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

组合式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

一、组合式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苏虔[1](2018)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7年6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共15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572岁,平均为41.20±16.37岁。肱骨骨折6例,尺桡骨双骨折4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骨折类型:其中粉碎骨折8例(占病例总例数53%),横断骨折2例,斜形骨折2例,螺旋形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9例(占病例总例数60%),根据Gustilo分型,其中GustiloⅠ型3例,GustiloⅡ型5例,GustiloⅢa型1例,闭合性骨折6例。根据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具有可比性,随机选取同期上肢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接骨2号方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080岁,平均为49.40±19.21岁。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干双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骨折类型:其中粉碎性6例(占病例总例数40%),横断骨折1例,斜形骨折3例,螺旋形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5例(占病例总例数33%),根据Gustilo分型,GustiloⅠ型4例,GustiloⅡ型1例,闭合性骨折10例。通过查阅住院、门诊病历及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及上肢功能活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13.5个月。1、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04﹤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3.5周,最长16周,平均12.13±3.45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周,最长18周,平均13.22±3.44周。2、治疗组均未出现并发症,5例患者出现针口渗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加强伤口换药处理后好转。对照组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13.3%),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感染,经换药及应用抗生素处理,骨折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予以取出钢板。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出现神经损伤,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3个月后恢复。3、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DASH)时间效益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术后当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末次随访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DASH)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术后当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末次随访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结论:1、两种固定方式在治疗上肢骨折中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上肢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更适用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徐柯烽[2](2018)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自行设计组合式外架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不同构型的组合式外架固定A2型胫骨干骨折的力学性能差异,通过临床治疗验证其骨折固定效果及疗效,为合理、规范、有效地组建组合式外架,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合式外架基本构件中的钢针、连接杆等进行外架设计,共设计完成10种外架构型,分别为构型1到构型10,每种构型分别固定胫骨A2型骨折标本(包括近段和中段)。根据外架对骨断端进行固定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胫骨干中段骨折外架模型组(A组)和胫骨干近端骨折外架模型组(B组)。根据外架连杆数量的不同,分为4杆组、5杆组和6杆组。于天津市骨科研究所生物力学研究室万能力学试验机(Bose Electro Force?3510测试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包括轴向压缩测试、扭转测试以及三点弯曲测试,测试后记录结果,计算位移(角度)及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组合式外架治疗小腿骨折的患者,满足研究条件者纳入研究,采用自行研究的组合式外架进行骨折外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待骨断端满足骨性愈合的条件后予以去除外架。随访期间对骨折愈合情况,下肢外形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1)生物力学研究:(1)不同构型外架抗压缩、旋转能力比较:A组中构型5轴向刚度[232.37±4.676)N/mm,(221.26±2.267)N/mm]和扭转刚度[(2.12±0.057)N/Deg,(1.99±0.024)N/Deg]最大,抗压缩、旋转能力最强,其次为构型2-4、构型1轴向刚度[(104.77±0.547)N/mm,(109.77±0.551)N/mm]和扭转刚度[(1.38±0.018)N/Deg,(1.37±0.008)N/Deg]最小,抗压缩、旋转能力最弱,构型5到构型1抗轴向压缩、旋转能力呈递减趋势(P<0.05)。B组中构型10轴向刚度[(255.95±3.194)N/mm,(242.08±3.536)N/mm]和扭转刚度[(2.33±0.064)N/Deg,(2.14±0.024)N/Deg]最大,抗压缩、旋转能力最强,其次为构型7-9、构型6轴向刚度[(117.10±0.869)N/mm,(119.62±0.576)N/mm]和扭转刚度[(1.55±0.026)N/Deg,(1.43±0.009)N/Deg]最小,抗压缩、旋转能力最弱,构型10到构型6抗轴向压缩、旋转能力呈递减趋势(P<0.05)。同一载荷下,4杆组与5杆组间发生的位移(角度)差值明显大于5杆与6杆组间位移(角度)差值,且随着载荷的增加,前者呈明显增大趋势,后者改变不明显,提示5杆与6杆组间具有相似的抗轴向压缩及抗旋转旋转能力。(2)A组各构型外架抗侧方弯能力对比:本实验仅于A组外架模型进行,同一载荷下,构型5抗侧方弯曲能力最强,其次为构2-4、构1抗侧方弯曲能力最弱,构型5到构型1抗侧方弯曲能力呈递减趋势(P<0.05)。2)临床研究:本研究选入患者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2.3±5.6)岁。导致骨折的原因包括: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损伤者11例,意外被重物砸伤者4例,干活时不慎被机器挤压者2例,其他原因导致损伤者3例。均采用本课题自行设计的外架构型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术后骨折端对合良好,外架固定牢固,未发生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期间1例发生针道渗液,1例出现伤口边缘的部分变黑坏死,通过定期规范换药后逐渐好转。患者术后均获随访9个月到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其中一期获得愈合者共16人(80%);发生延迟愈合者共3人(15%),不愈合者1人(5%),经二期处理后均获骨性愈合。去除外架后下肢外观满意,经康复练习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评定结果显示:优15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高达90%。结论1)本课题设计的组合式外固定架中以采用6杆构型(构型5和构型10)稳定性最佳,4杆构型(构型1和构型6)稳定性最差,增加连杆数量能够显着增强外架稳定性;2)采用5杆构型(构型2-4和构型7-9)的外架随着连杆排列方式不同其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构型4与构型9稳定性最佳;3)临床病例研究证实本课题设计的5杆组外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更好的满足临床对骨折治疗的需求,且相对经济、高效、便捷,骨折固定效果佳,愈合率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宇[3](2014)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活动日益频繁,骨折在临床上时常发生。肱骨干骨折是临床的常见骨折之一,多系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所致。该骨折的固定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有千秋,众说不一。但骨折的治疗永远离不开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三大原则,在"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用药,医患合作"的指导思想下,笔者近些年来利用中医的正骨复位骨折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76例,所有患者全部随访及评价,取得满意疗效,现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艾进伟,韩叶萍,李沛,曹玉净,张建福[4](2013)在《外固定支架能否成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文中提出背景: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存在很多争议,桡神经损伤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还很高,如何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是医生头痛的问题。目的:综合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靠性。方法: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10例。骨折均为外伤导致的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2例,B型骨折3例,C型骨折5例。采用麻醉下闭合复位或骨折端小切口复位,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1,4,8,12,20,24周和1年拍肱骨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评分及Mayo评分评估肩、肘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外固定支架治疗后12-24周,平均16.1周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于治疗后12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77.3分;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平均为81.8分。结果证实,外固定支架治疗各型肱骨干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松安[5](2013)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60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确诊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结果经随访60例患者未出现一例伤口感染,均为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及断针现象。其中优48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5%,疗效显着。结论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经济、实用、疗效确切。

