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20例

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20例

一、中药外治糖尿病足20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全,史利军[1](2017)在《糖尿病足中药外治应用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规治疗效果多不甚理想。中医药尤其是中药外治在糖尿病足局部疮面处理上具有独到之处。因其具有剂型多样、获取简便、制备不繁、成本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各期中。笔者就近年来中药外治剂型治疗糖尿病足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有熏洗剂、外敷剂、混合剂三大类,其中外敷剂中又包括湿敷剂、干敷剂、膏剂等。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足进行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助于加快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

周玉芳[2](2016)在《糖足散配合弥可保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糖足散配合弥可保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探究糖足散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微循环、凝血系统的改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后续临床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 依据2013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诊疗相关标准,选取早期糖尿病足(D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弥可保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此外,治疗组采用糖足散薰洗泡脚,对照组仅采用温水熏洗泡脚,每日2次,每次20 min,持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主要临床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及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变化;应用肌电图行患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查,并通过超声多普勒对治疗前后患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①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熏洗疗法,可明显降低DF患者FBG、2hPBG、HbAlc、CHO、TG、FIB水平,提高PT、APTT、腓总神经MNCV及腓浅、腓肠神经SNCV水平,明显改善患侧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肢端发麻、肌肤甲错等中医症状积分(P<0.01或P<0.05)。且糖足散组对腓总神经MNCV、腓浅与腓肠神经SNCV及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肢端发麻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②此外,相比对照组,加入糖足散熏洗还可显着性改善DF患者的TCSS评分、ABI、IN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胫神经MNCV、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等指标(P<0.01或P<0.05)。且与治疗后相比,糖足散对上述指标中的TCSS评分、ABI、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HDL-C、LDL-C、红细胞压积、还原粘度等指标治疗后未发生显着性变化(p>0.05)。结论 糖足散熏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张患肢血管内径,加快肢端血液的运行,配合弥可保对治疗早期DF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含有的活血化瘀成分通过透皮吸收后,促进了DF患者的足部微循环以及水浴的热效应有关;由于糖足散熏洗法操作简单,病人愿意接受,依从性好,便于在临床中推广。

牛耀祥,高陆,姜文月[3](2015)在《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糖尿病足(DF)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经验证明,在常规消毒、清创、引流后,应用中药外用制剂可以解决糖尿病足局部红肿、溃疡、化脓、腐烂等诸多问题,减少截肢率,帮助患肢形体、功能恢复。此外,中药外用制剂可根据糖尿病足各期灵活处方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在局部处理这一环节上比西药更具优势。本文将对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的应用现状,按剂型分类进行综述,为选择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提供理论参考,促进中药外用制剂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应用。

黄新,代波,狄钾骐,李杰辉,唐乾利,付军,伍松合[4](2014)在《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文献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近5年文献报道中有关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现状进行统计,为临床应用中药外治糖尿病足提供用药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3年5月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中药外治糖尿病足的相关文献,统计中药出现的频次,不同种类中药的应用频次,剂型应用频次等情况。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5篇,处方明确的中药方剂为150个,涉及中药191种;应用频次较高及种类较多的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其次是温里药,补虚药,解表药;应用中药剂型主要以洗剂,膏剂,散剂为主。结论:中药应用存在种类多、应用方法较多、配伍不统一等问题,实际临床疗效易受质疑。在临床实际中,要辨别糖尿病足发病患者的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灵活选用相应种类的外用中药及剂型。

陈利华[5](2014)在《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我科就诊的糖尿病足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采用除常规治疗方案,尚联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治。通过两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症状评分及踝肱血压指数(ABI)来评估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分级均有好转,观察组好转更明显,其0级占58.33%,1级占33.33%,比较对照组治疗情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BI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其间ABI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能良好改善患者糖尿病足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足病疼痛、发凉和麻木等症状,改善了ABI值,从而促进了糖尿病足的治疗、改善了其预后。

