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浆清洁生产 黄

麦草浆清洁生产 黄

一、Cleaner Production of Wheat Straw Pulp HUANG(论文文献综述)

毕淑英[1](2020)在《麦草Bio-CMP制浆机理及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造纸企业的生产原料以进口纤维原料为主,其原生纸浆和废纸的年进口量居世界首位。然而,2017年废纸进口政策的限制使我国废纸进口数量大幅减少,造纸原料短缺,大量生产工业产品包装的企业将面临严重威胁。我国是草浆大国,拥有丰富的麦草资源。充分并高效利用麦草秸秆资源,发展无(少)污染的麦草生物化机浆生产工艺,对推动制浆造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白腐菌株Trametes sp.48424进行液体培养后得到种子液,麦草经单螺杆挤压后灭菌。再将麦草与白腐菌种子液和营养液混合后进行生化培养。利用紫外(UV)法对生长过程中白腐菌产漆酶的酶活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麦草在生物预处理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白腐菌预处理前后的麦草形态的变化。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了白腐菌预处理前后麦草的酶解木素(CEL),并利用13C-NMR、FT-IR等对麦草CEL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发现: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在振动培养时会自絮凝成小而致密的菌丝球,而当附着于麦草静止培养时,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则呈丝状体附着于麦草的表面。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预处理麦草后,其综纤维素、Klason木素、酸溶木素、苯-醇抽出物、灰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SEM观察图可知,经白腐菌处理后的麦草表面凹凸不平,出现了一些小孔、凹坑以及脱皮现象,说明白腐菌对麦草细胞壁上的一些组分发生了降解作用。根据麦草CEL的FT-IR谱图分析,发现经过白腐菌预处理后的酶解效果优于未预处理的酶解。麦草CEL的13C-NMR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白腐菌预处理麦草时木素脱除过程中形成了醌类结构,木素降解过程中木素结构侧链部分发生断裂,木素的β-1、β-5结构部分开裂使木素大分子变为小分子,木素以小分子形式溶出。利用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预处理前后的麦草,分别制备了麦草RMP、CMP、Bio-RMP、Bio-CMP浆料。对不同制浆工艺条件下麦草浆的纤维形态的变化及成纸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纤维形态的分析,发现与麦草RMP、CMP相比,经过白腐菌处理后的麦草纤维长度较大,宽度较小,细小纤维含量较少,扭结程度较大。随着用碱量的增加,纤维的质均长度逐渐变大,宽度变小,细小纤维含量降低,扭结程度增大。对不同浆料的成纸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白腐菌处理后的Bio-RMP、Bio-CMP浆料的成纸紧度、耐破度、抗张强度和环压强度都有明显的提升。随着用碱量的增加,麦草浆的其各项成纸强度逐渐增强;在用碱量相同的情况下,经白腐菌处理后的浆样的成纸强度要高于未经白腐菌处理的。在纸张强度近乎相同时,白腐菌预处理的麦草浆可使NaOH用量减少2%(相对于绝干麦草),节约生产成本,减轻废水负荷。对不同制浆方式产生废液的水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发现与麦草RMP产生的废液相比,经过白腐菌处理后的麦草Bio-RMP的废液CODCr值有所降低。随着用碱量的增加,麦草制浆废液的CODCr值逐渐升高,木素含量增加。对比了几种絮凝体系对制浆废液CODCr去除效果,发现采用Al2(SO4)3+Ca(OH)2的絮凝效果最佳。当Al2(SO4)3用量为1000mg/L,Ca(OH)2用量为1250mg/L,搅拌时间25min,常温25℃,pH范围78时,絮凝效果最佳,CODCr去除率达到41%。采用S-1菌和L-1菌分别对絮凝后Bio-CMP制浆废水进行曝气生物处理,S-1菌和L-1菌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4.6%、64.5%,S-1菌对于废液的CODCr去除效果要明显优于L-1菌;当曝气时间为第7天的时候,CODCr去除率最高;经过S-1菌曝气处理后的出水CODCr约为200mg/L,可以考虑制浆废水的循环回用。

张润青,曹海兵,步逸凡,刘佳雯,唐世钰,刘书林,安兴业,刘洪斌[2](2020)在《臭氧对非木材纤维漂白和改性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臭氧对非木材纤维纸浆的漂白和改性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臭氧对稻麦草浆、蔗渣浆、竹浆和棉、麻纤维等非木材纤维作用前后纤维形态及性能的变化及臭氧处理前后废水中污染物含量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臭氧在非木材纤维漂白和改性方面的新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马逍天[3](2020)在《我国水足迹量化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因此亟需针对我国水环境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量化、评估和管理。水足迹分析作为评价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情况的综合性指标,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传统的水足迹分析方法仅仅评估了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的量,难以量化环境风险和应对复杂的工业系统。而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全过程环境风险解析和关键污染节点的识别。因此,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进行水足迹的量化。当前生命周期水足迹评价模型大多针对水稀缺足迹展开,针对水污染足迹(如致癌性足迹、酸性化足迹和淡水生态毒性足迹等)的模型较少。部分学者直接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开展水足迹量化,因未剔除与水介质无关的的摄入途径以及大气与土壤介质中残留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导致过度评估。并且现存研究在进行清单构建时,通常没有考虑经由大气与土壤间接影响水质的污染物,从而导致水足迹量化结果过低。此外,水足迹评价模型构建和应用中所需的地理、水质、环境、人口、技术水平等基础数据具有显着的地域差异性,直接引用国外模型和数据库并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通用性的本土化全过程水足迹影响量化模型,从而实现了对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的环境风险的量化,并有效描绘人类产业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锁定关键污染节点。本文同时分别以我国某造纸企业、煤炭发电行业和工业废水排放的水足迹为例,开展了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应用示例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基于我国国情建立了包含清单构建方法、中间点影响类型选择与特征化参数计算以及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质量损伤评估的本土化全过程水足迹影响评价模型。该模型依据ISO 14046国际标准建立分析边界,通过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三千余种能够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换从而剔除最终未进入到水介质的部分,同时仅考虑了与水环境有关的经口摄入途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单与6个中间点环境影响类型之间的联系,实现了 35374个中间点特征化当量因子的计算,进而实现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质量损伤的评估。其次,本文通过对某造纸企业水足迹的分析验证了所构建的模型在微观(企业)层次上应用的可行性,并明确了其水足迹影响的关键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削减方案。研究发现在秸秆浆印刷书写纸生产的生命周期中,致癌性和非致癌性足迹贡献了超过95%人体健康损伤,而生态系统质量损伤主要来自于淡水生态毒性和水体富营养化足迹,其余中间点类型的影响不足3%。要实现水足迹影响的削减,控制有机肥回收、木浆生产和化学品制备等阶段的水足迹影响最为有效。上述三个输入因子的影响减少5%时,印刷书写纸生产的水足迹在中间点和终点层次的削减程度在0.3%至3.4%之间。企业可采取使用无元素氯漂白并进行黑液回收处理生产工艺的木浆,使用水电等清洁能源或回收能源以实现水足迹影响的削减。