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和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和功能

一、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及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翟嘉怡,康思思,杜会博,张红,张立民,蒋丽娜[1](2021)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TIPE)家族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包括TIPE、TIPE1、TIPE2和TIPE3,主要参与免疫稳态的调节过程。TNFAIP8蛋白家族成员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细胞周期异常和细胞凋亡的进程。本文综述了TNFAIP8家族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维持中的生物学作用。

程金秋[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雄芍汤(Xiongshao Decoction,XSD)治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核心靶标以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为雄芍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复方网络药理学部分:1.以OB≥30%且DL≥0.18为条件,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雄芍汤中各中药的有效成分靶点,之后将结果逐个输入到Uni Prot数据库中,得到各中药靶点蛋白的基因ID和基因名。有效成分和基因靶点经整理后导入到Cytoscape 3.7.2软件中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2.运用Gene Cards疾病数据库检索HF的基因靶点,将HF的靶点基因与雄芍汤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后,通过Visual Paradigm社区版16.2软件绘制得到雄芍汤治疗HF的潜在靶点韦恩图。3.运用String数据库将潜在靶点导入,限定物种为人,获取两者蛋白相互作用的关系图,去掉游离节点,根据degree值绘制柱状图,获得核心基因。4.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核心通路。动物实验部分:1.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以临床日等效剂量的7倍为应用量对大鼠进行灌胃,HE染色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Fuzheng Huayu Capsule,FHC)阳性对照组、雄芍汤组各组肝组织病理情况。2.ELISA法检测上述各组血清中IL-17、IL-6、TNF-α的含量。细胞实验部分:1.以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临床日等效剂量的10倍为应用量,制备大鼠雄芍汤、扶正化瘀胶囊含药血清。2.以TGF-β1为诱导因子建立HSC肝纤维化模型,MTT法检测模型组(TGF-β1+空白血清)、雄芍组、扶正化瘀组含药血清分别在体积分数为15%、10%、5%条件下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ELISA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雄芍组、扶正组细胞上清液中IL-17、IL-6、TNF-α的含量。结果复方网络药理学部分:1.通过TCMSP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的雄芍汤中各中药的有效成分靶点,共得到83个活性成分和124个有效成分相关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中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2.通过查询Gene Cards数据库,得出5637个HF相关靶点,经过相关性评分中位数筛选最终得到1411个疾病相关靶点,将这些靶点与雄芍汤复方靶点进行重叠后得到55个相交靶点作为潜在靶点。3.对55个潜在核心基因构建PPI网络。最终,此网络中,度值最高的3个靶点是AKT1(度值43)、IL-6(度值42)、TNF(度值38)。4.得到GO条目总共4570条,其中GOMF条目447条,GOBP条目3855条,GOCC条目268条,分别以5、15、4个基因数为基础得到相应结果作为核心条目;KEGG通路373条,选前20条作为核心通路。动物实验部分:1.HE染色结果:正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完整,肝细胞分布规律,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清晰,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未见胶原纤维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分隔、包绕正常肝小叶,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即假小叶形成。假小叶中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纤维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扶正化瘀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少量纤维索条,假小叶消失,肝索排列接近正常,纤维组织炎性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雄芍汤组大鼠肝组织与模型组相比,纤维索条变小、变细,假小叶消失,肝索排列接近正常,纤维组织炎性浸润较扶正组化瘀组减少。2.ELISA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IL-17、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别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雄芍组、扶正组IL-6、IL-17、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与扶正组相比,雄芍组IL-17、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实验部分:1.MTT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模型组HSC-T6细胞均显着增殖(P<0.05);与15%、10%同浓度模型组相比,雄芍组、扶正组均对HSC-T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5%同浓度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对HSC-T6细胞增殖均无抑制作用;各浓度的扶正组与雄芍组的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与15%同浓度雄芍组相比,5%浓度雄芍组对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着降低(P<0.05),而10%雄芍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其差异不明显。2.ELISA检测结果:作用24h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HSC细胞上清液中IL-6、IL-17、TNF-α含量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雄芍组及扶正组IL-6、IL-17、TNF-α含量均显着减少(P<0.01);与扶正组相比,雄芍组细胞上清液中IL-6、IL-17含量均无明显差异,TNF-α含量显着增加(P<0.05)。结论通过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发现,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HSC的增殖、阻断促炎信号的转导有关。

