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现代活跃热液地质成矿作用

腾冲现代活跃热液地质成矿作用

一、腾冲现代活动水热流体的地质成矿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卢映祥,施玉北,孙涛,曾妍,李蓉,曹晓民,程胜辉[1](2021)在《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文中研究指明云南地处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将铅、锌、铜、锡、钨、金、银、磷、钛、稀土金属(16种)、稀有金属(9种)和分散元素(8种)列为云南优势关键矿产,总结其资源特征,并针对这些矿产开展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省共可划分出8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其中与以上优势关键矿产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48个,共118个矿床式;以成矿省为单元,华南(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6个矿床式;上扬子(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6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35个矿床式;三江(造山带)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9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57个矿床式;腾冲(造山带)成矿省有5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0个矿床式。按成矿时代,新生代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16个、中生代12个、古生代12个、前寒武纪5个和跨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矿强度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

王云[2](2021)在《滇东南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滇东南地区受多期岩浆活动和深大断裂的影响,地热活动强烈,温泉数量多,是观测深部流体活动的最佳“窗口”。地表观测的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地壳深部岩浆流体活动,对了解岩石圈物质演化和开展地震观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滇东南温泉地热流体(水和逸出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地热流体中离子来源及成因、深部热储温度、气体成因、幔源流体释放强度及稳定碳同位素平衡分馏温度等,探讨地热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屏边火山活动性、深源流体和地幔热流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其结果对遴选一批具有深部动力学意义的观测对象和特征观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践意义。滇东南地热水化学特征显示,温泉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的补给,水化学主、微量离子主要来自地表水循环过程对地层岩石的溶滤。地层岩性和断层构造特征对水化学特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红河断裂带温泉中的SO42-、F-、Cl-等离子有深部来源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与地层性质和沉积矿物有关。以地热储温度表示的浅层地热场分布特征显示,滇东南地热异常区地震活动强度弱、发震频度低,且地震往往发生在地热梯度带上。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热来源主要为壳内生热元素(238U、232Th和40K)衰变产生的热量,热源较为稳定,产生的热应变或热应力与区域应力场趋于均衡状态。而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内地震活动强烈,推测是红河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交汇区深部有刚性岩体阻挡了川滇块体继续向南或南西向运动而造成。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滇东南温泉逸出气体主要为地壳和大气来源,来自于红河断裂带南段上的幔源氦释放强度最高仅为5%左右,表明该断裂是连通壳幔的深大断裂。稳定碳同位素显示CO2和CH4也主要来自于地壳灰岩和热成因,幔源特征不明显。结合区域深部结构及构造活动背景,认为断裂活动性较弱和放射性成因He的稀释是导致幔源流体释放强度低的主要因素。CO2和CH4气体间同位素分馏温度(表观同位素温度)显示,屏边火山区的这些含碳气体源区温度低于壳内物质的最低熔融温度,表明现今壳内不存在玄武质岩浆活动。结合幔源流体的释放强度及含碳气体源区温度可推断屏边火山活动性较弱,但来自深部的流体仍值得长期关注。对比青藏高原东南缘主要构造边界及新生代火山区幔源流体释放,屏边火山区处于较低水平,大地热流结构主要以地壳热流为主。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活动(M≥6.0)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较强地幔热流,表明地幔流体及其热对流活动在地震的孕育及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在滇东南地区四期的地热流体观测,发现位于红河断裂带上的泉点中具有幔源特征的物质及含碳气体源区温度对区内的地震活动(M≥4.0)有前兆响应。因此,具有幔源特征的泉点可作为地震监测预报的观测对象,而具有幔源特征的离子、气体和反映深部热状态的温度可作为特征观测组分或观测量。

赵拓飞[3](2021)在《青海东昆仑西段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镍、铜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海省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位于青海与新疆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柴达木地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研究区经历了始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形成,中-新元古代板块汇聚、前原特提斯洋盆演化和玄武岩高原的拼贴,加里东期-海西早期原特提斯洋构造域和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古特提斯洋构造域的演化,印支晚期-燕山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区域的隆升作用。同时漫长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区内发育多期多类型矿产资源,但近几年受客观条件所限,一些科学问题制约着找矿突破,如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基础地质信息模糊,区内构造演化存在争议,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区内各类岩体和典型矿床进行研究,完善基础地质信息,探讨成矿动力学模式,总结成矿规律,从而进一步总结区域成矿理论,辅助区内矿产勘探工作。通过对研究区内黑云二长片麻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认为:厘定阿克楚克赛地区“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片麻岩”实为新元古代早期(~946Ma)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对比发现区域上该时期岩浆活动广泛发育,认为东昆仑地区在中-新元古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其可能响应全球性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厘定阿克楚克赛高Mg闪长岩成岩时代为加里东晚期(~426Ma),岩石具赞岐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加里东晚期受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影响,万宝沟大洋玄武岩高原拼贴至北部柴达木地块南缘之上,深部洋壳板片继续俯冲发生断离,软流圈沿板片断离形成的板片窗上涌至地壳浅部形成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上涌过程中与富Mg的断离板片熔融,形成本区高Mg闪长岩类。卡尔却卡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印支早期(~242Ma)。岩石为新生玄武质地壳和古老的硅铝质地壳物质混合形成,与俯冲带岩浆岩特征一致。表明印支早期与古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岩浆侵入活动强烈。阿克楚克赛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印支晚期(~221Ma)。岩石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下。东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在海西晚期向北俯冲,中三叠世洋盆闭合,形成与俯冲有关的壳源岩浆。晚三叠世东昆仑地区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岩石圈拆沉减薄导致大规模伸展作用发生,幔源岩浆上涌,直接侵位形成基性-超基性岩石。上侵过程中或与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壳幔混源岩浆,或加热地壳形成壳源岩浆。印支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是东昆仑地区最重要的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期。对研究区内四个典型矿床(点)进行研究,阿克楚克赛地区原被划分为泥盆纪闪长岩岩体实为辉石岩和辉长岩经自变质作用形成的杂岩体,形成时代包括加里东晚期和印支晚期。厘定含矿辉石岩锆石U-Pb年龄为416±3Ma,变质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24±3Ma。