岳金换,张秦宏,孙忠人[6](2013)在《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疮疡源远流长,尤其外治法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外治疮疡在临床上剂型丰富,疗效满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王晓鲁,李艮弟,陈鹏,秦海洸[7](2013)在《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治疗近况》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病属于中医"脱疽"范畴[1],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2]。中医诊察病情,辨别症候,四诊合参,根据本病的不同分期采用相应的中药内服或配合相应的中药外治,缩短了溃疡面痊愈的时间,使截肢率和致残率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使患者

陈志刚[8](2012)在《糖尿病足治疗方法与疗效探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各种药物治疗糖尿病足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中西药配合治疗的疗效最佳。方法从某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病例分为三组,其中A组20例为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外用药;B组20例为西医治疗组,采用创面外用生长因子+西医清创+内科治疗;C组48例为中西结合治疗组,采用中药和西药配合治疗。结果经过各种方法治疗之后患者足背的动脉血都有明显增加,创面愈合都较明显,但C组愈合率最高,且愈合花费时间较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中医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审因论治,西医具有控制感染、血糖及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对局部的伤口进行清创引流,不但缩短了病程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雷超奇[9](2012)在《7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糖尿病足溃疡以严重的致残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身体及心理上的沉重负担,而感染是造成截肢的首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引起足部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故临床治疗上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可以明显地改善预后,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本研究通过对东直门医院2007年9月-2012年2月期间7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我院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常见菌群及相关药敏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提供使用依据,进而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截肢及死亡的风险。研究方法:经过筛选,选取北京东直门医院2007年9月-2012年2月住院病人中属糖尿病足Wagner分级1-5级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74例。对所选取患者相关信息采集,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东直门医院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微生物培养菌群及相关药敏情况,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规律,指导临床经验性抗生素的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所采集数据,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在74例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共54例,占72.97%,女性患者20例,占总患者数的24.03%。7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31±9.71699岁,糖尿病病程平均为14.5±7.44747年,从7天到30年不等,但多在10年以上。糖尿病足病程在1天至4年不等,既包括急性感染者,也包括长期慢性感染患者。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从1级到4级不等。其中,1级患者1例,占总患者数的1.35%,2级患者25例,33.78%,3级患者14例,占总患者数的18.91%,4级患者33例,占总患者数的44.59%。74名患者共培养出142例菌群,其中单菌群感染者共59人,占总患者数的79.73%。复合菌群感染者共15人,占20.27%,复合菌群中双株菌群感染者14人三株菌群感染者1人。142株菌群中,共包括革兰氏阳性球菌38株,占总菌群数的26.76%,其中粪肠球菌(D群)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各2株,科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D群)各1株。革兰氏阴性菌共计102株,占总菌群数的71.83%,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阴沟肠杆菌10株,摩氏摩根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6株,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3株,产气肠杆菌及弗氏柠檬酸杆菌各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复合型、产酸克雷伯菌、法氏柠檬酸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木糖氧化产碱菌木糖氧化亚种、普通变形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碳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谢乌氨酸克雷伯菌、荧光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及中间肠杆菌各1株。并培养出2株白假丝酵母菌,占总菌群数的1.4%。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克林霉素、利福平较为敏感,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情况,对于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及第一代头孢、第二代头孢类及第三代头孢类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第四代头孢类虽存在一定的耐药情况,但相对来说仍较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左氧氟沙星也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则为敏感抗生素,耐药相对较低。结论: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的广泛使用,引起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感染的病原谱不断发生改变,存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逐渐增长的趋势,且耐药菌种及数量、程度上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持续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可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经验性抗感染的疗效。

李淑梅,胡承晓[10](2010)在《糖尿病足的中药外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严重者可因合并感染而引起肢端坏疽,截肢率高,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和痛苦,是糖尿病多发而严重的并发症。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在治疗上,中西医相结合,内治与外治兼顾。《医学源流》有"外科之法,最重外

二、中药外治糖尿病足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治糖尿病足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足中药外治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外治剂型
    1.1 熏洗剂
    1.2 外敷剂
        1.2.1 湿敷剂
        1.2.2 干敷剂
        1.2.3 膏剂
    1.3 混合剂型
2 结语