蔡转章[3](2021)在《豆粕源抗氧化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JJKH20211129KJ)。近年来,随着酒精消费水平的持续增加,我国的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害到国人的生命与健康。利用食源性抗氧化活性物质干预调节由酒精摄入引起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是缓解和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途径。豆粕中富含大豆优质蛋白,经水解获得的豆粕源抗氧化肽(Soybean meal-derived antioxidant peptides,SAPs)具有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力,但目前并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以SAPs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工艺参数,然后利用超滤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同时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最优的组分进行序列鉴定,并对鉴定所得肽进行抗氧化活性表征。最后通过构建小鼠模型,从氧化应激、脂质代谢及炎症因子的角度探究了SAPs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效果,并借助转录组学技术阐明其预防作用机制。本研究能够提高大豆产业附加值,并对开发安全有效的食源性保肝护肝功能肽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豆粕为原料,进行了SAPs的制备、分离纯化、序列鉴定及抗氧化活性表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SAP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p H 8、底物浓度9%、加酶量6665.39 U/g、温度50℃、酶解时间4 h、超声时间9 min、超声功率300 W。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1k Da的组分(SAPs5)抗氧化活性最优。将SAPs5组分进行序列鉴定,共得到10条肽序列,分别是YLFKD、IWNLN、GTYW、CLA、KVW、LRC、SLW、VYV、WLQ和YYK。通过固相合成上述肽,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表征,得到4肽序列GTYW活性最佳,这可能与肽链中存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密切相关。(2)将实验小鼠分成空白组(CK)、模型组(M)、对照组(GSH)和SAPs组(SAPs5和GTYW),通过预先给予ICR小鼠SAPs(SAPs5和GTYW)干预,然后构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从氧化应激、脂质代谢及炎症因子的角度探究其预防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M组相比,SAPs组的血清AST/ALT、TC和TG含量,以及肝脏CYP2E1、IL-6、IL-1β与TNF-α含量均有显着性降低(p<0.05)。虽然在SAPs组中,肝脏MDA含量有所下降,且肝脏GSH含量、T-SOD和CAT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M组相比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病理切片中,SAPs组的肝细胞及肝索结构相较于M组更加清晰与完整,而肾脏细胞及其结构基本没变化。综上所述,SAPs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蓄积以及炎症因子释放量,达到保肝护肝的作用效果。(3)为明确SAPs(SAPs5和GTYW)干预调节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所得各实验小鼠的肝脏组织RNA纯度与质量较高(OD 260/280≥1.95,OD 260/230≥2.14,浓度≥1000 ng/μL,RIN值≥7.00),经过RNA-seq测序,测序数据的质控以及比对结果良好(测序碱基的平均错误率<0.03%,Q20>97%,Q30>91%,Total mapped>90%)。通过差异分析,以M作为参照,GSH、SAPs5和GTYW分别上调基因696、1076和1285,下调基因677、661与1012。经过功能分析,得到SAPs干预后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炎症、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反应过程及代谢通路中。通过SAPs的干预,可显着上调基因Acsl1、Aqp8、Aox1、Gclc和Srebf1,下调Cxcl1、Il1r1和Lbp基因(p<0.05),发挥促进脂质代谢、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缓解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张兰[4](2020)在《抑制miR-14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ADAM17表达及体外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抑制miR-145的表达,观察miR-14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ADAM17表达及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MDA-MB-231细胞)、无义序列组(转染miR-145 inhibitor NC的MDAMB-231细胞)和转染组(转染miR-145 inhibitor的MDA-MB-231细胞)。应用CCK-8、Transwell、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三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细胞中miR-145、ADAM17、EGF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中ADAM17、EGFR蛋白表达量。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5相对表达量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00±0.00)和无义序列组(0.90±0.09)比较,转染组miR-145相对表达量(0.64±0.1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24h、48h、72h时,转染组的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义序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间点的对照组与无义序列组之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穿膜细胞数(127.00±11.45个/视野),无义序列组(77.00±3.61个/视野),对照组(74.80±12.11个/视野),转染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无义序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义序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无义序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乳腺癌细胞中ADAM17、EGF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转染组ADAM17 m RNA表达量(1.71±0.09)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0)、无义序列组(1.2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FR m RNA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DAM17、EGFR的相对蛋白含量,ADAM17在三组细胞中的相对表达含量(0.327±0.025,0.340±0.096,0.910±0.044),EGFR蛋白在三组中的相对表达含量(0.987±0.174,0.887±0.141,1.410±0.277),转染组的ADAM17、EGFR的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P<0.05)。结论miR-145 inhibitors通过激活ADAM17-EGFR信号通路,促进了TNBC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图7幅;表3个;参208篇。