矿床类型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俯冲组分的加入,同时侵位过程中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大理岩地层为幔源岩浆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外源硫,Ca2+、Mg2+等离子的加入导致岩浆结晶温度降低,使岩浆中硫化物发生过饱和,从岩浆中熔离成矿。区内新发现一期晚三叠世(~220Ma)辉长岩岩体,岩体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拆沉减薄,幔源物质底侵的构造背景下。岩浆源区为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差,岩相单一,硫化物熔离程度低,蚀变和矿化弱。综上,青海东昆仑西段加里东晚期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巨大,印支晚期找矿潜力一般。通过野外调研,在阿克楚克赛地区新发现一处铅、锌矿化点。早三叠世花岗斑岩(~244Ma)发生强蚀变,钻孔浅部可见青磐岩化带,西侧钻孔深部出现泥化带,并发育浸染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铅、锌品位低且连续性好,符合斑岩型矿床的面型蚀变和分带特征。限于矿化点发现时间晚,工作程度低,目前研究仍处于蚀变带外围。但该矿化点热液蚀变强烈,蚀变带规模大,剥蚀程度小,深部有进一步勘查的潜力。该矿化点的发现表明昆中带在总体抬升大的背景下其北部存在差异性的下降,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潜力。卡尔却卡A区分南北两矿段,南矿段成矿与硅化关系密切,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发育团块状构造,铜矿石品位高且变化大。厘定含矿石英脉Ar-Ar等时线年龄为241±2Ma,代表成矿年龄。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特点,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存在大气水参与。流体包裹体发育富液相、含子矿物三相和含CO2包裹体,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93℃~360℃,含矿物质主要以液相形式迁移,成矿早阶段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流体不混溶和温度降低是矿质沉淀的主导因素。综合研究认为卡尔却卡A区南矿段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脉型铜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斑岩型矿床。北矿段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体内,矿化厚度小,平面延长远大于垂向延伸,角砾无磨圆且未发生较大位移,隐爆作用仅发生于岩体表壳,与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矿床不同,本文将其定为产于岩体顶部的隐爆角砾岩壳矿床。S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富CO2和N2,说明可能有幔源流体参与成矿。断裂构造不发育并且未形成热液向上运移通道导致岩浆难以达到二次沸腾的条件发生持续隐爆作用。因此矿床主要为岩体顶部和裂隙中汇聚的有限气水热液发生小规模隐爆作用形成,虽能构成矿化但不具备形成大矿的潜力。卡尔却卡B区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围岩为滩间山群大理岩,矿床形成于花岗闪长岩与地层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内。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年龄(~242Ma)与辉钼矿矿石Re-Os同位素年龄(~242Ma)一致,代表成矿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主要形成富液相和纯气相包裹体,表现为高温(253℃~390℃)中低盐度(4.0~16.1%Na Cl eq.)特征,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水混入对成矿的影响有限。因此温度降低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S-Pb同位素和Re含量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综合研究认为,花岗闪长岩侵入滩间山群地层中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产生矽卡岩,岩体演化形成的含矿热液以及不断萃取地层中有用组分共同组成成矿流体,受大气降水或其他浅部地体水的混合冷却,矿质进一步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和富集,形成本区具有规模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床。青海东昆仑西段主要有三期成矿:加里东晚期、印支早期和印支晚期。加里东晚期主要形成与板片断离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幔源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印支早期受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影响,主要形成与俯冲背景有关的矽卡岩型-中高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铜主要来源于幔源岩浆;印支晚期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岩石圈拆沉,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从基性到酸性岩石均发育,主要形成与伸展背景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铅、锌等金属矿床。青海东昆仑地区整体西段抬升剥蚀大于东段,而西段以昆中带剥蚀程度最大,以黑山-那陵格勒河断裂为界,昆中带内北部抬升剥蚀弱于南部,南部浅成矿床几乎剥蚀殆尽,找矿方向以岩浆矿床和中深成高温热液脉型矿床为主。北部抬升及剥蚀较弱,印支期斑岩型、矽卡岩型及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和保存条件良好,但该时期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有限,应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及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李振焕[4](2021)在《滇西保山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文中指出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保山地块北部,是“三江”特提斯域南段已知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重要科研意义。本文以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为基础,从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入手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查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揭示了矿质运移方式与沉淀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本次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详细的野外及岩相学观察,理清了矿床具有水平方向从东至西、垂直方向由深至浅依次为含Fe黑柱石阳起石矽卡岩、含Cu石榴子石阳起石矽卡岩、含Pb-Zn阳起石矽卡岩的矿化蚀变特征,对应的成矿流体从下往上、从东向西远距离运移。(2)岩石地球化学方面,根据岩(矿)石主量元素含量随标高的变化趋势和微量及稀土元素的配分特征,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Eu亏损的深部岩浆,而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体位于地下深部。(3)不同阶段石英内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退化蚀变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流体的均一温度逐渐降低,盐度先升高,再降低。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151~266℃,WL型包体盐度为1.9~18.9wt.%Na Cle q,S型包体盐度为31.9~33.5wt.%Na Cleq,盐度具有2个区间。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成分为H2O和极少量N2,在子矿物中新发现了斑铜矿。成矿流体属H2O-Na Cl体系。(4)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特征显示,硫源为深部幔源岩浆硫和地层硫构成的混合硫,各成矿阶段内硫同位素分馏已达平衡状态;硫化物富铀铅、略亏损钍铅,呈造山带铅特征,铅源为上地壳铅和少量深部壳源乃至幔源岩浆铅的混合。(5)根据上述研究成果,重塑了流体来源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推演成矿流体携带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以稳定络合物形式运移,成矿物质经历流体沸腾、水-岩反应及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发生沉淀。推断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岩体隐伏于地下深处,矿床为层控矽卡岩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宋银[5](2021)在《云南龙陵温泉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龙陵温泉水热活动处于着名的滇藏地热带,境内地热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认识龙陵温泉的分布及成因机制,本文以云南省龙陵县40处温泉(群)为研究对象,对温泉的空间分布、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控热机理展开研究,建立了龙陵温泉的成因模式。以期为当地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龙陵温泉以25~81℃的中温—中高温温泉为主,仅邦腊掌温泉水温达98℃,为高温热泉。