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美贸易战”和“华为系列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个案分析,从中找出《中东报》在对华报道中所采用的新闻框架;第三章是对《中东报》新闻报道和评论中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分析,并找出呈现该形象的原因。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贺少军[5](2020)在《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关键突破和实现路径》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1950年的不足12亿美元,迅猛发展至2019年的4.6万亿美元,跃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史和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国内外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不断上涨,国外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建设裹足不前,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外贸发展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在国内外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环境下,中国外贸大而不强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对外贸易传统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亟待转变外贸发展的方式,着力提升传统竞争优势,大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进贸易强国战略建设。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逻辑,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的变化,中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和贡献,分析了中美经贸摩擦对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贸易强国价值链建设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美德日等主要贸易强国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提出了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战略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论文重点对数字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旅游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短板,数字贸易是要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突破,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是根本要求。建议重点通过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抢占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和价值链的制高点,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弯道超车,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统一协调发展,加快实现贸易强国建设战略。

谢斌[6](2019)在《韩国的对华政策研究2008-2018》文中研究说明韩国的对华政策在其外交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中韩关系在整个韩国对外关系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然而,近十年间中韩关系却发生了数次明显的波动。这说明,两国间尽管存在大量的共同利益,从而推进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但显然也存在着冲突性的利益,并时而因此导致双边关系受到冲击。面对着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潮的泛起,维护好中韩关系对于维持地区稳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两国的持续发展与持久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回顾过去十年间韩国的对华政策,分析其出台政策的内外背景,明确其政策目标和可利用的资源,并在回顾其对华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韩国对华决策过程中的各种倾向及影响要素,明确理解韩国政府对华政策继承和调整,探寻其中规律性的内涵,明确其政策选择的方向和面临的问题,对于判断韩国对华政策走向,以及实现中韩双方的政策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从韩国对华政策的背景来看,历史上的朝贡体制形成了两国间“事大字小”的双向义务关系。但到了近代,原本中性的事大主义一词却被演绎成了极具贬义色彩的观念,甚至被称为朝鲜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并导致了韩国对华“反事大主义”思潮的出现。随着二战结束后的美苏分治、冷战爆发及随之而来的朝鲜战争,韩国对华“反事大主义”日益根深蒂固,但却形成了新的对美“事大主义”。而韩国国内的政治力量也从近代之后逐步形成、分立为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现代意义上的保守政党和进步政党逐渐成为韩国的两大政治势力,并实现了数次政权交替。两大阵营在对华政策上有着明显的偏好差别,保守阵营对华存在着明显的猜忌和不信任,对外政策更加倚重美韩同盟;进步阵营更加强调民族和国家的自主,主张在大国之间维持均衡,但也对韩国对华经济依赖、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等问题耿耿于怀。但韩国对华经济依赖的持续加强是个不争的事实,它和中美两国竞争态势凸显、朝鲜半岛对峙格局持续,一并构成了韩国对华政策的外部环境。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到2008年李明博政府执政时,韩国对华政策的目标已经大致清晰。首先,韩国的对华政策意在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地区格局,即在中美两大强国竞合进程中,分别借力来维持对另一方的均衡,尤其是以美韩同盟来“远交近攻”,预防中国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其次,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积极争取中国的支持,以缓和地区局势、推动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以及促进国家统一进程,同时也提防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防止中国再次“主宰”朝鲜半岛的命运。最后,积极推进对华经济合作,以维持国家的持续发展与繁荣,但又有意识地去警惕对中国在经济上的过度依赖。韩国实现对华政策三大目标的基础在于其可借助的和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外部的美韩同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外交带来的亲和力。美韩同盟使得韩国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和中美竞争的态势,形成对华政策的“背书”空间;经济实力则是韩国开展对华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对华政策的最有力支持;而具有较大亲和力和传播性的“韩流”文化则对韩国落实对华政策、发展中韩关系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从2008-2018年韩国三届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推进对华经济合作始终是韩国对华政策的主轴,努力提升中韩相互信赖水平也是韩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努力方向。无论是保守阵营执政,还是进步阵营执政,经济合作的主轴都是一以贯之的。