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穴群工程地质研究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穴群工程地质研究

一、大朝山水电站厂区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安奎[1](2016)在《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 ——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受各种复杂天然地质状况等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水利水电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为当今地下工程中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地下洞室群工程问题成为一项极其复杂、高度不确定性且动态变化的系统问题。由于围岩失稳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性反馈分析与控制已成为函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由初始地应力场二步优化反演算法、围岩力学参数动态识别、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实时馈控分析及基于施工全过程的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的建立等组成的科学、实用的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流程,重点研究和总结了各部分的相关方法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建立了科学、实用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初始地应力场获取→前一期开挖完成后围岩力学行为评价→当前期开挖完成后基础信息及围岩力学行为复核→当前期开挖过程中不良地质段动态调控→当前期开挖完成后围岩稳定性评价→当前期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识别→下一期开挖围岩力学行为预测与安全评价→闭环反馈,直至地下洞室群全部施工完成为止,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结束。(2)提出了一种三维地应力场二步优化算法,并耦合数值仿真技术对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区域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揭示了工程所在区域的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可清楚地明确初始地应力形成的主导成因,且在反演精度及反演效率上都体现出其明显的优势。(3)充分考虑岩体开挖卸荷、支护加固及新地质出露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将时间因素全面引入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的动态数值计算,建立了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力学参数动态识别分析方法,实现了几何参数、力学参数与施工信息动态更新之间的耦合,并揭示了围岩力学参数时空特性演化特征。(4)基于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主厂房区域新揭露的不良地质段,耦合施工现场围岩破坏模式识别、监测信息的反馈分析及地下洞室群数值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动态馈控分析方法体系。(5)考虑施工过程的施工进度信息、地质信息、支护信息的动态映射,建立了基于施工全过程的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实现了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监测信息可视化管理、施工面貌与洞室安全状态的动态耦合可视化展示以及施工信息随施工进度的动态更新。

李志鹏[2](2016)在《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发展前景广阔。鉴于我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高山峡谷区,具有构造应力大、卸荷作用强、地震烈度高等特点,受各种因素制约,绝大多数水电站的引水发电系统都采用地下结构形式。在高地应力、强卸荷、地震烈度高等复杂地质环境中修建大型地下洞室群面临巨大挑战,如洞室围岩松弛深度大、位移量级高、塌方、岩爆、岩体深部拉裂等。深埋大型洞室群的围岩损伤止裂、变形控制、塌方处治等具有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认清地下洞室围岩开挖扰动(损伤)区的演化规律,对于优化支护参数、安全施工及评价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此对于高地应力、超大型规模等复杂地质环境下洞室群的围岩EDZ动态演化机制急需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以在建的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和损伤力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一系列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现场监测检测资料对开挖过程中洞室围岩出现的大量变形破坏现象以及围岩松弛深度过大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高地应力下硬质围岩EDZ的动态演化机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工程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对猴子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布置形式以及地质环境背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厂区地应力场特征,得出猴子岩地区具有实测地应力值偏高、中间主应力偏大和围岩强度应力比偏低的特点。(2)变质灰岩在加卸载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基于猴子岩变质灰岩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三轴压缩试验、高围压卸载试验以及SEM断口扫描试验等多类型试验的结果,分别从声发射事件定位、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强度特征以及宏细观破坏形态等方面对变质灰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变质灰岩在加卸载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制。并采用裂纹应变法得出了变质灰岩各应力特征值之间的比例关系。(3)高地应力下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通过分析挖掘洞室群围岩位移监测资料,对猴子岩地下洞室群围岩位移量级、变形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变形时间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对洞室群围岩破坏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并对围岩破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然后应用应力莫尔圆和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对猴子岩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解译。(4)高地应力下地下洞室群围岩EDZ演化机制研究。基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成果和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提出了围岩EDZ判别新标准—围岩应变法,该方法和常用的声波测试法符合程度较高。结合猴子岩现场实际情况,应用围岩应变法对地下洞室群围岩EDZ的影响因素、时空演化特征以及围岩EDZ模式进行研究;以岩石力学试验结论为基础,结合Hoek-Brown准则,提出适用于理想完整变质灰岩的复合强度判据,然后应用复合强度判据对洞室围岩EDZ模式的地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5)高地应力区围岩EDZ内岩体力学参数研究。在分析现有岩体力学参数估算方法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完整性系数KVD的概念,对Hoek-Brown准则估算岩体力学参数公式进行改进。应用改进后的估算公式对猴子岩主厂房围岩EDZ内岩体力学参数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岩体力学参数沿孔深的变化规律以及随开挖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得出变质灰岩各应力特征值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岩石力学试验,得出了变质灰岩闭合应力、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和峰值应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为预测围岩损伤破坏和损伤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提出围岩应变法用于判别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EDZ发育规律。论文提出的围岩应变法具有时间上连续且不受洞室部位限制的优点,可以弥补声波测试数据的不足;(3)提出适用于理想完整变质灰岩的复合强度判据。该判据可以更好地反映低围压条件下岩石的破坏机制;(4)提出高地应力区围岩EDZ内岩体力学参数估算新方法。论文通过引入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完整性系数KVD的概念,对Hoek-Brown准则估算岩体力学参数公式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公式可以考虑高地应力下岩体的不同损伤程度,估算结果更贴近于实际。