水样的矿化度为105~927mg/L,为淡矿泉水。龙陵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和HCO3-Ca/Mg型,少数为HCO3·SO4-Na型。不同水热活动区温泉的水化学类型有所不同。邦腊掌—黄草坝水热活动区和朝阳—平达水热活动区内温泉为HCO3-Na型,具有较高的温度、p H及TDS含量较高,怒江断裂水热活动区内温泉为HCO3-Ca/Mg型,其温度、p H及TDS相对较低。研究区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并估算补给区高程约1493~2470m;利用Si O2地热温标计算研究区热储温度约72.0~202.8℃。(2)龙陵温泉分布严格受控于断裂的展布方向,温泉空间展布呈带状聚集、不均匀分布的特点。温泉沿怒江断裂和龙陵—瑞丽断裂呈线状或串珠状密集分布,区内水热活动带可分为怒江南北向构造水热活动带和龙陵—瑞丽弧形构造水热活动带,后者包括邦腊掌—黄草坝水热活动区和朝阳—平达水热活动区。通过遥感构造解译,理清了区内导热导水构造。近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为导热构造,控制着水热活动区的整体构造;近东西向或北西向断裂为导水构造。利用克里格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方法探讨了温泉特征与控热断裂的关系,发现大多数温泉出露在断裂两侧300~800m范围内,高温热泉分布于断裂交汇的复合部位。(3)研究区温泉的成因模式可以概括为:大气降水在山区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向着盆地径流,经深循环后获得来自深部的热流加热,沿断裂带或侵入体的裂隙上升并涌出地表形成温泉,为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周鑫[6](2021)在《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云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其中的铅锌矿占比很大,随着社会工农业不断的发展,铅锌矿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加强研究,同时对成矿条件好的地区进行勘查布局。云南省铅锌矿资源规模庞大,大致分布于滇东北的巧家、鲁甸、彝良、会泽,滇西的兰坪、腾冲、保山一带,滇西南的澜沧、芦子园一带,滇东南的文山、蒙自等地。当前云南地区已发现的铅锌矿资源储量中的80%都集中于以上几个矿产地。本论文系统的资料收集,较好地阐述了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区域成矿要素、成矿模式等,同时,总结了云南省铅锌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铅锌资源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划分了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类型,主要有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芦子园矽卡岩型铅锌矿、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以及其他类型的铅锌矿等。云南省铅锌资源前景相对较好,铅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10-20年,锌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5-15年。云南省主要的铅锌矿产勘查布局地段是:(1)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及周缘、(2)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及周缘、(3)滇西腾冲一带矽卡岩型铅锌矿、(4)滇西保山及周缘矽卡岩、碳酸盐岩型铅锌矿、(5)滇西南芦子园-班老一带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6)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及周缘、(7)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及周缘。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方开永[7](2020)在《腾冲地体区域和矿区岩浆岩研究与锡成矿有利条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腾冲地体位于云南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地区西南角,区域内岩浆岩广泛分布,花岗岩相关的热液矿床尤为发育,其中以锡成矿最为发育。本文对腾冲地区数个晚白垩世-早始新世岩浆岩进行采样,并对其中蒲满哨、芦山、栗树坡、杏坝、泸水、勐典、勐弄等7个地点的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等。小龙河和来利山锡矿作为腾冲地体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锡矿床,其成矿岩体岩石特征对腾冲地体内区域锡成矿作用和进一步找矿方向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搜集前人已发表数据基础上,综合本文数据分析结果,对区域与矿区岩体进行岩石学研究,讨论成矿岩浆岩体的源区与岩石性质,结合锆石Hf同位素填图分析腾冲地体锡成矿的有利条件以判断找矿方向。通过详细的手标本和显微镜观察,鉴定出本文研究岩石的岩性主要有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等类型。锆石U-Pb年龄测试表明,岩浆的侵位时代包括91.2 Ma晚白垩世早期、75.671.3 Ma晚白垩世晚期,以及61.153 Ma古新世-早始新世三个时期。结合前人已有数据,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岩浆岩锆石εHf值主要为负值,变化范围在-51.231.49,Hf同位素地壳二阶段模式年龄远大于其U-Pb年龄值,显示出岩浆来自古老基底的重熔。白垩纪岩体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于2000Ma900 Ma间,古新世-早始新世岩体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集中于1900 Ma600 Ma之间,均来自元古代古老地壳的重熔。锆石Hf填图显示腾冲地体地壳结构属性变化较大,中部以NW-SE向呈带状分布负εHf值区域,向NE、SW两侧εHf值升高,在SW方向部分边缘区域呈现较高的εHf值。小龙河花岗岩为腾冲地体与巽他板块的俯冲碰撞背景下形成,来利山花岗岩由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沿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生俯冲碰撞的主碰撞阶段形成。两个矿床的锡成矿作用均与花岗质侵入岩密切相关。成矿岩体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并均可见少量角闪石,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两套成矿岩体均为富碱高钾准铝质-弱过铝质,w(TFe O)/w(Mg O)在416之间,具有较高的10000Ga/Al,La、Ce含量随Rb含量的增加基本不变,Y含量随Rb含量增加而增加,呈现出高分异特征。结合锆石Hf同位素值均小于-6可知,岩浆为元古代古老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浆,并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来利山成矿岩体氧逸度较低,符合与锡成矿有关岩浆岩通常具有较低氧逸度的特征。因此,对区域内低氧逸度岩浆进行识别,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锡矿床找矿范围,有效提高找矿勘查工作的效率。结合锆石Hf同位素填图结果可知,杏坝XB14-48岩体与小龙河和来利山矿区成矿岩浆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岩浆源区、同位素组成和氧逸度,暗示其具有良好的锡成矿潜力,是未来锡矿找矿勘探的优选区域。

欧阳渊[8](2020)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起工布江达县,西至昂仁县,延绵近600km(87°E以东),分布有驱龙、雄村和朱诺等多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但冈底斯成矿带西段(87°E以西)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低。近年来在冈底斯系成矿带西段新发现了鲁尔玛、拔拉扎、达若和红山等多个斑岩型铜多金属矿,证实冈底斯西段具有巨大的斑岩型铜矿找矿潜力。本论文以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对矿床特征、蚀变分带、成矿流体、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总结典型矿床成因机制、成矿规律、成矿系列;从找矿勘查的尺度,系统总结归纳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铜矿成因模式,结合物化遥综合信息,构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最后利用随机森林法开展研究区成矿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总结了各典型矿床的矿床特征、蚀变分带、成因类型。鲁尔玛晚三叠世斑岩型铜(金)矿点: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典型斑岩型铜矿点。发现斑岩型铜矿体一条(赋存于晚三叠世石英二长斑岩体中)、热液脉状金(铜)矿体一条(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和热液脉状铜矿体一条。以含矿斑岩为中心,具有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等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其热液脉体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脉(A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B脉)、石英-绿帘石-碳酸盐矿物脉(D脉),流体研究显示其成矿流体属高温高盐度H2O-Na Cl体系,为典型的岩浆高温热液成矿流体,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拔拉扎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拉萨地块北缘的措勤-申扎岩浆弧带中,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黑云母花岗斑岩中,少量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灰岩接触带中(矽卡岩型矿体)。