但是,从李明博政府时期的“天安舰事件”到朴槿惠政府时期的“萨德”问题,从这两次严重影响中韩关系的事件可以发现,韩国的对华政策受到朝鲜核问题以及美韩同盟的显着影响。而且,这两个因素都是长期存在而韩国又无法摆脱的。即便是主张“自主国防”的文在寅政府,也无力改变部署“萨德”的决定,对美韩同盟的仰仗也只是程度上的变化,而难以实现安全结构的转变。不过,文在寅政府奉行对朝缓和政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韩关系受到朝鲜核问题影响的风险。另外,从政策的演变过程还可以发现,韩国对华政策始终有着制衡和提防的一面,但随着中国实力的持续增长,韩国在中美之间回旋的空间正在缩小,其对华制衡的企图也日益受到考验。通过对韩国对华政策的评估可以发现,首先,在韩国对华政策的决策过程中,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对外交决策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这也是由韩国三权分立体制中总统权最为庞大的特征所决定的,但韩国国会也可以通过政党的竞争、法案的审批等途径,对外交决策起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总统出身的政党在国会处于少数地位时,反对党往往能够对政府的外交政策施加更大的影响。韩国军方虽然恪守中立,但一直是传统的保守大本营,也可以通过军人出身的政府高官、军属群体、退役军人组成的市民团体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影响外交决策。其次,在韩国对华政策的实施效果上,经济政策是最为成功的,对华贸易是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为其提供了庞大的市场、便利的投资场所以及诸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韩国的对华政策始终没有突破安全问题的瓶颈,其在安全问题上高度依赖美国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导致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始终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在借力中国推进朝鲜半岛事务这一问题上,中韩两国不会完全协调,其效果也是损益参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其根源在于韩国面临着在中美夹缝中回旋空间缩小、对华借力与防范的矛盾无法解决、以及面对中国崛起时“搭车”与“避险”心态并存等现实困境。展望未来韩国的对华政策,美韩同盟将继续限制韩国对华政策的内容,决定了中韩关系很难在政治、安全领域达到与经济合作对等的水平;朝韩关系的特殊性和中国对朝鲜的重要意义,则决定了韩国对华政策受到朝鲜(核)问题影响将会是长期的;而政党政治、选举需求、总统个性等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对华经济依赖的外部经济因素也对韩国的对华政策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韩国对华政策在地区事务上依旧是借力与防范的继续,经济事务上虽然会面临着竞争性增强的问题,但合作的方面依旧大于竞争的方面。在安全问题上,韩国的对华政策将难以突破美韩同盟的结构性限制,安全合作的空间有限。韩国的对华政策也给中国制定对韩政策提供了启示,即中国应当意识到两国关系中的冲突性利益,以更务实的姿态推动合作领域的持续深化和渐进式拓展;更加重视对韩国国内政治的关注,明确韩国不同群体的对华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扩大交流、合作,塑造更友好的对华政策氛围;以更加多样式的政策内容和更精细化的政策操作,拓展中韩两国的共同利益,开辟两国合作的更多领域,夯实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

李国敏[7](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谢剑南[8](2019)在《共赢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关系》文中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这种复杂性和重要性,给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带来了诸多想象空间和研究空间,本研究结合中美关系七十年余年来的现实发展进程,提出应从共赢主义角度研究中美关系。本研究从共赢主义的概念、内涵、价值、特征等,分析共赢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渊源,探讨共赢主义的影响与世界意义,研究中国以共赢主义来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举措和可能路径。在理论分析中,本文选取结构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身份建构主义三种主流理论范式,简要分析其所包含的共赢主义要素及不足之处,无法达到时代发展要求的普惠共赢,也难以指导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实践。本文认为,当前随着时代发展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难以适应现实发展要求,国际社会需要共赢主义来推动建构新型国际关系。本研究认为,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和国际合作中的权力配置,既是推进共赢主义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共赢主义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当要能够促进各国普遍意义上的合作与共赢。中国古代的共赢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仁爱、和谐、共享”三者的统一体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是双边和多边交往中的共赢主义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繁荣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1971年为敌对期,从1972年到1978年为波动期,从1979年到1988年为蜜月期,从1989年到2016年为竞合期,从2017年到当前为对手期。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两国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明显呈现出“斗则两伤”与“和则两利”的历史定论。当下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一体化、多元化的世界,也是一个综合国力为上、科技为王、大国竞争复杂的世界。逆全球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这四大全球治理难题,对中美两国来说是加强和改进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但是美国出于维护全球霸权的目的,难以避免地想着遏制中国“国力”与“国势”崛起,不时在贸易、台湾、南海、人权、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对中国进行各种牵制。与此同时,中美两国作为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代表性大国,都不可能放弃自己坚守的意识形态阵地,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某种对抗态势,并且影响到两国外交关系与其他领域。历史地看,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不大可能形成全面对抗与冲突的敌人关系,但可能呈会形成对手关系、并行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敌人关系中的其中一种,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特征的关系。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把中美关系定义为战略对手关系,在中美关系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中美关系尚并没有因此失控,仍然主要呈现出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但竞争趋势增长明显,尤其是美国以贸易为名,妄图以国家名义来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试图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基于两国对抗与冲突的代价太大,又同时面临共同的全球问题挑战,因此以共赢主义为关系理念和价值原则的合作共赢关系,应当成为今后两国关系的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与共同的文化信仰,形成牢不可破又双方都得益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分析及预测中美关系时,应当正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古希腊以来国际关系中经常出现的状况,对于中国整体实力日益接近美国并有超越美国之势,中美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都担忧中美能否会绕过或超越这个古老陷阱。