此外,通过筛选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如超深层曝气和生物膜过滤技术)和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来控制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足迹影响也可获得显着的环境效益,直接水资源消耗的削减则对于水稀缺足迹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污染物减排方面,需重点针对总磷、总氮、COD、BOD5以及重金属(如铬、砷、汞等)等污染物的排放。再次,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炭发电行业水足迹的分析验证了所构建的模型在中观(行业)层次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时间序列波动的特征和原因,为我国煤炭发电行业的全过程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的管控提供了相关参考性信息。我国煤炭发电行业的水足迹影响对人体健康损伤在2006-2015年间不断增加,于201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但截至2015年总体上仍上升了 47.3%。而由于二氧化硫、COD和总氮排放的削减,此期间生态系统质量损伤削减了 26.0%。2015年我国实现供电上网1 kWh煤电的水足迹影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质量的损伤分别在 1.2×10-8 至 2.3×10-8 DALY 和 4.0×10-4 至 7.5×10-4 PDF.m2.yr 之间。对于人体健康损伤,其主要来自于原煤开采和洗选、运输、固体废弃物处置、原油和化学品生产等间接过程排放的砷、铬重金属以及燃煤电厂发电阶段汞排放所导致的致癌性和致癌性影响。生态系统质量的损伤主要来自于上述间接过程的淡水生态毒性和水体富营养化足迹以及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导致的酸性化足迹。但作为水足迹影响关键物质的总磷和重金属排放的削减并不显着,因此国家在进行总量控制时,建议加入总磷和重金属排放指标,同时增加原煤入选率以降低汞等污染物和运输过程的水足迹影响。但这与坑口电厂及“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均存在进一步加剧我国主要煤电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的问题,因此在煤炭发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严格限制煤电产业的规模,尤其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区域,建议发展低耗水的清洁能源。此外,为进一步削减煤炭运输过程的水足迹影响,建议用铁路运输和船运的方式。此外,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废水水足迹的分析验证了所构建的模型在宏观(区域/国家)层次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规律,为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全过程控制和精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在1992-2015年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水足迹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人体健康损伤下降了89.84%。但由于2000年以后氨氮列入统计且其为对生态系统质量损伤贡献最为突出的污染物,生态系统质量损伤呈现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对氨氮的控制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水足迹影响与工业产值增长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属于较为理想的状态,即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较为有效的抑制了工业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但部分年份仍出现高于经济增速的水足迹影响,仍需加强治理和管理工作以防出现反弹。对于人体健康损伤,非致癌性影响高于致癌性影响,而对于生态系统质量损伤,水体富营养化和酸性化足迹的贡献较为显着。若要控制人体健康损伤,需重点控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的砷排放以及金属制品业六价铬排放。而生态系统质量损伤的控制建议重点针对上述四个工业部门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工业部门COD和氨氮的排放。同时,在进行水环境管理时需考虑空间差异性以提升水足迹影响削减效率,如在东部的江苏、广东等废水排放量突出的地区需加强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而在西北部等每吨废水排放的水足迹影响突出的地区则建议一步提升其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以实现污染物的减排。对于单位水足迹影响和废水排放均较为突出的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省份需重点关注并同时采取上述举措,并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本土化全过程水足迹影响评价模型,并采用微观、中观、宏观多个层次上不同地理区域或时间尺度内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多维度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在对模型进行修正的同时,为我国工业行业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的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和高效治理提供理论、数据和决策支持。同时,还可以其他国家或行业开展生命周期水足迹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创建了符合ISO 14046国际标准的全过程水足迹影响评价模型,并综合考虑了污染物释放经由多介质对水环境的影响,同时剔除了与水环境无关的摄入途径;(2)在国际上首创了集水稀缺影响、水污染生态与健康风险量化为一体的且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全过程水足迹量化模型;(3)实现了企业和行业层面的工业系统的水足迹应用分析。

顾俐慧[4](2019)在《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超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防结冰、防雾、防腐蚀等特性,在汽车制造、建筑、微流体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大部分超疏水材料源于石化资源,存在成本高、毒性大、难以生物降解等缺点。因此,开发基于天然材料的超疏水材料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纤维素因具有多分级结构且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基团,易于化学修饰被应用于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本课题以麦草为原料,通过预处理,得到不同木质素含量的纤维原料。分别采用超微粒研磨法和微射流法处理纤维原料,得到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通过化学方法对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进行表面改性,制成超疏水表面,探究木质素对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超疏水材料制备及性能影响。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超微粒研磨法制备麦草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及表征。采用NaOH预处理与超微粒研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仪、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麦草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的最佳研磨条件为研磨2次、磨盘间距-150μm、转速为1500 r/min;超微粒研磨处理后,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保留了纤维素I型结晶形态;木质纤维素中的残余木质素会抑制木质纤维原料的纳纤化;木质素含量高的纳米纤丝具有较高的疏水性,但尺寸分布不均匀,分散液的稳定性较差。2、微射流法制备麦草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及表征。NaOH预处理后纤维原料采用微射流法制备纳米纤丝,采用TEM、XRD、接触角仪、Zeta电位仪对制备的纳米纤丝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高的纳米纤丝尺寸较大(直径为17 nm),纤维原料中的木质素在机械处理过程中会形成木质素纳米颗粒聚集体;纳米纤丝分散液的稳定性较差。XRD分析表明机械法处理只破坏无定型区,纤维素仍保留I型晶体结构。高木质素含量的纳米纤丝的接触角高达95.1°,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能。不同机械法处理得到的纳米纤丝在纳米纤丝形态、亲疏水性、稳定性、纤维素结晶结构等物理性能相差不大。