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一、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何卫东,王欣欣,邵启国,柳悦[1](2022)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某院收治的2017年10月~2020年10月96例IT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血小板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10.42%,略低于对照组的87.50%、1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水平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小板上升、出血停止、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均略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ITP疗效相当,均可缩短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免疫功能,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利于减轻家庭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雷丽华,任丽蓉,任倩,侯铮,林娟,张开基[2](2021)在《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组加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B组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比较2组疗效、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血小板峰值及变化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总显效率(79.17%,38/48)与B组总显效率(75.00%,36/48)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到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血小板峰值高于B组,且血小板升高至≥50×109/L的时间少于B组(均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升高,CD8+、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降低(均P<0.05);A组CD4+、IL-6、IFN-γ及TNF-γ水平低于B组,CD8+高于B组(均P<0.05),2组间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血糖一过性增高、高血压、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陈耀国[3](2021)在《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归纳分析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评价成人ITP患者红外热像特点(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水平与平均温度)与正常人红外热成像图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旨在为成人ITP病情评估和指导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中医药诊治ITP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ITP患者,采集所有样本的临床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资料,分析成人IT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2.应用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IR—2000A型红外热成像仪对ITP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然后使用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信息处理,最后统计分析非均一性水平、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以及各中医证候之间红外热像图的差异性。结果1.一般情况: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TP组患者共45例(其中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A组,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B组),正常对照45例。ITP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40.44±14.49岁,平均病程为24.07±20.94个月,中位数18.00个月。新诊断ITP患者为5例,持续性ITP患者为5例,慢性ITP患者为27例,重症ITP患者为2例,难治性ITP患者6例。血小板计数最高者为86×109/L,最低者为5×109/L,平均数为44.40×109/L,中位数为42.00×109/L。出血倾向评分0、1、2、3、4、5的患者分别为20、17、6、2、0、0例。出血事件共计25次,其中皮肤出血18次(72%),黏膜出血共7次(28%),无深部器官出血(无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致命性出血)。本研究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倾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1)。2.中医证候:单一证候共计13例,占总病例数28.9%,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与瘀血内阻证占比相同);两证结合共计29例,占总病例数64.44%,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三证结合为1例,占总病例数6.67%,为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单证频次:单证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气不摄血证(34次,75.56%),其它依次为瘀血内阻证(24次,53.33%)、阴虚火旺(16次,35.56%)、血热妄行证(6次,13.33%)。脏腑辨证:脾病证候出现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病证候、肺病证候、心病证候、肾病证候,各脏腑证型频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病证候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脏腑辨证证候(x2=51.667,P<0.01)。3.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非均一性水平: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10个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性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即ITP组较正常对照组的红外热成像图均一性差。ITP A组在9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双手掌、下肢近端、下肢远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大于ITPB组。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上焦>中焦>下焦,ITP组目标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中焦>上焦>下焦(P<0.05)。ITP组3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在上焦、中焦、下焦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与出血倾向评分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比较分析ITP组各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血热妄行证非均一性水平最高,在其中5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手掌、下肢远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非均一性水平最小,在其中3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有2个区域(下肢近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候水平最大(P>0.05),气不摄血证有3个区域(额头、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型水平最小(P>0.05),阴虚火旺证有1个区域(下肢远端)的非均一性水平最小(P>0.05)。比较分析ITP组各脏腑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肝病证候的ITP患者非均一性水平均较其他脏腑证候高,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手掌)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病证候在下肢近端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与肝病证候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病证候在7个区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病证候在手掌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P<0.05);肺病证候在上肢近端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升高(P<0.05);肾病证候在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P<0.05)。4.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7个目标区域内(躯干、上焦、中焦、上肢近端、上肢远端、手掌、下肢远端)较正常对照组的非均一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A组与ITPB组各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平均温度排序为:下焦>中焦>上焦;ITP组为: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各中医证候、脏腑证候的平均温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火热、气虚和瘀血是成人ITP患者的三个重要病理因素,脾的脏腑功能失常是ITP的关键中医病机。2.成人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中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或许能成为ITP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评价工具之一。