本文经过分析与论证,认为中美超越“修昔底德陷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必须超越,不然,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危害甚至是毁灭性影响。那么,破解的办法就是坚持共赢主义,正确认知并且理性面对,而不是回避,具体的超越办法是解构中美之间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分别是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矛盾、地缘政治结构性矛盾、发展道路及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结构性矛盾。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本文提出了三方面主要政策建议。其一是完善全球治理,扩大经贸合作;其二是坚持共同安全,促进聚同化异;其三是扩大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其四是坚持共赢主义,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老牌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难以主动放弃全球霸权地位,也难以心甘情愿地与中国发展以“共赢主义”为合作原则的双边关系,因此,中国要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发展利益的同时,在合作中不能放弃斗争准备,以斗争求合作,才能更好地坚持与发展“共赢主义”,才能推动建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杨慧[9](2019)在《中韩国际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相互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近年来,中韩关系跌宕起伏,尤其是2016年上半年以来的朝核问题以及萨德危机带来的半岛局势动荡给中韩关系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朝鲜半岛也一度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萨德系统在韩部署,中韩两国政治关系急转直下,中国政府表示对萨德系统的反对之后,中国国内民间掀起了一股抵制韩国产品及相关企业的热潮,且不论这种行为是否正确,显然此次政治事件已经影响到两国的经贸关系,这使我们思考两国政治关系与两国经贸关系是否会相互影响,若果相互影响,那么影响的程度多大?我们在直觉上认为两国的政治关系会对经贸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将对这种影响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同时讨论两国的经贸关系能不能影响两国的政治关系,如果影响的话,政治关系能不能通过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化而得到改善?如果通过量化历史数据得出两者关系的话,则能够为双方国家利用经贸关系改善外交关系或者达到其他政治意图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利用正反两面中韩大事件前后的两国贸易与直接投资状况进行前后比较分析与定性分析,从数据推论出两国关系对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产生影响,反过来双边贸易与双边直接投资同时也对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发的中韩关系数据(1980-2017)作为中韩两国政治关系变量,然后运用中韩25年的政治关系数据与中韩贸易额、直接投资额作为模型变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韩政治关系与两国贸易及直接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韩关系会对两国贸易和直接投资产生影响,同时两国贸易和直接投资也会对两国政治关系产生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及理论推导的总结,由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政治关系同样也会影响两国经贸关系与直接投资的结论,最后分别从中韩贸易和直接投资角度以及政府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苏哲琼[10](2019)在《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研究》文中指出文化作为传播文明,传承历史,创造未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已经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文化产业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各国贸易发展的重点。在全球旅游业发展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全球文化传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与其他产业一样,东北亚地区的文化业发展成为了全球焦点。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区域,它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巨大的文化贸易市场潜力,是全球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而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大国,他们虽然有极高的文化认同感,但是也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为东北亚国家进行文化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综上,本文首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各国的政策制定方向。其次,深化分析中俄日韩四国经济合作基础、贸易合作基础、文化资源状况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最后,进一步分析影响四国文化贸易合作的因素,找出当前四国存在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问题,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深化四国文化贸易合作,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发展。

二、手机成为韩对华出口第一大商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机成为韩对华出口第一大商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贸易的相关概念
        (二)新流通的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一)贸易相关理论
        (二)新流通相关理论
第三章 中韩贸易关系和新流通分析
    一、中韩贸易关系分析
        (一)中韩贸易发展历史进程
        (二)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三)中韩FTA
    二、中韩新流通比较分析
        (一)中韩新流通现状
        (二)中韩新流通的差异
        (三)中韩新流通的共同目标
    注释
第四章 新流通对中韩贸易影响分析
    一、新流通创新智慧化贸易方式
        (一)中韩建设智能物流园区
        (二)中韩建设智能港口
    二、新流通构建国际电子商务供应网系统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产品个性化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线上和线下无界限化
        (三)电子商务物流机制的变化
    三、新流通改变中韩流通产业链
        (一)新流通促进了生鲜产业迅速发展
        (二)新流通对企业的产业链管理意识影响
    四、新流通对中韩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新流通对中韩贸易规模影响