以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矿化蚀变分带--钾硅酸盐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并在斑岩体与外围碳酸盐接触带发育矽卡岩化带,为斑岩型成矿作用结果。达若古新世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中,铜矿体赋存于古新世花岗斑岩和古新世典中组角砾凝灰岩中,地质特征显示,铜矿体的形成与古新世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红山-罗布真渐新世-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中。红山斑岩型铜矿床含矿斑岩为渐新世花岗斑岩,发育典型的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产于斑岩体远端次级构造裂隙中,地质特征显示,其热源、成矿物质源区均为前述红山渐新世花岗斑岩;两者空间上相距约2km,构成一个渐新世-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2.厘定典型矿床成矿时代,总结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鲁尔玛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约213 Ma),该研究成果成功将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时间提前到晚三叠世,并将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向西延伸近200km;拔拉扎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矿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约90Ma);达若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矿时间为古新世(约60Ma),为成矿带首例古新世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红山-罗布真矿集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渐新世末-中新世(25~12Ma),为成矿带首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基于矿床地质背景,对应上述成矿时代将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内斑岩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期:成矿带南部,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内,晚三叠世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带北部,措勤-申扎岩浆弧带,晚白垩世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带南部,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内,古新世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铅锌成矿作用;成矿带北部,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内,渐新世-中新世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伸展有关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3.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并运用综合找矿模型对冈底斯西段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定了一批具有找矿价值的成矿远景区。针对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各典型矿床分别建立矿床成矿模式图,结合各研究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构建了综合找矿模型;并运用综合找矿模型,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开展了研究区成矿预测,圈定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11个:Ⅰ级远景区2个,Ⅱ级远景区3个,Ⅲ级远景区6个,其中罗布真、打加错、达若、拔拉杂、尕尔穷和布东拉等远景区找矿潜力较大,有望发现新的矿床(点),为冈底斯成矿带找矿勘查打开了新的视野。

孙转荣[9](2020)在《腾冲地块中-新生代花岗岩演化及其锡成矿意义》文中指出腾冲地块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西南部,其发育的花岗岩可按时代自东向西划分为三个南北向花岗岩带:东部早白垩世东河花岗岩带、中部晚白垩世古永花岗岩带和西部古近纪槟榔江花岗岩带。本文对古永花岗岩带和槟榔江花岗岩带与锡矿有时空联系的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O和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与锡矿床的联系,讨论了其构造演化历史。本文研究表明古永和小龙河花岗岩侵位于晚白垩世(76 Ma)。从古永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到小龙河中粒和细粒正长花岗岩,分异程度逐渐增大。三类花岗岩均亏损Ba,Sr,P和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其中小龙河细粒正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稀土四分组效应。来利山花岗岩侵位于古近纪(54Ma-52 Ma)。二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正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明显Eu负异常,强烈亏损Ba、Sr、P、Ti,富集Th、U、Rb,分异程度更高。古永岩体和来利山岩体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但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下。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的俯冲由缓变陡,这导致了软流圈上涌以及随后的下地壳部分熔融,进而形成腾冲地块中部晚白垩世含Sn花岗岩的母岩浆(古永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然后分离结晶过程导致了 Sn的富集及含Sn花岗岩的形成(小龙河细粒正长花岗岩)。来利山二长花岗岩是在始新世印度和亚洲大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之后的结晶分异产生了来利山正长花岗岩。与小龙河中粒正长花岗岩及古永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相比,小龙河细粒正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3>1.1)、更高的分异程度(Nb/Ta<5)和Sn含量,是直接溶出富矿流体的花岗岩。而来利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均没有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3≤1.1),分异程度(Nb/Ta>5)和Sn含量较低,类似于贫矿花岗岩。本文认为来利山花岗岩的母岩浆提供了成矿物质,但是来利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不是直接溶出富矿流体的花岗岩。与区域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花岗岩对比发现,腾冲地块晚白垩世花岗岩演化程度较高,同位素相对富集,形成于新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而早始新世花岗岩成分跨度较大,有地幔物质的加入,此时的构造背景由俯冲转变为碰撞。因此,它们记录了新特提斯洋由俯冲到碰撞的整个转换过程。

高玲玲[10](2020)在《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阿尔泰南缘地处中亚造山带西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汇聚带北缘。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大体经历了:前震旦纪古陆形成阶段,震旦纪-晚古生代早期洋盆形成、俯冲和闭合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大陆板块碰撞阶段,中生代亚洲大陆边缘以及新生代陆内造山四个复杂演化阶段,是我国重要的贵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集区。阿尔泰南缘西段以发育金、铜-锌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VMS型矿床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温热液脉型两种。其中VMS型主要代表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床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包括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等。区内VMS型矿床主要产于阿舍勒组一套火山沉积岩/次火山岩中,成矿作用大体经历了早期海相火山喷气-同生热液沉积和晚期变形变质热液叠加作用;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主要产于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中,成矿作用一般经历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VMS型矿床矿石及其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LV型)、少量富气相包裹体(VL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也逐渐减小,由初期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演化为后期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同位素C、H、O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在成矿初期时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成矿流体中混入了海水;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地层中。