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一、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论文文献综述)

袁振东[1](2022)在《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文中认为通过对同位素化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可知,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索迪发现放射性元素位移规则,提出同位素假说;二是阿斯顿发明质谱仪,使同位素现象的普遍性得到证实;三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揭示了同位素现象的微观本质。同位素化学的发展,伴随着科学仪器的发明、科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科学思想的演进。

贺瀛莹,袁振东[2](2021)在《硅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硅元素发现历程的考证分析可知,17、18世纪随着科学实验的兴起以及元素观的发展,科学家以实践为基础,运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预见了硅元素的存在;19世纪随着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成功制取无定形硅和晶体硅;20世纪30年代,硅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硅元素的概念有了新认识。总之,随着科学思想的演进和科学方法的发展,硅元素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袁振东,李浩然[3](2021)在《思想和技术融合下铝元素概念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从认识铝的化合物到铝元素预言的产生、金属单质的获取、原子质量的测定,直至同位素的发现,铝元素概念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形成和新的认识3个主要时期。相应的,关于铝元素的认识经历了从假说到客观实在,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历程。铝元素概念的演变浓缩着人类科学认知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袁振东,马铭阳[4](2020)在《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分析可知,钾是电化学兴起后最先发现的活泼金属。19世纪初,随着科学思想和实验条件的发展,通过电解法首次制取到钾的单质,但并未确定为元素。19世纪中期,对钾元素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原子论的发展,使得钾元素的概念被确认。20世纪20年代,钾元素同位素的发现,形成了现代的钾元素概念。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不仅是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也是科学方法的发展史与科学思想的演变史。

曹福臣,袁振东[5](2020)在《钛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发展》文中研究表明1791年,英国矿物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钛矿石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至1795年,普鲁士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进一步预言了该元素,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钛(Titanium)。1910年,美国化学家亨特制取了纯净的钛单质,钛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后,钛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钛元素有了新认识,并逐渐形成现代钛元素概念。钛元素概念的发展使人们在科学认知上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化学元素观的演进。

黄麟凯,聂馥玲[6](2020)在《《化学鉴原》翻译中的结构调整与内容增删》文中提出作为中国第一本无机化学教材,《化学鉴原》对晚清翻译、传播化学知识产生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化学鉴原》(1871)及其底本《韦而司化学原理及化学应用》(Wells’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的对比研究,发现《化学鉴原》在翻译过程中对底本进行了结构调整与内容增删,使译本更为适应国人的需要,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同时也使译本在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化学理论方面略显不足。

兰栋琪[7](2020)在《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文中指出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化学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至清中后期明显落后于世界,并未演化出具备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的近代化学。成立于1914年的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然而学界对中国科学社在化学学科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还未予以足够关注。基于此,本文拟以《科学》《科学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中国科学社的有关档案史料和民国时期其他的期刊杂志探讨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化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清末以来西方近代化学逐步传入中国,但发展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科学社成立后,通过创办期刊、译着书籍、学术交流和设立科学奖金等活动,推动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在组织机构方面通过分股委员会中化学化工股的设立几乎囊括了国内绝大多数化学人才。这一群体是不折不扣的精英群体,大都从事化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不仅带动了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发展,并且为近代中国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社刚开始就是伴随着《科学》月刊的编辑出版而成立,因此《科学》的编辑和发行是中国科学社自始至终最重要的社务之一。作为中国科学社刊登学术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平台,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科学社的最高学术成就。社员们以此为平台,发表论文,为统一化学名词、促进化学知识传播和整理古代化学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促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史等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加快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发展。在《科学》发行将近20年之际,社员们深感科学普及的不足,遂创办《科学画报》,并且组织社员举办通俗科学演讲以推广科学知识。社员们以此为媒介,阐明化学在生产生活和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家庭中即可完成的化学实验,缩短了普通民众与化学的距离,使化学作为一个自然学科真正开始被寻常百姓家所了解和认识,极大的加速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普及。总之,中国科学社以《科学》和《科学画报》为主要媒介,同时开展其他活动,为引进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统一化学名词、展开化学研究、整理古代化学成就和加速化学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从“传统”走向“西方”的特点。然而限于时代背景等因素,中国科学社在发展近代化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科学万能化和未能顾及基层等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任同祥,周涛,王军,宋盼淑,逯海,王松[8](2020)在《元素原子量测量及其演进》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第150周年。本文从原子量概念的提出、原子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原子量测量的中国贡献、原子量新的表述形式的出现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在过往两百多年里元素原子量的发展历史。

袁振东,秦亚坤,邢进[9](2020)在《原子量测定发展史与原子量基准的国际化历程》文中研究说明从古代思辨的原子论到近代科学的原子-分子论,原子量的测定是其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关键。原子量为化学家们研究物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原子量内涵的相对性,决定了原子量基准的重要性。原子量最终取代了测定与传播都早于它的当量,并走向了国际化,这个过程不仅可让我们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曲折艰辛,也让人们理解了科学交流的重要性。

刘广定[10](2020)在《谈胡适的科学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以门捷列夫发明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等为例,说明早年胡适所提"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实证"三阶段科学方法的正确性。但简化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则易招致误解。他后来说的"勤、谨、和、缓"也是符合上述的科学方法与正确态度。笔者讨论了一些与他人的不同见解。

二、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论文提纲范文)

(1)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论文提纲范文)

1 索迪发现放射性元素位移规则,提出同位素假说
2 阿斯顿发明质谱仪,证实同位素现象的普遍性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揭示同位素现象的本质
4 结语