3、木质素对纳米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微射流法制备的纳米纤丝为原料,经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PFTS)和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S)改性后涂覆于基质上,形成超疏水表面。采用接触角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超疏水表面表征。结果表明,极少的PFTS(0.31 v/v%)用量就可使纳米纤丝具有超疏水性;纳米表面的微纳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共同作用形成超疏水表面;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中的残余木质素会阻碍其化学改性;木质素含量高的超疏水表面的耐磨性较差,然而,当受到强度较弱的破坏时,超疏水表面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自清洁性能。4、不同硅氧烷体系改性的纳米纤丝超疏水材料性能差异。以超微粒研磨法制备的纳米纤丝为原料,经PFTS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共混改性后涂覆于基质上,采用接触角仪、SEM、XPS等对超疏水表面表征。结果表明,PFTS和KH550的用量为0.3v/v%和1.5 v/v%,所得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以及耐磨性;纳米纤丝中的木质素会阻碍硅氧烷试剂与纤维素的偶联反应;PFTS与KH550体系改性纳米纤丝的疏水性和耐磨性弱于PFTS和APTS体系改性得到的纳米纤丝。与微射流法制备的纳米纤丝相比,不同机械法处理的纳米纤丝改性后具有相似的粗糙结构。PFTS和APTS体系更适用于改性纳米纤丝制备超疏水材料。

徐士莹[5](2019)在《中国纸产品碳排放核算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国是世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纸产品第一大生产、消费国和重要的贸易大国。作为能源密集型行业,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及其延伸的产业链,在国家节能减排任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准确把握中国纸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源、分析其碳排放特征,探究纸产品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对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开放经济下避免碳泄漏的考虑,本文从消费者责任视角估算中国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首先本文将纸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原料获取、制浆造纸、运输及废纸处置阶段,根据“谁消费、谁承担”原则,扣除生产用于出口的纸及纸板的碳排放量。其中,原料获取、制浆造纸、运输及废纸处置阶段分别采用草谷比法、碳排放系数法、STIRFDT分解模型及一阶衰减法估算碳排放量。结果显示:2007-2016年,原料获取阶段是纸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逐渐下降的唯一阶段。制浆造纸阶段是纸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最高的阶段,且呈增长趋势;其次是废纸处置阶段,单位废纸焚烧释放的CO2高于填埋;由于中国森林资源匮乏、废纸回收率低,导致造纸原料进口依赖性高,因此运输阶段中造纸原料进口运输产生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国内废纸回收运输的碳排放量;出口纸及纸板的碳排放量随着纸及纸板出口量的增长而增加。整体来说,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在过去的10年里呈缓慢增长态势。进一步,本文结合LMDI分解模型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高阶段即制浆造纸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子。从影响因子分解及识别结果来看:2007-2016年,能源强度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子;能源结构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但由于煤炭能源消耗占比过高导致能源结构多数年份表现出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是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子,多数年份两者呈弱脱钩甚至扩张性脱钩状态;劳动力供给代表纸产品产业规模,对碳排放量有正向效应,但作用幅度不大,因此在通径分析中该因子被踢除。最后,本文根据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估算及主要阶段碳排放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从结构、消费等方面提出我国纸产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在此基础上,为体现部分可行途径的减排效果,利用情景分析,分别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废纸回收率两种情景对我国纸产品碳排放量的未来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废纸回收率均能降低碳排放量,但改善能源结构的减排效率逐渐降低,而提高废纸回收率则相反。相较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提高废纸回收率在未来更容易实现我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碳排放量的降低。

徐明[6](2018)在《非木纤维超声辅助解离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秸秆的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造纸工业原料短缺难题,拓宽纤维浆料来源,本文采用麦草秸秆作为典型非木材纤维原料,进行了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纤维特性和应用的研究;优化了超声辅助解离的工艺参数,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超声辅助解离麦草纤维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超声辅助解离纤维的机理,并对该纤维进行了纸种配抄、纤维板制备等应用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文根据超声协同作用及辅助氧化的基本原理,对麦草秸秆纤维解离工艺进行了研究,探究出适合麦草的超声氧化辅助制浆技术,并对超声波麦草纤维浆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20kHz,超声功率密度3W/cm3,反应温度20℃室温,物料浓度15%,反应时间2小时,保温0.5小时,搅拌速度500rms,氢氧化钾添加量2%,氨水6%、十二烷基磺酸钠0.5%、硅酸钠8%、硫酸镁1%的工艺条件下,麦草纤维成浆性能良好,得率达到71.3%,白度及强度性能均与漂白碱法麦草浆国家标准(GB/T 26188-2010)相当。同时,对芦苇、竹子等非木纤维原料也进行了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实验,优化了工艺参数。为探究麦草纤维原料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制浆机理,以及纤维浆料相关性能,对超声波麦草浆及化学麦草浆进行了组分及仪器分析对比。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平均长度达到0.809mm,其抗张指数32.49N·m/g,耐折度45次、撕裂指数3.98 mN·m2/g,均优于化学麦草浆。超声波麦草浆灰分含量24.92%,综纤维素含量69.04%,木质素含量4.31%。从扫描电镜、XRD、热重分析结果来看,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形态完整,挺括粗硬,表面附有颗粒状物质。超声波麦草浆的结晶度高于化学麦草浆,其XRD图在2θ为26.5°处有尖锐衍射峰,推测生成了一种含结晶相的填料类物质。热重实验结束时,超声波麦草浆最终剩余量为30%左右,麦草浆纤维素和木质素提取物样品最终分别剩余10%和22%左右,表明超声辅助作用使木质素官能团被氧化,羟基等增多,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针对超声波辅助氧化制浆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对纤维的影响,采用茜素紫显色法和海萤荧光素类似物(FCLA)法,成功证明了超声波制浆过程中液体介质中存在强亲电试剂羟基自由基(HO·)、过氧氢根自由基(HOO·)等活性氧基团,并分析了活性氧基团的产生机理以及对木质素中芳环、双键等官能团的降解机理,进而提出麦草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机理如下:在超声波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空化效应协同作用下,麦草秸秆纤维细胞胞间层先发生微小分裂,促使化学介质快速充分的进入到纤维细胞之间,然后胞间层及角隅层中部分小分子木质素在超声氧化辅助作用下降解、溶出,麦草秸秆纤维解离成浆。