王冕[5](2020)在《黄芪皂苷Ⅲ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TACE/EGFR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系由一系列危险因素诱发或引起的心脏及血管疾病。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覆盖于血管腔表面,能够合成、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是血管内环境稳态与血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CVD的发生与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黄芪皂苷Ⅲ(AstragalosideⅢ,AS-Ⅲ)系黄芪根部所含的一种三萜皂苷,是黄芪皂苷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前期研究发现AS-Ⅲ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项研究旨在探讨AS-Ⅲ对VE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rting enzyme,TACE)的活化作用,以及基于TACE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TACE激活的分子机制,为中药黄芪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bEnd.3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1)将体外培养的bEnd.3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上,以不同浓度AS-Ⅲ预处理细胞,采用WST-1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变化;(2)将体外培养b End.3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上,以AS-Ⅲ及TACE抑制剂(TAPI-0)处理细胞,采用TACE酶活性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水平;(3)将体外培养b End.3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上,以AS-Ⅲ与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细胞,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ACE、ERK1/2、AKT、EGFR及p38的磷酸化程度。结果:(1)细胞活力:同对照组相比,AS-Ⅲ浓度在101000 n M范围内并不抑制细胞活力(P>0.05);当AS-Ⅲ浓度达到10μM时,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2)TACE酶活性:AS-Ⅲ可诱导TACE Thr735位点磷酸化,进而增强TACE酶活性,而这些效应均可被TAPI-0预处理后显着抑制(P<0.01);(3)Western Blot:同对照组比较,AS-Ⅲ可诱导依赖于TACE的EGFR反式激活以及ERK1/2和AKT信号通路的激活(P<0.01)。AS-Ⅲ能够诱导p38活化,p38抑制剂(SB203580)对AS-Ⅲ诱导的TACE的激活与EGFR的激活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AS-Ⅲ通过p38依赖方式激活VECs中基于TACE的EGFR信号,这对于黄芪的心血管系统作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黄芪皂苷其他单体功能拓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崔学荣[6](2019)在《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放射性肺炎主要是指恶性肿瘤在放射性治疗后,暴露于放射野中的正常肺组织由于受到放射损伤而导致的炎症反应。放射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仅会影响患者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增加患者肿瘤疾病的治疗难度。基于放射性肺炎的巨大危害,近些年放射性肺炎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针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姜丹[7](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兰继平[8](2019)在《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及其在车前方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车前子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现代研究表明车前子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机体脂质紊乱的作用,并且还可用于治疗便秘、肠炎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车前子所含化学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胍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为同属植物,亲缘相近,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其在化学成分及药效上存在差异,但关于其差异的原因尚未有系统研究。车前方来源于《圣济总录》卷一0八所记载的“车前子散”,其组方由车前子与黄连按1:1配伍而成,主治目受风热,昏暗干涩,隐痛。车前子与黄连在降糖、降压、降脂方面具有显着作用,而复方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作用特点,因此,二者配伍的药对车前方是否在综合性代谢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其药效及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基于经方的新药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综合运用中药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及技术,对车前方中车前子的不同基原品种进行系统品质与功能评价研究,阐明车前种子与平车前子种子在化学成分及降糖、降压药效的差异;进一步利用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动物模型对以车前种子为原料药制备的车前方药效进行系统评价,筛选确定其有效剂量,并从降脂、抗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血管内皮系统等方面对车前方降糖、降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基于传统复方车前子散开展组方药味车前子的品质与功能评价、车前方降糖、降脂及降压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有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填补临床同时具有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药物的空白。1.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本研究中分别从化学成分和药效评价两个方面,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品质和功能评价进行系统比较。在化学成分层面上,我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和车前素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车前种子中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的含量要远高于平车前种子。另外建立了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LC-MS指纹图谱,确定15个特征峰,并对其进行鉴定;以京尼平苷酸为基准,采用外标法对其含量进行了相对标定。结果表明,平车前种子中黄酮类成分Plantagoside,Pentahydroxy flavanone中的含量高于车前种子,以上是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在化学成分上的主要差异。在药效研究方面,采用两种不同模型,包括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型兼高糖模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结果表明,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均能显着改善因肥胖而导致的高血糖症状和体内高脂质水平上,但车前种子的效果优于平车前种子。在高血压模型中,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药效没有显着性差异。综上,车前种子与平车前种子在化学成分及降糖、降压药效方面的差异,为以车前子为来源的复方中药中车前子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2.车前方降糖、降压的药效评价以车前种子为原料药,对车前子和黄连配伍的车前方进行降糖、降压药效的系统评价及有效剂量确定。首先在对车前方有效剂量的筛选中,运用了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型兼高血糖模型和高血压模型,以降糖、降脂、降压和对脏器的影响为指标,对车前方低、中、高三个剂量进行筛选,最终确定2g生药/kg/d为最佳剂量。进一步采用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模型和SHR模型,对车前方及其单味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作用进行了药效学评价及比较。结果表明,车前方能够显着改善模型动物的高血糖和高血压症状,改善高脂质血症;可改善机体的脂肪堆积和肝脂肪变性,对因肥胖而导致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紊乱症状具有显着治疗作用;此外,车前方能显着改善因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大、肾脏损伤等脏器症状。