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推进中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袁红[1](2021)在《国际会计准则: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IAS 24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IASB准则制定过程中,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出现不一致,是可预见且经常发生的现象。认识IASB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对理解国际会计准则至关重要。本文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的修订为例,探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对国际化与国家化的权衡;通过整理IAS242009年版修订的经历,展示了修订过程中我国企业和准则制定机构努力并成功推进该准则恢复豁免条款,将同属国有企业不作为关联方披露。IAS 24的修订过程表明,会计准则国际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意味着IASB向某一国家或地区靠拢,也即呈现出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的现象。研究为理解和思考国际会计准则的性质和未来方向、主权国家会计准则国际化策略等议题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黄菁[2](2020)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国投资持续增加,资本市场逐渐开放,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减少或消除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显得日益紧迫。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开展对中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金林芳[3](2019)在《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施对外开放策略、共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各国谋求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有效选择。会计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包括国内流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国的会计准则是否能够得到其它国家的认同,将对该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来投资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截止目前,超过100个国家加入到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意味着这些国家应当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必要的修改,从而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然而,一个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最终采取的会计准则不同,则意味着该会计准则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老挝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与世界各国经济接轨,改变旧的会计准则并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老挝会计准则变迁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以老挝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以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老挝会计准则的变迁不是细枝末节的修改、完善,而是重大的变革,在老挝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促进老挝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2)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兼顾好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利益”,绝对不能盲目地追求趋同、统一,制定出既符合老挝本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趋同的、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以适应老挝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好老挝本国企业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目标。(3)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必须要坚持国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原则为指导,重点从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配套机制、会计准则国际化必须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提升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话语权”、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财务报告准则、构建完善的专业的人才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为全面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变迁、维护好本国企业及国家的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了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会计准则的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进行阐述;第三章为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分析,主要内容为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变迁历程、利好以及面临的挑战;第四章为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及变迁的具体建议,通过对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过程中的思路和路径的分析,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第五章为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的效果与启示;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1)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分析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补充了老挝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相关研究成果;(2)本文对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老挝吸引外国投资、提升综合国力,进而实现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融合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苗雨青[4](2019)在《浅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会计国际化》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之一,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会计国际化这一问题。对中国会计的发展史分析表明中国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健全的会计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战略。

于玉林[5](2016)在《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去中国化而是强中国化》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和平、发展、合作和安全的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国家关系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也成为会计界重要的议题。国际化推动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有两种形式: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不是会计去中国化;会计国际化的领引式是加强会计中国化。会计国际化的实施在于会计制度的自信、自主与创新。