赵中强[3](2015)在《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是阜康市白杨河境内的一等大型工程,电站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下水库位于白杨河上游,上水库位于白杨河上游西侧的西岔沟内。下水库距阜康市约70km。水电站拟装机容量1200MW,地下厂房布置于白杨河上游的右岸山体中,深埋于地下200~300m。由平行布置的主厂房、主变室、尾水洞三大地下洞室组成,地下洞室高22.8~56.3m,跨度30~40m,地下洞室群岩性主要为砾岩夹砂岩、硅质岩夹砂岩,仅在560m以后发育有块状的辉绿岩。即地下硐室范围内主要为层状结构岩体、少量为块状的辉绿岩。在如此复杂地质条件下,开挖大跨度、高边墙的地下洞室群,且岩体结构分布复杂,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性问题将是该工程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因此,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对地下厂房洞室围岩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确定,保证地下洞室施工期及运行期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地下厂房区围岩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性及岩体质量等研究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FLAC3d)、块体分析(Unwedge)等手段,对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稳定性及块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和结果:(1)研究了地下厂房区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体结构特征。厂房区地层为石炭系中统(C2),岩性以黑灰色硅质砂岩和辉绿岩为主,断裂裂隙发育,岩体结构类型主要为次块状-中厚层状结构以及块状结构岩体-厚层状结构岩体为主,PD30主洞部分洞段镶嵌-互层状结构岩体相对也较发育。(2)结合地下洞室区结构面发育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投影,研究了洞室群的结构面三维展布特征。通过定量指标对地下厂房区岩体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厂房区围岩以Ⅲ类为主,发育少量的Ⅱ类岩体、Ⅳ类岩体,其中Ⅲ级围岩69%以上。(3)在对工程区岩体结构模型进行概化的基础上,利用复杂岩体建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FLAC3D模拟了群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变形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及塑性破坏分布特征,洞室群开挖围岩向洞壁临空方向挤压,洞壁最大变形量值为16mm左右。塑性变形区一般发生在洞室的两侧边墙部位,破坏深度约5~30m。(4)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基础上,模拟洞室群的不同开挖顺序,研究洞室群优先开挖顺序对洞室群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讨论三种开挖方案下地下洞室群开挖后洞室围岩的应力分布,位移及塑性破坏区分布特征,并依据模拟计算的监测点的应力量值和位移量值,对三种开挖方案下开挖顺序对地下围岩稳定性评价。对比分析三种方案中选取方案开挖顺序的合理性,为选取的开挖方式是提供了有力依据。(5)利用Unwedge软件对洞室群潜在不稳定块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了块体对地下洞室围岩局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发现顶拱块体局部失稳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对洞室群的拱顶进行锚固支护分析。通过预拟的三种支护方案结果分析,根据洞室内的块体分布及安全度,选择出不同洞段的块体支护方案,以达到提高安全度的效果。

杨宜文[4](2014)在《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水电开发的深入,水电站地下厂房所处地质环境愈趋复杂,厂房机组稳定运行影响因素繁多。实践表明,关于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方式、结构体形优化和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论文以小湾、黄登等大型水电工程地下厂房为依托,围绕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的布置、结构体形优化以及施工期安全预警等几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在重点考察国内2个典型的已建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大朝山、二滩)布置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力发电机组的水力过渡过程、围岩稳定性等角度,对洞室群轴线布置和洞室间距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尾水调压井轴线与主厂房、主变室的轴线呈空间直线的布置方式,并成功地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工程。实践表明,该布置方式对改善洞室群围岩稳定、水力学条件等有明显的效果。(2)根据地下厂房布置和运行要求,探讨了地下厂房设置尾水调压室的必要性,对长廊简单式、圆筒双室式和圆筒阻抗式等三种主流体形的水力学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从水力学条件、地质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支护措施经济性等方面论证了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建立了尾水调压室结构体形选择的方法;将论文建立的选型方法成功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结果表明,在水力学条件、围岩稳定性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3)针对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施工交通、施工期围岩稳定等重要影响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实际施工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复杂洞室群的施工程序和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基于上述原则制定了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复杂交叉多洞室的施工方案,分析评价了围岩的稳定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论文提出的复杂洞室施工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4)在考察基于新奥法理论的锚索最佳支护时机的确定难度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小湾水电站等地下厂房工程实际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据此,提出了锚索支护时机与支护力的选择理念与方法,以及锚索支护的相关参数取值建议。(5)在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分析提出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的技术核心和系统实现的关键;以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为背景,开展了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BIM模型,研制了安全监测信息模块、三维可视化与辅助分析模块、监测与数值分析成果对比模块、施工期安全写实仿真与反馈分析模块、围岩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块、围岩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模块等功能模块;论文研制的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在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得到了初步运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警、质量控制、工期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综上,论文研究成果不仅指导了小湾水电站、黄登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的布置与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决策,同时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向天兵[5](2010)在《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大批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地下厂房洞室群作为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其建设难度大大超出一般的地下工程,由围岩失稳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面向当前重大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展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由参数动态反演、围岩破坏模式识别与动态调控、厂房分层开挖整体稳定性动态评价等组成的科学、实用的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流程,重点研究和总结了各部分的相关方法和技术问题。