(2)硅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硅元素假说的形成与发展:硅元素概念形成的前奏
2 硅单质的成功制取:硅元素概念的形成
3 硅同位素的发现:硅元素概念的发展
4 结语

(3)思想和技术融合下铝元素概念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含铝物质的早期研究:铝元素概念的萌芽
2 铝单质的获取与分析:铝元素概念的形成
3 原子结构理论和同位素化学的兴起:铝元素概念的新认识
4 结语

(4)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关于苛性碱的认识:发现钾元素的前奏
2 钾单质的制取:电与化学的结晶
3 钾元素概念的确立:实验验证和理论说明
4 钾同位素的发现:钾元素概念的新认识
5 结语

(5)钛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钛元素假说的形成与发展
    1.1 钛矿石的发现和钛元素假说的形成
    1.2 钛元素假说的发展
2 钛单质的制取和钛元素概念的形成
    2.1 早期制备钛单质的失败
    2.2 钛单质制备的成功
    2.3 钛元素概念的形成
3 钛同位素的发现和现代钛元素概念的形成
4 结语

(6)《化学鉴原》翻译中的结构调整与内容增删(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鉴原》对其底本的结构调整
    1.1 底本的结构与内容
    1.2《化学鉴原》的结构与内容
        1.2.1 对底本二级标题———“部分”的调整
        1.2.2 对底本整章的调整
        1.2.3 对底本小节的调整
2《化学鉴原》的更新与增补
    2.1 元素分剂数的更新与增补
    2.2 内容的更新与增补
        2.2.1 整节的增补
        2.2.2 知识点的增补
3《化学鉴原》中的删减
    3.1 化合物命名的删减
    3.2 酸和盐分类的删减
    3.3 删减部分对知识传播的影响
        3.3.1 在西方无机化学知识传入之初便于对化合物的识记
        3.3.2 未能完全阐明西方的化合物命名、分类理论
4 结语

(7)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有关中国科学社的研究
        (二)有关近代中国化学发展的研究
第一章 清末西方近代化学的传播和中国科学社的创建
    一、清末西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初次传入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系统译书活动
        (三)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期刊和教育传播
    二、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三、化学股社员群体分析
        (一)籍贯情况分析
        (二)受教育情况分析
        (三)从业状况分析
        (四)着名成员介绍
第二章 《科学》与近代中国化学研究的开展
    一、《科学》的发行及其特点
    二、主要栏目以及化学论文数量分析
    三、基础构建——化学名词讨论
    四、无机化学知识传播
        (一)对元素性质和作用介绍
        (二)对元素周期律的报道
        (三)对重要化学物质的介绍
    五、分享化学研究的平台
        (一)致力于古代金属成分分析——王琎的杰出工作
        (二)着重理论建设——韩组康的分析化学理论研究
        (三)陈朝玉和罗登义的营养化学研究
        (四)许植方的药物化学研究
        (五)其他学者和专题研究
    六、化学史的研究
        (一)对化学史分期的讨论
        (二)近代化学何以发生:对着名化学家的介绍
        (三)对中国古代化学成就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化学发展情况的研究
第三章 《科学画报》与近代化学知识的普及
    一、《科学画报》的发行及其特点
    二、介绍化学内容的栏目分析
    三、化学与人生
        (一)化学与生命
        (二)化学与物质观
        (三)化学与日常生活
    四、化学与工业生产
        (一)化学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
        (二)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的介绍
    五、化学与战争
    六、实践操作——化学实验的介绍
    七、其他栏目介绍的化学内容
第四章 结语
    一、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化学发展上取得的成果
    二、原因探析
        (一)组织运作
        (二)成员本身
        (三)刊物的发行
    三、由“传统”走向“西方”的特点
        (一)社员自身
        (二)杂志内容形式
        (三)杂志传达的精神
    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科学社学习化学社员的基本情况
附录二 :《科学》中的化学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元素原子量测量及其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测量法
2 物理测量法
    2.1 相对质谱法
    2.2 绝对质谱法
3 原子量测量的中国贡献
4 原子量表示新变化
5 结语

(9)原子量测定发展史与原子量基准的国际化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子量概念向科学的过渡,原子量基准的提出
2 原子量测定面临的挑战——当量概念的继续发展
3 原子量测定在曲折中的发展,原子量基准的早期探索
4 原子量测定国际化的开端,原子量基准首次一致
5 国际原子量机构的成立与发展,国际化原子量基准达到统一
6 结语

(10)谈胡适的科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民国初期的“科学方法”
三细搜事实与大胆假设──门氏周期表
四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五勤、谨、和、缓
六讨论
七结论

四、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J]. 袁振东. 化学教学, 2022(01)
  • [2]硅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的发展[J]. 贺瀛莹,袁振东. 化学通报, 2021(05)
  • [3]思想和技术融合下铝元素概念的演变[J]. 袁振东,李浩然.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09)
  • [4]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及其意义[J]. 袁振东,马铭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22)
  • [5]钛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发展[J]. 曹福臣,袁振东. 化学通报, 2020(11)
  • [6]《化学鉴原》翻译中的结构调整与内容增删[J]. 黄麟凯,聂馥玲.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03)
  • [7]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D]. 兰栋琪. 山西大学, 2020(01)
  • [8]元素原子量测量及其演进[J]. 任同祥,周涛,王军,宋盼淑,逯海,王松. 化学通报, 2020(04)
  • [9]原子量测定发展史与原子量基准的国际化历程[J]. 袁振东,秦亚坤,邢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04)
  • [10]谈胡适的科学方法[J]. 刘广定. 科学文化评论, 2020(01)

标签:;  ;  ;  

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