王磊磊[6](2013)在《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企业会计制度的趋同最终体现为财务报告的趋同,本文中所提“企业会计制度”包含受国际趋同影响最大并与编制披露企业财务报告有直接关系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总体上与美国通用会计原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相对应。会计理论界通常对会计制度的属性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技术规范属性、经济后果属性和政治程序属性,后两种可以看作是会计制度的社会属性。三种属性相互依存并有机融合。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环境改变、知识进步和潜在利益是导致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多次不断博弈的过程。一旦出现新的变迁需求而现有会计制度未能涵盖,如果具有足够的潜在收益就可能产生新的博弈,进而努力达到博弈均衡状态。会计制度经过多次博弈不断得以完善。在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已成为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博弈方。2007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抓紧对IFRS等进行了修订完善,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目标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近年发展步伐则相对较为缓慢。有必要结合对我国和国际会计制度的演变过程、实际效果和经验启示,把握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实质,进而对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使财务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规范研究为基础,案例对比研究为支撑,建立了趋同背景下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研究框架。首先对国际会计制度演变情况尤其是趋同情况进行了规范分析。在20世纪以来的会计发展史上,世界各国会计总体呈现出美国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和共产主义模式共同存在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减弱以及前苏联的解体,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共产主义模式已经日渐势微。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各种会计模式相互借鉴融合,表现出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向美国会计模式靠拢、会计核算制度逐渐向会计准则转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逐渐认同会计准则是较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形式,加快转向和采用会计准则。但由于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包含各国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制度国际协调显得非常必要。曾有许多国际性组织为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作出努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是其中取得最显着成绩的一个。2000年,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通过了IASC的全部核心准则项目,批准跨国证券发行和上市的公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IAS)。2001年,IASC改组为IASB,后者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并推动其制定的IFRS成为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对象。笔者认为,会计制度国际趋同仍属会计协调阶段,是一个求同存异并双向互动的前进过程。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转变为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纷纷采取积极措施,针对财务报告体系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要求加快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步伐,IASB与F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已基本一致。与此同时,部分国家或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趋同IFRS勺态度转为不明确。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会计制度国际趋同具有不同的动机和利益考量。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会计准则的国家,在20世纪长期处于确定会计管制规范领先的地位。它原本不认可IASC的IAS,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事件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美国GAAP的信心。美国意识到以往的做法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借IASC改组之机迈上了会计制度国际趋同之路,并通过人事安排的亲美化、机构设置的仿美化等方式掌握了国际会计制度的主导权。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协调的主要形式是制定各种欧盟会计指令(EU Directives),鉴于自身内部会计协调的复杂性,它较早就对与IASC开展合作抱有积极态度,并要求从2005年起所有在欧盟上市的公司按IFR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欧盟坚持通过技术和立法双层认可机制,牢牢掌握了应用IFRS的最终决定权。欧盟提出“等效”(Equivalence)的理念,对已与IFRS趋同的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开展等效认定,积极探索存在合理差异情况下国际趋同的新路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由政府主导,它积极参与了IASB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多的发言权,于2004年6月发布了与IFRS基本一致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EIASB准则),要求本国营利性主体从2005年起全面采用。澳大利亚也考虑了本国法律环境和国情特点,保留了部分特有的原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并自行解释IFRS的有关内容,以保证本国执行工作需要。国际会计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经济全球化要求有相应的国际会计制度来协调国际利益关系。但由于目前并不存在法定的权威性国际治理机构,因此国际会计制度不得不由某些强势主权国家或由强势主权国家所主导的多边机构来提供。这一方面导致国际会计制度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国际治理中权利与义务脱节。国际会计制度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会计制度供求而产生冲突,会计信息供求过程中就会存在着强权逻辑(strong power logic),导致国际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非公平性。以IFRS为代表的国际会计制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博弈机制,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不断博弈的结果。这些制度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形成的,在内容和运作上暗含着对他们利益的倾斜。IASB为扩大自身影响,也需要得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合作,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发展中国家受国家实力和制定主导权安排的限制,总体处于相对不利地位,被迫进行国际化且需要付出较高的变迁成本。同时,要看到现行国际会计制度包含着谈判制约机制,IASB为了争取IFRS在更大范围内被采纳,也将会对发展中国家会计情况和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我国最近三十年会计制度变迁的发生,在时间上正好配合了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证券资本市场的建立。我国坚持以政府作为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国家在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制度变迁推进的次序确定与时机权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真正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应是1992年以“两则、两制”为特征的会计改革。此次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实际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改革之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与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是在旧的会计制度因阻力较大还改不动的时候,先在其旁边或周围发展起新的会计制度,随着新的会计制度逐步发展壮大,导致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变化和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逐步对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它是在整个存量改不动的时侯,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会计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制度变迁创造条件。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性非常强,出现了一系列过渡性制度安排,往往具有新旧两种制度安排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特性。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前进方向,总体反映了中国会计立足国情不断国际趋同的趋势。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原则、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已经实现了与IFRS的趋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着忽视制度经济后果、变迁源发性不强、前进步伐相对缓慢等问题。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会计制度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的调节器,构建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战略的基础是寻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国际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不是对立的关系,其发展不是撇开国际会计制度另起炉灶,而是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推动双方的共同改革和发展。应保持国际趋同中的发展理性,立足现实努力化被动为主动,分类采取不同制度变迁策略,强化理论准备实现基础创新的基本原则,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明确准则制订基础导向模式,尝试在会计制度创新中引入市场机制,摆脱单纯的权力中心供给主导模式。努力推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程序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和完善化,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惯例协调、具有不同规范层次的会计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新形势下国内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我国要加强对自身会计理论和问题的研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协调,通过增进双向沟通与交流,重视地区间相互合作和影响,努力获得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特殊国情及会计理论和问题的关注,努力争取在IASB中拥有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