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开挖过程,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吸收现有地下工程动态设计方法的优点,融合岩石力学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围岩支护技术、围岩监控与测试方法、反馈分析理论与方法、系统科学及工程优化方法等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特点,建立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实时、动态、闭环反馈优化设计流程。2.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岩体力学参数智能优化反演方法,系统研究了地下厂房施工期参数分期动态反演各步骤涉及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问题,包括监测方案设计原则和要点、监测数据和待反演参数选取原则、计算数据提取格式及三维计算参数的反演技术等,保证了参数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效率。3.通过开展不同岩性的完整试样和含结构面试样在模拟工程开挖卸荷和支护应力路径下的真三轴试验,在总结现有地下工程围岩破坏模式分类、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国内外首次深入、系统、多角度地研究了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局部破坏问题,包括破坏模式分类、破坏机理、发生条件、发生部位、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等,并提出了施工期围岩局部破坏动态调控方法。该研究成果是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和体现工程实用性的特色所在,可为现场科研和设计人员提供全面而又便利的参考。4.考虑到智能优化反演方法获得的等效岩体力学参数综合反映了开挖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各类监测和测试信息及开挖、支护施工过程,在参数动态反演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各监测断面和厂房整体的稳定性进行动态评价,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围岩劣化、破坏机制及施工期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施工期系统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5.本文建立的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成功应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以地下厂房洞室群第三期开挖过程为例,演示了一个完整的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循环。全部开挖过程的动态设计成果的总结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实用、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较好地把握和控制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力学行为与稳定性,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所借鉴。

朱付广[6](2010)在《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及地震响应分析》文中指出关键块体理论是近年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以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为工程背景,对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基于块体分析的支护优化方法;采用Newmark法和离散单元法研究了块体地震响应过程,初步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块体地震稳定分析的多因素、多指标评判方法,扩展了关键块体理论的应用范围。主要研究工作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地质资料和地下厂房设计资料,采用Dips地质分析软件和Origin统计分析软件详细地分析地下厂房区节理裂隙、岩脉与断层的产状、规模和形态,获得了分析块体的地质资料,为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支护优化分析及块体地震响应分析奠定了基础。(2)基于关键块体理论,充分考虑了围岩中断层、岩脉和节理相对位置,通过块体分析软件(Unwedge)综合评价厂区定位、半定位和随机块体的几何特征、滑动机理和稳定性状,进一步根据厂区顶拱围岩施工过程中揭露断层和岩脉的空间分布,对主副厂房进行分区段、多方案的支护计算分析,根据各区段内的块体种类和支护安全度,优选出适合不同类型块体的支护方案,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调整锚杆布置,以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3)基于关键块体理论,寻找出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中的可动块体,采用Newmark法研究了块体地震响应特征和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三向地震荷载组合作用,在块体引起的瞬时数值较大的加速度是使块体产生永久位移的根本原因;块体在不同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只是永久位移产生变化,甚至其滑动模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研究还发现块体地震响应特征与其几何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后考虑结构面的退化效应,研究了块体地震响应特征关于结构面强度参数的敏感性。并由此初步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块体的地震稳定分析的多因素、多指标评判方法。(4)地震波在岩体结构面上产生复杂的透射、折射、反射等传播过程,个别部位的块体就可能产生松动滑移甚至失稳垮落。本文以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为工程实体,以在施工现场绘制的地质素描图为基础,运用三维离散元软件(3DEC)建立安装间某一定位块体和结构面的实体模型。模拟安装间开挖过程,并通过实测开挖变形数据验证所选模型尺寸与参数合理性;进一步研究该定位块体不同支护工况下地震响应与动态稳定性。结果表明应用离散单元方法分析块体地震响应与稳定性是可行的,锚杆支护对关键块体具有较好的抗震作用。

李景龙[7](2008)在《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交通建设及水利、矿产资源开发等有关的地下空间工程越来越多,它们的安全性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急需要开展隧道、地下厂房等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期间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相对于隧道、边坡等其他岩石工程,地下厂房类洞室群的风险分析方面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研究针对地下厂房类洞室群的特点,以进行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的理论和实用方法为目标,在其基本理论体系、关键基础问题、基本评估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借助系统的方法和模糊数学对工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继而建立适合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的风险评价体系,这是预防地下工程事故的有效措施,也对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稳定性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稳定性风险研究进展、现状以及风险分析在岩石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风险的基本概念,深入讨论各种分析方法,研究了稳定性及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指出目前“半定量半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仍是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洞室群风险分析中可操作性强的办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对地下洞室群结构进行风险识别,研究了在地下隐蔽工程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决定了稳定性风险分析的随机性、模糊性、动态性;对地下工程失稳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力学理论角度,确定了会导致洞室群失稳的风险指标因素。