在车前子与黄连的配伍研究中,车前子在降低血糖和胰岛素、降压方面具有显着的疗效,黄连在降低血糖和血脂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车前子和黄连的合用提高了药效,车前方比单味药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3.车前方降糖、降压的作用机制初探脂肪代谢紊乱是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车前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肥胖小鼠的机制探索中,我们发现车前方可有效的对体内脂肪的堆积、变性和紊乱进行改善,对游离脂肪酸、脂肪因子如脂联素、瘦素和GLP-1有着显着调节作用。另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发生是密切相关的,结果显示车前方可显着改善机体炎症因子如CRP、TNF-α、IL-1β、IL-6及抗氧化能力。在对车前方治疗高血压的机制探讨中,综合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及ELISA试剂盒法对车前方调控RAAS系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前方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类和醛固酮中均有显着调节作用;此外车前方对因高血压导致的炎症因子HO-1、s VCAM-1和ICAM-1升高有回调作用。在车前方对SHR大鼠血管张力调节方面,研究发现车前方对血管内皮NOS、e NOS和ET-1的过度表达有着良好的抑制功能,对血管平滑肌上的Ca2+通道有良好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通过系统化学成分及药效比较,车前种子优于平车前种子。进一步以车前种子制备车前方开展系统降糖、降压药效评价,车前方能够有效的改善肥胖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中胰岛素耐受、高血压、脏器损伤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紊乱、降低相关的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RAAS系统、对内皮的改善和对平滑肌细胞的离子通道调控等。车前方同时具有降压、降糖、降脂等作用,其中车前子主要具有降压药效,黄连在降低血糖和血脂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车前子和黄连的合用表现为降糖和降脂的增效作用及降压的相当药效;二者合用,安全性较高,填补了临床同时具有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药物的空白。本论文研究为开发药效物质明确、机理清楚的中药创新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其他复方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蔡欣玲[9](2019)在《富心方加载对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富心方加载对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本研究课题的设计思路,对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共计66名,通过随机对照及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基础西药治疗,用药组予以基础西药治疗联合富心方加载治疗,观察12周。于第0周、第4周、第12周采集患者血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心踝指数、踝臂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等,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对照组及用药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呈现明显差异(P<0.05),但用药组有效率更高。2.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次数均呈现明显差异(P<0.05),但用药组心绞痛次数减少得更多。3.对照组治疗前后IL-17、IL-1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组治疗前后IL-17、IL-18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4.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呈现明显差异(P<0.05),为升高趋势,用药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5.对照组及用药组治疗前后在IMT上均未呈现明显差异(P>0.05).6.对照组治疗前后CAVI数值未呈现明显差异(P>0.05),而用药组治疗前后CAVI数值呈现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后CAVI数值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西药治疗以及富心方加载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疲倦乏力等诸多临床症状,但富心方加载治疗的有效率更为显着,提示中医药加载西药治疗可以提高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富心方加载治疗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踝指数,提示中医药加载治疗对于冠心病动脉硬化程度能够有所缓解。

尹江宁[10](2018)在《二至方逆转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是世界三大慢性病之一,截至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达9840万,已经成为全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成年人口发病率达11.6%。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引起的的并发症,却能让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甚至是以此结束生命。糖尿病肾病(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以微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致死、致残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30%-45%的患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DN患者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及昂贵的医疗费用。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药的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糖尿病的主要表现、病因病机的系统论述,认为它们属于中医学“消渴”疾病范畴。而DN则是消渴病的变证,是在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DN病机的关键是脾肾两虚,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了“脾能伤肾”理论,认为水谷精微匮乏,肾精失养引起肾阴亏虚,致肝肾相火亢盛,此心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便是“阴火”的直接来源之一。二至方(EZF)记载于明代医家王三才所着的《医便》:“清上补下第一方,价廉而功极大”,是治疗肝肾阴虚的要药。女贞子与旱莲草相配,能滋肝肾。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表明,EZF具有显着的调节肾功能作用。若将EZF应用于降糖方案中,不仅可以调节血糖血脂,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防治DN。对比西药,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效果佳,治疗费用低的优势。本研究将以EZF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色谱分析方法,解析EZF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合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技术方法探讨其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考察EZF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单体的抗DN作用机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EZF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效部位/有效单体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数据。