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LV型)、富气相包裹体(VL型)、含CO2包裹体(LC型)和纯CO2包裹体(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成矿流体从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稳定同位素C、H、O研究表明:金矿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中期晚期不断有大气水混入,由S、Pb同位素数值暗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和地层。对研究区内主要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VMS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阿舍勒铜锌矿床(342Ma)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383Ma);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300290Ma)。上述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1)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大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西伯利亚块板的构造背景之下的矿化;(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有关的矿化。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VMS型及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分别产于阿舍勒组和托克萨雷组,并且矿床的分布与北西向延伸的断裂同向,构造不同程度控制、影响矿床的产出,金矿床往往沿着侵入体边缘分布,围岩蚀变发育并有一定的分带性且对于矿体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性。时间上研究区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380340Ma的铜-锌金多金属矿化以及290300Ma的金矿化。在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预测概念模型”,建立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以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集成方法为主线,开展了区域金、铜-锌及多金属矿床、地质、化探以及遥感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5处,铜-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4处。

二、腾冲现代活动水热流体的地质成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腾冲现代活动水热流体的地质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关键矿产基本特征
    1.1 铅锌矿产基本特征
    1.2 铜钼矿产基本特征
    1.3 锡钨矿产基本特征
    1.4 金银矿产基本特征
    1.5 钛矿产基本特征
    1.6 磷矿产基本特征
    1.7 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基本特征
2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
3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基本特征
    3.1 滇东南地区与燕山期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锡、钨、铅锌、银、铜、金、铟、铍、脉石英、祖母绿、水晶矿矿床成矿系列(Mz-y-1)
    3.2 新平-元谋地区与古元古代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铁矿床成矿系列(Pt-y-5)
    3.3 滇中地区与中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铜、铁矿床成矿系列(Pt-y-4)
    3.4 滇中-滇东北地区与寒武纪沉积作用有关的磷块岩、稀土金属、岩盐、石膏、钒、钼、镍、页岩气矿床成矿系列(Pz-c-7)
    3.5 昭通-会泽地区与印支期-燕山期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金、重晶石、萤石矿床成矿系列(Mz-h-4)
    3.6 滇中地区与白垩纪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红层砂页岩型铜矿床成矿系列(Mz-h-3)
    3.7 扬子陆块西缘与古近纪“富碱斑岩”有关的金、银、铜、钼、铅锌、铁矿床成矿系列(Cz-y-5)
    3.8 扬子陆块西缘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铁矿、钛铁矿、稀土及稀有金属、磷、高岭土、陶瓷土、重晶石、砂锡、砂金、水晶、玛瑙、碧石等宝玉石矿床成矿系列(Cz-f-2)
    3.9 三江(造山带)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镍、锰、高岭土、稀土及稀有金属、玛瑙、菱锌矿、石英质玉、砂金矿矿床成矿系列(Cz-f-6)
    3.1 0 兰坪-普洱盆地与古近纪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铜、钴、金、锑、砷、汞、锶(天青石)矿矿床成矿系列(Cz-h-11)
    3.11三江(造山带)之剪切带与喜马拉雅期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金矿成矿亚系列(Cz-h-10a)
    3.12三江(造山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铅、锌、银、钼、铜、金、锑矿床成矿系列(Cz-y-9)
    3.13香格里拉(陆块)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铅锌、银、铁矿矿床成矿系列(Mz-y-6)及香格里拉休瓦促-热林-铜厂沟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钨、钼、铜、铅、锌、锑、铁矿床成矿系列(Mz-y-5)
    3.14三江(造山带)与印支期-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铜、钨、锡、铁、铅、锌、银、铜、锑、汞、金、脉石英、宝石、白云母、稀土、稀有金属、石英质玉、绿柱石矿矿床成矿系列(Mz-y-7)
    3.15腾冲-陇川地区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稀土及稀有金属、高岭土、锰、砂锡矿矿床成矿系列(Cz-f-12)
    3.16腾冲-贡山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铅、锌、铁、铜、金、银、硫铁矿、硅灰石、红柱石、萤石、宝石、云母、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Mz-y-9)
4 结语

(2)滇东南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水化学分析及应用
        1.2.2 地热气体同位素示踪
        1.2.3 地热气体CO_2-CH_4同位素地质温标
        1.2.4 地热流体时空演化与地震活动
        1.2.5 滇东南地热流体研究现状
    1.3 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活动
        2.2.1 小江断裂带南段
        2.2.2 红河断裂带南段
        2.2.3 曲江-建水断裂带
    2.3 区域岩浆活动
        2.3.1 燕山期侵入岩
        2.3.2 第四纪火山岩
    2.4 区域水热活动
第三章 滇东南温泉水化学特征
    3.1 温泉水样品采集和分析
        3.1.1 样品采集与收集
        3.1.2 样品分析与测试
    3.2 温泉水化学特征
        3.2.1 地下水的理化特征
        3.2.2 水化学类型
        3.2.3 水热成因初判
        3.2.4 氢氧同位素分析
    3.3 温泉微量元素特征
        3.3.1 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3.3.2 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3.3.3 微量元素地理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滇东南地热异常与地震活动
    4.1 资料选取与平衡判别
        4.1.1 温泉资料选取
        4.1.2 水岩平衡判断
    4.2 热储温度
        4.2.1 经典地热温标
        4.2.2 热储温度计算与选取
        4.2.3 硅焓模型图解
        4.2.4 温泉循环深度
    4.3 地热场特征
        4.3.1 地热场分布
        4.3.2 地热异常成因
    4.4 地热异常与地震活动
        4.4.1 地热与地震活动特征
        4.4.2 地球动力学模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滇东南温泉气体地球化学
    5.1 气体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5.1.1 温泉逸出气收集
        5.1.2 样品分析测试
    5.2 气体样品的化学组成
        5.2.1 气体化学组成
        5.2.2 N_2-He-Ar组分的源区判别
    5.3 气体样品的He、Ne同位素
        5.3.1 He、Ne同位素组成
        5.3.2 He、Ne气体源区判别
        5.3.3 幔源氦的释放特征
    5.4 气体样品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5.4.1 CO_2和CH_4的同位素组成
        5.4.2 CO_2和CH_4的成因分析