系统地研究了地下工程稳定性判据,以及各类判据的应用方法。以改进的“弹塑性位移相对值”判据为主,其它判据为辅,定义了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判别指标“SI”;根据不同的稳定性风险判别指标来划分不同的稳定等级,对洞室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构造多因素多层次评价模型,将模糊数学和系统论方法应用到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洞室稳定的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多级层次各因素的权重;当洞室群稳定影响因素取不同的分位值时,利用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在建或已建的工程进行各种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取位移结果计算得到风险失稳指标“SI”,所有指标汇总值组成“模糊隶属数据库”,用确定性方法表达了岩石工程中的不确定性,解决了洞室群在进行多因素综合模糊评判时最关键的问题。今后,某个具体工程各个因素对评价集的隶属度可以直接在库中查询到,然后逐级评判,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给出洞室群的稳定性的模糊级别,对洞室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在得出洞室群稳定性等级的基础上,整体研究洞室群工程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用综合模糊评判模型将风险的两大要素“概率”和“后果”联系起来,并引入“监控程度”和“重视程度”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四大因素,建立了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评价风险等级、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函数,将不精确的表达和处理数字化,使评估过程更趋科学化。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洞室群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今后新建地下洞室群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借鉴。将前面风险分析研究应用在风险控制中,用VB语言开发了Stability RiskAssessment Analysis软件;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隧道工程施工中的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演练为例讲述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最后,对地下工程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展望,明确了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李瑞[8](2008)在《糯扎渡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顺序和锚固参数的优化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开挖施工方案在技术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糯扎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为研究目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有无支护和不同开挖顺序开挖后洞室围岩稳定性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和评价。对洞室拟采用的开挖方案、锚固参数和支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洞室开挖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和介绍,对洞室开挖过程所涉及到的三个主要问题的理论基础作了归纳分析。这三个主要问题分别为初始应力场的拟合,本构模型的选择和围岩稳定性分析。然后根据该厂房的工程背景及地质条件对上述问题所采用的理论基础作出了选定。本文第四章,先对计算范围内的初始应力场进行了回归分析,然后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了计算范围、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然后对无支护情况下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结果。再对有支护条件下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并比较其结果。本文第五章,分三种工况模拟从不同断面开挖支护过程,分析围岩稳定性情况和锚固参数,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同部位围岩应力和锚杆应力作开挖顺序优化。最后,本文总结了在有无支护条件下开挖和有支护从不同断面开挖后围岩稳定性问题,根据模拟结果给出最优开挖方案,及施工过程相关问题建议。相关结论可供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唐旭海,张建海,蒋峰,赵文光,武世婷,周广峰[9](2007)在《关于锚固支护设计的统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研究锚固支护设计为目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收集了江口、水布垭、冶勒等16个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支护设计的资料。并且采用最小二乘拟合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锚杆纵横布置间距、锚杆截面积、锚杆抗剪强度四个支护参数与厂房开挖跨度、岩体质量分级 RMR、地应力最大主应力3个设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围岩锚固支护设计的经验公式。

郭心锐[10](2005)在《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大朝山水电站基本情况、地质情况、地下洞室支护及安全监测设计情况,并对河海大学编写的《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三维有限元分析》和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预测的设计变化值进行了简单介绍,采用大朝山水电站施工时期及运行时期的监测数据。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采用的监测仪器大部分是国产仪器,主要监测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围岩位移、锚杆应力、锚索荷载、岩壁与混凝土的缝隙大小等等,通过实际测试的监测数据对大朝山地下洞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及设计预测值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大朝山电站三大洞室目前处于稳定性的结论,并通过本论文的分析研究工作,对此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二、大朝山水电站厂区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朝山水电站厂区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 ——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反馈与控制研究现状
        1.2.3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1 本文主要工作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工程背景
        2.2.1 工程概况
        2.2.2 地形、地质条件
        2.2.3 工程施工方案的提出
    2.3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岩体力学计算分析方法
        2.3.1 地下洞室结构计算方法
        2.3.2 围岩破坏评判方法
    2.4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
        2.4.1 动态反馈优化设计的要点
        2.4.2 施工期动态反馈控制分析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地应力场二步优化反演算法
    3.1 引言
    3.2 地层剥蚀原理
        3.2.1 地表剥蚀卸荷效应
        3.2.2 地层剥蚀模拟
    3.3 初始地应力场二步优化非线性反演算法研究
        3.3.1 回归反演分析理论
        3.3.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建立