        (二)新流通对贸易成本影响
        (三)新流通对中韩电子商务贸易影响
第五章 中韩新流通企业案例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新流通企业案例
        (一)阿里巴巴
        (二)京东
        (三)阿里巴巴和京东比较分析
    二、韩国新流通企业案例
        (一)乐天
        (二)新世界
        (三)乐天和新世界比较分析
    三、中韩新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二)消费者对新流通的意识不足
        (三)技术能力局限
第六章 促进新流通发展推进中韩贸易的对策
    一、国际物流和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一)提高中韩国际物流海关效率
        (二)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三)物流服务质量改善
    二、消费者对新流通意识改善
        (一)新流通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二)新流通企业保持价格优势和提供体验营销
    三、新流通企业应对手机技术环境和产业合作
        (一)优化手机技术环境
        (二)与高新科技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美贸易战前景 ——脱钩或是重新正常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问题、方法和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2 理论框架
    2.1 自由主义理论
    2.2 现实主义理论
3 中美贸易战原因
    3.1 赤字
    3.2 中国高科技领域发展对美国核心竞争力的威胁
    3.3 中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
    3.4 大国关系对美国霸权的威胁
4 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4.1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4.2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5 中美贸易谈判
    5.1 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内容
    5.2 达成中美第一阶段谈判的历史演进
    5.3 中美贸易谈判还存在的问题
6 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是否脱钩
    6.1 中美贸易关系脱钩如何产生
    6.2 中美贸易关系脱钩政策的推进
    6.3 中美经济关系完全脱钩短期内难以做到
7 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能否重回合作道路
    7.1 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7.2 中国巨大的市场利益
    7.3 中美贸易关系脱钩对美国的负面影响
8 中国的选择
    8.1 中国深化改革
    8.2 中国深化开放
    8.3 加强中美在国际上的合作关系
    8.4 中美沟通
    8.5 中国如何自强不息
9 结语
参考文献

(4)沙特《中东报》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致谢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沙特阿拉伯王国《中东报》涉华报道总体研究
    第一节 《中东报》涉华报道数据统计
    第二节 涉华报道情况概述
第二章 《中东报》涉华报道新闻框架中三大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中美贸易战”
        1.1 事件过程梳理
        1.2 样本选择
        1.3 中美贸易战相关报道标题倾向性分析
        1.4 中美贸易战相关报道媒体消息来源分析
        1.5 “中美贸易战”相关报道框架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
        2.1 样本选择
        2.2 “一带一路”相关报道标题倾向性分析
        2.3 “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媒体消息来源分析
        2.4 “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新闻框架分析
    第三节 “华为系列事件”
        3.1 事件梳理
        3.2 样本选择
        3.3 “华为系列事件”相关报道标题倾向性分析
        3.4 “华为系列事件”相关报道媒体消息来源分析
        3.5 “华为系列事件”相关报道框架分析
第三章 《中东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中东报》中中国形象呈现
    第二节 《中东报》涉华报道中中国形象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5)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关键突破和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思路与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论文特色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际贸易理论
        2.1.1 马克思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论述
        2.1.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1.4 以贸易保护思想为基础的贸易保护理论
    2.2 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理论
    2.3 国际贸易政策
        2.3.1 自由贸易政策
        2.3.2 出口导向贸易政策
        2.3.3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
        2.3.4 战略性贸易政策
    2.4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
        2.4.1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定义
        2.4.2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影响研究
        2.4.3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
    2.5 关于数字贸易
第三章 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
    3.1 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
        3.1.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1.2 关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3.1.3 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3.2 贸易强国的定义和内涵
    3.3 中国外贸发展历史
        3.3.1 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阶段
        3.3.2 我国外贸发展的成绩
    3.4 中国外贸发展体制演变
        3.4.1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3.4.2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3.5 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贡献
    3.6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3.6.1 外贸发展的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3.6.2 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调整
第四章 中美经贸摩擦对贸易强国建设的影响分析
    4.1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4.1.1 中美经贸发展互利共赢