第一部分基于药代动力学探究二至方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第一篇二至方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目的:测定二至方(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阐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构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将此方法优化后应用于大鼠血清和靶组织(肾脏)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分析,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 2.0软件计算各成分药动学参数。结果: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047×103 X-24.550(R2=0.9998)、Y=6.512 X+2.181(R2=0.9998)、Y=5.412 X–1.627(R2=0.9998),线性范围均在在0.5-50.0μg/m L,定量限(LOD)分别为0.53、1.24和1.26mg/kg;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8.8%、99.8%和102.1%,血浆样品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2.15%、82.15%和83.73%;7个批次的EZF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范围分别为在0.10-0.56%、0.67-4.26%和0.21-1.19%;伞形花内酯在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7.32、12.30、21.19、84.95、和111.36 mg/L,齐墩果酸在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1.10、43.70、11.70、197.60和40.10 mg/L,熊果酸在肝、心、脾、肺和肾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37.90、307.50、61.80、92.90和301.30 mg/L;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Tmax均为0.5 h,Cmax分别为111.33±10.50和153.72±3.35 mg/L,AUC(0-)∞分别为342.44±10.15和589.79±9.49 mg/L*h,t1/2z分别为2.93±0.03和3.19±0.02 h;伞形花内酯的Cmax为100.30±3.81 mg/L,AUC(0-)∞为316.89±15.01 mg/L*h,t1/2z为2.87±0.37。结果表明:EZF中各成分含量为齐墩果酸>熊果酸>伞形花内酯;口服入血后的Cmax和AUC(0-∞)均为熊果酸>齐墩果酸>伞形花内酯;在肾脏中为熊果酸>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结论: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能吸收入血,且能够分布至肾脏组织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其中熊果酸和伞形花内酯在靶组织(肾脏)中的分布较高,值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第二篇二至方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阐明EZF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的含量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首次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EZF及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利用DAS 2.0软件计算其重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3.408+181.663 X(R2=0.9999)、Y=92127.2+3822.94 X(R2=0.9987),线性范围在25-1000μg/L,LOD分别为2.04,2.60μg/L,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100.3%;二至方中特女贞苷的含量范围在0.27-9.79%,蟛蜞菊内酯的含量范围在0.16-0.61%;特女贞苷Tmax=1.50h,蟛蜞菊内酯Tmax=2.0 h,蟛蜞菊内酯的Cmax=30.24±1.65 ug/L,特女贞苷Cmax=6.39±0.05 ug/L,蟛蜞菊内酯的AUC(0-)∞=123.30±2.68 ug/L*h,特女贞苷AUC(0-)∞=16.56±0.98 ug/L*h。特女贞苷在肺、肝和肾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8.56、1.52和7.19μg/L,而在脾脏和心脏中均未检出。蟛蜞菊内酯在脾、肺、肾和肝脏中的浓度分别为5.78、0.089、0.20和0.057μg/L,在心脏中未检出。结果表明:EZF中含量为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口服入血后的Cmax和AUC(0-∞)均为蟛蜞菊内酯>特女贞苷;在肾脏中为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结论:该法适用于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中药复方、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均能吸收入血,且能够分布至肾脏组织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第二部分二至方提取物及其活性单体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目的:分别阐明EZF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熊果酸(UA)的抗糖尿病肾病作用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评价,伞形花内酯(UMB)对糖尿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方法一: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探讨EZF提取物对DN大鼠大鼠血糖、尿蛋白量、肾指数、肾脏中炎症因子和抗氧化指标、肾脏病理结构变化(HE/PAS染色)以及足细胞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量,最终阐明EZF可通过保护足细胞而发挥抗DN的作用机制;方法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STZ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探讨UA对DN大鼠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量、肾脏指数、血清和肾脏中的抗氧化及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肾组织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蛋白和m RNA表达量,最终阐明UA抗DN的作用机制;方法三:采用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检测UMB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胰岛素、尿酸、肌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组织学水平以及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结果一:采用EZF提取物各剂量治疗8周后,表现出了降糖作用,到第16周,EZF高、中和低剂量组的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ZF各剂量组的24 h尿蛋白量均显着降低(p<0.05);EZF能够显着抑制模型组大鼠的体重降低(p<0.05),并能显着抑制肾指数的增加(p<0.05);EZF高、中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大鼠肾脏中IL-β、TNF-α和IL-6的浓度(p<0.05);EZF高、中剂量组均显着降低大鼠肾脏中MDA浓度(p<0.05),且显着提高SOD活力(p<0.05);HE和PAS染色表明,EZF对模型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作用,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Western