活性氧基团与木质素发色基团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成无色基团。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在纸页成型过程中结合力良好,原因如下:首先成浆后的纤维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打浆效应,原料纤维充分润胀及软化,增强了细纤维化作用,纤维比表面积增大,暴露出更多的羟基,进而在纸页成型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此外,在超声效应产生的HO·和HOO·等活性氧基团的作用下,纸浆中木质素结构中出现更多的羟基、羧基及活性位点,形成更多的氢键结合与交联作用,提高了纸浆纤维的结合力。利用超声波麦草浆进行了双胶纸、新闻纸、多层食品卡纸、单层食品卡纸及普通食品包装纸等多种纸张的配抄实验,并利用100%超声波麦草纤维进行了制备中密度纤维板的应用实验,上述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行业标准值。综上所述,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分离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超声波非木浆纤维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和光学性能,可以作为传统纸浆纤维的有益补充,也可以用来制备绿色环保的高强纤维板。

肖贵华,王月江,孟凡锦,刘群华[7](2016)在《麦草纤维原料在制浆漂白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我国麦草纤维原料在制浆漂白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麦草浆氧脱木素、碱抽提、ECF漂白和TCF漂白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邢立艳[8](2016)在《超声波纸浆特性及其抄造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超声波制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浆技术,其生产工序简短,节能减排明显,生产的纸浆得率高、物理性能良好。为了推广超声波制浆技术的应用,本文对超声波麦草浆纤维素和残留木质素进行分析,并研究超声波麦草浆性能特点及其配抄文化用纸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如下:超声波麦草浆光学与物理性能较好,白度77.8%ISO,纤维平均长度0.754mm,纤维平均宽度29.5 μ m,耐破指数3.08kPa·m2/g,撕裂度3.98mN · m2/g,抗张指数30.49N·m/g,耐折度29次,与漂白碱法草浆近似,优于杨木APMP化机浆。超声波麦草浆残余木质素的羰基含量远低于烧碱蒽醌法麦草浆,所以超声波麦草浆白度较好。原因是超声波制浆过程中的中性和温和的反应环境,减少了酚羟基和醌基的形成。超声波纸浆残余木质素中的总酚羟基含量远低于烧碱蒽醌法麦草浆木质素。与超声波制浆技术相比,烧碱蒽醌法制浆破坏性更大,引起更多的芳基醚键和甲氧基断裂,进而形成更多的酚羟基。另外,超声波纸浆中的羧基含量(0.52 mmol/g)多于未漂白化学浆(0.3 mmol/g)本文对利用超声波麦草浆和杨木化学浆进行了双胶纸和新闻纸配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双胶纸配抄比例为超声波纸浆:杨木化学浆=50:50,AKD施胶量为0.8%,CPAM添加量为0.2%,碳酸钙添加量为8.0%12.0%,表面施胶选用CS-1表面施胶剂、硫酸铝(浓度30%,用量2kg/t)和氧化淀粉(浓度10%,用量1.5g/m2)配合进行,表面施胶剂最佳添加量为0.14g/m2。根据优化工艺配抄的双胶纸经过压光,其吸水性为34.02g/m2,白度为80.9%ISO,不透明度为93%,印刷适应性为2.8m/s,平滑度为38.56s,抗张指数为36.3N · m/g,耐折度18次。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胶版印刷纸行业标准QB/T1012-2010规定值。新闻纸配抄比例为超声波纸浆:杨木化机浆=80:20, AKD施胶量为0.2%,CPAM添加量为0.2%,表面施胶选用CS-1表面施胶剂、硫酸铝(浓度30%,用量2kg/t)和氧化淀粉(浓度10%,用量1.5g/m2)配合进行,表面施胶剂最佳添加量为0.10g/m2。根据优化用量配抄的新闻纸经过压光,经测试吸水性为32.57g/m2,白度为77.5%ISO,不透明度为89.2%,印刷表面粗糙度为5.2 μ m,平滑度为27.6s,抗张指数为37.46N·m/g,撕裂指数4.8 mN · m2/g。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标准GB/T1910-2006规定值。综上所述,超声波麦草浆作为一种新型浆种,具有优良的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可以代替传统化学浆进行双胶纸和新闻纸的抄造。

肖贵华[9](2015)在《麦草烧碱—蒽醌浆无元素氯漂白新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合理地利用草类纤维原料进行制浆造纸,是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短缺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关乎我国制浆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了麦草Soda-AQ浆氧脱木素得率与纸浆卡伯值的关系,并对氧脱木素工艺进行改良;开发了麦草浆EpDP轻ECF漂白技术,系统探讨了以碱抽提(Ep)段为轻ECF漂白首段的工艺技术条件,并对EpDP、ODP和DoEpD1三种不同漂序的ECF漂白效果进行了比较。这在降低环境污染负荷、提高纸浆得率和成浆质量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麦草Soda-AQ浆氧脱木素的研究得出,不同卡伯值的纸浆经氧脱木素将卡伯值降至同一水平时,高卡伯值蒸煮的麦草浆可获得较高的总得率(蒸煮+氧脱木素得率)。采用低温长时间氧脱木素工艺可获得脱木素选择性较好的麦草浆。在麦草浆高pH值的过氧化氢强化的碱抽提(Ep)段工艺条件的研究中发现,提高反应温度和增加H202用量对碱抽提脱木素选择性和纸浆白度的影响较大;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可获得低卡伯值、较高黏度的纸浆,但对提高纸浆白度贡献不大;随着NaOH用量的增加,Ep段脱木素效果明显增大。Ep作为轻ECF漂白首段的最优工艺条件如下:浆浓1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80min,H2O2用量0.5%,NaOH用量3.0%。在此条件下进行碱抽提,所得浆的卡伯值为10.5,木素脱除率达到29.05%,白度为41.0%ISO,黏度为1167 mL/g。采用EpDP、ODP和D0EpD1漂序均能将麦草浆漂至80%ISO以上,其中采用D段二氧化氯用量为1.0%和P段过氧化氢用量为2.5%的EpDP漂序可将麦草浆漂至85%ISO以上,且漂后浆黏度损失较小。实验条件下,当采用三种不同漂序把纸浆漂至同一白度水平时,采用EpDP漂序漂白的纸浆黏度较高,且其漂白废水中AOX含量较低,当纸浆白度达85.6%ISO时,D段与P段废水中AOX的总量仅为0.28 kg.t-1浆。

黄晶晶[10](2014)在《麦草烧碱蒽醌浆自助清洁高效臭氧漂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木材资源短缺,利用禾草类原料制浆造纸虽然问题不少,但却是解决我国造纸资源工业原料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草类现行的碱法纸浆如何进行高选择性臭氧漂白以获得高品质的全无氯(TCF)漂白浆对于推动草类制浆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自制高浓臭氧漂白反应装置,对传统烧碱蒽醌麦草浆的臭氧漂白工艺做了系统的研究,臭氧最优漂白工艺为:浆浓40%、臭氧流量0.9kg/(odt·min)、漂白时间10min,助剂草酸用量1.19%,pH=1.5,所获得浆料白度增加33.1%ISO,Kappa值下降58.81%,黏度降低185ml/g。研究表明:影响臭氧漂白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浆浓,其次是pH值,漂白时间有一定影响,臭氧流量影响最弱。漂白过程中加入草酸助剂,漂后浆黏度明显增加,漂白选择性提高,白度略有增幅,Kappa值基本持平。未除杂浆漂白效果优于除杂浆。对于麦草浆碳水化合物起保护作用最为明显的草酸的量化跟踪,构建起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漂白废液及预处理液中草酸根含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漂白过程中产生的草酸利用为主要目的进行的废液循环利用的研究表明:循环过程对麦草浆的臭氧漂白没有负面影响,循环废液有机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趋于平缓(增幅很小),循环废液BOD5/CODcr均在0.45以上,具有可高度生物降解的优势,废液最接近于可进行封闭循环的状态。通过对漂后浆还原性、羧基含量测定及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以及对麦草烧碱蒽醌浆臭氧漂白脱木素机制,碳水化合物降解,杂细胞影响做了初步研究,发现:1)中低浓臭氧漂白效果差,因为碳水化合物降解速率高于脱除木素速率,臭氧用于反应脱木素的量很少;2)加入草酸后对木素脱除促进效果一般,但明显抑制C-H和C-OH反应,有利保护纤维不被过度降解;3)未除杂浆漂白效果比除杂后效果好,与纤维细胞相比,杂细胞更易于与臭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纤维的作用。

