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燃煤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龙里县燃煤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龙里县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喻艳琴,田薇,李福成,洪伟,樊思伟,张茜,所才海,吴昌学,张婷,王婵娟,何燕[1](2020)在《2019年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儿童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现况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简称梭戛乡)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儿童氟中毒现状,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6所小学8~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按照《氟斑牙诊断》标准进行氟斑牙检查和分度;分别于4月和10月采集儿童即时尿样,并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结果共调查8~12岁儿童1 381例,年龄为(9.84 ± 1.38)岁,包括男童679例、女童702例。共检出氟斑牙患儿625例,检出率为45.26%;氟斑牙指数为1.00,流行强度为中等流行;氟斑牙分度以极轻度为主,占37.00%(511/1 381)。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5.10%(106/302)、35.83%(115/321)、47.96%(129/269)、55.23%(153/277)、57.55%(122/212),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949,P < 0.01),且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45.254,P < 0.01);男、女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43.59%(296/679)、46.87%(329/702),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92,P > 0.05)。在4月和10月分别检测8~12岁儿童尿样123、107份,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1.55、0.47 mg/L,其中4月尿氟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1.40 mg/L)。结论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目前仍为氟中毒病区,存在不同月份尿氟水平差异较大的现象,提示该地区居民可能是间断高氟摄入,应进一步加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控工作。

张元梅[2](2020)在《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而氧化应激是燃煤型氟中毒的最主要机制之一。故从营养角度考虑,了解当地居民膳食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摄入量,比较分析膳食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体内暴露量(黄豆黄素,染料木黄酮,黄豆甙元及其代谢产物二氢大豆苷元、雌马酚、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与燃煤型氟中毒患者之间的关系,为多角度多措施控制燃煤型氟中毒提供参考,提高燃煤型氟中毒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居住年限超过10年且年龄为18-75岁的居民,招募896例。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调查收集一般基本情况、燃煤型氟中毒密切相关的因素及既往病史。此外,运用75条目食物频数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调查研究对象既往1年内的膳食习惯。运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研究对象尿氟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尿液大豆异黄酮(黄豆黄素,染料木黄酮,黄豆甙元及其代谢产物二氢大豆苷元、雌马酚、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的含量。将豆制品摄入量和大豆异黄酮摄入量及尿大豆异黄酮进行四分位Quartile1(Q1)Quartile4(Q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豆制品和大豆异黄酮及体内大豆异黄酮亚类(黄豆黄素,染料木黄酮,黄豆甙元及其代谢产物二氢大豆苷元、雌马酚、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与燃煤型氟中毒之间的关系,以Q1为对照,其他分位分别与其比较,计算比值比(Odd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1.豆类及制品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各类豆制品摄入量比较分析得出豆浆类、豆腐类和臭豆腐类在非氟中毒者和燃煤型氟中毒患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喝茶、改良炉灶、燃料种类、烘烤食物、玉米及干辣椒摄入是否淘洗、总能量、钙摄入量、玉米摄入量、干辣椒摄入量,豆类中豆腐类和臭豆腐类摄入量最高四分位与第一分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分位至第四分位OR及95%CI豆腐类依次为0.75(0.47,1.20),0.66(0.41,1.06),0.58(0.36,0.92),臭豆腐类依次为0.81(0.50,1.31),0.63(0.39,1.02),0.57(0.35,0.92)。将所有豆类及制品合并以大豆蛋白计分析,多因素校正后发现,大豆蛋白第二分位至第四分位OR及95%CI分别为1.03(0.64,1.66),0.64(0.40,1.01),0.69(0.43,1.10)。2.膳食大豆异黄酮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膳食大豆异黄酮第二分位至第四分位OR及95%CI依次0.93(0.58,1.49),0.84(0.53,1.35),0.61(0.38,0.97);膳食大豆异黄酮亚类黄豆黄素,黄豆甙元,染料木黄酮都具有相同变化趋势,随着摄入量的增加,OR值逐渐减小。3.尿大豆异黄酮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检测体内大豆异黄酮暴露量发现,随着尿大豆异黄酮亚含量的增加,OR值逐渐减小,其中大豆异黄酮亚类第四分位OR及95%CI分别为二氢大豆苷元0.27(0.16,0.46),黄豆甙元0.33(0.19,0.56),黄豆黄素0.43(0.25,0.72),雌马酚0.42(0.25,0.69),染料木黄酮和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第四分位OR及95%CI分别为0.62(0.37,1.04)和0.59(0.36,1.00)。结论:豆类及其制品对燃煤型氟中毒具有保护作用,膳食摄入大豆异黄酮摄入量越多,燃煤型氟中毒风险越低,尿大豆异黄酮结果与膳食结果一致,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大豆中植物化学物大豆异黄酮有关。