blotting法对DN大鼠肾脏中CD2AP和podocin的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EZF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podocin、CD2AP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结果二:UA治疗8周后,UA各剂量组均体现出降糖作用;到第16周,与模型组比,UA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1);UA的各剂量组均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尿蛋白量,与模型组比,UA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28.65±0.46 mg)的24 h尿蛋白量均显着降低(p<0.05);UA高剂量组能显着抑制模型组大鼠体重的降低(p<0.05),并显着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指数(p<0.05);UA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肾脏中IL-1β水平(p<0.05);UA高剂量(33.43±1.24 pg/m L)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肾脏中IL-6水平(p<0.05)。UA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肾脏中TNF-α水平(p<0.01);UA高剂量(21.07±0.76 U/m L)、低剂量组(18.16±0.97 U/m L)均显着增加肾脏SOD活力水平(p<0.01);UA高剂量(57.81±4.83nmol/m L)、UA低剂量组(63.75±4.56 nmol/m L)均能显着升高糖尿病大鼠的肾脏SOD活力水平(p<0.0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UA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减轻作用,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可见基底膜部分增厚,系膜轻度增生,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UA组大鼠肾脏中podocin、CD2AP蛋白和基因表达量均升高(p<0.01)。结果三:UMB(20,40 mg/kg)的干预后,血清胰岛素水平稳定,血糖值有不同程度地降低;UMB(20、40mg/kg)治疗一段时间后,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尿酸、肌酐、TC和TG水平的升高(p<0.05);使用UMB(20 mg/kg,40mg/kg)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失症状得到显着缓解,结果表明UMB对STZ诱导的大鼠肾组织损失具有保护作用;UMB能够显着下调TLR/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2、TLR4、My D88、p-NFk Bp65、NF-k Bp65、p-Ik Bα)的表达(p<0.05),并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1)二至方可以通过上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表达来降低尿蛋白量、修复糖尿病对肾脏的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2)二至方中主要成分熊果酸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6和IL-1β等炎症因子的生成,而抑制炎症因子的炎性肾损伤。熊果酸可以有效减轻DN大鼠尿蛋白量,显着改善DN大鼠血糖水平;可以上调DN大鼠肾组织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而保护DN大鼠的肾脏;(3)二至方中主要成分伞形花内酯可以下调TLR4/NF-κB通路相关的炎症因子而保护糖尿病所致肾脏损伤。全篇结论1.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均是EZF中的主要成分,且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均可直接到达靶组织,并达到一定的浓度;2.EZF可以降低高血糖对肾脏的病理损害作用,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可调节足细胞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表达而保护足细胞,进而修复肾功能而抗糖尿病肾病;3.熊果酸可以有效减轻DN大鼠尿蛋白量,显着改善DN大鼠血糖水平;熊果酸可以上调DN大鼠肾组织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该研究表明熊果酸可通过上调podocin和CD2AP的蛋白表达而保护DN大鼠的肾脏。综上所述,熊果酸的降低尿蛋白、降低高血糖对肾脏的病理损害作用、肾功能保护等作用,与其肾脏足细胞保护作用及调节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密切相关;4.伞形花内酯具有抗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作用,能够通过下调TLR4/NF-κB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综上所述,EZF中的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等多种成分均能吸收入血并转运至肾脏,是EZF发挥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EZF可以通过上调裂孔膜蛋白(CD2AP、podocin)保护足细胞损伤和下调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最终体现出抗糖尿病肾病作用。

二、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及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IPE与肿瘤
    1.1 TIPE的调控因子
    1.2 TIPE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2 TIPE1与肿瘤
3 TIPE2与肿瘤
4 TIPE3与肿瘤
    4.1 TIPE3的表达、定位
    4.2 TIPE3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5 小结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1.立题背景和意义
        1.1 肝纤维化的研究背景
        1.2 防治肝纤维化的温阳健脾类方剂——雄芍汤
        1.3 应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优势
    2.研究内容、目的和创新点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目的
        2.3 创新点
    3.流程图
    4.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4.1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4.2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现状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 前言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分析
    6 小结
第三部分 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器材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分析
    6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2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1 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2.2 中药复方及其作用机制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豆粕源抗氧化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豆粕肽的研究简述
        1.1.1 豆粕的简介
        1.1.2 豆粕肽的理化特性
        1.1.3 豆粕肽的功能活性
    1.2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况
        1.2.1 制备方法
        1.2.2 分离纯化技术
        1.2.3 结构鉴定
        1.2.4 功能活性评价
    1.3 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3.1 酒精的吸收代谢