侯朝辉[4](2021)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ITP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2019年收治的116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93,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LT、MPV、PDW、PCT平均水平相比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之间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ITP疗效确切,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华,祁海啸,林雪峰,杜春蔚[5](2021)在《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儿童ITP的治疗获得了一定突破。但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儿童难治性ITP,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仍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儿童难治性ITP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将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常规用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种球蛋白以及刺激血小板生成类药物等,新型药物以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较为常见。但目前有关儿童难治性ITP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及标准尚未统一,未来仍需深入研究。

徐安妮[6](2021)在《地塞米松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研究地塞米松(DXM)单药、DXM联合用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于2006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收治的77例IT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据2016年版ITP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ITP;接受含DXM的方案治疗,包括DXM单药或者联合用药;资料齐全。全部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DXM单药(A组)、38例,DXM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B组)、13例,DXM联合达那唑(Danazol)(C组)、13例,DXM联合氨磷汀(AMF)(D组)、13例,A组患者予静滴DXM 10-15mg/d,连续用药5-7天,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mg/(kg·d),病情稳定后逐步减量;B组患者DXM的用法同A组,同时予静滴IVIg400mg/(kg·d),连用3-5天;C组患者DXM的用法同A组,同时予口服Danazol胶囊400mg/d,连续使用3-6个月;D组患者DXM的用法同A组,同时予静滴AMF 400mg/d,连用5天。结果:1、治疗后第3、7、14、30天,四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P<0.05)。2、治疗后第3、7、14、30天,B组、C组、D组的血小板增加的幅度均高于A组(P<0.05)。3、治疗后第3、7、14、30天,四种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28.9%、65.8%、68.4%、71.1%,B组65.8%、100%、100%、100%,C组61.5%、69.2%、69.2%、92.3%,D组61.5%、65.8%、84.6%、100%(P<0.05)。4、治疗第3、7天,B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28.9%vs 76.9%,X2=9.204,P=0.002;65.8%vs 100%,X2=4.303,P=0.038)(P<0.05),而C组(28.9%vs 61.5%,X2=3.118,P=0.077;65.8%vs 69.2%,X2=0.052,P=0.820)、D组(28.9%vs 61.5%,X2=3.118,P=0.077;65.8%vs 76.9%,X2=0.16,P=0.689)分别与A组对比,数据分析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30天,B组(68.4%vs 100%,X2=3.757,P=0.052;71.1%vs 100%,X2=3.239,P=0.072)、C组(68.4%vs 69.2%,X2=0.003,P=0.957;71.1%vs 92.3%,X2=1.394,P=0.238)、D组(68.4%vs 84.6%,X2=0.592,P=0.442;71.1%vs 100%,X2=3.239,P=0.072)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使用DXM单药治疗慢性ITP患者,治疗后第3、7、14、30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9%、65.8%、68.4%、71.1%。2、使用DXM联合IVIg治疗慢性ITP患者,治疗后第3、7、14、30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8%、100%、100%、100%。3、使用DXM联合Danazol治疗慢性ITP患者,治疗后第3、7、14、30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5%、69.2%、69.2%、92.3%。4、使用DXM联合AMF治疗慢性ITP患者,治疗后第3、7、14、30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5%、65.8%、84.6%、100%。5、DXM联合IVIg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提高患者PLT水平,患者在治疗第3、7天的有效率明显高于DXM单药组,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6、DXM联合Danazol或AMF的治疗方案在30天内对治疗效果方面的影响并不十分显着。7、DXM单药、DXM联合IVIg、DXM联合Danazol以及DXM联合AMF四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PLT计数和PLT增幅。