        3.3.3 基于SR-DE-SVM的二步优化反演流程
    3.4 地应力场反演理论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的应用
        3.4.1 工程区域现场地应力测量
        3.4.2 数值计算模型
        3.4.3 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分析
        3.4.4 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动态识别
    4.1 引言
    4.2 围岩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敏感性分析原理
        4.2.2 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计算
    4.3 围岩力学参数动态反演理论与流程
        4.3.1 动态反演方法
        4.3.2 动态反演思想与流程
    4.4 围岩力学参数动态反演的关键技术
        4.4.1 开挖进度实时映射更新
        4.4.2 支护进度实时映射更新
        4.4.3 新揭露地质动态映射更新
    4.5 参数动态反演方法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的应用
        4.5.1 监测点布置及选择
        4.5.2 监测数据的选取
        4.5.3 模型动态更新
        4.5.4 岩体力学参数动态反演分析
    4.6 施工期围岩力学参数劣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良地质段围岩稳定性动态馈控分析
    5.1 引言
    5.2 围岩破坏模式及调控方法
        5.2.1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识别
        5.2.2 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特征
        5.2.3 控制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的措施
    5.3 主厂房区域新揭露不良地质段监测信息反馈分析
        5.3.1 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置
        5.3.2 D-D断面监测信息分析
        5.3.3 D’-D’断面监测信息分析
    5.4 地下洞室群数值仿真分析
        5.4.1 典型机组段数值仿真分析
        5.4.2 典型监测断面数值仿真分析
    5.5 洞室穿过不良地质段的处置技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施工全过程的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
    6.1 引言
    6.2 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6.3 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建立
        6.3.1 四维时空模型的引入与建立方法
        6.3.2 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架构思路
        6.3.3 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与多源信息的映射更新
    6.4 动态安全信息模型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围岩开挖损伤区(EDZ)概念研究
        1.2.2 EDZ评价方法研究
        1.2.3 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1.2.4 声发射试验研究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依托工程概况
    2.1 地下洞室群布置形式
    2.2 厂区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地应力场特征
    2.3 洞室群围岩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质灰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研究
    3.1 试验条件
        3.1.1 试样采集与制备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案
    3.2 基于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的岩石损伤特征研究
        3.2.1 单轴压缩条件下变质灰岩声发射特征研究
        3.2.2 单轴压缩条件下变质灰岩破裂演化过程研究
    3.3 变质灰岩加载试验力学特征分析
        3.3.1 变质灰岩变形特征研究
        3.3.2 变质灰岩应力特征值研究
        3.3.3 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预测研究
        3.3.4 变质灰岩加载强度特征研究
    3.4 变质灰岩卸载力学特征分析
        3.4.1 卸载应力路径
        3.4.2 变质灰岩卸载变形特征
    3.5 试样破坏特征及损伤机理分析
        3.5.1 试样宏观破坏特征
        3.5.2 试样微观破坏特征
        3.5.3 加卸载条件下岩石损伤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4.1 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特征
        4.1.1 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量级统计分析
        4.1.2 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空间分布特征
        4.1.3 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时间演化特征
    4.2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裂特征
        4.2.1 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现象归纳分类
        4.2.2 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的空间分布特征
        4.2.3 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的时间演化特征
    4.3 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裂机制研究
        4.3.1 应力莫尔圆
        4.3.2 应力场空间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EDZ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5.1 围岩EDZ评价方法研究
        5.1.1 声波测试法
        5.1.2 围岩应变法
    5.2 地下洞室群围岩EDZ动态演化规律
        5.2.1 地下洞室群围岩EDZ监测、检测布置方式
        5.2.2 声波测试法判别围岩EDZ分布规律
        5.2.3 围岩应变法判别围岩EDZ分布规律
        5.2.4 声波法与应变法判别结果对比分析
    5.3 地下洞室群围岩EDZ模式及地质力学机制研究
        5.3.1 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EDZ模式
        5.3.2 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复合强度判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围岩EDZ内岩体力学参数研究
    6.1 Hoek-Brown强度准则
    6.2 高地应力下岩体力学参数估算方法
    6.3 围岩EDZ内岩体力学参数估算结果
        6.3.1 不同围岩EDZ区内岩体力学参数估算
        6.3.2 围岩EDZ区内岩体力学参数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体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围岩质量分级的研究现状
        1.2.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4 地下工程围岩支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及地下厂房区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质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区域地质构造
        2.1.4 区域应力场特征
    2.2 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岩(石)体力学参数特征
第3章 地下厂房围岩岩体结构及围岩分类
    3.1 地下厂区岩体的结构面分级研究
        3.1.1 结构面的分级依据
        3.1.2 地下厂房区各级结构面的发育特征
        3.1.3 结构面精测
        3.1.4 结构面的间距特征
    3.2 地下厂房主要断裂空间展布特征
        3.2.1 主要断裂长度的确定
        3.2.2 各主要断裂空间展布方程的建立
        3.2.3 地下厂房区主要断裂结构面与洞室群的关系
    3.3 地下厂房区围岩岩体结构特征研究
        3.3.1 岩体完整性评价
        3.3.2 岩体结构分类