        4.1.2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阶段
    4.2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演变
    4.3 关于中美贸易顺差分析
        4.3.1 中美贸易顺差情况
        4.3.2 关于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4.3.3 关于中美贸易顺差发展趋势
    4.4 中美经贸摩擦对服务贸易影响
        4.4.1 对中美服务贸易影响
        4.4.2 对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影响
    4.5 中美经贸摩擦前景分析
    4.6 中美经贸摩擦对贸易强国建设的可能影响
        4.6.1 中美经贸摩擦的本质是发展之争
        4.6.2 美希望通过经贸摩擦阻碍中国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4.6.3 中美两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
        4.6.4 充分认识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第五章 旅游服务贸易:贸易强国建设的短板
    5.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5.1.1 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阶段
        5.1.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5.1.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5.2.1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
        5.2.2 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5.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短板比较凸显
        5.3.1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较大
        5.3.2 入境旅游市场单一
        5.3.3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5.3.4 旅游服务贸易附加值不高
        5.3.5 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5.4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5.4.1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5.4.2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5.4.3 推动旅游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六章 数字贸易: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突破
    6.1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迅速
        6.1.1 数字贸易定义和特点
        6.1.2 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
    6.2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博弈激烈
    6.3 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3.1 数字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6.3.2 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6.4 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6.4.1 加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6.4.2 健全数字贸易发展相关法律法规
        6.4.3 完善数字贸易监管政策体系
        6.4.4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谈判
        6.4.5 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6.4.6 扩大数字贸易对外开放
第七章 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建设贸易强国
    7.1 贸易强国建设与提高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息息相关
    7.2 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7.2.1 当前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7.2.2 全球化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7.3 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新趋势
        7.3.1 国际产业布局加快调整
        7.3.2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呈现平台化网络化分散化等特征
        7.3.3 新技术催生新的全球价值链合作模式
        7.3.4 亚洲区域价值链将加速整合
        7.3.5 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博弈将更加激烈
        7.3.6 中国订单和产业向外转移速度加快
    7.4 提升我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贸易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
    8.1 贸易强国的国际比较
        8.1.1 美国
        8.1.2 日本
        8.1.3 德国
    8.2 贸易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
        8.2.1 夯实贸易强国建设的制造业基础
        8.2.2 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8.2.3 推动贸易和双向投资协同发展
        8.2.4 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汇率等方面支持政策措施
        8.2.5 营造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9.2.1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刻不容缓
        9.2.2 服务贸易在全球经贸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9.2.3 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
        9.2.4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全球化带来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6)韩国的对华政策研究200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韩国对华政策的背景
    第一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反事大主义”思维
        一、韩国“事大主义”的历史传统
        二、韩国“反事大主义”思维的产生
        三、韩国“反事大主义”思维的原因
    第二节 韩国保守-进步阵营的对华政策偏好
        一、韩国政坛保守-进步阵营的分野
        二、韩国保守阵营的对华政策偏好
        三、韩国进步阵营的对华政策偏好
    第三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环境
        一、中美关系竞争性因素的增加
        二、朝鲜半岛对峙格局的持续
        三、韩国经济对华依赖的加强
    小结
第二章 韩国对华政策的目标与基础
    第一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目标
        一、维持中美在东北亚的均衡格局
        二、朝鲜半岛事务中的借重与防范