王文青[7](2013)在《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以我国企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跨国公司异军突起,会计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各国参与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业的门槛不断抬高;另一方面随着各国准则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为适应新形势,各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根源,并剖析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其中重点介绍了会计职业判断对于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的影响,为后文两者关系的探讨打下基础。随后文章又介绍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是以原则为导向,而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实现了会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的转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准则以原则为基础,赋予企业会计人员较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这就提高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并促使会计人员不得不提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为了更具体的体现问题,文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案例,剖析了其2007年至2011年的财务报告,对涉及职业判断的项目进行了考核,重点探究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涉及职业判断的准则的实施效果。最后文章针对我国职业判断运用现状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王淑娴[8](2011)在《浅议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文中研究指明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是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为基本背景、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为基本目标、以

田娟[9](2010)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是指会计准则具有影响国与国之间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为一国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收益和成本。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主要表现为降低融资成本、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贸易,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成本和变迁成本。为最大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利益,我国应反复权衡经济后果,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并努力建设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田娟[10](2009)在《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文中提出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这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得出的重要结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意识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准则的出台或变更必然会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颁布的会计准则既要遵循会计本身的基本原则,保持会计准则的技术特征,又要关注各方利益,考虑会计准则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准则的可接受性与可推行性,推动会计准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会计准则的变迁,促使其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种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也将对会计准则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展开对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尤其是重点研究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层面的影响。全文安排如下:导论部分通过阐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在美国和我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指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契约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之后重点从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导致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以美国为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历史考察。通过阐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演变以及美国若干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典型案例,指出经济后果一直影响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具体分析了美国针对经济后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既是对第一章理论分析的有效验证,也是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第三章从我国经济背景出发,以新会计准则为对象,以资产减值准则为例详细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并对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第四章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出发,对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国际影响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指出争夺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是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在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收益和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策略。

二、推进中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中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会计准则: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IAS 24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会计准则:从研究报告到约束性准则
二、IAS 24:前世今生
三、IAS 24 2009年版: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统一
四、会计准则的性质与国际化的讨论
五、讨论与总结

(2)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和必要性
    1.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
    1.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
        1.2.1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2.2 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1.2.3 企业跨国投资的需要
        1.2.4 国际或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
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障碍
    2.1 会计准则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与中国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矛盾
    2.2 国际会计惯例生长背景与中国法律传统的矛盾
    2.3 中国会计准则面临着发展与协调的矛盾
    2.4 我国会计准则面临着制定与有效执行的矛盾
    2.5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人才需求与我国高素质会计人才缺乏的矛盾
3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的措施
    3.1 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事务
    3.2 改革和完善会计教育,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3.3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和程序
    3.4 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5 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3.6 推进“一带一路”进程,加强区域会计协调
    3.7 提高证券市场监管水平
4 结束语

(3)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五、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介绍
    三、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现实选择
第三章 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分析
    一、老挝会计准则变迁历程分析
    二、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带来的好处
    三、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四、影响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基本要素与财务报告项目分析
第四章 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及变迁的具体建议
    一、基本原则
    二、基本思路与路径
    三、具体策略
第五章 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的效果与启示
    一、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的效果分析
    二、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的启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浅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会计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史
二、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1. 与国际惯例协调一致的需要
    2. 全球化背景下高端专业人才的缺乏
    3. 盲目借鉴国外会计经验
    4. 全球经济不断融合的需要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1. 构建统一规范的会计框架体系, 加强国际间交流
    2. 转变教育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3. 积极参与到国际会计规则的制定, 增加与其他国家的多维度互动
    4. 会计准则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 避免会计准则陷入形式化

(5)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去中国化而是强中国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二)会计国际化的特点
    (三)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四)会计国际化的内容
二、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不是会计去中国化
    (一)会计中国化的内涵
        1.会计中国化与会计国家化
    (二)会计国际化的跟进式
    (三)跟进式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去中国化
        1.“会计去中国化”是对会计国际化的误解
        2.在《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的跟进式会计国际化去不了“会计中国化”
三、会计国际化的领引式是加强会计中国化
    (一)会计国际化领引手段多元化
    (二)国际标准的制定原则
    (三)国际标准的一般特征
    (四)领引式加强会计中国化
四、会计国际化的实施在于会计制度的自信、自主与创新
    (一)会计制度的自信
    (二)会计制度的自主
    (三)会计制度的创新