    3.4 地下洞室群围岩岩体质量分级研究
        3.4.1 岩体各围岩分类方案的评分标准
        3.4.2 围岩分类各因素的取值方法和评分标准
        3.4.3 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分类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4.1 模型的建立
        4.1.1 地质模型概化
        4.1.2 计算范围
        4.1.3 计算模型
        4.1.4 计算参数
    4.2 地下洞室初始应力场分析
    4.3 FLAC~(3D)分步模拟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4.3.1 地下厂房洞室群分步应力场分析
        4.3.2 地下厂房洞室群分步位移变形分析
        4.3.3 地下厂房洞室群分步塑性破坏区分析
        4.3.4 全断面一次性开挖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4.4 地下洞室群优先开挖顺序对围岩稳定性分析
        4.4.1 拟定地下洞室群不同开挖顺序方案
        4.4.2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4.4.3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位移分布特征
        4.4.4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破坏区分布特征
    4.5 小结
第5章 地下厂房群围岩的块体稳定性分析
    5.1 块体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5.2 结构面的选择
    5.3 地下厂房区洞室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
        5.3.1 主厂房洞室围岩块体稳定性评价
        5.3.2 主变室围岩块体稳定性评价
        5.3.3 尾闸室围岩块体稳定性评价
    5.4 基于块体理论的支护分析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影响围岩稳定的工程因素
        1.2.2 工程的关注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厂房洞室布置及体形选择
        1.3.2 水力过渡过程对洞室布置的影响
        1.3.3 复杂洞室的施工方案研究
        1.3.4 锚索支护时机研究
        1.3.5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运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水力过渡过程对厂房洞室群布置影响研究
    2.1 国内地下厂房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1.1 国内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现状
        2.1.2 洞室布置设计存在的问题
        2.1.3 工程解决方案
    2.2 厂房发电水力过渡过程要求
        2.2.1 厂房稳定运行水力学要求
        2.2.2 厂房水力过渡过程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2.3 小湾工程厂房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3.1 工程概况及厂房布置
        2.3.2 水力过渡过程要求对布置的影响
        2.3.3 洞室布置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2.3.4 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下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优化
    3.1 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
        3.1.1 调压室的功用及基本要求
        3.1.2 调压室的基本形式
        3.1.3 设置调压室的条件
        3.1.4 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
    3.2 不同形式尾水调压室的水力条件
        3.2.1 长廊简单式尾水调压室
        3.2.2 圆筒双室式尾水调压室
        3.2.3 圆筒阻抗式尾水调压室
    3.3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研究
        3.3.1 水力条件影响分析
        3.3.2 地质条件影响分析
        3.3.3 洞室稳定影响分析
        3.3.4 支护经济性影响分析
        3.3.5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
    3.4 新型尾水调压室结构在小湾工程运用
        3.4.1 调压室结构形式比较
        3.4.2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
        3.4.3 水力设计
        3.4.4 围岩稳定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尾水调压室施工方案研究
    4.1 复杂洞室施工程序选择
        4.1.1 施工交通的影响
        4.1.2 围岩稳定的影响
        4.1.3 施工程序选择
    4.2 复杂洞室开挖与支护工程实践
        4.2.1 工程概况
        4.2.2 喷锚支护设计
        4.2.3 开挖支护施工
        4.2.4 衬砌混凝土浇筑
        4.2.5 小结
    4.3 施工效果分析评价
        4.3.1 围岩稳定分析
        4.3.2 施工监测与分析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洞室锚索支护时机研究
    5.1 支护时机研究现状
        5.1.1 新奥法理论
        5.1.2 最佳支护时机
        5.1.3 支护结构选择
        5.1.4 小结
    5.2 实际工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5.2.1 施工程序与支护措施
        5.2.2 数值分析成果
        5.2.3 监测成果分析
        5.2.4 存在的问题
    5.3 锚索合理支护时机及支护力选择
        5.3.1 合理支护时机选择
        5.3.2 锚索合理支护力选择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6.1 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在水电工程中的运用
        6.1.1 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6.1.2 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
        6.1.3 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及安全评价系统设计
    6.2 地下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6.2.1 系统总体思路
        6.2.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6.2.3 系统整体功能
    6.3 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及工程运用
        6.3.1 依托工程概况
        6.3.2 地下洞室工程BIM模型建立
        6.3.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
        6.3.4 安全监测信息管理模块
        6.3.5 工程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与辅助分析模块
        6.3.6 监测成果和数值计算成果对比模块
        6.3.7 施工期结构安全实时仿真与反馈分析模块
        6.3.8 施工期洞室围岩实时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块
        6.3.9 洞室围岩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模块
        6.3.10 初期运用情况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待刊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5)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2 地下厂房参数动态反演研究现状
        1.2.3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分类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4 地下厂房整体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本文总体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
    2.1 引言
    2.2 地下工程动态反馈优化设计的要点
    2.3 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力学参数动态反演方法
    3.1 引言
    3.2 参数动态反演的思想和流程
        3.2.1 优化反演计算中本构模型的选用和初始地应力的获取