二、Cleaner Production of Wheat Straw Pulp HUA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leaner Production of Wheat Straw Pulp HUANG(论文提纲范文)

(1)麦草Bio-CMP制浆机理及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造纸行业概况
    1.2 麦草制浆工艺研究现状
        1.2.1 麦草制浆的必要性与优势
        1.2.2 麦草化机浆的发展概况
        1.2.3 麦草化肥法制浆工艺
        1.2.4 麦草生物制浆工艺
    1.3 白腐菌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研究
        1.3.1 白腐菌的生物学背景及其降解作用
        1.3.2 白腐菌处理技术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应用
    1.4 制浆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
        1.4.1 造纸废水来源及特点
        1.4.2 化机浆废水处理技术
        1.4.3 造纸废水的零排放技术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预处理对麦草木素的降解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培养基的制备
        2.2.3 白腐真菌Trametes sp.48424 的液体培养
        2.2.4 白腐真菌Trametes sp.48424 附着于麦草的培养
        2.2.5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产漆酶酶活的测定
        2.2.6 化学组成测定
        2.2.7 扫描电镜观察
        2.2.8 麦草酶解木素(Cellulolytic enzyme lignin,CEL)的提取
        2.2.9 CEL的红外谱图测定
        2.2.10 CEL的核磁共振碳谱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的形态特征
        2.3.2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产漆酶的酶活分析
        2.3.3 麦草预处理前后化学成分分析
        2.3.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分析
        2.3.5 麦草预处理前后CEL红外光谱分析
        2.3.6 麦草CEL的13C-NMR谱图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腐菌Trametes sp.48424 预处理对麦草制浆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机械法制浆工艺
        3.2.3 生物机械法制浆工艺
        3.2.4 化学机械法制浆工艺
        3.2.5 生物化学机械法制浆工艺
        3.2.6 纤维形态分析
        3.2.7 抄片及物理性能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制浆工艺的浆料纤维形态分析
        3.3.2 不同制浆工艺对成纸性能影响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麦草制浆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制浆废水水质分析
        4.2.3 絮凝沉淀处理
        4.2.4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制浆废水水质分析
        4.3.2 物理絮凝沉淀效果比较
        4.3.3 Al_2(SO_4)~(3+)Ca(OH)_2组合体系的絮凝机理分析
        4.3.4 不同影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研究
        4.3.5 微生物曝气处理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臭氧对非木材纤维漂白和改性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臭氧性质及与非木材纤维作用机理
2 臭氧与非木材纤维的作用
    2.1 臭氧对草类纤维的作用
        2.1.1 臭氧对稻、麦草纤维的作用
        2.1.2 臭氧对蔗渣纤维的作用
    2.2 臭氧对竹浆纤维的作用
    2.3 臭氧对棉、麻纤维的作用
3 结论和展望

(3)我国水足迹量化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框架及主要章节说明
第二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水足迹影响评价理论
    2.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2.1.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2.1.2 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
        2.1.3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2.2 水足迹评价概述
        2.2.1 水足迹评价的定义
        2.2.2 水足迹评价的方法
        2.2.3 水足迹评价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本土化全过程水足迹影响评价模型构建
    3.1 全过程水足迹影响评价的边界与框架
    3.2 清单构建
        3.2.1 微观层次清单构建方法
        3.2.2 中观层次清单构建方法
        3.2.3 宏观层次清单构建方法
    3.3 中间点特征化参数计算
        3.3.1 水稀缺参数
        3.3.2 毒性参数
        3.3.3 水体富营养化和酸性化参数
    3.4 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质量损伤评价
    3.5 误差控制
        3.5.1 不确定性分析
        3.5.2 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微观层次应用示例:某造纸企业水足迹研究
    4.1 企业简介
    4.2 目标和范围定义
    4.3 清单构建
        4.3.1 秸秆收集
        4.3.2 秸秆制浆
        4.3.3 秸秆浆造纸
        4.3.4 废弃物产生与处置
        4.3.5 供应系统
        4.3.6 某造纸企业水足迹影响评价清单
    4.4 水足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4.5 关键因子识别
        4.5.1 关键过程
        4.5.2 关键物质
    4.6 输入因子敏感性分析
        4.6.1 关键因子敏感性
        4.6.2 木浆输入敏感性
        4.6.3 废水回用敏感性
        4.6.4 废水处理工艺敏感性
        4.6.5 能源敏感性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观层次应用示例: 我国煤炭发电行业水足迹研究
    5.1 行业简介
    5.2 目标和范围定义
    5.3 清单构建
    5.4 水足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5.5 关键因子识别
        5.5.1 关键过程
        5.5.2 关键物质
    5.6 输入因子敏感性分析
        5.6.1 关键因子敏感性
        5.6.2 运输敏感性
        5.6.3 时间敏感性
        5.6.4 煤炭输入敏感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宏观层次应用示例: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水足迹研究
    6.1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情况简介
    6.2 目标和范围定义
    6.3 清单构建
    6.4 水足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6.5 关键因子识别
    6.6 输入因子敏感性分析
        6.6.1 关键因子敏感性
        6.6.2 时间敏感性
        6.6.3 空间敏感性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纳米纤维素
        2.1.1 化学法制备纳米纤维素
        2.1.2 机械法制备纳米纤维素
        2.1.3 生物法制备纳米纤维素
    2.2 超疏水材料
        2.2.1 气相沉积法
        2.2.2 刻蚀法
        2.2.3 溶胶-凝胶法
        2.2.4 层层自组装法
        2.2.5 静电纺丝法
        2.2.6 表面接枝法
    2.3 纳米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研究
第三章 超微粒法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木质纤维素碱预处理