(6)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论基础
    1.4 主要创新及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局限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2 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2.1 会计制度等术语的理论界定
        2.1.1 会计制度
        2.1.2 会计准则
        2.1.3 会计规范
        2.1.4 会计标准
    2.2 会计制度的属性
        2.2.1 会计制度的技术规范属性
        2.2.2 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属性
        2.2.3 会计制度的政治程序属性
    2.3 会计制度变迁的含义及形式
        2.3.1 会计制度变迁的含义
        2.3.2 会计制度变迁的形式
    2.4 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2.4.1 会计制度变迁是制度环境改变的结果
        2.4.2 会计制度变迁是知识进步和推动的结果
        2.4.3 会计制度变迁是收益与成本对比的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国际会计制度变迁及趋同分析
    3.1 世界会计模式的划分
        3.1.1 对会计模式的理解
        3.1.2 缪勒教授的分类
        3.1.3 诺比斯教授的分类
        3.1.4 阿伦博士的分类
        3.1.5 美国会计学会的分类
        3.1.6 简要评价
    3.2 各国会计模式的演化发展
        3.2.1 会计模式由多种因素决定
        3.2.2 全球会计模式的融合趋势
    3.3 国际会计制度的发展与趋同
        3.3.1 国际会计准则由协调转向趋同及分析
        3.3.2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仍属会计协调阶段
        3.3.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够成为趋同目标的理由
        3.3.4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主要形式
    3.4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趋同及其影响
        3.4.1 危机前各自开展工作并逐步加深交流
        3.4.2 金融危机中的紧急应对并最终基本趋同
        3.4.3 2008年危机后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机遇与挑战
    3.5 本章小结
4 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
        4.1.1 制度变迁背景
        4.1.2 国际趋同进展
        4.1.3 对IASC改组的影响
        4.1.4 态度转变原因
        4.1.5 趋同过程评价
    4.2 欧盟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
        4.2.1 制度变迁背景
        4.2.2 国际趋同进展
        4.2.3 趋同过程评价
    4.3 澳大利亚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
        4.3.1 制度变迁背景
        4.3.2 国际趋同进展
        4.3.3 趋同过程评价
    4.4 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启示
        4.4.1 国际会计制度是国家和地区之间博弈的结果
        4.4.2 国际会计制度隐含着对发达国家利益的倾斜
        4.4.3 IASB为扩大自身收益和影响而不断委曲求全
        4.4.4 发展中国家被迫国际趋同且需付出较高成本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1992年以来会计制度变迁分析
    5.1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5.1.1 改革前会计制度的特点
        5.1.2 1992年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
        5.1.3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
    5.2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5.2.1 会计制度变迁的深刻原因和必要性
        5.2.2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滞后性
    5.3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
        5.3.1 与经济改革总体上同步
        5.3.2 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
        5.3.3 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
        5.3.4 政府是制度变迁推动者
    5.4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
        5.4.1 目标理性与过程理性的基本统一
        5.4.2 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的不断协调
        5.4.3 国际趋同与立足国情的谨慎权衡
        5.4.4 渐进改革和激进改革的有机结合
    5.5 有关启示和值得重视的问题
        5.5.1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启示
        5.5.2 未来变迁值得关注的问题
    5.6 本章小结
6 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的政策建议
    6.1 坚持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国家利益目标
    6.2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则
        6.2.1 保持国际趋同中的发展理性
        6.2.2 立足现实努力化被动为主动
        6.2.3 分类采取不同制度变迁策略
        6.2.4 强化理论准备实现基础创新
    6.3 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的政策建议
        6.3.1 合理借鉴先进经验
        6.3.2 系统加强实施机制
        6.3.3 积极推进中外协调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以我国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综述
        1.2.2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综述
        1.2.3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职业判断影响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局限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局限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2.1.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
        2.1.2 国际会计准则的导向分析
        2.1.3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推动因素
    2.2 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基础
        2.2.1 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
        2.2.2 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
        2.2.3 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
        2.2.4 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小结
第3章 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分析
    3.1 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3.1.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性
        3.1.2 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应用要求
        3.1.3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3.1.4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3.2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3.2.1 会计职业判断的必然性
        3.2.2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会计准则导向变迁的影响
        3.2.3 准则导向变迁对职业判断的推动
        3.2.4 会计准则国际化推动职业判断的发展
    小结
第4章 基于中国市场的案例研究
    4.1 中国 2006 会计准则体系中原则导向的体现与职业判断的应用
    4.2 研究过程
        4.2.1 研究方法
        4.2.2 数据分析
    4.3 研究结论
    小结
第5章 问题总结与对策建议
    5.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历程与现状
    5.2 当前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发展运用中的问题
    5.3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构想
        5.3.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5.3.2 构建职业判断发挥的支持环境
        5.3.3 提高会计专业技术水平
    5.4 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提高职业判断水平的构想
        5.4.1 结合国情,循序渐进
        5.4.2 积极参与,力争主导
        5.4.3 加强监管,强势推进
    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浅议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二、欧盟、美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启示
    (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应当体现“中国速度”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应当体现“中国特色”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应当体现“中国力量”
    (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应当体现“中国利益”
    (五)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应当体现“中国精神”
三、国际化视野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
    (一)重塑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二)加快建立中国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
    (三)科学确定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策略
    (四)扎实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各项基础工作