李国靖,贾湘谦[6](2012)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13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以螺钉等有限内固定后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经过10~16个月随访,13例患者骨折外固定架拆除均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伸0~20°,平均(12±3)°,屈曲90~120°,平均(110±5)°,优良率为92.3%,恢复良好。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李际飞,杨茂清[7](2011)在《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干骨折3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获平均6.2个月(47个月)的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正常,无针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能够早期进行患肢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刘建军,车凤义,周建强,高治国[8](2008)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与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49例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外固定架与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以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49例肱骨干骨折,其中肱骨加压钢板内固定18例,外固定架固定31例骨折均为闭合性,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和桡神经损伤、骨不连、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相比,外固定架固定操作手术时间短(P>0.01),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1),而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固定架固定未发生骨不连,钢板有3例出现骨不连接。暂时的桡神经麻痹钢板与外固定架分别为2例、0例,肩功能障碍分别为3例、4例,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结论:与钢板相比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李秋成[9](2008)在《肱骨干骨折4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对11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法,即闭合复位组合式外固定术、闭合复位于氏单边外固定架术、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钉内固定术,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组合式外固定架优良率100%,于氏单边外固定架优良率93%,钢板内固定优良率77%,交锁钉优良率96%。骨愈合率分别为100%,93%,84%,91%。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术后愈合时间、术后不愈合率等各方面比较,组合式外固定架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肱骨干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李富明,李兵,陈耀辉,孙宏志,卓祥龙[10](2007)在《外固定架在治疗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外固定架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51例,男32例,女19例。其中内固定术后失效3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例,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1例,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1例,局部浅表感染3例。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1例(Gustilo型1例,型14例,b型4例,c型2例)。闭合复位6例,开放复位45例。予自体髂骨植骨13例,胫骨拉力螺钉固定8例,腓骨克氏针固定3例,钢板固定7例,股骨拉力螺钉固定2例,尺骨远端克氏针固定2例;局部皮瓣转移5例,创面游离植皮4例,股骨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1例。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0个月,无一例失访。1例老年患者术后死于癌症晚期,1例Gustio b骨折患者骨不连,其余病例均骨折愈合,无骨感染和畸形愈合发生。1例股骨骨折因针道感染,期改梅花钉内固定;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因延迟愈合、断端移位而改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长骨骨折的一种主要方法,有其独特优势,提高外固定架稳定性,降低针道感染和固定针松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二、组合式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合式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2.3 术后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3.2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3.4 两组患者术后DASH评分比较
    3.5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上肢骨折的认识
    4.2 上肢骨折的治疗
        4.2.1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4.2.2 钢板螺钉内固定
        4.2.3 髓内钉内固定
    4.3 单臂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学特征
    4.4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优越性
    4.5 单臂外固定支架适应症分析
    4.6 单臂外固定支架的局限性
    4.7 手术经验的探讨
    4.8 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4.9 单臂外固定支架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5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6 接骨2号方的组成及具体药物分析
7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历