        3.1.3 超微粒研磨法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
        3.1.4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麦草预处理浆料的化学成分及形态
        3.2.2 超微粒研磨法制备的纳米纤丝的形态分析
        3.2.3 LCNF稳定性、亲疏水性和结晶度分析
    3.3 总结
第四章 微射流法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微射流法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
        4.1.3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LCNF的形态分析
        4.2.2 纳米纤丝的稳定性、亲疏水性和结晶度分析
    4.3 总结
第五章 木质素对纳米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性能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超疏水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制备
        5.1.3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氟化改性的最佳用量
        5.2.2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涂层的表面化学组成及表面形态
        5.2.3 超疏水表面的防水性能
        5.2.4 超疏水表面的耐磨性能
    5.3 总结
第六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纤维素制备超疏水表面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超疏水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制备
        6.1.3 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氟化改性的最佳用量
        6.2.2 纳米纤丝改性前后的表面化学组成
        6.2.3 超疏水表面形态及自清洁性能
    6.3 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课题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5)中国纸产品碳排放核算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纸产品碳排放问题的理论基础研究
        1.2.2 纸产品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研究
        1.2.3 基于生命周期的纸产品碳排放问题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 中国纸产品界定
    2.2 造纸产业生产和消费现状
        2.2.1 中国造纸原料生产和消费状况
        2.2.2 中国纸及纸板生产与消费状况
    2.3 中国纸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3.1 研究边界和CO_2 排放源确定
        3.1.1 研究边界
        3.1.2 各阶段CO_2排放源确定
    3.2 各阶段CO_2排放量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3.2.1 原料获取阶段CO_2 排放量核算方法
        3.2.2 制浆造纸阶段CO_2 排放量核算方法
        3.2.3 运输阶段CO_2排放量核算方法
        3.2.4 废纸处置阶段CO_2 排放量核算方法
        3.2.5 出口纸及纸板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3.2.6 数据清单及来源
    3.3 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分析
        3.3.1 原料获取阶段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分析
        3.3.2 制浆造纸阶段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分析
        3.3.3 运输阶段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分析
        3.3.4 废纸处置阶段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分析
        3.3.5 出口纸及纸板碳排放量结果分析
        3.3.6 核算结果综合分析
    3.4 不确定性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纸产品生命周期主要碳排放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制浆造纸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4.1.1 影响因子分解模型构建
        4.1.2 通径分析模型构建
    4.2 制浆造纸阶段影响因子分解结果分析
        4.2.1 能源结构因素
        4.2.2 能源强度因素
        4.2.3 经济发展因素
        4.2.4 劳动力供给因素
    4.3 制浆造纸阶段CO_2排放量驱动因素的通径分析
        4.3.1 制浆造纸阶段CO_2 排放量正态检验
        4.3.2 制浆造纸阶段CO_2 排放量的驱动因素显着性分析
        4.3.3 制浆造纸阶段CO_2 排放量驱动因素的通径系数核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纸产品低碳发展途径研究
    5.1 原料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减排途径研究
        5.1.1 改善原料获取阶段的原料消费结构
        5.1.2 改善制浆造纸阶段的能源消费结构
        5.1.3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情景分析
    5.2 废纸回收处置的减排途径研究
        5.2.1 提高废纸回收率
        5.2.2 提高废纸回收率的低碳情景分析
    5.3 综合性减排途径研究
        5.3.1 能源消费结构和废纸回收率的综合低碳情景分析
        5.3.2 技术性减排
        5.3.3 制度性减排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非木纤维超声辅助解离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现状及资源现状
        1.2.1 发展现状
        1.2.2 面临问题
        1.2.3 我国木材纤维资源现状
        1.2.4 非木材纤维资源现状及制浆行业现状
    1.3 我国纸和板材的研究现状
        1.3.1 全国各纸种生产与消费现状
        1.3.2 文化用纸市场现状
        1.3.3 包装用纸市场现状
        1.3.4 中密度纤维板研究现状
    1.4 制浆清洁生产新技术发展现状
    1.5 超声应用技术发展现状
        1.5.1 超声波技术的概况
        1.5.2 超声波技术在造纸与纤维行业的应用
        1.5.3 超声氧化辅助制浆技术发展现状
    1.6 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技术效益分析
        1.6.1 经济效益
        1.6.2 社会效益
        1.6.3 生态效益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意义
    1.8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方法
        1.8.3 技术路线和说明
2 非木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工艺优化及纸浆性能对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工艺优化
        2.3.2 浆张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非木材纤维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工艺优化
        2.4.2 超声波麦草浆、超声波芦苇浆、超声波竹浆性能
    2.5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麦草浆组分及结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组分含量测定
        3.3.2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纤维素的提取
        3.3.3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木质素的提取
        3.3.4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3.5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6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热重(TGA)分析