(2)糖足散配合弥可保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西医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中医有关消渴症的症候表现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六) 中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
        2. 熏洗治疗
    (三) 观察指标
        1. 一般项目
        2. 安全性指标观察
        3. 疗效指标观察及判断标准
    (四) 不良反应观测
    (五)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 一般资料分析
        1.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比较
        2. 病程比较
    (二) 疗效指标比较
        1. 血糖及HbAlc
        2. 血脂水平
        3. 主要临床中医症状积分
        4. TCSS评分及ABI
        5. 血液流变学
        6. 神经传导速度
        7. 超声多普勒检查
    (三) 安全性指标比较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糖足散配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病足的临床疗效相关药理
    (二)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3)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用膏剂
    1.1软膏剂
    1.2 凝胶剂
    1.3 膏药
    1.4 贴膏剂
2 散剂
3 搽剂
4 洗剂
5 涂膜剂
6 气雾剂和喷雾剂
7 结论

(4)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文献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5)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糖尿病足分级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情况
    2.2 糖尿病足患者症状评分分级
    2.3 踝肱比值情况
3 讨论

(6)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膏剂
2 散剂
3 丹剂
4 洗剂
5 油纱条
6 讨论

(7)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内治
    1.1 分期论治
    1.2 分型论治
    1.3 单方论治
2 中药外治
    2.1 外洗方的应用
    2.2 其他外治法
3 结 语

(8)糖尿病足治疗方法与疗效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1]
        1.2.1 A组:
        1.2.2 B组:
        1.2.3 C组: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足背的动脉血流量变化
    2.2 创面的愈合率以及时间
3 讨论
4 结论

(9)7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研究进展西医综述
        1. 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断
        2. 糖尿病足感染的相关生化指标
        2.1 HS-CRP、FIB
        2.2 细菌负荷
        2.3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2.4 评估细菌毒性和耐药性
        2.5 抗生素的应用
    综述二: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内治研究进展综述
        1、病因病机
        1.1 阳证
        1.2 阴证
        1.3 正、逆传变
        1.4 从“瘀”辨论
        2、治疗方法
        2.1 分期辨证论治
        2.2 分型辨证论治
        2.3 分期与分型联合辨证论治
    综述三:糖尿病足中药外治法研究进展
        1、熏洗泡足法
        1.1 糖尿病足0期
        1.2 糖尿病足溃疡期
        2、外敷法
        2.1 中药膏剂外敷
        2.2 中药油剂外敷
        2.3 中药散剂外敷
        2.4 中药湿敷剂
        3. 箍围法
        4. 外治多法联合
        4.1 膏、散剂联用
        4.2 熏洗法与掺药、膏药联合应用
        4.3 根据疮疡不同时期多法联用
        4.4 根据不同证型多法联用
第二部分:正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范围及数量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筛查及数据录入
        2.2.2 统计方法
        2.2.3 抗菌药物纸片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糖尿病足的中药外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药浸洗剂
2 油膏
3 掺药
4 箍围药
5 单味药
6 结语

四、中药外治糖尿病足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足中药外治应用进展[J]. 王德全,史利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07)
  • [2]糖足散配合弥可保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玉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10)
  • [3]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 牛耀祥,高陆,姜文月. 人参研究, 2015(01)
  • [4]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文献应用分析[J]. 黄新,代波,狄钾骐,李杰辉,唐乾利,付军,伍松合. 中医药信息, 2014(03)
  • [5]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 陈利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4(03)
  • [6]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J]. 岳金换,张秦宏,孙忠人. 中医外治杂志, 2013(04)
  • [7]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治疗近况[J]. 王晓鲁,李艮弟,陈鹏,秦海洸. 陕西中医, 2013(03)
  • [8]糖尿病足治疗方法与疗效探析[J]. 陈志刚. 首都医药, 2012(20)
  • [9]7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回顾性分析[D]. 雷超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糖尿病足的中药外治研究进展[J]. 李淑梅,胡承晓. 中医外治杂志, 2010(05)

标签:;  ;  ;  ;  ;  

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2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