        1.3.2 酒精性肝损伤的概况
        1.3.3 动物模型的构建
        1.3.4 发病机制
    1.4 组学的研究现状
        1.4.1 基因组学
        1.4.2 转录组学
        1.4.3 蛋白质组学
        1.4.4 代谢组学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豆粕源抗氧化肽的制备、纯化、鉴定及表征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SAPs的制备单因素实验
        2.2.2 SAPs的制备响应面实验
        2.2.3 SAPs的分离纯化
        2.2.4 SAPs的序列鉴定及活性表征
        2.2.5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 响应面实验结果
        2.3.3 分离纯化结果
        2.3.4 序列鉴定结果
        2.3.5 活性表征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豆粕源抗氧化肽预防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效果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分组及造模方法
        3.2.2 脏器系数的计算
        3.2.3 血清指标的检测
        3.2.4 肝脏匀浆指标的检测
        3.2.5 肝脏与肾脏的病理形态学分析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ICR小鼠的生长情况
        3.3.2 ICR小鼠的肝脏系数与脾脏系数
        3.3.3 ICR小鼠的血清指标结果
        3.3.4 ICR小鼠肝脏中氧化损伤指标结果
        3.3.5 ICR小鼠肝脏中炎症指标结果
        3.3.6 ICR小鼠的肝肾病理切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豆粕源抗氧化肽预防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RNA测序
        4.2.2 基因信息分析
        4.2.3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肝脏组织RNA的质量检测结果
        4.3.2 测序数据的统计与质控结果
        4.3.3 序列比对结果
        4.3.4 基因表达量的结果
        4.3.5 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4.3.6 差异基因集的功能注释结果
        4.3.7 差异基因集的功能富集结果
        4.3.8 SAPs预防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抑制miR-14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ADAM17表达及体外侵袭和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2 实验结果
        1.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5 的相对表达量
        1.2.2 CCK-8 检测人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增殖能力
        1.2.3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人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侵袭能力
        1.2.4 划痕实验观察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DAM17、EGFR mRNA的表达水平
        1.2.6 Western blot检测ADAM17、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miR-145、ADAM17 在乳腺癌中的相互关系
    2.1 乳腺癌简介
    2.2 miR-145与乳腺癌
    2.3 ADAM17与乳腺癌
    2.4 miR-145与ADAM17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黄芪皂苷Ⅲ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TACE/EGFR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内皮细胞的相关研究
        1.1 内皮细胞研究背景
        1.2 内皮细胞生理功能
        1.2.1 内皮细胞维持血管壁完整性
        1.2.2 内皮细胞调控血管紧张度
        1.2.3 内皮细胞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
        1.2.4 内皮细胞调控炎症反应
        1.3 内皮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1.3.1 内皮细胞与AS
        1.3.2 内皮细胞与心肌缺血
        1.3.3 内皮细胞与高血压
    2 TACE相关研究进展
        2.1 TACE研究背景
        2.2 TACE的激活机制
        2.3 TACE与心血管疾病
    3 EGFR相关研究进展
        3.1 EGFR背景、结构与反式激活
        3.2 EGFR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4 p38 MAPK与 TACE
    5 中药黄芪相关研究
        5.1 中药黄芪来源、产地与功用
        5.2 中药黄芪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5.3 中药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5.4 中药黄芪皂苷Ⅲ的前期研究
    6 总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化学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药物及相关溶液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1.1 细胞培养基的制备
        2.1.2 细胞传代与接种
        2.2 细胞活力检测
        2.3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2.3.1 实验细胞选取
        2.3.2 实验分组及药物处理
        2.3.3 样品蛋白提取与变性
        2.3.4 样品蛋白定量
        2.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3.6 转膜
        2.3.7 封闭
        2.3.8 洗膜
        2.3.9 抗体孵育
        2.3.10 化学发光
        2.4 TACE酶活性检测
        2.4.1 细胞裂解物提取
        2.4.2 使用荧光Sensolyte520 TACE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
        2.5 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AS-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3.2 AS-Ⅲ诱导细胞中TACE的激活
        3.2.1 AS-Ⅲ对 bEnd.3 细胞ph-TACE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AS-Ⅲ诱导bEnd.3 细胞中TACE酶活性升高
        3.3 AS-Ⅲ诱导细胞中TACE依赖性的EGFR信号通路的反式激活
        3.3.1 AS-Ⅲ对 bEnd.3 细胞ph-AKT、ph-ERK1/2、ph-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
        3.3.2 TACE参与AS-Ⅲ诱导bEnd.3 细胞中EGFR的反式激活
        3.4 p38 参与AS-Ⅲ诱导细胞中TACE的激活与EGFR的激活
        3.4.1 AS-Ⅲ对bEnd.3细胞中ph-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3.4.2 p38 参与AS-Ⅲ诱导bEnd.3 细胞中TACE的激活
        3.4.3 p38 参与AS-Ⅲ诱导bEnd.3 细胞中EGFR的激活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
    1.1 转化生长因子-β1
    1.2 PDGF
    1.3 肿瘤坏死因子α
    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1.5 白细胞介素-6
2 放射性肺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2.1 验方治疗辅以西医治疗