        三、促进经济发展与提防过度依赖
    第二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基础
        一、不断巩固的美韩同盟
        二、较为发达的经济实力
        三、积极宣传的文化亲和力
    小结
第三章 韩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李明博政府的对华政策
        一、经贸为主轴提升中韩关系
        二、多方努力分散对华经济依赖
        三、“天安舰事件”后的对华政策调整
    第二节 朴槿惠政府的对华政策
        一、提升对华外交地位
        二、积极开展信任外交
        三、“萨德”问题与对华外交转向
    第三节 文在寅政府的对华政策
        一、努力重建中韩互信
        二、继续推进中美平衡
        三、试图降低对华依赖
    小结
第四章 韩国对华政策的评估
    第一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部门倾向
        一、韩国行政部门的对华政策倾向
        二、韩国国会的对华政策倾向
        三、韩国军方的对华政策倾向
    第二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在中美间平衡的得失
        二、朝鲜半岛局势的损益
        三、对华经济合作的收获
    第三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现实困境
        一、中美竞争加剧导致回旋余地缩小
        二、朝鲜事务中对华借力与防范的矛盾
        三、对中国崛起“搭车”与“避险”的权衡
    小结
第五章 韩国对华政策的展望
    第一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要素
        一、美韩同盟的限制
        二、朝韩关系的影响
        三、国内政治的作用
        四、经济依赖的效应
    第二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前景
        一、地区事务上借力与防范的继续
        二、经济事务上合作大于竞争
        三、安全事务上难以突破瓶颈
    第三节 韩国对华政策的启示
        一、对韩政策定位需要更加现实化
        二、对韩政策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化
        三、对韩政策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化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成果
后记

(7)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共赢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不足之处
    第三节 创新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
        一、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共赢主义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合作的共赢性分析
    第二节 共赢主义的概念与内涵
    第三节 三种理论范式与共赢主义的关系解析
        一、结构现实主义与共赢主义
        二、自由制度主义与共赢主义
        三、身份认知理论与共赢主义
    第四节 为何提出共赢主义
        一、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客观性
        二、国际合作中的权力配置
        三、国际合作的“变”与“不变”
    第五节 共赢主义的推进路径
        一、身份互认
        二、权益分享
        三、合作竞争
    第六节 中国是共赢主义的践行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关系回顾与现状
    第一节 中美关系发展回顾
        一、敌对期(1949-1971)
        二、缓和期(1972-1978)
        三、蜜月期(1979-1988)
        四、竞合期(1989-2016)
        五、对手期(2017-当前)
    第二节 中美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一、经济实力及潜力对比
        二、经济发展潜力
        三、科教实力对比
        四、军事实力对比
        五、软实力对比
    第三节 中美需要发展合作共赢关系
        一、全球治理责任所在
        二、国际公共产品保障
        三、中美在同一条船上
        四、中美合作共赢的现实案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建构合作共赢关系的机遇
    第一节 时代趋势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
        二、中美合作的三大时代要求
    第二节 斗则两伤与和则两利的客观现实
        一、斗则两伤
        二、和则两利
    第三节 全球治理难题需要中美合作应对
        一、逆全球化
        二、恐怖主义
        三、气候变化
        四、人工智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建构合作共赢关系的挑战
    第一节 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途径
        一、经贸领域
        二、敏感问题
        三、话语权牌
        四、联盟体系
        五、强势军力
    第二节 中美难以弥合的意识形态鸿沟
        一、中美意识形态鸿沟及外交政策差异
        二、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政策
        三、中美都难以放弃意识形态阵地
    第三节 从“国力”到“国势”的竞争
        一、美国“国力”与“国势”的相对下降
        二、中国“国力”与“国势”的持续上扬
        三、世界对中美国力与国势走势的态度与政策
    第四节 中美关系发展的五种可能前景
        一、中美或是对手关系
        二、中美或是并行关系
        三、中美或是伙伴关系
        四、中美或是朋友关系
        五、中美或是敌对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推进共赢主义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规避并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一、“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解读
        二、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与外交战略
        三、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第二节 与时俱进地解构中美结构性矛盾
        一、解构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矛盾
        二、解构地缘政治结构矛盾
        三、解构发展道路与国内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节 持续建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一、完善全球治理,扩大经贸合作
        二、坚持共同安全,促进聚同化异
        三、扩大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
        四、坚持共赢主义,促进共同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论文

(9)中韩国际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相互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韩关系回顾及展望
        1.2.2 中韩贸易与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展望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之处与创新难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概念
    2.2 国际贸易与国际政治相关理论基础