    5.5 气体源区温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源流体与地震活动
    6.1 氦同位素组成与地热结构特征
        6.1.1 青藏高原东南缘幔源氦地理分布
        6.1.2 滇东南地区热流结构
        6.1.3 热流结构对地震的影响
    6.2 地热流体的时间演化
        6.2.1 水化学特征随时间的演化
        6.2.2 深源气体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果与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与研究成果
致谢

(3)青海东昆仑西段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镍、铜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意义及依托项目
    1.2 研究区位置及概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青海东昆仑西段研究现状
        1.3.2 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研究现状
        1.3.3 主要成矿类型研究现状
        1.3.4 存在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分析测试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6 取得主要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2.2 区域地层
        2.2.1 古-中元古界
        2.2.2 新元古界
        2.2.3 下古生界
        2.2.4 上古生界
        2.2.5 中生界
        2.2.6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3.1 昆南断裂
        2.3.2 昆中断裂
        2.3.3 昆北断裂
        2.3.4 柴达木南缘断裂
        2.3.5 阿尔金断裂
        2.3.6 哇洪山-温泉断裂
        2.3.7 黑山-那陵格勒河断裂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前晋宁期
        2.4.2 晋宁期
        2.4.3 加里东期
        2.4.4 海西-印支早期
        2.4.5 印支期晚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
    3.1 始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核的证据
    3.2 中-新元古代岩浆-构造事件
        3.2.1 柴达木南缘岩浆-构造事件——“金水口岩群”时代与构造属性
        3.2.2 昆南岩浆-构造事件——万宝沟大洋玄武岩高原形成
    3.3 加里东早期构造体系的形成
        3.3.1 柴达木南缘沟-弧-盆体系(西太平洋型活动陆缘)
        3.3.2 万宝沟玄武岩高原沟-弧体系
    3.4 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万宝沟玄武岩拼贴-洋壳板片断离
        3.4.1 洋壳深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作用
        3.4.2 万宝沟玄武岩的拼贴
    3.5 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安第斯型造山活动
    3.6 印支晚期-燕山期岩石圈拆沉和底侵作用
    3.7 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期区域隆升作用
第4章 典型矿床研究
    4.1 阿克楚克赛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床地质特征
        4.1.3 成岩成矿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
        4.1.4 同位素特征
        4.1.5 岩浆源区与演化
        4.1.6 成矿作用研究
    4.2 阿克楚克赛斑岩型矿化(点)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岩石年代学及与地球化学特征
        4.2.3 成矿作用研究
    4.3 卡尔却卡A区中高温热液脉-隐爆角砾岩壳型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3.3 岩石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4.3.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5 成矿年代学研究
        4.3.6 成矿作用研究
    4.4 卡尔却卡B区矽卡岩型矿床
        4.4.1 矿区地质特征
        4.4.2 矿床地质特征
        4.4.3 侵入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4.4.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4.5 成矿年代学研究
        4.4.6 成矿作用研究
第5章 区域成矿规律
    5.1 成矿地质条件
        5.1.1 地层条件
        5.1.2 构造条件
        5.1.3 岩浆岩条件
    5.2 矿床类型与空间分布
        5.2.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5.2.2 斑岩型矿床
        5.2.3 矽卡岩型-中高温热液脉型矿床
    5.3 成矿时代、构造背景与成矿模式
        5.3.1 成矿时代划分
        5.3.2 构造背景与动力学模型
    5.4 矿床区域保存条件及矿床空间分布
        5.4.1 昆中南带保存条件
        5.4.2 昆中北带保存条件
    5.5 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5.5.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5.5.2 岩浆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结论
参考文献
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滇西保山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大地构造背景
        1.2.2 矽卡岩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1.4.1 工作概况
        1.4.2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和认识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
        2.5.1 区域物探异常特征
        2.5.2 区域化探特征
        2.5.3 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综合分析
    2.6 区域矿产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变质岩
    3.2 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
        3.2.1 物探异常特征
        3.2.2 1/2.5 万土壤异常特征
    3.3 矿床地质
        3.3.1 矿体特征
        3.3.2 矿石特征
        3.3.3 围岩蚀变特征
        3.3.4 矿化与蚀变分带特征
    3.4 成矿阶段划分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制备
    4.2 样品测试分析
        4.2.1 岩石主量元素
        4.2.2 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特征
        4.3.2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5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5.1 样品采集与制备
    5.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3 包裹体显微测温特征
        5.3.1 实验设备
        5.3.2 包裹体均一温度
    5.4 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5.5 成矿流体性质
6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6.1 C-H-O同位素
        6.1.1 H-O同位素
        6.1.2 C-O同位素
    6.2 S同位素
        6.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6.2.2 样品测试分析
        6.2.3 测试分析结果
    6.3 Pb同位素
        6.3.1 样品采集与制备
        6.3.2 样品测试分析
        6.3.3 测试分析结果
7 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
    7.1 成矿物质来源
        7.1.1 岩石地球化学
        7.1.2 S同位素
        7.1.3 Pb同位素
    7.2 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过程
        7.2.1 成矿流体来源
        7.2.2 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7.3 成矿物质运移形式与沉淀机制
        7.3.1 矿质运移形式
        7.3.2 矿质沉淀机制
    7.4 矿床成因探讨
    7.5 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7.5.1 成矿模式
        7.5.2 找矿方向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奖励、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5)云南龙陵温泉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资源类型