        3.3.7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和灰分X-射线衍射(XRD)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纤维组分对比分析
        3.4.2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纤维性能对比分析
        3.4.3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
        3.4.4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
        3.4.5 超声波及化学麦草浆、纤维素、木质素热重(TG)分析结果
        3.4.6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
        3.4.7 超声波麦草浆和化学麦草浆灰分的XRD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超声氧化辅助解离及纸页增强机理探索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超声作用下活性氧的产生与测定
        4.3.2 超声波麦草浆木质素~(31)P谱核磁共振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超声作用下活性氧产生机理
        4.4.2 麦草秸秆超声氧化辅助解离机理探索
        4.4.3 超声波麦草浆纸页成型增强机理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不同纸张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双胶纸、新闻纸等文化用纸配抄实验
        5.3.2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食品包装用纸实验
    5.4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实验结果
        5.4.1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双胶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5.4.2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新闻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5.4.3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多层食品卡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5.4.4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单层食品卡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5.4.5 超声波麦草浆配抄普通食品包装纸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压制纤维板材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制备纤维板的制备
        6.3.4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6.3.5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水接触角的测定
        6.3.6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抑氧指数的测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的力学强度性能
        6.4.2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扫描电镜分析
        6.4.3 超声波麦草秸秆纤维板疏水性能分析
        6.4.4 超声波麦草浆阻燃性能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超声波纸浆特性及其抄造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二十一世纪造纸资源利用现状
        1.2.1 我国造纸资源整体态势
        1.2.2 我国非木材原料的应用现状
    1.3 非木材造纸原料制浆方法
        1.3.1 碱法蒸煮
        1.3.2 亚硫酸盐法
        1.3.3 有机溶剂法
        1.3.4 化学机械法制浆和其他制浆方法
    1.4 超声波的理化性质
    1.5 超声波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1.5.1 超声波废纸脱墨
        1.5.2 超声波打浆或纸浆处理
        1.5.3 超声波废水处理技术
        1.5.4 超声波清洗技术
        1.5.5 超声波检测
    1.6 超声波制浆技术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7.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7.3 本课题的创新性
2 超声波麦草浆化学组分的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纸浆化学组分分析及卡伯值测定
        2.3.2 纸浆返黄值的测定
        2.3.3 超声波麦草浆性能测定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5 超声波麦草浆与传统碱法麦草浆红外光谱(FIRT)
        2.3.6 超声波麦草浆与传统碱法麦草浆X-射线衍射分析
        2.3.7 超声波麦草浆与传统碱法麦草浆热重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超声波麦草浆的成分分析
        2.4.2 纸浆返黄值测定
        2.4.3 四种纸浆性能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5 超声波麦草浆与碱法麦草浆红外光谱(FIRT)
        2.4.6 超声波麦草浆与碱法麦草浆X射线衍射分析
        2.4.7 超声波纸浆与碱法麦草浆热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麦草浆纤维素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超声波麦草浆和传统未漂白麦草化学浆纤维素的提取(李春光等,2011)
        3.3.2 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
        3.3.3 纤维素制备物的红外光谱(郑明霞,2012)
        3.3.4 纤维素制备物的热
    3.4 实验结果
        3.4.1 纤维素制备物X射线衍射分析
        3.4.2 纤维素制备物FT-IR分析
        3.4.3 纤维素制备物的热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超声波麦草浆木质素结构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酶解-弱酸法制备纸浆残余木质素
        4.3.2 羰基含量的测定
        4.3.3 残余木质素的红外光谱
        4.3.4 残余木质素的红外光谱
        4.3.5 残余木质素的定量~(31)P-NMR谱
        4.3.6 二维HSQC核磁共振
    4.4 实验结果
        4.4.1 纸浆残余木质素颜色对比
        4.4.2 羰基含量测定
        4.4.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4 热分析
        4.4.5 定量磷谱(31P)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4.4.6 二维HSQC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超声波麦草浆在双胶纸配抄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纸浆最佳配比量优化
        5.4.2 碳酸钙添加量优化
        5.4.3 CPAM添加量优化
        5.4.4 AKD内施胶量优化
        5.4.5 表面施胶量优化
    5.5 本章小结
6 超声波麦草浆在新闻纸配抄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设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纸浆最佳配比量优化
        6.4.2 CPAM添加量优化
        6.4.3 AKD内施胶量优化
        6.4.4 表面施胶量优化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麦草烧碱—蒽醌浆无元素氯漂白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合理利用草类纤维原料
        1.2.1 麦草纤维原料制浆造纸发展现状
    1.3 纸浆漂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氧脱木素
        1.3.2 碱抽提
        1.3.3 纸浆的清洁漂白技术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和药品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方法