    2.3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政治相关理论
第三章 中韩政治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
    3.1 中韩政治发展历程
        3.1.1 中韩关系发展存在问题
        3.1.2 中韩关系发展趋势
    3.2 中韩贸易发展现状
        3.2.1 中韩双边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2.2 中韩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3 中韩政治关系对中韩双边贸易及投资的影响
        3.3.1 政治关系对中韩贸易的影响
        3.3.2 中韩政治关系对中韩双边直接投资的影响
第四章 中韩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立
    4.2 数据来源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1 作出假设
        4.3.2 数据处理
        4.3.3 滞后阶数的选择与协整检验
        4.3.4 脉冲响应分析
        4.3.5 方差分解
第五章 综合分析及政策建议
    5.1 从中韩两国经贸关系角度出发的相关建议
        5.1.1 中韩两国应加强区域合作
        5.1.2 改善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
        5.1.3 加强旅游服务业应对政治风险机制建设
    5.2 从中韩直接投资角度出发的相关建议
        5.2.1 增强吸引外资能力
        5.2.2 扩大对韩直接投资
        5.2.3 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
    5.3 加强政府层面沟通
        5.2.1 加快建立政府间对话机制
        5.2.2 政府加快建立应对危机处理机制
        5.2.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结构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东北亚国家范围界定)
        一、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以及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界定
        二、文化贸易的概念界定
        三、东北亚国家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综述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二、规模经济理论
        三、偏好相似理论
        四、竞争优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基础
    第一节 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二、日本经济发展状况
        三、韩国经济发展状况
        四、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东北亚国家贸易发展状况
        一、中国贸易发展状况
        二、日本贸易发展状况
        三、韩国贸易发展状况
        四、俄罗斯贸易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状况
        一、中日经贸合作状况
        二、中韩经贸合作状况
        三、中俄经贸合作状况
        四、中日韩俄总体经贸合作状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合作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
        二、俄罗斯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
        三、日本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
        四、韩国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
    第二节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结构分析及竞争力比较
        一、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结构分析
        二、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竞争力比较
    第三节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状况分析
        一、中国与东北亚各国文化贸易合作情况
        二、日本与东北亚各国文化贸易合作情况
        三、韩国与东北亚各国文化贸易合作情况
        四、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文化贸易合作情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生产要素
        一、基础要素
        二、高级要素
    第二节 影响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需求要素
        一、需求层次
        二、消费能力
    第三节 影响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相关产业与支持因素
        一、产业融合
        二、相关支持
    第四节 影响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相关政策
        一、中国的相关政策
        二、日本的相关政策
        三、韩国的相关政策
        四、俄罗斯的相关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各国本身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东北亚各国文化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促进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的建议
        一、建设本国的文化产业,提高竞争力,把握好机遇与挑战
        二、顺应科技革命的浪潮,推进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三、坚持战略规划的理念,利用“一带一路”推进对外文化市场建设
        四、发扬文化优势,促进文化交流,积极拓宽文化市场的融资渠道
        五、打造东北亚国家之间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新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手机成为韩对华出口第一大商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 姜泰元(KANG TAEWON).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中美贸易战前景 ——脱钩或是重新正常化[D]. Liu Zhan. 浙江大学, 2020(02)
  • [4]沙特《中东报》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研究[D]. 张羽.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5]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关键突破和实现路径[D]. 贺少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韩国的对华政策研究2008-2018[D]. 谢斌. 吉林大学, 2019(02)
  • [7]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8]共赢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关系[D]. 谢剑南.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9]中韩国际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相互影响研究[D]. 杨慧. 延边大学, 2019(01)
  • [10]东北亚国家文化贸易合作研究[D]. 苏哲琼.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手机成韩国对华最大出口商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