(9)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
    (一) 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概念
    (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本
        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三、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策略
    (一) 反复衡量经济后果
    (二) 坚持“趋同是第一步, 等效才是目标”的原则, 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
    (三)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
    (四)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10)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创新与研究局限
第一章 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契约理论
    一、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基本概念
        (一) 会计准则的含义及性质
        (二)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二、契约理论与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观
        (一) 契约理论的缘起
        (二) 现代契约理论解读
        (三) 会计的契约特征
        (四) 契约理论下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
    三、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观的延伸: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
第二章 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历史考察: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
        (一) 会计程序委员会(1938~1959年)
        (二) 会计原则委员会(1959~1973年)
        (三)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3~)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演变
        (一) 第一阶段:原则导向阶段(Principles-based)
        (二) 第二阶段:规则导向阶段(Rules-based)
        (三) 第三阶段:目标导向阶段(Objectives-based)
    三、实际的证据:美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一) 投资税款贷项会计准则
        (二) 外汇折算会计准则
        (三) 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
        (四) 股票期权会计准则
        (五) 企业合并会计准则
    四、启示与小结
        (一)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安排是政府和民间充分博弈的结果
        (二)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取得准则制定权后的应对措施
        (三)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演变的经济后果观
        (四) 游说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现实状况:基于我国经济背景
    一、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1979~1992年)
        (二) 会计准则逐步建立阶段(1992~2005年)
        (三) 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完善阶段(2006~至今)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显着特点与实施影响
        (一)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显着特点
        (二)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以资产减值准则为例
        (一) 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二)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重要变化
        (三)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四、我国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分析
        (一) 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动因
        (二)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安排
        (三) 我国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的态度
        (四)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改进
        (一) 加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人员的广泛代表性
        (二) 加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三) 加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
        (四) 合理安排会计准则征求意见时间
        (五) 增加会计准则反馈意见的途径
第四章 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国际影响分析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一)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
        (二)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本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利益之争的途径:争夺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
        (一) 美国
        (二) 欧盟
        (三) 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
        (一)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总体策略
        (三)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推进中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会计准则: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IAS 24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为例[J]. 刘峰,袁红. 当代会计评论, 2021(02)
  • [2]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J]. 黄菁. 中外企业家, 2020(07)
  • [3]老挝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研究[D]. 金林芳. 安徽大学, 2019(07)
  • [4]浅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会计国际化[J]. 苗雨青.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1)
  • [5]会计国际化:不是会计去中国化而是强中国化[J]. 于玉林. 国际商务财会, 2016(01)
  • [6]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D]. 王磊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7]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以我国企业为例[D]. 王文青. 山东财经大学, 2013(08)
  • [8]浅议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J]. 王淑娴. 山西财税, 2011(06)
  • [9]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J]. 田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0]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D]. 田娟. 武汉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