    2.2 中成药治疗辅以西医治疗

(7)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及其在车前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
    第一节 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样品的制备与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第二节 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的降糖作用比较
    第三节 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对SHR的降压作用比较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车前方降糖、降压的药效评价
    第一节 车前方有效剂量的筛选
        一、车前方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模型降糖降脂作用有效剂量的筛选
        二、车前方对SHR大鼠模型降压作用有效剂量的筛选
        本节讨论
    第二节 车前方降糖、降压药效评价
        一、车前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评价
        二、车前方长期给药对SHR大鼠的降压作用评价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车前方降糖、降压作用机理研究
    第一节 车前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的降糖机制探讨
    第二节 车前方对SHR降压机理探讨
        一、基于血管紧张素血压调控系统和机体炎症分析的车前方降压作用机制初探
        二、车前方长期给药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综述 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致谢

(9)富心方加载对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估计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分组
        1.9 治疗方法
        1.10 临床疗效评定
        1.10.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1.10.2 生活质量评价
        1.11 观察指标
        1.11.1 一般资料
        1.11.2 主要效应性指标
        1.11.3 次要效应性指标
        1.12 安全性指标
        1.13 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
        1.14 数据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两组之间基线资料的相关性比较
        2.2 两组之间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2.3 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2.4 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免疫因子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2.5 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动脉弹性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2.6 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次要临床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2.7 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3.讨论
        3.1 冠心病治疗现状
        3.1.1 古代医家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阐述
        3.1.2 现代医家对胸痹病因病机及治疗的阐述
        3.2 富心方的组方原则及意义
        3.3 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3.3.1 炎症因子与冠心病
        3.3.2 免疫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3.3.3 动脉弹性与冠心病
        3.4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对各类指标的影响分析
        3.4.1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的基线资料分析
        3.4.2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对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次数的影响
        3.4.3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3.4.4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3.4.5 富心方加载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对动脉弹性的影响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随机数字表
附录 中西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伦理审查通过表

(10)二至方逆转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药代动力学探究二至方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篇 二至方中伞形花内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二至方中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至方提取物及其活性单体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
    第一篇 二至方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熊果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基于TLR/NF-ΚB信号通路的伞形花内酯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学习期间学术活动总结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及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翟嘉怡,康思思,杜会博,张红,张立民,蒋丽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研究[D]. 程金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豆粕源抗氧化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 蔡转章. 吉林大学, 2021(01)
  • [4]抑制miR-14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ADAM17表达及体外侵袭和增殖的影响[D]. 张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黄芪皂苷Ⅲ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TACE/EGFR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D]. 王冕.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崔学荣. 中国处方药, 2019(09)
  • [7]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及其在车前方中的应用[D]. 兰继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富心方加载对气虚血瘀痰浊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D]. 蔡欣玲.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二至方逆转糖尿病并发肾脏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尹江宁. 苏州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的性质和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