李承炎,倪涛,何成丹,王松林,肖尊练,晏维[3](2020)在《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氟骨症病例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氟骨症病例特征,了解氟骨症发病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巫山、彭水两个区县的历史轻、中、重病区村分别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抽取调查点,每层病区调查村的数量根据病区村的实际数量的5%~10%的比例确定。依据《地方性氟骨症的临床诊断标准(WS192-2008)》诊断氟骨症病例,计算检出率和构成比。结果重病区检出率(13.54%)高于轻(4.96%)、中(9.66%)病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3,P<0.05)。男性检出率(10.20%)高于女性(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2,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检出率逐步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67,P<0.05)。根据Ⅰ度、Ⅱ度、Ⅲ度的检出情况,表现出不同的X线片征象。结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筛查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历史中、重病区人群,以X线片(肘关节)6种主要诊象为主诊断。

戴馨,段依敏,熊培生,周素华,张碧云[4](2019)在《2012-2017年湖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湖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防治现状,评价燃煤型氟中毒综合治理防治措施落实效果。方法 按照国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2012-2017年,每年在建始县、巴东县和竹溪县的9个固定监测村和15个非固定监测村,每村入户调查10户家庭,动态监测炉灶使用情况及与玉米、辣椒相关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同时开展儿童氟斑牙和尿氟监测。结果 2012-2017年,监测村居民以使用改良炉为主,使用率均在96%以上;改良炉合格率、合格改良炉使用方法正确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固定监测村:χ2=48.71、63.72,P均< 0.05;非固定监测村:χ2=74.02、84.80,P均< 0.05),2015-2017年合格改良炉使用方法正确率均为100.00%。食用玉米及辣椒的正确干燥率、正确保管率、食前淘洗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固定监测村:χ2=10.18、10.41、4.99、15.71、4.67、6.80,P均< 0.05;非固定监测村:χ2=6.22、6.23、18.86、49.90、23.88、6.42,P均< 0.05);2015-2017年除辣椒的食前淘洗率,其余均为100.00%。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1.89,P < 0.05),由2012年的33.57%(330/983)下降到2017年的10.26%(111/1 082);儿童尿氟几何均值分别为0.62、0.60、0.54、0.53、0.54和0.47 mg/L,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91,P < 0.05)。结论 湖北省3个监测县燃煤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较好,健康生活行为方式逐渐形成,总体病情明显减轻。

温同安,罗正文,聂晶,杜月清,罗永怀[5](2014)在《龙里县综合防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综合评价龙里县实施综合防制措施防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效果,为防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所辖乡镇所有中心小学为调查点,对在校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调查,并入户调查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结果:在大面积实施综合防制措施防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前,村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低于50%,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4.7%,氟斑牙指数为1.41;实施综合防制措施后,村民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提高,2014年接近100%,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4.2%,氟斑牙指数0.07。结论:龙里县长期实施综合防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流强度逐年减弱,从中等降至阴性,达到实现消除地氟危害标准。