张甜甜,梁婉丽,高张艳[7](2020)在《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TGF-β1、IL-17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泼尼松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停止出血时间、血清TGF-β1、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恢复时间及停止出血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14164.74±779.65(ng/L),IL-1714.52±4.46(ng/L),对照组3274.41±693.98(ng/L),22.70±4.7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丽娜[8](2020)在《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小板参数和骨髓象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ITP患儿,将其中符合标准的117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于我院儿科门诊体检的117名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与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对实验组45例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各类巨核细胞占比等骨髓象参数与其治疗前PLT、MPV、PCT、PDW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LT、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PDW高于对照组(P<0.05);MPV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高于治疗前(P<0.05);MPV低于治疗前(P<0.05);PDW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象巨核细胞系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PLT与产板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327,P=0.028);MPV与原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431,P=0.045);PDW与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r=0.528,P=0.014)。结论(1)ITP患儿PLT及PCT较正常下降,PDW较正常升高,治疗后PLT及PCT上升,MPV下降。PLT、PCT的升高及MPV降低均可以说明治疗有效。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ITP明确诊断、评价疗效、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2)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分别与骨髓中产板型、原始型及颗粒型巨核细胞呈正相关。可通过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评判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变化。(3)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孙卉芳[9](2020)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1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米塞松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54/58)高于对照组79.31%(46/58)(P<0.05);观察组出血控制、住院、血小板升高及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效果显着,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缓解出血症状,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患儿恢复时间。

杨三珍,陈炳强,何洲[10](2017)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本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7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探讨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成效。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回升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对比,无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丙种球蛋白予以治疗,可对患者临床表现起到显着改善租用,促进患者血小板数提升,与此同时,小剂量与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相同,故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费用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二、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2.3 两组血小板变化情况比较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2)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小板峰值及变化时间
        1.4.2 免疫细胞
        1.4.3 炎性因子
    1.5 不良反应
    1.6 疗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2.3 2组血小板峰值及其变化时间比较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2.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1 ITP的中医研究进展
        2 ITP的西医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概况
        1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
        4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资料来源
        2 ITP病例选择标准
        3 正常对照选择标准
    二、ITP患者病例资料收集
        1 中医辨证标准
        2 脏腑辨证标准
        3 西医分期标准
        4 出血倾向评分标准
    三、研究方案
        1 临床病例资料收集
        2 实验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统计
        2 中医证候统计
        3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五、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出血评分系统与出血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分析
        3 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4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六、结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医临床调查量表
附录2 受试者一般情况量表
附录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倾向评分系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ITP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5)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 丙种球蛋白
3 rhTPO
4 免疫抑制剂
    4.1 长春新碱
    4.2 硫唑嘌呤
    4.3 环孢素A
5 MMF
6 小结

(6)地塞米松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地塞米松在ITP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7)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TGF-β1、IL-17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小板恢复、停止出血时间
    2.2 血清指标
3 讨论

(8)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标本采集
        2.3 实验数据采集
        2.4 病情分级及疗效评定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信息比较
    2 实验组临床特点分析
        2.1 临床特征描述
        2.2 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2.3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2.4 实验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
        2.5 治疗方案
        2.6 疗效分析
    3 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3.1 基本信息描述
        3.2 临床特点描述
        3.3 骨髓巨核细胞系特点及其与治疗前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4 治疗及疗效
    4 实验组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与未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患儿临床特点比较
        4.1 基本信息
        4.2 治疗方案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3.3 检测方法
    1.4 疗效评估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2 两组临床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论

(10)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评价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2. 对比两组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出血停止时间:
    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讨论

四、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 何卫东,王欣欣,邵启国,柳悦.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01)
  • [2]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J]. 雷丽华,任丽蓉,任倩,侯铮,林娟,张开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3]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D]. 陈耀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ITP疗效观察[J]. 侯朝辉.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01)
  • [5]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 周华,祁海啸,林雪峰,杜春蔚. 医学综述, 2021(05)
  • [6]地塞米松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D]. 徐安妮.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TGF-β1、IL-17水平的影响[J]. 张甜甜,梁婉丽,高张艳. 西藏医药, 2020(04)
  • [8]ITP患儿血小板参数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D]. 陈丽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J]. 孙卉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9)
  • [10]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 杨三珍,陈炳强,何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  ;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