        3.2.2 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参数动态反演的思想和流程
    3.3 参数动态反演涉及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问题
        3.3.1 监测内容与布置原则
        3.3.2 待反演参数确定原则
        3.3.3 监测数据选取原则
        3.3.4 不同计算方法下的计算数据提取格式
        3.3.5 三维计算中的参数反演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与动态调控方法
    4.1 引言
    4.2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分类与控制措施
        4.2.1 "开挖卸荷"与"支护"应力路径下岩石破坏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4.2.2 地下工程岩体常见破坏模式分类及其分析方法与控制措施
        4.2.3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分类
        4.2.4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局部破坏问题的分析与控制指南
    4.3 施工期围岩局部破坏问题的动态调控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厂房分层开挖整体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1 引言
    5.2 等效岩体力学参数劣化思想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2.1 等效岩体力学参数劣化思想
        5.2.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3 大型地下厂房洞群分步开挖整体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引言
    6.2 锦屏二级水电站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概述
        6.2.1 工程概况
        6.2.2 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概述
    6.3 实例——第三期开挖动态反馈优化设计全过程
        6.3.1 第二期开挖完成后围岩力学行为预测和设计方案总结
        6.3.2 第三期开挖完成后基本模型、参数及围岩力学行为复核
        6.3.3 第三期开挖过程中局部失稳问题动态调控——以f65断层影响带围岩破坏问题动态调控为例
        6.3.4 第三期开挖完成后围岩稳定性评价
        6.3.5 第四期开挖稳定性预测、设计优化及变形管理等级的制定
    6.4 开挖全过程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成果总结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及地震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关键块体理论简介
    2.1 概述
    2.2 块体分类
    2.3 关键块体判别
        2.3.1 几何分析
        2.3.2 力学分析
    2.4 关键运动模式分析
第三章 大岗山水电站工程概况及地质发育特征
    3.1 坝区地质条件
        3.1.1 地形地貌
        3.1.2 岩性及风化带
    3.2 地下厂房设计概况
        3.2.1 主厂房
        3.2.2 主变室
        3.2.3 尾水调压室
    3.3 厂区地质条件
        3.3.1 岩脉地质发育特征
        3.3.2 断层地质发育特征
        3.3.3 节理裂隙地质发育特征
第四章 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支护优化分析
    4.1 前言
    4.2 锚杆支护作用分析
    4.3 锚杆支护力分析
    4.4 大岗山水电站主厂房块体稳定分析
    4.5 基于块体理论的支护优化分析
        4.5.1 支护方案设计
        4.5.2 支护效果比较
        4.5.3 支护优化设计
    4.6 结论
第五章 基于Newmark法的块体地震响应分析
    5.1 前言
    5.2 Newmark法简介
    5.3 Newmark法块体地震响应分析实现
    5.4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块体分析
        5.4.1 块体搜索与判断
        5.4.2 块体几何形态分析
    5.5 地震荷载选取
        5.5.1 地震危险性分析
        5.5.2 地震荷载选取
    5.6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块体地震响应分析
        5.6.1 地震响应计算
        5.6.2 结构面退化效应分析
        5.6.3 稳定性分析
    5.7 结论
第六章 基于离散元法块体地震响应分析
    6.1 前言
    6.2 主厂房变形测试与分析
        6.2.1 测试方案布置
        6.2.2 测试结果分析
    6.33 DEC计算模型
        6.3.1 模型尺寸
        6.3.2 单元尺寸
        6.3.3 边界条件
        6.3.4 阻尼
        6.3.5 块体3DEC计算模型
    6.4 大岗山水电站安装间开挖稳定性分析
        6.4.1 开挖结果分析
        6.4.2 开挖稳定性评价
    6.5 块体的地震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6.5.1 无支护块体地震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6.5.2 有支护块体地震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6.6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地下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的意义和必要性
        1.1.1 地下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
        1.1.2 地下工程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
    1.2 关于“风险”的概述
        1.2.1 风险的定义
        1.2.2 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
        1.2.3 风险分析研究基本方法
    1.3 地下岩体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1.3.1 风险理论的发展
        1.3.2 国内外风险理论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工程领域风险研究现状
    1.4 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现状
        1.4.1 计算分析方法
        1.4.2 现场监测
        1.4.3 模型试验研究
        1.4.4 其他方面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地下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
    2.1 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评估系统
    2.2 风险识别简介
    2.3 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研究
        2.3.1 岩体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
        2.3.2 模拟模型不准确引起的不确定性
        2.3.3 荷载不确定性
        2.3.4 描述方法的局限带来的不确定性
    2.4 地下工程破坏机理
    2.5 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因素
        2.5.1 岩体质量及地质结构
        2.5.2 初始地应力
        2.5.3 工程因素
    2.6 整个地下工程风险影响因素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判据研究
    3.1 地下工程整体失稳应力判据
        3.1.1 单项应力强度指标
        3.1.2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理论
    3.2 地下工程围岩失稳位移判据
        3.2.1 以位移做稳定判据的优点
        3.2.2 地下洞室稳定性位移判别准则的表达方式
    3.3 地下工程围岩失稳其它判据
        3.3.1 围岩塑性区和洞室截面积相对比值判别法
        3.3.2 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
        3.3.3 力学判据
        3.3.4 其它判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因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
    4.1 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介绍
        4.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