蒋苗[6](2014)在《CTR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与燃煤型氟中毒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属地球化学性疾病,它的发生是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而摄入过量氟元素所引起的一种累积多种器官并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的疾病。中国地氟病病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地区病情仍然较重,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复杂因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相同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个体发病情况及病情存在差异,提示在机体受损害过程中除环境因素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譬如遗传学因素。重庆市是我国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流行的严重地区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以煤炭拌高氟粘土加工而成的燃料为主,加之大多数居民习惯使用无排烟设施的敞式炉灶炊事、取暖和烘烤食物等,从而使得室内空气和食物(超过80%的食品)受到氟化物的污染。虽然我国推行改炉改灶、降氟措施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仍有一些病区氟中毒流行强度并未减轻。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流行,不仅损害了病区人民群众的健康、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当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氟中毒的病因早已十分明确,但其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氟水平接触的群体中,暴露个体发病与否及其病情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可能是由于不同个体对氟的耐受性或敏感性存在差异所导致。因此,十分有必要探讨氟中毒易感基因与人群健康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地氟病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筛选氟中毒的高危人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降钙素受体基因(calcitonin receptors,CTR)1377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重庆市地方性氟中毒抽样病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查找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的易感基因;并进一步探讨相同氟暴露条件下该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寻找地氟病的发病因素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1.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选择:在重庆市巫山县与奉节县分别随机抽取笃坪乡和兴隆镇为调查点,对两乡镇普查后登记在册的8~12岁氟斑牙的儿童按年龄分层随机抽样,在两病区县分别抽取病例、内对照各50例,渝北区外对照50例,共计250例。在巫山县笃坪乡抽取氟骨症患者30例,按年龄(相差小于3岁)、性别、居住条件在当地及在渝北区分别选取30例非患者作为内对照组与外对照组,共计90例。2.氟斑牙与氟骨症诊断:采用Dean氏诊断分度法诊断儿童氟斑牙程度;对16岁以上对象按照全国氟骨症临床诊断分度标准(GB16396-1996)确诊氟骨症。3.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4.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主要方法包括: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条件Logistic回归、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等,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本研究人群CTR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05)。321名受试对象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67.91%,CT型占27.10%,TT型占4.89%。CTR基因各基因型(χ2=12.317,P=0.015,95%CI:0.011~0.015)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9,P=0.012,95%CI:0.009~0.014),且病例组与内对照组CTR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37,95%CI:0.029~0.036),提示个体在相同生活环境、氟暴露条件相同情况下存在着对氟中毒遗传易感性差异。2.病例组TT型分布明显高于内、外对照组,提示TT基因型可能是抽样地区氟中毒发生的易患因素。3.对病例组和对照组CTR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分析发现,携带C等位基因可降低氟中毒患病的危险性(OR=0.531;OR=0.578),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是氟暴露的保护性因素,而T等位基因是该人群氟中毒的易患因素。4.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地氟病有关的环境因素,发现尿氟水平F≥0.95mg/L是其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尿氟水平F≥0.95mg/L和CT+TT基因型在该人群中存在交互作用。OReg值为5.53(095%CI:1.443~21.191),γ值为2.457>1,提示尿氟水平F≥0.95mg/L和CT+TT基因型在该人群发生氟中毒中起正向交互作用,两者是协同作用,尿氟水平F≥0.95mg/L的环境对CT+TT基因型在氟中毒人群中的作用具有放大效应。小结1. CC型是该抽样人群CTR基因型中最常见的类型;病例组TT型分布明显高于内、外对照组,结果提示TT基因型可能是抽样地区氟中毒发生的易感基因型。2.携带有突变T等位基因的人群氟中毒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3.研究结果提示CTR基因可作为该抽样地区人群氟中毒的遗传易感标记。4. CTR基因型与该人群环境危险因素尿氟水平F≥0.95mg/L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因此重庆地区氟中毒的发生不仅与基因多态性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即该病的发生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潘月华,何平,李达圣,靳争京,白利珊,卢秀娟[7](2012)在《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市售干辣椒氟含量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贵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市售干辣椒氟含量的动态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地氟病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根据2000年和2007年贵州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氟中毒流行程度不同的轻度、中度、重度标准,选择3个病区县,每县选3个乡。在各乡赶集时随机购买10户村民的干辣椒样品,并在其市场周边随机采集10户村民家样品及其信息,并对样品进行氟化物含量的测定。结果 3个病区县,随煤火烘炕干辣椒率(龙里县3.33%,关岭县41.66%,织金县76.67%)的升高和密闭保存率(龙里县65.00%,关岭县21.67%,织金县15.00%)的降低而含氟量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的轻重随干辣椒的氟含量升高而加重(t=8.32、4.13、6.74,P<0.001);相同地区市场与农户的干辣椒氟含量变化不大(t=0.47、0.46、0.42,P>0.05)。结论①辣椒的干燥与储存方式不当是导致辣椒被氟化物污染的主要原因;②病区的轻重与干辣椒的氟含量密切相关;③市售干辣椒在市场上的流动受区域局限性影响较大,同时市售干辣椒与家庭干辣椒氟含量水平相近。

张伯友,常春[8](2012)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煤型地氟病是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是典型的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健康教育是控制燃煤型地氟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健康教育及相关理论,导致燃煤型地氟病流行的相关行为,以及相关行为在病区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描述,说明健康教育在防治燃煤型地氟病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我国当前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开展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的建议。