        1.2.2 温泉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2.3 龙陵温泉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交通位置与社会状况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大地构造位置
        2.2.2 地层
        2.2.3 构造
        2.2.4 岩浆活动
        2.2.5 地热地质条件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泉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3.1 温泉基本特征
        3.1.1 温度分类
        3.1.2 酸碱度分类
        3.1.3 地质类型分类
    3.2 典型温泉出露概况
        3.2.1 蚌别温泉(LLW006)
        3.2.2 热水塘温泉(LLW007)
        3.2.3 惠通桥温泉(LLW009)
        3.2.4 邦腊掌温泉(LLW010)
        3.2.5 大河边温泉(LLW011)
        3.2.6 小滥田温泉(LLW012)
        3.2.7 大竹林温泉(LLW013)
        3.2.8 黄草坝温泉(LLW014)
        3.2.9 象达温泉(LLW026)
        3.2.10 朝阳温泉(LLW028)
    3.3 温泉分布特征
        3.3.1 怒江断裂水热活动区温泉分布
        3.3.2 邦腊掌—黄草坝水热活动区温泉分布
        3.3.3 朝阳—平达水热活动区温泉分布
    3.4 温泉水化学特征
        3.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3.4.2 水化学类型
        3.4.3 常量组分特征
        3.4.4 微量组分特征
        3.4.5 氢氧同位素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温泉与断裂的关系
    4.1 遥感地质解译
    4.2 温泉分布与断裂的关系
    4.3 温泉温度与断裂的关系
    4.4 温泉水化学特征与断裂的关系
        4.4.1 离子的空间分布
        4.4.2 水化学类型的分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水成因分析
    5.1 热储温度
        5.1.1 SiO_2地热温标
        5.1.2 阳离子地热温标
        5.1.3 矿物饱和指数法
    5.2 成因分析
        5.2.1 热源
        5.2.2 水源
        5.2.3 热水通道
        5.2.4 热储层
        5.2.5 盖层
        5.2.6 成因模型
    5.3 典型温泉的构造控热模式
        5.3.1 邦腊掌温泉——断裂构造型
        5.3.2 热水塘温泉——断裂构造+侵入岩型
        5.3.3 朝阳温泉——断裂构造+侵入岩+放射性生热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研究现状
        1.2.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研究现状
        1.2.3 铅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3 论文主要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1 世界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2 国内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1 自然概况
        2.3.2 铅锌矿产资源基本概况
        2.3.3 铅锌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4 铅锌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第三章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1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分布特征
    3.2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2.1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
        3.2.2 砂砾岩型铅锌矿
        3.2.3 火山岩型铅锌矿
        3.2.4 矽卡岩型铅锌矿
第四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1 云南省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2 云南省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3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第五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1 矿业环境分析
        5.1.1 矿产资源整合
        5.1.2 云南地缘经济地位优势
    5.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2.1 加大铅锌资源勘查力度意义重大
        5.2.2 勘查布局原则
        5.2.3 勘查布局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7)腾冲地体区域和矿区岩浆岩研究与锡成矿有利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4 论文采集区域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腾冲地体锡矿床概述
    3.2 小龙河锡矿床
    3.3 来利山、丝光坪锡矿床
第四章 测试方法
    4.1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稀土元素分析
    4.2 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
第五章 岩石样品锆石年代学、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特征
    5.1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
    5.2 锆石稀土元素特征
    5.3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第六章 岩浆岩成因与锡成矿有利条件分析
    6.1 成矿岩体岩石成因
    6.2 锡成矿作用制约条件
    6.3 锆石Hf同位素填图
    6.4 锡成矿有利条件与找矿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附表

(8)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1.3.2 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1.3.3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及关键技术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4.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典型矿床分析
    3.1 鲁尔玛晚三叠世斑岩型铜(金)矿点
        3.1.1 矿床地质特征
        3.1.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3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3.1.4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1.5 矿床成因
        3.1.6 找矿潜力与下一步勘查方向
    3.2 拔拉扎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2.3 矿床成因
    3.3 达若古新世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点
        3.3.1 矿床地质特征
        3.3.2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3.3.3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3.4 矿床成因
    3.4 红山-罗布真渐新世-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3.4.1 矿床地质特征
        3.4.2 物化遥特征
        3.4.3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4.4 矿床成因分析
    3.5 朱诺中新世斑岩型铜金矿床
        3.5.1 矿床地质特征
        3.5.2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5.3 矿床成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矿作用及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4.1 主要矿床类型
    4.2 区域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
    4.3 区域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4.3.1 控制因素
        4.3.2 找矿标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综合找矿信息分析
    5.1 地质-地球物理找矿信息
        5.1.1 多尺度重力异常特征与矿床预测分析
        5.1.2 区域重力异常的多阶小波分析
        5.1.3 区域航磁异常的多阶小波分析
        5.1.4 重磁综合异常特征与区域矿床预测
    5.2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5.2.1 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
        5.2.2 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5.3 地质-遥感异常找矿信息
        5.3.1 遥感线环构造的地质分析
        5.3.2 斑岩铜矿带蚀变遥感异常分析