        2.3.1 蒸煮实验
        2.3.2 氧脱木素(O)和碱抽提(Ep)实验
        2.3.3 二氧化氯漂白(D)和过氧化氢漂白(P)
        2.3.4 浆料的洗涤实验
        2.3.5 黑液残碱及纸浆得率的测定
        2.3.6 纸浆卡伯值及白度的测定
        2.3.7 纸浆黏度的测定
        2.3.8 漂白废水AOX含量的测定
        2.3.9 木素脱除率、黏度降低率和脱木素选择性的计算公式
3 结果与讨论
    3.1 麦草Soda-AQ浆氧脱木素工艺的改良
        3.1.1 反应温度对麦草浆氧脱木素效果的影响
        3.1.2 反应时间对麦草浆氧脱木素效果的影响
        3.1.3 氧气压力对麦草浆氧脱木素效果的影响
        3.1.4 麦草浆改良氧脱木素工艺条件的确定
        3.1.5 蒸煮后不同卡伯值麦草浆氧脱木素的得率
        3.1.6 小结
    3.2 麦草Soda-AQ浆H_2O_2强化碱抽提段工艺条件的研究
        3.2.1 反应温度对麦草浆Ep段效果的影响
        3.2.2 过氧化氢用量对麦草浆Ep段效果的影响
        3.2.3 氢氧化钠用量对麦草浆Ep段效果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麦草浆Ep段效果的影响
        3.2.5 添加不同助剂对麦草浆常规碱抽提效果的影响
        3.2.6 不同Ep条件下麦草浆脱木素效果的综合分析
        3.2.7 小结
    3.3 麦草Soda-AQ浆轻ECF漂白的研究
        3.3.1 二氧化氯用量对麦草浆D段漂白效果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麦草浆D段漂白效果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麦草浆D段漂白效果的影响
        3.3.4 麦草浆不同漂序ECF漂白对比分析
        3.3.5 小结
    3.4 麦草Soda-AQ浆蒸煮放锅后洗涤工艺的研究
        3.4.1 洗涤用碱量对洗浆效果的影响
        3.4.2 洗涤温度对洗浆效果的影响
        3.4.3 洗涤保温时间对洗浆效果的影响
        3.4.4 小结
4 结论
    4.1 麦草Soda-AQ浆改良氧脱木素工艺研究结果
    4.2 麦草Soda-AQ浆碱抽提(Ep)段工艺研究结果
    4.3 麦草Soda-AQ浆轻ECF漂白的研究结果
    4.4 麦草Soda-AQ浆蒸煮放锅后洗涤工艺研究结果
    4.5 论文创新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10)麦草烧碱蒽醌浆自助清洁高效臭氧漂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禾草类原料制浆造纸的前景
    1.3 禾草类原料氧系制浆优势
        1.3.1 氧碱蒸煮技术优势
        1.3.2 氧系漂白技术优势
    1.4 TCF漂白研究进展
    1.5 臭氧漂白
        1.5.1 臭氧的性质
        1.5.2 臭氧漂白机理
        1.5.2.1 臭氧脱木素反应离子机理
        1.5.2.2 臭氧脱木素反应自由基机理
        1.5.2.3 臭氧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
        1.5.3 臭氧漂白工艺
        1.5.4 臭氧漂白废液回收利用零排放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背景和主要目的
第二章 烧碱蒽醌麦草浆臭氧漂白规律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方法
        2.2.1 原料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2.3 方法
        2.2.3.1 酸预处理
        2.2.3.2 臭氧漂白(Z)
        2.2.4 分析测试
    2.3 结果讨论
        2.3.1 臭氧漂白过程中主要参数确定
        2.3.1.1 浆浓的影响
        2.3.1.2 pH的影响
        2.3.1.3 臭氧流量的影响
        2.3.1.5 漂白时间的影响
        2.3.2 臭氧漂白最佳工艺确定
        2.3.3 助剂的影响
        2.3.3.1 助剂的选取
        2.3.3.2 草酸用量优化
        2.3.4 臭氧漂白麦草浆杂细胞的影响
    2.4 臭氧漂白异常现象原因探索
        2.4.1 中低浓臭氧漂白漂后浆异常值原因探索
        2.4.1.1 漂白浆铜价与羧基含量测定
        2.4.1.2 谱图分析
        2.4.2 杂细胞影响原因探索
        2.4.2.1 铜价和羧基测定
        2.4.2.2 图谱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液循环漂白
    3.1 草酸生成机理
    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草酸根
        3.2.1 实验
        3.2.1.1 试剂
        3.2.1.2 主要仪器
        3.2.1.3 测定原理
        3.2.1.4 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影响
        3.2.2 标准曲线制作
        3.2.3 回收率测定
        3.2.4 待测样品制备
        3.2.5 测定草酸根含量的注意事项
    3.3 漂白废液及预处理液循环回用
        3.3.1 回用预处理液制备
        3.3.2 回用漂白液制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未除杂麦草浆循环回用废液漂白
        3.4.1.1 未除杂麦草浆预处理液、漂白废液草酸根含量
        3.4.1.2 未除杂麦草浆废液循环回用漂白纸浆性质
        3.4.2 除杂麦草浆循环回用废液漂白
        3.4.2.1 除杂麦草浆预处理液、漂白废液草酸根含量
        3.4.2.2 除杂麦草浆废液循环回用漂白纸浆性质
        3.4.3 循环回用废液有机负荷初步研究
        3.4.4 漂白废液离心后沉淀红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臭氧漂白脱木素程度和草酸根生成规律
    4.1 实验
        4.1.1 实验主要仪器
        4.1.2 方法
        4.1.3 分析检测
    4.2 臭氧氧脱木素结果与讨论
        4.2.1 未除杂麦草浆(无助剂)臭氧漂白脱木素化学
        4.2.1.1 残余木素、聚合度与漂白时间的关系
        4.2.1.2 残余木素与卡伯值关系
        4.2.1.3 Kappa值与时间的关系
        4.2.2 未除杂麦草浆(添加助剂)臭氧脱木素化学
        4.2.2.1 残余木素、漂白时间、Kappa值相互关系
    4.3 未除杂麦草浆臭氧漂白草酸根生成规律
        4.3.1 草酸根生成与时间的关系
        4.3.2 草酸根生成与残余木素的关系
        4.3.3 草酸根生成与Kappa值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Cleaner Production of Wheat Straw Pulp HUANG(论文参考文献)

  • [1]麦草Bio-CMP制浆机理及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研究[D]. 毕淑英.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1)
  • [2]臭氧对非木材纤维漂白和改性作用研究进展[J]. 张润青,曹海兵,步逸凡,刘佳雯,唐世钰,刘书林,安兴业,刘洪斌. 中国造纸, 2020(06)
  • [3]我国水足迹量化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马逍天. 山东大学, 2020(10)
  • [4]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 顾俐慧.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5]中国纸产品碳排放核算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D]. 徐士莹.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6]非木纤维超声辅助解离技术机理与应用研究[D]. 徐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7]麦草纤维原料在制浆漂白方面的研究进展[A]. 肖贵华,王月江,孟凡锦,刘群华. 2016全国特种纸技术交流会暨特种纸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 2016
  • [8]超声波纸浆特性及其抄造性能的研究[D]. 邢立艳.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0)
  • [9]麦草烧碱—蒽醌浆无元素氯漂白新技术的研究[D]. 肖贵华.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6)
  • [10]麦草烧碱蒽醌浆自助清洁高效臭氧漂白研究[D]. 黄晶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麦草浆清洁生产 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