(2)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 实验标本
        1.1.2 实验器械及材料
        1.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1.2 实验标本制作及分组
        1.2.1 骨骼标本包埋
        1.2.2 骨骼标本分组
        1.2.3 骨折模型制作
    1.3 组合式外架构型设计及分组
        1.3.1 外架构型设计方法
        1.3.2 外架模型分组
    1.4 实验方法
        1.4.1 组合式外架模型制作
        1.4.2 轴向压缩试验
        1.4.3 扭转试验
        1.4.4 三点弯曲试验
    1.5 数据处理
    1.6 实验结果
        1.6.1 不同构型外架抗压缩能力比较
        1.6.2 不同构型外架轴向刚度(EF)比较
        1.6.3 不同构型外架抗扭转能力比较
        1.6.4 不同构型外架扭转刚度(GJ)比较
        1.6.5 不同构型外架抗弯曲能力比较
    1.7 讨论
    1.8 结论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资料
    2.3 手术方案
    2.4 术后处理
    2.5 随访内容及评价方法
        2.5.1 病例随访内容
        2.5.2 术后评价方法
    2.6 结果
        2.6.1 术后结果
        2.6.2 随访结果及疗效评价
    2.7 典型病例
        2.7.1 典型病例1
        2.7.2 典型病例2
    2.8 讨论
    2.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骨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的临床应用进展
    3.1 骨外固定技术的发展
    3.2 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的应用
        3.2.1 外固定架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小腿骨折
        3.2.2 3D打印个性化外架治疗小腿骨折
        3.2.3 单侧多功能外架治疗小腿骨折
        3.2.4 组合式外架治疗小腿骨折
        3.2.5 TSF治疗小腿骨折
        3.2.6 其它外架治疗小腿骨折
    3.3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药物治疗:
    1.4 康复锻炼: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4)外固定支架能否成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患者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后愈合情况
    2.3 患者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肘关节功能及Mayo评分结果
    2.4 典型病例介绍
    2.5 患者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后不良反应
    2.6 患者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后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选择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由
    3.2 外固定支架治疗各型肱骨干骨折操作体会

(5)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法:
结 果
    1.疗效评定标准
    2.疗效:
讨 论

(6)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1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外固定架在治疗长骨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治疗方法
    1.3 治疗结果
2 讨 论
    2.1 外固定架在骨折中的应用
    2.2 外固定架的稳定性
    2.3 固定针松动和针道感染

四、组合式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接骨2号方治疗上肢骨折15例临床疗效观察[D]. 苏虔.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徐柯烽.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3]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 张宇. 临床医学, 2014(05)
  • [4]外固定支架能否成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J]. 艾进伟,韩叶萍,李沛,曹玉净,张建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7)
  • [5]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60例临床观察[J]. 李松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03)
  • [6]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13例[J]. 李国靖,贾湘谦. 广东医学, 2012(04)
  • [7]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J]. 李际飞,杨茂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08)
  • [8]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与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49例疗效比较[J]. 刘建军,车凤义,周建强,高治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11)
  • [9]肱骨干骨折4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 李秋成. 黑龙江医学, 2008(05)
  • [10]外固定架在治疗长骨骨折中的应用[J]. 李富明,李兵,陈耀辉,孙宏志,卓祥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07(08)

标签:;  ;  ;  ;  

组合式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