陈玉红,黄秋艳,刘雪莲[9](2010)在《江西省宜春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掌握宜春市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现状,为今后合理规划和改进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儿童氟斑牙用丁氏法进行判定;玉米、辣椒、生活用煤、室内空气、生活饮用水及尿氟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按GB/T5009-1996判定;逐户调查病区村燃煤情况、房屋结构、燃烧方式;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和氟骨症X线诊断标准。结果总计调查3个县市区,71个乡镇,919个行政村;调查812岁儿童137 277人,查出氟斑牙人数8 021人,氟斑牙平均患病率为5.84%;袁州区、万载县煤氟低于全国煤氟水平,水氟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玉米、辣椒、旺火期空气含量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检测了647份小学生尿样,均值为0.71 mg/L;调查了52个病区村,总计33 278户;对89 212人进行了氟骨症调查,未发现氟骨症患者。结论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呈较大幅度地下降,未发现有氟骨症患者,调查结果说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安冬,何平,李达圣,梁音,靳争京,胡小强[10](2009)在《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主要氟污染来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主要氟污染来源。方法根据2000年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于200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氟斑牙流行强度为较显着(A类)和中等(B类)的病区各抽取4个县,每个县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取3个村,每个村抽取30户,入户调查煤和拌煤黏土的使用量及比例,同时采集主要生活饮水、煤、拌煤黏土样品进行含氟量测定。结果 8个病区县生活饮用水含氟量在0.01~0.50 mg/L,平均0.13 mg/L,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煤氟中位数为132.97 mg/kg,最低为23.62 mg/kg,最高达4269.19 mg/kg;黏土氟中位数为853.42 mg/kg,最低为53.93mg/kg,最高达4268.38 mg/kg;黏土氟是煤氟的6.4倍。煤对室内空气氟污染的贡献率平均为49.27%,其中有5个县的贡献率在50.00%以上,但有2个县拌煤黏土对室内空气氟污染的贡献率达到60.00%以上。结论煤及拌煤黏土都是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主要氟污染来源;在现阶段的防治工作中,必须坚持采取以改良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龙里县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里县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氟骨症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
        1.2.2 氟骨症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病区氟骨症病例检出与构成情况
    2.3 不同性别氟骨症病例检出与构成情况
    2.4 不同年龄氟骨症病例检出与构成情况
    2.5 氟骨症病例X线片征象
3 讨论
    3.1 燃煤型氟中毒氟骨症流行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3.2 不同病区氟骨症病例检出与构成情况分析
    3.3 不同性别氟骨症病例检出与构成情况分析
    3.4 不同年龄氟骨症病例检出与构成情况分析
    3.5 燃煤型氟中毒氟骨症病例X线片征象分类分析

(5)龙里县综合防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氟斑牙:
    1.2 健康行为:
    1.3 病区消除标准
2 结果
    2.1 氟斑牙调查结果:
    2.2 健康行为:
3 讨论

(6)CTR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与燃煤型氟中毒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教育及相关理论
2 导致燃煤型地氟病流行的相关行为
    2.1 敞炉灶燃煤
    2.2 敞煤火烘烤玉米、辣椒及食前未淘洗
3 相关行为在病区人群中的发生率
4 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现状
5 存在的不足
    5.1 健康教育工作者知识和技能缺乏
    5.2 健康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
    5.3 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5.4 健康教育方法形式单一
    5.5 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满足疾病防治的需要
6 小 结

(9)江西省宜春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氟斑牙检查
    1.3 环境氟化物样品采集及测定
    1.4 病区村基本情况调查
    1.5 尿氟检测
    1.6 氟骨症调查
2 结果
    2.1 调查点基本情况
    2.2 氟斑牙患病率情况
    2.3 环境氟化物检测情况
    2.4 病区村基本情况
    2.5 尿氟检测
    2.6 氟骨症检测
3 讨 论

四、龙里县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儿童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现况调查分析[J]. 喻艳琴,田薇,李福成,洪伟,樊思伟,张茜,所才海,吴昌学,张婷,王婵娟,何燕.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11)
  • [2]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D]. 张元梅.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3]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重点病区氟骨症病例特征分析[J]. 李承炎,倪涛,何成丹,王松林,肖尊练,晏维. 重庆医学, 2020(07)
  • [4]2012-2017年湖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 戴馨,段依敏,熊培生,周素华,张碧云.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9(12)
  • [5]龙里县综合防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效果分析[J]. 温同安,罗正文,聂晶,杜月清,罗永怀.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4)
  • [6]CTR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与燃煤型氟中毒关系的研究[D]. 蒋苗.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2)
  • [7]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市售干辣椒氟含量的调查研究[J]. 潘月华,何平,李达圣,靳争京,白利珊,卢秀娟.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2(05)
  • [8]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应用[J]. 张伯友,常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2(02)
  • [9]江西省宜春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 陈玉红,黄秋艳,刘雪莲.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12)
  • [10]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主要氟污染来源[J]. 安冬,何平,李达圣,梁音,靳争京,胡小强.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09(06)

标签:;  ;  

龙里县燃煤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