        5.3.3 斑岩铜矿与地貌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找矿预测与远景区优选
    6.1 欠采样随机森林模型
        6.1.1 随机森林
        6.1.2 欠采样
        6.1.3 欠采样随机森林模型
        6.1.4 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
    6.2 找矿预测结果与评价
        6.2.1 预测数据集
        6.2.2 模型预测
        6.2.3 后验概率
    6.3 远景区圈定与优选
        6.3.1 后验概率分级
        6.3.2 远景区圈定与优选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认识
    7.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腾冲地块中-新生代花岗岩演化及其锡成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花岗岩研究现状
        1.2.2 腾冲地块花岗岩及锡成矿作用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与方法
    1.4 工作量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腾冲地块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活动
        2.3.1 东河花岗岩带
        2.3.2 古永花岗岩带
        2.3.3 槟榔江花岗岩带
    2.4 区域锡成矿作用
        2.4.1 小龙河锡矿床
        2.4.2 来利山锡矿床
        2.4.3 其他锡矿床
3 腾冲地块晚白垩世花岗岩
    3.1 岩石学及岩相学特征
    3.2 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
        3.2.1 锆石U-Pb年龄特征
        3.2.2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3.3 锆石Hf-O同位素
    3.4 主微量元素组成
        3.4.1 主量元素特征
        3.4.2 微量元素特征
    3.5 Sr-Nd同位素
    3.6 讨论
        3.6.1 古永和小龙河花岗岩形成时代
        3.6.2 二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
        3.6.3 结晶分异
        3.6.4 成矿指示
    3.7 小结
4 腾冲地块古近纪花岗岩
    4.1 岩石学及岩相学特征
    4.2 锆石U-Pb年龄及微量元素
        4.2.1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4.2.2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4.3 锆石Hf-O同位素
    4.4 主微量元素组成
        4.4.1 主量元素特征
        4.4.2 微量元素特征
    4.5 Sr-Nd同位素
    4.6 讨论
        4.6.1 来利山花岗岩形成时代
        4.6.2 岩浆演化
        4.6.3 源岩及成因类型
        4.6.4 成矿指示
    4.7 小结
5 腾冲地块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花岗岩与锡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5.1 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花岗岩及锡矿时空分布
    5.2 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5.2.1 晚白垩世(77Ma-70 Ma)
        5.2.2 古新世-早始新世(65 Ma-50 Ma)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不足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同类型金矿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矿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1.6.1 主要认识
        1.6.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
        2.3.2 晚古生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矿产
        2.4.1 早古生代矿床
        2.4.2 晚古生代矿床
        2.4.3 中-新生代矿床
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1 VMS型矿床
        3.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3.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3.2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3.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3.2.2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3.2.3 金坝金矿
第4章 主要矿床成因研究
    4.1 VMS型矿床
        4.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4.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4.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4.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4.2.2 托库孜巴依金矿
        4.2.3 金坝金矿
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5.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5.1.2 萨尔朔克金及多金属矿床
        5.1.3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5.1.4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5.1.5 金坝金矿床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2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3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第6章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6.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条件
        6.1.1 VMS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1.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2 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6.2.1 VMS型金、铜-锌多金属矿
        6.2.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6.2.3 矿床空间分布及产出规律
        6.2.4 矿床时间演化规律
    6.3 金、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6.3.1 VMS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6.3.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标志
    6.4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6.4.1 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建设
        6.4.2 成矿相关信息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
        6.4.3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腾冲现代活动水热流体的地质成矿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J]. 卢映祥,施玉北,孙涛,曾妍,李蓉,曹晓民,程胜辉. 地质与勘探, 2021(04)
  • [2]滇东南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王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21
  • [3]青海东昆仑西段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镍、铜成矿作用研究[D]. 赵拓飞. 吉林大学, 2021(01)
  • [4]滇西保山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D]. 李振焕.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云南龙陵温泉特征及成因研究[D]. 宋银.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D]. 周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腾冲地体区域和矿区岩浆岩研究与锡成矿有利条件分析[D]. 方开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8]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 欧阳渊.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9]腾冲地块中-新生代花岗岩演化及其锡成矿意义[D]. 孙转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10]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 高玲玲.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腾冲现代活跃热液地质成矿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