        4.1.2 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的基本概念
        4.1.3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本计算步骤
    4.2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影响因素权重研究
        4.2.1 层次分析法(AHP)方法简述
        4.2.2 洞室群稳定影响指标选择
        4.2.3 层次分析法
    4.3 多因素洞室群工程稳定性评价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2 指标权重分析
        4.3.3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4.3.4 确定稳定等级
    4.4 工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5.1 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的含义
    5.2 地下洞室群风险分析评估
        5.2.1 选择整体风险评估方法的依据
        5.2.2 建立整体稳定性风险评估层次模型
        5.2.3 确定权重
        5.2.4 建立地下工程风险评价集
        5.2.5 构造风险模糊评判矩阵
        5.2.6 风险接受准则
    5.3 工程应用
        5.3.1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
        5.3.2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
    5.4 小结
第六章 地下洞室群工程灾害预报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6.1 风险评估机制
        6.1.1 程序的界面设计
        6.1.2 应用程序流程图
    6.2 风险预警机制
        6.2.1 风险回避
        6.2.2 风险自留
        6.2.3 风险转移
    6.3 风险处理机制
    6.4 风险后评估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糯扎渡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顺序和锚固参数的优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概况
    1.2 研究意义
    1.3 地下厂房开挖问题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
    1.4 问题的提出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工程区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物理地质现象
        2.2.5 水文地质
    2.3 地下厂房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3.1 主副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
        2.3.2 主变室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
        2.3.3 尾水闸门室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
        2.3.4 尾水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
第三章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3.1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3.2 初始地应力场
        3.2.1 初始地应力场的研究现状
        3.2.2 初始应力场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2.3 本文计算模型初始应力场拟合
    3.3 岩体的本构关系
        3.3.1 岩体本构关系的发展过程
        3.3.2 不同本构关系的对比分析及选取
第四章 糯扎渡地下厂房开挖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
    4.1 模型的建立
        4.1.1 地质模型概化
        4.1.2 材料参数选取
        4.1.3 边界条件
        4.1.4 计算过程的设计
    4.2 初始阶段结果分析
    4.3 地下厂房开挖结果分析
        4.3.1 开挖无支护(毛洞)方案
        4.3.2 锚固支护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挖顺序优化设计
    5.1 方案一 沿主厂房方向依次从一号到三号调压井开挖
        5.1.1 开挖支护完成后洞室周围应力情况
        5.1.2 开挖支护完成后洞室周围位移情况
    5.2 方案二 沿主厂房方向依次从三号到一号调压井开挖
        5.2.1 开挖支护完成后洞室周围应力情况
        5.2.2 开挖支护完成后洞室周围位移情况
    5.3 方案三 沿主厂房方向从二号调压井向两边方向开挖
        5.3.1 开挖支护完成后洞室周围应力情况
        5.3.2 开挖支护完成后洞室周围位移情况
    5.4 方案比较及结论
        5.4.1 三种开挖方案比较
        5.4.2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后继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地下厂房系统工程地质条件
    1.2 监测概况及监测依据
2 地下厂房系统支护设计、分层开挖概况及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
    2.1 地下厂房系统支护设计
    2.2 地下厂房系统分层开挖概况
        2.2.1 地下厂房分层开挖概况
        2.2.2 尾水调压室分层开挖概况
    2.3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
3 监测仪器布置
    3.1 地下厂房围岩监测仪器布置
    3.2 主变室监测仪器布置
    3.3 尾水调压室监测仪器布置
4 主厂房围岩及结构监测成果及稳定分析
    4.1 围岩位移监测成果及分析
    4.2 锚杆应力观测成果的分析
    4.3 锚索测力计监测成果及分析
    4.4 围岩内部温度监测成果分析
    4.5 围岩地下水渗透压力监测成果分析
    4.6 地下房围岩稳定评价
5 主变室围岩稳定分析
    5.1 主变室围岩位移监测、锚杆应力计成果及分析
    5.2 主变室围岩稳定评价
6 尾水调压室围岩及结构监测成果分析
    6.1 钻孔多点位移计(围岩位移)监测成果及分析
        6.1.1 围岩变形的时空变化规律
        6.1.2 相对位移的分布特
    6.2 锚杆应力(围岩应力)监测成果及分析
    6.3 预应力锚索测力计监测成果及分析
    6.4 围岩内部温度监测成果及分析
    6.5 围岩地下渗透压力监测成果及分析
    6.6 测缝计( 混凝土喷层与洞壁开合度) 监测成果及分析
    6.7 混凝土衬砌钢筋计监测成果及分析
    6.8 混凝土应变计监测成果及分析
    6.9 尾水调压室围岩稳定评价
        6.9.1 围岩稳定判椐及标准
        6.9.2 围岩稳定判别结果
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大朝山水电站厂区地下洞室群工程地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 ——以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D]. 胡安奎. 天津大学, 2016(11)
  • [2]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 李志鹏.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 [3]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D]. 赵中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7)
  • [4]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 杨宜文. 武汉大学, 2014(07)
  • [5]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向天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03)
  • [6]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 朱付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04)
  • [7]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 李景龙. 山东大学, 2008(05)
  • [8]糯扎渡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顺序和锚固参数的优化分析研究[D]. 李瑞. 同济大学, 2008(07)
  • [9]关于锚固支护设计的统计方法研究[A]. 唐旭海,张建海,蒋峰,赵文光,武世婷,周广峰. 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 2007
  • [10]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D]. 郭心锐. 吉林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穴群工程地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